中药鉴定学 第3章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汇总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第一章第一章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2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品种:a品种b产地c采收、加工d包装、贮藏e运输3中药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寻找和扩大药源n 以亲缘关系为线索n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n 以药理和临床疗效为线索n 扩大药用部位n 老药新用n 人工栽培、养殖:n 人工合成,代用品研究:n 组织培养、生物工程:5道地药材:将在同种药材中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良,质量优,疗效好的药材成为地道药材,有时又叫地道药材,即真资格的药材。
如:浙江:浙贝麦冬白术延胡索白芍温郁金玄参白芷蕲蛇乌梢蛇东北:人参鹿茸关木通关防风贯众五味子龙胆(关) 北细辛升麻东北铁线连(威灵仙)云南:三七坚龙胆云连炉贝木香熊胆天麻茯苓(云、安)猪苓(云、山)江苏:茅苍术薄荷四川:川芎川乌川黄柏厚朴黄连川贝五倍子川牛膝川木香金钱草麝香半夏大黄甘肃:当归大黄山西:党参。
海南:槟榔新疆:阿魏软紫草内蒙古:黄芪甘草紫草安徽:牡丹皮木瓜菊花宁夏:枸杞子。
湖南:朱砂。
湖北:石膏第二章最早的本草—《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古代药物巨著—《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依自然属性,分16纲60类其他本草学著作n 梁代: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将药物按其自然属性分类。
n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载药1746种,是宋代以前本草发展最完整的文献。
n 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中未收载的有716种。
n 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专论植物的著作,附图精细,考证详实,很有价值第三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1一般采收原则a) 根及根茎类药-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初春发芽前。
b) 叶类及全草类-植物生长旺盛时。
c) 皮类-春夏之交。
d) 花类-花开放时;花蕾入药的以花蕾期。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Science for identifyijng Chinese Materia Medijca总学时:112 讲授学时:64 实验学时:48学分:5.5先修课程: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化学、分析化学等适用专业:中药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中医中药学系一、课程简介《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它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质量变化规律及中药材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继承传统中药经验鉴别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学及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药的真实性、中药的有效性、中药的安全性、中药的质量及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中药材新资源发现及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从事中药和其它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1.1 中药与中药鉴定学1.2 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与中药鉴定学的概念与任务2.理解和了解中药鉴定学的产生和发展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二章中药的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2.1 本草考证2.2 中药的品种鉴别教学要求:掌握和理解本草考证及中药的品种鉴别。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三章现代技术与中药真实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3.1 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3.2 指纹图谱与真实性3.3 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3.4 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教学要求:1.理解数码成像技术与真实性,指纹图谱与真实性。
2.了解DNA分子标记技术与真实性,植物代谢组学与真实性。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
第四章中药的有效性鉴定(2学时)教学内容:4.1 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4.2 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4.3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教学要求:理解中药有效成分的确定方法,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方法,中药的毒性成分分析,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中药鉴定学讲义电子版
中药鉴定学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第六章 茎木类中药第七章 皮类中药第八章 叶类中药1、定义:叶(Folium )类中药是指以植物的叶子或带叶子的嫩枝入药的中药。
2、分类3、叶的构造4、气孔轴式5、叶类中药鉴定时的几个参数及概念气孔指数: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与表皮细胞数的比例有一定的范围,且较为恒定。
这种比例关系称为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
脉岛:指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
脉岛数(vein-islet number ):指每1mm2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大青叶【来源】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 )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ert 的干燥叶。
【产地】主产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等省区,主要为栽培。
