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 王思朋++

合集下载

全矿井智能视频分析关键技术综述

全矿井智能视频分析关键技术综述

全矿井智能视频分析关键技术综述程德强1, 寇旗旗2, 江鹤1, 徐飞翔1, 宋天舒1, 王晓艺1, 钱建生1(1. 中国矿业大学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 中国矿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摘要:智能化是煤矿发展的方向,而智能视频分析是促进煤矿智能化的有效途径。

全矿井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具有实时监控、预警和决策支持能力,有助于提高矿山企业的安全性、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

详细介绍了全矿井智能视频分析的关键技术,包括视频采集设备、视频预处理、视频压缩与编码等视频采集与处理技术,目标检测与跟踪、运动检测与分析、物体识别与分类等视频分析基础技术,行为识别与分析、事件检测与警报、视频监控与布防等高级视频分析技术。

研发了集成视频识别分析和工业联动控制功能的矿山智脑AI 视觉智能服务平台,介绍了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智能探放水系统和探放瓦斯系统、煤岩识别与截割系统、掘进工作面、综采工作面、煤流运输系统、矿井提升机系统、辅助运输系统、选煤厂、智能化装车配煤系统等矿井生产场景中的应用。

分析指出目前全矿井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视频质量、复杂背景、实时性要求、数据隐私和安全、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建议未来加强算法提升和优化、多模态数据融合、实时分析和边缘计算、强化学习和自主决策、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硬件设备和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全面推动全矿井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发展,促进矿山智能化进程。

关键词:煤矿智能化;智能视频分析;AI 视觉;视频采集与处理;视频识别与分析;视频监控预警中图分类号:TD67 文献标志码:AOverview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mine-wide intelligent video analysisCHENG Deqiang 1, KOU Qiqi 2, JIANG He 1, XU Feixiang 1, SONG Tianshu 1, WANG Xiaoyi 1, QIAN Jiansheng 1(1.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China ; 2.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 China)Abstract : Intelligence is the direction of coal mine development, and intelligent video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coal mine intelligence. The mine-wide intelligent video analysis technology has real-收稿日期:2023-08-16;修回日期:2023-11-10;责任编辑:李明。

矿用提升机系统制动力矩的测试探讨

矿用提升机系统制动力矩的测试探讨

引言《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规定提升机制动装置产生的制动力矩与实际提升最大载荷旋转力矩之比K 值不得小于3。

煤矿在用提升机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AQ 1014—2005、AQ 1015—2005、AQ 1016—2005中明确规定:提升机的常用闸和保险闸制动时,所产生的制动力矩与实际提升最大静荷重旋转力矩之比K 值不得小于3[1]。

以上标准规定中,仅给出了提升机制动装置产生的制动力矩应满足的技术条件,但具体的测试方法没有给出,本文根据实际现场检测中遇到的问题,具体介绍了几种测试方法,以解决测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提升机制动力矩测试原理制动力矩的检测是提升机性能测试的一项重要指标,该项检测属于静态测试的一部分,其原理是利用提升机测试仪及其辅助工具,模拟提升机制动时的情况,通过不断增加提升机的载荷,直到闸盘与制动盘之间产生了相对运动时,这个载荷即为该副闸瓦所产生的制动力F i ,制动力F i 与制动半径R i (压力传感器与滚筒的连接点到滚筒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的乘积即为制动力矩M z ,将提升机的所有闸瓦的制动力矩相加即为该提升机系统的制动力矩[2]。

M z =ni =1移F i R i .式中:M z 为每副闸瓦实测制动力矩之和,N ·m ;F i 为每副闸瓦施加的制动力,N ;R i 为检测时,F i 作用的制动半径,m 。

根据提升机的不同类型,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大致可分为拉力传感器法和压力传感器法。

2压力传感器法测试制动力矩CTD21W 矿用提升机无线多参数测试仪作为提升机性能测试的第三代产品,其运用了检测技术、信号分析、计算机技术等,通过无线模块进行数据传输,使用方便、数据准确。

该设备用于缠绕式提升机系统测试制动力矩,常采用压力传感器法。

压力传感器法测试制动力矩多用于缠绕式提升机,凿井期间采用吊桶提升系统时,将吊桶停放在井口的安全门上,单绳缠绕式提升机系统将罐笼停在井口位置,使用钢轨将井口封闭,将罐笼停放在钢轨上;双滚筒缠绕式提升机系统将两侧罐笼停在井筒中部位置,并增加相应的配重,保证两根钢丝绳提升相同的重量[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院
王家臣
资源学院
3
郭实龙

安全科学与工程
置障管道内甲烷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的实验和大涡模拟研究
陈鹏
资源学院
4
卢辉

采矿工程
循环加卸载下煤岩破裂失稳前兆信息特征试验研究
王春来
资源学院
5
王中伟

采矿工程
动力冲击对煤岩微结构的影响
赵洪宝
资源学院
6
李世俊

采矿工程
近距离煤层煤柱区巷道超前支护段破坏机制及控制
谢生荣
地测学院
8
胡颖

环境科学
宣威肺癌地区室内大气颗粒物理化特征及其毒性研究
邵龙义
地测学院
9
王培俊

土地资源管理
引黄河泥沙复垦采煤沉陷地的充填排水技术研究
胡振琪
地测学院
10
师修昌

地质工程
煤炭开采上覆岩层变形破坏及其渗透性评价研究
孟召平
地测学院
11
高彩云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基于智能算法的滑坡位移预测与危险性评价研究
邢小宇

行政管理
现代大学衍生企业监管研究——基于利益冲突的视角
刘金程
文法学院
48
王罗兰

计算机应用技术
Redis数据库中具有隶属关系数据存储策略研究
杨林
机电学院
49
刘巍

计算机应用技术
面向SNS应用的NoSQL二级存储架构及存取策略的研究
徐慧
机电学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0
刘奎江

计算机应用技术
油水界面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科技文献选读考试安排解读

中国矿业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科技文献选读考试安排解读
与测量工程
全日制硕士
TS13160065邵倩倩环测学院2013大地测量学
与测量工程
全日制硕士
TS13010090刘和平资源学院2013矿产普查与
勘探全日制硕士
邵-305
ZS13090036王欢文法学院2013经济法学全日制硕士
TS13010101张晓阳资源学院2013矿产普查与
勘探
全日制硕士
TS13010103周琦忠资源学院2013矿产普查与
TS13160071张洋环测学院2013大地测量学
与测量工程
全日制硕士
TS13160066王宏莹环测学院2013大地测量学
与测量工程
全日制硕士
TS13160077王更环测学院2013摄影测量与
遥感
全日制硕士
TS13160084樊敬敬环测学院2013地图制图学
与地理信息
工程
全日制硕士
ZS13010012解德录资源学院2013矿产普查与
ZS13170012汤镇宇计算机学院2013计算机应用
技术
全日制硕士
ZS13030045杨博渊力建学院2013防灾减灾工
程及防护工

全日制硕士
TS13030147靖洪淼力建学院2013桥梁与隧道
工程
全日制硕士
TS13160070徐波环测学院2013大地测量学
与测量工程
全日制硕士ZS13010037邵颍资源学院2013地质工程全日制硕士ZS13050062张斌机电学院2013机械工程全日制硕士TS13070249马桢管理学院2013会计硕士全日制硕士TS13180041任夫虎材料学院2013材料工程全日制硕士TS13090060任德华文法学院2013公共管理全日制硕士TS13090067徐华为文法学院2013公共管理全日制硕士TS13090054李广文文法学院2013公共管理全日制硕士TS13090049崔颖萍文法学院2013公共管理全日制硕士TS13040155李景超化工学院2013矿业工程全日制硕士ZS13040061李志文化工学院2013矿业工程全日制硕士TS13020189朱琦矿业学院2013矿业工程全日制硕士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发布时间:2021-11-28T10:49:52.17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2月上作者:刘新华郝敬宾康明霞杨海峰司垒[导读] 针对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专业的特点,探讨了国内外重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情况及特点,研究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包括:创新能力的形成规律、导师制团队的构建方法和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刘新华郝敬宾康明霞杨海峰司垒江苏徐州 221116摘要:针对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专业的特点,探讨了国内外重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情况及特点,研究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包括:创新能力的形成规律、导师制团队的构建方法和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产学研结合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Xinhua Liu, Jingbin Hao, Mingxia Kang, Haifeng Yang, Lei Si(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Jiangsu)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ngineering major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key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tudies the cultivation methods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including the formation law of innovation ability,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utorial team and the innovation mode of Industry-University-Academy cooperation,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Key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Tutorial system; Industry-University-Academy cooperation 1. 引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矿业学院2014年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公示

