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1. 整理和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单位等。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距离、计算面积等。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与同学合作交流等。

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整理和复习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的课件或板书,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 学生准备:本学期的数学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时间单位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学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整理和复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可以通过课件或板书展示,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复习。

2. 教师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复习,积极思考,主动提问。

三、练习和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与本学期数学知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距离、计算面积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第八课时整理复习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第八课时整理复习
课后反思:(第个)
板书设计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5平方千米=500公顷
(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一棵大树高16平方米。
(4)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大正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2.估计一下教室地面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如果知道教室的长为8米,宽为6米,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我们要在教室的天花板一周围上装饰线条,那是计算它的什么呢?提醒学生注意区分面积和周长的不同。
板书课题:面积的整理和复习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师:对于面积的有关知识在这一章我们已经学过了,那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请大家好好想一想或者打开书看P70-87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小组讨论整理这部分知识,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课题名称
整理和复习
对应进度表
第周
撰写时间
月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讨论、归纳整理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2.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对物体面积进行估测,并能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5.8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5.8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5.8 整理和复习 | 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本学期学习的数学知识点,如时间单位、长度的测量、几何图形、数据收集与整理等。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本学期学习的数学知识点。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方法的掌握。

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大白纸和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2. 小组合作整理和复习(1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

-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共同完成一张大白纸的整理和复习图。

3. 分享和展示(10分钟)- 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整理和复习图,并简要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

- 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给予掌声和鼓励。

4. 教师点评和总结(5分钟)- 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建议。

- 教师对本学期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解答。

6. 课后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一些与本学期数学知识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完成。

-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点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整理和复习的方法不够科学等。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编写意图“整理和复习”,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本单元及以前所学相关知识,以便学生形成全面、清晰的关于时间单位的知识网络。

关于时间的知识很多,教材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一查,旨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你知道吗?”介绍了时区的知识,但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有一定难度,仅仅要求了解即可。

教学建议让学生自己回忆、梳理。

梳理的过程,是学生知识、经验唤醒和激活的过程,更是巩固、强化、将知识结构化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自己边回忆边梳理和填表。

学生完成后,组织小组交流和反馈,针对平时作业中一些易错的知识点,要予以重视和强调,以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关于时间方面的知识有很多,但鉴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的限制,不可盲目提高要求,可通过诸如“你知道吗”栏目作些介绍。

对于所介绍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不作掌握性要求。

注意课内外延伸,拓宽学习渠道。

时间观念的建立和解决相关问题经验的积累需要有一个过程,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关注和了解生活中的相关内容,如收集一些与保质期、保修期等有关的材料,进行研究和探讨。

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布置学生课外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与时间相关的知识。

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编写意图练习十九是配合“整理和复习”的相应练习,题目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第1题,以“北京一日游”为素材,巩固对24时计时法和经过时间计算知识的掌握。

解答时涉及改写、计算、推理等多个思维活动,对学生有一定挑战性。

第3题,根据间隔天数推算星期几。

有多种推算方法,可以运用月历的特点,找到与2月1日一样都是星期三的日子有2月8日、15日、22日、29日,然后3月1日星期四,3月2日星期五。

也可用计算进行推理,但有一定难度。

XX 年是闰年,2月有29天。

先计算出2月1日到3月2日共计31天,31÷7=4……3。

天是星期三,因此一个周期的最后一天应该是星期二,再接着数三天,最后一天是星期五。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3)-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3)-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3)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3)人教新课标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的整理和复习已经驾轻就熟。

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们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并整理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的第五、六、七章。

这些章节主要涵盖了两位数乘法、除法的运算以及简单应用题的解决。

学生们将回顾这些内容,并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 使学生能够回顾和掌握第五、六、七章的知识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乘除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回顾知识点:我会带领学生回顾第五、六、七章的知识点,包括两位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以及简单应用题的解决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例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题、知识点、例题和练习题等,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两位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题目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题目。

我会确保作业题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整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注重了知识点的连贯性和层次性。

2023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15篇)

2023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15篇)

2023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15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篇一1、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

