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县近50年气候特征分析
五寨县
2004 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33221 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588 万元,实现财政收入 4072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998 元,城 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5042 元。 资源
五寨县是山西省的富水区之一,有“坐在水库”上的县之称。近年 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近水资源优势,新修节水灌溉工程,目前全县 节水灌溉工程以覆盖了砚城镇、前所乡、胡会乡、新寨乡一镇,极大 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2001 年韩家楼村新建了韩家楼煤台,年配煤 120 万吨,三韩公路经 济得以迅猛发展。
五寨县辖 3 个镇、9 个乡:砚城镇、小河头镇、三岔镇、前所乡、 李家坪乡、孙家坪 乡、梁家坪 乡、胡 会乡、新寨 乡、韩 家楼乡 、东 秀 庄乡、杏岭子乡。 经济
五寨县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马铃薯、玉米,胡麻、黄牛、花菇、 药材、葵花及其炒货业。
常咀 华家沟 马家坪 车道坡 何家梁 小河头镇 小河头 古城角 咀儿上 大武州 界东 烟洞洼 周家梁 马军营 张家洼 黄崖湾 大庄子 河底 小武州 武家窑 五科 ) 韩家楼乡 韩家楼 孙家梁 碾窳 管家湾 大河湾 肖家 郜家峪 周家 窑子 头 固城 阳宅 滩咀头 峰兑坡 后兑堡 前兑堡 养马坪 丈子沟 魏家 窳 李庄 窑会 双泉墕 杨家庄 沟南梁 富家梁 邬耳 铧咀 ) 前所乡 前所 右所 南坪 都咀 薛家 葛家 张家 孤山 旧堡 羊圈沟 店 坪 水磨上 观音殿 新房圪台 簸箕洼 顾家沟 塔儿沟 南庄窝 神路 沟 窑子上 黄家山 洞儿上 罗泉沟 胡会乡 大胡会 小胡会 西鸡儿窳 东鸡儿窳 石咀头 张家坪 桑家窳 东坪 夏家洼 包家湾 安子 川口 水槽 王家庄 孙家坪乡 孙家坪 崔家 阳坡 河湾 高岭 峤峪 粟家畔 大燕家庄 武家窳 郭家窳 汶儿水 西寺儿沟 东寺儿沟 连家沟 碓臼坪 咀儿上 牧沟 峰子头 沙湾 旦沟梁 南洼 黄土坡 寨儿梁 大辐车梁 小辐车梁 沟子
五寨县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寨县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者:华玉英单位;山西省五寨县水利局五寨县地处山西省北部,总面积1379 km2。
全县土地总面积208.7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 1114.6 k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80.1 %.地势东南高,西部低。
东南为石山区,主峰芦芽山海拔2736m,为县境最高峰。
境内主要河流是朱家川河及其支流清连河。
年均气温4.3℃,一月零下14℃,七月19℃。
年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120天。
多年来境内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成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举措以来,五寨县就把搞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起来,使五寨县建设生态文明、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水土保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成效。
水是是生命之源。
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和战略资源。
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水土保持是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井儿洼小流域山高坡陡、地表坡碎,治理前植被破坏殆尽,水土流失严重,生产落后、生活困难。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按照“梯田标准化、技术规范化、成效显著化”的方向发展,领导干部不怕困难、求真务实,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 km2完成坡改梯田坡改梯10hm2,水保林40 hm²,人工种草6hm²,谷坊18座,淤地坝7 座,沟头防护 4座,形成了坡面防治与沟道坝系相结合的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流域土地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粮食产量由原来3800 kg/ hm²提高到6000km/ hm²为流域农民增产增收、农村争效、农村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水土保持可以加快农村生产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五寨县特色产品总结报告
五寨县特色产品总结报告一、引言五寨县位于中国山西省的一座美丽县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本报告旨在总结五寨县特色产品的独特之处,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为五寨县的特色产品产业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五寨县特色产品概述1. 草原食品五寨县的草原食品以草原羊肉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的烹饪技艺制作而成。
其口感鲜美,肉质细嫩多汁,深受游客的喜爱。
2. 五寨膏蜜五寨县盛产膏蜜,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其蜜糖具有香甜且独特的风味,被誉为“蜜中珍品”。
3. 特色手工艺品五寨县的特色手工艺品包括木雕、羊毛毡、蒙古族刺绣等。
这些手工艺品以其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收藏家。
4. 红枸杞酒五寨县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红枸杞的品质颇佳,而红枸杞酒则成为五寨县的特色产品之一。
其独特的口感和酒香,吸引了许多酒类爱好者前来品尝。
三、五寨县特色产品的优势1. 自然资源丰富五寨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丰富的草原资源、清澈的水源等,为特色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 文化底蕴深厚五寨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蒙古族文化,这为特色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文化内涵,使得特色产品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3. 技术精湛五寨县的特色产品制作工艺精湛,传统技艺代代相传,使得特色产品在品质上更加可靠,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4.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特色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五寨县的特色产品正好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五寨县特色产品的发展前景五寨县的特色产品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文化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1. 品牌建设通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造五寨县特色产品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和购买。
