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迎庆,马杰:昔日繁华的苏州老会馆

合集下载

曲园漫游 廖群

曲园漫游  廖群

曲园漫游廖群移居苏州近五年了。

节假日,时常接待外地来的朋友。

在他们逗留的两三天里,总是陪他们匆匆地上虎丘,游西园留园拙政园。

临到握别,他们带着看了苏州园林的满足,开开心心地走了,却留给我一肚子的遗憾,为朋友,也为时日有限自己难尽地主之谊。

说实在,对这座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做这种快速浏览式的巡游,收获的只能是到此一游的几张照片和浮光掠影的几点印象。

苏州,像一位饱经风霜满脸皱褶的老者,那又深又密的每一褶里,都蕴藏着耐人寻味的内容。

这些,需要一分闲适沉静的心情,像品香茗一样,去慢慢细细地体味。

曲园,就是这样一个去处。

1999年末的一天,我和一群学友,在苏州大学文学院周秦老师带领下,漫游了曲园。

曲园是清代朴学大师俞樾的故居。

人们也许对俞樾较陌生,但对那个曾与朱自清一起做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俞平伯肯定耳熟。

他就是俞樾的曾孙。

曲园是经他之手捐赠给政府的。

曲园坐落在古城区的中心,一条叫马医科的窄窄小巷里。

入口处,一座古朴的石库门上有俞樾的亲笔隶书“曲园”二字。

迈进门槛,是一方小庭院,一竿两竿竹子摇曳生姿。

冬日里,竹叶有些泛黄,竹竿却仍是节节笔直。

自古以来,傲然挺拔的竹始终得到中国文人的青睐。

苏东坡宣称:“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据说当年曲园建成,俞樾的姻亲彭玉麟就送来方竹,遍栽于此,后面一座乌瓦粉墙的房子便被称为小竹里馆。

小竹里馆是当年俞樾读书的地方。

现在成了一间陈列馆。

馆正中,摆着一幅主人的大画像。

两侧墙面,悬挂着八幅俞樾生平事迹画。

靠墙一圈平面柜,陈列着俞樾家信及部分遗物。

看看这些资料,即使是从未听说过俞樾的人,也会对这位名闻海内外的学者略知大概了。

没等我们细细看完,曲园的负责人已热情地迎了过来,说接到周秦老师的电话,早已备好茶水。

我们就被领着来到后面的茶室,一边喝着碧螺春,一边听他们介绍俞樾,讲解曲园。

俞樾本是浙江德清县人,道光三十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苏州街巷新老照片对比(二)

苏州街巷新老照片对比(二)

苏州街巷新老照片对比(二)导读:我们生活在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美丽城市,每天跨过巷口的小桥,穿梭在车水马龙的大街,身边的景物匆匆掠过,平常而不新奇。

当某年某日你曾停留过的脚步,蓦然回首,记忆却有了变化,惊喜中有带着些许年华老去的惆怅。

时常翻看硬盘中保存多年不舍得删去的老照片,有了旧地重游的冲动,突然发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场景竟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不用说“沧海桑田”,二十年、十年、甚至三四年内周边的环境日新月异。

此刻,缅怀逝去的岁月,更是对未来的憧憬……笔者按:近日将整理100多张近二十年来苏州古城区内各地的老照片,标注具体方位,然后在原地尽量根据老照片拍摄的角度展现如今的样貌,让各位读者在新老对比中感受我们这座城市的变化。

(作者:纷纷落英)(笔者对本系列中许多网友及地方志提供的老照片表示感谢)一、泰让桥堍枣市街口嘉应会馆从泰让桥引桥转入枣市街,街口东端第一幢住宅就是嘉应会馆。

嘉应会馆创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建成于嘉庆十八年,系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所属兴宁、平远等五县城乡商贾集资建造。

2007年5月嘉应会馆整建,在此开办美术馆。

原先会馆西侧沿街的民居,也建成了一个高档的住宅小区。

二、东吴电视塔西侧太湖西路的五龙桥五龙桥建于宋孝宗淳熙(公元1174-1189年)年间,中间一个大孔两侧各两个小孔组成的五孔石桥因而得名。

五个石拱中,最大的跨度达10米,最小的也有8米,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造桥艺术,是历代江南水路交通的重要通道之一,据《清史稿》中记载:“五龙桥者在宝带桥西五里,由澹台湖鲇鱼口达太湖以通浙之要隘也。

”五龙桥历经数百年风雨,船来车往,破败不堪,至清朝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进行了修复,留存至今,保存较好,为苏州地区仅存五孔石桥,极具文物价值。

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原先没有太湖西路的时候,吴县西郊的农民进城五龙桥是必经之路;如今随着太湖西路、宝带路等贯穿东西的城区路网完善,五龙桥早已失去了通行的作用,作为文物并行在太湖西路新龙桥的南侧工人瞻望。

参观山陕会馆的感悟

参观山陕会馆的感悟

参观山陕会馆的感悟针对普通游客《参观山陕会馆的感悟》前几天去参观了山陕会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走进会馆,那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就把我吸引住了。

特别是那木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仿佛能跟你对话似的。

我记得有一块木雕,上面刻着一群商人在谈生意,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有的眉飞色舞,有的若有所思,太生动了!还有那戏楼,想象一下当年在这里看戏的场景,该是多么热闹啊。

听旁边的导游说,以前这里经常会有精彩的戏曲表演,台下坐满了观众,叫好声不断。

山陕会馆见证了当年山陕商人的辉煌,也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智慧和勤劳。

他们从远方来到这里,打拼出一番事业,这种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美丽的建筑,还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不虚此行!《参观山陕会馆的感悟》朋友,你要是没去过山陕会馆,那可真是一大遗憾!我刚进去的时候,就被那高大的门楼给震住了。

那气势,就像是在跟你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走进院子里,看到那些古老的房屋,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

