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的知识
藏蒙医药知识简介-图文
蒂达草: 拉萨地区海拔4200-4600米
的高山草地。 [性味]味辛、苦而涩;性温. [功能]清肝利胆、舒肝解郁、调 和湿热、退黄,抑制并清除乙肝 病毒模板分子HBV-cccDNA。
花锚:
西藏中部至东部,海拔
2800-4500米的林下,林缘,灌 丛和河谷滩地,喜马拉雅、俄罗 斯(中亚)。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平肝利胆 、强心降血,调节CAMP水平, 促进肝细胞再生。
种(植物药1006、动物药488、矿物药840) • 《正确认证图鉴》
《四部医典》藏医理论奠基
玉妥·云登贡布(708—?)→12世纪 →1573刻版《扎当居悉》 →1689正式出 版→1704 79幅挂图
❖ 第1部总则 6章——生理、病理、诊断、治 疗
❖ 第2部论说 31章——人体解剖,发病原因 、规律,卫生保健,药物性能,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
❖ 第3部秘诀 92章——各种病诊断治疗
❖ 第4部 28章——触诊,尿诊,配方功效、用 途;外治疗法,按摩,火炙,艾炙,拔火罐 ,牛角罐,冷敷,药浴,穿刺,放血
• 《晶珠本草》藏族的《本草纲目》
丹增彭措 考察青海东西、川西、藏东,历时20年完成 又名《药物学广论》、《无论晶书》 藏名《协称》、《资麦协称》 总结历代藏本草;考证谬误;考订核实药物种类;炮制等 上部:歌诀 下部:药物性味、产地、生长环境、效用、用法
藏药知识
藏药的地域
• 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 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 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
青藏高原藏药资源
• 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据有关单位的调 查,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 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 • 著名药材:雪莲花、藏红花、冬虫夏草、红景 天、羚羊角、鬼臼、八角莲、软紫草等等
吐蕃王庭专用的贡品
金诃藏药的特点
• • • • • • 正宗 天然 独特 安全 历史悠久 疗效显著
谢谢
• 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 • 地球四大超净区之一。 • 青藏高原举世无双,素有“世界屋脊”、 地球“第三极”之称。
藏医和藏药,就是这块土地孕育出的中华民族医药奇葩
无可比拟的自然条件 • 日照时间长、紫外线辐射强; • 地理地貌复杂,环境无污染等独特的自 然条件; • 不仅蕴藏着丰富多样的药用资源;而且 药用资源大多数为主产和特有,具有生 理、生态方面的特异性。
• 白脉病是指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或病理 损害,症状一般为口眼斜歪、四肢麻木 不仁偏废不用、拘挛僵直、角弓反张、 瘫痪、偏瘫、意识不清、头部震颤、失 语蹇言等。
治疗方法
• 平息法、补益法、消散法、排出法、引 吐法、汗法、油疗法、泻下法、滴鼻法、 利尿法、外治法
藏药理论
• 藏药以五元学说和味、性、效理论为指导,形 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 六味:甘酸咸苦辛涩。 • 八性:重腻凉钝轻糙热锐 • 十七效:柔、重、温、润、稳、寒、钝、凉、 软、稀、干、燥、热、轻、锐、糙、动 。(其
执业药师中关于藏医药基础知识辅导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执业药师中关于藏医药基础知识辅导执业药师中关于藏医药基础学问辅导
导语:藏药是以五元学说和味、性、效理论为指导,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藏药与五元,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以下是具体内容。
1.藏医基础学问
(1)五元学说: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五元学说认为,五元各自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五元之间有相克相生关系。土元"沉,稳,坚,黏';水元"重、寒、湿、润';火元"热,轻,锐,腻';风元"轻,动,糙,燥';空元"空,虚'。
(2)三因学说: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三因源于五元。但藏医的.三因学说具有生理和病理两方面的概念。
(3)阴阳(寒热)学说:与中医阴阳学说内容基本相同。
2.藏药基础学问
(1)藏药理论:藏药是以五元学说和味、性、效理论为指导,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包括:藏药与五元,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2)配伍
