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钢的热处理原理
第六章 热处理简答题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1、什么是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的特点和目的是什么?答: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
钢的热处理的特点是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来改变零件或毛坯的内部组织,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尺寸的热加工工艺.钢的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零件或毛坯的使用性能及工艺性能.2、从相图上看,怎样的合金才能通过热处理强化?答:通过热处理能强化的材料必须是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组织结构能够发生变化的材料,通常是指:(1)有固态相变的材料;(2)经受冷加工使组织结构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的材料;(3)表面能被活性介质的原子渗入.从而改变表面化学成分的材料.3、什么是退火?其目的是什么?答:退火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可概括为“四化”,即软化(降低硬度适应切削加工和冷冲压要求);均匀化(消除偏析使成分和组织均匀化);稳定化(消除内应力、稳定组织保证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细化(细化晶粒、提高力学性能)。
4、亚共析钢热处理时,快速加热可显著提高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为什么?答:快速加热可获得较大的过热度,使奥氏体形核率增加,得到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冷却后的组织晶粒也细小。
细晶粒组织可显著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韧性。
5、热轧空冷的45钢在正常加热超过临界点A c3后再冷却下来,组织为什么能细化?答:热轧空冷的45钢室温组织为F+P,碳化物弥散度较大,重新加热超过临界点A c3后,奥氏体形核率大,起始晶粒细小,冷却后的组织可获得细化。
7、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的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
(1)经冷轧后的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2)ZG35的铸造齿轮;(3)改善T12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4)锻造过热的60钢坯.答:(1)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及内应力,退火组织为P+F.(2)去应力退火,消除铸造内应力,组织为P+F。
机械工程材料习题答案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2、何谓本质细晶粒钢?本质细晶粒钢的奥氏体晶粒是否一定比本质粗晶粒钢的细?
答: wC0.45%碳钢属于低碳钢,室温平衡组织为F+P,其中F和P相对含量分别为:
wF%0.77 0. 77 0.4542%
硬因度此和,伸该长碳率钢等的性硬能度指为标:符合加w合P法%则。 00..747558%
伸长率为:
H 4 5H PV P % H FV F % 1 8 0 5 8 % 8 4 2 % 1 0 4 .4 3 .3 6 1 0 7 .7 6
增加,材料硬度增加、塑性下降,强度在~ wC0.90% 时最高,之后下降。
因此,Rm( σb): wC0.20%< wC1.20%< wC0.77% HBW: wC0.20%< wC0.77%< wC1.20% A: wC1.20%< wC0.77%< wC0.20%
4、计算碳含量为wC0.20%的碳钢的在室温时珠光体和铁素体的相对含量。
B 将( α+β )II 视为一种组织构成项:
WαI=
W(α+β)II=
61.9-30 61.9-19 30-19 61.9-19
=74.36% =25.64%
WαI= W(α+β)II=
61.9-30 61.9-19 30-19 61.9-19
=74.36% =25.64%
则在( α+β )II中含有多少α和多少β相?
2、试述固溶强化、加工硬化和弥散强化的强化原理,并说明三者的区别。
答: 固溶强化:溶质原子溶入后,要引起溶剂金属的晶格产生畸变,进而位错运动时受到阻力增大。 弥散强化:金属化合物本身有很高的硬度,因此合金中以固溶体为基体再有适量的金属间化合物均 匀细小弥散分布时,会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及耐磨性。这种用金属间化合物来强化合金的方式为 弥散强化。 加工强化:通过产生塑性变形来增大位错密度,从而增大位错运动阻力,引起塑性变形抗力的增加, 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区别: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都是利用合金的组成相来强化合金,固溶强化是通过产生晶格畸变,使 位错运动阻力增大来强化合金;弥散强化是利用金属化合物本身的高强度和硬度来强化合金;而加 工强化是通过力的作用产生塑性变形,增大位错密度以增大位错运动阻力来强化合金;三者相比, 通过固溶强化得到的强度、硬度最低,但塑性、韧性最好,加工强化得到的强度、硬度最高,但塑 韧性最差,弥散强化介于两者之间。
第6章 钢的热处理
保温
普通热处理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表面淬火
表面热处理
时间
化学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最终热处理 毛坯成型 → 预备热处理 → 机械加工(粗加工)→ 最终热处理 → 精加工
5 状态图中三条重要线及加热和冷却速度对线的位置的影响
A3 A1 0 0.77 2.11 4.3 6.69
硬度650HB,塑性和韧性差
原因:碳过饱和程度大,晶格畸变大,
淬火内应力大,存在显微裂纹,
容易导致脆性断裂的出现,微 细孪晶存在破坏了滑移系使脆 性增大,塑性和韧性差。
孪晶M
M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含碳量
M 转变是在 Ms ~ Mf 进行。
残余A量随含碳量的增多而增多,即C↑ → A残↑
(三)影响C曲线的因素
1 碳的影响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C曲线上部