比如说那个关公殿,关公的雕像威风凛凛,让人不禁想起他的忠义。

听人讲,以前的商人都把关公当作守护神,祈求生意顺利。

这让我明白了,不管做啥买卖,诚信和义气都是最重要的。

还有会馆里的那些石碑,上面刻着的字虽然有些模糊了,但依然能感觉到当年的故事。

就好像是一位位老人,在跟你慢慢讲述过去的点点滴滴。

在山陕会馆里走一圈,就像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繁华与沧桑。

《参观山陕会馆的感悟》前阵子去了趟山陕会馆,回来后心里一直不能平静。

一进大门,那古色古香的氛围就把我包围了。

院子里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

我一边走,一边想象着当年的商人们在这里来来往往的情景。

有一处照壁特别漂亮,上面的图案精美极了。

听旁边的游客说,这照壁可是有讲究的,不仅好看,还能辟邪呢。

会馆里还有好多房间,展示着当年的商业文化。

我看到了一些账本、算盘啥的,就想到了那些商人们为了生计奔波忙碌的样子。

他们真不容易啊,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有了这会馆的辉煌。

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书法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笔法中的藏锋与露锋、回锋与出锋等技巧,传达出一种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内在美。

通过线条的起承转合,空间的留白处理,墨色的浓淡变化,产生了节奏与韵律之美,使每一笔都如同音乐中的旋律,疾徐交替、轻重缓急,展现出动态的节奏美,反映了书法家内心的情感波动与意境营造。

此为书法的内涵意蕴之美。

书法的内涵意蕴之美,在于墨韵、气韵和意境。

书法以玄黑的独特线条——墨韵,展示作品的多形态之美。

一幅作品墨色的浓淡、轻重、枯润、明暗、薄厚、清浊等形成不同的审美风貌,不宜完全一样。

笔意墨象使书法线条随时间展开而构成空间形式,又使人于空间形式中体悟到时间的流动。

这种时空的转换使点画线条、结字排列和章法布局产生了无穷的变化,呈现出种种审美意趣,使书法超越单纯字形,成为具备筋骨、血肉、刚柔、神情的生命意象。

对气韵境界的创造,则集中体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

在中国哲学中,“气”是一个多维的整体,书家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相感,凝结在笔意墨象中而成为书法作品的审美内容。

作为美学意义上的“韵”,最早用来品藻人物形态风度,其后才逐渐扩大到书画诗文中,并成为写意艺术流派的理想美。

韵在书法中,是超越线条之上的精神意态。

书法之韵,通常指一种或生动自然,或缜密洗练,或委曲含蓄、意味无穷的艺术氛围。

书法得其“韵”,即达到自然随化之境。

气与韵相依而彰,气是韵的本体,韵是气的表征。

书法艺术之美在于书中之精蕴和书外之远致。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6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6篇)

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征文(6 篇)(篇一)我的祖国不知从哪一天起,你的名字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不知从哪一天起,你雄鸡报晓的身影在我眼里越来越清晰这是一个以龙为图腾的名字,中国,我们的中国,这是一片以长江黄河为纽带挽起高山和大海的土地。

祖国啊,我的梦里时时飞翔着一群欢乐的鸽子,它们给你带来吉庆与祥和;祖国啊,我的星空里时时闪烁着五彩的星辰,它们预示着你一天天走向繁荣与昌盛。

祖国啊,亲爱的祖国,祖国啊,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母亲。

几千年来你带着儿女们向着梦想,向着希望前进,终于,你在世界的东方昂首屹立。

母亲啊,你穿着簇新的时装看起来风采无比,你迈着矫健的步履青春依旧。

改革开放是儿女们给你的最壮观的献礼,“失散”的孩子幸福地回到了你的怀抱,这怎不让你百感交集?怎不让你欢声笑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啊,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母亲。

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起,你就是我心中最璀璨的明珠。

每当在国旗下庄严地肃立,我的梦想与你的梦想亲切地交织,合二为一。

祖国啊,你的儿女勤劳,智慧,善良,为了你的荣光,我们奋斗不息。

我们要让你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贫穷,在世界的每一片土地都撒播你爱的种子。

啊,看今朝,鸟语花香,春光明媚,大江南北,锦绣更新。

祝祖国,富强昌盛,人民幸福,长城内外,和平安宁。

(篇二)七十华诞话营房军营军队相伴生,一砖一瓦总关情。

新中国成立70 年,也是我军营房建设发展的70 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营房保障便提到了后方勤务的重要日程。

全军上下先后组建了营房修建管理部门,以“小米”折算钱,以修缮为重点,在难以想象的困难中开展工作。

我在北京军区工作时,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部队跑,为部队住房、用水、供电、取暖、洗澡“五难”想办法。

此期间,我走遍了全区建制团以上部队和内蒙古八千里边防线上的每个连队和哨所,一座座老营房和老部队都在我脑海里留下不灭的印记。

我记得原27 军80 师驻石家庄某团,为了解决经费超支,全团愣是一个冬天没有开炉取暖,用省下的取暖费还清了历史欠账,真正体现了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精神。

小巷深处老会馆

小巷深处老会馆

小巷深处老会馆于无声中诉说前尘往事苏州是我国历史上行会制度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而明清时期又是苏州行会组织的鼎盛期。

清人杭世骏说:“会馆之设,肇于京师,遍及都会,而吴阊为盛。

”会馆档案历史上苏州有会馆六十多家,山塘街136号的岭南会馆,是明万历十四年由莆田商人兴建,为苏州最早的会馆。

两广会馆在侍其巷36号,山塘街东齐会馆又称山东会馆,清初顺治年间由胶州、青州、登州商人创建,现存门楼贴有青水方砖,雕镂极精。

清康熙十七年义宁商人在山塘街建冈州会馆,俗称“扇子会馆”。

宝安会馆在岭南会馆东,康熙十六年东莞商人建造。

汀州会馆始建于康熙五十七年,由福建上杭县六串纸帮建造,在阊门外上津桥。

陕西会馆又称全秦会馆,在山塘毛家桥西,乾隆六年西安商人邓廷试、刘辉扬倡建。

江西会馆在杨安浜,浙江会馆在西园西面,八旗奉直会馆在忠王府,云贵会馆在石皮巷,钱江会馆在桃花坞,全浙会馆在长春巷,湖南会馆在通和坊,江西会馆在西美巷,浙绍会馆在盘门新桥巷,新安会馆在义慈巷东,武林会馆在上津桥石排巷口,中州会馆在天启桥西,漳州会馆在小日晖桥。

南濠街上有金华会馆、浙宁会馆、震泽会馆、三山会馆。

翻开古城泛黄的典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各地商人在苏州建造的会馆,曾经是这座城市的经济命脉,演绎着各地商帮在苏州历史上的辉煌。