①配伍方法:分按味配方,按性、效配方,按化味配方。
第1页/共3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配伍原则:分按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找温柔配伍原则,加减原则和寒、热药性分别配伍原则。
(3)治疗方法:有平静法、补益法等十八法。
(4)剂型:主要有汤、散、丸、糊、酥油丸、灰丹剂、膏剂、药酒、胶囊等。
(5)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饮食禁忌和妊娠禁忌。
(6)部分重要常用方剂及功效。
七十味珍宝丸:开窍醒神,镇惊熄风,活血通络。
二十五松石丸:舒肝解郁,利胆退黄,消炎解毒。
二十五珊瑚丸:醒脑开窍,疏筋通络,化瘀止痛。
六味安消散:和胃健脾,导滞消积,润肠通便,理气,降脂。
藏药知识
藏药与中药、蒙药的区别
• 中药理是四气(寒凉温热)五味(辛甘 酸苦咸)。 • 蒙药理是五元(土、水、火、气、空) 六味(甘、酸、咸、苦、辛、涩)。 • 藏药理以五元学说和六味、八性、十七 效理论为指导。
• 药物采收不同:中、蒙药是跟着季 节去采集,而藏药是在药材有效成 份含量最高时采集。 • 藏药多全草类入药,采用阴干 • 未经污染 • 高效的药物成份未被破坏。见效快 • 直入病灶,从根本上治疗。
• 2、三因学说 隆、赤巴、培根 “隆”与五元中的“风”相同; “赤巴”为火; “培根”,“培”为水,“根”为土,与 水、土两元相同。 三因素依次大体相当于中医的气、火、津 液。
藏医的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胚胎学 • 生理学 • 解剖学 • 治疗方法
胚胎学
• 藏医对胚胎的发育过程描绘很细致,对怎样受 孕、妊娠反应、孕期注意事项和分娩征兆的描 述,同现代医学比较接近。 • 藏医形象的描述胎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鱼期 (水生动物)、龟期(爬形动物)、猪期(哺 乳动物),体现了动物进化过程的几个阶段, 即与人类的进化顺序相一致,在一千多年前就 有了比较科学和恰当的比喻。
中柔重稳温钝腻六效源自五无中的土元,因为土元的属性为重稳 钝等,可治隆病的糙轻凉硬细浮特性)
藏药配伍
一、配伍方法:按味、性、效配伍的方法。 1、按味配方 2、按性、效配方 3、按化味配方 二、配伍原则 1、按君、臣、佐、使配伍原则 2、温和配伍原则 3、加减原则 4、寒热药性分别配伍的原则。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讲义)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考纲直击
本章预计分值:1~4分
章节预计分值重点提示
第一节藏医药基础知识0~2五元学说、三因学说、阴阳学说、藏药理论第二节蒙医药基础知识0~2三根、七素、三秽、蒙药理论
第三节维吾尔医药基础知识0~2维吾尔医12种学说、维吾尔药理论
第一节藏医药基础知识
考点精讲
一、藏医基础知识
(一)五元学说
五元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
土元“沉、稳、坚、黏”,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水元“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形。
火元“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
风元“轻、动、糙、燥”,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
空元“空、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二)三因学说
三因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
“隆”与五元中的“风”相同,相当于中医的“气”。
“赤巴”相当于中医的“火”。
“培根”,“培”为水,“根”为土,与水、火两元相同,相当于中医的“津液”。
(三)阴阳(寒热)学说
阴:一切趋于静止的、向下的、减退的、消极的、阴暗的、寒凉的、内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类于阴。
阳:一切趋于活动的、向上的、旺盛的、积极的、光亮的、温热的、外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类于阳。
(四)治疗原则
藏医药的治疗原则,是以五元学说和三因学说为理论指导,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的。包括总原则和具体治则。
1.总原则
藏医药的治疗总原则为:
(1)预防为主。
(2)饮食起居为主。
(3)治本为主,治标为次。
(4)治主病为主,治并发症为次。
2.藏医药的具体治则见表4-1。
藏药的工艺
藏药的工艺
藏药的工艺主要分为采集、炮制、调配、制剂等几个步骤。