【采收】一年采叶2-3次,第一次在5月中旬,第二次在6月下旬,如果管理得当可在8月份采收一次。
【性状】多用基生叶。
①叶片极皱缩,或呈不规则团块状,有时破碎仅剩叶柄。
②外表暗灰绿色,完整的叶片呈长园形或长园状倒披针形,长5~20cm,宽2~6cm。
③全缘或微波状,先端钝圆,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成翼状,叶脉于背面较明显,叶柄长4-10cm,腹面略呈槽状,基部略膨大。
④叶质脆,易碎。
⑤气微,味微酸,苦、涩。
【显微】横切面:①上、下表皮:1列横向延长的细胞,外被角质层②叶肉:栅栏组织不显著,略呈长圆形。
③主脉:维管束3~7个,外韧型。
④主脉上下方可见厚角组织,叶肉的薄壁细胞中含芥子酶的分泌细胞,呈类圆形,较其周围薄壁细胞为小,直径10~40μm,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
叶表面制片:①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表面被角质层。
②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略呈念珠状增厚。
③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上下表皮均有。
粉末:绿褐色。
①靛蓝结晶:蓝色,于叶肉细胞中多见,呈细小颗粒状或片状,多聚集成堆。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1
秦皮水浸液 日光下 碧蓝色荧光
8.水试
葶苈子、车前子 加水浸泡 种子粘滑、体积膨胀 西红花 水试 水浸液呈黄色
熊胆粉末投入水中
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 沉而不扩散
9.火试
✓ 某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 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如: 麝香灼烧 香气浓烈、无臭气、灰为白色 血竭粉末纸上烤 熔化,对光透视呈血红色
同时注意对药用部位进行观察。
第三节 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2.核对文献 根据检品的形态特征及其产地、别名、效用
等线索,可查阅相关的中草药书籍及图鉴,加 以分析对照。
第三节 生药的原植物鉴定
重要参考文献、著作:
《中国植物志》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新华本草纲要》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
《中药志》 《中华本草》 《中国药材学》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2.水分测定 (1)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生药; (2)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 (3)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生药。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3.灰分测定
(1)影响灰分的因素: 1)自然界的泥沙; 2)生药本身的细胞内含物。
(2)测定内容: 1)总灰分测定 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一、生药的取样
2. 取样原则:总包件少于5件,逐包取样; 总包件5~99件,取样5件; 总包件100~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件的,超过的部分按1%取样; 贵重药无论多少件,要逐包取样。
一、生药的取样
3.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生药,用 采样器(探子)取样,每包至少在不同部位取2~3 份样品;如包件大,应从10cm以下深入不同部位 分别抽取。
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doc
中药鉴定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五章中药的鉴定第六章中药的质量标准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
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一药多源(贯众6科35种);b.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d. 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e. 人为制假(广藿香)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生与家种(牛膝)b. 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c.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d. 运输贮藏(细辛)e.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f.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1.道地药材: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2.中国著名道地药材:东北的人参、鹿茸;浙江的“浙八味”;河南的“四大怀药”;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广西的蛤蚧;四川的黄连;山东的阿胶、金银花;广东的陈皮。
中药鉴定学总论1-4章
内容:共10卷,载药921种《本草纲目》未载药
物716种,拾遗补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而作.
33
第二节
近、现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
1、国内近、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概况
鸦片战争前:传统方法研究中药
1840年以后:国外药学传入中国
1811-1882年:李善兰编译的《植物学》我国第一部现代 植物学译本 1927年:曹炳章著《增订伪药条辩》鉴定中药真伪 1933年:丁福保著《中药浅说》引进化学鉴定方法
24
2、《本草经集注》 作者:陶弘景
年代: 南北朝 (502-536年)
载药:730种 分类:以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 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 后世药物分类的导源。
内容:对药物产地、采收、形态、鉴别等有所论述,
记载了火烧试验、对光照视的鉴别方法。
25
3、《新修本草》 (唐本草) 作者:李勣、苏敬等22人集体编撰 年代:唐 ( 659年) 载药:850种,新增114种新的药物, 有外来药物,如龙涎、血竭等。 特点:出现了图文鉴定的方法。 附有图经7卷,药图25卷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药典
26
4、《本草拾遗》
作者:陈藏器
年代:唐 ( 741年)
分类:按药物性能分类
载药:共10卷,收载《唐本草》未收载药物692种。
特点:各药记有性味、功效、生长环境、形态、
产地和混淆品种考证等。
27
5、《开宝新祥定本草》(开宝本草)
作者:刘翰、马志等 年代:宋(973年)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作者:唐慎微 年代:宋( 1108年)
内容:共31卷,载药1746种,
新增药500余条.