改革课堂,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是从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方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来熟悉题目中的信息,所以这种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体验解题的全过程。

本设计遵循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与阅读、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尤其突出了“分析与解答”的过程,引导学生以发言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先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计划表达清楚,再有理有据地解决问题,最后回顾反思。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一次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了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校牌。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下列复习题。

(1)5平方米=()平方分米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00平方分米=()平方米(2)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5米。

这片菜地的面积是多少?(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学生独立完成、修改后的交流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复习题,进一步明确了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巩固了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得以巩固和激活,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例8。

(1)请学生说一说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1:我知道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生2:我知道地砖是方形的,边长3厘米。

生3: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2)理解题意。

师: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就是求什么?生1:就问一个长方形客厅的地板能铺多少块瓷砖?生2:就是找出一个长6米,宽3米的大长方形里,可以放多少个边长3米的小正方形。

第五单元《面积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面积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案第五单元《面积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及应用。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面积单位,并正确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 面积单位及单位换算。

3. 面积的实际应用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单位及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面积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 新课:讲解面积单位及单位换算,通过实例演示面积公式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3. 面积单位及单位换算4. 面积公式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面积公式及单位换算。

2.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3. 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详细且具有针对性,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复习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时,不仅巩固已学知识,还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导入环节的设计应简洁有趣,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面积复习的兴趣。

可以通过一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面积问题来导入,例如询问学生如何计算自己房间的面积,或者讨论操场、花园等常见场所的面积估算问题。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回顾100以内数的加减乘除基本概念。这些运算是数学的基础,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今天学习的重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购物时如何进行货币换算,或者如何根据长度单位换算测量物体的尺寸。这些案例将展示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学运算和换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数学运算能力:通过整理和复习加、减、乘、除基本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逻辑思维能力:在解决长度、质量和货币换算问题时,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增强问题分析能力;
3.数据观念: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据观念;
4.应用意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举例:如37+58,学生可能会计算出95而不是95。
(2)乘除法的应用:学生在解决乘除法应用题时,往往难以理解题意,不能正确地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举例:当遇到“小明有18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可能会直接将18除以3,而忽略题目的实际意义。
(3)数据整理和分析:学生在收集、整理数据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分类、描述和展示数据,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训练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通过复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通过整理本单元知识,学生了解本单元的结构,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重难点知识。

教学过程:一、小组内系统整理本单元知识师:同学们,你们自己每人都将本单元知识整理出来了,可大家整理全面了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成果和大家分享,并将自己没整理到的知识补充完整。

1、小组内交流整理。

2、集体分享整理的成果,交流总结本单元重难点,形成知识网。

师:你认为本单元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二、基础练习,巩固本单元知识1、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判断;复习概念性知识。

(2)改错:学生自己先判断对错,错的改正,并说理由。

2、复习小括号的作用,渗透减法和除法的基本性质。

师:观察下面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师: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师:除了运算顺序不同,还有吗?自己解答出每一道题,再看看有什么发现?3、试将分式综合成一道综合算式。

三、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1、小红有7盒饼干,每盒8块,已经吃了21块,还剩多少块?2、幼儿园的阿姨买了24个苹果,32个桃,平均将这些水果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水果?(重点强调小括号的作用)3、康乃馨:3元/枝百合:5元/枝(1)买4枝康乃馨和1枝百合,一共需要多少钱?(2)我带了10元钱,两种花各买1枝,还剩多少钱?(区分除法和减法的不同)4、我一共进了80本《十万个为什么》,上周卖了25本,这周卖了38本,还剩多少本?(开动脑筋,你有什么方法解答四、拓展延伸:小马虎在计算30-□÷6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减法后算除法了,结果得数是4,正确的得数应该是多少?五、课堂小结:通过复习本单元知识,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或在做题时有什么知识容易出错,告诉大家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3.5.8整理和复习【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3.5.8整理和复习【教案】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4.教材第74页的第8题。
(1)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
(2)然后独立完成。
重点、难点:
1.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正确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1)自主整理,让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2)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3.用4分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1.一个长方形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与一个正方形周长相等,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A. 24平方厘米B. 20平方厘米C. 25平方厘米
2.用12米的铁丝正好围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面积()。
5.完成教材第75页第10题。
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独立完成.
师引导讲评。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填空:
1.一个正方形边长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形面积是48平方分米,长是8分米,宽是()分米。
3.一个正方形周长36分米,它的边长是()分米。
4.一个长方形周长是58厘米,宽是12厘米,面积是()。
5.一个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如果边长增加5米,它的面积增加了()平方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