矿业学院2014年全国统招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公示
张国强
采矿工程
326


没有报到
任飞
矿业工程
317


没有报到
樊斌
采矿工程
340


没有报到
吴邦大
采矿工程
325


没有报到
王煜
采矿工程
337


没有报到
丁国柱
矿业工程
304


没有报到
付腾飞
采矿工程
325


没有报到
王双军
矿业工程
285


没有报到
2014年调剂矿业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结果
序号
姓名
报考专业
初试
复试成绩
综合成绩
备注
1
鲜孝洪
矿业工程
332
266
598
调剂
2
程继鑫
采矿工程
323
261
584
调剂
公示期为4月4日~4月14日,如有疑异,请联系释疑小组:
联系电话:83590566
联系邮箱:
张农(zhangnong@)
殷实(nybgsys@)
593
30
张垚
采矿工程
353
237
590
31
曹悦
采矿工程
348
241
589
32
苏致立
采矿工程
355
233
588
33
赵晓松
采矿工程
363
224
587
34
高凯
采矿工程
347
237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2009毕业答辩名单主席:矫苏平秘书:张玲委员:朱翔李宪锋张琦杭咏新丁昶李永昌参加答辩人员: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应参加答辩人数:61 人实际参加答辩人数:49 人指导教师名单:9人:矫苏平朱翔李宪锋张琦杭咏新丁昶李永昌张玲马平评阅教师名单:矫苏平朱翔李宪锋张琦杭咏新丁昶李永昌张玲答辩地点:艺术楼A-310答辩时间:2009年6月23日至6月25日上午:08:00~12:00下午:14:30~18:00艺术设计毕业答辩委员会二○○九年六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二零零九届毕业设计答辩时间安排6月23日上午:08:00—08:30 潘清洋08:30—09:00 王清09:00—09:30 丁虎子11:30—12:00 许秀楠12:30—12:300 赵宇6月23日下午:2:30—3:00 宋祥君3:00—3:30 蔡晓红3:30—4:00 孙浩力4:00—4:30 秦辉4:30—5:00 薛如冰5:00—5:30 郭晓婷5:30—6:00 陈志华6:00—6:30 殷少华6月24日上午:08:00—08:30 徐大江08:30—09:00 李红叶09:00—09:30 王海滨09:30—10:00 郑中哲10:00—10:30 晏凯10:30—11:00 陆黛灵11:00—11:30 李海亭11:30—12:00 柳杨12:00—12:30 邵俊6月24日下午:2:30—3:00 张荣凇3:00—3:30 王美玲3:30—4:00 王燕茹4:00—4:30 张俊洁4:30—5:00 陈楠5:00—5:30 侯胜君5:30—6:00 张倩倩6:00—6:30 陆达明6月25日上午;08:30—09:00 王金凤09:00—09:30 吕远远09:30—10:00 汪瑜10:00—10:30 潘倩6月25日下午:2:30—3:00 张强3:00—3:30 张慧丽3:30—4:00 刘娇4:00—4:30 左倩4:30—5:00 马君5:00—5:30 张露5:30—6:00 韩宇娟6:00—6:30 姚灵秀艺术设计答辩委员会二○○九年六月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2009毕业答辩名单主席:田原秘书:胡彬委员:汤丽青罗萍嘉赵警卫薛建胡彬参加答辩人员:艺术与设计学院景观设计系应参加答辩人数:37 人实际参加答辩人数:23 人指导教师名单:6人:田原井渌汤丽青罗萍嘉薛建赵警卫评阅教师名单:田原井渌汤丽青罗萍嘉薛建赵警卫答辩时间:2009年6月23日至6月24日上午:08:00~12:00下午:14:30~18:00艺术设计毕业答辩委员会二○○九年六月景观设计专业二零零八届毕业设计答辩时间安排6月23日上午:08:00—08:30 陈滔08:30—09:00 王高阳09:00—09:30 张旭森09:30—10:00 邵瑜10:00—10:30 宣萌萌10:30—11:00 赵彩清11:00—11:30 周静11:30—12:00 袁友才6月23日下午:2:30—3:00 陈昊3:00—3:30 郭岩3:30—4:00 刘营4:00—4:30 王凯4:30—5:00 赵树金5:00—5:30 陈永欣5:30—6:00 马翠娜6月24日上午:08:00—08:30 王花08:30—09:00 管志林09:00—09:30 杨阳09:30—10:00 张小静10:00—10:30 杨晗10:30—11:00 张旭光二○○九年六月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2009毕业答辩名单主席:田晓冬秘书:候晓宇(兼)委员:孙亚云叶莉舒建华侯晓宇陈真参加答辩人员: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艺术传达设计方向应参加答辩人数:32 人实际参加答辩人数:23人指导教师名单:6人,田晓冬叶莉候晓宇孙亚云舒建华马平评阅教师名单:田晓冬叶莉候晓宇孙亚云舒建华马平答辩地点:艺术楼A-304答辩时间:2009年6月23日至6月25日上午:08:00~12:00下午:14:30~18:00艺术设计毕业答辩委员会二0 0九年六月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二零零九届毕业设计答辩时间安排魏一明赵文霞赵丹杨爱芬关清清6月23日14:30-18:00樊巧云徐洁张慧燕苏白凤厉浩6月24日8:00-12:00付艺芬白菲江奕彭丽媛李艳6月24日14:30-18:00贺淑萍翟霄博王睿智盛楠林佳6月25日8:00-12:00张丽赵寅寅夏宜青艺术设计答辩委员会二○○九年六月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2009毕业答辩名单第一组:组长:陈功成员:曾维鑫姚君曾栋王菊秘书:王菊答辩地点:艺术楼A-301第二组:组长:张昆成员:陈亚明钟厦宁芳贾振参加答辩人员: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应参加答辩人数:81 人实际参加答辩人数:54人指导教师名单:10人:陈功陈亚明张昆姚君宁芳曾维鑫仲夏王菊曾栋贾振评阅教师名单:陈功陈亚明张昆姚君宁芳曾维鑫仲夏王菊曾栋贾振答辩地点:艺术楼A-301 艺术楼A-207答辩时间:2009年6月23日至6月25日上午:08:00~12:00下午:14:30~18:00工业设计毕业答辩委员会二○○九年六月工业设计专业二零零八届毕业设计答辩时间安排第一组:6月23日上午:08:00—08:30 葛广凯08:30—09:00 陈俊旭09:00—09:30 王新09:30—10:00 胥子兵10:00—10:30 上官鑫10:30—11:00 王飞阳11:00—11:30 曹建6月23日下午:2:30—3:00 王灵波3:00—3:30 周娜3:30—4:00 卓松4:00—4:30 费明通4:30—5:00 郭旭鹏5:00—5:30 张燕飞5:30—6:00 黄成果6月24日上午:09:00—09:30 齐本铁09:30—10:00 谢小孟10:00—10:30 尉辉10:30—11:00 陈文敬6月24日下午:2:30—3:00 牛福振3:00—3:30 张浩3:30—4:00 赵雷雷4:00—4:30 杨涛第二组:6月23日上午:08:00—08:30 吴灿08:30—09:00 潘建辉09:00—09:30 张海峰09:30—10:00 丁振华10:00—10:30 陈保林10:30—11:00 孙雪芹11:00—11:30 桂林11:30—12:00 王春迎6月23日下午:2:30—3:00 李朋涛3:00—3:30 孙九字3:30—4:00 杨波4:00—4:30 朱文汉4:30—5:00 杨硕5:00—5:30 薛泽杰5:30—6:00 高鹏6月24日上午:08:00—08:30 马发朝08:30—09:00 窦亚伟09:00—09:30 邱玉09:30—10:00 刘玉龙10:00—10:30 汤昕昕10:30—11:00 陈瑶6月24日下午:2:30—3:00 贾文静3:00—3:30 程兵3:30—4:00 朱春磊4:00—4:30 熊馨4:30—5:00 吕传芳5:00—5:30 陈中兵5:30—6:00 田聪工业设计答辩委员会二○○九年六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师档案资料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师档案资料

