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三9月月考(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5小题,总分62分)1.(4分)1.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
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2.(4分)2.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
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A.书法实用性加强 B书法流派的统一C.竹简木牍的应用D.纸张使用的推广3.(4分)3.3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
这表明唐武宗A.强调顺承前制B.反对改制创新 C.意在削弱藩镇D.丧失决策大权4.(4分)4.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
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
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5.(4分)5.1864年,李鸿章在一封信中谈到,西方船坚炮利,中国“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仍循数百年绿营相沿旧规,厝火积薪,可危之甚”。
由此可见李鸿章A.深恶朝政腐败B.力图维新救国C.主张强兵御外D.开始了解西方6.6.(4分)民国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读”教育等纷纷出现,各种教育团体相继成立,如1915年的全国教育联合会、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等。
这体现了A.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中西教育理念的冲突C.民主共和政体的完善D.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7.(4分)7.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
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
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
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25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3分,共45分)1.大约距今5000年前后,中华文明自北向南发现了红山、仰韶、大汶口、屈家岭、良渚等几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出现了祭坛、神庙、大墓、殿堂类建筑、大型聚落或城址等。
如图主要展现了A.华夏文明尚未出现贫富分化B.社会结构超越部落形态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D.南北文化系统孤立发展2.阅读以下楚国历史年表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前688年楚文王二年楚文王率楚、巴之师攻申(今南阳),路过邓国(今襄阳)。
因有舅甥关系,邓侯宴请楚文王。
邓人判断楚王必将为害于邓,请杀熊赀,邓侯弗许。
楚师伐申后南返,顺道伐邓。
前684年楚文王六年息侯请楚伐蔡。
楚出兵,败蔡师于莘,俘蔡哀侯。
蔡哀侯向楚文王称誉息妫之美。
文王访问息国(今河南息县),受到息侯接待,遂乘机灭息,以息妫归。
后息妫生熊艰(堵敖)、熊頵(成王)。
约前684~681年楚文王六至九年文王以申俘彭仲爽为令尹,县申、息,朝陈、蔡、疆境到达汝水之滨。
申、息地处边地,楚设置由县公统领的“申、息之师”。
A.楚国称霸中原动摇分封制B.战国时代兼并战争盛行危及民生C.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D.地方行政体制转变符合时代潮流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祭祀活动有所不同。
秦国人祭祀的是华山,而楚国则祭祀的是冈山,赵国则为霍太山。
据出土的秦朝《律令杂抄》证实,秦始皇统一后,特意颁布了《祠令》和《祀令》,把楚、齐、赵等六国本土的山神、水神、鬼等都纳入了秦朝统一的官方祭祀当中,而秦始皇也远赴泰山封禅。
始皇此举意在A.认同中央集权制B.镇压六国反叛C.形成文化向心力D.扩展国家疆域4.《史记》记载,河内郡民风彪悍、豪侠横行,武力强宗势力发达。
但自西汉中后期以降,河内郡社会风气发生了“由武入文”的明显转变,一些累世通经的家族开始出现,并在仕途上取得了成功,《后汉书》中关于河内籍士人的记载颇多。
河内郡的这一变化主要缘于A.庄园经济的发展B.社会主流思想发生变动C.政治中心的变动D.中央任用酷吏治理地方5.魏晋时期,王朝更迭基本都采取“禅让”模式。
2023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中学)
选择题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A. 汉代益州郡B. 唐代扬州C. 宋代扬州D. 元代顺宁府【答案】D【解析】试题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演变中存在一个规律即“中央的权力越来越大、地方的权力越来越小”,根据这个规律越靠后的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级别越低、权力也越来越小,汉代(州)郡县,郡为一级(或二级)地方行政区划;唐代道州县、宋代路州县,州为二级地方行政区划;元代省路府州县,府为三级地方行政区划,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就是D选择题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
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 巩固分封制B. 增强地方权力C. 加强中央集权D. 打破世袭特权【答案】C【解析】“(六国) 王子皇孙,辇来于秦”“被迁至京城咸阳”说明“秦朝加强对所统治地区的管理”,体现的是针对地方的管理,即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相反;D 属于官僚制度的意义。
选择题“(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D.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早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因此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保持“贵族色彩”,B选项不符合题意;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地方自主权较大,C选项不符合题意;“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地方有较大自主权,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不同,D选项不符合题意。
