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零后学生的心理出发,注重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课堂细节
掌握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掌握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者:赵瑞林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赵瑞林(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摘要:90后大学生较之80后大学生又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了解和掌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一定的手段和策略,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以及针对这些心理特点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两个方面表达我个人对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看法.关键词: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1)04-0197-03目前,90后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90后大学生,顾名思义是指在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这一代大学生生长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家庭经济环境相对较好.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较之80后大学生又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观念更加现实,个性更强,对网络的依赖度更大,接受新事物更快,还有一定程度的逆反和叛逆心理.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发挥作用.1 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1.1 价值观念更加现实,关心个人发展90后的大学生有着更加现实的价值观念,尤其对自己将来就业问题十分关注.形成这样的心理特征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90后大学生是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成熟,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成长起来的.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使他们的价值观念更加现实.另一方面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实事求是的说,90后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要远远大于以前的大学毕业生.在国家实行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的时候,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不用去考虑毕业找工作的问题.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取消后,在一段时间内社会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还是比较大,就业压力不算太大.当大学开始大规模扩招后,大学本科不再是精英教育,而逐渐走向大众教育.自2006年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问题成为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入学后,逐渐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会积极上劲,学习刻苦为以后的就业、考研做积极的准备.一部分学生感到前途渺茫,不知所措,自暴自弃.大部分学生会随波逐流,虽然知道就业压力大,但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1.2 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正义感强绝大部分90后大学生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从近年来我国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充分体现这一特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使广大学生深受鼓舞,奥运会、残奥会的志愿者大多是由90后大学生所组成.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大高校学生纷纷组织各种捐款活动支援地震灾区,还有很多90后大学生志愿者亲赴灾区,参加救援活动.2008年奥运圣火境外传递受阻,2010年日本在钓鱼岛强扣中国船只事件发生后,广大学生义愤填膺,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90后大学生结梯救人,最终牺牲3人,这个事件表明了90后大学生强烈的正义感.但是,90后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还存在着盲目、肤浅、情绪性强等缺点,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这就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教育他们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将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1.3 追求时尚,彰显个性90后大学生从穿着打扮就可以看不少时尚元素,如露背装、超短裙、精心修剪的发型、淡妆等.他们敢于张扬个性,也善于张扬个性.[1]90后大学生喜欢彰显自我的舞台,自信心较强,敢于表现,部分学生还以“时尚达人”、“潮人”自居.1.4 网络依赖性大,善于接受新事物90后大学生可以说是电脑、网络和各种电子产品陪伴下成长的一代.90后大学生中拥有电脑的学生因地区差异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就内蒙古地区高校而言,笔者经过调查,大概有30%左右的学生有自己的电脑,而且年级越高比例越大.手机、mp3播放器、u盘等电子产品几乎人手一部.在解决生活和学生中的一些问题时,喜欢利用网络独立解决.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课本、老师,而是去“百度知道”等网站查询.E-mail、QQ、飞信等电子通讯手段成为通讯的主要方式,淘宝购物、网上开店也成为时尚潮流.在一些老师看来平时不怎么说话不太爱表现的学生,他们的博客、微博、空间却做得有声有色.总之,网络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娱乐,几乎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这也使得他们接受新事物应用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1.5 集体主义欠缺,受挫折能力差,部分学生叛逆心强,不受约束由于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成长的环境相对较好,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没有受到过太大的挫折.进入大学后,有部分学生不适应集体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行我素,不考虑他人感受.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处理各种关系和矛盾,受挫折能力差,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但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看管下成长起来,有很强的叛逆心理,标榜自己是“非主流”,不喜欢别人的约束.以上就是对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这些心理特点有些对他们的成长长才非常有利,有些特点需要我们正确引导,还有些特点需要及时纠正.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进头脑,使90后大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地接班人.2 对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2.1 树立“服务育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环境高校要树立“服务育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过去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视与情感教育的结合,以求构建一个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互促、和谐统一的“以人为本”情感教育模式,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2]学校一方面要大力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改善宿舍、食堂、教室及校园环境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惬意的环境中学习.