会馆是历史的见证,各地会馆建筑元素清晰地记忆着地域文化的细节。

那气势宏伟的安徽会馆,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典雅精巧的嘉应会馆,布局严谨,古朴庄重;造型别致的潮州会馆,飞檐相错,装饰华丽;山西商人建造的全晋会馆,那惟妙惟肖的飞禽走兽,缤纷多彩的雕刻图案,竟是如此绘影绘神地缀满殿宇檐廊、窗棂门梁。

苏州会馆建筑造型之多样,风格之迥异,装饰之精美,在不经意间,就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厚重的历史岁月中去,于无声中诉说前尘往事。

三百年的沧桑经历,不但积淀下深厚的文化蕴含,成为历史上一道独特人文景观,里面也包含着关于我们许多人对根的印记。

苏州城里的徽骆驼:南显子巷安徽会馆在中国人心目中,向来对桑梓之地抱有深厚的感情。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苏府〔2020〕44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苏府〔2020〕44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正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苏府〔2020〕44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深入推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市于2018年启动了第七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部分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的申报与评审工作,并将其列入2019年市级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经过属地或行业推荐、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推荐名单公示、异议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审议等程序,按照《苏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实施细则》要求完成合法性审查、廉洁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确定21个项目为第七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28个单位新增为苏州市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现予以公布。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继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积极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共同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附件:1.第七批苏州市非遗项目名录2.新增苏州市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名单苏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4月21日附件1第七批苏州市非遗项目名录编号项目名称区域保护单位项目类别备注1苏州牙雕姑苏区苏州祥韵牙雕有限公司传统美术2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吴中区苏州东山茶厂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技艺3手工弹棉絮技艺张家港张家港东妤床上用品厂传统技艺4苏州湖笔制作技艺吴中区苏州市栗本工艺品有限公司传统技艺5顾氏中医内科张家港市张家港中医医院传统医药6雷允上中药传统技艺(泛丸)市直苏州雷允上国药连锁总店有限公司传统医药7九连环高新区高新区通安环秀坊巧环工作室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8白猿通背拳太仓市太仓市武术协会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9香山石锁张家港市张家港市金港镇东山村民委员会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0苏州冬至习俗姑苏区平江街道文化站民俗11苏州灯谜市直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学列入市七批名录项目,调整市六批项目平望灯谜为苏州灯谜(平望灯谜)12苏式汤面制作技艺市直苏州市烹饪协会(苏州市餐饮服务行业协会)传统技艺列入市七批名录项目,调整市三批项目昆山奥灶面制作技艺为苏式汤面制作技艺(昆山奥灶面制作技艺)13东岳庙会昆山市昆山市巴城镇文化体育站、昆山市张浦社会事业发展和管理局民俗列入市七批名录项目,调整市六批项目圣堂庙会为东岳庙会(圣堂庙会)14猛将会(胥口猛将会)吴中区胥口镇新峰村村民委员会民俗列入市七批名录项目,调整市六批项目东山猛将会为猛将会(东山猛将会)15吴歌(七都太湖渔歌)吴江区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文化体育站民间文学列为市一批项目吴歌的扩展项目16吴歌(沙上山歌)张家港市张家港市大新镇文体服务中心民间文学列为市一批项目吴歌的扩展项目17吴歌(甪直山歌)吴中区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文体教育服务中心民间文学列为市一批项目吴歌的扩展项目18苏派酿酒技艺(菊花酒酿造技艺)张家港市张家港市凤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传统技艺列为市四批项目苏派酿酒技艺的扩展项目19苏扇制作技艺(绢宫扇制作技艺)市直苏州市凌云工艺扇厂传统技艺列为市二批项目苏扇制作技艺的扩展项目20吴罗织造技艺(多经互绞链式罗织造技艺)市直苏州天翱特种织绣有限公司传统技艺列为市六批项目吴罗织造技艺的扩展项目21东岳庙会(福山庙会)常熟市常熟市海虞镇文化站民俗列为市七批项目东岳庙会的扩展项目附件2新增苏州市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编号保护单位区域项目名称项目类别1姑苏区金阊街道文化站姑苏区唐伯虎故事民间文学2张家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张家港市施耐庵传说民间文学3苏州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姑苏区苏州灯谜民间文学4沙洲琴社张家港市古琴艺术传统音乐5昆山市玉山镇文化体育站昆山市昆曲(堂名)传统音乐6昆山市张浦社会事业发展和管理局昆山市连厢传统舞蹈7常熟市海虞镇文化站常熟市徐桥荡湖船传统舞蹈8苏州市相城区渭塘文化站相城区草编传统美术9姑苏区吴氏剪纸工作室姑苏区苏州剪(刻)纸传统美术10昆山市巴城镇文化体育站昆山市苏州竹刻传统美术11苏州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市直碧螺春茶制作技艺传统技艺12太仓沙溪酿造厂太仓市太仓糟油制作技艺传统技艺13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吴江区宋锦制作技艺传统技艺14苏州市祯彩堂工艺厂姑苏区苏州缂丝技艺传统技艺15常熟市虞山镇谢桥盛世红木厂常熟市苏式红木小件制作技艺传统技艺16苏州市锦达丝绸有限公司吴中区吴罗织造技艺传统技艺17苏州市姑胥小学校姑苏区苏州彩蛋技艺传统技艺18吴中区木渎弘戈堂碑刻艺术工作室吴中区苏州碑刻技艺传统技艺19姑苏区金阊冯氏镶银艺术品坊姑苏区苏州金银丝镶嵌传统技艺20张家港幸运金属有限公司张家港市金属抬凿錾刻传统技艺21苏州市相城区弘君堂铜器文化研究院相城区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传统技艺22姑苏区炉缘雅舍艺术品有限公司姑苏区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仿古铜炉制作技艺)传统技艺23姑苏区多罗山庄书画装裱修复工作室姑苏区苏州装裱技艺传统技艺24苏州中国珍珠宝石城有限公司相城区渭塘淡水珍珠加工工艺传统技艺25苏州市中医医院市直传统中医膏方制作技艺传统医药26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姑苏区尢氏针灸传统医药27老万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市直姑苏吆喝(叫卖)民俗28太仓市文化馆太仓市七夕节民俗——结束——。