2. 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特色产品,五寨县还可以考虑开发新的特色产品,丰富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十五年来忻州地区气候变化分析_黄先寒_宋保平_樊改娥_兰国玉
收稿日期:2014-09-20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Z2007216).作者简介:黄先寒(1991—),男,江西上饶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宋保平(1971—),男,陕西宜川人,石家庄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文与水资源方面的研究.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9卷第1期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Vol.29No.12015年3月Natural Science EditionMarch 2015文章编号:1009-4490(2015)01-0068-06五十五年来忻州地区气候变化分析黄先寒1,2,宋保平2*,樊改娥3,兰国玉1(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2.石家庄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3.山西省忻府区气象局,山西忻州034000)摘要:基于山西省忻府区气象局1959年 2013年气象数据资料,运用一元回归分析法、距平分析法以及Mann-Kendall 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气温、降水、蒸发等气候要素变化情况.结果显示,55年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波动上升,趋势缓慢,增长率约为0.08ħ/10a ;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率约为-2.16mm /10a ;年平均蒸发量下降趋势明显,下降率达-59.3mm /10a ;M-K 突变检验表明,55来忻州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蒸发量的突变点分别出现在2011年和1977年,而年平均降水量变化未出现突变.关键词:气候变化;回归分析;突变分析;忻州地区中图分类号:P467文献标识码:A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全球变暖趋势下,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产生深刻影响[1,2].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全球不同尺度及相关子系统[3],运用多种方法对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4 6].其中,分析全球或区域变化背景下的局部地区气候变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选择滹沱河流域中游的忻州市,对气温、降水、蒸发三种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为当地水资源分析和流域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8ʎ13' 38ʎ39',东经112ʎ15' 112ʎ58'.该区地形西高东低,逐步倾斜,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部开阔平坦,为忻定盆地的主体部分.境内流径滹沱河、云中河及牧马河等重要河流.由于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忻府区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春温高于秋温,夏季过后秋高气爽;年平均气温为8.5ħ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405mm ,降水集中于7 9月份[7].2研究资料与方法本文选取1959年 2013年间忻府区气象局的气温、降水和蒸发等气象数据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距平分析法、Mann-Kendall 突变检验法,对该地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2.1线性趋势分析法利用y i 表示样本量为m 的某一气候变量,x i 表示相应的时间,构建y i 与x i 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 i =ax i +b(i =1,2,3,…m )(1)式中:a 表示回归系数,反映y 的趋势倾向;b 表示回归常数.a 、b 的最小二乘法估计为:DOI:10.16207/ki.1009-4490.2015.01.016a =Σmi =1y i x i -1m (Σmi =1y i )(Σmi =1x i )/(Σmi =1x 2i-1m (Σmi =1x i )2)(2)b =y --a x-(3)式中:x -、y -均为x i 、y i 的平均值.2.2距平分析法距平是一组数据中任意数值与这组数据平均值的相减值,其可用于反映气候变量在特定时段的数据与长期平均值的偏离情况.其中,一组气候变量的距平值可以构成距平序列并且通过其可以更为直观的进行气候变化分析.2.3Mann-Kendall 检验法对于具有n 个样本量的时间序列x 1,x 2,…,x n ,构造一秩序列:S k =Σki =1r i (k =2,3,…,n )(4)式中:当x i ﹥x j 时,r i =+1;当x i ﹤x j 时,r i =0(i =1,2,…,j ).在时间序列随即独立的假设下,定义统计量:UF k =|S i -E (S i )|Var (S i 槡)(1≤k ≤n )(5)式中:UF 1=0,E (S i )、Var (S i )分别是累计S i 的均值和方差,在x 1,x 2,…,x n 相互独立且有相同时,可通过下式计算:E (S i )=n (n -1)4(6)Var (S i )=n (n -1)(2n +5)72(7)UF 1为标准正态分布,它是按时间序列x 顺序在x 1,x 2,…,x n 计算出的统计量序列,给定显著水平a ,若|UF k |﹥U R,则表明序列存在明显的趋势变化.按时间序列x 顺序x n ,x n -1,…x 1,再重复上述过程,同时使UB k =-UF k (其中k =n ,n -1,…,1),UB 1=0.分析绘制UF k 与UB k 曲线图,若UF k ﹥0,则表明序列呈上升趋势;若UF k ﹤0则表明序列呈下降趋势;当UF k 或UB k 的值超过临界线时,表明上升或下降显著;若UF k 和UB k 所对应的曲线出现交点,且该处UF k 值满足|UF k |﹤1.96,则表明该点对应值为突变开始的时间,相应的检测显著水平a =0.05,置信水平为1-a =0.95.3结果与分析3.1气温变化分析3.1.1气温年变化的趋势分析根据1959年 2013年忻州地区年平均气温数据分析,该区最低温度为7.3ħ,出现在1984年;最高温度为10.1ħ,出现于2006年和2013年;55年来年平均气温的平均值为8.7ħ.由图1可知,忻州地区55年来年平均气温围绕其55年气温平均值在7.3ħ与10.1ħ范围内上下波动且波动升高;年均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较缓慢,增长率约为0.08ħ/10a.