院士彭苏萍教授(以汉语拼音为序)毕银丽曹代勇陈宜金程久龙崔希民代世峰戴华阳胡社荣胡振琪李贤庆梁汉东刘钦甫孟召平邵龙义唐跃刚王延斌吴立新武强赵峰华赵学胜朱国维董东林副教授(以汉语拼音为序)程琳琳杜文凤方家虎郝多虎蒋金豹李晶马施民孙文彬杨可明杨柳杨瑞召苑春方赵艳玲高级工程师毕建军周强彭小沾高级实验师艾天杰讲师(以汉语拼音为序)鲍玲崔芳鹏何登科鲁静罗红玲孙红福王绍清王西勃王占刚魏迎春徐春光阎跃观易俐娜袁德宝张蕊郑晶工程师助理工程师陈晓千裴婧晶屈恺黄曼助教王泽惠代世峰基本信息姓名:代世峰性别:男出生年月:1970.12民族:汉职称:教授电话:010-62341868;62339857通讯地址:北京市学院路丁11号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邮件:dsf@个人简历担任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主编。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研究方向煤地质学(包括煤岩学、煤地球化学、煤矿物学和煤层气地质学)。

主要科研项目目前主要承担了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

主要论文及著作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Chemical Geology、American Mineralogist、Applied Geochemistry、Fuel、《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

教学情况主要从事煤地质学的教学工作。

获得荣誉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青年科技奖、霍英东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侯德封奖、孙越崎青年科技奖、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奖、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奖项的获得者曹代勇基本信息姓名:曹代勇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地:重庆市出生年月:1955.8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职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院长学术兼职:教育部科技委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田地质专家委员会委员,《煤炭学报》、《煤田地质与勘探》和《中国煤炭地质》编委,高等学校(矿业)“十一五”教材编委会地测分会副主任,全国煤炭行业“653工程”煤田地质与测绘领域培训方向首席专家,全国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

气固两相介质协同抑制瓦斯爆炸实验及分子动力学研究

气固两相介质协同抑制瓦斯爆炸实验及分子动力学研究

气固两相介质协同抑制瓦斯爆炸实验及分子动力学研究谯永刚;华杰;袁丹萍;张泽宇;左文哲【期刊名称】《爆炸与冲击》【年(卷),期】2024(44)5【摘要】针对传统单相抑爆介质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气固两相介质通过不同抑爆原理的协同作用,实现高效快速抑制瓦斯爆炸。

研究使用NaHCO3粉体与CO_(2)气体协同抑制瓦斯爆炸的方法,选用标准20 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甲烷爆炸微观反应机理中各反应物、过渡态、产物进行构型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计算。

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16%的CO_(2)和质量浓度为0.35 g/L的NaHCO3单相介质对瓦斯爆炸具有优良的抑制效果,但0.1 g/L粉体存在时会使最大升压速率提升17.9%;气固两相介质抑爆相较单相CO_(2)、单相NaHCO3粉体使最大爆炸压力降低,采用体积分数为8%的CO_(2)协同0.125 g/L粉体时,瓦斯爆炸最大爆炸压力降低72.42%,最大升压速率降至2.345 MPa/s,抑制效果达到最优;但当体积分数为4%的CO_(2)协同0.05 g/L粉体时会使最大爆炸升压速率上升93.68%,反应呈现出一定的加剧现象;量子化学计算表明,在气固两相介质协同抑制瓦斯爆炸的过程中,NaHCO3粉体裂解会吸收反应体系中的热量,其分解产物会与混合体系中的OH·、H·优先反应,阻碍O·的产生,将链式过程抑制在CH2O阶段,进而抑制链式反应的传递过程;NaHCO3粉体分解产生的CO_(2)与混合体系中的CO_(2)稀释了混合体系中甲烷的体积分数,减少甲烷与氧气分子之间碰撞发生的概率,对反应进程起到有效抑制作用。

【总页数】12页(P167-178)【作者】谯永刚;华杰;袁丹萍;张泽宇;左文哲【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山西省地质矿产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89【相关文献】1.液固两相惰性介质对煤粉爆炸惰化的实验研究2.气固两相介质中超驱爆轰现象实验研究3.气液两相介质抑制管道甲烷爆炸协同增效作用4.管道中纳米二氧化硅、二氧化碳和七氟丙烷气固混合物抑制瓦斯爆炸的试验研究5.组合多孔介质与氮气幕协同抑制瓦斯爆炸实验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结构工程录取名单

2014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结构工程录取名单

学硕 学硕 学硕 学硕 学硕 学硕 学硕 学硕 学硕 学硕 学硕 学硕 学硕 学硕 学硕 学硕 学硕
加权复试成 绩 加试科目及 (G*0.5*0.3 综合成绩 成绩(同等 考试方式 F+J 5+H*0.5*0. 学力者) 5+I*0.5*0. 15) 推免 41.78 40.44 40.78 39.26 38.98 40.55 41.67 40.35 39.56 40.33 41.25 41.18 38.67 39.87 38.75 39.00 75.88 75.54 75.38 75.16 74.78 74.65 74.57 74.55 74.06 72.83 72.65 72.58 72.47 71.27 70.85 67.90 统招 统招 统招 统招 统招 统招 统招 统招 统招 统招 统招 统招 统招 统招 统招 统招
序号
考号
姓名
报考专业 初试总成绩
加权初试成 专业课名称 口语听力成 绩 面试成绩 及成绩 绩 (E*0.5)/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41343713 02037 1141343709 01993 1141344104 02125 1141344107 02364 1141341163 00151 1141343706 01918 1141342115 01459 1141343702 01791 1141341305 00982 1141341163 00150 1141343709 01992 1141344103 02110 1141343706 01915 1141341304 00921 1141341306 01007 1141343713 02036

2013年中国矿业大学推荐免试研究生基本情况表

2013年中国矿业大学推荐免试研究生基本情况表
2013年中国矿业大学推荐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姓 名 孔勇 潘东江 种照辉 丁其乐 赵叙 张艳伟 滕浩 徐华君 鞠明和 周鹏 刘昂 李竹 刘广建 顾斌 陈建君 张村 杨冠宇 孙强 王飞 潘凡 许豫 李波 张智勇 郭昌放 宋启 万蒙蒙 杨森 赵锋 李冬伟 严冬 张冬冬 谢涛峰 郭帅 胡婷 庄忠难 朱云亚 韩娜 毛泽宇 王奇奇 位桥桥 张凯 梁小波 程晓磊 郅胜 张洪伟 陈梦 颜邦华 学号 01090185 01090054 10094527 10094565 01090365 05092308 05092190 01090062 01090045 01090366 05092110 10094572 01090015 01090285 01090038 01090065 10094494 01090297 01090024 14095434 07093201 06092550 01090241 01090112 01090231 01090198 01090203 01090137 07092951 01090237 01090170 01090201 01090217 01090372 01090369 01090375 01090371 01090388 10094759 15095844 01090396 01090352 01090378 01090244 01090363 06092760 01090271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性别 民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汉族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学院代码 1991年6月 1990年9月 ######### ######### ######### 1990年8月 1990年3月 1990年7月 1990年9月 1991年1月 1989年3月 ######### 1990年7月 1990年5月 ######### ######### 1991年1月 ######### 1990年1月 1990年5月 1991年5月 1990年5月 ######### 1991年8月 1990年4月 1991年4月 1991年8月 1989年7月 1991年9月 ######### ######### 1989年7月 1990年7月 1991年3月 ######### 1990年8月 ######### 1991年3月 1992年7月 ######### ######### 1992年3月 1990年7月 1993年6月 ######### 1990年1月 1990年8月 党员 党员 党员 党员 党员 党员 党员 党员 团员 党员 党员 党员 党员 党员 团员 党员 团员 团员 党员 团员 党员 团员 团员 党员 党员 团员 团员 团员 团员 团员 团员 团员 团员 党员 党员 党员 党员 党员 团员 团员 党员 团员 党员 党员 党员 团员 团员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点击下载浏览:200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统计表

