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高中语文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4 精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11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教案

高中语文11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教案
二、作者简介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教学目标
1.读顺课文
2.积累文言常用词。
重点
了解《史记》的相关文体知识。
难点
积累文言常用词。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一、新课导入
唐太宗李世民也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些话,都说明了“历史”对后世的厚重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部重要史书著作中的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创作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史记》的知识
《史记》诞生于中国空前强盛的西汉王朝,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体例严谨,脉络分明,全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成为后世历朝修史的范本,史学成就居“二十四史”之首。

高中语文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目标】1.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 认识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学习蔺相如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谢请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一课时【预习案】【任务一】利用5分钟时间,勾画你未掌握的知识。

1.作家作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主要作品是《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记载了上起__黄帝_____,下至汉武帝时当代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

分8书、10表、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0余万字。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时代背景简介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3.课前检测:给下列字注音蔺()袒()瑕()睨()镬()渑()缶()驽()刎()倨()佯狂()列观()奉璧往使()缪贤舍人()从者衣褐()引车避匿()臣等不肖()卒相与欢()整体感知提问: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几件事?【任务二】自主学习:朗读课文1—2段,朗读过程中,借助字典与注解,疏通文意,正确翻译课文。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一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 诵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初步理解文意。

2. 初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

3. 梳理通假字,掌握一词多义。

【重点难点】1.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了解有关背景资料;2.诵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初步理解文意。

【课前预习】1.课内词汇缪.(mù)公避匿.(nì)缪.(miào)贤汤镬.(huò)虽驽.(nú)肉袒.(tǎn)盆缶.(f ǒu ) 案.(àn)图可予不.(fǒu)渑.(miǎn)池诈佯.(yáng)列观.(guàn)皆靡.(mǐ)广成传.(zhuàn)舍甚倨.(jù)不怿.(yì)衣.(yì)褐.(hè)睨.柱(nì)不肖.(xiào)遗.(wèi)书不怿.(yì)臣语.(yù)曰刎.(wěn)颈.(jǐng)之交2.每日成语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3. 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思想家。

主要作品是《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分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二列传,十书八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余万字,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第一部。

(2)时代背景: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楚、齐、赵等七国纷争,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对外扩张。

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生平,了解故事写作背景。

2、掌握基础文言知识。

3、疏通文意,能复述文本相关情节。

【学习重难点】掌握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

【学法指导】1、结合课下注解自读文本,把重点注解标注在课本文本中。

2、记下自读不通、不懂之处,以待课堂上询问老师。

3、自学完成基础知识部分。

4、复述“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课前预习】一、作者简介司马迁字子长,生于公元前145年(一说前135年),卒于公元前87年(一说前90年)。

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人,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管秘籍,职司记载”。

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生于龙门,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诵古文,这使他有机会阅读到大量的历史文献。

二十岁后,他开始漫游大江南北。

南到江淮一带和会稽、长沙等地,北到齐、鲁,西到大梁、登封,最后回到长安。

回长安不久,做了郎中,曾随汉武帝到过西北的扶风,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

后来又随汉武帝到过东海和长城。

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所到之处他都注意探访古迹,采集传说,考察风土人情,积累了丰富的史料,为后来著述《史记》准备了条件。

元丰三年(公元前108年)继父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h eng等进行历法改革,共定太初历。

自公元前104年起,他开始写《史记》,实践他父亲的遗志。

公元前99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入狱受了宫刑。

他本想自杀,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写成,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公元前96年出狱,做了中书令。

从此他更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写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包括12篇本纪(记帝王)、30篇世家(记诸侯王)、70篇列传(记人臣)、8篇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圭寸禅、水利、财用)、10篇表(记史事年月)等五种体裁,共130篇,526500字。

高中语文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谢请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难点】1.难翻译的句子2.刻画人物的手法3.对廉蔺的评价【学习用时】:4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学习重难点】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分小组学习。

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3.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知识链接】1.简介: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高中语文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廉颇与蔺相如列传》解读与探究(上)预习提示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记叙了战国时代赵国的四个重要人物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的事迹,作者将四人合传,描绘出赵国由盛而衰的过程。

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蔺相如智勇双全、能言善辩、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美德,以及廉颇粗豪坦荡、知错必改的可贵品质,歌颂文臣武将竭尽忠智,国难当头,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