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中药鉴定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中药鉴定的依据和程序 第二节中药鉴定的方法
第一篇植物类 第二篇动物类
第三篇矿物类 第四篇中成药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 第六章茎木类 第七章皮类 第八章叶类 第九章花类 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 第十一章全草类 第十二章藻、菌、地衣类 第十三章树脂类
第十五章动物药概述 第十六章动物药材(饮片)鉴定
第十七章矿物药概述 第十八章矿物药材(饮片)鉴定
第十九章中成药概述 第二十章中成药显微鉴定
二中药材拉丁名索 引
一中药及动植(矿) 物中文名笔画索引
三植物、动物拉丁 学名索引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中药鉴定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中药鉴定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中药鉴定学(全国中医药行业 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内容
动物
行业
中药
中药材
更新
矿物
中医药
药版 中药产地来自全国类委员会
鉴定
专家组
植物
指导委员会
内容摘要
本教材共分二十章,编写体例沿袭上版,新增内容为:总论中充实中药鉴定学内涵,增加中药鉴定学理论问题、 中药鉴定学与质量评价(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增加生物鉴定,删除DNA分子鉴定;动物药鉴定一章中增 加动物药类中药的研究,删除动物药类资源生产与化学成分 ;参考2015版药典,增加熟悉药与重点药饮片、栽 培品的鉴别,新增附药10味。更新内容为:参考2015版修订品种,增加新技术,新方法。在总论、各论 “概述” 中增加液质、DNA条形码、一测多评、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检查等新技术、新方法;对有悖于当今药材现状的 附注进行更新;参考最新文献更新“成分”项。删除与精简内容为:简化熟悉药的薄层鉴别,重点药修订为熟悉 药,熟悉药修订为了解药,删除不常用了解药材、中成药、有待考证的附注部分及有欠规范的插图。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
蒸、煮、 烫
白芍煮至透心;天麻、红参蒸至透心; 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五倍子、桑螵蛸 蒸至杀死虫卵。
熏硫 色泽洁白,防止霉烂,不提倡熏硫。
发汗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揉搓 党参、玉竹中药、鉴定三学基七础知等识 。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三)干燥:
凡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 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 温干燥”表示(一般不超过60℃); 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 表示; 少数药材需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 时干;郁金、 白芍、厚朴;辛夷等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
药、菊花。以及内蒙的黄芪,山西的党参,甘肃
的当归,宁夏的枸杞,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
子,四川的黄连、川芎、乌头、贝母。广东的陈
皮、砂仁,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云南的三
七、茯苓等。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三、药材的采收
采收原则: 确定适宜采收期的三要素:
①有效成分的含量; ②药材的产量; ③毒性成分的含量。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二、道地药材
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 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
十五个道地产地
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
药、秦药、淮药、北药、南药、蒙药、藏药、维
药、海药。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传统的道地药材
如:河南的“四大怀药”:牛膝、地黄、山
苗期采收,如:绵茵陈。
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8)动物类:根据物种、生活习性或活动规 律选择适宜方法。如诱捕、网捕、活体收集等。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答案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高松大连大学医学院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中药鉴定学的主要任务是(D)A.研究中药的临床应用B.研究中药的栽培技术C.研究中药的采集加工D.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2.《新修本草》成书的朝代是(A)A.唐B.隋C.汉 D.宋3.我国现存最早记载药物的专着(B )A.神农本草经B. 诗经C. 新修本草D. 本草拾遗4.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本草著作(B )A.神农本草经B.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C. 新修本草D. 本草纲目5.我国最早的一部药材鉴定性质的本草著作(B )A.神农本草经B. 本草原始C. 新修本草D. 本草拾遗6.《神农本草经》将收载的药物分为(D)A.草本、木本两类B.有毒、无毒两类C.动物、植物两类D.上、中、下三品二、填空题1.将中药按照自然属性分类的先导性著作《神农本草经集注》。
2.《本草原始》,作者李中立,载药材图谱379 幅,其中绝大多数是药材写生照,图旁注有药材的优劣标准。
3.1838年,德国学者Schleiden阐述了细胞是植物的基本构造单位后,出现了显微鉴别法。
三、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它是以传统的中药鉴定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鉴定特征、质量评定方法、开发和扩大中药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四、简答题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2.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有哪些?①中药栽培与质量关系栽培条件不当,将影响中药材质量。
②产地不同,其质量也不同。
③采收季节、时间及加工方法不同,使有效成分的种类或含量不同。
④贮藏不当影响质量。
⑤以劣充好。
⑥中药生长期不同,有效成分含量有差异。
⑦运输运输中如受到有害物质污染,必然影响质量。
⑧非药用部位超标。
⑨人为掺假。