苏州四大园林比较分析

苏州四大园林比较分析

沧浪亭
平面布置图
沧浪亭
全园规划图
庭院布局以山为 主,水绕园外,成为外 景,建筑绕山布置。因 葑溪河成境。沧浪亭则 外临清池,一泓清水绕 园而过,河流自西向东, 绕南而出,流经园的一 半。此布局融园外景于 一半,借助“积水弥漫 十亩”的水面,扩大了 空间,造成深远的心灵 的感觉。
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亭
文化内涵分析
狮子林
交通分析
从火车站和汽 车北站到狮子林只 有3公里,坐出租车 很方便;也可坐5路 (东线)和2路公交 车至狮子林站下车; 由汽车南站和轮船 码头抵苏的游客可 乘1路、101路、 102路公交车至观 前街换乘313路或5 路(东线)到狮子 林。
狮子林
全景图
狮子林
平面布置图
狮子林
功能分析
拙政园
区位分析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
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 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 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 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 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 林遗产,约三十八亩。
拙政园
交通分析
从火车站坐 2路在苏州博物 馆(拙政园、狮 子林)下,从东北 街(步行街)向东 走10分钟就可 到拙政园.
拙政园
平面图
拙政园
功能分区
拙政园中现 有的建筑,大多 是清咸丰九年 (1850年)拙 政园成为太平天 国忠王府花园时 重建,至清末形 成东、中、西三 个相对独立的小 园。
拙政园
空间组织分析
拙政园内各个空 间之间属于并列关系, 有大的划分:东园, 中园,西园;有小的 划分:兰雪堂、涵青 亭、天泉亭、听雨轩、 玉兰堂、小飞虹、远 香堂等。空间组合多 为组团式。各个空间 有联系也有区分。

古籍善本:典藏苏州私家藏书记忆(上)

古籍善本:典藏苏州私家藏书记忆(上)

作者: 孙迎庆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文物鉴定与鉴赏
页码: 13-1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私家藏书楼 古籍善本 苏州 历史文化名城 现代博物馆 记忆 典藏 人的观念
摘要: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源远流长,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历朝繁衍不衰,至明清已蔚然成风,藏书楼前后计数百家。

众多的藏书楼,汇聚了大量的典籍,使得学子士人得益匪浅。

同时,众多学者文人的聚书活动又反过来影响着地方的风尚,推动着苏州私家藏书风气的愈演愈烈。

时人云:"吴中文风,素称极盛,俊士荟萃于兹,鸿儒硕彦,代不乏人。

以故吴中旧家,每多经史子集四部书之储藏,虽寒俭之家,亦往往有数拾百册。

至于富裕之家,更是连椟充栋,琳琅满目。

故大江以南,藏书之富,首推苏州。

"这种崇尚典籍、重视文化的理念深植于苏州人的观念之中,成为吴地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藏书楼就这样渐渐淡出了历史,淡出了人们的文化视野,即使留存下来的,命运也大多岌岌可危,书去楼空。

但我们可以从苏州博物馆所保存的众多古籍善本中,解读出苏州昔日私家藏书的辉煌,私家藏书楼的生命因融入了现代博物馆而永续延绵、生机无限。

书信格式作文我眼中的新江苏

书信格式作文我眼中的新江苏

书信格式作文我眼中的新江苏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书信格式作文我眼中的新江苏(共含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我眼中的新江苏书信作文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回江苏,我们坐上火车到了江苏,那天下着倾盆大雨哗啦啦、哗啦啦的。

接着我们坐着计程车到了大姑家,雨过了,天晴了,雨后的江苏显得更加美丽,雨后的彩虹显得更加光彩夺目。

晚上我和妈妈爸爸去了三姑家,和小哥哥玩了一会,晚上回到奶奶家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传说据传八仙中的吕洞宾游历了东海之后,乘鹤来到“白水荡”,看到“白水荡”狂风恶浪,吕仙人用手中佛帚轻轻地一拂,顿时涛平水静,草绿鹤舞。

从此,吕洞宾在“白水荡”历游了四次,吕四由此而得名。

在最后一次吕仙人又留下了坐骑丹顶鹤,故此吕四又名为鹤城。

我们吕四镇是一个千年古镇,为什么叫吕四呢?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云游于此,老百姓把这个镇称为吕四。

我们吕四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

等我坐上火车,我依然恋恋不舍的望着那里,回忆那里的一分一秒,回忆那里的传说,希望有时间再来,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在有时间回到这个记忆深刻的地方啊!唉!篇2:我眼中的新江苏书信作文古谚云:“先有徐州后有轩,惟有丰县不记年”。

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华夏大地,自轩辕黄帝以来,统制天下,分封万国。

《易》称“万国咸宁”,此时尚未分州。

帝喾创设九州,徐州即为其中之一,此时丰地隶属于徐州,皆属东夷之地。

尧使禹治水,九州攸同,丰仍为徐州之域;虞、夏、商沿袭。

丰县自古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美誉。

丰县是汉高祖刘邦、道教始祖张道陵的故里,古称丰邑、秦台、凤城,始建县于秦。

县域位于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地带,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

汉高祖刘邦出生于丰县中阳里,在任泗水亭长之时,押解劳役赴郦山修陵,在中途丰西泽斩蛇起义,成为一代帝王,创立了四百余年的大汉江山,成为汉人、汉字、汉文化的创始人。

其后,萧何、周勃、周亚夫、张道陵、萧道成、萧衍、李若谷、李蟠、李卫等著名历史人物均祖居丰县。

苏州平江路导游词3篇

苏州平江路导游词3篇

苏州平江路导游词3篇苏州平江路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苏州平江路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苏州平江路导游词范文1:平江路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较早出现了1834年的《吴门表隐》中,说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一,苑桥北一”,很详尽。

平江路是沿河的路,这条路我去走的时候,看看地图,全长是1606米,也就是三里路长,两侧的横街窄巷就多了,比如狮子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大新桥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大儒巷、丁香巷、胡厢使巷、萧家巷、钮家巷、悬桥巷等等。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讲到平江路,很容易联系到两个名人,住在平江路上面的悬桥巷27号,是清代的人,一个是洪钧洪状元,同治七年高中状元,从翰林院修撰慢慢升官至兵部左侍郎,官大自然出名,不过后来的浪漫婚姻更是让他出了大名,那就是他在1886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把年方二八的“秦淮河名妓” 赛金花娶到了洪家,做他的第三房姨太太。