云南省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5届高三年级9月份联考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20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古史传说中,后人不仅把夷人和羌人的一部分列为黄帝的后裔,而且把各部族劳动人民的许多伟大发明,如衣服、文字、舟车、历法、蚕丝等都归功于黄帝。
这表明()A.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B.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厚根基C.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文明中心D.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基本具备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应付大规模而又频繁的战争,既需要一支可以直接调遣的庞大常备军,也需要一套完善的国家行政机构,以便有效地组织全国的人力物力。
就此分析各国最有可能()A.打出“尊王攘夷”旗号号令天下B.改革税制事实上承认土地私有C.实行军功爵制打破旧贵族特权D.建立以国君为首的中央集权制3.下表为《史记》中关于秦王子婴身份的部分记载。
由此可见()记载出处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史记·秦始皇本纪》高立二世兄子婴《史记·六国年表》高(赵高)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史记·李斯列传》A.《史记》有意混淆子婴的身份B.本纪作为《史记》主体最为可信C.秦朝宗法血缘关系等级森严D.使用史料时要谨慎对待和考证4.《元史·刑法志》载:“米粮军器等,不得私贩下海”。
但当时“广州官民于乡村籴(买)米伯(百)硕(石)、阡(千)硕至万硕者,往往搬运前去(越南)占城诸番出粜(售),营求厚利”。
_河北省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4-2025学年河北省高三年级上学期9月份考试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所示文物出土于河北尚义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据此,对该遗址解读正确的是()不同类型的打制石器石磨棒、石磨盘①兼具新旧石器时代特征②人们饮食讲究多种搭配③生产方式呈多元化趋势④以农耕和定居生活为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尊贤使能”,墨子则主张“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而韩非等法家代表则主张量能授官。
任人唯贤、因功赐禄的人才选拔、选官制度,在当时被诸侯国广泛采用。
这反映出当时()A.人本意识逐渐觉醒B.政治制度的演变C.诸子思想的趋同化D.宗法观念的淡化3.秦朝户籍登记地点在乡部,由里典、伍老等乡吏登记和编制户籍;若出现里民“占癃不审”或逃亡等情况,罪在里吏。
西汉在继承秦制“自占乡部”的同时,将流民的户籍登记改为“自占县道”。
《汉书·百官公卿表》载,“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三老“非吏得与吏比者”。
据材料可知,秦汉时期()A.政府重视改造乡里秩序B.基层自治特征明显C.乡里制度逐步走向成熟D.地方事权趋向分化4.魏晋南北朝政权常在境内设置侨置州郡(统治者按移民原籍郡县地名另设立的州郡县地方政府)。
在相关史书中会看到,江南的会稽郡出现在敦煌,河北的冀州出现在江苏,远在南海边的广州出现在河南桐柏山,山东的兖州在豫皖苏鲁四省反复“迁移”。
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七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的传世文献《国语》记载:“昔伊、洛(黄河支流的古称)竭,而夏亡。
”而殷墟甲骨卜辞和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尚书》中均将夏朝称为“西邑”。
汉代亦有文献称禹为“西夷人”。
下列相关认识中,最为合理的是A.夏朝的灭亡源于气候变化B.战国竹简文书更真实可靠C.商汤的功绩被后人所夸大D.夏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突出2.西周时期,诸侯分封的低级贵族也可领有世袭的封地,并可以自行在封地上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到战国中后期,被秦、赵等国君主授予爵位的新贵族,名义上也有封地,但一般只被授予“衣食租税”的征税权,不再被授予封地的行政权。
这一转变A.反映了国君集权的趋势B.导致选官方式发生变革C.是政治权力下移的体现D.完善了贵族的等级秩序3.西汉初年,政府崇尚“无为而治”,默许民间自行铸造钱币。
文景时期,部分诸侯王靠铸钱聚敛起的财富成为其发动叛乱的倚仗,一些宠臣也借助国家矿山铸钱敛财,富逾王侯。
这可用于说明A.货币铸造业技术门槛偏低B.休养生息有助于改善民生C.货币发行权关系国家安危D.财政危机推动了币制改革4.三国时期,吴地朱然墓中的随葬漆器(多刻有“蜀郡作牢”或“蜀郡制”的标记)装饰一改蜀郡漆器流行的抽象图案风格,以描绘当时贵族的世俗生活为主,这些漆画被称为“最能代表三国时代水平的漆画”。
促成这些器物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是A.吴蜀伐魏联盟的建立B.区域贸易往来的频繁C.贵族阶层审美的倾向D.江东经济优势的确立5.唐文宗时期,长安左街使奏称:“伏见诸街铺,近日多被杂人及百姓、诸军诸使官健起造舍屋,侵占禁街。
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攀枝花市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2021级9月月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每题4分,共14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2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
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
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25.严复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替矣。
〞这场战争之后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6.“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27.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
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
〞由此可知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28 .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
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哀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这种“悲哀的心情〞源于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29.1905年7月,孙中山与华兴会领导人商讨时指出:“现今大势及革命方法,大概不外联络人才一义。