1. 采集:藏药的采集一般在特定季节,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和药材的成熟度来确定采集时机。采集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方法,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2. 炮制:炮制是将采集到的药材进行初步加工处理,包括清洗、晒干、煮炖、烘干等步骤。这些步骤的目的是去除杂质、增加药材的保质期,并且有些药材需要特定的炮制方法来激活药性。
3. 调配:藏药的调配是指将不同的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配方进行混合,以达到预期的疗效。调配过程中需要仔细控制每种药材的用量和比例,根据病情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
4. 制剂:制剂是将处理好的药材制成不同的剂型,如丸剂、散剂、煎剂、膏剂等。制剂过程一般包括粉碎、包装、压制、浸提等步骤,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便于使用和储存。
总的来说,藏药的工艺要求严格,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过程,才能达到理想的药效和安全性。
藏医藏药简介
藏医药简介
一、蔵医基础知识
以藏族为主创造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简称藏医,易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五元学说
五元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这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元素。土元“沉、稳、坚、黏”,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水元“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型;火元“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风元“轻、动、糙、燥”,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空元“空、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二)三因学说
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三大因素:龙、赤巴、培根。七大物质基础: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种排泄物:大、小便及汗。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
1、龙译成汉语是风,相当于中医理论的“气”。它的功用是生呼吸、肢体的活动、血液循环、五官的感觉、大小便的排泄、帮助分解食物并输送饮食精微等。龙一旦失调,就会出现心、肺、肝、胃、肠、肾、骨、胆、血液等器官机能的疾病。因龙所在部位和功能不同,又分为下述的五种龙:
(1)维持生命的龙(索增龙),索增龙,位于人体头顶部,运行的部位是咽喉部和胸部。是维持人体生理正常活动,保持命脉正常运化的龙,它司人体的吞咽动作,呼吸运动、唾液分泌、打喷嚏、打饱嗝,使人的记忆力清醒,增强感官聪明而敏锐,还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精神状态,如索增龙失调,则引起命脉发病,精神错乱,乃至死亡。
(2)上行的龙(紧久龙),紧久龙,是主气血上行的龙,位于人体胸部,并运行于鼻部、舌头和喉管部位。作用是司语言,增气力,使人面色红润有光泽,充满活力,精神振奋,善于思考,若失调则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口干舌燥、心悸失眠等症状,导致上半身生病。
藏药知识
药物的性能:
药物的性能,可以用“四气六味”来说明。“四气”指寒、热、温、凉。“六味”指甘、酸、咸、苦、辛、涩。
1. 热症与寒症:按藏医理论概况,病症可分为热症和寒症两大类。因此,用来治热症的药物,认为它们具有寒性。用来治寒症的药物,认为它们具有热性。至于温性和凉性,不过是程度上,比热性和寒性略为差一点。有些芗不发生寒热温凉的作用,药性比较平和,所以管他叫“平”性。
2. 六味各自显示喻药部:
(1) 甘药部类:甘草、葡萄、红花、石灰化、腊肠豆、黄精、天冬、棱子芹、冰糖、蜂蜜、酥油、肉等,此类皆为甘味药部。
(2) 酸药部类:石榴、沙棘、木瓜、余甘子、柏仁、五味子、酸奶、酸乳汁、青稞酒、酒杯曲等,此为皆为酸味药部。
(3) 咸味药部类:光明盐、硵砂、黑盐、角盐、藏红盐、卤盐、火硝、火硝泥、皮硝、灰盐、官桂、芒硝、碱花等,此类为咸味药部。
(4) 苦味药物类:山豆根、獐牙菜、船形乌头、洪连、波梭瓜、止泻木子、麝香、小檗、婆婆纳、五灵脂、秦艽、紫堇等,此类皆为苦味药。
(5) 辛味药物类:胡椒、干姜、荜菝、鲜姜、阿魏、溪岸、猫瓜草、天南星、葱、蒜等,此类皆为辛味药部。
(6) 涩味药物类:檀香、河子、毛河子、绿戎蒿、岩白菜、西谷米、青杠、西河柳等,此类皆为涩味药部。