⑩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3.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有哪些?①吴种、吴收、吴售、误用。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答案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高松大连大学医学院上篇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中药鉴定学的主要任务是(D)A.研究中药的临床应用B.研究中药的栽培技术C.研究中药的采集加工D.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2.《新修本草》成书的朝代是(A)A.唐 B.隋 C.汉D.宋3.我国现存最早记载药物的专着(B )A.神农本草经B. 诗经C. 新修本草D. 本草拾遗4.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本草著作( B )A.神农本草经B.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C. 新修本草D. 本草纲目5.我国最早的一部药材鉴定性质的本草著作( B )A.神农本草经B. 本草原始C. 新修本草D. 本草拾遗6.《神农本草经》将收载的药物分为(D )A.草本、木本两类 B.有毒、无毒两类 C.动物、植物两类D.上、中、下三品二、填空题1.将中药按照自然属性分类的先导性著作《神农本草经集注》。
2.《本草原始》,作者李中立,载药材图谱 379 幅,其中绝大多数是药材写生照,图旁注有药材的优劣标准。
3.1838年,德国学者Schleiden阐述了细胞是植物的基本构造单位后,出现了显微鉴别法。
三、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它是以传统的中药鉴定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鉴定特征、质量评定方法、开发和扩大中药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四、简答题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2.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有哪些①中药栽培与质量关系栽培条件不当,将影响中药材质量。
②产地不同,其质量也不同。
③采收季节、时间及加工方法不同,使有效成分的种类或含量不同。
④贮藏不当影响质量。
⑤以劣充好。
⑥中药生长期不同,有效成分含量有差异。
⑦运输运输中如受到有害物质污染,必然影响质量。
⑧非药用部位超标。
⑨人为掺假。
⑩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3.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有哪些①吴种、吴收、吴售、误用。
中药鉴定学3 ppt课件
2020/11/13
13
六、外观性状鉴别:呈圆锥形或类圆柱形,
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顶端平,具不明显的茎基残 痕,下端是剪断的枝根痕,周围有瘤状突起或横向 皮孔突起,并具有断续的纵皱纹。质坚硬,难折断, 断面灰褐色或灰绿色,类角质,具蜡角光泽,形成 层明显,中心可见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微回甘。
8
3、芭蕉芋:为美人蕉科植物芭蕉芋的干燥根 茎。
主要性状特征:外形极似天麻。呈圆锥形或椭
圆形。表面有点状或线状的横环纹。纵皱纹及筋脉 (纤维)明显,顶端有茎痕,下部常见刀切样的疤 痕,断面筋脉明显,味微甜。
4、马铃薯: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干燥块茎。 主要性状特征:经加工伪造,有“莺哥嘴”有马铃薯味。
2020/11/13
9
5、芋头:为天南星科植物芋艿的干燥块茎。 主要性状特征:呈椭圆形,顶端具芽痕,表
面黄白色,有线状环纹及残存的牷皮,断面白色, 角质或粉性。味淡、有粘滑感,稍麻舌。
6、人造天麻:用木薯粉或其他粉类制成天麻 的性状,外面包上砂纸,并压成天麻的纹理。
主要性状特征:人工伪造的“莺哥嘴”“肚脐 眼”“姜皮”“芝麻点”一应俱全,但水湿润后, 可将表层的砂纸刮下。
2020/11/13
12
四、采收加工:栽培3~7年后,于7~8月采挖 的“春三七”;栽培3~7年后,于12月~次年1月 采挖的称“冬三七”。
春三七:根饱满,质好。冬三七:质较差。
采挖后,去掉须根,晒干,称“毛货”,颜色灰黄 色。然后将“毛货”置麻袋内往返冲撞,使表明光 滑,呈棕黑色。现在的成品三七,大多系加上黑色 的化工颜料,表面为漆黑色。
天麻 天麻:天麻是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中药鉴定学讲议3
各论要点概括:一、每个章节前的小总论要复习,是该章要点的汇总。
二、每个药材的来源要掌握,包括(植、动)科名、植(动)物名称、药用部位。
大黄、何首乌、虎杖:蓼科。
怀牛膝、川牛膝:苋科,有异型构造。
威灵仙、川乌、草乌、附子、白芍、赤芍、黄连、升麻:毛茛科。
苦参、山豆根、葛根、甘草、黄芪:豆科。
人参、西洋参、三七:五加科。
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藁本、防风、柴胡、北沙参:伞形科。
玄参、地黄、胡黄连:玄参科,共同特点:断面黑色、含环烯醚萜苷。
(断面变黑成分)党参、桔梗、南沙参:桔梗科,共同特点:乳管、菊糖。
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菀:菊科。
共同特点:菊糖、香味、含挥发油。
天南星、半夏、石菖蒲:天南星科。
川贝母、浙贝母、黄精、玉竹、重楼、土茯苓、天冬、麦冬、山麦冬、知母:百合科。
莪术、姜黄、郁金:姜科,都含挥发油-有香味-分泌细胞。
* * 雅连药材的原植物是————* * 棉地榆药材的原植物是————* * 药材党参的原植物有————* * 来源于菊科的药材有————* * 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的药材有—————三、每个药材的主产地、道地产地要掌握。
四、采收;加工。
五、化学成分:主成分、功效成分。
六、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形状、表面、质地与断面、气味等,个别加水试、火试。
◆ 常用术语根及根茎类:星点、云锦状花纹、罗盘纹、砂眼、珍珠盘、糟皮粉渣、过桥,车轮纹(防己、北豆根)、菊花心(甘草、黄芪、党参)、芦头、艼、芦碗、疙瘩丁、朱砂点(羌活、茅苍术)、蚯蚓头、狮子头、油头、起霜、怀中抱月、鹦哥嘴、红小辫。
花类:火炬头(款冬花)。
矿物药:钉头。
动物药:白颈、马头蛇尾瓦楞身、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剑脊、当门子、冒槽、二杠、大挺、门庄、三岔、单门、莲花、乌金衣、挂甲、通天眼。
★ 断面:大黄-横切面根茎髓部大,其中有星点。
何首乌-切面皮部有“云锦状花纹”。
牛膝、川牛膝-有黄色小点(异常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一、绪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基本任务、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等内容。
其中,重点需要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明确鉴定中药的目的和意义,了解中药鉴定学在中医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鉴定基础鉴定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定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包括中药的起源、发展、分类、命名规范、药材的形态学特征、植物组织构成等内容。