这一气温变化趋势与整个山西省在1957年 2003年间气温变化相似[8].3.1.2气温的距平分析本文通过5年距平计算探讨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见图2.可以看出,忻州地区于1959年以来,前25年间(1959年 1983年),5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较小,最大变化幅度不超过0.7ħ.而后30年期间(1984年 2013年),5年平均气温距平值依次为-0.93ħ、-0.61ħ、0.15ħ、0.35ħ、0.57ħ和0.41ħ,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上升趋势明显.其中后期的增温,很可能是受西风带环流和副热带高压等环流系统控制下,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500hPa 中纬度纬向环流偏强,经向偏弱,而副热带高压进入持续偏强期等的影响[9].·96·第1期黄先寒宋保平樊改娥,等:五十五年来忻州地区气候变化分析图11959年 2013年忻州地区年平均温度(ħ)变化及线性趋势Fig.1The change and linear trend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from 1959to2013图21959年 2013年忻州地区5年平均气温距平柱形图Fig.2The histogram of anomaly value for five year average temperature from 1959to 20133.1.3气温突变分析从忻州地区55年的年平均气温突变分析结果(图3)得知,气温UF k 曲线的值在1959年 1962年与2007年 2013年的时间段内大于零,表明该时间段内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余时间呈下降趋势.在气温呈下降趋势的年份中,气温UF k 曲线与显著性水平a =0.05的临界线在1989年和1997年相交,并且UF k 曲线在1989年 1997年间的值均小于-1.96,即超过临界线的下线.因此根据Mann-Kendall 检验法的原理可知,气温在1989年 1997年间显著降低,而在1963年 1989年和1997年 2007年间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明显.另外,UF k 曲线和UB k 曲线在2005年和2011年存在交点,它们的值分别为-0.55和0.36,故可以认为2011年为突变点,气温开始升高.3.2降水变化分析3.2.1降水量年变化的趋势分析1959年 2013年间,忻州地区在1972年的年降水量最少,为167.6mm ;最多为1967年的691.8mm ;年降水量的平均值为441.6mm.根据年降水量折线趋势分析(图4)可知,年降水量围绕多年平均值在167.6mm 与691.8mm 范围内上下波动,且呈波动幅度逐渐减少;年降水量线性趋势分析的下降率约为-2.16mm /10a.此与赵桂香等针对山西省降水减少的大背景相对应[8].图31959年 2013年忻州地区年平均气温突变分析Fig.3Mutation analysis on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from 1959to 2013·07·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图41959年 2013年忻州地区年降水量(mm )变化及线性趋势Fig.4The change and linear trend of annual rainfall from 1959to 20133.2.2降水量的距平分析分析发现,1969年 1993年间忻州地区的5个时段中有2个时间段的5年降水量距平值大于零,但其最大值也仅有3.51mm ;其他3个时间段的距平值小于零,但最大者为-17.59mm ,最小者达-62.15mm ,表明1969年 1993年的25年属于相对少雨期.此外,忻州地区其他的5年降水量距平值大于零的时间段分布在1959年 1968年、1994年 1998年和2009年 2013年间,可见55年来忻州地区的5年平均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较不均匀.3.2.3年降水量的突变分析根据55年忻州地区年降水量突变分析可知,UF k 曲线的值最大为0,最小为-1.96,表明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但是不是十分明显.因此,尽管UF k 与UB k 两条曲线存在3个交点,但是由于UF k 曲线未超出显著水平a =0.05的临界线,故不存在突变现象.此与全国其他地区出现极端降水呈增加趋势的特征不一致[10],表明忻州地区降水的独特性.图51959年 2013年忻州地区5年平均降水量距平柱形图Fig.5The histogram of anomaly value for five year average rainfall from 1959to2013图61959年 2013年忻州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突变分析Fig.6Mutation analysis on annual mean rainfall from 1959to 2013·17·第1期黄先寒宋保平樊改娥,等:五十五年来忻州地区气候变化分析3.3蒸发变化分析3.3.1蒸发量年变化的趋势分析研究区1959年 2013年的年平均蒸发量最少为1232.4mm ,最多为2326.4mm ,55年来的平均值为1579.6mm.通过对年平均蒸发量进行趋势分析(图7)可知,年平均蒸发量围绕其55年蒸发量平均值在1232.4mm 与2326.4mm 范围内上下波动,且波动幅度逐渐减小.年蒸发量的线性趋势分析的下降率约为-59.3mm /10a.这一结论与海河流域在1956年 2000年间蒸发量的线性变化速率(-51.7mm /10a [11])相似.3.3.2蒸发量的距平分析结合图8可知,55年间忻州地区的5年平均蒸发量距平值在时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特征.其中,1959年 1978年间的5年平均蒸发量距平值均大于零;1979年 2013年间的距平值皆小于零,表明1959年 2013年间的前20年间蒸发量相对较大,而后35年间蒸发量相对较小;上述2个时间段内的5年平均蒸发量距平值变化幅度均相对较小,但1969年 1973年间除外.图71959年 2013年忻州地区年蒸发量(mm )变化及线性拟合Fig.7The change and linear trend of annual evaporation from 1959to2013图81959年 2013年忻州地区5年平均蒸发量距平柱形图Fig.8The histogram of anomaly value for five year average evaporation from 1959to 20133.3.3年平均蒸发量的突变分析根据图9可知,蒸发量UF k 曲线在1959年 1963年与1965年 1977年的时间段内的值大于零,表明该时间段内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余时间呈下降趋势.另外,UF k 与UB k 曲线在临界线内于1977年存在一个交点,并且UF k 曲线在1991年时超出了临界线的下线.因此,55年来忻州地区的蒸发量在1977年发生突变,开始下降,且自1991年以后下降趋势显著.4结论本文通过利用忻府区气象局1959年 2013年的气温、降水和蒸发等气象数据资料,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忻州地区55年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变化且上升趋势相对缓慢;(2)年平均降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变化,尤其在1969年 1993年间呈现降水相·27·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对少雨期;(3)年平均蒸发量减少趋势明显且具有先大后小的特征;(4)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蒸发量分别在2011年和1977年出现突变,而年平均降水量未出现突变.