3. 药味的功效:“六味”指服用药物是,所产生的几种味感。有些药物不产生明显的味感,因而藏医管他叫“涩”。药物由于所含有效成份的不同,当服用时就会刺激人的感官,产生各种味感。同一味道的药物,有时可以引起共同的作用,一般归纳为甘味药物有止咳、调补的作用。酸味药物有温和、开胃、消食作用。咸味药物能使身体坚实、通便、健胃作用。苦味药物有恶心、晕眩、减腓作用。辛味药物能治血病,发散、行气、干水肿等作用。涩味药物有血、胆引起的疾病及减腓、消油作用。但前面所讲的六味药物包括饮食在内,都将不可应用过量,因各有个味的不足之处,如“酸味”过量产生生血,胆液汁上升、水臌等。“甘味”过量则生培根和油脂,而又使身体胖,遗尿瘿瘤腺肿等。“咸味”过量则会产生头发脱落,头发变白,皮肤衰老,面部皱纹增多,胆液汁上升,体力减弱。“苦味”过量诱发衰竭,而且“龙”、“培根”生发。“辛味”过量精液耗损,四肢萎缩,腰部和背部经常疼痛。“涩味”过量产生胃内部的黏液上升,而且腹胀,脉阻等。
藏药的知识
首先什么是藏药?在藏药理论指导下所使用形成的药物就叫藏药。藏医药理论和中医药理论有什么区别?
第一,藏医药理论自成理论体系。
第二,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和《晶珠本草》中所使用的二千六、七百种药材,这其中有一千三百多种是在中医药典籍中所没有记载的,这些药材大部分是生长在青藏高原这个特定的生态环境当中的。
它主要讲的是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的动态平衡.这三大因素根据不同机能又可分为五种小要素:如隆又分为多种隆;赤巴又分为多种赤巴;培根也分为多种培根。它和中医中的阴阳五行不同。
藏医认为: “隆”、“赤巴”、“培根"这三种因素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进行生命活动不能缺少的能量和基础。它们之间如果保持平衡和协调状态,则人体就是健康的,一旦它们之间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出现偏盛或偏衰,这种平衡协调状态受到破坏,则人体就会发生疾病,出现病态.
那么这三种因素是指什么呢?所谓“三因”就是指“隆”、“赤巴”和“培根”这三种因素。“隆”、“赤巴”和“培根”是藏语的音译,由于它有不同意译的译法,如有的译为“风、胆、痰”的,有的译为“气、火、粘液”的,更有将其译为“风、火、水土”的。如果按照意译则易造成混乱,为了不失原意,故仍音译为“隆”、“赤巴”、“培根”为合适。
“隆”是推动人体生命机能的动力,与生命活动的各种机能密切相关。它的性质与汉族中医的“气”很有些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赤巴”具有火热的性质,也是负责人体内脏腑机能活动的一种因素,具有中医“火"的性质.
“培根”具有水和土的性质,与人体内津液、粘液及其他水液的物质和机能保持密切的关系。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第四章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第01讲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第一节 藏医药基础知识
―、藏药的概念
在藏族医学理论指导下配制和应用的药物称为藏药。它主要来源于天然药物及其加工品。藏药与国内其他少数民族药一样,是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藏医基础知识
(一)五元学说
五元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
土元“沉、稳、坚、黏”,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水元“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形;
火元“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
风元“轻、动、糙、燥”,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
空元“空、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二)三因学说
(三)阴阳学说
藏医学中“阴阳”概念多以寒、热;日、月;水、火;强、弱;峻、缓;动、静等意思相对的名词来表述,尤其是以寒、热来表述的更多,几乎成了阴阳的代名词。
4.治疗方法
(1)平息法:系指用饮食、起居和服用药物把疾病平息于体内。
(2)补益法:系指对隆病患者、体质虚弱者、失血过多者、长期失眠者、悲伤过度者等进行滋补。
(3)消散法:系指服用药物及禁食或使用清淡饮食使身体消瘦。
(4)排出法:包括药物引吐、泻下、汗法及外治法。
(5)引吐法:服用具有催吐功能的方药,吐出宿食、毒物和病邪,达到治疗存在于上体部位的疾病,特别是培根病。
(6)汗法
(7)油疗法:系指食用动、植物油脂或外用涂擦、点滴身体特定部位。
(8)泻下法:系指内服具有泻下功能的方药或灌肠,将腹内疾病尤其是赤巴病排出体外。
(9)滴鼻法:将药汁滴入鼻腔,药力通过鼻黏膜吸收,渗入耳、目、头、脑等部位达到醒脑开窍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藏医基础知识
藏医根底知识
LT
1、藏医学怎样认识病因?