多出一条先共析相析出线。
A过转变前,亚共析钢析出F,过共析钢析出Fe3C 剩下的A过达到共析成分,再发生P类型转变。
共析钢C曲线最靠右,所以:共析钢A过最稳定。
亚共析钢随含碳量↑, C曲线向右移, A过稳定性↑。
过共析钢随含碳量↑, C曲线向左移, A过稳定性↓。
A+F F+P
A + Fe3CⅡ P+ Fe3CⅡ
2 冷却介质的选择
保证有足够的冷却速度V冷>Vk;
V冷↑→ 热应力和组织应力↑ 650 ℃~ 400℃: V冷要快
650℃ 550℃ 400℃
vk
常用淬火介质:水、盐水、矿物油
水:在650℃~400℃冷速很大,对A稳定性较小的碳钢非常有利。 但300 ℃~200 ℃冷速仍很大,组织应力大,易变形和开裂。 盐水:由于NaCl晶体在工件表面析出和爆破,破坏包围在工件表面的 蒸 汽膜,使冷速加快,而且可以破坏加热产生的氧化皮,使其 剥落。盐水淬火容易得到高硬度和光洁表面。但300 ℃~200 ℃ 冷速仍很大,组织应力大,易变形和开裂。 适用于形状简单、硬度要求高、表面要求光洁、变形要求不严格 的碳钢零件,如:螺钉、销钉、垫圈等。 矿物油:冷却能力弱:650℃~550℃,18℃水的冷却强度为1, 则50℃
第六章钢热处理分析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名词解释1热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温转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续冷却转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氏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退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正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淬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回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面热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渗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填空题1、整体热处理分为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等。
2、根据加热方法的不同,表面淬火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面淬火、_________________ 表面淬火、______________ 表面淬火、 _______ 表面淬火等。
钢的热处理 西北工业大学 第6章 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图
合金元素的综合作用
多元适量→右移显著 或改变C曲线形状 使C曲线向左或向右移 使C曲线P、B线分开
3、A化条件
温度高、时间长→右移 有第二相存在→左移 对B线影响小
4、塑性变形
在A稳定和亚稳定区域→塑性变形→C、 Fe扩散快→ P线左移 高温区的A稳定区→塑性变形→A晶粒破 碎→B线右移 低温区的A亚稳定区→塑性变形→大量位 错→ B线左移
第六章 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图
转变图
关于转变产物与温度、时间三者之间关系、 规律的图形
意义
制订工艺 选择材料 预测性能
§1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
一、测图方法 1、金相法 原理
一组试样A化后冷却到T1温度等温 停留不同时间t1、t2…… 随即淬火固定高温未转变的A组织(即淬成M的地方) 金相观察确定T1温度转变开始和结束对应的时间 把两个时间标在温度-时间坐标图上 取另一组试样,重复上面的实验, 得到T2……温度转 变开始和结束对应的数据点 分别连接转变开始和结束点
作业
P164:2、4、6
§2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一、测图方法 1、金相法+硬度法
一组试样A化后以V1速度冷却,分别在T1、 T2……不同温度下淬火(固定未转变的组织) 金相观察哪个温度下淬火出现非M,由此确定 转变开始和结束对应的温度 由以上两个温度与V1相交的点确定转变开始和 结束的时间 取另一组试样,重复以上实验,得到V2……其 它冷却速度下的转变开始和结束的数据点 作图连接相同性质的点
2、端淬法 标样→冷却→测量各点的冷却速度→绘冷却曲线 试样→测以上各点不同冷却时间的组织转变情况 (先喷水冷却τ1,然后整体冷却→ 金相观察是 否转变,如转变,把特征点标在对应的冷却曲线 上) 其它试样重复上述试验 绘图 3、膨胀法) A化→测量不同冷却介质下转变开始、结束的 时间→图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第一节 概述
热处理的概念
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 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 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 保温和冷却, 热、保温和冷却,以改 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 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 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 艺。 热处理工序 预备热处理—为随后的加工(冷拔、冲压、切削) 预备热处理 为随后的加工(冷拔、冲压、切削)或进一步 为随后的加工 热处理作准备的热处理。 热处理作准备的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赋予工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 赋予工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 赋予工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
残余Fe3C溶解
4.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延长保温时间, 延长保温时间,让碳原子 充分扩散, 充分扩散,才能使奥氏体 的含碳量处处均匀。 的含碳量处处均匀。
A 均匀化
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