学习本文,一要注意积累,二要学会鉴赏。

这是高中阶段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言文,课文中文言词语很多,涉及的文言知识,例如通假字,活用词语,古今形同异义的词语都很多,要注意梳理归纳,以提高阅读文言人的能力。

《史记》是我国古代一篇非常著名的历史著作和文学著作,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它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在真实地记叙历史事件的同时,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廉颇、蔺相如就是司马迁重笔描绘的人物形象。

赏读本文,要细心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技巧和方法。

课文解读(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①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②,拜③为上卿④,以勇气闻⑤于诸侯。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

于是廉颇凭着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①赵惠文王:赵武灵王的儿子,赵国第七个君主,在位三十三年,即前298—前266年。

惠王十六年即前283年。

②阳晋:齐邑,在今山东省郓城西。

③拜:用一定的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④卿:周天子及诸侯所属高级官职的通称,分上、中、下三级。

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⑤闻:闻名、出名。

)(2)蔺①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②缪贤③舍人④。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①蔺:lìn,姓。

②宦者令:宦官的首领。

③缪贤:宦者令的姓名。

缪,mià0,姓。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列国纷争的战火中,产生了许多叱咤风云的猛将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他们纵横捭阖,征战攻伐,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故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

本文就是讲述赵国老将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学习本文,一要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二要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

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前279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

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叙了廉颇、蔺相如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西抗强秦,为赵国的安全和尊严所作出的贡献。

课文节选部分则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能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1.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蔺.相如睨.柱斋.戒汤镬.相视而嘻.渑.池盆缶.避匿.缪缪.贤馈馈遗.缪.公遗.忘燕燕.国观列观.燕子观.看靡披靡.宁宁.可奢靡.宁.谧2.识通假可予不(“不”通“______”,____________)拜送书于庭(“庭”通“______”,____________) 召有司案图(“案”通“______”,____________)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______”)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______”,____________) 3.解多义负⎩⎪⎨⎪⎧秦贪,负.其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 )大王遣一介之使.( )引⎩⎪⎨⎪⎧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 见⎩⎪⎨⎪⎧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我见.相如,必辱之( )君既若见.录( )顾⎩⎪⎨⎪⎧相如顾.召赵御史( )大行不顾.细谨( )顾.吾念之( )为⎩⎪⎨⎪⎧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以⎩⎪⎨⎪⎧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4.辨活用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____________)间.至赵矣(____________)卒廷.见相如(____________)怒发上.冲冠(____________)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____________)臣乃敢上.璧(____________)舍.相如广成传(____________)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____________)赵王鼓.瑟(____________)左右欲刃.相如(____________)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____________)大王必欲急.臣(____________)臣舍人相如止.臣曰(____________)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____)归.璧于赵(____________)臣请完.璧归赵(____________)秦王恐其破.璧(____________)且庸人尚羞.之(____________)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____)5.分古今例句古义今义患即患.秦兵之来亡窃计欲亡.走燕奏相如奉璧奏.秦王美人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示请指示..王拜拜.为上卿明年明年..复攻赵宣言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山东省平邑县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山东省平邑县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4