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及员工要树立服务意识,乐于为学生服务.现在已经不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时代了,90后大学生更加叛逆,敢于怀疑,他们更喜欢平等和自由,传统的命令式管理方式只会增强他们的叛逆心理.2.2 改革“两课”教学,使之更加贴近学生,能够被学生所接受高等学校的“两课”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简称,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3]传统的“两课”教学,大多是灌输式教学,教学方法落后,很难调动90后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两课”是出于考研、考公务员等实际需要.因此,“两课”教学应改变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适应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要改变上百人一起上课的模式.由于“两课”是公共课,部分学校的“两课”教学班级人数多,往往在大的教室,甚至上百人一起上课,“两课”教学的质量很难保证.要使“两课”教学真正发挥作用,就要减少班额,40人左右为宜,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将“两课”的理论内容和时事政治、现实生活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解释现实问题.同时要充分调动90后大学生善于表现这一特点,授课过程多设讨论课,设定一些题目让学生自我发挥.授课方式还要结合一些现代化的授课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方式方法.2.3 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90后大学生理性表达爱国情感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组织要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90后大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要善于教育和引导90后大学生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把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2009年和2010年的五四青年节,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大学,同那里的师生亲切座谈.胡总书记和温总理在同师生座谈时的重要讲话语重心长,体现了党中央对高校学生的重视和期望.因此,高校的共青团组织要组织团员青年深刻领会胡总书记和温总理的讲话精神,明确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2.4 重视90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对于90后大学生来讲,就业问题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对90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注重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部分90后学生明知就业形势严峻,但对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如何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知所措,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比较茫然,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久而久之自暴自弃,不思上劲.因此,在学生刚入学生就应开展必要的就业形势教育,结合学生不同专业分析专业就业的优缺点和就业走向,通过成功案例,激励学生从入学开始树立明确目标,并努力奋斗.90后的大学生崇尚成功人士,因此可以邀请一些知名校友、优秀企业家进校园,讲述自己成功的经历,给在校学生以启迪.同时,开展必要的就业技能培训,结合现代企业理念要求的高效率、高合作、高纪律的要求,进行教育,逐步纠正90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懒散、不善合作和纪律性差的缺点,为他们以后就业和成功奠定基础.2.5 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教育和引导学生90后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和使用网络,通过网络手段教育和引导学生.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QQ、博客等网络平台与90后大学生平等交流,能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动向,培养共同语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2.6 放下管理者的架子,同90后大学生做知心朋友90后的大学生对于各种条例、制度和灌输教育有反感情绪,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放下管理者的架子,以一个父兄的角度同90后大学生交知心朋友,让学生对你认可和接受,愿意和你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真正作用.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哪个人、哪个部门的事情,高校的所有教职员工以及各个部门都应参与其中,同时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该深入了解和掌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高等院校教书育人的职能.参考文献:〔1〕孙丽娜,蒋晓蒲.关注“90后”大学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7.〔2〕郝教谊.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构建大学生情感教育模式[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4):158.〔3〕谢丽华.关于“两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27(3):70.。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命线——实效性
【才识】【德育与成才】22[2014.7]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线。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呢?关键在于怎样把学生懂得的道理教得使学生心服口服、自觉践行。
需要教师从现实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真实感人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实践、体验、感悟。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
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教师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下面结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本人教学的实际,谈谈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认识。
一、研读课程标准、勤于疏通教材和参考资料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针对《思想政治》教材全国有多种版本,但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没有大的差异,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也均作出相应的规定,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教师要反复阅读、研究教材。
深入了解其结构、内容和涵义,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有条不紊地讲学。
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才能听得津津有味。