高三九月份联考历史试卷附解析
高三九月份联考历史试卷附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1. 下列关于唐代开元盛世的表述,正确的是()A. 由唐太宗李世民创造B. 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C. 社会经济空前繁荣D. 出现了“均田制”的衰落2. 西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了()A. 推恩令B. 分封制C. 郡国并行制D. 礼乐制度3. 在清朝康熙年间,下列哪项政策体现了清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A. 实行流放制度B. 推行军屯政策C. 实行八旗制度D. 设立驻藏大臣4. 下列关于古希腊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荷马史诗是罗马文化的代表B. 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C.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辩证法”D. 斯巴达以民主政治闻名5.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分封制B. 行省制度和中央集权C. 三省六部制D. 郡县制6. 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寇活动猖獗,其主要原因是()A. 日本战国时代动荡不安B.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C. 中国东南沿海经济繁荣D. 倭寇装备精良7.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A. 蒸汽机的发明B. 电力的广泛应用C. 内燃机的发明D. 纺织机的改进8. 英国光荣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A. 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 推翻了查理一世的统治D. 颁布了《权利法案》9.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是()A. 解决社会矛盾B. 抵抗法西斯势力C. 应对经济大萧条D. 推动美国工业化10. 联合国成立后,为维护世界和平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A. 组织集体防卫 - B. 设立国际法庭 - C. 颁布《人权宣言》 - D. 组织多次维和行动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的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此举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也导致了土地兼并的加剧。
”——《秦史》材料二:“明中期,由于倭寇的频繁侵扰,东南沿海百姓流离失所,明朝廷一度下令关闭海岸,严禁商贸。
2023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如表所示为先秦时期古籍中的一些名句,这些名句体现了()A.道家的出世追求B.墨家的博爱精神C.儒家的人本情怀D.法家的功利精神【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众怒难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无信不立”可知,三则材料都重视人民的地位和影响,体现了儒家的人本情怀,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儒家的人本情怀,与道家的出世追求、墨家的博爱精神、法家的功利精神不符,排除ABD项。
故选C项。
2.东汉张衡在《七辨》中说:“沙饴、石蜜,远国贡储。
”三国时,曹丕曾将五饼石蜜作为礼物送给孙权。
西晋史书《续汉书》亦有“天竺国出石蜜”之说。
清人在《凉州异物志》中考证出“石蜜”为蔗糖的一种。
据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A.中国的甘蔗是由印度传入的B.丝绸之路促进了食品的交流C.古代朝贡活动提倡以物易物D.贵族之间馈赠蔗糖不合礼制【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沙饴、石蜜,远国贡储。
”,“天竺国出石蜜”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益于古代的丝绸之路,使得地区食品得到了一定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甘蔗是从印度传入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传统贸易的交易方式,排除C项;“不合礼制”表述错误,排除D项。
故选B项。
3.唐宋时期,因上辈有功而获得入学、任官的待遇被称为“恩荫”。
唐朝恩荫入仕者授官高升迁快,官至宰相级别的不下六七十人;而宋朝恩荫不仅授官低,而且升迁也远远慢于进士出身的官员。
这一调整有利于()A.抑制官员腐败问题B.实现社会公平正义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维持官僚队伍稳定【答案】C【详解】根据“而宋朝恩荫不仅授官低,而且升迁也远远慢于进士出身的官员”可得出宋代进一步削弱了原有的官员后代入仕的特权,有利于科举制的发展,扩大选官来源,从而促进社会阶层流动,C项正确;材料与腐败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社会公平正义并不能因此而实现,排除B项;这一调会触及旧官僚的利益,不利于稳定,排除D 项。
高三九月份联考历史试卷
高三九月份联考历史试卷附详细答案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1. 在一场学术辩论中,某历史学家声称:“如果没有贞观之治,唐朝或许会像秦朝一样短命。
”他可能认为贞观之治主要起到了以下哪种作用?()A. 经济改革,减少了民众的负担B. 军事扩张,扩大了唐朝的疆域C. 政治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D. 文化繁荣,推动了中外交流2. 某小说描述了秦国的一位法家学者,他提出:“人性本恶,因此必须通过法治来规范社会。
”这一观点最可能与以下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相符?()A. 孟子B. 墨子C. 韩非子D. 庄子3. 在古代罗马,一个年轻的平民向长老请教:“为何我们要遵循元老院的决议?”长老回答:“因为元老院代表了整个罗马的意志。
”这段对话反映了罗马政治体制的哪一特点?()A. 民主制B. 共和制C. 君主制D. 寡头制4. 如果一个中国古代的商人穿越到北宋,他最可能会因为哪一创新而惊叹?()A. 农业技术的进步B. 商业的繁荣和货币流通C. 印刷术的普及D. 丝绸之路的开通5. 一位科学家研究发现,历史上某场“人祸”导致了北方少数民族南迁,进而引发了多次民族融合。
他所研究的“人祸”最可能是指哪一事件?()A. 八王之乱B. 安史之乱C. 黄巢起义D. 靖康之变6. 在19世纪的一场国际会议上,一位欧洲外交家提出:“我们要维持欧洲的平衡,避免任何一个国家过于强大。