一个大才子和高官,居然看上一个红粉佳人,本身就充满了浪漫的味道,据说洪钧是在返乡奔丧的路上,看到了在秦淮河上卖唱的赛金花,这一看就此看出一段“ 梨花海棠”的历史来。

那时,他三天两头让赛金花为他弹唱。

再后来,在朋友的怂恿之下,这段姻缘又得到了大夫人和二夫人的同意。

于是在第二年桂花飘香的季节,美女赛金花走进了悬桥巷27号。

洪大人还专门给赛金花造了房子,就是洪家大院的“第七进”房。

在江南的水气氤氲中,赛金花悠闲而滋润地在27号的院落里舒展着,她时常会在饭后或闲暇在大院里听评弹唱昆曲,还有京戏。

在下人的眼里,她是个温和善良的人。

大奶有点看不起她是一个妾,但是总的来说,这段婚姻还是非常精彩的。

1890年盛夏,洪钧作为清朝政府的公使从西方四国“载誉”归来,带着赛金花,这时候的赛金花已经能够讲一口好外语了,在社交圈里翻云覆雨,自然成了中国第一代的“交际花”。

13924534_什么叫高阶公益,带你见识见识

13924534_什么叫高阶公益,带你见识见识

090MODERN SUZHOU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1057周年。

致公党苏州市金阊三支部在苏州台湾会馆举办成立一周年纪念活动,让苏州台湾会馆里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不断。

所有侨居海外的华人社区妈祖信众此刻都在拜祭妈祖,共享平安。

他们都以妈祖宫作为同乡会馆或商会,妈祖也是海外华人的精神支柱,妈祖信仰因此成了全球华人的全球性共同信仰,可以说,海外华人的信仰就是妈祖信仰,妈祖信仰是属于华人的信仰。

妈祖,拉近两岸地理心灵距离妈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庇护神。

去年,“发挥妈祖文化作用”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都信仰妈祖,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妈祖信众2亿多人,仅在台湾就有信众1700多万。

妈祖是离乡游子对家的思念,是在外打拼的精神动力。

说起来,其实早在宋代,苏州本地就有建庙祭祀妈祖的习俗。

只是今日的苏州城,已难见供奉妈祖的痕迹了。

在苏州姑苏区劳动路309号的苏州台湾会馆里,供奉着湄洲妈祖,一时成为台胞的朝圣之地。

苏州台湾会馆的馆名由连战题写,从这块匾额下走进去,一对高大的千龙对瓶摆在妈祖供堂的屏风两边,对瓶上雕琢出千条千姿百态的龙,硕大的玉料已经叫人惊叹,更何况工艺的精湛。

馆长范继军介绍,这对千龙玉瓶是苏州台湾会馆的镇馆之宝,以平安、和谐、包容为文化特征的“千龙出海同根共祖”玉雕单个玉瓶雕龙560个,象征中国56个民族大团结,对瓶共雕龙1120个,寓意海外华人千龙出海同根共祖遍行天下,象征着海外华人遍天下,两岸一家亲,都是龙的传人。

苏州是大陆台商集聚地,常年生活在苏州的台胞超过10万人。

2015年5月11日,苏州台湾会馆揭牌,这是继北京之后大陆的第二家台湾会馆,也成为苏台两地深入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平台。

并非有意为之,开馆这一天,刚好农历三月廿三,妈祖的诞辰日。

苏州台湾会馆由苏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主管,中华台商联合促进会投资创建,是江苏省首家以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和妈祖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会馆,由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题写馆名,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苏州台湾会馆以传播立德、行善、大爱为精神内涵,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MODERN SUZHOU091森专门题名“苏州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会客室”。

苏州安徽会馆简介苏州安徽会馆旅游攻略→MAIGOO百科

苏州安徽会馆简介苏州安徽会馆旅游攻略→MAIGOO百科

苏州安徽会馆简介苏州安徽会馆旅游攻略→MAIGOO百科基本介绍苏州古城内南显子巷的安徽会馆,建于清同治四年至六年(1865-1867),属于惠荫园部分,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该处在明代嘉靖年间为归湛初宅园,由周秉忠布画,建有台榭池石及水假山。

后属胡汝淳,名“洽隐山房”,后荒废。

清顺治六年韩馨入城购归氏废园,修为栖隐地,名“洽隐园”。

康熙四十六年毁于火,惟存东南半壁奇峰秀石。

乾隆十六年重葺二楹于占石洞口,由蒋蟠漪篆书“小林屋”字额。

后归皖人倪莲舫知府,修建后易名“皖山别墅”。

咸丰年间,传说太平天国听王陈炳文曾居此。

潘钟瑞《苏台麋鹿记》载:“南北显子巷合而为听王府,包人洽隐园,巷道中截。

”按太平天国王、将占富室巨宅临时驻扎,称为“打馆”,潘所称王府实际上是打馆性质,听王在苏仅是短暂驻扎,该处应称为听王陈炳文所打之馆。

范围内南显子巷6号韩宅、7号周宅,北显子巷4号陈宅、6号、11号江宅也都是有砖刻门楼的大宅,亦应被听王部队临时驻扎所用。

安徽旅苏同乡会设于此。

在此曾设阅报社,一度改为游艺场,游客众多,2002年1月18日《姑苏晚报》刊登了“七十年前的一帧老照片——惠荫园秋禊图”。

张荣培有《重游皖山别墅》诗曰:“不到游踪二十年,坠欢重拾渺如烟。

楼台缭曲还依旧,花木凋零却逊前。

试剔苔痕摹古篆,且邀茶话论新泉。

此中雅有天台胜,笑我刘郎骨未仙。

”1940年张建初在此创办私立育英女子初中,1946年停办。

抗战胜利后,东部散为民居,西部一度由女侠施剑翘创办从云小学,成为地下党活动的主要场所。

“安徽会馆”砖细门楼在小巷深处,门楼前有新建的铁栏护栏包围护卫。

左右有石库门各一,门上包铅皮钉钉有装饰及虚空大字,连同西侧的“皖山别墅”大门,从东向西依次为“福”、“禄”、“寿”三字。

“福”字门上有砖饰门额“憩棠”、“禄”字门上有砖饰门额“敬梓”。

原安徽会馆门前照墙处及程公祠前照墙现为几家民居,昭忠祠大门现为一初中校门,对而照墙曾为篮球场,现为学校照墙,书4个一米见方大字“惠荫书苑”。

再也回不去了消失了40多年的石路复兴回民面店

再也回不去了消失了40多年的石路复兴回民面店

再也回不去了,消失了40多年的石路复兴回民面店深度君以前经常会写些过去的苏州,10年前的苏州,20年前的苏州,那时的环境、故事和人,带着些许陌生、新奇,也带着苏州人共同的回忆,或笑或泪,每次都能引起大家满满的感动。