图91959年 2013年忻州地区年平均蒸发量突变分析Fig.9Mutation analysis on annual mean evaporation from 1959to 2013参考文献:[1]秦大河.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J ].科技导报,2008,26(7):1.[2]刘晓东,安芷生,方建刚,等.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变化[J ].地理科学,2002,22(5):513 519.[3]曲建升,张志强,曾静静.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国际发展态势与挑战[J ].科学观察,2008,3(4):24 31.[4]郭军,任国玉,任雨.近100年天津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变化[J ].高原气象,2011,30(5):1399 1405.[5]宋保平,王张华,乐群,等.510年来中国东中部地区气候干湿变化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1):69 82.[6]刘敏,沈彦俊,曾燕,等.近50年中国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原因[J ].地理学报,2009,64(3):259 269.[7]佟杰,张永国.忻州市城区空气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5(5):63 65.[8]赵桂香,赵彩萍,李新生,等.近47a 来山西省气候变化分析[J ].干旱区研究,2006,23(3):499 505.[9]唐国利,丁一汇.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J ].大气科学,2006,30(1):56 68.[10]翟盘茂,潘晓华.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J ].地理学报,2003,58(增):1 10.[11]任国玉,郭军.中国水面蒸发量的变化[J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1):31 44.Analysis of the Climatic Changes in Xinzhou District in 55YearsHUANG Xian-han 1,2,SONG Bao-ping 2*,Fan Gai-e 3,LAN Guo-yu 1(1.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Danzhou 571737,Hainan ,China ;2.Department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35,Hebei ,China ;3.Xinfu District Meteorological Bureau ,Xinzhou 034000,Shanxi ,China )Abstract :Based upon the weather data of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Xinfu District of Shanxi Province from 1959to 2013,the climatic changes including the temperature ,the precipitation and the evaporation are analyzed using the simple analysis of regression method ,anomaly analysis method ,Mann-Kendall method and so 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the study area in 55years is slowly fluctuating upward with a speed of 0.08ħper 10years ;what ’s more ,the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in the overall shows the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 rate is -2.16mm per 10years ;thirdly ,the decreasing rate of annual average evaporation is down to -59.3mm per 10years ,which states that evaporation decreases obviously.According to the mutation analy-sis of Mann-Kendall method ,the mutations of the mean temperature and mean evaporation are in 2011and 1977,respectively ,and the mutation of the mean precipitation does not appear.Key words :climatic change ;regression analysis ;M-K analysis ;Xinzhou district·37·第1期黄先寒宋保平樊改娥,等:五十五年来忻州地区气候变化分析。
五寨概况
概况五寨县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西部,总面积1379平方千米,总人口14万人(2008年)。
县人民政府驻砚城镇。
地势东南高,西部低。
东南为石山区,主峰芦芽山海拔2736米,为县境最高峰。
中部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为最低海拔1300米。
北部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
境内主要河流是朱家川河及其支流清连河。
年均气温4.3℃,一月零下14℃,七月19℃。
年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120天。
历史沿革据古文物考证,五寨境内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属冀州。
周朝,春秋时属并州。
战国时为赵国北边地。
秦时属雁门郡地。
汉为雁门郡娄烦地,后汉为武州南境。
三国时为魏之新兴郡北魏时为肆州秀容梁郡岢岚县地。
隋为马邑郡神武县。
唐朝属河东道朔州,唐末建五州。
五代后汉时属岢岚军。
宋时为岚州岚谷县,置宁远寨,隶属岢岚军。
辽重熙九年复武州号宣威军,属西京道,统神武县,有宁远镇。
金为武州边下刺史所领宁远县。
元朝为大同路武州,至元二年割宁边之半隶属。
四年省宁远县及司候司入州。
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镇西卫隶山西都司。
嘉靖十六年建五寨城堡。
清雍正三年(1725年)。
改镇西卫五所大寨堡:前所、右所、中所、左所(今城关)、上所(今河湾)为五寨县,并入三岔堡,属宁武府。
民国时期,五寨属雁门道。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山西属第二战区,五寨为第二行政区管辖。
一九四O年建立五寨县人民政府,一九四一年八月后,属晋西北行政公署第二专署。
一九四五年解放后,五寨为晋绥二专署驻地。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兴县专署。
一九五二年归忻县专署。
一九五九年四月忻县专署与雁北专署合并为晋北专署,五寨随属之。
一九六一年十月恢复忻县地区专署,五寨归属。
一九六七年成立五寨县革命委员会,属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
一九七九年以来,五寨属忻县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
五寨属忻州地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忻州地区改为忻州市。
