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模拟+原创)专题 22现代中国科教文艺(学生版)

合集下载

历史:2012届高考复习: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历史:2012届高考复习: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信息“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结合所学战后美苏争 霸的史实可知,“垄断空间技术”的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由此得出当时的国际格 局是美苏两极格局;回答出垄断空间技术的是“美国和苏联”得1分,答出“两极 格局”得2分。第(2)问要求依据材料归纳侧重点的不同,由材料一中“给反革命的 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可 以得出侧重于反对大国核垄断和核威胁的“政治”意义,得1分;从材料二中“计 算收益”“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可以得出促进经济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的意义,显然侧重于“经济”方面,再得1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在于时代背景不同,材料一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国内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 国际上冷战对峙;材料二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 际上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材料二 神舟六号尚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 领域每投入 1 元钱,将会产生 7 元至 12 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 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 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 国际格局?(3 分)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 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9 分)
单元整合
高考主观题趋势归纳
一、大趋势 1.命题规律 (1)从考查形式看,近两年来高考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仅广东卷有所涉及。 (2)从考查内容看,本专题考查的重点集中在科技、教育方面。科技主要突出 “成就”,特别是“两弹一星”;文学艺术主要考查“双百”方针;教育突出 考查教育的阶段特点。如2010年广东文综的双百方针。 (3)从分值上看,本专题在2009年高考的试卷中所占的分值分别为:广东12分, 浙江4分;2010年广东4分。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下面是中国2000~2012 年高校录取人数统计图(单位:万人),由此可知中国A.逐步跨入教育先进国家行列B.高等教育正在向正规化迈进C.在实践中逐步完成教育转型D.正由精英较育走向大众教育2.对党的“双百”方针理解正确的是()A.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B.大力提倡自由争论C.继承传统文化,批判颓废文化D.尽适用于文学艺术界3.“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地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A.《宪法》B.《义务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教师法》4.1988年9月邓小平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

……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5.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编写的一本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A.大跃进运动影响文化教育B.50年代基本扫除文盲C.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D.近代化教育由此开始6.1949年12月,,中共明确提出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S5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商向坻界,面向未来”。

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计A.长期"左”倾冒进B.具有时代性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D.缺乏连续性7.毛泽东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在A.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B. 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时C. 1958年大跃进开始时D. 1960年三年困难全面调整时8.《南方都市报》在“广东高考三十年状元系列报道”中介绍了1978年广东高考状元余乃明。

2012届高三下学期全国各地高考仿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含详解)

2012届高三下学期全国各地高考仿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含详解)

2012届高三下学期全国各地高考仿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B.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C.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D.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宗法制的理解。

根据所学A、B、C三项都跟宗法制有关,而D项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思想发生变化,故D项不正确。

答案: D2.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山土的竹简《语书》中,凡是“正”字都写成“端”字(如以矫端民心;毋公端之心),这一现象与我国封建社会的避讳制度有关。

据此判断,这批竹简应属于下列哪一朝代()A. 西周B. 明朝C. 西汉D. 秦朝解析:本题考查秦朝政治制度。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正),出于对秦始皇的避讳,故将“正”字都写成“端”字。

答案: D3.徐天鳞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颁布”推恩令”B.实行察举制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D.实行郡国并行制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

西周实行分封制,而秦实行郡县制。

再结合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可知是郡国并行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解析:材料所说的“封建政治”为分封制,“郡县政治”为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C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D项错误。

答案: B 学科网ZXXK]5.“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

2012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12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12年高二期末考前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4页,第Ⅱ卷5——8页,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2B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资治通鉴·唐纪》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

”这表明唐朝时期A.政治民主化出现B.三省体制存有弊端C.皇帝大权已旁落D.社会纷争错综复杂2.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

与这一“错误”出现无关的是A.法治原则B.集体决策C.直接参政D.轮番而治3.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诀议剥夺其议员资格。

英王的做法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B.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C.正当行驶了英王的权力 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4.晚清官员耆英(《南京条约》签订时中方代表)说:“鸦片战争失败是因为老百姓不支持国家和军队,而武器上,敌人太强大了。