教师只有扩大视野增加信息量,才能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不断更新,在教学中才能使自己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与教材相关的参考书籍,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插进一些课外知识,一方面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拓宽学生视野,另一方面充实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勤于了解学情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依据不论是市、县还是校级组织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都能为我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很好的学习机会。
每一次活动,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研究,从中发现和吸取,对自己都是一个收获。
层次越高的教研活动,获得的信息越可靠,当然这要细细品味才能品出来。
越是基层的教研活动,其经验越实用。
浅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性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内容为载体、以融洽师生关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状态为保障的原则,讲究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并理解和接受,内化为信念、意志、荣辱观和价值观。
下面,结合本人多年思品课教学,谈谈对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性。
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在讲授八年级的“肖像权”时,上课一开始,就以“认识他们吗”(多媒体出示班上十名同学的肖像)导入,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很快就把学生课间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
接着我自然地提出问题:老师刚刚的行为有没有侵害这几位同学的肖像权?为什么?哪些行为是侵害肖像权的行为?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堂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思维。
这是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能否真正有效高效的基石。
2 教师将枯燥的理论换种说法,从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国王,梦见自己的牙齿一颗一颗全都掉光了。
他召集智者为其解梦。
一个耿直的智者愁眉苦脸地对国王说:“陛下,这将预示着你的亲人会一个一个先你离逝。
”国王听后大怒,令人将他重打,然后流放边疆。
国王不甘心,又令人找来一个智者。
这位智者一脸喜气地对国王说:“高贵的陛下,你真有福气呀!这梦意味着您会比所有的亲人都长寿。
”国王听后大喜,令人重赏智者。
一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两个智者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原因何在?换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因此,想让理论不再枯燥,我们教师应学习故事中的第二个智者,让我们的“国王”(学生)心情愉悦,乐于学习。
在同样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应多想点办法,用不同的方法,结合通俗的事例,让理论不再枯燥,让课堂不再沉闷。
关注学生内心需要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模板
关注学生内心需要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关注学生内心需要努力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锦州四中,佟春燕)摘要:在思想品德课改实践中,我们关注了学生内心的真正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特点,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创设不同情境,学生依据情境材料总结、交流自己的体验和见解,懂得如何有针对性地磨炼自己。
每堂课先由三名同学演讲自己的周记,其他同学进行客观评价,最后由教师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积极赞赏,对表现差的同学进行热情鼓励。
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多媒体之一——电视,观看《冲出亚马逊》和《敢问苍穹》等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进行心理测试,能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及时进行补救和调节。
通过承办心理小报,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如何自己教育自己,使自己的心理品质得以进一步的完善和升华。
关键词:情境;课前训练;直观;心理测试;小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播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功能上的变化引发了课程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事,从而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改实践中,我们关注了学生内心的真正需要,始终倡导“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特点,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创设不同情境注重自我训练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是以心理品质修养作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它着重对学生以“主人”的姿态积极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己的体验、领悟、实践达到知行统一。
浅析“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浅析“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摘要】“90 后”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代表,他们的思想特征、心理特点因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以往的时代特征,他们较之“80后”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准确把握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才能与时俱进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教育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更有效地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使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本文分析了现今“90 后”大学生思想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90后”;时代特征;心理特点;对策目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
他们生长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有着不同与以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理念,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但又有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和淡薄的道德意识。
这对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来讲,面临的是更多的新情况和新挑战。
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其特有的思想行为,探讨影响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发挥作用。
1. “90后”大学生性格、心理特征分析1.1集体主义欠缺,自我意识强由于“90 后”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成长的环境相对较好,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有部分学生不适应集体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行我素,不考虑他人感受。
不少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了“以自我成才”为中心的习惯,在生活上自私自利不懂得贡献和分享。
