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学化 学教材分析课程 的教 学 内 容体 系 和教 学模 式 , 关 注师 范生教材分析 能力和从教技 能的培养与优化 , 以推
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
关键词 : 中学化 学教材分析 ; 教师教育 ; 教 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4 1 0 7 ( 2 0 1 4 ) 0 3 — 0 0 3 7 — 0 2
2 0 1 4年 第 3 期 ( 总第 1 0 9 5期 )
黑 龙 江教 育( 高 教研究与评估)
HE I L ONG J I ANG E DUC AT I ON ( Hi g h e r E d u c a i t o n Re s e a r c h& A p p r a i s a 1 )
要课程之一, 也是体现高等师范 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特色 上 与科学 家 的探索 过程 是一 样 的 , 同样是 经 历一 个发 现
的主 要课 程 , 它 在培 养 学 生教 材 分 析 与处 理 能 力 、 提 高 问题 、 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过程闭 。探究 是 化学研 究 与 学 生从 教技 能 等方 面具有 独 特 的作 用 。 在 以往 教学 中其 学 习的灵 魂 ,探 究学 习是 复 现化 学知 识 的探索 过程 , 可
课程体系 , 强化师范生教材分析能力的培养 , 提高师范 生的教育智慧 , 提高师范生的职业 自信 , 培养师范生的
生的从师技能是高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 也是促进基 教学能力 ,使学生可 以有效形成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 并
础 教 育课程 改 革继 续深 化 的重要 保 障【 l J 。
1 2 0 1 0 3 5 2 )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基础原则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基础原则
在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与教学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基础原则,以保证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实用性:
1. 以基础概念为主线。
化学学科研究的核心是物质及其变化,要想深入理解化学现
象和原理,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基础概念,比如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物质状态等。
因此,中学化学教材应当以这些基础概念为主线,建立起清晰、逻辑严谨的知识体系。
2. 强调实验观察与实践操作。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强调实
验观察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化学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
乐趣,也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3. 突出应用导向。
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材料科学、能源
技术、环境治理、医药化学等领域都非常需要化学知识。
因此,中学化学教材应该突出应
用导向,尤其是在讲述化学原理的同时,要引入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知
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起到的重要作用。
4. 围绕生态与环保展开。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中学化学教材也应该围绕生态与环保问题展开。
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
护意识,让其了解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自然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介
绍如何利用化学知识和技术解决环保问题。
综上所述,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应当以基础概念为主线,强调实验观察和实践
操作,突出应用导向,围绕生态与环保展开,同时强调跨学科的综合应用。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931017总学时数:24(理论24)总学分数:1.5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化学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师范类)专业的一门方向选修课程。
本门课程所涉及内容是连接先进教学理论和化学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使化学教学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教材分析的方法将有利于师范生更加完整合理地处理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促使师范生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设计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师素质。
通过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教学,应使师范生达到 .1.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运用;2.掌握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方法;3.掌握中学化学各种课型的教学设计方法;4.熟悉及掌握中学化学典型题等。
从而为学生顺利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言1.什么是教学设计2.现代教学设计的意义3.现代教学设计的层次要求:了解教学设计的涵义;理解现代教学设计的意义;知道现代教学设计的层次;掌握化学教学设计的程序。
第二章化学教学系统设计的准备工作及教材分析1. 钻研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分析教学任务2.熟读教材、分析教材3.对学习主体进行调查、分析4.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调查和分析5.选择教学理论基础6.综合决策7.教材分析实例要求:知道从六个方面进行化学教学系统设计的准备工作;读懂课程标准并能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能联系实例从四个方面分析教材;能够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特点;正确认识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会选择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学理论。
第三章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1.化学课程标准解读2.化学新教材3.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4.化学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情设计5.化学新课程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6.化学新课程学习活动组织和学生发展及学成就评价设计7.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要求:掌握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内容及蕴含的理念;了解化学新教材的结构及编写特点,会分析教材;掌握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掌握化学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情设计;掌握化学新课程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掌握化学新课程学习活动组织和学生发展及学业成就评价设计;会对化学新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计划与教学分析5篇
初中化学教学计划与教学分析5篇工作计划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前提。
我们企业的计划有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这些计划明确了我们这个月要完成什么任务,这个季度要完成什么任务,以及当年要完成的任务。