重点需要了解中药的分类和命名规范,掌握常见中药药材的形态学特征和植物组织构成的基本知识。
三、形态鉴定形态鉴定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鉴别和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主要包括中药药材的外形、表面特征、质地、气味等方面的鉴定要点。
需要掌握中药药材外形特征的描述方法和鉴定标准,熟悉常见中药药材的外观特征。
四、解剖鉴定解剖鉴定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对中药药材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鉴别和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需要了解中药药材的解剖学特征,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药材解剖结构的技巧,熟悉常见中药药材的解剖特征。
五、显微鉴定显微鉴定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药材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成进行鉴别和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需要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了解中药药材的细胞特征和组织构成,掌握常用染色技术和显微鉴定方法。
六、化学鉴定化学鉴定部分主要介绍了通过化学分析和鉴定中药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别和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需要了解中药药材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和其特征,掌握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和鉴定技术,重点理解色谱和质谱等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七、鉴定方法鉴定方法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定学所使用的常用鉴定方法,包括外观鉴定、性状鉴定、组织学鉴定、理化鉴定、色谱鉴定、质谱鉴定等。
需要掌握不同鉴定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进行中药的鉴定工作。
八、鉴定技术与设备鉴定技术与设备部分主要介绍了中药鉴定中所使用的常见技术和设备,包括显微镜、染色剂、色谱仪、质谱仪等。
中药鉴定学考试复习笔记:第三章(4)
乌梢蛇 Zaocys【来源】脊索动物门爬⾏纲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的⼲燥体。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苏等地。
【性状鉴别】药材呈圆盘状,盘径13~16cm。
表⾯⿊褐⾊或绿⿊⾊,密被菱形鳞⽚,背鳞⾏数为偶数,中央2~4⾏鳞⽚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线。
头扁圆形。
脊部⾼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
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内⾯黄⽩⾊或淡棕⾊,可见排列整齐的肋⾻。
尾部渐细⽽长。
【显微鉴别】组织特征背鳞⽚外表⾯具纵直条纹,条纹间距13.7~27.4mm,沿鳞⽚基部⾄先端⽅向径向排列,内含⾊素斑。
【理化鉴别】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有⼀级带3条、⼆级带和三级带各2条、扩散带1条。
2.本品的⽯油醚浸出液在215.0nm、240.0nm、246.0nm处有吸收峰;⼄醇浸出液在210.0nm处有吸收峰。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的热浸法测定,⽤稀⼄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2%。
【附注】据报道,当前充乌梢蛇的伪品主要是同科动物⼗余种,其中主要的有锦蛇属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Guenther)、红点锦蛇 Elaphe rufodorsata(Cantor)、⿊眉锦蛇Elaphe laeniurus Cope、双斑锦蛇 Elaphe bimaculata Schmidt;⿏蛇属滑⿏蛇 Ptyas mucosus(Linnaeus)、灰⿏蛇 Ptyas korros(Schlegel);连蛇属⾚链蛇 Dinodon rufozonatatum (Cantor)。
游蛇属草游蛇 Natrix stolata(Linnaeus)等。
这些伪品蛇与乌梢蛇的主要区别点在于背鳞⾏列都是奇数,⽽乌梢蛇背部鳞⽚为偶数列。
背鳞也可进⾏显微鉴别。
在⽆背鳞时可⽤头⾻、躯椎⾻⽐较,或⽤蛋⽩电泳以及薄层分析,紫外光谱来鉴别。
⾦钱⽩花蛇 Bungarus Parvus【来源】脊索动物门爬⾏纲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燥体。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供中药学专业用)《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
《中药鉴定学》是在继承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系统全面的教学工作。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中药品种和质量(真、伪、优、劣)独立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制定规范化的中药质量标准以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
该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主,结合中药性状讲习和道地药材的产地实习,增强学生对中药质量真、伪、优、劣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中药鉴定传统的理论、方法、技能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按108学时设计。
理论讲授54学时,实验课54学时。
课前2周中药性状讲习和课后1周的产地实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达到下列要求: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2.了解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教学内容〕第一节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一、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
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的途径。
三、中药品种理论的新论点(自学)。
第二节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一、中药真、伪、优、劣的基本概念二、中药材及饮片的鉴定三、中成药的鉴定第三节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第四节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一、中药的资源1.中药的资源的概念2.道地药材的概念3.中药的资源的基本情况二、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基本途径三、中药资源的保护〔课时与方法〕课堂讲授。