他们喜欢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甚至只为自己考虑,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正如有的学者这样定义他们:“我们不需要别人来定义,我们是自己,我们只做自己,我们只能被自己左右。
”[1]1.2擅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缺乏辨别能力“90 后”大学生可以说是电脑、网络和各种电子产品陪伴下成长的一代。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文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摘要:“90后”,按照现在社会上的一般理解,泛指1990年到2000年间出生的新一代中国籍年轻人。
主要从“90后”大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出发,探究“90后”大学生思想呈现新特点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增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90后”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思想教育的方法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238-02“90后”,按照现在社会上的一般理解,泛指1990年到2000年间出生的新一代中国籍年轻人。
他们的成长以及思想行为,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来“90后”的张扬个性所做出的种种令人咋舌的事情而引发整个社会的思考和讨论。
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差异以及心理特点,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90后”大学生思想呈现的新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与“80后”相比,生存环境的不同,决定了生活态度的差异。
他们自信心较大,思想独立,自我意识强……除此之外,笔者认为,“90后”大学生思想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思想较独立,但易走向以自我为中心“90后”大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空前优越,没有大的社会变革,这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社会环境。
大部分属于家庭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受到家庭成员的高度关注,由于他们缺乏玩伴,导致“90后”产生一定的孤独感。
孤独感的背后更多地造就了“90后”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而在缺乏安全保障的环境里,人们不得不接受和顺从严苛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在自律和自我压抑中求大同、顾大局;而在安全无虞和物质殷实的环境里,人们大多不愿接受各种清规戒律的束缚,不轻信、不盲从形形色色的权威,张扬个性和独立思考的求异倾向会日益普遍[1]。
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为中心,张扬自我个性的表现之一。
增强“90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途径
“ 9 0后” 大学生 多数 出生于“ 四二一 ” 家庭 , 毫无疑 问地成为 了 家庭 的 中心 , 这 让他们 习惯性 的在家庭 活动 中积极地发表 自己 的 意愿 , 进行 自我判断和抉 择 , 长 此 以往 , 就 培养 了他 们性 格 中独 立 自信 的一 面。但同时 , 在相 对优越 的家庭 环境 和父母 的精心 呵护 下, 对家庭 的依赖性大 , 造成 了“ 9 O后” 大学生 自理 能力 和 自力 更 生意 识 的 欠 缺 。
新 变化和 新特 征 , 不 可避 免 地 成 为 高校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工作 的 新 挑 战 。 大 学生 日常 思想政 治教 育作 为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 主 阵地 , 是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 工作 的有机 组成部 分 。 因此 , 寻求 增强 “ 9 0后 ” 大 学生 日常 思 想政 治教 育的 实效性 的新 途径 , 有助 于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的科 学化 。
了
2 、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实效 存在 明 显 的 “ 滑坡”
【 关键 词 】 ‘ ‘ 9 0 后” 大学生 ; 日常 思想政 治教 育 ; 实效性 ; 途径 相对于“ 7 0后 ” 、 “ 8 0后 ” 大学 生 , “ 9 0后 ” 大学 生成 长于 相对 优越的家庭环境 , 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 , 身处 网络信 息等新事物 层 出不穷 的时代 。在此背 景下 , 形成 了他们独 特 的思想心 理和行 为方式。 “ 9 0后 ” 大 学 生思 想 行 为特 点 从整体来看 , “ 9 0后”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 况呈现积 极 、 健康 、 向 上的 良好态势 。但 由于社 会环境 的复杂 性和多样 性 , 也造成 了其 价值 观和行为方式 的复杂性 和多样性 。当前 高校 “ 9 0后 ” 大 学生 日常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现 状 主 要 包 括 三 个 特 点 :
“90后”高中生品德现状与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
邱敏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的道德教育功能,如何让“90后”学生自己内化道德呢?要了解“90后”,才能对症下药。
一、“90后”学生道德偏差的表现和原因行为上浪费和过度消费,叛逆,不服从管教;在情感方面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物质虽富足,但幸福感单薄;在认知上,反应敏捷、能力强,大多拥有一技之长,但不爱学习;在意志上比较薄弱,他们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同远大目标真正联系起来,往往决心很大,行动很差,甚至有些都没有理想和目标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
1,社会因素。
“90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优越许多,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大不同,因此,很容易走向道德偏差。
2,家庭因素。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除父母外,亲情观相对淡薄,更显得有些孤僻。
巨大的压力使家长们把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也容易把孩子推向道德偏差。
3,自身因素。
“90后”学生正处于心理和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
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会产生不知所措的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就会走向道德偏差。
二、道德内化过程中应注意的策略1,一个中心人既是道德产生的原因,也是道德存在的目的,同时,人还是道德的载体。
所以,从道德与人的关系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现代德育的目标追求。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以本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核心作用,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生活。
2,两个基本点(1)寓教育于情感中。
首先,教师运用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渲染方式,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升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
其次,教师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亲身践行一系列道德准则,充分发扬教育者的表率作用,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再思考
( 肇 庆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部 , 广东 肇 庆 5 2 6 0 6 1 )
摘
要: 随着 9 0 后 大学生的 出现 , 高校思 想政 治理论课 教 学面临着越 来越严 峻 的形 势 , 实现教 学 内容生 活化 、
教 学方 法艺术化 、 教 学过程情 感化和依托校 园文化 , 提 高教 学针 对性、 渗 透力、 感染力和后继 力 , 成为当 前 增强高校
