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致癌作用毒理学基础

合集下载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基础

毒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卫生毒理学(Health /hygienic Toxicology)是利用毒理学的概念和方法,以预防医学角度,研究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学科。

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也是毒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2、毒理学(Toxicology)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及其毒作用机制的科学。

3、现代毒理学:是研究外源性有害物质(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及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科学。

其基本任务是发现毒性、探讨机制、有效预防和科学管理。

4、现代毒理学依据其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可分为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三个分支领域。

5、描述毒理学(descriptive toxicology):指利用毒理学原理及方法,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对其毒性进行描述及鉴定。

6、机制毒理学(medchanistic toxicology):是在毒性鉴定基础上,采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方法及其他研究方法,在细胞和分子层面上对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机制及调控机制进行的系统研究。

7、毒理学研究方法:实验研究(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和人群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毒性临床观察、志愿者试验)。

8、Paracelsus提出所有物质都是毒物,不存在非毒物质,剂量决定一种物质是毒物还是药物。

9、意大利医生Pamazzini被誉为职业医学的创始人。

10、近代毒理学之父Orfila。

11、美国于1906年通过第一部《美国食品与药品法》。

12、1937年发生磺胺导致患者急性肾衰竭和死亡的“磺胺事件”。

13、毒理学展望:⑴从高度综合到高度分化;⑵从整体动物实验到替代实验;⑶从毒性定量描述到毒理作用机制探讨;⑷从构效关系到毒性预测;⑸从危险度评定到危险度管理;⑹从现代毒理学到系统毒理学。

化学致癌作用名词解释

化学致癌作用名词解释

化学致癌作用名词解释
化学致癌作用(chemical carcinogenesis)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或诱导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为肿瘤的过程。

具有这类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

一般认为,化学致癌物使正常体细胞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引起基因突变,或者不改变DNA结构,但使基因调控失常,体细胞失去分化能力。

致癌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启动阶段和促长阶段。

在启动阶段,致癌物与生物大分子(特别是DNA)结合,导致遗传密码改变。

如果细胞中原有的修复机制对DNA损伤不能修复或修而不复,正常细胞就可能转化为突变细胞。

在促长阶段,主要是突变细胞改变了遗传信息的表达,致使突变细胞和癌变细胞增殖成为肿瘤。

测定体内一些主要毒物代谢酶的活性以及近致癌物、终致癌物、DNA修复功能和染色体变异等,对预测致癌作用有一定的意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化学致癌作用相关的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毒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毒理学基础-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名词解释绪论1、毒理学(toxicology):毒理学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2、现代毒理学:它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 3、替代法(alternatives):又称“3R”法,即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数量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一.毒理学基本概念1、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2、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3、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4、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5、效应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映早期的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标志物,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6、阈值(threshold):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7、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外源化学物引起受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剂量来表示。

8、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ictive dose)/ 靶剂量(target dose):是指送达剂量中到达毒作用部位的部分。

南医大-毒理学基础 试题重点 总论-分论

南医大-毒理学基础 试题重点 总论-分论

以下都是老师上课的重点,黄色为名词解释和问答论述题常考点,分论的考点多数出现在单选、多选、判断题里,注意红色提示2012级预防医学考试内容:名词解释:1、(药物的)安全范围2、accumulation3、ultimate toxicant4、metabolic activation5、developmental toxicity问答:1、安全性限值一般是如何获得的?2、毒物与靶分子反应的类型3、遗传毒理学成套观察项目中的入选原则4、影响化学毒物生物转化的因素论述:1、妨碍毒物分布到靶部位的机制2、化学致癌过程(各阶段生物学特点)及化学致癌机制第一章绪论1、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传统定义) 。

2、现代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的科学。

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即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3、卫生毒理学:是与公共卫生工作有直接联系的各个毒理学分支,包括环境毒理学、工业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农药毒理学、放射毒理学等的基础和总称。

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任何一种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对机体有害的,卫生毒理学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外源化学物质的毒性和产生毒性作用的条件,阐明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为制订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4、替代法(alternatives)又称“3R”法:1)优化(refinement)试验方法和技术,2)减少(reduction)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3)取代(replacement)整体动物试验的方法。

5、目前常用的化学物质有:6~7万种。

6、体外试验方法常用:A.游离器官B.原代培养细胞C.细胞器D.CHO,V79第二章毒理学基本概念1、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毒理学(第一章)

毒理学(第一章)

毒理学(第一章)第一篇:毒理学(第一章)第一章绪论毒理学(toxicology)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一毒理学发展简史:毒理学的前身是毒物学,中国古代有关毒物学知识的最早记载可见于《周礼》、《山海经》、《尔雅》及《诗经》等古籍中。