接下来是关于初中化学教学计划与教学分析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化学教学计划与教学分析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九年级一个班的化学学科教学工作,这些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
但大多数学生,没有读书的意识,所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为了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应据实际情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行“自主互动”教学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验到“我上学,我快乐;我学习,我提高”。
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分类指导,加大平日课堂的要求及其它的有力措施,平日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做好优生优培和学习困难生转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九年级化学上册共有七单元,充分体现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课程目标,教科书的编排十分重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机体现九年级化学课程的宗旨和目标,着眼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强大的素材空间,也为学生的化学探究活动提供展示的舞台。
教科书重视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和合理弹性的呈现方式把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展示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科学物质观。
比如认识了我们身边的常见物质空气、水、碳和碳和的氧化物等;形成了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分子、原子、元素等等;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初步形成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些内容的选择都能体现知识与技能。
初中化学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三篇
初中化学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三篇篇一: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二、课题的提出: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①1986年,我国专门研究思维科学的学者刘奎林借用了19世纪德国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H.V.Helmholtz)经常使用的“无意识推论”这个术语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潜意识推论”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建立起“灵感发生模型”。
刘奎林所说的灵感发生模型实质上就是基于潜意识推论的创造性思维模型。
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所能看到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研究中比较完整、比较有说服力的模型。
他力图从脑科学和现代物理学基础上阐明创造性思维过程,突破了仅仅局限于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传统做法。
②国外教育界非常流行的做法:意思是“你听到的,你会忘记;你看到的,你会记住;你做到的,你就学会了。
”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无不从尝试开始。
③在国内,北京、广州等地区率先展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做法:即充分解放学生的手和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学。
探索符合“主体、实践、发展、创新”的改革思路。
④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试一试”,让学生在尝试、发现中探索问题。
综观已有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未来人们的创造能力。
中国现行的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化学新教材更突出实验的地位,构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将着力探索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①课题研究的目的: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其科学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
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必修模块教材的定位
必修模块的教材定位和功能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是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 奠定基本的知识 基础和方法基础, 课程内容面广、深度低。
2.教材具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功能
教材的编排渗透了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 科学的学习方法。教材在呈现知识的同时也兼 顾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
教材的思想教育功能教师不能过分重视教材中实验操作的熟练性忽视了操作所要求的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针对每一个实验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一次生动的科学思想教育让学生体会到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以科学原理为基础的而科学原理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2.2 高中化学教材的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了《化学1》和《化学2》 两个必修模块和《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 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六个选修课 程模块。
高中毕业最低要求:理科生8学分(2个必修、2个 选修;文科生:6个学分( 2个必修、1个选修)
中、美教材实验内容与教学行为比较
美国 学生活动为中心
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 (探究实验、 微型实验、 家庭实验) 18.8% 81.2%
中国 教师为中心
蕴藏着提出假设、实验验证、 找规律和科学解释 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3.教材具有开阔学生科学视野的功能
教材的内容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教材的内容渗 透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实际。将一些 科学前沿知识纳入到教材中,开阔学生的视野。 比如教材中的“科学视野”、 “资料卡片”栏目中的内容。
3.教材的思想教育功能
3.教材的思想教育功能
教育学生做实验时,不能泄露毒气,应该成为学生 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近年来,中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学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完善。
其中,中学化学课程的标准及其对应的教材也经历了多次的修订与完善。
本文以《2012年颁布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为切入点,对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材进行详尽分析,以期为完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提供参考。
一、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简介2012年颁布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一部由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共同起草的文件,旨在推动中国中学教育发展,保证全国中学学生的统一的学习水平。
