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规与立德_党纪建设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分析_李春霞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核心意涵与实践理路
I思想教育研究II思想理论教育•2020.f2I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核心意涵与实践理路韩丽颖(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4)[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战 略工程。
推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 需要,是促进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遵循大学生理想信念养成规律的内 在要求。
推进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重在突出教育样态上的日常性和规范性、教育过程上的合理性和有序性、教育效果上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
要深入理解高校理想信 念教育规律,科学把握常态化、制度化的内在张力,要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因素,着力构建常态化、制度化的教育引导机制和实践养成机制。
[关键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丨007-192X(2020)12-0044-06理想信念教育是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 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战略工程,对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 以“六个下功夫”凝练槪括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的核心素质和精神状态,把“在坚定理想信念 上下功夫”摆在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对理想信念 教育的高度重视、对新时代人才培养规律的科学把 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 建设制度的战略高度,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 化、制度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系统部署,[11这标志着理想信念教育已上升至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
高校肩 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 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是巩固马克思主义 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121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上应走在前 头、作出表率。
制度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法律只要不以民情为基础,就总要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民情是一个民族的惟一的坚强耐久的力量。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997:315) 制度分类最早林梅在《环境政策实施机制研究——一个制度分析框架》一文中指出:社会是由“有字的规则”(即正式制度)和“无字的规则”(如风俗、习惯等)共同构的。
诺思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994)一书中,主要强调了制度实施是一个需要耗费成本的过程以及与此联系的制度的不完全性,从而强调了正式制度和非正规制约之间协调的重要性。
权力中心在制定政策以后,通常由地方各级政府来具体执行,而在执行过程中,又会因为政策的不完全性、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等级结构之间的离散性等特征,导致政策走样与“变形”,或是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形。
政策制定的高度不完全性,也即粗略性,导致现实的政策实施等于实施加上对政策的再界定;(2)经过再制定的政策仍然是不完全的,政策的再制定受到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差异以及非正式规范的影响;(3)由于人们的认知差异,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互补与摩擦,实际起作用的是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正式约束只有在社会认可,即与非正式约束相容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把制度划分为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只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对政策执行的“共同影响”是很难分开的事实上,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时候是交织在一起的,各级地方政府经常需要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不断对政策进行再界定和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既包括地方政府对政策进行的正常的、合理的灵活处置,也包括对政策进行的不合理变通。
变通是相对于原来的制度或政策而言的,它并不是对原制度、政策的全部改变,而只是一种部分的改变,至少在形式上仍与原来的制度与政策保持一致。
非正式规则是影响政策或制度运行的重要因素,政策变通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正式规则嵌入的结果。
非正式制度改善与法治现代化实现
非正式制度改善与法治现代化实现
魏建国
【期刊名称】《思想战线》
【年(卷),期】2010(036)004
【摘要】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相时,体现为习俗规范、社会价值观、制度伦理等.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相比显得比较无形和隐性,因而常常不受重视.然而,事实表明,非正式制度对一个法治社会能否建成起着根基性作用.可以说,不同信任特质的非正式制度,或推动或阻滞法治现代化.一般说来,以普遍信任为特质的非正式制度有利于法治现代化,以特殊信任为特质的非正式制度阻滞法治现代化.非正式制度由特殊信任特质向普遍信任特质的转变与改善,是法治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基础条件与不可或缺因素.
【总页数】4页(P70-73)
【作者】魏建国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理论法学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理念的实现——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分析的视角[J], 甘强;袁振华
2.法治现代化不可忽视的环节:非正式制度与本土资源——以普遍信任为视角 [J], 魏建国
3.城乡教师流动非正式制度阻碍因素和实现路径探析——新制度理论的视角 [J],
贾建国;岳训涛
4.新时代中国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治现代化暨中国法治实践学派2020年智库论坛综述 [J], 孟星宇;李旭
5.非正式制度与古代个体品德培育问题研究(三篇)--非正式制度在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 [J], 陈晓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依规治党:论中国共产党“正式规矩”和“非正式规矩”
依规治党:论中国共产党“正式规矩”和“非正式规矩”武星
【期刊名称】《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14)008
【摘要】“政治规矩”是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中的一个新范畴.规矩既包括党章、党纪、国法这样的硬性约束,也包括党的优良传统、工作惯例等软性的未成文的内容,是“正式规矩”和“非正式规矩”的集合体.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关系为工具,探寻“正式规矩”和“非正式规矩”不同的形成机制、保障机制和演进路径.“正式规矩”和“非正式规矩”的互补和转化是两者和谐统一的重要表现,党内潜规则阻碍两者的和谐统一.