”这种观点最符合哪一历史事件的背景?()A. 维也纳会议B. 巴黎和会C. 凡尔赛会议D. 雅尔塔会议7. 在某部科幻小说中,作者假设如果没有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将不会出现电气化交通。
这一假设主要忽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一成果?()A. 蒸汽机的发明B. 内燃机的发明C. 电报的普及D. 汽车的发明8. 假如一位历史人物说:“我们要拒绝外来的思想,坚持封闭我们的王国。
”这最可能是在哪一时期的欧洲历史背景下提出的?()A. 宗教改革时期B. 大航海时代C. 文艺复兴时期D. 启蒙运动时期9. 一位现代政治学家提出:“国家的发展应基于理性的计划和组织,而不是君主的个人意志。
历史试题——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
鹤岗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历史试题分值:100 时间:75分钟一、单选题(每题2分,50分)1.两汉时期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班超“投笔从戎”“立功绝域” 的追求,这反映了汉代()A.放眼全球的世界视野B.以武力安天下的情怀C.追根究底的史家风采D.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编造胜利的“捷报”,有关敌军伤亡的数字完全是闭门造车;德国则在纽约出版《祖国》周刊,动员德裔知识分子等发表著述、演讲等,进行宣传;英国政府派遣国会议员、小说家吉尔伯特·帕克爵士赴美组织宣传机构。
据此可知()A.美国成为英法争取的重要对象B.舆论宣传决定战争的发展走向C.宣传战成为参战国的重要战略D.夸大胜利成果是各国惯用伎俩3.1932-1934年,湘赣苏区通过立法建立土地税制,在规范税务管理基础上依法征收谷税。
此外,还通过发行革命公债进行公债借谷、行销谷子期票收买谷子等。
这些举措的实施()A.冲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B.确保了抗日根据地的收入C.开辟了民主革命的新道路D.体现了新政权的制度建设4.熙宁年间,河北屯田都监程昉在黄河下游引水淤田,淹没了部分县区的农田、房舍和坟墓民众上访的信件不仅遭到拦截,还被修改为对淤田的赞扬。
真相查明后,神宗和王安石认为程昉为朝廷增加数千顷良田有功,当赏而不当罚。
这说明()A.宋朝以儒家标准评价官员政绩B.王安石变法注重实利与功状C.农田水利法有效增加政府财税D.宋朝政令不通中央集权削弱5.璎珞为传统佛教造像装饰品。
不同于古印度的斜披、腰带式,唐代出现胸式、周身式,且搭配宝冠、颈饰、胸饰、臂钏、腕钏等配饰,整套造型和谐统一。
唐代妇女也以佩戴璎珞为风尚。
这主要反映了唐代()A.手工技艺水平高超B.佛教本土化的深入C.中外文化交流密切D.社会风气开放包容6.1840年8月,英人到达天津白河准备赴北京谈判,道光帝指示直隶总督琦善,要英人南返,在谈判中,琦善视此为最重要的使命,最终英人也表示可以赴广州商谈,这被清朝君臣认为是天津交涉的最大收获。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考古大发现的时代,一大批距今四五千年的重要史前遗存,如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山西襄汾陶寺史前墓地、山东大坟口文化刻符陶器、良渚文化大型祭坛与大型墓葬相继被发现。
这些史前遗存的发现()A.可用于研究北方早期国家的形态B.说明早期文明具有继承性特征C.表明奴隶制经济已经走向了繁荣D.折射了新石器时代灿烂的文明2.秦国规定东方各国来秦的移民可以享受免税免租的优惠,任其开垦荒地;同时,对秦人采取奖勤罚懒的法治,用严刑峻法来处罚惰农。
这一做法()A.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破产B.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C.有力维护了土地国有制D.加剧了各阶级间的对立情绪3.北魏孝文帝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
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党长三。
所复复征戍,余若民,三载亡愆则陟用,陟之一等”。
孝文帝的这一规定()A.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局面B.为统一黄河流域奠定了基础C.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D.保障了北魏社会秩序的稳定4.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如下图)。
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A.国家统一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B.汉字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频繁D.少数民族审美呈现世俗化趋势5.乾隆皇帝塑造并完善来自藏地的“文殊菩萨”称号,以及强化转轮王的化身身份认同,建构起“朕即佛祖”的象征符号。
他还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并设立四大经学院,广招蒙古喇嘛入京学法,并在承德修建藏传佛教寺院。
乾隆帝的这些做法()A.加速了佛教中国化进程B.确立了佛教的国教地位C.对蒙藏实现了分而治之D.巩固了大一统政治秩序6.1876年3月,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举行换旗过户。
高三九月份联考历史试卷
高三九月份联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2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B. 汉朝设立三公九卿制,形成中央官制C. 隋唐时期废除郡县制,推行州县制D. 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2. 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主要是()A. 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B. 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C. 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D. 使贵族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3.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高峰期出现在()A. 战国时期B. 汉代C. 唐代D. 宋代4. 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A. 公民大会B. 民众法庭C. 元老院D. 执政官5. 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A. 波士顿倾茶事件B. 七年战争C. 《不列颠权利法案》D. 北美殖民地的税收问题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集中在()A. 政治上割地赔款B. 经济上控制市场C. 文化上进行侵略D. 军事上进行干涉7. 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A. 推动欧洲的民主化进程B. 建立法兰西共和国C. 扩大法国的领土和势力范围D. 