点击下载浏览:200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统计表

学院 (公章) 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 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 表2
指导教师 职称 学生姓名 题目名称 题目类型 题目来源 王东权 副教授 闫北京 徐州地区高等级道路2号路Ⅱ段(高压旋喷桩在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工业设计 科研 王东权 副教授 郁 浩 徐州地区高等级道路1号路Ⅳ段(徐丰高速公路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案探讨)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王东权 副教授 邓守业 徐州地区高等级道路1号路Ⅱ段(开采扰动下粉砂土物理力学性能变化研究) 实验 科研 王东权 副教授 佟 明 徐州地区高等级道路1号路Ⅲ段(同步爆扩法建造散体桩复合地基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计算机模拟 科研 王东权 副教授 陈 林 徐州地区高等级道路2号路Ⅰ段(强夯法加固煤矸石山作为建筑地基工艺与技术研究) 工业设计 科研 王东权 副教授 陈 兵 徐州地区高等级道路1号路Ⅰ段(高速公路沉降观测中若干技术问题研究)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王东权 副教授 武 静 徐州地区高等级道路2号路Ⅲ段(高速公路桥梁结构检测与监测技术)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王东权 副教授 王俊伟 徐州地区高等级道路2号路Ⅳ段(高速公路隧道检测与监测技术)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东兆星 副教授 李红光 泉河地区高等级道路1号路(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东兆星 副教授 岳永飞 泉河地区高等级道路2号路(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现状与展望)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东兆星 副教授 邓一三 泉河地区高等级道路3号路(深孔台阶爆破技术在公路路堑开挖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 生产实际 东兆星 副教授 陈柏全 泉河地区高等级道路4号路(冻结法用于桥梁大型基础支护可行性研究) 工业设计 生产实际 东兆星 副教授 朱信朝 太平集地区高等级道路1号路(桥梁结构裂缝产生原因与修补技术)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东兆星 副教授 张鲁明 泉河地区高等级道路5号路(桥梁抗震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东兆星 副教授 周效威 泉河地区高等级道路6号路(大跨径斜拉桥施工检测内容与方法)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东兆星 副教授 孙海洋 太平集地区高等级道路2号路(预应力混凝土在道路路面工程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 生产实际 东兆星 副教授 尹海松 太平集地区高等级道路3号路(高强钢纤维混凝土井壁极限承载力数值计算研究) 计算机模拟 科研课题 刘春荣 副教授 常明丰 大庄地区高等级道路1号路(某某地区公路网布局规划设计) 工业设计 生产实际 刘春荣 副教授 苗永青 高集地区高等级道路1号路(半刚性基层材料干燥收缩性研究)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刘春荣 副教授 程筱博 高集地区高等级道路2号路(某某城市交通系统管理规划方案设计)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刘春荣 副教授 黄建华 高集地区高等级道路3号路(城市道路空间设计内容与设计方法分析)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刘春荣 副教授 李小刚 谢庄地区高等级道路1号路(排水固结法处理公路软土地基的适用条件与处理方法)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刘春荣 副教授 孙进武 谢庄地区高等级道路2号路(路基路面工程养护与维修的方法分析)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刘春荣 副教授 唐为华 谢庄地区高等级道路3号路(某某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刘春荣 副教授 张军平 大庄地区高等级道路2号路(施工项目控制因素与管理方法分析)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刘春荣 副教授 刘 辉 大庄地区高等级道路3号路(非连续面对岩石隧道纵向稳定性的影响) 工业设计 科研课题 柳志军 助教 孙 川 权台地区高等级道路C线(沥青路面裂缝的成因与防治)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柳志军 助教 郑成强 韩桥地区高等级道路A线(旧路面材料再生技术)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柳志军 助教 周 涛 泉旺头地区高等级道路C线(常用二灰稳定类基层施工工艺)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柳志军 助教 吴 军 权台地区高等级道路A线(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与防治)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柳志军 助教 陈俊杰 泉旺头地区高等级道路路B线(水泥混凝土路面新材料与新技术)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柳志军 助教 张旭东 权台地区高等级道路B线(高等级沥青路面平整度研究)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柳志军 助教 陈 博 韩桥地区高等级道路B线(常用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设计与施工)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柳志军 助教 李大海 泉旺头地区高等级道路A线(特厚表土钢纤维混凝土外层井壁温度场数字计算研究) 工业设计 科研课题 吴晓锁 讲师 王鼓林 新镇河桥设计(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及机理)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吴晓锁 讲师 王 博 沂河桥设计(双曲拱桥破坏原因及加固方法)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吴晓锁 讲师 刘正军 沭河桥设计(梁桥的破坏原因及加固方法)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吴晓锁 讲师 李青山 华山桥设计(沿海地区桥梁耐久性分析及措施)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吴晓锁 讲师 侍 宇 沛丰河桥设计(桥梁施工的新技术)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吴晓锁 讲师 张 赟 丁庄桥设计(桥梁设计中新旧规范的比较)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吴晓锁 讲师 王梽名 张庄桥设计(隧道检测技术及施工监控)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吴晓锁 讲师 李 涛 万寨河桥设计(桥梁检测方法及施工监控)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朱玉晓 讲师 胡华万 徐州地区高等级道路3号路Ⅱ段:跨铁路大桥(高速公路与环境保护)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朱玉晓 讲师 苏 龙 徐州地区高等级道路1号路Ⅳ段:桃园河大桥(八达岭车祸与道路设计)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朱玉晓 讲师 马龙威 高集地区高等级道路1号路:苏北堤河大桥(沥青再生技术在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 生产实际 朱玉晓 讲师 邵欣波 徐州地区高等级道路2号路Ⅰ段:跨铁路大桥(高速公路桥梁病害分析与防治)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朱玉晓 讲师 李 妍 泉河地区高等级道路4号路:不老河大桥(高等级公路桥梁设计的美学研究)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朱玉晓 讲师 袁小琪 谢庄地区高等级道路2号路:徐沛运河大桥(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朱玉晓 讲师 曹明明 临海市临海大桥工程设计(部分斜拉桥的有关问题探讨) 工业设计 生产实际 朱玉晓 讲师 杨 超 泉旺头地区高速公路C线:跨铁路大桥(桥梁事故研究)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朱玉晓 讲师 张忠宇 广福隧道收敛变形规律的研究 理论 科研课题 李元海 副教授 王万洪 基于GIS的徐州市公路交通信息系统研究 其他(应用研究) 自拟题目 李元海 副教授 郝 威 基于数字摄影量测的岩石变形破裂过程的实验研究 实验 科研课题 李元海 副教授 陈 鹏 混凝土与岩石裂缝识别与分析系统开发与应用 软件开发 自拟题目 李元海 副教授 郭小龙 浙江省温州市万泉路隧道工程设计(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快速施工技术) 工业设计 生产实际 李元海 王东权 副教授 姜国庆 徐州地区高等级道路3号路Ⅰ段(中国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关键技术与相关问题探讨)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李元海 王东权 副教授 许鹏飞 徐州地区高等级道路3号路Ⅱ段(世界高速铁路建设概况及其先进技术)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李元海 王东权 副教授 张 刚 徐州地区高等级道路3号路Ⅲ段(北美(美国和加拿大)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 工业设计 自拟题目