在西方,瑞士药理学和毒理学家Paracelusus(1493—1541)对早期毒理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明确提出剂量概念,提出所有物质都是有毒的,只是依剂量不同来区别是药物还是毒物。

同时,他还陈述了一些诸如法医、职业中毒和环境毒理学等的毒理学概念。

西班牙学者Orfila(1787—1853)为近代毒理学的创始人,他通过实验系统观察了化学物与生物体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化学分析在鉴定中毒事件中的重要性,为近代法医毒理学奠定了基础。

到20世纪,萌发出现了军事毒理学。

由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化学分析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大大推进了外源化学物遗传毒性、致畸毒性研究方法的发展,丰富了毒理学的内涵,其研究对象则以机体微观世界和生物圈的宏观世界两方面齐头并进。

在宏观方面,开展了环境污染物对人和动物危害的流行病学和生态学调查,阐明了不少病因;在微观方面,在化学毒物损害生物体的机理上揭示了许多本质现象。

到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支毒理学专业队伍,它以研究剂量—反应关系为中心,为制定合理的卫生标准提供了依据。

20世纪70年代以来,毒理学的研究主要以化学物的安全评价为重点,从整体的毒理学逐步发展为对各器官系统的研究;从对母代健康影响的观察进展到对子代危害的研究,建立以保障人类安全为目的的新概念,相继出现了遗传毒理学、行为毒理学等边缘分支学科。

外源化学物对人类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现代生物技术已渗透到环境毒理学的各个领域,这促进了环境毒理学的发展。

近20年来,我国动物毒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兽药、药物添加剂及饲料中有毒有害化学物的检测及其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为制定我国兽药及饲料药物添加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动物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饲料卫生标准及动物组织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供了科学依据。

毒理学基础_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毒理学基础_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毒理学基础_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词解释绪论1、毒理学(toxicology):毒理学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2、现代毒理学:它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 3、替代法(alternatives):又称“3R”法,即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数量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一.毒理学基本概念1、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2、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3、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4、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5、效应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映早期的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标志物,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6、阈值(threshold):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7、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外源化学物引起受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剂量来表示。

8、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ictive dose)/ 靶剂量(target dose):是指送达剂量中到达毒作用部位的部分。

毒理学基础案例讨论(二)

毒理学基础案例讨论(二)

毒理学基础案例讨论(二)【目的要求】1.掌握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基本概念。

2.熟悉生殖和发育毒性的评价方法【案例1】上世纪60年代初,欧洲各国陆续发生了一种可怕的现象:许多刚出生的婴儿出现一种罕见的畸形,他们的手脚比正常人短,甚至根本没有,很像海豹的鳍足, 这种症状被称为海豹肢症。

1957年到1962年间,联邦德国就有5500名海豹肢症患儿出生,英国则高达8000多名。

恐慌在蔓延,人们急切地寻找着其中的原因。

此时,澳大利亚的产科医生威廉·麦克布里德也发现了类似的患儿。

经调查,相关产妇都曾服用过早期妊娠止吐药物沙利度胺(即反应停) 。

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两者肯定有内在联系,深入的调查更是证实了他的猜想。

1961年,英国著名杂志《柳叶刀》刊登了威廉的来信。

信中指出,反应停是导致海豹肢症的罪魁祸首,海豹肢症患儿是药物检测失控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问题讨论1】 1. 什么是生殖毒性?2. 什么是发育毒性?发育毒性有哪些具体的表现?3. 出生缺陷包括哪些?“反应停”在1957年作为镇静催眠剂上市。

美国一家小制药公司梅里尔公司获得“反应停”的经销权,梅里尔公司研究过“反应停”对怀孕大鼠和孕妇的影响,并没有发现异常。

人们后来才知道,大鼠和人不一样,体内缺少一种把“反应停”转化成有害异构体的酶,不会引起畸胎。

“反应停”的副作用则发生于怀孕初期(怀孕前三个月),即婴儿四肢形成的时期,梅里尔公司所试验的孕妇都是怀孕后期的。

经过调查证实,母亲从停止月经算起,34-54天之内,服用此药后,迟早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