传播启蒙思想8. 以下关于工业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A. 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B. 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C. 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取代了手工作坊D. 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9. 《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德国承认战败,赔偿战损B. 德国失去所有殖民地C. 欧洲各国签署永久和平条约D. 划定德国的东部和西部边界10. 冷战时期,欧洲两大军事对峙集团分别是() - A. 北约与华沙条约组织 - B. 联合国与北约 - C. 欧洲共同体与华沙条约组织 - D. 联合国与华沙条约组织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具有超过二百亩田地的地主,均被列入征税名单。
农民必须向地主交纳农产品,税负繁重,以至民不聊生。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孔子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孔子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1.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
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B.列强侵略阻碍城市化进程C.近代城乡差距不断扩大D.通商口岸被欧美列强控制2.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汉代的“独尊儒术”扼杀了“百家争鸣”,倒不如说是“百家争鸣”促进了各家的融合与统一,而所谓的“独尊”正是“百家争鸣”融合的结果。
该学者意在说明,汉代“独尊儒术”()A.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B.是先秦思想多元共竞的产物C.促进了各家思想学说的融合D.吸取了秦“焚书坑儒”的教训3. 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英国向中国输入的鸦片量激增的趋势。
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B.英国的对华贸易找不到通商口岸C.英国的工业革命在中国无人知晓D.中国的自然经济排斥英国的商品4.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须视察”,而王阳明则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
下列对二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认为“理”存在的形式不同B.都强调探究天理的途径C.都承认了“理”的客观作用D.都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5. 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6.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和荀子等人在各地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子夏的徒弟有李悝、魏文侯、商鞅、兵圣吴起,荀子的徒弟有韩非子和李斯。
这说明A.法家是儒家的一个分支B.诸子的思想有共通之处C.各学派逐渐融合成一体D.诸子思想皆根源于儒家7. 魏晋以来,佛教高僧大多把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思想纳人佛教教义中,还将一般的提倡普度众生转向了实实在在的爱国孝亲,依附于儒学的基本伦理。
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召集齐、秦等国军队打败了楚国。
战后,召集诸侯会盟,还派人把周天子召到河阳参会。
孔子编撰《春秋》时,将此事记载为“天子狩于河阳”。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春秋》作为史书是不可信的B.孔子反对一味固守传统做法C.孔子意在强调晋文公遵守礼制D.孔子想以此维护周天子的尊严2.据《九章算术》记载,汉代牛价很高,“牛一头直万五千”。
而西汉主要粮食一石一般为30—80钱,东汉也不过数百钱。
据此可推知,当时A.小农经济的形成使牛增值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精耕细作方式不断发展 D.先进耕作方式推广受阻3.《汉书·惠帝纪》记载,女子到适婚年龄(15岁至30岁)不嫁,征收五倍人头税。
有学者对此解释说:婚姻是男女双方的事,但当时民间聘礼太重,罚女子,是为了迫使女子出嫁,男子能够娶妻。
此举A.导致男尊女卑现象严重 B.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C.意在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D.提高了女性经济地位4.汉末以来许多士族聚族而居,形成“坞堡”,南北朝时北方农民为维持生计大量依附于“坞堡”中,仅关中就有“坞堡”三千多个,这种耕战兼备的生产模式被史家称为“坞堡经济”。
南北朝“坞堡经济”的出现A.导致农耕经济的衰退B.有利遏制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C.不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5.右图为考古出土的简牍,对简牍上的字体解读有误的是①始于晋朝②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③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④字形平衡对称,整齐安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买卖在此。
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
”材料所描述的城市最早有可能是A.元大都 B.汉长安城 C.北宋汴梁城 D.唐洛阳城7.下图所示现象在明代大量出现,该图反映出明代图示1 “一田二主制”土地权益分配结构图注:一田二主,即土地所有权裂变为占有权(田底)和使用权(田面),分别为两个主人所拥有。
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卷(1)
2023-2024年成县四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 考古学者在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各遗址中发现:收割工具成倍增长,窖穴容积增大、数量增多,装粮食的大型陶瓮开始出现。
这些信息反映了当时()A.粮食作物的增多B.新石器种类繁多C.陶器的大量使用D.原始农业的发展2. 图1、图2所示分别为出土于瑶山墓地(属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0世纪至前26世纪)的玉钺和夏朝晚期(公元前18至前16世纪)的青铜钺。
在良渚诸遗址中,凡有玉钺出土的墓葬,规格都是最高级别的;在全国各地的青铜时代遗址中,迄今发现与图2所示大小相近或比之更大的青铜钺不到10例。