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二)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过程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与共析钢的区别是有先共析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与共析钢的区别是有先共析 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先完成珠光体向奥氏体的 相。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先完成珠光体向奥氏体的 转变,然后再进行先共析相的溶解 这个P→A 先共析相的溶解。 P→A的转变 转变,然后再进行先共析相的溶解。这个P→A的转变 过程同共析钢相同,也是经过前面的四个阶段。 过程同共析钢相同,也是经过前面的四个阶段。 对于亚共析钢,平衡组织F+P,当加热到AC1以上温 对于亚共析钢,平衡组织F+P,当加热到A 亚共析钢 F+P 度时,P→A, 的升温过程中,先共析的F 度时,P→A,在AC1~AC3的升温过程中,先共析的F逐 渐溶入A 渐溶入A, 对于过共析钢,平衡组织是Fe +P,当加热到A 对于过共析钢,平衡组织是Fe3CⅡ+P,当加热到AC1 共析钢 以上时,P→A, 的升温过程中, 以上时,P→A,在AC1~ACCM的升温过程中,二次渗碳体 逐步溶入奥氏体中。 逐步溶入奥氏体中。
材料试卷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1、何谓金属?金属具有哪些特性?2、何谓晶体、晶格、晶胞、晶面、晶向和晶格常数?3、试计算BCC和FCC晶胞的致密度。
4、绘出立方晶胞中的(1 1 1)、(112)晶面及[1 1 0]、[1 1 2]和[2 1 1]晶向。
5、实际晶体中存在哪几种缺陷?这些缺陷对金属的性能有什么影响?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1、液态金属结晶时,为什么必须过冷?2、液态金属结晶的条件是什么?3、简述纯金属的结晶过程?4、决定晶粒度的因素是什么?5、生产中,细化晶粒的常用方法有哪些?为什么要细化晶粒?6、何谓平面长大、枝晶长大方式?7、简述金属铸锭三个晶粒区形成的原因。
8、铸造缺陷的类型有哪些?第三章合金相的晶体结构1、在正温度梯度下,为什么纯金属凝固时不能呈树枝状成长,而固溶体合金却能呈树枝状成长?2、何谓平衡相图,相图能给出任一条件下合金的显微组织吗?3、两个形状、尺寸均相同的Cu-Ni合金铸件,其中一个铸件的含镍量W Ni=90%,另一个铸件的W Ni=50%,铸后自然冷却。
问凝固后哪一个铸件的偏析严重?为什么?找出消除偏析的措施。
4、何谓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对固溶体结晶时晶体长大方式和铸锭组织有何影响?5、共晶点和共晶线有什么关系?共晶组织一般是什么形态?如何形成的?6、铋(熔点271.5℃)和锑(熔点630.7℃)在液态和固态时均能彼此无限互溶,W Bi=50%的合金在520℃时开始凝固出成分为W Sb=87%的固相。
W Bi=80%的合金在400℃时开始凝固出成分为W Sb=64%的固相。
根据上述条件,要求:(1)绘出Bi –Sb相图,并标出各线和各相区的名称;(2)从相图上确定含锑量为W Sb=40%的合金开始结晶和结晶终了温度,并求出它在400℃时的平衡相成分及其含量。
7、解释以下名词合金、组元、固溶体、金属化合物、相图、相律、枝晶偏析、共晶转变、比重偏析第四章铁碳合金1、铁碳合金的基本相有哪些?各用什么符号表示?2、绘出Fe-Fe3C相图,并叙述各特性点、线的名称及含义。
钢的热处理原理和工艺
A1—Ac1—Ar1
Acm —Accm —Arcm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临界温度
2.奥氏体的形成(以共析钢为例)
(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 (2)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基本过程)
(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4)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共析钢中奥氏体形成过程示意图
a)形核;b)长大;c)残余渗碳体溶解;d)奥氏体均匀化
铁素体+渗碳体
组织特征:
铁素体 ——长成针片状,互不平行,有一定角度,形成分枝; 渗碳体 ——呈粒状或细小短条状分布在铁素体片内。
a)形成温度范围
350℃ ~ Ms
b)组织——下贝氏体(B下)
形态呈黑色针叶状
C)性能
硬度可达45 ~ 55HRC 具有较高的强度及
下贝氏体组织 630 ×
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奥
4秒
氏
体
6秒
形
成
示
8秒
意
图
15秒
对于亚共析钢、过共析钢的奥氏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程: 1.亚共析钢:
F+P→F+A→A 2.过共析钢:
Fe3C + P → Fe3C + A → A
3.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晶粒的长大主要是依靠较大晶粒吞并较小
晶粒和晶界迁移的方式进行的。
晶粒的吞并与长大过程 为了防止晶粒长的粗大,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一、表面淬火 1.定义
是将钢件的表面层淬透到一定的深度,而心部仍 保持未淬火前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方法。 2.方法(快速加热)
火焰加热、感应加热、电接触加热、激光加热等 表面淬火方法。 目前生产上最常用是:
材料学习题第6章-钢的热处理
第四章钢的热处理一、名词概念解释1、再结晶、重结晶2、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3、奥氏体、过冷奥氏体、残余奥氏体4、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贝氏体、马氏体5、临界冷却速度6、退火、正火、淬火、回火7、调质处理8、淬透性、淬硬性二、思考题1、何谓热处理? 热处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举例说明热处理与你所学专业有何联系?2、加热时, 共析钢奥氏体的形成经历哪几个基本过程? 而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奥氏体形成有什么主要特点?3、奥氏体形成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4、如何控制奥氏体晶粒大小?5、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组织各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它们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有何特点?6、何谓淬火临界冷却速度VK ? VK的大小受什么因素影响? 它与钢的淬透性有何关系?7、试述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 熟悉它们在零件加工工艺路线中的位置。