”这种言论A.看到了中国军事落后的现实B.看到了东西方政治制度的优劣C.全面指出了中国社会的矛盾D.说明当时国人的爱国意识淡薄5.“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

铲物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

”此诗反映的是A.鸦片战争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太平天国运动6.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其中“第一次巨变”应当是A.由闭关走向开放B.由专制走向共和C.由落后走向富强D.由愚昧走向科学7.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历史课件】2012届高考历史单元整合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历史课件】2012届高考历史单元整合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单元整合世界科技潮流的关系。 1.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虽然在有些领域取得 了巨大成就,但科技发展整体落后于世界。主要原因是: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全面 落后;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百废待兴; 新中国成立至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国家长期对中国进 行孤立、封锁,阻碍了中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长期高 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成功环月,为“嫦娥三号”实施月面着落、更为中国月 球探测工程的“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走好第二 步奠定了基础。据了解,仍在环月飞行的“嫦娥二号”, 今后还有望完成约 7 米分辨率的全世界最清晰、分辨率 最高的一幅“全月图”。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22现代中国科教文艺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22现代中国科教文艺

22:现代中国科教文艺【考点定位】(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科技的主要成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突出考查“双百”方针的背景及意义、“双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指引下新中国的文化成就。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着得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依法治教”战略的伟大意义。

【三年高考】一.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外来乐曲“民族化”的器乐作品。

下列属于这类作品的是A.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B.钢琴曲《革命练习曲》C.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D.高胡、筝三重奏《春天来了》【答案】:C【解析】:题中材料所指是用外来乐器演奏中国民乐,仅C项符合。

A、D项是中国乐器演奏;B项是外来乐器演奏外来乐曲。

2.(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答案】:B【解析】:②项在建国初期提出;③项是1977年改革开放前夕;④项是改革开放初期;①项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提出的。

3.(2011年四川卷文综37—(3)、(4))材料三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

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

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

【名师大讲堂】2012年高考历史复习一轮 限时训练(二十二) 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人教版必修3

【名师大讲堂】2012年高考历史复习一轮 限时训练(二十二) 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人教版必修3

限时训练(二十二)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4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指定的决策是A.科教兴国 B.985工程 C.星火计划 D.两弹一星【解析】D。

从提示“50年代中期”、“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可以判断。

2、阅读右框内文字材料。

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A.“东方红Ⅰ号”发射成功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解析】B。

“中国人进入太空”的关键词,提示了应该是对“神舟”五号的评价。

题中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才有“太空人”。

3、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不包括()【解析】A。

多利羊是苏格兰科学家的研究成果,1997年研制成功。

B项是袁隆平的研究成果,C项在2003年取得,D项是在1964年。

4、我国虽然与前两次科技革命擦肩而过,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抓住机遇,参与新的科技革命,除去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外,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发射成功C.“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D.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解析】B 。

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限定与条件限定。

A 、D 不属于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C 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成就,只有B 符合题意。

5、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自告奋勇抓教育,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①领导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 ②恢复教学秩序和高考制度③提出发展教育的“211工程” ④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解析】D 。

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2届高考历史复习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题(含参考答案)单元测试41:现代中国的化与科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现在春天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对毛泽东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建立B.学艺术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解析:“双百”方针是我党领导科学化事业的正确方针。

但各种思想的宣传、各种意见的发表必须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双百”方针提出的前提是新中国的建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故“春天”是指新中国的建立。

答案:2.关于19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A.确保了学术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化发展的经验.纠正了科学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化事业的教训解析:19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和“革”的到,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答案:A3.08年月14日晚,“凝聚每份爱”大型抗震救灾义演在北京举行,上百名国内艺人纷纷“零出场费”义演,《同一首歌》这一节目反映了()A.演员艺人十分富有不在乎钱B.“大灾有大爱”,高尚的精神鼓舞人.《同一首歌》节目是不收费的D.《同一首歌》哗众取宠并以此降低成本解析:《同一首歌》等现代艺栏目紧跟时代贴近生活以灵活的形式不断推出新活动深受人民喜爱,正是“双百”方针在新时代的体现。