五寨属之至今未变。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杏岭子乡联校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杏岭子乡联校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龟兹古国(今新疆库车县一带)是古代西域之大国,下图为我国新疆地区简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 古代龟兹(库车)成为丝绸之路重镇的区位条件有:①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耕②土壤肥沃,盛产丝绸;③位于山麓地带,水源相对充足④地处东西交通要冲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8. 关于该区域地理事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B. 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C. 区域内的降水主要分布在山地的迎风坡D. 魔鬼城的形成与风力作用无关参考答案:7. C 8. C8.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川融水,A错误;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小,B错误;区域内的降水主要分布在山地的迎风坡,C正确;魔鬼城是由风力侵蚀而成的,D错误。
故选C。
2. 德国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划分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个区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各区域与其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 “黄色中国”一一纬度位置B. “金色中国”一一地形起伏C. “绿色中国”一一海陆位置D. “银色中国”一一海拔高度2. 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描写错误的是( )A. A地区地处亚热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B. B地区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土壤为红壤,肥力低C. C地区地形以盆地和山地为主,昼夜温差大D. D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参考答案:1.D2.A1. “黄色中国”成因主要是土壤为黄土,集中分布我国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A错。
“金色中国”成因是海陆位置,主要分布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沙漠广布,B错。
“绿色中国”成因是纬度低,位于秦岭以南,水热充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错。
“银色中国”成因是地势高,位于青藏高原,气温低,冰雪覆盖,D对。
2. A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处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A错误,选A。
山西58年气温变化分析
山西58年气温变化分析作者:姜勇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7期摘要:利用山西6个代表站(运城、临汾长治太原离石大同)1951~2008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记录,分析研究了山西省1951~2008年气温的变化及其趋势。
结果表明:1951~2008年期间,山西气温上升明显,增暖过程从80年代开始,1987年以后,增暖有了进一步加快的趋势。
1951~2008年间,山西年平均气温上升了2.157℃,而大于20度积温有上升趋势;按地理位置由南向北,运城、临汾、长治、离石、大同、太原,年平均气温依次减少。
关键词:年平均气温;积温【分类号】:P467引言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严重干旱和雨涝事件明显增加了,特别是最近20年~30年,既是全球温度记录最高的时期,同时又是ENSO暖事件的频发时期。
相关的研究已经揭示了一些气候变暖的事实[1]。
为了比较全面认识气候变暖的规律,我们需要对其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而山西省位于中纬度(35°N~40°N)东亚季风影响的边缘地带,气候的年际变化幅度很大,极端气候事件相应也有其区域特点,研究其规律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2]。
采用1951~2008年6个代表站(运城、大同、太原、离石、临汾、长治)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试图从气候平均和大于20℃积温来描述山西省气候综合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山西省1951~2008的 50多年来气温的变化特征。
1、资料与方法所用资料为山西省分布较为均匀的6代表站运城、大同、太原、离石、临汾、长治近5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
本文中通过计算年平均气温、20℃积温保证率来研究山西近50年间温度基本态的变化特征。
并进行t检验,所用公式如下:2、山西6代表站1951~2008年间年平均气温变化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山西代表6站1951~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呈上下波动变化,但总体有上升趋势。
运城1956~2007年51年间,气温上升约1.756℃,温度变化速率达0.306℃/10a,增温主要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
灾害性天气预报的若干进展和近期任务
2 4 . 4 m / s )。
行投入了更多 的资金和人力 、物力 ,促进 了灾害性天气预报 的
2 _ 3 建 立 了预 报 科 研 机 制
强 热带 风暴 :中心 附近 的最 大风 力 达 1 0 ~1 1 级 ( 风 速 发展 。
2 4 . 5~3 2 . 6 m / s )。
预计未来 1 2 d内灾害性天 气将袭击 或影 响本地 区或附 致 了预报业务发展速度放缓 ,质量难 以继续提 升现象的发生。
1 . 2 . 3紧急警报 危害性大时 ,应发布 “ 紧急警报 ”。 2灾害性天气预报取得的工作进展 随着 国家 重视 程度的提高 ,灾害性天气预报工作在 技术 提
灾害性天气预报的若干进展和近期任务 管丽晶
灾 害性 天气预 报 的若干进展和近期任务
管丽 晶
(山西省五寨县 气象局 ,山西 五寨 0 3 6 2 0 0)
摘 要 :随着 国民经济的发展 , 人 口、生产资料愈发 集 中,对天气的抵抗力逐渐下 降,灾害性天 气预报 的重要性逐 渐凸显 。当前 灾害 性天气预报 在预报 范 围、准确率和信 息时效等方面还有很 多不足 , 需要采取相应手段进行改善 。 山西省忻州市五 寨县位 于忻州市西部 , 五寨县属亚寒带 大陆气候 ,冬季长而寒冷 ,夏 季短 而无酷暑 ,常年风 沙大,雨雪少。年平均气温 4 . 9 ℃ 。本文 以五寨县 灾害性天 气预
气预报 的整体进步 和发展 ;最后 ,选 择对 当前灾害性天气预报
l _ 1 . 2大 风
指非 热带 气 旋侵 袭所 造成 的平 均 风力 达 6级 ( 风速 1 0 . 8 各地方气象局 之间的灾 害性 天气 预报业务 交流 ,实现灾 害性 天
~
家乡简介
八、风景名胜
• 五寨县风景名胜主要有五寨故城、南禅寺、 开平王墓、南庄窝古塔、林氏家庙、三宗 关帝庙、古城遗址、东西两梁、何叶萍等!