8、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应如何选择正火及退火?9、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几种? 说明它们的主要特点及应用范围。
10、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有哪些? 说明其冷却特性、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11、为什么工件经淬火后往往会产生变形, 有的甚至开裂? 减少变形及防止开裂有哪些途径?12、常用的回火操作有哪几种? 指出各种回火操作得到的组织、性能及其应用范围。
三、填空题1、钢的热处理是通过钢在固态下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操作来改变其_______, 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2、钢在加热时P A的转变过程伴随着铁原子的______, 因而是属于_____型相变。
3、加热时, 奥氏体的形成速度主要受到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影响。
4、在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中, 钢的含碳量越高, 奥氏体化的速度越_____, 钢中含有合金元素时, 奥氏体化的温度要_____一些, 时间要_____一些。
5、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均属层片状的_____和____的机械混合物, 其差别仅在于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工艺第5-7章答案
作业第六章钢的热处理一、名词解释1、钢的热处理—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2、等温冷却转变—工件奥氏体化后,冷却到临界点以下的某一温度区间等温保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相变。
3、连续冷却转变—工件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速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相变。
4、马氏体—碳或合金元素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5、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6、正火—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7、淬火—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9、表面热处理—为了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10、真空热处理—在低于一个大气压(10-1~10-3Pa)的环境中加热的热处理工艺。
11、渗碳—为了提高工件表面碳的质量分数,并在其中形成一定的碳含量梯度,将工件在渗碳介质中加热、保温,使碳原子渗入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12、渗氮—在一定温度下,与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二、填空题1、整体热处理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2、表面淬火的方法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接触电阻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表面淬火等。
3、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和渗硼等。
4、热处理工艺过程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
5、共析钢在等温转变过程中,其高温转变产物有: P(珠光体) 、 S(索氏体) 和 T(托氏体) 。
6、贝氏体分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两种。
7、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等。
8、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9、常用的冷却介质有油、水、空气等。
10、常见的淬火缺陷有过热与过烧、氧化与脱碳、硬度不足与软点、变形与开裂等1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感应加热、中频感应加热和工频感应加热三种。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6.67 0.89 14.8 0.41 0.02
表明: 相界面向α一侧推移速度比向Fe3C一侧的推移速度快14.8倍。 通常情况下,片状珠光体的α片厚度比Fe3C片厚度大7倍。 所以奥氏体等温形成时,总是α先消失,剩余Fe3C。
3)残余Fe3C溶解
未溶解,这些Fe3C称为残余Fe3C。
也是一个点阵重构和碳的扩散过程。
(1)过冷奥氏体缓慢冷却,分解的过冷度很小,得到 近于平衡的珠光体组织。 (2)冷却速度较快时,可把过冷奥氏体过冷到较低温 度,碳原子尚可扩散,铁原子不能扩散,得到贝氏体组织。 (3)更快速的冷却,奥氏体迅速过冷到不能进行扩散 分解,得到马氏体组织。
Figure 8. TTT Diagram and microstructures obtain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cooling rates
dC
A 长大
∆Cr↔k
dx
∆Cr↔α
2)奥氏体晶格改组
一般认为: ①平衡加热过热度很小时,通过Fe原子子扩散完成晶格改组。
②当加热过热度很大时,晶格改组通过Fe原子切变完成。
2)奥氏体晶核的长大速度
奥氏体晶核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侧推移速度是不同的。
