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04b7729016fc700aba68fc25.png)
(2)材料二这首诗描述了什么景象?
2020 中考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13 本课主要学习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帝王的功绩,请你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他们治国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如果让你评价这三位帝王,正确评价的方法是什么? (3)这三位帝王的哪些治国经验可以为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提供借鉴?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繁荣局面出现的基础
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
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
A.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4)材料三中的“此河”指的是哪一水利工程?皮日休对这一水利工程的评价是否恰当?请说 明理由。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政治自隋唐之后可以说由门阀政治进入官僚政治,中国社会由门第社会迈入科举社
会……科举之门对所有人都是敞开的……只要努力了,都有可能考取功名,获得官员身份。原 来的白丁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甚至位至高官,那么他的家庭地位就会发生非常大的转换, 从社会底层上升到社会上层。
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下列对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B.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C.削弱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D.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9.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
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
“河清海晏”指唐朝贞观年间政治清明 ④“革去弊讹”指唐太宗革除前朝弊病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6e3e53e277232f60dccca10e.png)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选择题(共40小题)1.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准确的有()①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②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王朝③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④暴政导致其灭亡。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分析】本题以评价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史实。
【解答】589年,隋灭南陈,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所以隋朝是一个结束分裂、统一中国的王朝。
隋朝开创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开凿了大运河,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
隋朝初期出现了“开皇之治”,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
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朝短命而亡。
所以①②③④的评价均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隋朝史实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日本社会至今仍然保留着唐朝的一些社会习俗,下列各项属于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的有()①仿照唐制进行政治改革②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③端午、七夕、重阳等节日习俗④建筑、铸钱都与唐朝相仿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分析】本题以日本社会至今仍然保留着唐朝的一些社会习俗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解答】日本社会至今仍然保留着唐朝的一些社会习俗,包括仿照唐制进行政治改革,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学习并改进唐朝的饮茶方法,形成了茶道,端午、七夕、重阳等节目习俗,建筑、铸钱都与唐朝相仿,所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唐文化对世界影响的相关知识点。
3.在隋朝时,台湾被称为()A.益州B.夷洲C.流求D.瀛州【分析】本题考查台湾的相关知识,掌握台湾在不同时期的名称。
【解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的不可分割的领土,三国时台湾叫夷洲,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
隋炀帝三次派人赴流求。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综合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综合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d743f3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a.png)
1.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 (1)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2)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开创了大一统时代(秦汉、隋唐)。 (3)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隋朝大运河。 (4)都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秦: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隋:创立了科举制。 (5)都是因为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的。
5.[东方期末]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诗歌作为唐朝时期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返回材料一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唐蕃通婚、建立深厚民族感情的史实。
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影响:有利于维持长期的和平,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举例: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任举一例即可)
返回材料二
D
8.[中考·云南]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 B.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 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 D.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和书籍
B
【点拨】题干反映了唐朝的时代特征之一是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据此分析,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推动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体现了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B正确;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属于中华文化向外传播,与题干不符,排除A;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与中外交流并没有关系,排除C;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国内的民族交往,不属于中外交往,排除D。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ad3d16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8.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阶段特征:繁荣与开放。
制度创新: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繁荣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开放的社会: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国际化都市长安。
民族关系:开明、平等。
担任官职、册封首领、设置机构,加强管理;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内容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初的发展: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时间:从605年起。
③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正式确立。
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内容标准: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客观措施: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边疆管理上: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治”。
二、女皇武则天统治措施:政治上: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扩大了统治基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36b9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9.png)
八、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讲的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还是有不少收获的。
首先,我觉得导入部分做得还不错。我用了几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隋朝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这样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后续的内容。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隋朝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话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隋朝的重要性和意义。
4. 隋朝的成就: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修建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建造隋大兴城。
5. 隋朝的影响:结束长期分裂,为唐朝繁荣打下基础,文化成就为唐朝文化繁荣提供基础,科举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当堂检测:
1. 隋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时间是哪一年?