八、风景名胜之五寨故城
门被 东北 河 门 面 设 底 所改 为 ( (位 五 洞拆 南和 沿 , 建 东 宽 大称 五 于 顶毁 、小 东 西 楼 、 寨五 寨 五寨 镶, 西东 南 门 , 南 米 合寨 堡 年 年寨 故 嵌唯 南五 北 为 东 、 , 称县 城 ) )县 城 石南 土条 三 秩 门 西 顶 五( , 扩 建砚 碑城 墙大 面 成 为 三 厚 寨左 清 城 筑城 一门 街 绕 门 捧 个 )、 雍 旧 土镇 通门 , 流 , 晖 城 米 ,右 正 址 城。 。洞 余八 , 门 门 门 , 城、 三 , ,明 保 米条 城 外 , 。 周 墙前 年 以 万嘉 存 ,小 内 有 南 城 长 高、 ( 砖 历靖 较 城巷 有 关 门 垣 后 砌 九十 好 砖。 东 。 为 顶 、 墙 年六 。 大现 西 清 迎 上 米中 年 。 年 城 部存 南 涟 薰 八 米 ,五 ) 原 , 1527 1581 5 1.67 1400 11.6 2000 1725
八、交通运输
• 铁路 五寨县有三条过境铁路一宁(宁武)岢(岢岚)铁路、神 (神池)河(河曲)铁路、神(神木)朔(朔州)铁路横 贯东西。 • 公路 四条干线公路一店(店儿上)临(临界县)、忻(忻州) 保(保德)、崞(崞阳)水(水泉)、韩(韩家楼)河 (河曲)四条干线公路,横穿东西,纵贯南北,与县乡公 路连网,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使五寨县95%以上的村庄 可以通机动车辆。
二、地理环境
• 位置境域 :东至古今坪10公里接神池县界。南至
仟树坡22公里接宁武县界,北至塔子会60公里接 偏关县界,东北至崔官庄35公里接神池县界,东 南至塔儿沟15公里接宁武县界,西南至黄土坡15 公里接岢岚县界,西北至铧嘴60公里接河曲县界 。 地形地貌 :五寨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部 荷叶坪山海拔2783米,西北部韩家楼村海拔1300 米。东、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南部为石山区。 地势东南高,西部低。东南为石山区,主峰位于 宁武县芦芽山海拔2736米,为过境最高峰。中部 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为最低海拔1300米。 北部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
五寨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以2012年7月21日为例
8 】 魏培莲 ,周 立平 ,徐辉 . 红 曲霉菌株生物 学特 性的研 究 叨. 浙江科 同于传统 的对 白酒 的酿造过程主要是微生物 的发酵方面。这个 [
技学院学报,2 0 0 2 ,1 4( 3): 1 2 — 1 5 .
3 . 2讨 论
西大 学学报 ,2 0 0 9( 2 ) : 2 8 9 — 2 9 3 . [ 4 ] 沈萍 . 微 生物实验 【 M 】 . 北京 : 高等教 育出版社 , 1 9 9 9 ,3( 1 ) : 5 - 6 . [ 5 】中国科 学院微 生物研究所 细菌分类组 . 一般细菌 常用鉴定 【 M 】 . 北 京: 科学 出版社 ,1 9 7 8 ,4( 4 ): 1 - 2 .
( 上接第9 页)
3 】 王佳 丽,韩建荣 ,赵景龙 . 汾酒大 曲中红 曲霉 的分 离和 鉴定 [ J 】 . 山 4~6之 间 ,最适生 长温度都在 3 5—4 0  ̄ C 之 间 ,都可 以利用 【
麦芽糖 、葡萄糖 、乳糖 、半乳糖 ,都不利用蔗糖 ,对于氮源方
面的利用没有太大 的差异 。
3水汽的输送及动力条件分析 海 的水 汽向北输送 ,从 2 1日 2 0 :0 0 8 5 0 h p a 水汽通量 ,低层较
[ 1 】 朱乾根 , 林锦瑞 , 寿绍文 , 唐东 异 .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 M] . 北京 :
气象 出版社 ,2 0 0 7 .
2 ] 苏军 阳 . 暴雨引发 原因及其特性 [ J 】 . 黑龙江水利科技 , 2 0 1 2 , 4 0( 1 ): 此次暴 雨过程中 ,中低层 的西南风急流不 断将 印度洋 和南 [
阿城区近50年极端气温特征分析
阿城区近50年极端气温特征分析【摘要】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阿城区1961~2005年阿城近50年温度的气候资料按不同时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变化规律,得到以下结论:阿城区45年平均气温变暖,年平均最高和年平均最低气温也呈增暖的气候变化趋势。
【关键词】对比分析;气温变化1.阿城区近50a气温变化的规律对1961~2005年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最低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最高、最低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最高、最低平均气温进行距平分析,得出阿城地区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有如下特点:1.1年气温的变化规律阿城区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年平均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
一般春季回暖快,多大风、易干旱,每年3月末到4月初气温开始逐步回暖;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气温温和湿润,季节短促而炎热,是一年的高温集中期。
平均气温为21.3℃,极端最高气温为39.2℃,(出现在2001年4月6日,≥ 32.0℃,平均日数为15天;秋季多雨、降温急剧,容易出现早霜,平均气温为10.0℃;平均初霜期在9月24日左右,平均终霜期在5月3日。
冬季在极地大陆冷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年内极端最低气温容易出现在一月。
平均温度为-13.7℃,极端最低温度为-40.0℃,出现在1970年1月4日。
图1 季平均温度分布图图1 阿城冬季气温距平与标准差比值的变化60年代至今,全区气温呈变暖趋势。
1961~2005年的45年中气温年变率为0.0387℃/年变暖的趋势缓慢。
年最高平均气温化变化与年平均的变化相似。
45年中,最高平均气温的年变化率为0.0136/年;最低平均气温的年变化随年平均温度、冬季温度的升高呈减少趋势,以每10年-1.8的变率增长。
年最低平均气温的年变化率大于最高平均气温的年变化率,温差变小了,气候变得温和。
1.2 1月气温变化规律冬季1月的平均气温明显变暖趋势,45年中,1月份最冷时期出现在1961~1970年,最暖期出现在1988~2003年,气温呈明显变暖趋势,1月平均气温的年变化率为0.0464℃/年,气候变暖明显。
五寨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五寨县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作者:管丽晶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7期摘要:通过对五寨县2012年8月20-21日强对流暴雨过程从影响系统、高空环流、高低空环流形势,以及物理量场的分布状况方面进行分析。
2012年7月21日五寨县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低层西南涡东侧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间形成的西南急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五寨县处于水汽输送通道中心大值区的外围,强度虽有所减弱,但是水汽通量梯度仍较大,表明水汽输送较强。
关键词:急流;水汽通量;地形;雷达产品中图分类号: P458 文献标识码:A引言暴雨是五寨县夏季高影响天气之一,是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域防洪关注的重点,其准确的落区预报是防灾减灾的有力支撑,因此,提高暴雨落区预报准确率是五寨县气象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五寨县位于忻州地区西部,地处黄土高原,土地贫瘠,南寒北暖,。
暴雨的预报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由于暴雨发生所存在的一些共性,大的降水过程基本上都能把握住,而在局地强降水的落区研究上仍比较薄弱,复杂的地形以及回波演变趋势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均给局地性强降水落区的预报带来很大难度,这也给防汛工作带来困难。
本文通过对物理量场、地形,总结出一些暴雨发生的特点,以期为今后暴雨的预报提供一些参考或借鉴。
1 暴雨概况1.1 2012年7月21日全市降雨量实况分析受高空冷涡和中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7月20日20:00~21日20:00,五寨县普降暴雨,全县降水量在37.7~81.8mm之间测站降水量为62.0mm,最大降水出现在小河头乡,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21日02:00~21日16:00,测站一小时最大降水量为12.5mm,出现21日13:00。
在针对此次降水过程,五寨县气象台,提前72小时准确预报出,并及时预警,五寨县气象局领导应急指挥得力,多部门应急联动,将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赢得了县委县政府表扬。
2 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分析2.1 高空环流场从这次过程的高空形势上看,8月19日20:00500hPa高空整个亚欧大陆为典型的两脊一槽型,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和日本海地区分别是一高压脊,贝湖地区至我国河套附近有一个长波槽,整个过程长波槽缓慢东移,日本海高压脊不断加强,为影响我区的低槽东移和长时间的降水提供了条件。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地理多样性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云南地区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分析近50年来云南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探讨其趋势、原因及对当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近50年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对云南区域的气候变化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同时,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对云南地区的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