这些文物的出土印证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中国()A.部落战争非常频繁B.祭祀活动规模宏大C.已经初具国家形态D.刑罚制度较为残酷3. 商王武丁统治时期,频繁用兵。
对被征服的方国,武丁或将其部族迁于他地,或就地安抚,予以册命,使之成为商王朝外服。
此外,武丁还通过与外服联姻、让外服参加祭祀等方式,密切外服与商王朝的关系。
武丁的这些举措()A.造成了“外重内轻”的统治格局B.体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原则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巩固和扩大了商王朝的政治影响4. 春秋时期,齐国首都临淄成为我国最早的丝织业中心之一。
临淄生产的冰纨、绮绣等高档丝织品,不仅供给齐国贵族,还大量销往周边各诸侯国,以至“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
这表明,春秋时期的齐国()A.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形成B.重农抑商政策遭到了摒弃C.政府对商业的垄断被打破D.工商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5. 春秋末期,郑国大夫子产“铸刑书”(公布成文法)的做法,引来各国贵族和儒者的批评,叔向表示,刑罚仅适用于乱世,公布法律会使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
但在战国时期,效仿子产颁布成文法的运动却在各主要诸侯国中蓬勃开展起来。
材料可用于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变法改革成为大势所趋B.儒家思想的影响力较小C.贵族政治已被各国抛弃D.道德败坏局面日益加剧6. 表1所示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通行版的《论语》“热词”进行检索的结果(由高到低)。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5届高考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分数: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考古学者在位于今内蒙古的兴隆洼遗址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粟的炭化颗粒,这些颗粒的形态特征和尺寸大小明显有别于野生的同类植物种子。
这可用于说明()A.南稻北粟生产格局的形成B.北方地区原始农业的出现C.高原牧区农牧分工的格局D.定居生活对种植业的意义2.老子主张“以无事取天下”,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孟子提出“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认为“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可见,两人都倡导统治者()A.加强道德修养B.规范执政行为C.践行以农为本D.促进政治统一3.自西周到春秋末期,人们所言之“利”大多都是“公利”,如民之利、国之利、社稷之利、公室之利。
战国时期,社会“上下交征利”,不论国家还是个人,都以获得最大化的“利”作为行事、判断的准则。
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血缘宗法制逐渐崩溃B.政治秩序与格局重构C.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D.社会主体士阶层崛起4.秦汉疆域、郡县设置及管辖大致在秦长城以南,贾谊曾论及,“今陛下(汉文帝)杖九州而不行于匈奴”,天子皇帝的“称号甚美,而实不出长城”;汉武帝诏书曰:“今中国一统而北方未安”。
这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B.现代中国版图定型C.中国一统格局初步形成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5.西晋鼓吹曲辞仿造汉短箫铙歌有所新变。
西晋官方制作的鼓吹曲辞按照宣、景、文、武的顺序梳理帝王功绩,与晋宣帝司马懿相关的五首曲辞分别描述其剿灭孟达、抵御诸葛亮、剿灭辽东公孙渊之战,赞其击退吴军对魏的攻伐后,又征吴之事,肇创帝基。
西晋官方制作鼓吹曲辞反映了()A.统治者重构权力的更替过程B.儒学成为了官方正统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宫廷文化传播到民间6.唐玄宗天宝年间,全国一年收入税粟(征收粮税)共2500余万石,其中,“三百万折充绢布,添入两京(长安、洛阳)库。
高三9月历史月考(附答案)
二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月月考试题高三历史一、选择题〔每道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4分,12小题,共48分〕1、"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与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2、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3、抗日战争期间,##"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4、"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取中立政策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D、辛亥革命时期英##用外交孤立政策5、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
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
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6、19 世纪60 年代,清政府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
广东省梅州市梅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历史9月份月考试卷一、单选题(16道题,每题3分,总共48分)1.在距今4300—4000年左右的山西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各种质地的礼器和各类乐器,如陶礼器、玉礼器、漆木礼器、鼍鼓、土鼓、铜铃、陶埙、陶铃、口簧等。
大墓里出土的乐器还出现了“三固定现象”:鼍鼓、土鼓、石磬构成的乐器组合是固定的;两个鼍鼓、一个石磬、一个土鼓,乐器数量固定;其在墓中的摆放位置固定。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原始手工业分工细致B.早期的礼乐制度初显C.奴隶制国家已经形成D.阶级的分化不断加强2.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太祝的观点( )A.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B.质疑了祭祀功用C.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D.否定了君权神授3.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B 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C湖北大冶铜矿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4.王莽正式称帝后,各地兴复汉室为旗号的武装活动更加活跃。