共2学时。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目的要求〕1.熟悉几本重点本草2.了解几本特色本草和近、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概况〔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古代药物鉴定知识一、重点本草:《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
二、特色本草:《食疗本草》、《海药本草》、《图经本草》、《救荒本草》、《本草蒙筌》、《植物名实图考》等。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
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总结鉴定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涉及中药材的鉴别、质量评价、辨识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中药鉴定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章的要点,以便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本文将对中药鉴定学各章要点进行总结。
一、中药鉴定学概述中药鉴定学概述介绍了中药材的定义、鉴别的重要性以及鉴定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学习中药鉴定学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和鉴别要点,以及运用相关工具和方法进行鉴别。
二、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和鉴别该章节主要介绍了中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特征,包括外观、气味、质地、断面、剖面等方面的要点。
在鉴别中药材时,需要通过观察这些特征,以确定其真实性和质量。
三、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是中药鉴定学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常规鉴别方法、显微鉴别方法、色谱鉴别方法等多种方法。
学习中药材的鉴别方法,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结合实践和经验,掌握正确使用各种鉴别方法。
四、中药材经济性鉴别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经济性鉴别主要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构造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别,以区分真伪和评估其质量。
五、中药材化学鉴别中药材化学鉴别是通过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来进行鉴别。
常用的化学鉴别方法包括色谱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掌握中药材的化学鉴别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鉴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六、中药鉴定的实践应用中药鉴定的实践应用是将学习到的鉴别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这包括药材市场监管、药材质量评价、中药炮制工艺控制等方面。
在实践中逐渐提高鉴别的准确性和熟练度,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持。
七、中药鉴定学的发展趋势中药鉴定学的发展趋势与时代的进步和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鉴定学也将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中药鉴定学在质量评价和鉴别准确性上也会有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总结:中药鉴定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定学专论
中药鉴定学专论第一章绪论中药鉴定学(Science for Identifying Chinese Materia Medica)是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质量、质量变化规律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科学。
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中药鉴别及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生物学及化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中药的真实性、中药的有效性、中药的安全性、中药的质量和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中药新资源寻找发现及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药鉴定学的具体任务包括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评价和控制中药质量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中药鉴定学研究动向(1)中药品质形成过程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中药材品质形成与产地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地形)、物候期以及药材采收、加工、贮藏过程的关系,着重研究中药材品质形成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多因素、定量化和综合分析技术,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功效物质动态积累规律、生物合成途径的技术和方法,以及中药材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以确定药材适宜采收期、适宜生态性产区并建立合理、规范的加工工艺和现代科学合理的贮藏方法。
(2)中药功效成分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学研究寻找、确定中药中的功效成分一直是现代中药研究的主流。
主要应用活性导向分离法筛选中药功效物质成分。
以中药传统功效为依据,建立相应的生物效应评价体系;采用化学分离技术,以生物效应评价体系为指导,分离、筛选功效物质部位;采用现代色谱集成技术分离分析功效物质部位,生物效应评价体系筛选,确定功效物质成分。
同时应用高通量筛选法、生物色谱法、血清药物化学方法等,确定中药功效成分。
在确定中药功效成分基础上,采用现代色谱、光谱等技术,建立实用有效、技术先进的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方法。