2. 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 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历史解释、批判性思维、家国情怀和创新意识。
1. 历史解释:通过分析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培养其历史解释能力。
2. 批判性思维:在分析隋朝灭亡原因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九.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4、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4、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d3eac056c8d376eeafaa318f.png)
五代十国 的更迭
形 成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 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与分立 特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征 不安,南方相对安定;分立中始终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627-649年)
从善如流(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原 因
(2)革新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唐朝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经
的
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
表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稳 现 定,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相似点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所创各项制度, 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秦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隋科举制 等)。都不惜民力,连年大兴土木,秦修长城,隋开运河,劳师远征。都 历二世而亡。 灭亡根本原因不是修筑长城、开凿运河,而是暴政
2.汉朝、唐朝相似点 (1)都吸取前朝衰亡的教训,出现了繁荣局面(汉武帝大一统、“贞观 之治”“开元盛世”)。 (2)都注重农业生产,减轻人民劳役负担、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3)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易错提示】 1. “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 2. “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与吐蕃民族关系友好的表现,唐朝时期吐蕃( 今西藏)并没有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1)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
初一历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初一历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f454f42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5.png)
初⼀历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起于581年,⽌于960年。
接下来⼩编为⼤家介绍初⼀历史学习的相关内容,⼀起来看看吧! 初⼀历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2.教科书从政治、经济、⽂化、民族关系和中外交往等⽅⾯进⾏了介绍。
3.政治上,国家统⼀,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社会盛况。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科举制: A.科举制的创⽴:隋⽂帝:开始⽤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科,我国科举制诞⽣。
B.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舍,增加学员。
进⼠科第⼀名称状元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
唐⽞宗:诗赋成为进⼠科主要内容。
C.科举考试内容:进⼠和明经 D.科举制的废除: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 E.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改善了⽤⼈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有机会进⼊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功读书的风⽓盛⾏。
促进了⽂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经济上,精耕细作的⾐耕继续发展,出现耕作⼯具曲辕犁和灌溉⼯具筒车,推动农业经济不断进步。
⼿⼯业⽅⾯,丝织业技术⾼超,制瓷业形成“南青北⽩”两⼤系统,出现新的陶器品种唐三彩。
商业繁荣,⽔陆交通发达,开通⼤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化交流。
贸易频繁,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考成为闻名中外的⼤都会。
5.⽂化上,科举制度扩⼤了知识分⼦队伍,推动了⽂学艺术的繁荣与进步。
6.民族交往上,唐朝奉⾏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友好往来友好往来,民族融合进⼀步发展。
7.外交上,开放的外交政策和社会风⽓,使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最有影响⼒的国家。
8.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直延续到五代⼗国,社会动荡不安。
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https://img.taocdn.com/s3/m/f0826f1481c758f5f71f6750.png)
第十八页,共三十六页。
十年寒窗无人(wú rén)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rénzhōng)最少年。
——白居易
雁塔题名(yàn tǎ tí míng)
2021/12/12
第十九页,共三十六页。
举子(jǔ 看 zǐ) 榜图
考棚
第二十页,共三十六页。
政治
影 响 教育
科举取士制度
2021/12/12
第十五页,共三十六页。
2021/12/12
2014年, “中国大运河”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 古老的人工(réngōng)水道,也
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 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 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
慧和勇气。
第十六页,共三十六页。
民意调查
国家招聘公务员是由相关的领导干部推荐 人才好呢,还是通过考试(kǎoshì)的方式择优录取 好?