赵国邯郸人王昌诈称是汉成帝之子,赢得豪强支持;宗室刘玄在“兴复汉室”的旗号下被绿林军拥立为帝;刘秀建立东汉之后,将自己说成是汉室中兴之主。
这些现象说明了( )A.复兴汉室为荣的社会风气已形成B.正统观念对于民族认同有重要引导作用C.最高统治权力的争夺异常的激烈D.以汉朝为核心的国家认同经受住了考验5.下表是根据《汉书》整理的关于郡县官员的考核情况记录,据此可知汉代官员考核( )(陈立)为天水太守,劝民农桑,为天下最。
(祭彤)除偃师长,视事五年,县无盗贼,州课第一,迁襄贵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竹二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70分,请在第二卷答题卷答题!)1、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
中国人的这种文化情结源于( C )A.分封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2、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
以下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C )A.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C.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3、西周推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 A )A、巩固奴隶制统治B、确定王位继承人C、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确立财产的分配、地位的高低4、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于是采用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C )A.中外朝制度 B.刺史制度 C.郡国并行制度 D.郡县制5、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C )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 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6、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C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B.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C.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D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8、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室1000米,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室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寝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C )A、皇宫建筑布局不断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9、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D )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10、“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
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B )A.三元里抗英 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1、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政权的的标志是( A )A.定都天京B.金田起义C.永安建制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2、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A、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D、五四运动中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13“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D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刻革命推翻清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14、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
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②④①③15、辛亥革命胜利后,国人创作的一幅名为《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宣传漫画。
“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中却写为“囻”。
作者通过这个创意要表达的思想观念(C )A.三权分立 B.民族独立 C.主权在民 D.民生主义16、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
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C )甲: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乙: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丙: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丁: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戊: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A.乙丙丁戊 B.甲乙丙戊 C.甲乙丙丁 D.甲乙丁戊17、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
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
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