答案:B4.下列几幅图片所反映的作品中哪些是在“双百”方针影响下出现的()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D.①②③解析:《红灯记》是革时期的产物,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是具体的方针政策。

(新人教版)2012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新人教版)2012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1.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解析:三位思想家都是早期儒家学派著名代表,材料中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仁、德治、教育主张;孟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是民贵君轻、仁政;荀子主张君民的舟水关系。

三位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应该是C项“民本思想”。

答案: C2.端木赐香指出:“自汉以后,士几乎就是儒家之士,而士则是道之所系,上则从事政治,下则从事教化。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儒家在“百家争鸣”中取得了胜利B.儒家学派取得了独尊的政治地位C.儒家学说得到了统治者的赏识D.董仲舒根据时代需要改造了儒学C.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有利于抑制君主暴政D.自董仲舒后,其他学派的思想在民间被彻底清除解析: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但在民间,其他学派的学说并未被彻底清除,如道家思想,故D项说法错误。

皆从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

横批是“无上法桥”。

中卫高庙“三教合一”的奇观主要反映了()A.道教和佛教取代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儒、释、道三教出现并立融合趋势C.统治者实行了以佛、道压儒的政策D.儒、释、道三教都成为中国的国教解析:汉代以后,随着佛教的发展和道家的兴起,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并立,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故B项符合题意。

儒学并未丧失正统地位,统治者也未以佛、道压儒,排除A、C两项。

D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 B5.2010年10月22日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诞生880周年纪念日。

现代人纪念朱熹的主要原因是他()A.提出“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B.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影响深远C.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解析:现代人纪念朱熹的主要原因要从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这一角度来考虑。

从本质上看,朱熹提出的理学思想是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的,但从客观上讲,他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高中历史 3-2-1 专题22 现代中国科教文艺(教师版)

高中历史 3-2-1 专题22 现代中国科教文艺(教师版)

3-2-1精品系列历史2012版专题22现代中国科教文艺(教师版)【考点定位】(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科技的主要成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突出考查“双百”方针的背景及意义、“双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指引下新中国的文化成就。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着得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依法治教”战略的伟大意义。

【三年高考】一.2012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74)2012年农历四月十五是小明十二岁生日,有趣的是小明今年有两次农历生日,与他同岁的小刚从出生至今只过了三次阳历生日,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多选题)A. 两人属相都为马B. 小刚的生日是农历二月二十九C. 两人出生那年是阳历闰年D. 2012年是农历闰年【答案】:CD【解析】:2012年是农历闰年,小明可过两次农历生日,选择D项;小明与小刚同岁,小刚12年中只过了三次阳历(公历)生日,他的生日只能是阳历2月29日(只有阳历闰年才有这一天),选择C项。

其余两项不能从题中材料推出。

二.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外来乐曲“民族化”的器乐作品。

下列属于这类作品的是A.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B.钢琴曲《革命练习曲》C.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 D.高胡、筝三重奏《春天来了》【答案】:C【解析】:题中材料所指是用外来乐器演奏中国民乐,仅C项符合。

A、D项是中国乐器演奏;B项是外来乐器演奏外来乐曲。

2.(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2012历史备考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文学艺术

2012历史备考高考真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文学艺术

课标文综21.M3、S1、S2[2011·安徽卷]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

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高$考`试(题﹤库]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课标文综21.M3、S1、S2[2011·安徽卷] D【解析】B、C两项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A项容易误选,原子弹原理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质能公式(E=MC2),而并不是“核威胁”源于相对论。

由史实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如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都是源于二战。

故选择D项。

课标文综22.S1[2011·广东卷]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A.日心说B.量子论G1. 相对论D.经典力学课标文综22.S1[2011·广东卷] C【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近现代史上的科学技术——相对论。

从“宇宙新理论”说明是有关宇宙的宏观认识的理论,而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属于旧理论,量子论是属于微观世界的认识,故排除A、B两项;从“牛顿观念的破产”说明此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经典力学,可排除D项。