2021/12/12
第三十三页,共三十六页。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021/12/12
第三十四页,共三十六页。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xiànzài)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
3000多 万
1900多 万顷
长安太仓
2021/12/12
隋盛时
结论
4600多 万
5500多 万顷
洛阳含嘉仓; 洛口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第七页,共三十六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古今称国计之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https://img.taocdn.com/s3/m/03652f20a300a6c30c229f4c.png)
K12教育资料
17
相关史事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 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 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 成为沟通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K12教育资料
18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 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 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 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300多年。
K12教育资料
19
1.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原 因
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 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①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 入各级政府任职。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 宰相,占有三分之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K12教育资料
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 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 及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 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
K12教育资料
”。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
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胭脂井
K12教育资料
7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
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https://img.taocdn.com/s3/m/0b120f4790c69ec3d5bb75f7.png)
( D )7.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 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 B )8.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时,布置了四个场景。 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从北周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 B.征发大量民工开凿大运河 C.灭陈统一全国 D.下令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
( A )9.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 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胡曾《汴水》)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汴河怀 古》)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皮日休《汴河铭》) 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脱脱《宋史》)
返回
正确答案:C 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相关史实。首先要根据材料内容 及所学知识,读懂材料的意思。古代科举制度是一视同仁的。无论 是功臣之后还是贫民子弟,想做官全凭科举考试。所以材料中的 “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 他提升自身的地位”体现的是科举制的公平正义原则。A、B、D项 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此题选择C。
( B )3.下列关于大运河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B.隋文帝时期开凿 C.大运河全长2 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 A )4.如果你生活在隋朝,要畅游大运河,你设计了一条从 北往南的路线。下面路线中正确的是 A.涿郡—洛阳—余杭 B.洛阳—涿郡—余杭 C.洛阳—余杭—涿郡 D.余杭—洛阳—涿郡
河段名称:江南河、邗沟、通济渠。特点:利用天然河道 和已有的古运河;贯通南北水系。
(3)材料二、三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 (部编)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解析版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 (部编)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b063f1f78a6529657d5340.png)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七年级第二学期(部编)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解析版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1.人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最主要的原因是()A. 精通文史、多谋善断B.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 任用酷吏、严厉打击勋贵旧族D. 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以人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最主要的原因是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故选D.本题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对武则天的评价.2.下列事迹不属于唐太宗的是()A. 重视农业B. 创立科举C. 善于纳谏D. 精简机构【答案】B【解析】隋朝时期开创了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ACD都属于唐太宗时期的史实.故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的创立和影响,注意识记隋朝创立科举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创立科举制度的是隋炀帝,不是唐太宗,其他选项都是唐太宗时期的政治特点.注意识记隋朝的科举制,识记科举制的概念.3.隋朝的一位苏州先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A. 永济渠B. 江南河C. 通济渠D. 邗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隋朝大运河自北向南包括四段沟渠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
苏州位于长江以南、杭州以北的江南河沿岸,要到洛阳,还需经过邗沟和通济渠。
由此可以看出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史称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其主要依据是()①勤于政事,善于纳谏②推行发展生产的措施③破格选拔有才能的人④广建寺院,大肆崇佛。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224703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8.png)
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统治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讨 论唐朝灭亡的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 1、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用奸臣、导致朝政日趋腐败; 2、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 治; 3、黄巢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启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贤臣兴国,奸臣误国;成由 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等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影响:积极-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消极-加重了百姓的劳役、赋税负担,加速了 隋朝的灭亡
6.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 段( )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7.“济宁人号小苏州,城面青山州枕流。”《竹枝词》把济宁 比作“江北小苏州”,赞美济宁因运河而兴。济宁真正的兴旺 发达源自元代京杭运河的重建,而重建的基础是隋朝运河 。那么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开凿的?(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隋太宗 D. 隋高祖
04
唐朝的繁荣
统治者
治国措施
效果
唐太宗 李世民
虚心纳谏,知人善用; 完善制度,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减轻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武则天 大力发展科举制,重用人才;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唐玄宗 发展经济,改革币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贞观之治”