《标准》于2012年3月正式颁布,根据《标准》,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应包括实践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分为三个阶段:初中、高中一年级、高中二、三年级。
1.初中阶段在初中阶段,要求通过实验、实践、研究与发现、分析与思考等教学形式,系统认识化学知识和原理,培养“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探究”的基本思维方式,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在具体的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相关知识,如气体的性质、溶液的构成等。
2.高中一年级阶段在高中一年级阶段,要求学生从物质的本质和反应的本质入手,进行更深入的化学学习,能够认识到化学有机系统,掌握更加系统的化学知识,尤其是有关分子构成和化学反应机制方面的知识。
3.高中二、三年级阶段在高中二、三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能够理解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能够结合实验来揭示物质的性质,能够运用和探究化学规律,能够操作一些现代化学分析仪器,能够从各个方面探究化学现象及其本质。
二、中学化学教材分类根据《标准》要求,中学化学教材分为两类:通用性教材和专业性教材。
1.通用性教材通用性教材是指涵盖化学知识全面、覆盖范围广泛的教材,主要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熟悉实验中常用的仪器方法,并习得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2.专业性教材专业性教材是指重点针对某一领域的专业性教材,主要用于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及无机化学等。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_课件
而得出氧化还原的概念。
从化合价变化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
升降的关系,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电子转移与氧化还原反应 的关系,并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 下了一个更本质的定义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把“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 1第 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三节,有其重要
教材分析
以“氧化还原反应”一节为例,讨论如 何认识和理解教材
一、认识教材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
核心概念,它属于基本概念原理知识。主要包
括三部分内容,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 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教材分析
知识脉络
通过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得 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结论,从
选修 模块 各2 学分
化 学 与 生 活
化 学 与 技 术
化 学 反 应 原 理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物 质 结 构 与 性 质
实 验 化 学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推进规划
时间 2004年秋季 2005年秋季 2006年秋季 实验省区数 4 起始年级学生 所占比例 13% 25%~30% 50%~60%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的含义理解:所谓教材分析, 就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 剖析、界定和层次把握。
教材分析
返回
教材分析的方法
*方法:知识分析法,心理分析法和方法论分析法
知识分析法:是以分析教材知识为主的方法,它 涉及教材整体(全书),部分(编章),单元和 课时。通过分析要点掌握知识的体系,弄清教材 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教材分别采 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大纲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04134235 课程类型:教师教育适用专业:化学教育总课时数:36 学分:2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1)理解中等学校化学教学的特点和主要方法;(2)具有分析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重、难点及教材深度把握的初步能力;(3)通过系统的微格教学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将中学化学教学的一般教学模式及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了解中学化学教学全过程及其规律。
二、教学内容纲要学习内容包括“化学教学设计、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提问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结束技能、说课技能、评课技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分析和高中必修一、二化学课程内容分析”等。
教学时数:36学时。
模块1绪言微格教学概论教学目标:1.了解微格教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能掌握微格教学教案的设计。
3.懂得微格教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点:1.微格教学的研究对象2.微格教学的研究方法3.微格教案设计教学重点:微格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语言技能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语言技能的功能。
2.掌握语言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语言技能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教学重点:语言技能的构成要素、语言技能的应用要点教学要点:1.语言技能的功能2.语言技能的构成要素3.语言技能的应用要点第二章导入技能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导入技能的功能。
2.掌握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不同的导入类型分别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教学重点: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导入技能的类型教学要点:1.导入技能的功能2.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3.导入技能的类型4.导入技能的应用要点第三章讲解技能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讲解技能的功能。
2.掌握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不同的讲解类型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教学重点: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讲解技能的类型教学要点:1.讲解技能的功能2.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3.讲解技能的类型4.讲解技能的应用要点第四章板书技能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板书技能的功能。
怎样进行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课前准备基本功怎样进行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教材是根据教育目的与学科任务编写和组织的、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体系。
教材主要指教科书而言,还可以包括教科书以外的教学文字材料、教学音像资料以及学科图表等教学资料。
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是中学化学教师把握、领会和组织教材以便有助于教学展开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教学准备的首要工作。
它对于教学计划——实施——评价的内容及过程,对于每个年级以至每课的准备,对于讲授内容的精选和处理,对于学生课业负担的控制以及教具的选择与研制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化学教师要经常对章、单元、节或每课的教材进行分析与研究。