780℃时,
v v Fe 3C
C Fe 3C C
α→γ结束后,还有相当数量的Fe3C尚
残余Fe3C溶解
4)奥氏体均匀化
在原来Fe3C部位,C%较高,而原来α部位C% 较低,必须经过适当保温后,奥氏体中的C%才能均 匀。
A 均匀化
共析碳钢A形成过程示意图
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 2.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4.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作业题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作业题第一章固态相变概论1、扩散型相变和无扩散型相变各有哪些特点?2、说明晶界和晶体缺陷对固态相变成核的影响。
3、为何新相形成时往往呈薄片状或针状?4、说明相界面结构在金属固态相变中的作用,并讨论它们对新相形状的影响。
5、固-固相变的等温转变动力学图是“C”形的原因是什么?第二章奥氏体形成1、为何共析钢当奥氏体刚刚完成时还会有部分渗碳体残存?亚共析钢加热转变时是否也存在碳化物溶解阶段?2、连续加热和等温加热时,奥氏体形成过程有何异同?加热速度对奥氏体形成过程有何影响?3、试说明碳钢和合金钢奥氏体形成的异同。
4、试设计用金相-硬度法测定40钢和T12钢临界点的方案。
5、将40、60、60Mn钢加热到860℃并保温相同时间,试问哪一种钢的奥氏体晶粒大一些?6、有一结构钢,经正常加热奥氏体化后发现有混晶现象,试分析可能原因。
第三章珠光体转变1、珠光体形成的热力学特点有哪些?相变主要阻力是什么?试分析片间距S与过冷度△T的关系。
2、珠光体片层厚薄对机械性能有什么影响?珠光体团直径大小对机械性能影响如何?3、某一GCr15钢制零件经等温球化退火后,发现其组织中除有球状珠光体外,还有部分细片状珠光体,试分析其原因。
4、将40、40Cr、40CrNiMo钢同时加热到860℃奥氏体化后,以同样冷却速度使之发生珠光体转变,它们的片层间距和硬度有无差异?5、试述先共析网状铁素体和网状渗碳体的形成条件及形成过程。
6、为达到下列目的,应分别采取何热处理方法?(1)为改善低、中、高碳钢的切削加工性;(2)经冷轧的低碳钢板要求提高塑性便于继续变形;(3)锻造过热的60钢毛坯为细化其晶粒;(4)要消除T12钢中的网状渗碳体;第四章、马氏体转变1、马氏体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2、试述Ms点的物理意义及主要影响因素。
3、如何用金相法测定Ms点?4、试述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形成条件和组织结构特点。
5、与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相比,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特点是什么?6、Md含义是什么?它和Ms、To温度有什么关系?7、试述马氏体降温形成特点。
热处理第6章 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图-40
将A1(或A3)至Ms点的温度范围划分成一定数量的等温 温度间隔,每一等温温度使用一个试样。测定时,将
试样加热奥氏体化,随后迅速转入预先控制好的等温
炉中,作等温停留,由膨胀仪自动记录出等温转变时
所引起的膨胀效应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冷却收缩
转变结束 转变过程
孕育期
转变开始
图6.4 等温转变时膨胀-时间曲线
上一页 下一页 8
优点:试样少、测试时间短和易于确定各转 变产物达到一定百分数时所需的时间。
缺点:不能测出过共析钢的先共析产物的析 出线和亚共析钢珠光体转变的开始线。
原因—渗碳体的居里点为230oC,在高于该温 度析出时无磁性表现;而铁素体与珠光体都 具有铁磁性,使两者在转变过程中无法区分。
上一页 下一页 9
降低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速度,同时 使珠光体转变C曲线移向高温和贝氏体转变 C曲线移向低温。当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较高 时,将出现双C曲线的特征。
上一页 下一页 18
Cr 的 影 响 。 Cr 显 著提高过冷奥氏体 的稳定性,使转变 孕育期延长;铬含 量超过3%,两曲线 完全分离;铬对贝 氏体转变的推迟作 用大于对珠光体转 变的推迟作用。当 Cr 含 量 相 近 时 , 碳 含量高的其孕育期 将更长一些。
上一页 下一页 22
3. 塑性变形 原因:由于中温形变时将
原在化上无氏于因奥亚破体形论:氏结坏亚变在由体构了于晶,晶稳可高高粒这粒定促温温中在取区使(形 产 一 向指)碳变生定的下奥时多程延和对氏将边度续铁奥体原氏稳在而奥有子体定奥促氏利的进氏进体于区扩体碳中贝行)还中原一氏散塑形 子定体是,性成扩的的低因形大散应形温量力核,而变(位状,加指将,错态从之加奥由 性速,珠使光贝氏体体的转转变变时铁,素使形而成加珠速光了转体变的过孕程。育期缩 体减短的慢;共转格变成过长程受。到阻碍而
第6章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技术
• (1)奥氏体形核 奥氏体晶核首先在铁素体相界面处形成。 • (2)奥氏体长大 形成的奥氏体晶核依靠铁、碳原子的扩散,
同时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方向长大,直至铁素体消失。 • (3)残余渗碳体溶解 在奥氏体形成过程中,铁素体首先消失,
残余的渗碳体随着加热和保温时间的延长,不断溶入奥氏体, 直到全部消失。 • (4)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刚形成的奥氏体,其中的碳浓度是 不均匀的,在原渗碳体处含碳量较高,而原铁素体处含碳量较 低,只有在继续加热保温过程中,通过碳原子的扩散,才能使 奥氏体中的含碳量趋于均匀,形成成分较为均匀的奥氏体。
第6章 金属热处理及 表面处理技术
6.1概述
•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对钢铁材料的性能也提 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改善钢材的性能,有两个主要途径:
一个是加入合金元素,调整钢的化学成分,即合金化的方 法;另一个则通过钢的热处理,调整钢材内部组织的方法。
• 所谓钢的热处理,就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使钢材内 部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 法。
•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零件加热后进行适当的保温是很有 必要的。其目的是:能使零件在保温过程中彻底完成相变; 为了得到成分较为均匀的奥氏体组织。