基因上的生命密码在正常情况下,手脚的长度,以及5个手指等都应当按照指令有规律地形成。

可是反应停能使这种指令在某一部位受到障碍,其结果就产生畸形儿。

通过对数十种不同种属动物进行的致畸试验表明,反应停对大约15个种属的动物有不同程度的致畸作用,并且致畸作用有明显的种属差异。

小鼠和大鼠的大部分种系不敏感。

家兔的几个种系和绝大部分灵长类动物较敏感,并可观察到与人相似的缺肢或短肢畸形。

公共基础知识卫生毒理学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卫生毒理学基础知识概述

《卫生毒理学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卫生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学科。

它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生物学、化学、医学、环境科学等,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对卫生毒理学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

二、基本概念1. 毒理学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它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方面的研究。

2. 卫生毒理学卫生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外源化学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

它关注的是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毒理学问题,如食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职业毒理学等。

3. 外源化学物外源化学物是指存在于人类生活环境中,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化学物质。

包括农药、工业化学品、药品、食品添加剂等。

4. 毒性毒性是指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损害能力。

毒性的大小通常用剂量-反应关系来表示,即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生物体产生的反应之间的关系。

5. 剂量-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是指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生物体产生的反应之间的关系。

通常分为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和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两种类型。

三、核心理论1. 毒物代谢动力学毒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以及影响其毒性的因素。

2. 毒物效应动力学毒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机制,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其毒性。

3. 剂量-反应关系理论剂量-反应关系理论是毒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描述了外源化学物的剂量与生物体产生的反应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可以分为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和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两种类型。

《毒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临床

《毒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临床

《毒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毒理学基础授课专业: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30(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6学时),1.5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毒理学基础》是以五年制临床医学和七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为培养对象。

毒理学基础教学分课堂讲授和实验课两部分。

理论部分对学生有三种要求,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

理论课教学要注重质量,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内容精炼,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对难点、重点问题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给予详细解释,有意识地引进本学科的新方法,以便扩展学生知识、开拓科研思路。

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毒理学的定义及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熟悉其在法医、放射医学、药学的应用;了解其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掌握:毒理学定义、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毒理学基本概念(毒物、毒性、毒效应)、生物学标志、选择毒性、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二、熟悉:毒理学在法医、放射医学、药学中的应用三、了解:毒理学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剂量-反应关系、时间-反应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 2学时第二章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运【目的要求】掌握毒物动力学的概念和主要参数,生物转化反应形式;熟悉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蓄积作用以及影响其代谢的因素【教学内容】一、掌握:影响化学物的吸收及其影响因素;毒物动力学的概念、主要参数:消除半减期、曲线下面积、表观分布容积、消除速率常数、清除率、生物利用度、吸收速率常数、峰浓度、峰时间;I相反应: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II相反应:葡萄糖醛酸基结合反应。

二、熟悉:外源化学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生物转化及其反应类型(Ⅰ相反应、Ⅱ相反应);代谢灭活与代谢活化;代谢的影响因素三、了解:外源化学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影响排泄的因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 2学时第三章外源化学物毒作用影响因素及机制【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化学毒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了解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毒作用机制,为认识毒性作用本质、评价特定化学毒物的潜在危害以及毒理学试验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毒理学自学材料之第八章-致癌

毒理学自学材料之第八章-致癌

突变细胞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促进肿瘤 细胞的分裂和增长
生长速度快,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强 生化学和免疫性状改变
11
1. 引发阶段(Initiation) 不可逆的 基因突变 遗传学变化
引发细胞
2. 促长阶段( Promotion) DNA作用,导致体细胞突 化学物或其活性代谢物与
变成引发细胞的阶段。 突变细胞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促进 引发阶段的主要特征 不可逆性 3. 进展阶段(Progression) 引发细胞在形态学上无法识别; 生长速度快 对外源性化学物质和其他化学因素敏感 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强 引发细胞可能自发 (内源性)启动; 需经细胞分裂 “固定突变” 生化学和免疫性状改变 剂量-反应关系良好,但很难确定阈值; 很难确定阈值
8
第一节 化学致癌过程 第二节 化学致癌机制 第三节 化学致癌相关的分子事件 第四节 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第五节 化学致癌物筛查的基本方法
9
第一节 化学致癌过程
一、细胞癌变的多阶段学说 二、遗传易感性与化学致癌
化学致癌物
癌基因 抑癌基因 DNA修复基因 代谢酶基因 凋亡基因 抗凋亡基因
外因性因素: 理化和生物因素、 营养等 内源性因素 遗传,免疫,激素, 精神等
导致恶性肿瘤增多的原因:环境 污染,生活条件恶劣 通过不使用烟草、健康饮食、身 体活动、预防可造成癌症的感 染,可预防40%的癌症的发生。 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预防肿瘤的发生,首先必须识别、鉴定致癌因素和有害 的生活方式,阐明其作用机理,然后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5
WHO指出,人类癌症90%与环境因素有关,包括物 理性、化学性、生物因素, 其中90%为化学因素
31
(三) 免疫抑制
机体免疫活化性细胞(T细胞、NK细胞、K细胞 和巨噬细胞等)有识别肿瘤细胞的作用,在早期杀 灭异常细胞,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时,肿 瘤的发生率高。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缺陷,伴发 Kaposi肉瘤和淋巴瘤很常见。