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的主要步骤包括:认识和理解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拟对这几项工作做一些归纳与探讨。
一、认识和理解中学化学教材认识和理解教材是教材分析与研究的第一步。
认真阅读教材,熟悉本段教材的章、节名称,主要内容和段落,达到能概述内容的要点、编写层次与顺序的程度,为认识和理解教材奠定基础。
认识和理解教材,通常应该做以下几项工作:(一)识别教材的内容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角度大致划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描述性化学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六大部分。
认识和理解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内容属于哪部分知识或技能。
还要研究本段教材中各个具体内容分别属于哪部分知识、技能,以便依据不同类别知识、技能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择定适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二)把握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分析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是认识和理解教材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教学设计和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之一。
教师应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认真分析教材的内容,仔细区别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哪些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而安排的背景材料、例证或过渡性练习,准确地找出教材内容的要点或知识点。
(三)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思路往往不是教材外显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也容易被忽视,对此,教师在认识和理解教材时应该特别给予重视。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基础原则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基础原则【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中学化学教材的基础原则展开分析。
在教学目标分析方面,教材应该明确目标,便于教师教学。
遵循知识体系结构原则,让知识呈现更有条理性。
注重知识层次和深度的安排,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原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教材还需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些基础原则的遵循,中学化学教材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材分析、基础原则、教学目标、知识体系结构、知识层次、知识深度、理论与实践、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需求。
1. 引言1.1 引言化学教材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承载着教育教学的使命和责任。
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基础原则,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知识体系结构、知识层次和深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中学化学教材编写的基础原则,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在编写中学化学教材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了教材应该涵盖的内容和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
教材编写者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科特点和学习需求,以确保教材设计符合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还需要遵循知识体系结构原则。
化学是一门系统性强、知识体系完整的学科,教材的编写应该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体现出科学的逻辑性和整体性。
教材内容的组织应该遵循从整体到部分、从基础到拓展的原则,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系统学习。
教材编写者还需要注重知识层次和深度的安排。
中学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教材应该既要注重知识的深度,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需要科学设置各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深度和广度,让学生逐步扩展和巩固知识,培养其扎实的化学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教学研究
科技风2021年4月理论研究DOI:10.19392/ki.1671-7341.202111082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教学研究尹丹丹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孙艳美热阳古•阿布拉喀什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特色药食用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新疆喀什844008摘要:“研究与实践”栏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新增栏目,以开展项目研究、进行实践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等形式提出任务,利用真实情景素材使学生在实践与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与实践”栏目在栏目內容和栏目活动设计上颇具特色并具有独特的学习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与实践时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本,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研究为了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整体育人功能、深化课程改革,教育部发布了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新课标构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体系及其内容体系,更新了教学内容,细化了实施建议,并调整了课程结构。
人教版新教材的编写在继承旧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更新了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构建了科学的知识体系结构,优化了教材栏目,以具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1]&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新教材为例,对其“研究与实践”栏目的特点、教学功能进行分析,并针对此模块提岀一些教学策略,力求深化一线教师对该栏目的认识,熟悉该栏目的功能,有效利用该栏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研精神,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一、“研究与实践”栏目的特点“研究与实践”栏目是对旧版教材中“实践活动”栏目的优化,以进行微项目研究、开展课题等形式提出相关任务,提供真实情境素材,科学地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实验、调研、设计方案等形式,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研究与实践”栏目在必修教材中的分布如下表所示,该栏目位于一些特定的章节,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栏目内容和栏目学习意义两个方面。