(3)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中药质量标准的规范化是关系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可控的重要保障,在《中国药典》的质量评价体系指导下,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建立和优化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如中药指纹图谱、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定、代谢组学鉴定、多种功效组分同时测定等,采用气质联用、原子吸收等技术对农药残留、重金属等进行安全性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一、最佳选择题1、最新版《中国药典》规定的“低温干燥"所用的温度一般是不超过A.60℃B.65℃C.45℃D.50℃E.5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 0℃)表示【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2、下列药材加工过程中一般需要切片的是A.肉质的果实类药材B.芳香类药材C.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D.较大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及坚硬的藤木类药材E.皮、肉易分离的药材【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等。
但对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则不宜切成薄片干燥,如当归、川芎等。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3、以下哪些药材全年均可采收A.皮类植物药B.根类植物药C.矿物药D.花类动物药E.叶类动物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矿物药类全年均可采收,大多结合开矿采掘。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4、叶类药材采收时期通常是A.果实成熟期B.种子成熟期C.秋季至次年早春植株开始生长时期D.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时期E.花开放至凋谢时期【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叶片繁茂、颜色青绿、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此时往往有效成分含量和产量均高。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5、玄参主产于A.西藏B.浙江C.甘肃D.青海E.贵州【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浙药取义为“浙八味”等浙江省所产的道地药材,如: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麦冬、温郁金、莪术、栀子、乌梅、乌梢蛇、蜈蚣等。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6、以下药材属于广药的是A.砂仁B.黄连C.天冬D.金鸡纳E.瓜蒌【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广药主要指南岭以南,广东、广西和海南所产的道地药材。
如: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粉防已、槟榔、益智、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胡椒、毕茇、胖大海、马钱子、罗汉果、陈皮、青蒿、石斛、钩藤、蛤蚧、金钱白花蛇、穿山甲、海龙、海马、地龙等。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7、决定药材品质的内在因素是A.品种B.产地C.温度D.采收E.种质【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种质(germplasm)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丰富的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总体。
遗传物质是决定生物能否产生活性物质的前提,是决定药材品质的内在因素,种质的优劣对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8、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在干燥前一般需A.发汗B.干燥C.蒸、煮、烫D.切片E.熏硫【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蒸、煮、烫: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9、肉桂的采收季节为A.春末夏初采一次B.秋冬两季各一次C.春季和秋季各一次D.果实成熟时采一次E.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肉桂的采收:当树龄10年以上,韧皮部已积成油层时可采剥,春秋季节均可剥皮,以秋季8-9月采剥的品质为优。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10、皮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季节为A.秋、冬两季采收B.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C.春末夏初采收D.果实成熟时采收E.花完全盛开后采收【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植物药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
2.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
3.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
4.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5.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
花类中药,在含苞待放时采收的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花初开时采收的如红花、洋金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番红花等。
6.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
有的采收幼果。
种子类药材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全草类: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荆芥、香薷等。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11、植物药茎木类采收一般原则为A.春初发芽或刚露苗时B.秋冬两季,有效物质积累较多时C.春末夏初时D.花完全盛开后E.果实成熟时【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植物药1.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
2.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