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 )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18、“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B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B.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C.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D.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19、“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是哪个时期的象征?( C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20、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这三次“革命”是指( D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21、新中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是指( B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三权分立制度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2、根据中国国情,我国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B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23、万隆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 C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C.“求同存异”的方针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24、亚里士多德说:“在希腊,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
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主要是希腊公民( B )A.珍视个人自由,不屈从权威 B.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C.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 D.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25、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了以下篇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D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26、下列改革措施中,不是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B )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B.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C.组建陪审法庭 D.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27、余秋雨在他的《行者无疆》中写到:“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只有一个词,它们不会争,争到了也不受用,它静静安踞在并不明亮的位置上,留给那唯一的城市……这个词叫伟大,这个城市叫…罗马‟。
”余秋雨赞美罗马,是由于罗马( B )A.具有悠久的历史B.是西方法治的摇篮C.出现恺撒、屋大维等杰出政治家D.是美丽的古城风貌城市28、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公民法到万民法的主要原因是(A )A.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B.平民争取权利的斗争C.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D.法律体系的完善29、美国1787年宪法使独立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A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众多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制内阁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30、下列近代法律文献按颁布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①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②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A.③①②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31、德意志帝国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B )。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④政府首脑对君主负责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32、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错误的是( C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特殊事件C.1954年宪法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D.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33、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B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34、某校高一(3)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其内容涉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开始提高、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本的崛起、欧共体的不断发展。
此课题可能是( C )A.《中国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 B.《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C.《两极格局之下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D.《美苏霸权的衰落》35、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D )A.和平共处 B.动荡加剧C.区域性合作增强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