《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科书第68页内容,练习十七第1~4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能力.2.通过对口算、估算和笔算的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做到灵活使用,提高计算能力与技巧.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口算、估算意识和能力.在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口算、估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知道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吗?他的一生有很多的传奇故事.现在就给大家讲一个“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在呈现给学生“哥伦布竖鸡蛋”文章的同时,配以亲切的声音,讲述这个生动的小故事,并提出问题“这篇文章约有多少个字.”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2.问题提出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全班讨论.[学法尝试:a:我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数;b:我先数出每行大约有多少个字.(大约有22个字),再数出共有13行,通过计算就可得出有的字数;c:我用估算,22≈20,13×20=260,所以大约有260个字.……]同学们的想法、算法都是正确的,在没有做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共有的字数.二、分类整理1.借助学生展示方法中的估算、口算、笔算,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相应的计算方法.分组完成下列各题:A组:口算下列各题.20×40 200×30 86×30 56×1032×50 12×60 40×15 400×450B组:估算下列各题.11×19≈61×18≈52×22≈32×21≈12×29≈69×12≈C组:笔算下列各题.46×72 37×29 28×16先请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每组派代表板演向全班汇报,并口述出计算方法的过程.(可选1、2道题叙述.)2.完成练习十七1、2题.第1题,口算练习.师:我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同学进行口头表扬.引导学生再现口算规律: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数末尾添写0,两个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得数末尾添写几个0.对出错的学生,帮助其找出算错的原因,及时纠正.第2题,笔算练习.师:小企鹅要跳冰块了,让我们帮它们找一找,该跳哪一块?(要求学生在仔细计算后,连线完成此题.)提示学生:“因数比较小的,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帮助小企鹅选择冰块.”培养学生遇到问题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习惯.三、综合练习师: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常常会用乘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应该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完成练习十七第3、4题.练习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呈现的具体情境,从对话提供的信息中找出条件和问题,再解决问题.第3题,从女孩的讲话中得知:有32个国家队进入“世界杯”.男孩:“每队有23名队员,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师:怎样解决问题?(用乘法,独立解答)第4题,对寻找条件有困难的学生,提示在旅游客车上有“准乘54人”的字样.在解答可同时接待的人数后,提问: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如:1 200人能坐下吗?那1 400人呢?800人坐上后还剩几辆车?等等.)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回顾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请大家一定要记住:不管用什么方法计算都要仔细认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选用适当的方法.五、课后作业(略)教练创新课后练习指导练习十七第4题.此题有两个训练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数学在身边的应用,以此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二是进一步提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熟练、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时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交流一下为什么这样列式,计算完后小组交流,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要分析原因.另外,还可引导学生提出不同问题解答,如:1 200人能坐下吗?1 400人呢?补充习题及解答1.竖式计算.57×42 84×63 77×352.李老师要上街买8个小足球,每个38元,李老师大约要带多少钱? 3.一个养鸡场养了25只公鸡,养的母鸡是公鸡的18倍,养鸡场共养了多少只鸡?4*.比36的12倍多568的数是多少?5*.在□里填数.[解答:4*.36×12+568=1 000.5*.。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复习课。

教材内容包括:认识面积,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掌握面积单位,能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运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概念,掌握面积单位,能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尺子、三角板、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小明用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

请同学们思考,小明用的正方形纸片数量是多少?2. 回顾面积概念:问题: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有哪些?学生回答: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问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边长×边长。