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磁路平衡控制策略研究

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磁路平衡控制策略研究

第27卷㊀第11期2023年11月㊀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Electri c ㊀Machines ㊀and ㊀Control㊀Vol.27No.11Nov.2023㊀㊀㊀㊀㊀㊀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磁路平衡控制策略研究徐帅1,㊀陶路委1,㊀贾东强1,㊀程志平1,㊀韩国强2(1.郑州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0;2.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㊀要:针对传统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磁路不平衡带来的转矩输出性能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磁路平衡控制策略㊂首先,分析了不同绕组连接方式下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的磁场分布情况,揭示了单极性励磁是不平衡磁路产生的主要原因㊂然后,提出采用集成式功率变换器拓扑进行双极性励磁,保证磁路的平衡,确定了双极性励磁下功率器件的开关顺序,阐述了所提磁路平衡控制策略的工作原理和实施方法㊂最后,进行了仿真和实验分析,验证了所提磁路平衡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增强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系统转矩输出能力,同时在系统成本㊁算法复杂度和可靠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㊂关键词: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磁路平衡控制;绕组连接方式;集成式功率变换器拓扑DOI :10.15938/j.emc.2023.11.016中图分类号:TM3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449X(2023)11-0163-10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收稿日期:2022-01-22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0M2863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07215);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12102210010);2020中原青年拔尖人才项目(ZYYCYU202012182)作者简介:徐㊀帅(1991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机系统可靠性建模与控制;陶路委(1997 ),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双定子磁阻电机控制;贾东强(1997 ),男,硕士,研究方向为开关磁阻电机效率优化控制;程志平(1974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微电网系统调度与优化;韩国强(1990 ),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电机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㊂通信作者:程志平Magnetic circuit balance control strategy of even-phase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systemXU Shuai 1,㊀TAO Luwei 1,㊀JIA Dongqiang 1,㊀CHENG Zhiping 1,㊀HAN Guoqiang 2(1.School of Electr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2.School of Electric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problem of reducing torque output performance caused by unbalanced magnetic circuit of traditional even-phase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a novel magnetic circuit balance control strat-egy was proposed.Firstly,the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was analyzed in different winding connectionmethods for even-phase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indicating that unipolar excita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unbalanced magnetic circuit.Then,the integrated power converter topology was adopted to realize the bi-polar excitation and ensure the balance of magnetic circuit.Next,the switching sequence of power de-vices under bipolar excitation was determined,and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the proposed magnetic circuit balance control strategy were described.Finally,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proving that the proposed magnetic circuit balance control can enhance the torque output performance.Also,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own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systemcost,algorithm complexity and reliability.Keywords: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torque ripple;magnetic circuit balance control;winding connec-tion;integrated power converter topology0㊀引㊀言近年来,随着全球传统燃油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石油短缺㊁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因高效节能的显著优势,成为人类解决环境危机的主要途径[1]㊂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环节,需要满足如下技术要求:1)宽调速范围内的高效率运行㊂该要求能够弥补新能源汽车由于电池续航能力不足带来的劣势㊂2)高功率密度㊂该要求是实现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高集成度和轻量化的基础㊂3)低转矩脉动㊂该要求能够保证新能源汽车乘坐的舒适性㊂4)高可靠性㊂该要求能够保证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㊂相比于交流感应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来说,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具有结构简单㊁无需稀土永磁材料㊁制造成本低㊁调速范围宽㊁高节能性和高可靠性等优势,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高性能驱动电机的优先选择之一㊂但是由于双凸极特性和脉冲供电方式的存在,SRM的转矩输出性能受到影响,存在较大的转矩脉动,限制了SRM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2-4]㊂为了抑制SRM的转矩脉动,国内外学者从电机控制和本体设计两方面进行研究㊂目前,SRM通过电机控制抑制转矩脉动可以分为间接转矩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两大类㊂间接转矩控制通常利用转矩分配函数,选择合适的换相点,将参考转矩有序分配给各相,再通过各相的转矩㊁位置和电流关系,得到参考电流,依据参考电流改变驱动信号,使实际电流跟随参考电流的变化,进而实现转矩的控制㊂现阶段在间接转矩控制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通过改进转矩分配函数,优化换相点,提升SRM系统转矩脉动抑制性能[5-7]㊂相比于间接转矩控制,直接转矩控制依据参考转矩和实际转矩的偏差直接产生驱动信号,能够有效提升SRM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㊂现阶段在直接转矩控制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通过扇区的优化[8]㊁模型预测[9]和模糊调节[10]等策略增强转矩脉动抑制效果,但是在直接转矩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开关频率不可控㊁算法复杂和容易出现尖峰电流等缺点,限制了直接转矩控制的推广和应用㊂SRM通过电机本体设计抑制转矩脉动方面的方法可以分为新型SRM拓扑结构和SRM的优化两大类㊂在新型SRM拓扑结构的研究中,学者们通常通过优化电磁路径的方法来进行转矩脉动的抑制[11]㊂文献[13]通过设计新型内外错齿转子,避免内外定子产生磁场的耦合,提出一种磁场解耦型双定子结构SRM,有效降低了转矩脉动㊂在SRM优化方面,通常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合理选择定转子极数㊁定转子极弧系数和转子外形及尺寸等参数,进而能够有效抑制转矩脉动㊂文献[14]采用多目标系统优化算法,实现了三相6/4结构SRM的效率提高和转矩脉动的抑制㊂文献[15]采用粒子群算法,能够使SRM系统转矩脉动的抑制效果达到50%以上㊂虽然SRM现有的转矩脉动抑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往往会带来算法复杂度的提升或者成本的增加㊂同时在对SRM转矩脉动产生机理和抑制策略的不断深入研究中,逐渐发现电磁路径的分布情况是影响SRM转矩脉动的重要因素㊂而相比于奇数相SRM,偶数相SRM的电磁路径分布不对称,增大了相间互感和转矩脉动[16]㊂文献[17]研究了四相8/6结构SRM的互感特性,结果表明样机存在电磁不对称励磁相,长磁路励磁相的负互感使输出转矩有所减小,一个导电周期内转矩波形不规则,增大了转矩脉动㊂文献[18]研究了六相12/10结构SRM五种绕组连接方式下的磁路分布㊁互感特性和运行性能,确定了最优的绕组连接方式,降低了转矩脉动㊂文献[19]详细介绍了六相SRM的非对称磁路和电流不一致现象的产生机理,并提出采用不等磁轭结构和多目标优化的方式来改善SRM的转矩性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㊂但是上述两种策略均无法实现整个运行周期内的磁路对称,进而无法消除不对称磁路带来的转矩脉动现象㊂文献[20]的研究结果表明绕组连接方式的改变能够实现磁场的动态调节,提升SRM的运行性能㊂虽然文献[21]提出了偶数相SRM不对称电磁路径的解决方法,但是所需成本过高,实施过程复杂㊂因此亟需研究一种新型磁路平衡控制策略,为偶数相SRM转矩脉动的抑制提供新的解决思路㊂本文首先进行偶数相SRM的磁路分析,通过有限元建模和理论分析研究转子偶数齿和奇数齿偶数相SRM的磁链和转矩输出特性,归纳不对称磁路的产生机理㊂然后提出采用模块化集成式功率变换器461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7卷㊀拓扑实现磁路平衡控制,分析双极性励磁模式下功率器件的开关逻辑,给出磁路平衡控制策略的实施原则㊂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和样机实验,验证所提磁路平衡控制能够有效改善偶数相SRM 