【总页数】5页(P11-15)
【作者】武星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
【相关文献】
1.从"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到《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r——论党建的法治化及其影响 [J], 朱茜;曹润田
2.守纪律讲规矩走好新的"赶考路"r——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J], 蔺丰奇;马俊红
3.“九条规矩”创新落实从严治党、依规治党 [J], 陈清华;陈朝阳;李广勤;
4.论中国共产党“规矩思想”的新功能 [J], 王生怀;
5.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和规矩建设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 [J], 潘国旗;蔡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写好章程建设“ 四部曲”,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写好章程建设“ 四部曲”,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作者:赵立辉来源:《教育家》 2020年第12期赵立辉 / 山东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高校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是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是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基本保障。
近年来,我省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高校治理制度高地为目标,写好“制定章程、配套制度、评估评价、修改完善”四部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进高校章程与时俱进,制度机制不断创新,加快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
制定章程: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2014年5月,我省在广泛征求各高校对章程建设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计划》。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到2015年底,全省102所公办普通高校完成章程制定与核准任务,实现了高校章程从无到有的跨越,高校进入了有章可循、依章办学的新时期。
在高校章程建设中突出高校与专家两个主体。
一是在章程制定上突出高校主体作用。
充分尊重并保障高校依法自主制定章程的权利,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高校实施的行为,在保障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充分尊重高校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体现章程作为保护学校改革成果与经验的基本作用。
主管部门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宏观指导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减少对高校具体事务的干预,着力做好章程核准和事后评估。
二是在章程核准上突出专家主体作用。
我省组建了100多人的高等学校章程评议专家库,由高校党政领导、章程建设牵头处室负责人、从事高等教育或法治方面研究或实践的专家、教授组成,突出专家的作用,充分尊重专家评议的意见,发挥专家在高校章程建设中的智力支持作用。
在首批高校章程评议中,专家提出修改意见300多条,平均每校60多条,高校吸收采纳90%以上,使章程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表述更加规范准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在章程内容上着重“三个下功夫”。
在章程建设中,各高校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章程建设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深入研究,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与改革发展要求的高水平、有特色的章程。
讲规矩有纪律做合格共产党员
龙源期刊网
讲规矩有纪律做合格共产党员
作者:牛泽群刘向宇
来源:《共产党员·上》2016年第07期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力量所在。
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决定了纪严于法、纪在法前。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地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严格执行党规党纪,模范遵守法律法规。
按照中央和省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安排,第二专题学习讨论以“讲规矩、有纪律”为题,重点学习讨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组织观念、服从组织决定,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做到执行纪律合格。
本期特别策划请辽宁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吕丹博士撰写了第二专题学习讨论辅导提纲,供大家学习讨论时参考。
党内法规解读纲要ppt
问责条例:从严治党的利器
1. 制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3.《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突出特点 4.中国共产党问责工作的原则
五 《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 和《党内监督条例》
1. 修订制定的原则 2. 基本框架 3. 需要重点说明的两个问题 4. 在党内法规中的地位
结束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创新
依规治党——党内法规制度 创新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 周淑真教授
一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思路
二
廉洁自律准则:道德宣示和行动标准
1.“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针对时弊”,切中问题要害 2.《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框架内容 3.《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特点
三 党纪处分条例:管党治党的尺子和党 员的行为底线
中国共产党党内条例研究热点的四维解读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2020中国共产党党内条例研究热点的维解读李春华摘要:新时代,健全党内条例逐渐成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重点,对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学界围绕党内条例的文本与内容、结构与体系、历程与功能、运行与执行四个维 度,对党内条例研究热点进行了解读。
但在党内条例研究中,存在着重解读轻理论、重内容轻体系、重现实轻历史的特点。
因此,需要重点围绕党内条例的基础理论深化、党内条例体系的构建及学术视野的拓展加强研究,有利于不断丰富党内法规理论、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推动从严治党的纵向深入。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党内条例;研究热点作者简介:李春华,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邮政编码100875)中图分类号:D26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359(2020)02-0038-08党内条例是对党的某一领域重要关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的全面规定。
作为主干法规,党内条例在党内法规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界开始聚焦党内法规,关于党内条例的专门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党内条例研究的缓慢萌芽阶段(1978-2012年),这一时期党内条例的研究寓于党内法规体系研究之中。
学界以单项条例的解读为研究重点,后随着党内条例颁布数量的增多,学界开始关注党内条例在党内法规体系中的地位等具体问题。
二是党内条例研究的迅速起步阶段(2012-2017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加紧党内法规体系的构建工作,党内条例作为党内法规体系中的主干法规成为建设的重点。
学界围绕党内条例的基本解读、基础理论(内涵、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对比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
三是党内条例研究的丰富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以来)。
学界系统地从多维解读、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内涵内容、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体系建设(基本构成、存在问题、完善措施)、对比分析(同一条例的不同版本、不同条例的衔接研究)等多方面展开探讨。
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与从严治党_李春耕
第3卷第5期2010年9月学报J O U R N A L O FC H I N AE X E C U T I V EL E A D E R S H I PA C A D E M YJ I N G G A N G S H A NV O L .3,N O .5S e p .25.2010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与从严治党◆李春耕(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江西井冈山 343600;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摘 要]制度建设科学化是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针对中国共产党目前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制度体系不衔接不配套、不具操作性、缺乏强有力的监控系统等方面的问题,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就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并培养强化科学化的制度意识。