可是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们写过的回忆还能找到当年故事的主人公,还能亲耳听到她重现当年的生活,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于是想要把它记录下来,不然这些珍贵的回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殆尽。

“ 40多年过去竟还能找到当事人上个月底,一段来自YouTube上爆红的视频《70年代的中国餐馆》突然在微博广为流传开来,不少眼尖的小伙伴发现里面说的居然是苏州话,拍的居然是咱苏州的复兴回民面店。

其实这段视频来自于一个名为《中国》的纪录片,是曾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于1972年受邀访华拍摄的,深度君曾在2015年就给大家重现过这段有着浓浓老苏州味的影片。

(▲点击图片查看文章)其中关于苏州复兴回民面店的片段大家感受下↓↓↓ 那时候的摄像像素很低,但还是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苏州的模样,只不过1972年,当年视频里的那些人已经老去或不在了吧。

然而没想到,文章发出去之后竟被我们意外找到了当年影片里复兴回民面店的工作人员!这种惊喜简直让深度君要尖叫出来!“ 当年的小姑娘已成70多岁的老阿姨这位当事人通过我们的文章辗转跟我们联系上了,据说是当时复兴回民面店的店主任。

于是今天我们上门拜访了她——一位住在老新村的苏州阿姨:欧阳娟娟。

欧阳阿姨很好客,也很热情,一进门先给我们倒了杯茶。

坐下来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只知道她很激动,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还有机会说出这段故事。

知道我们要来,她还提前做了些笔记,几页密密麻麻的备忘录,准备好好跟我们说说。

翻开手机,她兴奋地指给我们看,影片里的这个人就是她。

在案板上包包子的人是她↓这个在煎牛肉包子敲锅的也是她↓提到70年代在复兴回民面店工作的那段日子,阿姨连连叹气,满是感慨。

说到动情处,手指还不断比划。

一个叫宋伟清的人在地下复活苏州记忆

一个叫宋伟清的人在地下复活苏州记忆

一个叫宋伟清的人在地下复活苏州记忆人民路以前叫“卧龙街”,据说伍子胥建造阖闾城时,此街就已存在,相传苏州城是龙穴宝地,长长的街是龙身,高高耸立的北寺塔是龙的尾巴,地名龙脑的府学处是龙头。

卧龙街后来还有另外一个称呼,据说康熙皇帝南巡,苏州文武官员站在卧龙街上接驾,官兵在街上护卫,所以“卧龙街”也一度被称为“护龙街”。

卧龙街也好,护龙街也罢,这些记忆都深深存在苏州人的脑海里。

有一个苏州人宋伟清在地下建设了一座城池,这座城池有城门为界,分成城内城外,城池的道路取名“卧龙街”。

在这座城池里,一砖一瓦、一桌一椅、一盆一桶都是搜集而来的苏州旧时物品,许许多多的苏州元素,把那些深深埋藏以及行将葬送的苏州记忆复活在了地下。

复活的苏州记忆新区何山路上,有一扇并不起眼的小铁门,不在意的话,也许就此一闪而过。

推门而入,沿着台阶拾级而下,别有一番洞天渐次展现在眼前:农家小院、城门、大户人家的客厅、古井、戏台、祠堂,各种年代久远的苏式生活用品……这里是宋伟清精心营造的一个地下城池,其实地方并不大,只有1000来平方,但囊括了苏州的形:居民、街道、小巷;也勾勒出了苏式生活:一块砖头、一根横梁、一扇窗、一只盆、一只桶,每一件都是从民间收集来的藏品,整个地下建筑就是明清时期姑苏民俗民居的精美缩影。

以“匠门”为界,地下世界分成城内城外。

踏着石阶走进地下城池,先是姑苏城外风光,江南农家小院斑驳的围墙,几棵稀疏的竹子,一方灶台,养蚕的匾,熟悉的框篓。

跨进“匠门”就是姑苏城内,“匠门”也就是现在的“相门”,因为阖闾使干将在此铸剑,而干将是个工匠,所以这个门最早叫“匠门”。

城内亭台楼阁,一户大户人家的祠堂、小姐的闺房,雕花窗、梳妆台、木桶,潘世恩家里收购来的金丝楠木屏风,王鳌家里的墙砖,祠堂则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的真迹:准提祠。

宋伟清是地道的苏州人,自幼生长在苏州古老的大院里,对吴文化的印象具化在实实在在的生活当中。

上世纪90年代,宋伟清到深圳打工,积累了一些资金,并在苏州办起了实业。

13787587_小巷里的大宅门后走出的民国大家

13787587_小巷里的大宅门后走出的民国大家

特别策划 SPECIAL小巷里的大宅门后走出的民国大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都说苏州人不显山露水,一如苏州的园林。

但凡苏州的大宅门,不像北方那么张扬,总是在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推开一扇小门,说不定后面就藏着一个大户人家,你很难一眼窥见门里的繁华。

就是这些曲曲折折的苏州小巷里,走出了许多民国大家,只消说上几个,就够叫人叹为观止的了。

平江路小巷里的“两潘”苏州的平江路上,有很多条支开的巷子,在众多的巷子里,盘踞着两个潘家,一个“贵潘”,一个“富潘”。

贵潘历朝为官,家族中状元、探花和进士、举人的不计其数,最有名的是状元宰相、四朝元老潘世恩。

“贵潘”家族科举及仕途显赫,在清廷六部九卿百官(文官)都有人做过官,清同治年间,李鸿章抚苏时曾为潘祖荫所属的“贵潘”家族题匾曰:“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当时有“天下无第二家”之誉。

位于钮家巷3号的留余堂,便是“贵潘”宅第。

留余堂,旧称“太傅第”。

基本保持原宅三落布局,但由原来的六进缩为四进,门厅、轿厅、大厅、内厅齐全,约占地2135平方米,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古建。

主落大厅“留余堂”保存较好,为楠木结构,前架船篷轩,内四界扁木梁架,梁托棹木形如乌纱帽翅。

西落第二进为鸳鸯厅,雕工精细,为少见之佳作。

西落第三进即“纱帽厅”,面阔三间10米,进深11.3米,据称曾为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居留处。