《廉颇蔺相如传记》(第一课时)【导学目标】梳理文言知识,以认识文章粗心。

【学习研究】一、通假字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2. 可予不3. 臣愿奉璧西入秦4.拜送书于庭 5.召有司案图 6.设九宾礼于廷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何尝有坚明拘束者也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为一击缶二、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失期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使①秦昭王闻之,令人遗赵王书②其人猛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徒①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幸①大王亦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则幸得脱矣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徒以吾两人在也⑥传以示佳人及左右⑦赵王认为贤大夫 欢①逆强秦之欢 ②绝秦赵之欢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册曰 ②顾吾念之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 ②因来宾至蔺相如门赔罪 ③不如因此厚待之④秦王因曰 ⑤蒙故业因遗策于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故燕王欲结于君④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 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之①伐齐,大破之 ②秦昭王闻之 ③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传①廉颇蔺相如传记②舍相如广成传③传以示佳人及左右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书(1)拜书送于庭(2)秦御史前书曰乃(1)今君乃亡赵走燕(2)臣乃敢上璧(3)乃使其从者衣褐三、古今异义①拜为上卿:古义.今义②欲勿予,即患秦 兵之来:古义.今义③请以咸阳为赵王 寿:古义.今义④臣因此去亲戚而事君者:去...亲戚 古义古义今义今义⑤请指示王:古义..今义⑥于是相如行进缶:古义..今义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今义⑧布衣之交:古义..今义⑨左右欲刃:古义..今义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古义..今义⑾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何尝有坚明拘束者也:古义..今义⑿传以示佳人及左右:古义..今义⒀明年复攻赵:古义..今义⒁指此后过去十五都予赵:古义..今义⒂窃计欲亡走燕:古义.今义四、词类活用(解说其意思)a.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②左右欲刃相如.③乃使从者衣褐.④怀其璧.⑤蔺相如前曰.⑥臣乃敢上璧.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⑧臣语曰.⑨于是相如行进缻.⑩赵王鼓瑟.b.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④乃前曰.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⑤怒发上冲冠⑥乃退却..③奉璧西入秦.c.使动用法:①物归原主.④毕礼而归之.②秦王恐其破璧.⑤归璧与赵.③宁许以负秦曲.d.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②先国家之急尔后私仇也..③吾羞,不忍为之下.e.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大王必欲急臣.f.形容词作名词:①而绝秦赵之欢..②宁许以负秦曲g.动词作名词:①何尝有坚明拘束者也..五、特别句式(请翻译以下句子)a.判断句:(常有句型:者也,也)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译:③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译:④臣因此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⑤强秦之因此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译:⑥吾因此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尔后私仇也译: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译:②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译: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译:④使不辱于诸侯译:倒装句:①宾语前置:1、何以知之译:2、君何以知燕王译:②定语后置: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③介宾构造后置:1、拜送书于庭译:2、以勇气闻于诸侯译:3、故燕王欲结于君译:4、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译:5、设九宾于廷译:6、会于西河外渑池译:省略句1:传(之)以(之)示佳人及左右译: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译: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译:4:不如因厚待之,使(之)归赵译:5: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医生译:。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教案

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教案
渑池会。廉蔺交欢当在本年或稍后。
(注:此表与《史记·六国年表》个别地方有出入,但渑池会的年代是以《年表》为依据的)
㈡讲读第二部分第一层(3—5段)。
⒈指导学生自读3—5段。
2.学生讲解第3段,教师纠正,补充。
⑴齐读第3段。
明确:①“愿以十五城请易壁”,愿,很希望,不同于现在的“愿意”。②“徒见欺”,见,被、受,被动句式。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主意没有拿定,(想)寻求一个可以出使答复秦国的人,(但)没有找到。“人可使报秦者”即“可使报秦之人”,定语后置句。④和氏璧的来历,师可补充。(见《韩非子·和氏》))
⑵讨论中可提出一些辅助性问题:缪贤是怎样的人?(挺身而出,亦有胆识。)对表现蔺相如有什么作用?(先虚写一笔)划出关键语句。(“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⑶蔺相如为何会赢得赵王的信任?
明确:一是由于缪贤推荐,补写出了蔺相如的过人才情;二是在朝廷应对时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正确主张,自愿承担出使重任。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向秦王提出同样要求的前提,暗藏归璧于赵的计划,使秦王入彀。)
“拜送书于庭”(为提出“设九宾于廷”设伏,这关涉到相如的下一步计划,以进为退。)
⒎小结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明确:有胆识,有智谋,善于相机行事,掌握主动。
⒏学生朗读“秦自缪公以来……孰计议之”,讨论:这话是在“九宾礼”上说的,要求学生细读有关注释,体会蔺相如说这番话的意图。
媒体
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一、导入新课
司马迁一生经历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腐刑后,“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他曾想过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他思想升华了,毅然活下来,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也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

高中语文必修4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4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含答案)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导学案【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实、虚词。

2.理清全文思路结构,研读课文前两部分,分析人物形象。

3.感受蔺相如的勇武的精神与宽容的气度。

提示与建议:实、虚词的掌握要结合语境;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时代背景与人物的言行。

【互动探究】§背景知识扫瞄司马迁(约前145 ̄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

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

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99),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