藏医学把疾病发生的原因分为一般和特殊两类:一般病因为季节〔天气变化〕、饮食起居、中毒、前世罪孽等;特殊病因为房事过度、饥饿、失眠、空腹劳动过度、长期营养不良、暴怒。饮食因素如过食辛辣、油腻、肉类、酥油、酒、豆、桃、脂肪、焦腐等等;过度饮用山羊奶、乳酪、冷茶、凉水等等皆是发病的外因。
2 藏医艾烤疗法是怎样的?
艾灸疗法是藏医最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艾绒根据病症不同,做成大小不一的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是藏族医务人员在自己实践的根底上,不断吸收中医和外来医学的精华,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经验,使之日臻完善。?四部医典?第4部第21 章就是专门介绍火灸法。灸法应用广泛,每位藏医艾绒随身带,大局部病症必施灸疗。藏医灸疗的精华那么是化脓灸。藏医艾灸疗法是以藏医药理论为根底,在选穴、适应症、禁忌症、方法上和中医有不同之处,对某些疾病有非常显著之疗效。
3 艾炷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在秋季择吉日采集艾叶,反复捶打,使之茎断而叶不断,揉搓成圆锥状。用于关节者,大小如拇指:用于头部和四肢者,大如小指尖;用于脉窍者,大小如羊粪粒或制成条形;用于瘰疬或痞块者,大小如诃子;用于小孩胃部者,大小如豌豆。
4艾灸穴位的分类是怎样的?
藏医艾灸穴位可分为二大类,即根据病人自诉疼痛部位选穴,也就是阿是穴;第二类是医生根据五脏六腑所特定的穴位选取。常用穴位?四部医典?载有71穴。
5藏医艾烤疗法的适应症有哪些?
凡用其它方法不能治疗的疾病,灸法一般可收效,即谓之“药之不及,必须灸之〞,?四部医典?云:“可施火灸疗法之病症,食积火衰浮肿水肿痞,胆寒头部四肢之黄水,痰核炭疽以及虚热症,疯癫健忘一切脉疾类,发热之后一般火灸除。总之风痰所转诸寒症,脉病黄水火灸堪称奇〞。对艾灸疗法的适应症阐述得已很清楚凡属消化不良,胃火衰退、浮肿、水肿、寒性胆病〔目微黄,不发热,消化不良,右上腹疼痛,大便色白〕、疖痈、炭疽、虚热、疯狂痈证、一切脉病、以及热病后的多数疾病均宜艾灸。总之,但凡隆培根所转化的一切寒性疾病,均适用灸法治疗,效果颇为显著。
藏药质量标准
藏药质量标准
一、植物来源
藏药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的特有植物和矿物。为了保证药物的品质和疗效,必须明确药物的植物来源,并确保所使用的植物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采收时间
植物的采收时间对藏药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不同植物的采收时间不同,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用药部位来确定。采收时间不当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品质。
三、加工炮制
藏药的加工炮制是保证药物质量和疗效的关键环节。需要通过专业的炮制方法,将原材料进行提炼、浓缩、干燥等处理,以得到药效稳定、质量可控的藏药。
四、储藏条件
藏药的储藏条件对其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储藏过程中需要避免潮湿、光照、高温等因素的影响,保持药物的干燥、避光和低温。同时,储藏容器应清洁、干燥、密封,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洁。
五、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藏药的质量和疗效,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包括性状、鉴别、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要求,并对每批产品进行检测和评估。同时,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符合要求。
六、安全性评估