而相对论否定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故选择C项。

课标文综20.S1[2011·江苏卷]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课标文综20.S1[2011·江苏卷] D【解析】本题以人物评价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近现代科技的掌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2年高考历史近代科学技术测试题及答案

2012年高考历史近代科学技术测试题及答案

专题二十近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一部分三年高考题荟萃2012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22题)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A.日心说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答案C2.(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21题)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

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答案D3.(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5题)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答案B4.(2011年江苏高考20题)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答案D5.(2011年海南高考10题)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

这一现象说明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答案B6.(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2题)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

图9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①《向日葵》②《有藤椅的静物》③《星月夜》④《弹曼陀玲的少女》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答案C7.(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2题)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新疆乌鲁木齐一模)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解析:人造卫星是属于太空航天方面的成果,A、B两项明显不相符。

D项时间较晚。

答案: C2.(2016·福建宁德高三检测)“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它将使中国获得一个核国家的形象和在亚洲增加威信。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有力打击了美苏的核垄断B.中国从此迈入了核国家的行列C.中国提高了在亚洲的影响力D.世界政治格局平衡因此而打破解析:从题干中的“炸弹”和核国家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结合“两弹一星”的影响,可知A、B、C三项符合史实;当时世界两极格局没有因此而改变,故D项不正确。

答案: D3.美国普都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

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

这段话反映了()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评价,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他不是一位科学家,故A项错误;中国粮食产量提高并没有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1973年,袁隆平研制了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有助于解决世界饥荒问题,故C项正确;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落后于中国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 二年名校模拟一年权威预测2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高考历史 二年名校模拟一年权威预测2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金榜高考】高考历史二年名校模拟一年权威预测2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2012·黄山模拟)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为建立首个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不包括(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C.“神舟5号”发射成功D.“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2012·南京模拟)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C.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3.(2011·福州模拟)2000年,我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交易,袁隆平富了。

有人表态:“袁老就是买飞机,我们也不眼红。

”民众之所以有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B.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C.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4.(2012·莱芜模拟)张爱玲曾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

”如果要给卡通《现代中国辉煌的科学》提供素材,可以选取的是( )①两弹一星②“南优2号”③穿珠算盘④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2011·南昌模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6.(2011·大连模拟)20世纪50年代,我国文学艺术领域涌现出如《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史》等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同时学术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人口学、遗传学等问题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备战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22现代中国科教文艺试题(含解析)

备战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22现代中国科教文艺试题(含解析)

专题22 现代中国科教文艺【2017年高考命题预测】本专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发展,对本专题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总结近几年高考试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教育方针的目的,以及“双百”方针的影响,在复习应考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热点问题分析。

关于该考点的预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1.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原因,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并联系古代、近现代的科技成就,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联系“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理解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方面的作用。

3.掌握“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教训,理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4.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教育和人才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意义。

5.从命题角度来看,着眼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背景、作用、经验教训等问题的分析,同时事政治、地理学科等的联系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

【2017年高考考点定位】(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科技的主要成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突出考查“双百”方针的背景及意义、“双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指引下新中国的文化成就。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着得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依法治教”战略的伟大意义。

【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名师点睛】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2012年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科教文艺专题练习及答案

2012年高考历史现代中国科教文艺专题练习及答案

22:现代中国科教文艺【考点定位】(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科技的主要成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突出考查“双百”方针的背景及意义、“双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指引下新中国的文化成就。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着得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依法治教”战略的伟大意义。

【三年高考】一.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外来乐曲“民族化”的器乐作品。

下列属于这类作品的是A.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B.钢琴曲《革命练习曲》C.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D.高胡、筝三重奏《春天来了》【答案】:C【解析】:题中材料所指是用外来乐器演奏中国民乐,仅C项符合。

A、D项是中国乐器演奏;B项是外来乐器演奏外来乐曲。

2.(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答案】:B【解析】:②项在建国初期提出;③项是1977年改革开放前夕;④项是改革开放初期;①项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提出的。