§基础知识积累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臣等不肖.()2.刎颈..之交()3.广成传.舍()4.缪.贤舍人()5.见臣列观.()6.相如虽驽.()7.臣语.曰()8.使人遗.赵王书()9.睨.柱()10.秦王不怿.()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可予不(2)臣愿奉璧往使(3)拜送书于庭(4)召有司案图(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三、解释下列文言实词在具体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中语文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四、讲解课文1-5段
1.阅读课文第1至2段。思考: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看,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
明确:廉颇拜为上卿时,而蔺相如为“舍人〞,突显两人地位的悬殊,影响的大小,为以后矛盾的引线。
2.齐读第3、4段
(1)让学生概括大意:“秦王求璧〞〔事情的起因〕和“缪贤荐贤〞。
重 点
学习文言常用词语,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难 点
在学习传记技巧〔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课 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因材施教
一、导入
他是一位史学巨子,又是一位文学奇才。只因仗义直言,却身受酷刑。他曾想过死,但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犹豫了,因为他把事业、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宝贵,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巨创之下,他发愤著书,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史家绝唱——他就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他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能充分表达他史家风X的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提问:这两段在情节的发展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也揭示了秦、赵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为蔺相如的出场作铺垫。秦国愿“以城求璧〞;赵君臣紧急商议,一,“计未定〞,二,“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气氛极为紧X。在赵犹豫不定、进退维谷的情势下,引出缪贤的荐蔺相如。从缪贤的引荐,见相如之机智。这是相如出场之前的侧面描写。缪贤的“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用〞一句话,引出下文。
3、齐读第5段:“决策入秦〞
朗读并思考:这一段中哪几句是讲出使秦国的计策?

高中语文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预习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预习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11.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梳理文章脉络,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分析把握人物性格。

4、背诵后五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预习,在小组讨论、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合作探究、教师点拔、引导、讲授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为以后的文言阅读打基础。

2、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明确其给我们的借鉴意义。

第一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所给资料,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对照注释,疏通前13段文字。

划出不懂的字、词、句。

3、能口译前13段文字。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供资料,师生探究完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1、落实文言知识点,进行文言基础知识积累,为高考文言阅读打基础。

2、培养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预习任务一、对照注释,疏通文字,至少读三次课文,划出不懂得的字词。

二、着重落实以下词与句子的含义。

前3段: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徒见欺;即患秦兵之来;求人可使报秦者;第4段:窃计欲亡走燕;君何以知燕王?而君幸于赵王;今君乃亡赵走燕;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肉袒伏斧质请罪;那么幸得脱矣;宜可使第5段: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奈何;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谁可使者?;臣请完璧归赵;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第6段: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请指示王;相如因持譬却立;怒发上冲冠;使人发书至赵王;秦贪,负其强;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逆强秦之欢;拜送书于庭;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第7、8段: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固请,召有司案图;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设九宾于廷;舍相如广成传舍;第9、10、11、12、13段: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引赵使者蔺相如;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间至赵矣;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三、能口译这部分内容。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2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2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2《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一课时【自学目标】一、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二、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初步感知课文故事情节。

【独立自主自学】一、基础累积1.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师公书》。

2.《史记》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后本纪、世家、本纪、书、表等五种体裁。

本纪,用来记载帝王以外的人物的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本纪》就是本纪中的一篇代表作。

3.《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鲁迅先生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给以下单字或加点字注音:蔺()袒()瑕()睨()镬()渑()缶()驽()刎()倨()佯狂()列观()臣..愿奉璧往使()缪贤舍人()使其从者衣褐()引车避匿()...臣等不肖()卒自得开怀().我的疑惑:第二课时【自学目标】一、参照文下注解读懂课文,叙述故事。

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独立自主自学】一、基础累积(一)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拜为上卿.2.欲勿交予,即为患上秦兵之来.3.布衣之交..4.时本王..5.注咸阳为赵王寿.6.于是王勃行进缶..17.宣言曰:我见到王勃,必辱之..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二)比比句子翻译谁最快1.秦昭王闻之,并使人遗赵王书,请为十五城请易璧。

2.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三)比比故事情节谁最熟识1.本文描述了几个故事?第三课时【自学目标】一、归纳重点词、句。