以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为例统计“研究与实践”栏目的分布表教材具体位置“研究与实践”栏目主题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了解纯碱的生产历史第三章第一节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第四章第一节认识元素周期表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测定雨水的pH第六章第一节了解车用能源第七章第四节了解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八章第二节豆腐的制作(一)栏目內容“研究与实践”栏目呈现的内容与课程标准高度一致,栏目中的实践任务、情景素材都源自新课标,栏目包含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初中化学“五步法”教学模式的缘起、路径与实践
初中化学“五步法”教学模式的缘起、路径与实践作者:洪永健许白恩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第01期摘要初中化学“五步法”教学模式是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一种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合情境式导入、思辨式授课、合作式探究、拓展式运用和导图式建构等五个教学环节。
研究了初中化学“五步法”教学模式的缘起以及实施路径,以“金属的防护”一课为例进行了“五步法”教学。
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预设问题链中的系列问题,提高学生高阶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五步法”教学模式实施路径实践运用一、缘起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应“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见,对此,我们希望通过实践研究,构建适合初中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模式,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我们尝试将情境式导入、思辨式授课、合作式探究、拓展式运用与导图式建构等“五步”综合运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申请并获批了与此相关的省级“十三五”规划课题,在科研与实践中不断探索、验证“五步法”教学模式。
在“五步法”教学模式中我们始终贯穿问题导向,并基于教学内容融合了情境式导入、思辨式授课、拓展式运用和导图式建构来引发学生深度思维。
实践证明,合作式探究、拓展式运用和导图式建构使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课堂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施路径初中化学“五步法”教学模式的运用,首先需要思考如何解决实践过程中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问题。
根据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原有的实践经验,我们反复论证,提出了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运用文献法查找本课题所涉及的教学模式以及化学教学中情境应用、思辨式思维培养、思维导图应用、合作探究等方面的相关资料,组织课题组进行理论学习,并根据研究内容确定预研究的具体课型及相关课例。
《中学化学教材研究》教学大纲.doc.
《中学化学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学时:36 学分:2 课程类型:选修适用专业:化学教育本专科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中学化学教材研究是为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任意选修课。
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是,帮助师范生了解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思路,熟悉中学化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方法,为师范生毕业、就业及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做好准备。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中学化学教材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初中一册化学教材研究、初中二册化学教材研究、高中一册化学教材研究、高中二册化学教材研究。
中学化学教材研究的基本要求是,使高等师范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学生了解中学化学教材的编写思路,熟悉中学化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方法,为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概述(1学时)基本要求:1、理解中学化学教材研究的意义。
2、了解中学化学教材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中学化学教材研究课程设置的意义。
2、中学化学教材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中学化学教材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第二章初中一册化学教材研究(8学时)基本要求:1、了解初中一册化学教材的主要内容2、学习教材重点、难点、疑点的分析方法,研究初中一册化学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教学内容:1、初中一册化学教材的知识要点。
2、初中一册化学教材的重点。
3、初中一册化学教材的难点。
4、初中一册化学教材的疑点。
重点:1、教材重点、难点、疑点的分析方法。
2、确定初中一册化学教材的重点、难点。
难点:1、教材重点、难点、疑点的分析方法。
2、初中一册化学教材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第三章初中二册化学教材研究(6学时)基本要求:1、了解初中二册化学教材的主要内容2、研究初中二册化学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教学内容:1、初中二册化学教材的知识要点。
2、初中二册化学教材的重点。
3、初中二册化学教材的难点。
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总结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总结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总结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的实践证明,许多教学方法在某一方面或某个层次上的效果明显,同时,这些教学方法的效用只是局部地参与解决教学问题。
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得到整合优化,而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法包揽天下"的局面。
比如在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集中教学法,在化学与环境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法等。
而以学定教,就是要以学为本,以科学高效的学法作为确定教法的根本依据,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主动和谐地发展。
这是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
二.分层教学的优越性及其可行性。
(1)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
分层施教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生的作用。
(2)分层教学和可行性。
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
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1. 引言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满足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制定了本方案,旨在开发和实施一套符合中学教学要求、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化学校本课程。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2.2 原则-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引导与解惑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并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个性化与差异化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和活动。
3. 课程设置3.1 知识体系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我们将设计出一套科学完备的中学化学知识体系,并根据不同年级和学段的研究目标进行细致划分。