的转矩性能,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㊂同时,所提磁路平衡控制策略无需复杂的算法和优化过程,不影响现有的直接转矩控制或者间接转矩控制策略的实施,因此后续的研究中可以结合现有转矩控制策略,增强偶数相SRM 旋转的平滑性㊂1㊀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磁路分析1.1㊀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系统通常情况下,SRM 系统由SRM 本体㊁功率变换器㊁检测环节和控制器4部分组成㊂以四相8/6结构SRM 为例,其组成如图1(a)所示㊂当SRM 系统运行时,首先通过检测环节检测各相电流信息(i ph )和转子位置(θ),然后由控制器计算SRM 的实时转速(n s ),并结合给定的转速(n ∗)和设置的控制策略,生成各个功率开关管的驱动信号(DS ),驱动电机正常运转[3-6]㊂图1㊀四相SRM 系统Fig.1㊀Four-phase SRM system为了保证SRM 系统的控制性能和容错能力,功率变换器选择常用的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asym-metric half-bridge power converter,AHBPC)拓扑,如图1(b)所示㊂其中:U s 为直流供电电源,一般选用蓄电池或者开关电源;C 为直流母线电容,用来进行滤波和吸收负电压续流阶段回馈的绕组储能;S1~S8为开关管;D1~D8为二极管,为避免直通故障,需要选用超快恢复二极管;L a ㊁L b ㊁L c 和L d 分别为A 相㊁B 相㊁C 相和D 相的绕组㊂在AHBPC 的驱动下,能够有效实施电压斩波控制(voltage chopping con-trol,VCC)㊁电流斩波控制(current chopping control,CCC)和角度位置控制(angle position control,APC)等策略,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22]㊂1.2㊀磁路分析在偶数相SRM 系统中,由于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带来的单极性电流励磁,会导致磁路不平衡现象的出现[16-21]㊂为了有效揭示不平衡磁路的产生机理,本文分别以转子偶数齿的四相8/6结构SRM 和转子奇数齿的四相12/9结构SRM 为分析对象,进行不同绕组连接方式下偶数相SRM 的磁极分布和磁路分析㊂图2(a)和图2(b)为四相8/6结构SRM 的两种绕组连接方式,分别命名为连接方式I 和连接方式II㊂图2(a)为绕组连接方式I 的示意图㊂此时SRM 定子极的磁场分布为NSNSSNSN㊂在两相同时励磁时,A 相和B 相㊁B 相和C 相㊁C 相和D 相之间为短磁路分布,而在D 相和A 相之间为长磁路分布,分别如图2(c)和图2(d)所示㊂若采用图2(b)所示的绕组连接方式II,在该绕组连接方式I 的影响下,从定子A1极开始,8个定子极的磁场分布为NNNNSSSS㊂在两相同时励磁时,A 相和B 相㊁B 相和C 相以及C 相和D 相之间的磁场分布为长磁路分布,而在D 相和A 相之间的磁场分布为短磁路分布,分别如图2(e)和图2(f)所示㊂综上所述,四相8/6结构SRM 在绕组连接方式I 时以短磁路运行为主,在绕组连接方式II 时以长磁路运行为主,均出现明显的磁路不平衡现象㊂对于转子奇数齿的四相12/9结构的SRM 来说,磁路分布与四相8/6结构SRM 明显不同,具有更高的复杂性㊂本文选取两种典型的绕组连接方式,分别命名为连接方式I 和连接方式II,如图3(a)和图3(b)所示㊂图3(a)为绕组连接方式I 的示意图,此时从定子A1极开始,12个定子极的磁场分布为NSNNSNSNSNSS㊂在两相同时励磁时,A 相和B 相㊁C 相和D 相以及D 相和A 相之间为短磁路分布,如图3(c)所示㊂而在B 相和C 相之间为长磁路分布的现象,如图3(d)所示㊂图3(b)为绕组连接方式II 的示意图,此时从定子A1极开始,12个定子极的磁场分布为NNNSSSNNNSSS,类似绕组连接方式I,此时也会出现长磁路和短磁路交错分布的现象㊂561第11期徐㊀帅等: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磁路平衡控制策略研究图2㊀四相8/6结构SRM 绕组连接方式和磁路分析Fig.2㊀Winding connection and magnetic circuit analy-sis for four-phase 8/6SRMsystem图3㊀四相12/9结构SRM 绕组连接方式和磁路分析Fig.3㊀Winding connection and magnetic circuit analy-sis for four-phase 12/9SRM system从上述分析可知,转子偶数齿和转子奇数齿偶数相SRM 均存在磁路不平衡现象㊂而上述磁路不平衡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偶数相SRM 采用AHBPC 驱动时,只能采用单极性电流励磁模式,即整个运行过程中相电流方向不变,造成定子磁极分布的相对固定,出现长磁路和短磁路交错分布的现象,进而造成磁路不平衡的现象㊂磁路不平衡现象的出现会影响偶数相SRM 的运行性能,以四相8/6结构SRM 为例进行分析㊂在单相励磁时,四相8/6结构各相磁路相同,具有相同的磁链和转矩特性,因此只需研究两相励磁时磁路不平衡对SRM 输出性能的影响,如图4所示㊂图4㊀四相SRM 磁链和转矩对比Fig.4㊀Comparison of flux and torque for four-phaseSRM system由于绕组连接方式I 和II 下均只存在短磁路和长磁路两种情况,因此分别对SRM 两相励磁时短磁路和长磁路下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㊂图4(a)为四相8/6结构SRM 在短磁路和长磁路运行时的磁链对比㊂从图中可以看出,短磁路运行时磁链明显大于长磁路运行时的磁链,进而可知在短磁路运行时661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7卷㊀SRM 产生更高的转矩,且两种情况下转矩的偏差随着励磁电流和磁路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如图4(b)所示㊂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偶数相SRM 在短磁路和长磁路情况下具有不同的输出转矩,而对所述的绕组连接方式下,不管对于转子偶数齿或者转子奇数齿的偶数相SRM 来说,不可能在一个转子周期内保证全程短磁路或者长磁路运行,进而会带来明显的转矩脉动㊂2提出的磁路平衡控制方法2.1㊀集成式变换器拓扑为了实现偶数相SRM 系统的短磁路运行,需要改变各个定子磁极的磁场分布㊂传统的AHBPC 只能通入单极性的电流,无法通过改变电流方向使长磁路运行转变为短磁路运行,因此本文提出采用集成式变换器拓扑的方式进行双极性电流励磁,如图5所示㊂其中,电流从绕组 + 端流入为正向运行,从 - 端流入为负向运行㊂图5㊀集成式变换器拓扑Fig.5㊀Integrated power converter topology所采用的集成式变换器拓扑由模块I 和模块II 组成,模块I 和模块II 均为三相全桥功率变换模块㊂相比于图1(b)所示的传统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集成式变换器拓扑有效减少了所需功率器件的数目,只需要12个功率器件㊂由于三相全桥功率变换模块的广泛使用,其成本相比于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会大幅度降低㊂同时集成化的结构和少功率器件的特性会减小功率变换器体积和故障发生率,为系统功率密度和可靠性的提高奠定基础㊂所采用的集成式变换器拓扑具有正向励磁(Mode 1)㊁正向上零电压续流(Mode 2)㊁正向下零电压续流(Mode 3)㊁正向退磁(Mode 4)㊁反向励磁(Mode 5)㊁反向上零电压续流(Mode 6)㊁反向下零电压续流(Mode 7)和反向退磁(Mode 8)等8种运行模式㊂以B 相为例,不同模式下电流路径如图6所示㊂图6㊀不同模式下电流路径Fig.6㊀Current path in different modes通过将8种运行模式有效组合能够实现偶数相SRM 的双极性运行,进而保证电机磁路平衡,提高SRM 系统的转矩输出性能㊂2.2㊀磁路平衡控制所提出的磁路平衡控制策略不影响SRM 常用的VCC㊁CCC 和APC 等控制策略的实施,因此以CCC 策略为例进行磁路平衡控制策略实施原则的说明,具体如图7所示㊂在软斩波模式下,利用转速反馈,使给定转速(n ∗)和n 经PI 调节器生成参考电流(I ref ),将I ref 与i ph 经电流滞环控制器生成控制信号,并将其与对应相的位置信号相与,得到对应相761第11期徐㊀帅等: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磁路平衡控制策略研究的驱动信号㊂在单极性运行模式下,斩波信号和位置信号分别用来驱动上管和下管㊂在导通区间,交替采用Mode 1和Mode 3,而在退磁区间,采用Mode 4,从而能够实现SRM 系统的稳定运行㊂图7㊀CCC 原理Fig.7㊀Principles of CCC为了克服磁路不平衡造成的SRM 系统转矩性能下降问题,本文提出采用集成式变换器拓扑,能够实现电流双极性模式的磁路平衡控制策略,其实施方法如图8所示,采用正向运行和反向运行相互交替的模式,在一个电流周期内可以分为两个转子运行周期,分别命名为第I 运行周期和第II 运行周期,在第I 运行周期为正向运行,在第II 运行周期为反向运行㊂在第I 运行周期,在导通区间,采用Mode 1和Mode 3交替运行,而在退磁区域,采用Mode 4㊂在第II 运行周期,在导通区间,采用Mode 5和Mode 6交替运行,而在续流区间,采用Mode8㊂图8㊀磁路平衡控制运行模式Fig.8㊀Magnetic circuit balance control operation mode在提出的磁路平衡控制方式的作用下,对于四相8/6结构SRM 来说,第一个转子周期内的磁场分布为NSNSSNSN,第二个转子周期内的磁场分布为SNSNNSNS,通过两个转子周期的磁场共同交替分布,进而实现短磁路运行,如图9(a)所示㊂对于四相12/9结构的SRM 来说,第一个转子周期内的磁场分布为NNSNSNSNSSNS,第二个转子周期内的磁场分布为SSNSNSNSNNSN,从而能够保证SRM 的磁路平衡运行㊂图9㊀磁路平衡控制下磁场分布Fig.9㊀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under the control ofmagnetic circuit balance3㊀仿真分析为了验证所提磁路平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依据电压方程㊁转矩方程和机电联系方程,在MAT-LAB /Simulink 中搭建一个150W 四相8/6结构SRM 的仿真模型,其中考虑磁路不平衡影响的磁链特性和转矩特性采用查找表的方式进行建模㊂设定仿真步长5μs,开通为2ʎ,关断角25ʎ,给定转速1000r /min,负载转矩1.5N㊃m,样机在常规单极性控制(采用图4(a)所示的绕组连接方式I)和磁路平衡控制下的仿真波形如图10所示㊂其中,DS 1㊁DS 4和T e 分别为开关管S1的驱动信号㊁开关管S4的驱动信号和电磁转矩㊂由仿真结果可知,单极性运行时开关管S1的开关管频率远大于S4的开关频率,因此S1上产生的热应力会远大于S4上产生的热应力㊂而采用双极性控制时,DS 1的频率将为一半,同时DS 4的频率有861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7卷㊀所提高,使DS 1和DS 4的频率接近,进而能够平衡开关管S1和S4上的热应力,降低器件的最大失效率㊂同时可以看出,在单极性运行时,虽然CCC 控制能够保证各相电流的对称,但是在长磁路运行时输出转矩有所减少,此时转矩脉动(γ)为42.6%,而所提出的磁路平衡控制策略能够保证整个运行周期内的短磁路运行,此时转矩脉动为34.3%,实现了转矩输出性能的改善㊂同时在负载转矩1.5N㊃m 时,在转速从200r /min 到1200r /min 的范围内,所提磁路平衡控制策略均能够有效降低转矩脉动,如图11所示㊂图10㊀样机仿真波形Fig.10㊀Simulation waveforms按照文献[23-24]所示的功率器件损耗解析结算方法,计算各个功率器件的损耗㊂以模块II 为例,表1对比了单极性软斩波励磁㊁单极性交替斩波励磁和磁路平衡控制策略下功率管的损耗分布情况㊂可以看出,在单极性软斩波励磁㊁单极性交替斩波励磁和磁路平衡控制策略下,功率管最大损耗和最小损耗的差分别为3.46㊁3.19㊁2.15W,因此可以得到磁路平衡控制下能够明显改善功率器件热分布的不平衡性㊂图11㊀不同控制策略下转矩脉动对比Fig.11㊀Torque ripple comparison under differentcontrol strategies表1㊀不同控制方式下功率管损耗分布Table 1㊀Power loss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control modes功率管功率器件损耗/W单极性软斩波单极性交替斩波磁路平衡控制S7 3.44 2.37 4.15S8 4.86 2.78 4.15S9 2.60 5.56 2.00S10 1.40 4.74 2.00S11 3.44 2.37 4.15S124.862.784.154㊀实验验证为了验证本文所提磁路平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制了一台四相8/6结构150W 