3.(2011年四川卷文综37—(3)、(4))材料三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

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

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现代中国科教文艺【考点定位】(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科技的主要成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突出考查“双百”方针的背景及意义、“双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指引下新中国的文化成就。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着得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依法治教”战略的伟大意义。

【三年高考】一.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外来乐曲“民族化”的器乐作品。

下列属于这类作品的是A.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B.钢琴曲《革命练习曲》C.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D.高胡、筝三重奏《春天来了》2.(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3.(2011年四川卷文综37—(3)、(4))材料三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

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

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至少、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

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

(据《清华大学校史稿》等)(3)根据材料三,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6分)图9、图10所示清华校训和格言蕴含着怎样的人才培养理念?(2分)材料四“才能优先原则”一直是美国移民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动道子犹太难民出现时,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

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一些私人基金会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努力援救流亡科学家。

到1945年,德奥两国驱逐的约12000名文化精英至少有63.3%被美国接纳,约1400名流亡科学家至少有77%被美国接纳,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等1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

在学习欧洲百年之后,美国出乎预料地成了世界科学中心。

欧洲的原子物理学派、奥地利精神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纷纷在美国落户生根。

美国利用这一巨大的智力资源以及邮他们培养出来的新的科学力量,为美国科技发展服务。

今天,美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超过200名,显然与这批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和营造的特殊学术氛围紧密相关。

(据胡小芬《罗斯福时代的美国欧洲犹太知识移民政策》等)(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

(11分)4.(2011年重庆卷文综37—(3)、(4))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代,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邓小平在1975年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四人帮”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未能实现。

但他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

(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

(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3)指出材料三体现的邓小平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4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

(4分)(4)在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中,你认为应该怎样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2分)二.20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10年广东卷文综17)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2.(2010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36第(3)小题)(3)1873年,多瑙河河畔的维也纳举办世博会时演奏了《蓝色多瑙河》;2010年,世博会来到上海,开幕式上奏响的《新上海协奏曲》融入了一首赞美我国江河的乐曲,与《蓝色多瑙河》相呼应,这首乐曲是A.《浏阳河》B.《黄河大合唱》C.《松花江上》D.《长江之歌》三.2009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1.(2009海南历史22)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2.(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40题第(1)小题)《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A.五四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救亡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3.(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9)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油画《开国大典》再现了开过盛典这一历史时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画②画家吸引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③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④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09年浙江文综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 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 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 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D. 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5.(2009广东文科基础2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两年模拟】一.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1.(2011届新课标全国卷文综模拟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2.(河北省石家庄市2011届高三一模文综)土耳其开国总统凯末尔认为:“一个国家不论在战场上取得多么辉煌的胜利,如果没有知识大军,这个胜利成果就不能巩固和持久。

”下列发生在中国的史实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3.(山东省寿光市2011届高三一抽文综)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l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指是A.专红结合的人才推荐制度B.恢复高校招生高考制度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4.(浙江省金华十校2011届高三上期期末)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

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而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中,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

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l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巧》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

这种情况主要反映出A.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B.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C.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D.“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5.(北京市海淀区2011届高三上期期末文综)要制作历史纪实片《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下列科技成就可以入选的是①“神舟"飞船载人航天②银河系列计算机研制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袁隆平培育出“南优二号”杂交水稻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二.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1.(河南省豫南九校2010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中国高度重视全体民众的此项人权并为之而奋斗,开始于A. 新中国成立以后B.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C. 改革开放以后D.《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2.(山东省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三诊文综)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新的方针政策的提出B.传统名剧的再现C.舆论的大力宣传D.文化教育大跃进的推动3.(山东省泰安市2010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曾出现许多有深刻社会影响的口号、标语等。

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人民公社好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③科教兴国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④③4.(山东省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三诊文综)有位名人曾放言“90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的理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B.这种说法说明了社会上形成严重地浮夸风气C.这是新科技条件下水稻杂交的新目标D.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之一5.(宁夏银川一中2010届高三四次月考文综)“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关于新中国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20世纪70年代末,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B.到20世纪末,我国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C.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D.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一年原创】1.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

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

”该讲话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C.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 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2.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嫦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