收稿 日期 : 2 0 1 3 l 1 . 1 l
基金项 目: 肇庆学院教 学改革基金 资助项 目( J G Y B 2 0 1 2 2 2 )
作者简 介 : 曹和修( 1 9 7 0 . ) 。 男, 江西万栽人 。 肇庆 学院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 学部 副 当的角色非常敏感 。因此 , “ 生活性事件” , 本身就是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 使教学内容走出教材 , 联 系社会现实 , 实现生活化 , 要, 与人 类 社 会 生 活 紧 密 联 系 。因 此 , 思想 政 治 理 做到既不丢“ 老祖宗” , 又使教学 内容更加贴近学生 论 课 的教 学过 程 , 也 必 须 成 为 大学 生社 会 生 活展 开 的 思想 实 际 , 贴 近 学 生 关 注 的 问题 , 用 生 活 中 活生 的 过程 , 成 为他 们 在社 会 生 活 中遇 到 的 各 种 思想 、 生 的事实回答大学生心 目中存在 的种种疑问 , 更容 政 治 、 道 德 的 困惑 与 疑 问 得 以解答 的 过 程 , 更 应 成 易 引起学生的共 鸣和思考 。这有利于引导 9 0 后大 为他们 各种社会生活需要不 断得 以实现 和满足 的 学 生 的思 想走 出课 堂 , 向社会 领 域 延伸 , 并不断把 自 过程 , 成为 大 学生 社 会 生 活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这 就 身 的发展置于 当代社会的发展之 中 , 不断提高 自己 要 求 思 想 政 治 理论 课 教 学 必 须 充分 了解 学 生 的生 的整体素质 。这就要求 我们应根据新 的实践 和新 活需 要 , 以大 学 生 社会 生 活 的 细节 和事 件 为着 力点 的形 势要 求 , 适 应 大 学 生对 现 实 问 题关 注 的不 同角 和 切人 点 , 展 示 丰 富 的 生 活 内容 , 通 过 既 讲 道 理 又
90后大学生行为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90后大学生行为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摘要】90后大学生存在着不同于70后、80后的群体性特征,具体表现在生活、思想、情感三个方面,根据这些特征,可以采取一系列相应的策略来开展以90后大学生为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90后行为心理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80-01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大多为90后学生,具有鲜明的90后特征。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满足实际需要,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实效。
如何针对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策略,是当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90后大学生行为心理特点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长足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出生成长的90后大学生们,因为时代、社会的原因形成他们独特的行为心理特点,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实施教育工作。
总体说来,可以从生活、思想、情感三个方面对90后的行为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1.生活方面90后大学生成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时期,大多家境殷实,且多为独生子女,未经历过生活中的磨难险阻,独立意识较弱,理财意识和自控能力不足。
“武汉大学针对800名‘90后’新生的调查显示,51.4%的受访者在遇到生活费透支的问题时,选择向家人索要;只有18.1%的学生打算通过打工赚钱、自力更生的方式弥补。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电子产品的发展,大部分90后都拥有数码电子产品,手机毋庸置疑是人手一部,还有70%的学生拥有电脑,或者数码相机、mp3、等电子产品,使得90后在接触新鲜事物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思想方面一方面,富裕、开明的成长环境,让“90后”大学生们眼界更开阔、观念更开放,他们喜欢标新立异,讨厌因循守旧,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学习和模仿的能力突出,并且相当自信;另一方面,这种成长生活的环境,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不利,过于在乎自我感受,导致团队协作意识的缺乏,对传统习俗的颠覆,对社会公共事务漠不关心,社会责任感不强。
“90后”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90后”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摘要:要使思想政治辅导员真正成为“90后”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满足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探索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符合“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和需求期待,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1、把握规律,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的转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和遵循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规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青年学生成长发展规律,重视课堂理论教育的同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网络建设,组织心理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组建心理与思想学习团体,开展团体活动等方式,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实现当前“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互利双赢摘要: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塑造了“90后”大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也决定了其特殊的思想发展需求和心理行为方式,这给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要使思想政治辅导员真正成为“90后”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满足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探索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符合“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和需求期待,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心理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从2009年起,高校教育开始面临一个新的时代群体,“90后”大学生成为高等教育对象的主体,在改革开放浪潮下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
一、“90后”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1、理想信仰的缺失和精神家园的放逐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中国经济多元化发展进程中,伴随着服务经济、知识科技、环境保护等日益深入,在中国后工业社会的萌发及西方思潮强烈抨击的影响下,共同孕育了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中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与特征。
浅谈“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摘要】“9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彰显出的特点,已经成为现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应采取的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1、思想意识方面呈现多样化。
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分散化、功利化的趋势,主要集中体现在对个人事业的追求上,即除以满足社会客观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自身价值取向外,多数学生还将自身需求能否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