二、培育学生概括整理知识点的能力。

【自主学习】一、基础积累(一)概括通假字⑴可予不(⑵臣愿奉璧西入秦()⑶拜书送于庭()⑷召有司案图()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存有坚明约束者也(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二)概括常用的古今异义词1.璧有瑕,请指示..王()2.于是相如前进..缶()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1课廉颇蔺相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1课廉颇蔺相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梳理文言知识,以了解文章大意。

【学习探究】一、通假字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2.可予不3.臣愿奉璧西入秦4.拜送书于庭5.召有司案图6.设九宾礼于廷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9.为一击缶二、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幸①大王亦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则幸得脱矣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徒以吾两人在也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⑦赵王以为贤大夫欢①逆强秦之欢②绝秦赵之欢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③不如因而厚遇之④秦王因曰⑤蒙故业因遗策于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而君幸于赵王③故燕王欲结于君④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之①伐齐,大破之②秦昭王闻之③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传①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舍相如广成传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书(1)拜书送于庭 (2)秦御史前书曰乃(1)今君乃亡赵走燕 (2)臣乃敢上璧 (3)乃使其从者衣褐三、古今异义①拜.为上卿:古义今义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古义今义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古义今义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今义亲戚古义今义⑤请指示..王:古义今义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今义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今义⑧布衣..之交:古义今义⑨左右..欲刃:古义今义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古义今义⑾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今义⑿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今义⒀明年..复攻赵:古义今义⒁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今义⒂窃.计欲亡走燕:古义今义四、词类活用(解释其意思)a.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②左右欲刃.相如③乃使从者衣.褐④怀.其璧⑤蔺相如前.曰⑥臣乃敢上.璧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⑧臣语.曰⑨于是相如前.进缻⑩赵王鼓.瑟b.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③奉璧西.入秦④乃前.曰⑤怒发上.冲冠⑥乃辞.谢c.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毕礼而归.之⑤归.璧与赵d.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③吾羞.,不忍为之下e.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大王必欲急.臣f.形容词作名词:①而绝秦赵之欢.②宁许以负秦曲.g.动词作名词: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五、特殊句式(请翻译下列句子)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也)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译:③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译: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译: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b.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译: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译: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译:④使不辱于诸侯译:c.倒装句:①宾语前置:1、何以知之译:2、君何以知燕王译:②定语后置: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③介宾结构后置:1、拜送书于庭译:2、以勇气闻于诸侯译:3、故燕王欲结于君译:4、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译:5、设九宾于廷译:6、会于西河外渑池译:d.省略句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译:2:今君乃亡(于)赵走 (于)燕译: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译:4: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译:5: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译:。

高中语文11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11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虚词及句式;牢记文学常识;梳理文章结构。

2、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预习引路】、关于司马迁和《史记》,参照《名师一号》进行整理、识记。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避匿()汤镬(肉袒()盆缶(案图可予不()渑池(诈佯()列观()皆靡(传舍()甚倨(不怿()衣褐(睨柱(熟读课文,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并能准确复述。

4、参照《名师一号》85页,梳理文言现象。

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并适当拓展。

许易幸负见引顾就因以【探究提高】1、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者“保璧” 与“骗璧”展开三个回合的较量:献璧取璧;归璧于赵;廷斥秦王。

这个故事体现了蔺相如足智多谋,英勇不屈,不畏强暴的性格特点。

2、“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3、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4、“负荆请罪”这则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2 【当堂检测】F 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②舍相如广成传舍阅读14―― 16段,完成下列问题。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拔:攻克B. 明年,复攻赵 明年:今年的下一年C. 请奉盆缶秦王 奉:献D.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怿:高兴7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蔺相如大智大勇的一组是 ()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②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而君幸于赵王 幸:宠幸 B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白白地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而:如果D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示:给 .....看 “负”字在本文中多次出现,下面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秦贪,负其强 负:凭借,倚仗 B •决负约不偿城 负:违背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负:背着 D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负:担负F 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 ①大王亦幸赦臣 ②十恶不赦B. ①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②前倨后恭C. 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②口诛笔伐D. ①且相如素贱人 ②素不相识F 面的句子为定语后置句的一句是A.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求人可使报秦者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大王见臣列观F 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①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B. ①乃使其从者衣褐 ②左右欲刃相如C. 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③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④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⑤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⑥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A. ①②⑤B.③④⑤C. ④⑤⑥D.①③④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部分的写作做到了详略分明,具体地说就是渑池会的背景、结果写得简略,能够表现廉、蔺二人特别是蔺相如的思想性格的部分详写。