• 亚共析钢和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与共析钢相似,不同的 是,在室温下它们的平衡组织中除珠光体外,还有先共析 相存在,当它们被加热到Ac1以上时,首先是其中的珠光 体转变为奥氏体(这一过程与共析钢相同),而此时还有 先共析相(铁素体或渗碳体)存在,要得到单一的奥氏体, 必须提高加热温度,对亚共析钢来说,加热温度超过Ac3 后,先共析铁素体才逐渐转变为奥氏体;对过共析钢来说, 加热温度超过Arcm后,先共析渗碳体才会全部溶解到奥 氏体中去。因此,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在上、下临界点之 间加热时,其组织应该是奥氏体和先共析相组成的两相组 织,这种加热方法称为两相区加热或“不完全奥氏体化”, 它常在过共析钢的加热中使用。
第六章 低合金钢与合金钢-《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职通用第七版
二、合金模具钢
1. 冷作模具钢 冷作模具钢用于制造使金属在冷状态下变形的模具,
如冲裁模、拉丝模、弯曲模、拉深模等。
冲裁模
2. 热作模具钢 热作模具钢用于制造使金属在高温下成形的模具,如
热锻模、压铸模、热挤压模)等。
热锻模、压铸模和热挤压模
3.塑料模具钢 从儿童玩具到我们每天使用的生活用品,塑料制品在生
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低合金耐候钢、低合金钢筋钢、 铁道用低合金钢、矿用低合金钢和其他低合金钢。
三、合金钢的分类(GB/T13304.2—2008)
1.按质量等级分类 (1)优质合金钢 (2)特殊质量合金钢 2.按主要性能及使用特性分类 (1)工程结构用合金钢 (2)机械结构用合金钢 (3)不锈、耐腐蚀和耐热钢 (4)工具钢 (5)轴承钢 (6)特殊物理性能钢 (7)其他 如焊接用合金钢等。
三、细化晶粒
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都有抑制钢在加热时奥氏体晶
粒长大的作用,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强碳化物形成元 素铌、钒、钛等形成的碳化物,以及铝(Al)在钢中形成 的AlN 和Al2O3,均能强烈地阻碍奥氏体晶粒的长大,使 合金钢在热处理后获得比碳素钢更细的晶粒。
四、提高钢的淬透性
除钴外,所有的合金元素溶解于奥氏体后,均可增加 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推迟其向珠光体的转变,使C形曲 线右移,从而减小钢的淬火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 性。
四、低合金钢与合金钢的牌号
五、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
(GB/T17616—2013)
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简称“ISC”,它 规定了钢铁及合金产品统一数字代号的编制原则、结构、分 类、管理及体系表等内容。
§6-3 低合金钢
低合金钢是在碳素结构钢的基础上加入了少量(一般总合 金元素的质量分数不超过3%)的合金元素而得到的。由于合金 元素的强化作用,低合金钢比碳素结构钢(含碳量相同)的强度 要高得多,并且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耐腐蚀性和焊接性 能。 低合金钢广泛用于制造工程构件。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一、解释下列名词1、奥氏体、过冷奥氏体、残余奥氏体2、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贝氏体、马氏体3、临界冷却速度4、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冷处理、时效5、调质处理6、淬透性、淬硬性7、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回火屈氏体8、第一类回火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10、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二、填空题1、钢的热处理是通过钢在固态下、和的操作来改变其,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2、钢在加热时P→A 的转变过程伴随着铁原子的,因而是属于型相变。
3、钢加热时的各临界温度分别用、和表示;冷却时的各临界温度分别用、和表示。
4、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速度主要受到、、和的影响。
5、在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中,钢的含碳量越高,奥氏体化的速度越,钢中含有合金元素时,奥氏体化的温度要一些,时间要一些。
6、一般结构钢的A晶粒度分为级, 级最粗,级最细。
按930℃加热保温 3~8h 后,晶粒度在级的钢称为本质粗晶粒钢,级的钢称为本质细晶粒钢。
7、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均属层片状的和的机械混合物,其差别仅在于。
8、对于成分相同的钢,粒状珠光体的硬度、强度比片状珠光体,但塑性、韧性较。
9、影响C曲线的因素主要是和。
10、根据共析钢相变过程中原子的扩散情况,珠光体转变属转变,贝氏体转变属转变,马氏体转变属转变。
11、马氏体的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为马氏体,是由含碳量的母相奥氏体形成,其亚结构是;另一种为马氏体,是由含碳量的母相奥氏体形成,其亚结构是。
12、上贝氏体的渗碳体分布在,而下贝氏体的渗碳体较细小,且分布在,所以就强韧性而言,B下比B上。
13、钢的 C 曲线图实际上是图,也称图,而CCT曲线则为。
14、过冷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仅仅是的改变,而没有改变,所以马氏体是碳在α-Fe 中的。
15、其他条件相同时,A中的C% 愈高,A→M的Ms温度愈,A 量也愈。
16、马氏体晶格的正方度( c/a )表示了,c/a的值随而增大。
钢的热处理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返 回
(四) 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和铁素体再结晶
细粒状渗碳体
>450℃ 聚集长大
粒状渗碳体
500~600℃ 再结晶
回火索氏体 多边形铁素体
板条状或片状铁素体
性能: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返 回
三、回火种类及应用 低温回火
中温回火
高温回火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返 回