他们注重寻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更多的是显示自己以求得社会的承认,来体现自身价值的存在,对待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态度越发趋于实际,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
2、在道德修养方面。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同传统的道德教育,认同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修身养性、完善人格,但在实际日常生活中却缺乏内省精神,缺乏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信念的坚守、道德行为的笃行。
3、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
个性意识日益增强突出表现在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和批判精神上。
他们渴望摆脱对他人的依附,更迫切地要求表达自己的心声。
思想上,他们反对他人的说教,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持批评态度,为了满足自我表现和引人注目的需要,行为上具有很强的反抗性。
他们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和竞争意识,目标期望值大,缺少顺从和谦让,对任何事总带有一种信手拈来、满不在乎的情绪。
他们比较有胆量,少有顾忌,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但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远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调适能力较弱,心态容易失衡。
4、个体意识趋于强化,集体意识淡薄。
部分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准确把握集体与个体、集体观念和主体意识的辩证关系。
在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关系方面,他们在认识上虽接受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但在具体的行为上,相当多的学生希望贡献与索取相平衡,主张“先人后己,尽量兼顾”或“利人但不损己”,赞赏“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合理”利己主义,缺乏对集体、对社会应有的关心、付出,表现出功利化倾向。
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摘要] 随着“90后”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必须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在工作中探寻有效的途径及对策,做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 “90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对策2009年以来,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时期的“90后”陆续进入高校。
我们知道,时代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多样性变化以及信息时代众所周知的特征,使得“90后”大学生与老一辈的中国人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的一些民主思想和个人主义思潮不可避免地深刻影响着他们。
他们思想独立、言行个性,因此社会上不乏对“90后”的批评,高校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再完全适应他们的需求。
基于这些原因,做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及作用,便迫切地提上议事日程,成为当务之急。
1.“90后”大学生的新时期特点1.1 “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具有明显的时代性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已现明显成效,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因此“90后”大学生自幼家庭环境优越,生活水平相对他们之前的大学生较高,他们既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也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
同时中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他们与计算机及网络的接触相对较早且频繁,受新时代网络信息多元化的影响较重,自然成为了这个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
此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交流日益广泛,世界各地的物质、文化纷纷涌入中国。
而相对年轻的”90后”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大不同。
这使得他们在追求新潮的过程中,难免会跟“70后”、“80后”产生代沟。
当然时代也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举办,“90后”大学生高度关注国家发展,不辞辛苦、热情忘我的争当志愿者,作为东道主向全世界展现了一道道青春、激昂的风景线,所以说他们也是祖国新一代接班人的主力军。
探讨如何提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探讨如何提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摘要:随着“90后”大学生逐步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的新生力量,这些时代青年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
他们的思想特征、理特点因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以往的时代特征。
针对“90后”大学生所拥有的时代烙印和自身特点。
提出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几点建议,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从2008年起,我国高校已经开始迎接“90后”新一代大学生,到2009年,比例大幅上升,90%的大学生都是“90后”,一个时代的青年有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不同时代的大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
教育部公布的2008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也不可避免的拥有一些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问题。
特别是对时代性很明显的“90后”大学生,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展开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90后”大学生所拥有的时代烙印和自身特点,根据“9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所彰显出来的新变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一)关心时事,关注社会主流思想,但价值观更加务实,功利性行为增多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70后”、“80后”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更加务实。
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很早就明白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关注抽象的事物。
同时,他们的目标定位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更加重视与现实的结合。
据调查显示,在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紧张的压力下,“90后”大学生普遍忧患意识较强,因此,当代大学生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这一个目的而服务的,凡是对其找工作有用的就参加,没用的就不管不顾,而综合素质测评评优以及入党等对学生顺利就业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活动,成为了最受学生重视的活动之一。
关注学生心理 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