的小功率SRM,并配备了动态扭矩测量仪(HCNJ-101)和磁粉制动器分别进行转矩的测量和调节㊂同时搭建了基于TMS320F28335的样机控制平台,MOSFET 选用FQA160N08,二极管选用MUR6020,驱动芯片选用TLP250㊂硬件实验平台的具体构造如图12所示㊂图12㊀硬件实验平台Fig.12㊀Hardware experimental platform961第11期徐㊀帅等: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磁路平衡控制策略研究为了验证短磁路和长磁路对偶数相SRM 电磁性能的影响,将A 相和B 相分别按照图2所示连接方式I 和连接方式II 串联连接,其中在连接方式I 时,A 相和B 相之间短磁路运行,而在连接方式II 时,A 相和B 相之间长磁路运行㊂考虑到A 相和B 相共同运行的区间,转子在A 相22.5ʎ时,测量得到驱动信号㊁A 相电流和绕组两端电压(u ab )如图13(a)和图13(b)所示㊂接下来,依据电压方程,进行磁链的解析计算[17],得到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㊂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测量结果和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同时短磁路运行和长磁路运行下磁链有明显的差异,从而证明了不同绕组连接方式对偶数相SRM 的电磁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㊂表2㊀磁链测量结果对比Table 2㊀Results comparison for flux measurement电流/A 短磁路长磁路仿真磁链/Wb 实验磁链/Wb 误差/%仿真磁链/Wb 实验磁链/Wb 误差/%50.00210.002412.500.00210.002412.50100.04160.04558.570.03950.0418 5.50150.05990.0626 4.300.05720.0547-4.57200.07430.0725-2.480.06910.0645-7.13250.07950.0766-3.780.07220.0687-5.09图13㊀磁链测量时驱动信号㊁电流和电压波形Fig.13㊀Drive signals ,current and voltage waveformsduring flux measurement㊀㊀保证和仿真时相同的开通角㊁关断角㊁给定转速和负载转矩,图14(a)为样机在磁路平衡控制时的运行波形,可以看出各相电流幅值对称,有效说明所提磁路平衡控制策略能够驱动样机正常运行㊂同时样机生成的电磁转矩波形对称,解决了单极性运行时长短磁路交替带来的电磁转矩峰值或者谷值过大的问题,进而验证了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的有效性,如图14(b)所示㊂而在不同的运行转速下,相比于单极性运行,样机在所提磁路平衡控制策略的作用下,转矩脉动平均降低5.63%以上,如图15所示㊂图14㊀实验波形Fig.14㊀Experimental waverforms071电㊀机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27卷㊀图15㊀实验条件下转矩脉动对比Fig.15㊀Torque ripple comparison in experimentalconditions5㊀结㊀论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绕组连接方式下磁场的分布情况,揭示了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磁路不平衡现象的产生机理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集成式功率变换器和双极性励磁的磁路平衡控制策略,并且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㊂结果表明所提磁路平衡控制策略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集成式功率变换器驱动,平均每相功率器件数目由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的4个降低到3个,减少了系统的成本,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2)所提磁路平衡控制策略实施简单,无需复杂的参数调节和优化过程,同时不影响后续采用直接转矩控制或者间接转矩控制进一步实现转矩脉动的降低,具有良好的普适性;3)所提磁路平衡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改善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的转矩输出能力,不采用任何优化策略的情况下,转矩脉动抑制效果增强5.63%以上㊂参考文献:[1]㊀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2]㊀戈宝军,魏瑶,韩继超,等.开关磁阻电机定子铁损分布的时步有限元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2020,24(7):20.GE Baojun,WEI Yao,HAN Jichao,et al.Time-stepp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tator iron loss distribution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J].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2020,24(7):20.[3]㊀CAI Jun,ZHAO Xingqiang.An on-board charger integrated powerconverter for EV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drive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021,68(5):3684. [4]㊀FENG Liyun,SUN Xiaodong,TIAN Xiang,et al.Direct torquecontrol with variable flux for an SRM based on hybrid optimizationalgorithm[J].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22,37(6):6688.[5]㊀费晨,颜建虎,汪盼,等.基于改进的转矩分配函数法的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8,33(S2):394.FEI Chen,YAN Jianhu,WANG Pan,et al.Torque ripple sup-pression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based on modified torque sharing function[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8,33(S2):394.[6]㊀孙庆国,吴建华.基于转矩分配函数在线修正的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策略[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7,21(12):1.SUN Qingguo,WU Jianhua.Torque ripple suppression strategy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based on on-line correction of torque dis-tribution function[J].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2017,21(12):1.[7]㊀王喜莲,许振亮,王翠.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与铜耗最小化控制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5,19(7):7.WANG Xilian,XU Zhenliang,WANG Cui.Research on torque ripple and copper loss minimization control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J].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2015,19(7):7. [8]㊀曹鑫,户红艳,颜宁,等.扇区实时优化的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8,33(19):9.CAO Xin,HU Hongyan,YAN Ning,et al.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with real-time optimization of sectors [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8,33(19):9.[9]㊀李岩,王国峰,李存贺,等.开关磁阻电机有限控制集预测转矩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9,23(10):10.LI Yan,WANG Guofeng,LI Cunhe,et al.Finite control set pre-dictive torque control method for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drives [J].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2019,23(10):10. [10]㊀周凯,石增.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技术[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9,23(12):8.ZHOU Kai,SHI Zeng.Torque ripple suppression technology of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J].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2019,23(12):8.[11]㊀颜建虎,汪盼,费晨.模块化开关磁阻式横向磁通电机设计与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38(22):7.YAN Jianhu,WANG Pan,FEI Chen.Design and analysis ofmodular switched reluctance transverse flux motor[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8,38(22):7.[12]㊀LEE C H T,CHAU K T,LIU C,et al.Mechanical offset fortorque ripple reduction for magnetless double-stator doubly salientmachine[J].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2014,50(11):8103304.[13]㊀闫文举,陈昊,马小平,等.不同转子极数下磁场解耦型双定子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21,36171第11期徐㊀帅等:偶数相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磁路平衡控制策略研究。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与工程化教学改革实践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与工程化教学改革实践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与工程化教学改革实践张博,江海深,闫光辉,赵鹏飞(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一、前言“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集管理、经济、技术、法规等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1],随着我国矿业的深入发展和对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政府和社会涌现出大量的矿业类工程项目,矿业学科急需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对其进行专业化、社会化和系统化的工程管理。