3.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
4.叶类: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5.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
花类中药,在含苞待放时采收的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花初开时采收的如红花、洋金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番红花等。
6.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
有的采收幼果。
种子类药材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7.全草类: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荆芥、香薷等。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二、配伍选择题1、A.开花前期B.生长末期C.花后期D.花蕾期E.开花盛期【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1>、甘草中甘草甜素含量最高的时期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甘草在生长初期甘草甜素的含量为6.5%,开花前期为10.5%,开花盛期为4.5%,生长末期为3.5%。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2>、槐花中芦丁的含量最高的时期是【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槐花在花蕾期芦丁的含量最高可达28%,如已开花,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3>、番红花的适宜采收期为【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番红花在花盛开时采收。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2、A.浙贝母B.甘松C.伊贝母D.黄芪E.杜仲【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1>、在青藏高原地区习用的藏药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藏药是指青藏高原所产的药材,也包括藏族聚居区藏医使用的药材。
如:甘松、桃儿七、胡黄连、藏木香、藏菖蒲、藏茴香、雪莲花、余甘子、广枣、波棱瓜子、毛诃子、木棉花、翼首草、冬虫夏草、麝香、熊胆、硼砂等。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2>、可用环剥技术取材的药材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杜仲、黄柏等可采用“环状剥皮技术”,与传统的砍树剥皮相比,既可缩短药材的生长周期,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3>、在新疆维吾尔聚居地区维医常使用的维药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维药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产的道地药材,也包括维吾尔族聚居地区维医所使用的药物。
如:雪莲花、伊贝母、阿魏、紫草、甘草、锁阳、肉苁蓉、孜然、罗布麻等。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3、A.发汗B.暴晒C.熏硫D.晒干或低温干燥.E.置沸水中略煮或蒸【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1>、冬虫夏草采收加工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2>、茯苓采收加工须【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3>、五倍子采收加工须【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药材特殊的产地加工。
五倍子中有虫卵,必须用沸水烫死虫卵。
茯苓要去掉内部水分不可用曝晒或烘烤的办法,因内外失水不均会引起爆裂,而且不能起到软化的作用,应利用其本身呼吸产生的热量,迫使内部水分均匀散发出来。
冬虫夏草被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泥土和膜皮,晒干或用微火烤干即成商品。
除以配伍选择题出现外,还以最佳选择题出现。
建议考生对有特殊采收加工方法的药材要特别记忆,包括其他类和动物类。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4、A.发汗B.熏硫C.烫或蒸至无白心D.暴晒E.阴干【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1>、续断在产地加工时应【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2>、百部在产地加工时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药材的产地加工。
玄参、厚朴、杜仲、续断、茯苓等需要发汗。
百部应除去地上茎、叶及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烫或蒸至无白心,晒干。
除以配伍选择题出现外,还以最佳选择题出现。
建议考生对有特殊加工方法的药材,如发汗、蒸、煮、烫、搓揉等必须重点记忆。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5、A.低温干燥B.蒸透心,敞开低温干燥C.发汗后再晒干或烘干D.反复暴晒,堆放至七八成干,再干燥E.阴干【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1>、玄参在采收加工时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2>、天麻在采收加工时应【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3>、麦冬在采收加工时应【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药材的产地加工。
玄参、厚朴、杜仲、续断、茯苓等需要发汗;天麻需要蒸透心,敞开低温干燥,以便杀酶保苷;麦冬需要反复暴晒,堆放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
除以配伍选择题出现外,还以最佳选择题出现。
建议考生对有特殊加工方法的药材,如发汗、蒸、煮、烫、搓揉等必须重点记忆。
【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6、A.河北B.河南C.四川D.福建E.广东【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1>、地黄的主产地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2>、黄芩的主产地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3>、附子的主产地是【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该题针对“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知识点进行考核】<4>、泽泻的主产地是【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组题考查根类药材的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