频率范围 高频感应加热 200~300kHz 中频感应加热 工频感应加热 1~10kHz 50Hz 淬硬层深度
应 用
举 例
0.5~2mm 2~8mm
在摩擦条件下工作的零件, 如小齿轮、小轴 承受扭矩、压力载荷的零件 , 如曲轴、大齿轮、等
10~15mm 承受扭矩、压力载荷的大 型零件 ,如冷轧辊等
上一页
(三)高温回火(500~650 ℃)
组织: 回火索氏体。 性能:具有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 学性能。回火后硬度一般为200~330HBS。 应用: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等承受较大载荷的结构 零件,如连杆、齿轮、轴类、高强度螺栓等。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返 回
650℃回火2小时 组织:回火索氏体 硬度:187HBS
特点:钢内外温度基本一致,过冷奥氏体在缓冷
条件下转变成马氏体,从而减小变形。 应用:形状中等复杂的高碳钢和尺寸较大的合金 钢工件。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返 回
4. 贝氏体等温淬火 性能:贝氏体的硬度略低于马氏体,但综合力学 性能较好。
应用:一般弹簧、螺栓、小齿轮、轴、丝锥等的
热处理。
上一页
第6章_过冷奥氏体转变图
3. 奥氏体状态的影响
① 奥氏体的晶粒度:主要 影响先共析转变、珠光体 转变和贝氏体转变。晶粒 越小,C曲线左移,即转 变越快。对马氏体转变而 言,晶粒越粗大,Ms点越 高。
3. 奥氏体状态的影响
② 奥氏体均匀性:奥氏体 成分越不均匀,先共析转 变和珠光体转变加快,部 分C曲线左移;贝氏体转 变时间延长,转变终了线 右移; Ms点升高,Mf点 降低。
图6-5 Ni对C曲线的影响
2. 合金元素的影响
⑵ 碳化物形成元素
主要有铬、钼、钨、钒、钛等。这类元素如溶入奥氏 体中也将不同程度地降低珠光体转变和贝氏体转变的速 度;同时还使珠光体转变C曲线移向高温和贝氏体转变C 曲线移向低温。 当钢中这类元素含量较高时,将使上述两种转变的C 曲线彼此分离,使IT图出现双C曲线的特征。这样,在 珠光体转变与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之间就出现了一个过 冷奥氏体的高度稳定区。
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转变产物 A1~550℃ P转变区 550℃ ~ Ms B转变区 Ms~ Mf M转变区 M转变区: A分解为过饱和碳的α-Fe固溶体,即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 高温 中温 低温
珠光体组织
下贝氏体组织
马氏体组织
6.1.2 IT图的影响因素
1.含碳量的影响 2.合金元素的影响 3.奥氏体状态的影响 4.外加应力与塑性变形的影响
转变产物: 在两个“C”曲线相重叠 的区域内等温时可以得到珠 光体和贝氏体混合组织。 在珠光体区内,随着等温 温度的下降,珠光体片层间 距减小,珠光体组织变细。 在贝氏体区较高温度等温, 获得上贝氏体;在较低温度 区等温,获得下贝氏体。
图6-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的建立 (a) 不同温度下的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 (b)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
第六章 钢的奥氏体转变图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 C曲线(图 4)
图4 亚共析钢、共析钢及过共析钢的C曲线比较
四. IT图的应用 1.是制定钢材热处理工艺规范的基本依据之一:
①大致估计出工件在某种冷却介质中冷却得到的组织; ②制定等温淬火和分散淬火的工艺; ③估计钢接受淬火的能力。 2 实际热处理中采用连续冷却,其转变规律与等温冷却有 相当大的差异。 因此,IT图只能对连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提供定性数据, 它的直接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Fe、C原子扩散速度的制约。
2)过冷A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转变产物各不相同 从图6-1可见有三个相变区域: P相变区、B相变区和M
相变区。以T8钢为例,同温度的转变产物如图 2所示:
图2 T8钢 过冷 奥氏 体等 温转 变图
①P转变区域(高温转变) 从A1~550℃范围内,A等温分解为片状F+片状
五.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图
IT图的主要反映了过冷A等温转变的规律,主要用于
研究相变机理、
组织形态等。在一般热处理生产中,多为连续冷却,
所以难以直接应用,CCT图(连续转变图,Continuous、
Cooling、Fransformation)能比较接近实际热处理冷却
条件,应用更方便有效。
(一)共析碳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图 (图6)
图1 共析碳钢IT 曲线测试示意图
图1 共析碳钢IT 图
二、过冷A等温转变图的基本形式
1. 结构: 1)A1是临界点; 2)转变开始线左方是过冷 A区; 3)转变结束线右方是转变结束区( P或B); 4)两线之间是转变过渡区:
A→P转变的 A+P区; A→B转变的 A+B区。
5)水平线 Ms为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 其下方为马氏体转变区。这是一幅比 较简单的过冷 A等温转变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热处理的应用
——热处理可改善性能且不改变形状,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 ➢ 机床制造中60-70%的零件需热处理; ➢ 汽车制造中需热处理的零件多达70-80%; ➢ 工模具及滚动轴承,100%需要热处理。
——重要机械零件一般都必须进行适当的热处理。 工程技术学院
四、热处理的理论基础
② 最终热处理:
使经过成形工艺达到形状和尺寸要求的零件的性能达 到所需的使用性能。
工程技术学院
曲轴
生产工艺路线:
下料 → 锻造 → 正火 → 粗机加工 → 调质处理 → 轴颈表面淬火 +
低温回火 → 精加工 → 成品
工程技术学院
冲模的生产工艺路线: 下料 →锻造 → 球化退火 →粗机加工→ 淬火→ 低温回
工程技术学院
§6-3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一、钢的冷却方式
工程技术学院
二、过冷奥氏体的等温A1
650℃
600℃ 550℃
过冷A 过冷A 过冷A A→T
A→S
A→P
P S T