4. 例题讲解:例题1:计算下图中长方形的面积。

图示: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

解答:长方形的面积 = 10厘米× 5厘米 = 50平方厘米。

例题2:计算下图中正方形的面积。

图示: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

解答:正方形的面积 = 6厘米× 6厘米 = 36平方厘米。

5. 随堂练习:练习1:计算下图中长方形的面积。

图示: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

练习2:计算下图中正方形的面积。

图示: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

6. 面积单位换算:问题: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回答: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三下3.5.8整理和复习【教案】

三下3.5.8整理和复习【教案】
(二)判断对错:
1.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6分米。()
2.周长不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不相等。()
3.用4分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1.一个长方形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与一个正方形周长相等,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A. 24平方厘米B. 20平方厘米C. 25平方厘米
此题让学生明确长度单位之间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强调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而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本书长25( ),宽18( ),面积是450( )。
(2)一块正方形桌布边长是12( ),面积是144( )。
(3)小明家的客厅地面长5( ),宽4( ),面积是20( )。
2.用12米的铁丝正好围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面积()。
A.大B.小C.相等
(四)解决问题:
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5米,宽4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在菜地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2.小明房间的地面是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要在地上铺满地毯,如果每平方米地毯200元,购买地毯需要多少元?
长度米正方形周长=边长×4平方米面积
单位分米长方形面积=长×宽平方分米单位
厘米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平方厘米
2.复习面积的含义。
(1)什么是面积?
(2)强调:我们把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单位换算。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6米=( )分米=( )厘米

第五单元《面积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

第五单元《面积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经历整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相关知识的过程,加深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发展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观念。

3.在主动整理、比较相关知识过程中,感受自身认知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回顾面积相关知识并综合运用。

难点: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简单梳理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面积整理与复习》2.引导学生翻书梳理。

面积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呢?请快速翻书圈,圈出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二、边练边理,完整建构1.面积的意义找一找,下面这些物体或图形,哪些是有面积的?面积在哪里?预设:1,3,5面积在哪里,伸出你的手一起来摸一下!桔子的表面有面积吗?预:桔子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是啊,平面和曲面都是有面积的。

(面积包括平面也包括曲面)那4号为什么没有面积呢?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板书:面的大小2.面积单位及进率引:面的大小还需要面积单位来刻画,你会正确运用面积单位吗?填一填: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课桌面的面积是20()操场的一圈的长度200()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是()平方厘米(5, 50, 500)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平方米=()平方分米3000平方分米=()平方米学生独立在学习单上完成。

校对答案。

提问:有没有哪一道题需要讲评?关注: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是()平方厘米(5, 50, 500)你是怎么估的?预设:用身边熟悉的物品作比较;用1平方米去量一量;先估长和宽,再计算。

小结:我们来梳理一下,完成这组题,我们用到了哪些知识?预设:用到面积单位及进率相关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面积整理与复习 人教新课标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面积整理与复习 人教新课标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面积整理与复习人教新课标1●单元及主题:第五单元面积整理与复习●共1课时●教学内容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日期●主备人●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正确的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能正确、合理的使用面积单位。

2.能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的进行运算。

【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难点】正确合理的使用单位面积●教(学)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自我修改一、揭示课题教师板书:面积的整理与复习[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二、知识梳理教师;同学们,我们在面积这一单元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我们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面积与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要点复习1、面积与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学生结合具体事物说明什么是面积,然后教言,说一说学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师节和学生发言,进行引导归纳。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明确复习内容,让同学们知道本章我们大概学了哪些知识[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进师出示面积概念。

幻灯片出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物体表面”学生可以理解,对于“封闭图形”教室可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

(2)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教室取一个长方形模型,让学生用手摸四周的边长。

问这一长方形一周的长度,是计算面积吗?为什么?2、简单换算2平方米=( )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00平方分米=()平方米808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体积单位进率: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设计意图] 小组讨论后回答,增强了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教案一、复习内容教材P60—P75的学习内容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经历整理、交流、解决问题等数学活动过程,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的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讨论、归纳整理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3、在示范、交流中,孩子能够配合老师初步学会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单元整理复习。