另一家富潘从清末延续到民初,在商界叱咤风云,在苏州拥有无数店铺、作坊、房地产,潘麟兆就是富潘的代表人物之一。

富潘祖宅礼耕堂坐落在平江路卫道观前3号,大宅的名字,来源于潘家祖训“诗礼继世、耕读传家”,匾额‘礼耕堂”高悬于大厅,礼耕堂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清乾隆52年,由“富潘”第九代人潘麟兆修建,五路六进,规模庞大,装修精致,雕镂工巧,占地6700平方米,号称“江南第一豪宅”。

据说当年耗资30万白银,历经12年才建成。

“富潘”的财富积累是从皇城开始的,从潘麟兆乾隆年间开办京城“瑞蚨祥”起,后在苏州创办一系列百年老店,清末民初更是开办了上海的国华银行,由此“富潘”家族声震大江南北。

城市变迁与文化发展下的苏州会馆价值形态演进研究

城市变迁与文化发展下的苏州会馆价值形态演进研究

城市变迁与文化发展下的苏州会馆价值形态演进研究作者:郭朗睿李梦柯来源:《旅游纵览》2021年第12期摘要:作为明清以来的商业中心,苏州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商会聚集于此进行经营贸易。

基于此,会馆这一商业建筑得到广泛建设,同时以其作为活动中心的同乡组织也大为活跃。

山塘街便是会馆密集分布的代表地。

会馆在明清时期发挥着独有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而随着城市变迁与文化发展,会馆建筑逐渐成为文物,其价值形态也随之演进,彰显着姑苏特色的文化价值。

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苏州重要的旅游景点,其会馆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本文以山塘街五大会馆为对象,对苏州会馆价值形态演进展开研究,对会馆发展趋势做出预估,并对挖掘与弘扬会馆价值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会馆;历史文化街区;山塘街;苏州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苏州大学第二十三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一般项目“价值导向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方性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以苏州会馆价值形态演进为例”(KY20210263B)。

(一)山塘街地区会馆的历史自明清以来,苏州凭借大运河这一连接南北的重要商路,成为商贾云集、贸易发达之地。

作为丝绸、玉雕等商品的生产腹地,苏州因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独居鳌头的商品生产能力,充当着中转输送全国尤其是南北物资的重要角色,在工业制造和商业流通方面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1]。

全国各地的商会纷纷聚集于此,因为最初前来经商时人生地不熟,缺乏固定的聚会、工作和生活场所,会馆这一集住宿、仓储、交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商业建筑应运而生[2]。

于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嘉应会馆碑记》记载道:“姑苏为东南第一大都会,四方商贾,辐辏云集,百货充盈,交易得所。