3.2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制定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开展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3 研究资源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包括教材、题、课件等,供学生自主研究和巩固知识。
4. 实施步骤4.1 教师培训为了能够有效地实施新的校本课程,我们将组织专门的培训,培养化学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4.2 课程试点在正式推行新的校本课程之前,我们将先进行一段时间的试点。
通过试点活动,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并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
4.3 正式推行根据试点的结果,我们将对课程进行修改和完善,然后正式推行新的校本化学课程。
在推行过程中,我们将密切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的研究效果。
5. 评估与改进为了评估校本化学课程的效果和改进教学质量,我们将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工作。
通过定期的课堂观察、学生测评和教师交流等方式,收集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范文5篇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范文5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名言警句]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范文1一、教材分析“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较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
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认识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
可采用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
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悉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高中化学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1 结合 课改教 学 特点 。 明确 教 学总体 目标根 据社 会经 济发 展 的要求 和教 学 实践 中的 问题 , 阑 家基 于 发展 基础 教育 、提 升 国 民素 质 的 目标 , 结合 了 国内外 的教 学经 验 , 谨慎 地推 行 了高 中历 史课 程改 革 。这些 历 史课程 改 革契 合 了高中 历改本质性要求,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 历 史意 识 、正确 的历 史观 念 ,增 强学生 对 历史 、现 实和 未来 的理解 力 与判 断 力 ,提 高 学生 的生存 与发 展 能力 。 2 打破 专题模 块 安排 。完 善课程 整体 结构 新课改 教材 由原 来 的通 史编排模 式改变 为现在 的专题编 排模式 ,专题模 块知 识点突 出 ,中心主题 明确 , 主 线清晰 ,时序 明显 。专题编排 构建重基 础、 多样 化、有层 次 的课 程结构 ,适应 了社会需 求的 多样 化和学 生全面 发展而有 个性 的发展 ,拓 宽了知识广 度,挖 掘了历史 深度 ,也 增加 了学习难度 。通史 版教 材中有 大字 、小字 、选 修、必 修 内容 ,必读 、 自读 内容 之分 ,而 在专题 教材 中没有 这些 。专题模 块成为 了” 没有 麻袋 的马铃薯 ” ,缺乏 了历史 宏观整 体性和系统性。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借鉴通史教材模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必 要整 合 ,把 通史模 式与专题 模式相 结合 ,使 某一 时期的政 治经济思想 文化等 相 关知识建 立有机联 系 ,避 免人 为地过度 区隔历史 ,而是整 体性呈现 历史事 实 ,即是对 历史 学科 体系 按时空顺 序进行重 新建构 。因此 ,在历史 教学 中, 采用 纵 向与 横 向结合 的方 式。在对 专题典型 事件或领 域作深 入阐述 和示范探 究 的 同时 ,结合人类 历史 发展时期 内重要历 史 内容 ,统筹 安排历史 时间 、历 史 空间 中的历史事件 ,在 不同 的历 史范 围运 用不 同的分类 方法 ,充 分体现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作者:杜华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4年第03期
摘要:教材分析是高校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能力。
通过对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重构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关注师范生教材分析能力和从教技能的培养与优化,以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材分析;教师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37-02
教材作为课程的基本物质载体和信息媒介,其本身是课程研究的重要维度。
任何课程实施的第一步都要对教材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因此,优化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课程体系,强化师范生教材分析能力的培养,提高师范生的从师技能是高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深化的重要保障[1]。
一、加强“理论、实践、评价”三元课程体系建设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是化学教学论系列课程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体现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特色的主要课程,它在培养学生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提高学生从教技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以往教学中其课程的重点主要是帮助学生熟悉教材,对学生驾驭教材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
然而新课程实施以来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更多体现,突出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性和形成性,教师已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是教学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新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对话、讨论的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超出教程范围,甚至是教师未曾考虑甚至完全不会的问题。
面对这种教学生态的变化,部分师范生如果没有足够的教材把握能力,缺乏自信,就会无法有效地把握课堂。
因此,新课程对准教师的思维及行为方式提出了挑战,必须进行应对性的调整与转换。
这就要求学生熟悉的东西不再是经典,不熟悉的东西要重新学习,师范生必须建构综合性的教材分析及把握能力。
由此提出,重构以“中学化学教材分析→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教育实习)→交流与评价”为主线的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并对实施策略进行研究,积极开发师范生的教育智慧,提高师范生的职业自信,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使学生可以有效形成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真切体验新课程的教学过程。
二、构建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维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本质上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是一样的,同样是经历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
探究是化学研究与学习的灵魂,探究
学习是复现化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科学探究已成为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新课程的实施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化就是教学实践与探究,教学实践与探究是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来进行的。