藏药的安全性评估是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藏药进行毒理学评估,包括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等,以确定药物的安全范围和使用剂量。同时,应进行药物相互作用试验,确保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七、有效性评估
藏药的有效性评估是确定其疗效的关键环节。需要进行药效学试验,包括体内外试验,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作用机制。同时,应进行临床试验,对药物进行严格的疗效评估和安全性评估。
八、稳定性评估
藏药的稳定性评估是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药物进行加速和实时稳定性试验,以评估药物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有效期。同时,应定期对药物进行抽样检查和检测,以确保药物在有效期内符合质量标准。
藏药(药品)基本知识
藏药的五源:水,土,火,风,空
藏医的诊断方法:问诊,色诊,尿诊,脉 诊
可能受到佛教哲学的影响,藏医认为,人 体有三毒:贪,嗔,痴
藏医解剖学:在青藏高原居住的藏族人, 自古以来就有实行”天葬“的习俗,这就 是人体死后,用刀剖解尸体,喂饲老鹰。 由此藏医对人体内部构造早已有所了解。
4、藏药特点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著称,也称“地球 第三极”。由于高原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 从而导致植被情况千差万别,藏药物种分布较 为特殊。
藏药材生长在海拔3800米以上。在青藏高原酷 寒,缺氧,温差大,强光照的自然环境中,由 于光合作用,有效成分积累高。因此它具有高 含量,高活性,药效显著的特点。由于产地无 污染,因此属于纯天然绿色植物。
3、藏医理论
三因学说:与世界上几种历史悠久的的古代医学一样, 藏医学也有元素,因素学说。比如汉族中医“五行学说” 即金,木,水,火,土;古印度医学“四大学说”即土, 水,火,风;古希腊拉的“四体液学说”即血,粘液, 黄胆汁和黑胆汁;藏医则为“三因学说”即隆,赤巴, 培根。
隆:指气,风 赤巴:指火 培根:指粘液
国食健字、食准字、国药准字之间的区别? ①“国食健字”由国家卫生部审批的文号,不能讲疗
效,只有保健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什么是藏药?在藏药理论指导下所使用形成的药物就叫藏药。藏医药理论和中医药理论有什么区别?
第一,藏医药理论自成理论体系。
第二,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和《晶珠本草》中所使用的二千六、七百种药材,这其中有一千三百多种是在中医药典籍中所没有记载的,这些药材大部分是生长在青藏高原这个特定的生态环境当中的。
它主要讲的是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的动态平衡。这三大因素根据不同机能又可分为五种小要素:如隆又分为多种隆;赤巴又分为多种赤巴;培根也分为多种培根。它和中医中的阴阳五行不同。
“赤
“培根”输送液体、调解肥瘦、主管味觉、睡眠和性格等。
其诊断方法亦采用望闻问切,尤其重视舌苔与早晨首次小便的变化。将疾病分为热症与寒症两大类,并将病人分为“隆”型、“赤巴”型和“培根”型。药物治疗分内服和外治两种。内服药物采取“热者寒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外治有灸疗、放血、拔罐、热酥油止血、青稞酒糟贴敷外伤患处等。
诊治方法
诊断
藏医的诊断方法与中医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中医的望、闻、问、切,藏医都有。但藏医更注重尿诊,要求收集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做标本,把尿放置在银碗中加以搅拌,然后观察尿液的颜色、泡沫、气味、漂浮物、沉淀物以及外加其他物质后的变化,来判断疾病。
其观察内容包括尿的颜色,蒸汽大小,臭味浓淡,泡沫大小、多少、颜色浓淡、消失快慢,沉淀物的有无和形状,漂浮物等。例如,热性病人的尿呈红黄色,臭味浓,蒸汽维持时间久,
藏医理论专业名词解读