9.武则天爱惜人才,破格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如一代 名臣(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10.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 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注重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4ac40f0010a6f524ccbf8543.png)
1.(2016·南京中考)“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
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 B )
A.巩固了西周统治
B.改善了选官制度
C.加强了经济交流
D.妨碍了中外交往
2.(2016·聊城学业考)如图是东晋 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 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 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
安史之乱
根本原因:唐朝_政_治__腐_败___。 直接原因:节__度__使__势力日益强大 经过:755年,安_禄__山__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将史思 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763年被平定。 影响:对_社__会_经__济__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 __由_盛__转__衰__。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 成_藩__镇__割__据__的局面。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 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1材)料唐一玄中宗的唐诗励描精写了图唐治朝,开重元用时贤期繁能荣;富整庶顿、吏天治下太,平裁的 盛世减景冗象员,;当时发的展统经治济者,是改谁?革这税一制盛;世注局重面的文出教现,与编他修采经取的藉。 哪些(措答施对有任关?意两点)
材料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 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
朝(出现2)的两曲种辕新犁农、具筒分车别叫什
么?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 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 武(则33)天)材对科料这举三一制中制的度唐的殿诗完试体善和现作武了出举我了国怎古样代的史贡上献哪?种选官制度?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年代 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年代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ad5d3702020740be1e9bc0.png)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知识梳理:(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隋炀帝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长达2700多千米的大运河。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两个端点,五大水系)(4)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科举制的建立:①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场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4.隋朝的灭亡(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暴政体现为: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隋炀帝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教材问题解答: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教材P5“课后活动”)参考答案:(1)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仕途的状况,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势力。
(2)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有机会通过考试参政,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3)把读书、考试、选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4)把选オ和任官的权力从地方豪强收归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开放性设问:1、大运河的开凿是好事还是坏事?参考答案:我们要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
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即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2、大运河在今天仍有很重要的价值,我们该如何保护它?参考答案: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保护好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维护沿河名胜古迹,防止建设性破坏。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c5c2b2dcaaedd3382c4d32f.png)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1)概况: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文帝巩固统治:(1)措施: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4.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5.开通: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6.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 700多千米,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运河。
7.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8.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9.过程:(1)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10.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1.地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 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2.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13.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拓展提升】比较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
(1)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都创立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d6d26822700abb68a882fbaa.png)
统治者
治国措施
唐太宗 虚心纳谏,知人善用,完善制度,制定法律,减省刑
(李世民) 法;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武则天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重用人才,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唐玄宗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币
(李隆基) 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效果
贞观之治
河 示 意
洛阳
通 济渠
邗
图
淮河
沟 江
南
长江
余杭 河 钱塘江
思维导图 时序坐标 课标解读 图说历史 不同时代的诗人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
史料说史
真题演练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盏
皮日休的诗充分肯定了茶 大运河的作用
汴河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
繁
开放
民族政策
荣
与 开
中外交往
放
的
时
代
科举制 和亲、册封等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思维导图 时序坐标 课标解读 图说历史 史料说史 真题演练
隋朝
唐朝
581
589
618 627
649
713
741
755
907
隋
隋
朝
朝
建
统
立
一
全
国
唐
朝
贞观之治
建
立
安
唐
开元盛世
史
朝
之
灭
乱
亡
思维导图 时序坐标 课标解读 图说历史 知道隋朝的统一及隋朝灭亡的原因。
中考总复习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https://img.taocdn.com/s3/m/c1cc8a8110a6f524ccbf85c5.png)
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开元盛世”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朝进入鼎盛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开元盛世
承 上 启 下
贞 观 之 治
唐朝建立 618
李
李
武
唐
世
则
玄
渊
民
•隋朝的统治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 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国家,出现 “开皇之治”。
3.灭亡:原因:_隋__炀__帝__的__暴__政_,于_6_1_8年,隋灭亡。 (好大喜功、贪图享乐,奢侈无度)
二、开通大运河(605年隋炀帝)(1,2,3,4,5记忆法)
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称为最重
要的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统治。 3.结果:出现__贞__观__之__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
三、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武则天
1. 称帝:改国号为_周__。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治国措施:①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1.目的:____加__强__南__北__交__通__,__巩__固__隋__王__朝__对__全__国__统__治。
①
隋朝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
A ②
B
C D③
A_永__济__渠_;B__通__济__渠_;C__邗__沟_;