三、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活旧知。

今天老师能和同学们共同上这节课,老师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那我找一名同学来和老师互相击一下掌,来预祝我们合作愉快吧!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我们两个的手你们发现了什么?(老师的手大)那么老师的手大,换句话说就是老师手的面积比这位同学的大。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对《面积》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

2、利用思维导图分类整理,梳理知识。

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我们数学课本的60-75页,回忆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解决问题)学生配合老师利用思维导图,针对本单元学的前三部分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并完成相关习题。

刚才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起对面积这一单元的前三部分知识进行了整理,老师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每学完一个单元,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像今天这样,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自己对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但是仅仅整理复习了还不够,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才叫厉害!接下来咱们比一比怎么样?3、巩固基础深化理解。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3整理和复习5-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3整理和复习5-人教版

整理和复习
——《解决问题》综合复习
教学内容:以春游为线索开展的四道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强化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步的方法和条件的选取技巧,综合复习加减乘除法相关知识。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解决加减乘除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多种方法思考并解决问题,明确分步算式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季)对了,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的心情也非常舒适。

春季最适合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春游)
二、基础练习,建立自信。

1、光明小学有602人去春游,1辆大客车能载客47人,12辆大客车能一次送走这些人吗?(注意比较)
2、连线:
光明小学去买了34瓶矿泉水,每瓶2元,
3、三(2)班由张老师,安老师,郭老师带着62名同学参观赣州动物园,带1000元够吗?
(利用教师计算上的错误资源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要准确。


三、开放练习,拓展视野。

7人去租2条四人船,双人船:25元/时,四人船:35元/时,玩1个小时,每人要花多少钱?
还可以怎样租船?要花多少钱?
怎么租船更划算呢?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最后总结:1、读懂
2、找算
3、比较、单位、答 一共要花多少元?
一箱要花多少元? 一共买了多少瓶?
24 x2
24 x 34 24 x 2 x 34。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口算、估算和笔算,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 请学生把课本从58页看到67页 ,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 自主整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3. 交流矫正,优化再建: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4. 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 (1)图中4位同学分别采取了什么方法?
(2)你选择哪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明确:在遇到问题时,要灵活选择解决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22≈20 13×22=286(个)
13×22≈260(个)
答:大约有260个字。

答:一共有286个字。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
估算
解决问题
笔算
不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
1. 口算练习:(练习十七第1题)
20×60 90×30 80×80 1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1)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

(2)总结口算方法:整十数和整百数相乘、两位数乘整百数,为了计算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 估算练习:
42×18 39×11 57×28 42×12 63×47
(1)你是怎么估算的?有几种方法?
(2)总结估算方法:估算时可以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求出它们的积,也可以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求出它们的积。

3. 笔算并连线:(练习十七第2题)
41×22 16×42 21×43
27×34 31×32 18×65
(1)想一想,你是怎样进行笔算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2)总结笔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注意:笔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4. 解决问题:练习十七第3、4题。

(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总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自主检测题
1. 填空。

(1)93里最多有()个30。

719里最多有()个90。

180里最多有()个40。

(2)85的6倍是(),320是8的()倍。

(3)250×8积的末尾有()零,积是()位数。

(4)19个18比20个18少了( )个18,20个18是( ),19个18是( )。

(5)32×24可以分三道算式计算,一道是32×4=( ),一道是32×20=( ), 最后是( )+( )=( )
2. 判断:
3. 笔算。

33×21 22×14 23×32
56×45 47×34 88×42
4. 估算:
91×90≈ 20×86≈ 37×40≈ 21×80≈
32×19≈ 99×11≈ 82×17≈ 52×30≈
5. 解决问题。

育人小学足球队有22名运动员,学校拿出了1500元,准备为每名运动员配备一只足球,每只足球69元,还差多少元?
四、全课总结:
1. 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
2. 对学生的学习做个评价。

1 8 ×8 1 1 8 8 6 4 8 6 5 8 ( ) 6
2 2 4 ×5
3 1 2 0 1 8 0 ( ) 3 3 × 2 5 7 5 ( ) 1 8 0 2 6 × 3 5 7 8 9 6 0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