350℃
MS Mf
过冷A
A→B上
过冷A A→M
B上
A→B下
B下
M+A’ M
时间
工程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二、热处理的作用
1、改善使用性能
如:耐磨性,强韧性、弹性等;
2、改善工艺性能
如:机加工性能,成型性能,后续热处理等。
3、消除成型缺陷
如:组织粗大,成分偏析,残余应力等。 工程技术学院
汽车齿轮零件
生产工艺路线: 下料
→ 锻造 → 正火 → 粗机加工 → 渗碳 → 淬火 → 低温回火 → 精加工 → 成品
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②表面热处理:
包括表面淬火(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及 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等。
③其它热处理:
真空热处理、可控气氛热处理、形变热处理等。
工程技术学院
五、热处理的分类
2. 根据热处理阶段和作用不同分为:
① 预备热处理:
改善铸、锻、焊毛坯件的组织,消除应力,为后续的 机加工或进一步的热处理做准备。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重点:热处理组织性能转变 难点:热处理原理 要求:工作条件--性能--组织
--热处理工艺。
工程技术学院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
§6-1 热处理概述 §6-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6-3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工程技术学院
§6-1 热处理概述
一、热处理的概念
将材料在一定的介 质中加热、保温、冷却, 以改变其整体或表面的组 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 一种热加工工艺。
(二)影响C曲线的主要因素
1.碳含量对碳钢C曲线的影响
工程技术学院
2.合金元素对C曲线的影响 (Co)
工程技术学院
(三)两种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
1. 珠光体类型组织与性能
(1)珠光体类型转变 过冷A在临界温度A1以
下比较高的温度范围内进 行的转变。是典型的扩散 型相变。 (2)珠光体组织
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 组成的机械混合物,通常 呈片层状。
火→ 精加工 → 成品
工程技术学院
§6-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目的:获得细小均匀的奥氏体。
工程技术学院
(一)奥氏体的形成(共析钢)
1、形成过程
工程技术学院
2、奥氏体形成条件
1)温度条件:
加热温度高于Ac1
A
2)时间条件:
Ac3
Accm
在Ac1以上保温足够的时间。
温 度
Ac1 F+P P P+ Fe3C
b、降温转变 c、转变不完全
工程技术学院
2.贝氏体类型组织与性能
贝氏体(B)= 过饱和F + Fe3C (1)贝氏体的组织形态:
上贝氏体(550~350℃)
下贝氏体(350 ℃ ~Ms)
工程技术学院
(2)贝氏体的力学性能 上贝氏体: 强度和韧性较低。 下贝氏体: 不但强度高,而且韧性也好。 (3)应用 上贝氏体:无应用价值,工艺上应避免。 下贝氏体: 综合性能好;应用较多; 通 过等温淬火工艺获得。
工程技术学院
(三)碳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
VK
Vk’
工程技术学院
1、马氏体类型组织与性能
(1)马氏体转变:
是指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即 淬火)而发生的无扩散型相变。
(2)马氏体结构:
是碳溶于α-Fe中的过饱和间隙式
固溶体,记为M。
工程技术学院
(3)马氏体转变特点
a、无扩散性 通过切变方式完成,转变速度极快。
例:若钢中加入适量能形成难熔中间相的合金
元素,如Ti、Zr、V、Nb等,能强烈阻碍奥 氏体晶粒长大,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工程技术学院
(二)钢的加热工艺选择
1、加热温度
以相图为参考,结合热处
理类型及钢的具体成分来确定。
A
2、加热时间
Ac3
确定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
Accm
温 度
Ac1 F+P P P+ Fe3C
Wc(%)
工程技术学院
3、奥氏体的晶粒度
1)晶粒度的概念
表示晶粒的大小的程度。
2)晶粒度等级
奥氏体晶粒度分为8级。
3)晶粒度等级评定
对比法和测量法。
100倍显微镜下观察比较, 确定晶粒度
工程技术学院
4、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因素
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2)加热速度; 3)钢的原始组织;
4)钢的化学成分:
Wc(%)
工程技术学院
1(缺三陷)钢的加热缺陷及防止
氧化——影响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 脱碳——降低机械性能,如强度,硬度,耐磨性, 过热——导致晶粒粗大,性能下降,可重新在较低温度
下加热获得细小奥氏体。 过烧——导致晶界氧化甚至熔化,很脆,无法挽救。
2 防止
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把缺陷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采用特殊方法:真空加热,可控气氛加热等。
工程技术学院
(3)分类: 根据珠光体片间距的大小,可分为三
种: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
工程技术学院
珠光体 1000× 屈氏体 1000×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之间无本质区别,其形成温度 也无严格界线,只是其片层厚薄和间距不同。
工程技术学院
(4)机械性能
综合性能好,可制作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 性能主要取决于片层间距的大小: 片层间距愈小, 其强度、硬度愈高,同时塑性、韧性也有所改善。
1 原子扩散 2 固态相变
A
Ac3 A3 Ar3
温 度
Accm Acm Arcm
注:钢的热处理加 热工艺的制定通常 参考Fe-C相图。
F+P
P P+ Fe3C Ar1 A1 Ac1
Wc(%)
加热和冷却时钢的临界温度的变化
工程技术学院
五、热处理的分类
1.根据工艺参数及组织转变特征不同分为:
① 普通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