D__江__南__河_;大运河以【②】__洛__阳 为中心,北起【①】_涿__郡_是今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考纲要求】(1)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 )以大运河、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知道文成公主入藏;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自主学习,完成练习】一、.科举制度1. 概念:科举制度指从隋唐到清朝的封建王朝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选拔官吏的制度。
强调以______________ 作为选官的标准和原则。
2. 诞生(1)____________ 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2) ________ 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 完善(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
)(1)_____ 时大大地扩充国子学规模国学、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科第一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 ____________ 时开创________ 和。
(3)_____ 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这一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唐诗的繁荣_______________ )4•僵化明清时期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举制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5. 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 (1905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
6. 影响:(1)、积极影响:科举制度使_____________ 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改善了用人制度;_______________ 的权利从地方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2)、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忽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问,同时也阻碍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发展。
【易错易混】科举制产生于隋文帝时期,在隋炀帝时期正式形成。
相关史料图片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二、大运河大运河(1 )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对全国的统治(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皇帝:(3)路线:以_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心,北达___________________ (今北京),南至(杭州),是古代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
(4 )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交流。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三、•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⑴主要内容政治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在任期间最 著名谏臣是 。
发展科举经济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戒奢从简。
军事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思想文化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把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番友好2. ( 2)评价: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_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 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虚心纳柬,知人善任。
相关史料图片:▲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 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政时期,继续实行拔人才、发展科举制度的政策,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史称她 的统治“ ”。
她死后,留下无字碑,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
4. 开元盛世(1)含义: _____________ 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a??。
(2)表现:A 、农业上:铁器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 、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产量大大增加。
B 、手工业上:生产技术有了很的进步。
南青北白(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
C 商业上:出现许多商业城市,有从事商业活动的“_____________ ”。
相关史料图片: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
一一杜甫※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四、知道文成公主入藏;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曲港_________________ 。
她当发展农业生产和重视选1. 文成公主入藏唐朝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民族政策,7世纪中期,唐太宗将嫁给吐蕃赞普_______________ 。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⑵8世纪中期,唐中宗将嫁给吐蕃赞普_______________ ,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上书说与唐朝关-27 “>>相关史料图片:※“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百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那里有一百匹驯良的牦牛欢迎您。
”这首民歌中的您是指文成公主。
※★唐太宗(天可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体现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各族人民之间关系。
2. 以谴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1)中日交流:A、唐朝时期,日本政府先后13次派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中国学习,回去后进行改革。
B、唐玄宗时期,___________ 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2)中印交往:唐太宗时期,____________ 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今印度),把亲身见闻写成《》成为今天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论述题观点】1、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同时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和平交往是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方式;和平使者(玄奘、鉴真)推动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目标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 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极第”所反映的制度是()A世袭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2. 古代科举考试中,最早将进士科考试第一名称为“状元”的皇帝是():A.隋炀帝B.唐太宗C •武则天 D.唐玄宗3. 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
因此他()A.重视教育B. 虚心纳谏C. 轻徭薄赋D. 倡导节俭4. 小明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他研究的人物是()A唐咼宗B .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5. 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
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
这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是()A.突厥B. 匈奴 C .南诏.吐蕃、辨析题6.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贞观盛世”三、材料解析题:7•仔细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试卷于2013年5月在河南举办的某文化展中展出。
状元卷材料二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
”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1)材料一中试卷与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首创于哪一朝代(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理解“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含义。
(写出两点)(3)英格尔斯说该制度是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却于1905 年被废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被废除的原因。
四、材料论述题8. 唐太宗登位以后,启用魏征、高士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等宰相,辅助处理国家政事。
太宗皇帝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 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工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优秀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
在短短的数年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请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