三、气候变化特征分析1. 温度变化近50年来,云南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呈现上升趋势。
春季和夏季的温度上升尤为明显,冬季温度也有所上升。
这种变化导致云南地区的生长季延长,农作物生长周期也发生了变化。
2. 降水变化云南地区的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
近年来,干旱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此外,降水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变化,部分地区出现降水减少,而部分地区则出现降水增多。
3. 风速变化近50年来,云南地区的风速呈现出下降趋势。
这可能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地植被覆盖增加等因素导致的。
风速的下降对当地的气候、生态和农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影响因素分析1. 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化是影响云南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此外,地形、地貌、海陆分布等自然因素也对云南地区的气候产生了影响。
2.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云南地区的气候变化产生了显著影响。
一方面,城市化、工业化等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也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导致植被覆盖变化,进而影响当地气候。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近50年来,云南地区的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温度上升、降水变化和风速下降。
这些变化对当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云南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2. 建议针对云南地区的气候变化,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气候预测和灾害防范能力。
近50年庆阳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庆阳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作者:周忠文张天锋张谋草刘英薛璟轩张俊林张红妮韩博来源:《甘肃农业科技》2022年第09期摘要: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环境问题,庆阳市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的区域之一。
为了探索环保新模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利用庆阳市8个气象观测站1971 — 2020年连续50 a的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庆阳市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结果表明,50年内庆阳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升高速率为0.32 ℃/10 a,变暖幅度高于全球和全国平均水平;各季均增温明显,其中春季、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夏季、秋季升温幅度较小。
年平均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平均增加速率为14.5 mm/10 a;各季变化趋势不一,夏季、秋季、冬季呈增加趋势,春季呈减少趋势。
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平均减少速率为24.6 h /10 a;春季为增加趋势,夏季、秋季、冬季为减少趋势,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整体气候由寒旱向暖湿转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与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一致。
关键词:庆阳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中图分类号:P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22)09-0045-07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2.09.011Study on Analysis of the Climat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in Qingyang over the Past 50 YearsZHOU Zhongwen 1, ZHANG Tianfeng 1, ZHANG Moucao 1, LIU Ying 1, XUE Jingxuan 1, ZHANG Junlin 1,ZHANG Hongni 1, HAN Bo 2(1. Qingy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ansu Province, Qingyang Gansu 745000, China; 2. Heshui Meteorological Bureau, Heshui Gansu 745300, China)Abstract: Global warming a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imate change has become a cruci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worldwide, Qingyang is one of the regions sensitiv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To explore a new mode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8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ies from 1971 to 2020 for 50 year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climate trend rate, cumulative anomaly,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Qingyang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n Qingyang has been increasing over the past 50 years with an increase rate of 0.32 ℃ every 10 years,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global and national average.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each season was obvious, and the temperature rise in spring and winter was the highest, while the temperature rise in summer and autumn was less. The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by 14.5 mm every 10 years. The seasonal variation trend was different and showed increase in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and decrease in spring, the sunshine duration decreased by 24.6 hours every 10 years, an increasing trend in spring, and a decreasing trend in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were detect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sunshine duration was also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precipitation (P < 0.05). The overall climate changed from cold and drought to warm and wet, and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became more and more intense,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of climate change in northwest area.Key words: Qingyang; Climate chang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气候变化已成为目前地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的小幅增长。年降水f 自 15 年开始就逐年 减少 , 18 年降到最 i 97 t 到 97
低点 。此后年 降水量 时增 时减 , 呈缓慢 的小幅度上升趋势 。 但
50 2 40 9
. i i t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 … … .