关注学生心理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政治课的主要任务,然而政治课理论性强,概念原理比较抽象,与学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向学生灌输大道理,造成学生由于被动接受而产生排斥心理,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因素在学习政治课中的影响和作用。
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改进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一、满足学生成才的心理,进行正确的目标导向。
每个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学有所成,将来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家庭的人才。
这种心理需求是学生要求上进的一个闪光点,可以采用目标导向对其加以激发和利用。
教师要对学习成绩不同、心理承受力也各不相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目标要求。
可以确定一个大的长远的目标,大目标确定后,再分解成若干小目标,然后分步骤、分阶段的去完成。
理想的目标要把握好一个“度”,应让学生通过跳一跳能努力摘到的“桃子”。
“跳”是一种锻炼,是中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们要让学生在“跳”中学会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积极的情绪、情感,要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
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进行充分赞扬肯定,赏识学生,千万不要随意否定学生,切忌对成绩差的学生说“没出息”等使人气馁的话,以免学生失去奋斗目标,自暴自弃。
帮助学生正确的进行目标规划,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措施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引导学生自立自信自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奋斗。
二、尊重学生表现的心理,进行正确的活动导向。
自我表现,自我展示是中学生吸引人注意的正常心理。
每个中学生都有一种被人赏识的渴望,这种心理需求比成年人要更加强烈,这种心理需求对成绩好的学生而言容易得到满足,但如果不正确加以引导,也容易造成他们身上的“娇”“骄”二气。
而对成绩差且无特长的学生来说,这种心理需求就难以得到满足,长期下去就容易造成学生孤僻的性格,他们往往以打架斗殴、与老师作对等方式来表现自己,扩大影响,或穿奇装异服等方式以满足这种心理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从九零后学生的心理出发,注重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的课堂细节城南镇岙环中学张小键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思想品德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强调师生共同参与,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文针对当代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提出从关注九零后学生的心理出发,倡导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营造融洽、信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架构起师生之间的桥梁,重视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九零后创设情境架构桥梁参与实效性长久以来我们的广大教师在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培养上都只看到了他们的可塑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学生是可以任由我们塑造的观念,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广大教师经常这样教导学生:“你们就好像是一张白纸……”然而并没有认真去研究这可塑性的程度及其发展的方向与空间。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各项事业的大跨步前进,包括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这样说,三十年来的几代人之间是恍如隔世。
而今,我们面对的这群具有极大可塑性的学生就是我们探讨已久的九零后的一代人。
所谓教者,其第一要务就是要深入学生,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他们的思维方式,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九零后富有理想不甘于平凡;充满自信但较为脆弱;喜欢学习但厌恶负担较重;主动使用媒介但容易失控;亲子关系缓和但沟通不畅;亲近教师但对教师要求偏高。
这就给我们的课堂教学以及思想教育指明了方向、重点和突破口。
我们的课前准备、我们的授课设计以及我们的课堂提问,还有我们的课后评价将都会变得非常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因而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十年以来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一直都围绕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开展的,同样相信,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将是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
本文将侧重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提问”和“在课堂中如何架构师生之间的桥梁”两方面加以阐述如何有效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真正“活”起来,精心酝酿,优化课堂提问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
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
”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既能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能反映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必将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收获,也能使教师得到更多的启示,真正使教与学收到明显的效果。
从一般上来讲,教材总是相对稳定的,而时代却是不断进步的,学生也是相应呈现动态的,不同时代的学生群体,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
现阶段的九零后学生,他们的自我个性更加的张扬,但也不会盲目地反叛,有着比八零后更现实的价值观,这一代的孩子由于整个处于变革中的社会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使他们普遍的早熟,他们从一开始就乐意成为消费社会和技术时代的宠儿,他们甚至在某些领域比我们教师更加熟悉,嗅觉更加灵敏。
他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简单地死记硬背,而且随着生活空间不断地扩大以及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个体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和判断上。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我们教师所要做就是如何使用最有效的手段调动起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课堂提问恰恰就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
这就是所谓的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根据教材当中陌生、艰深的学习内容,以学生的社会生活或校园生活为背景创设真实的思想品德教学情境,把大量学生熟悉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进思想品德课堂,让课堂变得鲜活起来,从而拉近生硬的教材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
与此同时,我们教师更应该结合九零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度,比如我们可以预设问题情境创设之后学生思维发散的广度和宽度,但是拉开空间并不等于没有一个标准,因此要求教师同时也必须能够预估到在这个问题情境当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
而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只能基于一个根本点,那就是我们教师对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必须有着足够充分的深入了解,这就要求我们真正的能够融入他们的生活中去,甚至是他们的思维当中。