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很多师范生对探究式学习内涵并不完全清楚,有些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时也曾尝试开展探究式教学。
而在探究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探究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身于学习的情境中,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会探究的方法,主要原因在于师范生不能准确地选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合适的探究活动主题,导致在探究活动中师范生不能恰当地引导学生。
因此师范生要采取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师范生必须具有准确选择教学材料的能力,即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中,探究活动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因此,师范生只有充分分析教材,才能具有选择合适的探究主题的能力,探究活动才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开展。
其次,在课堂探究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引导要适时适度,恰到好处。
如果引导不足,可能致使学生出现过度放纵,学生只体会了热闹的活动场面,而不能在探究活动中训练过程方法或培养探究能力,因此,在探究活动中不能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如果引导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得到充分显示,主题活动的本质就难以体现[3]。
师范生对新课程探究学习所持的困惑态度,归根结底还是师范生的教材分析和处理能力不足。
因此,在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课程教学模式中,应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多维性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师生互相交流,改变师生关系,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课堂上力争通过微格教学等教学实践和教材分析等相关内容的训练,使学生在“例中学”、“做中学”、“探中学”和“评中学”[4],做到以学习者发展为中心的创新性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5]。
因此,建立对话取向的师生互动关系已成为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首先,在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重新定位了师生的角色和地位,教师要放弃传统的权威,应从单一的、讲授者的主导角色向导师、促进者和学习者等多角色转变[6]。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断进行教学设计和活动引导,逐步确立了双主体互动对话关系,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抽查学生对中学化学教材书本知识的课前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程度[7],对学生疑惑的知识进行讨论、启发和讲解。
催生了课堂知识的人文启迪情结[8]。
总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建构的、协作的、反思的学习者[9]。
笔者在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同样关注对学生学习责任与意志品质的培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指导和监督。
笔者观察,通过对话取向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中学化学教材分析的兴趣明显提高了,课堂上能积极发言,课下的自主实践活动也多了起来,学生的化学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分析技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优化“以生为本”的多元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不能促进学生发展。
为了使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摆脱传统的标准化测验,转变学生评价机制,笔者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10]。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及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评价学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就是指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主要包括课堂发言、课堂提问、教案设计及实施、课后小论文、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等[11]。
因此,在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课程教学中的评价标准中包括平时考核(30%)、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实施(40%)和课程结束的笔试(包括开卷和闭卷)(30%)三个部分。
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发言、课堂提问、课后小论文、课堂讲演、小结等,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实施包括教案的书写情况、教师的评价,同学之间互评、学生本人的自评以及学生的教学态度和合作情况等等。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确保了课堂教学正常、有序、实效地开展。
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87.5%的学生对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这门课感兴趣(比开课前的77.9%提高了近10%),有91.7%的学生认为最能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是中学化学教材分析,学生的教学技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五年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发现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学习中学化学教材分析课程的兴趣、教材分析处理能力和从教技能都明显提高。
事实证明,在中学化学教材分析教学过程中,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加速完成由师范生向人民教师的角色转换。
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可以很快地适应中学化学教学,具备了牢固的化学专业思想和化学教学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华,廖志刚.师范生教材分析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2]白鹤龙等.适应基础教育课改的高师化学专业实验教学
改革[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
[3]商竟.校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材分析与处理[D].首
都师范大学,2005,
[4]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
究,2007,(1).
[5][6]马志远等.教学互动对教学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上海一所地方大学的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
论坛,2011,(2).
[7][9][10][11]韩洪文,田汉族,袁东.我国大学教育模式
同质化的表征、原因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2,(9).
[8]党亭军.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做什么——对现行
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当代教育科
学,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