藏医理论博大精深,和中医理论相比,有共通之处却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今天藏汉双语网的小编整理了藏医学理论中常见的医学名词,以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藏医精髓。
一、五源学说
五源学说又称为五元学说,它认为物器界(器世)及人和一切生物(情世)产生的根源为土、水、火、风、空,称之为五源。
土、水、火、风是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四种基本物质,空是物质存在、增长和运动的空间,它们之间相互滋生、演变、发展,并进行抽象推理、演绎、归类,用以解释物质世界的结构和运动形式,这便是五源学说。
)
即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属七十二天,在两季交替之间有十八天,这样将一年分为五个七十二天,然后冠之以五行联系。春季七十二天属木,为万物生长季节,肝胆属木,亦属旺盛季节,故木主肝(胆)脉;夏季七十二天属火,是心活动的旺盛季节,心属火,故火主心脉;同样道理,秋季七十二天属金,金主肺脉;冬季七十二天属水,水主肾脉;春末夏初、夏末秋初、秋末冬初、冬末春初各有十八天,四个交替时节共七十二天属土,土主脾脉。
藏族足浴
三、藏医药的理论体系
藏医药学的理论有:五行、六味、八性、十七效。
藏医学认为药物与五行有关,药物的生长源于五行,即土、水、火、气、空。土为药物生长之本源;水为药物生长之汁液;火为药物生长之热源;气为药物生长运行之动力;空为药物生长之空间。五行缺一,特别是空缺少,药物则无生机。这一精辟论述,阐明了药物生长与自然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这就是当今所说的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的特殊性。
另外,藏医认为药物的味、性效亦源于五行。土性偏强的药物具有强筋骨、增体力、滋补强身之效,可治隆病。这种药物味甘,具有重、稳、钝、柔、润、干之性,根及根茎类药材大都属于土性。
镇静催眠,驱杀肠胃寄生虫,荣润肤色之效。咸味具有熄风镇静,消肿化积,消烦渴,增生体力,生血,生赤巴,干黄水,下死胎之效,但对麻风病、痘疹、疮疖有害。涩味具有通淋止泻,复苏开窍,荣润皮肤,驱虫之效。
另外,还有三化味,即服药后在体内经吸收,其原来药物之味发生变化。如甘、咸味转化为甘味,辛、涩、苦转化为苦味;酸味吸收后仍为酸味。因此,甘、酸、苦称之为三化味。
八性,系指藏药具有八种性能,即寒、热、轻、重、钝、锐、润、糙。药性重、润、寒、钝者可治隆病、赤巴病;药性轻、糙、热、锐者可治培根病。
十七效,就是藏药有十七种功效,即寒、热、温、凉、干、稀、润、糙、轻、重、稳、动、钝、锐、柔、燥、软。十七效是藏医遣药组方的理论基础,每种药都有其固有的性、味、效,而在临床上具体应用时,则应根据其功效配伍组方,组方原则是以十七效为对治,即寒与热为一对治,寒性病用热药治之,热性病用寒性药治之。在一对治中,一为药性,一为病性,互为对治。同理,温与凉、钝与锐、稳与动、润与糙等均互为对治,这是藏医辨证
藏药与中药的区别
中药和藏药都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理论上讲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中医是二元论,药理是四元五味,而藏医与中医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藏药也较有独特性。藏药与中药的区别除了表现在产生地域的不同上,还表现在理论体系以及药材采集、炮制等方面。
1、藏药的无污染特性和治标治本功效
藏医的理论主要讲究药物的生长、性、味、效与五源(水、土、火、风、空),另外,讲性、味、效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藏药的药味有六种:甘、酸、咸、苦、辛、涩等,其中以苦味为药物效果最佳。如蒂达藏药的独特,一般是全草入药(整个草药入药),而且是阴干,所以它的高效的药物成份没有被破坏。另外由于藏药一般生长在海拔3800多米的雪峰上,所以药物没有被污染,药物的有效成份没有受到其它物质的干扰和破坏,所以它的药效比中药还要见效快。另外,藏药治病的最大特点是直入病灶,直接抑制病毒,从机体根本上去治疗。
2、藏药原材料的采集
藏药的采集与中药也不同。中药是跟着季节去采集,而藏药是在药材有效成份含量最高时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