故各省郡邑贸易于斯者,莫不建立会馆,慕祀神明,使同乡之人,聚居有地”[3]。

会馆是同乡人在外地共同建造的建筑物,广义上也指以此类建筑物作为活动中心的同乡组织[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 折 ,黑 瓦 墙 顶 高 低 起 伏 , 态 端 庄 。 形 进 入 3 i ,从 上 面 射 入 的 明 亮 幽 静 的 ,] c 光 线 ,洒 满 了 整 个 天 井 。天 井 是 会 馆
建 筑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元 素 ,经 商 讲 究 聚 财 ,按 照 风 水 理 论 , 井 和 福 禄 相 关 , 天 四 面 屋 檐 上 的 雨 水 都 流 到 天 井 里 象 征
着 四 方之 财 源 源不 断 流 到 自己家 中 。 来 凤 桥 堍 的 安 徽 会 馆 ,是 南 显 子
隆 三 十 年 ,旅 苏 晋 商 集 资 创 建 于 I 门 匐
Jb 塘 街 , 后 毁 于 兵 燹 。 光 绪 五 年 至 '山
民 国 初 ,建 新 馆 于 今 址 。 雄 奇 瑰 丽 、 其
台 和 演 出 场 所 , 连
贝 聿 铭 这 样 的 国 际 3 师 都 视 为 奇 迹 , ' C
苏 州 全 晋 会 馆
一 7 2
但 整 个 博 物 馆 的 原
维普资讯
苏 帅l 帅I 馆 潮 会
址 却 是 在 ‘ 晋 会 馆 ’ 即 山 西 人 到 苏 全 , 州 来 做 生 意 时 的 一 个 聚 会 场 所 。说 起
绎 出 一 段 历 史 的 回 忆 。今 天 终 究 是 从 既 往 的 历 史 中 走 过 来 的 。会 馆 作 为 一
已 经 修 缮 一 新 的 几 个 会 馆 中 看 到 ,会 馆 的 兴 建 和 发 展 , 与 历 史 、文 化 有 着 非 常 密 切 的 关 系 。其 建 筑 类 型 各 异 ,
异 、千 姿 百 态 的 建 筑 形 式 。而 会 馆 群 落 结 合 店 铺 、 民 宅 所 形 成 的 街 巷 ,宛 若 棋 盘 ,纵 横 交 错 。会 馆 所 在 地 的 地 名 传 说 ,会 馆 的 历 史 故 事 ,民 俗 民 风 ,
古 建 筑 艺 术 等 等 ,综 合 而 成 为 苏 州 别
洋 商 贩 ,莫 不 毕 集 于 . t i t,居 民 稠 密 , 街 巷 逼 隘 , 货 一 到 , 人 几 不 能 掉 臂 。 客 行 ” 这 些广 东商人通 过在 苏州的 经商活动 ,
不 仅 为 自己积聚 了 巨额 财 富 , 同时也
徽 郡 会 馆 ,其 后 又 在 阊 门 外 上 塘 街 建 有 新 安 会 馆 。同 治 三 年 ( 8 4 ) 1 6 年 ,李
鸿 章 任 江 苏 巡 抚 时 ,把 临 顿 路 南 显 子
为苏 州的 繁荣 做 出 了很 大的 贡 献 。
巷 皖 山 别 墅 改 建 为 安 徽 会 馆 ,并 于 西 侧 建 筑 公 祠 ,改 园 名 惠 荫 。在 阊 门 吊 桥 往 南 ,还 建 有 安 徽 码 头 ,专 供 安 徽
来 苏 州 也 算 是 富 庶 繁 华 的 了 ,没 想 到
山西 人 轻 轻 松 松 来 盖 了 一 个 会 馆 就 把
风 光 占 尽 。 ”
具 一 格 的 会 馆 文 化 、小 巷 文 4 t,其 文
落 日余 晖 的 苏 州 老 会 馆
各 地 商 人 在 苏 州 建 造 的 会 馆 ,集 1 中地体 现 了那个 时 期 的文 化水 平和 建
金 碧 交 辉 、殿 宇 巍 峨 、典 雅 崇 阂 的 格
巷 安 徽 会馆 的分 馆 , 因破 损 得 厉 害 , 20 0 5年 被 移 建 。修 缮 后 , 隔 河 相 望 ,
韵 和 魅 力 , 名 播 中 Jb 2 '。 0世 纪 8 0年 代 ,经 整 修 后 的 全 晋 会 馆 成 为 苏 州 戏 曲 博 物 ,- 之 所 以 i, t a
句 俗 谚 ,言 简 意 赅 地 道 出 了 徽 州 人 经
商 的 由来 。
曹 雪 芹 在 红 楼 梦 》 第 一 回 中 把
阊 门 、山塘 一带 称 为 “ 是 红尘 中一 最 二 等 富 贵 风 流 之 地 ” 由. 可 以 想 见 , t l : g
广 东商 人在 苏 州建 立 的会 馆 多分 布 在 阊 门 外 , 从 冈 gI 馆 起 , 依 次 有 '会 l 、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的 东 莞 会 馆 ,该 府 的 新 会 县 商 人 又 于
康 g,aN 建 立 了 冈 州 会 馆 。区 区 一 府 e , l q 商 人 差 不 多 在 同 时 建 立 3所 会 馆 , 这 在 苏 州 是独 一 无 二 的 。
有层次。
的 徽 宁 会 馆 等 。徽 人 所 建会 馆 之 多 , 足 以 表 明他 们 在 苏 州 是 一 个 人 多 势 众 、 财 力雄 厚 的 商帮 。
现 在 来 到 南 显 子巷 的安 徽 会 馆 ,
晋 商 会 馆
晋 商应该 们 经 营 商 品 之 多 、投 入 资 金 之 多 、从 业 人 员 之 多 ,在 所 有 商 帮 里 都 是 首 屈 一 指 的 。比 如 金 融 业 完 全 由 晋 商 来 控 制 。据 清 高 宗 实 录 》记 载 , “ 越 州 郡 ,察 其 市 肆 贸 迁 者 ,多 系 晋 吴 省 人 ” 山 西 商 人 在 苏 州 建 造 了 二 所 。
岭 南会 馆 、东 齐 会馆 、汀 州 会 馆 、绍 兴 会 馆 、泉 州 会 馆 等 1 4处 。 清 朝 纳 兰
山塘 街 当 时 的 繁 华 。而 在 太 平 天 国 战
争 之 前 ,这 个 富 贵 之 地 的 商 业 ,主 要
是 徽 州 商 人 在 支 撑 。清 乾 隆 年 间 ,光
徽 帅I 人 在 苏 开 设 的 大 小 店 铺 就 达 四 商 五 万 家 之 多 。据 碑 刻 资 料 所 记 , 乾 隆 三 十 八 年 ,徽 人 在 镇 抚 衙 门 之 前 兴 建
常 安 在 宦 游 笔 记 》 中 描 绘 到 :“ 门 闾
外 ,为 z k陆 冲 要 之 区 ,凡 南 北 舟 车 、外
7 — 3
亦非 一 般 的 官 邸 、 民居 所 能 比 。 会 馆 荟 萃 了 天 下 精 华 ,融 汇 了 不
同 地 方 的 建 筑 风 格 , 形 成 了形 象 各
种 过 去 的 商 业 文 化 形 态 ,作 为 漫 长 岁
月 的 记 忆 ,是 不 应 该 被淡 忘 的 。
( 者 单 位 :苏 州 大 学 ) 作
筑 工 艺 水 平 。 当 前 ,我 们 可 以 从 苏 州
4 t艺 术 绚 丽 多 姿 ,包 罗 万 象 ,形 同 一 座 古 文 化 博 物 馆 ,镶 嵌 在 古 城 苏 少、 I 1 的
土 地 上 , 闪耀 着 熠 熠 生辉 的 光华 。
如 今 ,散 落 在 苏 州 大 街 小 巷 里 的 每 座 会 馆 ,都 是 过 去 的 见 证 ,都 能 演
徽商 会 馆
“ 世 不 修 , 生 在 徽 州 , 十 三 四 前
岁 ,往 外 一 丢 。 流 传 在 徽 州 当 地 的 这 ”
商 人 使 用 。而 苏 州 府 属 的 一 些 城 镇 还 有 一 些 徽 人 的 会 馆 ,常 熟 、 昭 文 二 县
苏帅『 南石 子街安徽 会馆
会 馆 ,一 所 是 全 晋 会 馆 ,俗 称 白 石 会 馆 , 一 所是 老 山会 馆 。 全 晋 会馆 又 称 “ 西 会 馆 ” 山 ,清 乾
门 楼 前 有 新 建 的 铁 栏 护 栏 。左 右 有 石 库 门 各 一 , 门 上 包 铅 皮 钉 ,钉 有 装 饰 及 虚空 大 字 , 同西侧 的 “ 山别墅 ” 连 皖 J i ,从 东 向 西 依 次 为 “ ” “ ” , '] C 福 、 禄 、 “ ”三 字 。巷 既 深 又 窄 ,石 板 路 蜿 蜒 寿
7l一
维普资讯
则 有 徽 人 所 建 的 覆 园 公 园 ,在 吴 江 盛 泽 镇 则有 徽人 与 宁国 府旌德 县人 共建
黛 瓦 、粉 壁 、马 头 墙 让 整 个 建 筑 显 得 质 ,- 雅 ,门 前 的 两 层 围 栏 也 显 . - bN I N更
做 出这 样 的 选 择 ,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因 为 里 面 有 座 精 美 的 戏

口 。
余 秋 雨 先 生 在
i: 这 件 事 时 说 : .到 q - “ 帅I 一 个 规 模 不 苏 有 小 的 ‘ 国 戏 曲 博 中
物 馆 ’ … … 尤 其 是
那 q- 妙 绝 伦 的 戏 . 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