创设问题情境应当紧紧扣住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和学习目的的要求展开,不能“拾到篮子就是菜”,随便凑几个问题草草了事、敷衍塞责。
优化课堂提问内容做到有效提问应当兼顾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尽量少问一些非此即彼的问题,要能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因为他们富于理想、乐于探索,当然提问的内容也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符合他们的特点,但同时应当能在提问中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二、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要有意味和吸引力,能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感到有趣、愉快,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三、提问内容要有整体性,能够组织起一连串的问题,架构成一个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内在联系密切的问题链,将整个课堂教学任务进行串联、前后贯通,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四、提问要适时、适量,《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
”以朱熹言,“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通俗来讲就是能够吊起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胃口,但同时也要注意提问的密度和频率,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不能完全由提问占据,否则将会使整个课堂陷入繁琐和平庸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些课堂提问的技巧看似是在课堂教学中的随机应变,而实际上所有的功夫都是在课堂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要备教材、教学方法,又要备足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真正实现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帮助,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以达到实效课堂的最终目的。
二、放下架子,走进学生,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架构起师生之间的桥梁。
成功的课堂教学的标准是绝大部分的学生是否已经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完成既定的任务,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的预期目标。
而这一标准恰恰是被广大教师所忽视的,许多教师因此埋怨学生素质,埋怨学校制定的作息时间分配给自己的课外辅导时间太少了,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个循环:没有使绝大部分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不成功的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努力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为部分同学进行辅导,名为补差,其实是自己课堂教学的一个课外延续,学生的压力、负担随之加重,在四十五分钟课堂以外的更多时间学生是无法自由支配的,因此学生的厌师、厌学思想逐渐产生,师生关系开始出现紧张,这将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难以达成目的。
谨记一点,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并且更应该是全体学生的,这里就有一个很重要而且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是进入课堂还是介入课堂,如果是后者的话,就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师生关系并不是融洽的、和谐的、信任的,学生对于四十五分钟课堂的态度更多的是会显得不配合、不积极、不主动,那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必要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九零后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匮乏;他们的精神生活同样充实;他们的社会阅历也因各类媒体的发展而并不逊色于我们教师;他们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他们是不可糊弄的;他们的家庭不乏言之凿凿的长辈,但他们始终觉得得不到理解与尊重;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张扬个性以及追求个性的发展……一旦我们教师与他们拉开了距离,那么我们在课前所做的许多努力都将在课堂当中化为乌有。
学生不是奴隶,也不是机器,他们有思想,那么我们就要会倾听,只有倾听才能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信任。
然而不少情况是这样的,当学生面对疑问提出一个不相适宜的话题时,而教师却轻描淡写地就忽略了,很少真正去探究这个学生在想什么?他想要表达什么?在他心里到底有着怎样的一个思维过程?他提出的话题难道真的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任何联系?在这样一种教学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创新和锐气这些青少年应有的特点将会慢慢地远离他们,木讷的不仅是他们的言语,甚至会慢慢侵蚀他们的思想和灵魂。
因此教师不应该是生硬地介入课堂,而应该是以一个忘年朋友的身份进入课堂。
首先我们应优化课堂提问的语言。
无论是问话还是解答,教师的语言要做到语调愉悦,声音的亲切柔和,流露出的是真挚的感情,能够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语言要既风趣又质朴,富有幽默感、诙谐性的语言能更博得学生的喜爱,而质朴的谈吐更显得教师的诚恳与实事求是,不夸夸其谈,不哗众取宠,能够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度;语汇更要丰富,妙语横生,流畅自如,措辞清新,形容得当,足见教师不乏阅历和渊博的知识,这将使学生投来崇敬的目光。
这即是教师所应追求的在学生心目当中的合理身份,也是我们走进学生、进入课堂的通行证。
其次我们应多用眼睛去看,这样不仅能帮助教师发现更多课堂中的信息,也是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的交流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或是举手提问时,我们应把目光移到他的身上,甚至是四目交汇,再加以适时的点头,这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将会给学生以更多的勇气和信心。
再次我们不应吝啬我们的面部表情以及我们的肢体语言,送上一个微笑、竖起大拇指、不住地点头表示赞赏与肯定,亦或是瞪大双眼表示惊讶,每个表情和动作都是我们给学生传达的信息,这些都是对学生的激励和启发,同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也使我们教师能够进一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我们更可以打破常规,为何教室的课桌椅一定要是“秧田式”的排列,不妨采用环形排列或是分圈围坐的方式,这其实也是许多教师始终困扰的一个问题——师生之间的距离。
努力成为一名学生喜爱、信赖、崇敬的教师是我们奋斗的方向。
一座架构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了下来,以平等的身份来到了学生中间,尊重学生的一切,真心实意地与学生平等相处,创设适合学生参与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氛围;下足功夫,做好课前准备,创设合理、有效的课堂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参与的动机,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保证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达到新时代条件下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1、《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2、《教育的智慧》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3、《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9月4、《百家教育学典论》孙培青、金林祥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