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20
促癌剂佛波酯
机制: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刺激细胞增生 而起作用。
例:小鼠多阶段皮肤诱癌试验 一些致癌剂虽能致突变,但不能诱
导肿瘤的发生,直到佛波酯等处理突变 的细胞,诱导细胞增生后才出现肿瘤。
21
二、促长阶段
促长阶段的特点: 1.促长阶段历时较长,早期有可逆性,晚期为
不可逆的,因此在促长阶段(特别是在早期 )持续给以促长剂是必需的。 2.促长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对生理因素调节的 敏感性,衰老、饮食和激素可影响促长作用 ,许多影响因素本身就是促长剂。
在实验中观察到单独给予促癌剂或在引发前给予促癌
剂,都无肿瘤发生。
28
第三节 化学致癌机制
29
机制
化学致癌作用:多因素、多基因参与的多阶段过程。
-体细胞突变致癌学说:DNA碱基序列的改变,造成 DNA损伤而引发的肿瘤的遗传毒性机制。
-非突变致癌学说:对DNA外靶分子作用的非遗传毒 性机制。
外源化学物致癌物诱导的肿瘤发生 可能是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31
(一)DNA加合物(DNA adduct)
致癌物多数具有遗传毒性,具有遗传毒性的致癌 物尽管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但有一共同的 特点,即一般都是亲电子剂。
亲电剂+DNA亲核物 → 加合物 →DNA损伤→ 部 分细胞恶性转化 →肿瘤
DNA加合物在化学致癌作用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是引 起肿瘤的直接原因之一。在肿瘤防治、人群生物监测、 环境化学物暴露风险评价有应用价值。
erb-B 受体酪氨酸激酶,EGF受体
星形细胞瘤、 卵巢癌、
ras
G-蛋白
肺癌、结肠癌、膀胱癌等
src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罗氏肉瘤
Abl-1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毒理名词解释

毒理名词解释

5 毒理学实验基础
体内试验 in vivo test:以实验动物为模型,最终目的是 通过外源化学物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向人外推,以 期评估外源化学物对人的危害及危险性。 体外实验 in vitro test: 筛选和预测急性毒性、 机制研究。 近交系 inbred strain: 是指至少连续 20 代的全同胞兄妹 或亲子之间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 起源于第 20 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如 BALB/c、 DBA 等小鼠等 杂交群动物 hybrids:两个近交系之间交配所繁殖的子 一代动物,简称 F1 代动物 封闭群 closed colony:亦称为远交群 outbred stock,一 个种群在 5 年以上不从其外部引入新血缘,仅由同一品 系的动物在固定场所随机交配繁殖生产的动物种群。如 KM 小鼠,NIH 小鼠,SD 大鼠,Wistar 大鼠等。
1 毒理学绪论
毒理学 toxicology:从生物学角度研究外源因素和内源 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与机制,并进行安 全性评价、危险度评定/风险评估、危险性管理与交流的 科学。 描述毒理学:通过各种毒性试验研究外源化学物的毒作 用特征。以期为安全性评价和管理法规与措施的制订提 供基础资料。 机制毒理学:研究外源和内源因素对生物体毒作用的细 胞、分子以及生化机制。 管理毒理学:依据描述和机制毒理学对毒作用规律的研 究成果,协助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并 付诸实施,以确保对化学品、药品、食品等进行有效的 管理,保障接触人群的健康。 外源化学物 xenobiotics: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 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 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毒物 toxicant: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能够使生物体 发生有害反应、严重功能破坏甚至危及生命的任何物质。 毒性 toxicity:指某种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能 力。 危害性 hazard: 定性表示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 用的可能性。 安全性 safety:某种物质在一般的接触情况下,不会引 起对健康有害作用,就可认为是安全。 危险性 risk:指一定时期内从事某种活动,如接触外源 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如造成机体损伤、产生疾病或 死亡的概率。 安全限值:对各种有害因素规定的接触限量要求,在低 于此接触量时,根据现有的知识,不会观察到任何直接 和/或间接的有害作用。 通常通过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 剂量(NOAEL)除以安全系数计算得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