高中语文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第一课时)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单元11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培养文言语感。

2.学习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特点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熟读课文,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并能准确复述。

2.梳理文中的文言知识。

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臣等不肖()刎颈之交()舍广成传()缪贤舍人()见臣列观() 相如虽驽() 臣语曰() 使人遗赵王书()睨柱() 秦王不怿()2.填空。

本文节选自《史记》,作者,字,是时期著名的家、家、家。

《史记》原名《》,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全书共篇,包括、、、、。

记载了从到太初四年约年的历史。

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为“,。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乃辞谢()②从径道亡()③间至赵矣()④臣请就汤镬()⑤左右皆靡()⑥为赵王寿()⑦秦王竟酒()⑧位在廉颇之右()⑨一介之使()⑩徒以口舌为劳()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文章以记述蔺相如为主,为什么开篇介绍人物履历时将廉颇置于蔺相如之前?2.相如奉璧使秦一节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3.作者是怎样描写秦王的?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4.本文第12段已将“完璧归赵”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5.历来史笔求简。

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

(1)①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②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

”(2)①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请辞去。

”②于是舍人相与谏蔺相如,欲辞去。

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下B.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窃:谦词,私自、私下C.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靡:退却D.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竟:最终2.下面“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④璧有瑕,请指示王⑤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②⑤C.①②⑤/③④D.②④⑤/①③3.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B.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C.召有司案图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4.下列语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C.蔺相如者,赵人也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5.指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
【导学目标】
1. 梳理文言知识,以了解文章大意。

【学习探究】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2.可予不
3.臣愿奉璧西入秦
4.拜送书于庭
5.召有司案图
6.设九宾礼于廷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9.为一击缶
二、一词多义

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则幸得脱矣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徒以吾两人在也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⑦赵王以为贤大


①逆强秦之欢②绝秦赵之欢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③不如因而厚遇之④秦王因曰⑤蒙故业因遗策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而君幸于赵王③故燕王欲结于君
④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⑤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①伐齐,大破之②秦昭王闻之③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舍相如广成传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1)拜书送于庭 (2)秦御史前书曰

(1)今君乃亡赵走燕 (2)臣乃敢上璧 (3)乃使其从者衣褐
三、古今异义
①拜.为上卿:古义今义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古义今义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古义今义
④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去古义今义
亲戚古义今义
⑤请指示
..王:古义今义
⑥于是相如前进
..缶:古义今义
⑦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今义
⑧布衣
..之交:古义今义
⑨左右
..欲刃:古义今义
⑩鄙贱
..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古义今义
⑾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古义今义
⑿传以示美人
..及左右:古义今义
⒀明年
..复攻赵:古义今义
⒁指从此以往
..十五都予赵:古义今义
⒂窃.计欲亡走燕:古义今义
四、词类活用(解释其意思)
a.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②左右欲刃.相如③乃使从者衣.褐
④怀.其璧⑤蔺相如前.曰⑥臣乃敢上.璧
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⑧臣语.曰⑨于是相如前.进缻
⑩赵王鼓.瑟
b.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③奉璧西.入秦
④乃前.曰⑤怒发上.冲冠⑥乃辞.谢
c.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毕礼而归.之⑤归.璧与赵
d.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③吾羞.,不忍为之下
e.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大王必欲急.臣
f.形容词作名词:
①而绝秦赵之欢.②宁许以负秦曲.
g.动词作名词:
①未尝有坚明约束
..者也
五、特殊句式(请翻译下列句子)
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译: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译:
③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译: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
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译:
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
b.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译: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译: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译:
④使不辱于诸侯译:
c.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1、何以知之译:
2、君何以知燕王译:
②定语后置: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
③介宾结构后置:
1、拜送书于庭译:
2、以勇气闻于诸侯译:
3、故燕王欲结于君译:
4、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译:
5、设九宾于廷译:
6、会于西河外渑池译:
d.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译:
2:今君乃亡(于)赵走 (于)燕译: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译:
4: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译:
5: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