课程设计对于所属领域最新动态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

通过对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项目化和工程化,依托矿业学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结合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式,构建具有“矿业学科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1.“项目化教学”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项目化教学是工程项目管理课堂中教学改革方法之一,属于“行为导向”教学法,把课程内容放到一个实际项目中讲授,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实用性和目的性。

在课程内容的讲授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项目化教学:(1)构建学生项目团队:教师根据教学班级的人员状况以及教学任务安排,将教学班级分为多个项目团队,团队人数控制15人,并在项目团队内部进一步细化分出不同部门负责对应事务。

(2)项目结合式教学:在教学进行过程当中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从本地区引入一个在建或者已竣工的工程项目,教师以工程项目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拟定项目任务,再将设置好的项目任务通过教学平台传达给学生,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以团队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

(3)项目化分工合作:在项目任务派发至项目团队后,在教师指导下团队中的项目工程总部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对各部门下达任务目标、制定任务计划、规定完成时间。

项目经理部负责统筹联络,协助工程总部指挥各部门。

各部门高效准确完成分配的任务。

团队之间由教师统一指挥。

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一、基本情况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工程系成立于1983年,是拥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两个博士点的一级学科,其中环境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学科,目前拥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博士生导师21名,硕士生导师16名。

目前该站拥有一支科研作风严谨、勇于创新、年富力强的科研学术队伍,先后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目前每年招收2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60名左右硕士研究生。

二、招收条件及要求我站交叉学科的研究方向较多,凡在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评价、能源和矿产资源等研究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国内外人员均可申请,热烈欢迎来我站工作。

三、主要专家何绪文,男,1964年9月出生,工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

1986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水污染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长。

他长期致力于生活污水、微污染水治理、工业废水及矿井水资源化方面的研究。

主持完成纵、横向课题几十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3部。

联系电话:(010)62331025(O)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陆兆华,男,1963年8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恢复生态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科学博士点首席学科带头人。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环保总局环评中心专家;科技部资源与环境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生物学)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学部、地学部和管理学部评审专家;国家环保总局项目评审专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及《应用生态学报》编委。

环测学院2012级普通本科生转专业面试通知-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

环测学院2012级普通本科生转专业面试通知-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
曾梦兰
地质类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40
05171632
冯煜瞳
地质类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与测绘学院
2018年9月4日

10
07172688
张佳宾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与测绘学院
测绘工程

11
07172725
李培桢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与测绘学院
测绘工程

12
07172718
任煜坤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与测绘学院
测绘工程

13
07172758
段浩然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与测绘学院
测绘工程

14
16174759
蔡一宁
安全工程
环境与测绘学院
土地资源管理

35
09173346
江雪
工商管理类
管理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36
06172216
阿地力·麦麦提伊敏
化工与制药类
化工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37
01170076
许可
工业工程
矿业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38
10173720
高鑫
数学类
数学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39
05171613
地理信息科学

20
01170008
王冬阳
采矿工程
矿业工程学院
地理信息科学

21
0117024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王思朋
中国矿业大学,坐落于有“五省通衢”之称的江苏省徐州市,是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世界著名的矿业学府。

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江苏省四所省部共建部属大学之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平台”、“111计划”和“卓越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高校,同时也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校。

中国矿业大学溯源于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因历史变迁,学校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区逐步演变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

学校另设有孔子学院(澳大利亚)。

中国矿业大学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截至2016年5月,中国矿业大学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余人,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390余人。

校园占地面积4413亩(文昌校区1555亩,南湖校区2858亩),校舍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

1、焦作路矿学堂时期
1909年3月,焦作路矿学堂成立。

1913年12月,首届学生毕业后,英国福公司停办了焦作路矿学
堂。

2、福中矿务大学时期
1915年6月,恢复办学,定名为福中矿务学校,确定每年6月5日为校庆日。

1919年2月,学校举办专门本科后成为一所既有预科又有本科的专门学校。

1921年夏,学校增设大学本科,更名为福中矿务大学。

3、焦作工学院时期
1931年4月,改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成为当时国内唯一的私立工学院。

1938年7月,抗战期间,学校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与北洋大学、北平大学、东北大学所属工学院合并为国立西北工学院。

1946年7月,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复校,9月迁至江苏苏州。

1949年4月,苏州解放,更名为国立焦作工学院。

9月迁回焦作工学院原址。

4、中国矿业学院时期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筹建中国矿业学院。

1951年4月,在天津举行开学典礼和成立大会。

1952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

5、北京矿业学院时期
1953年9月,学院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

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6、四川矿业学院时期
1970年5月,13所“京校外迁”高校之一,从北京搬迁到四川省合川县。

1978年2月,学校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7、中国矿业大学时期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

同年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

1997年7月,将北京研究生部改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2000年2月,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9年10月,举行建校暨中国煤炭高等教育100周年庆典,同月北京校区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