总 结 了五 寨县 近 5 O年 气 候 变化 的 规 律 。
关键词 : 气候 变4 ; k 特征 分析 ; S 五寨县
中 图 分 类 号 :4 P6 文 献 标 识 码 : A
则是逐渐上 升的趋势 , 尤其到 了 2 0世纪 9 0年代升 温幅度明显增加 。2 0
五 寨县位 于山西省忻州市的 西北 , 大气环 流季节性 变化 明屁, 属典
特征明 显。
从 19 年 开始 年平均气温迅速上升 ,到 2 0 年 l 90 03 0年滑 动平均气温达
到 58 ,较历年平均气温高} .o I t08C,较低温时段 年平均气温高 出 11 l . ℃, 此 19 --0 3年为偏暖时段 。 9 0-2 0 22 四季气温分布特征 . 我 们把春 、 秋 、 4个 季节的年平均气 温也进 行 了 l 滑动平 夏、 冬 0年 均分析 ( 见表 1 。 ) 表 l 五 寨 县 四季 年 平 均 气 温 的 滑 动 平 均 分 析 表 ( ) 年 份
2 气 温
21 年 气温 特 征分 析 .
五寨县年降水量平均值 为 4 3 m,历年最多降水量 为 7 1 m. 5 .m 9 l. m O 出现在 15 年 ;最 少降水量 为 2 2 l,出现在 1 7 年 ,年 际相差 99 5 . in 9n 92 5 81 m 5 . m 。我们对年降水量也进行 了 l 年降水滑 动平均 , O 从特征 曲线 图 ( 见图 2 上可 以看 出, ) 年降水量 变化 总的趋 势是逐 年减少的 , 其问有间断
连续 出现暖冬 。 由此 不难 看H , ;五寨县气候 变暖 . 受冬季平均气温变化的
影响 比较 明显。
1 资 料说 明
本 文使用 资料 为五寨县气 象局 15 - 2 0 9 7 0 3年 气温 、 降水 、 照 、 3 1 风 速等气象要素 资料。
3 降水趋 势分 析
31 年降水趋势分析 .
S I' C F R A IND V L P E T& E O O C-’ HI O M TO E E O M N I E N C N MY
20 年 08
第 1卷 8
第4 期
收 稿 日期 :0 7 1马子平 。 , 王俊 杰 李 军伟 杨 勇 - 小平 , , , 郝
维普资讯
、 赠
6 5 5 5 5 5 4 4 4 4 4
0 8 6 4 2 0 8 6 4 2 0
科技情报开发 与经济
文 章编 号:0 5 6 3 (0 8o - l3 o 10 — 0 3 2 0 )4 o 5 一 2
(. 1 忻州市气象局 ,. tt 1 ̄忻州 ,3 0 0 2五台山气象站 , t 040 ;. 山西五 台.3 5 2 0 50 :
3 . 区气象局 , 忻府 山西忻州 ,30 0 4五寨县气 象局 , 0 4 0 ;. 山西五寨 ,3 2 0 060 )
摘 要: 对五寨县 15 - 2 0 9 7 0 3年 气温 、 降水、 风速 、 日照时数等 变化趋 势进行 了分析 ,
到 4 0 6
.
*
… … … …
嫡
糊 恻
’
’ 螂
蛳
誊4 3 0
4o o 30 7
:
/ \ 一
年 份
、
-
图 l 五寨县 4 7年平均气温特征 曲线 同 从 图 l 以看 出: 可 五寨县 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呈一 冷一 暖型 。l5 — 97
图 2 五寨县 l 年降水滑动平 均特征曲线图 0
型 的亚寒大陆性气候 。 五寨县海拔高度 l30n~ 8 l地理位置 : 0 l2 4n, 7 东经 l l2 l3o 北纬 3 。4~ 9 l 总 的气候特点是 : 1。 8~ 1。o, 84 3 。7。 气温年较差 和 日
世纪 9 年代 以后 比 2 世纪 7 年代 至 8 年代上升 了 21 。 18 年 o O O O . 在 99
五寨县年平均 气温为 5O , . 最冷年份 出现 在 18 9 4年 . 年平 均气温 为 39o 最 暖年份 出现在 19 . C, 9 8年 , 年平均气温为 68 。 I 对五寨 县 4 7年 的年平 均气温采用 l 0年滑动平均法进行 了统计 分析 ,得 出特征 曲线 图
( 图 1。 见 )
32 各 季 降 水 趋 势 分 析 ,
17 年年 平均 气温逐 渐下 降 ,9 1 降 到 4 年 中 的最低 值 。 l7一 91 17 年 7 9l
18 9 9年近 2 0年问属于低温时段 , 17 ~ l 8 而 9 l 9 0年这 l 0年是最冷时段。
各季降水变化没有 年降水 变化规律 明 显。从总体上看 , 夏季降水量 变化趋势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是~致 的。 为一年中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夏季 , 冬季降水最 少 , 春秋 两季降 水呈 波浪式 变化 . 多时少 , 而 时 阶段性
以前 的 3 O年 问只有 4个 暖冬 ,分别 出现在 l5 9 8年 、9 6年 、9 6年 、 l6 17 17 9 9年 , 19 而 9 0年 以后的 l 间就出现 了 l 个暖冬 , l9 5年 1 自 9 7年 以后
较差大 , 霜期短 , 季雨量集 中, 无 夏 降水年际变化大 , 干旱 频繁 , 照时间 1 3 较长 , 资源充足 , 光 局部暴雨 、 、 冰雹 大风 、 霜冻等 自然灾 害天气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