[关键词]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从严治党[中图分类号]D 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0)05-0063-05[收稿日期]2010-06-09[作者简介]李春耕(1966—),男,山东莘县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讲师,主要研究党的建设与政治学。
所谓从严治党,就是根据党的自身建设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严格地以党的章程为准绳,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以确保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提出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有铁的纪律的政党,从严治党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方针。
坚持从严治党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正是党在八十多年的建设实践中一直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才保证了党的有序运转,取得了党的建设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再次重申了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1]表明新世纪为了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必须进一步解决好从严治党这一重大课题。
党内法规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概念辨识及其关系初探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No.220222022年第2期摘要: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
要从“全面”“严”“治”三个方面入手,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内核。
要在辨析党内法规与党内法规制度、党内法规与党内法规建设的关系中,厘清党内法规、党内法规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党内法规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法规党内法规制度党内法规建设依规治党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22.02.012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87(2022)02-0057-03【收稿日期】2022-3-20【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构建及实现路径研究”(项目号20AZD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雷(1989~),男,河南沈丘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内法规制度与执政党建设。
党的建设研究党内法规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概念辨识及其关系初探王雷(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管党治党进入全面从严治党新阶段。
与此同时,党中央提出并力行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全面推进党内法规建设。
党内法规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同向发展的态势愈发彰显,为新时代管党治党开辟了广阔发展空间。
本文尝试在阐释全面从严治党内涵,辨析党内法规与党内法规制度、党内法规与党内法规建设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探寻把握党内法规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考察与内涵阐释(一)由“从严治党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
【精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思考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立志职掌政权,建设一个人民民主的新中国,共产党现领导人民进行国家建设,早己经是执政党了,但并不是共产党人打江山,就要坐江山,现我就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研究。
一、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理性1840年鸦片战争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部“救亡图存”的斗争历史,先后涌现出了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一批又一批的领袖。
中国革命的斗争历史反复证明:尽管这些领袖人物及其领导的历史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无论是旧式的农民革命,还是戊戌变法式的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没有彻底的挖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因而无法真正实现“救亡图存”的历史史命。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此后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民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然而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国民族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这些斗争都无一例外地先后以失败告终。
中国革命要胜利,必须由一个新的阶级来领导,这个新的阶级是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富有组织性纪律性、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即中国无产阶级。
这一新的阶级在五四运动中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也就历史地落在这一新的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身上。
二、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理论依据1949年各民主党派向中国共产党发出的一份贺电,代表全国人民的心声:四万万人挣脱千年封建专制的枷锁,洗刷一百年帝国主义欺凌的耻辱,这是一件无比痛快的大事,,假如中国人民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知道黑暗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终了。
各民主党派人民投了共产党的票,政协的《共同纲领》一致推举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实际上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宪性和合法性。
共产党由于先进性和代表性,领导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认同,成为执政政党是合理和合法的。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时代价值
朱庆丰
【期刊名称】《甘肃理论学刊》
【年(卷),期】2022()5
【摘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从。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有其特定的理论意蕴和现实诉求。
纵观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历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相磨合、理论自洽与结
构耦合相统一、打造中国特色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党和国家、党规与国法协调并
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真实写照。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助力人类文明进步新形态的生动实践,其时代价值体现在
为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重要支撑,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保障,为
应对新一轮的全球治理困境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页数】9页(P51-59)
【作者】朱庆丰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
【相关文献】
1.体系化:新时代党内法规建设的新要求r——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党内法规建设的重要论断
2.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以涉及党内监督的党内法规与规范性文件为研究样本3.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回顾和前瞻——十九大党章实施与加快形成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专题研讨会综述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之四维——《扎紧制度的笼子——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的重大发展研究》专家评介会综述5.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建设百年历程及基本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建设的制度逻辑及其规范化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建设的制度逻辑及其规范化罗有成【期刊名称】《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年(卷),期】2022(23)1【摘要】依规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治理经验之一。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党内法规建设经历了周期性变化,与党的领导地位、国家治理目标以及国家法律体系之间,保持着紧密的回应性联系。
不同时期的党内法规建设伴随着不同的价值导向,演进过程中呈现出“一核多元”的结构逻辑、依规治党的目标主义逻辑以及“规范主义”的行动逻辑。
在功能机制实现方面,党内法规充分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治理体系形态,实现了“组织构成”和“制定纲领”的功能统筹,并强化了制度的整合功能。
党内法规建设的演进逻辑表明,党内法规实际上是通过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来不断更新党的执政体制和运作机制,深刻凸显党政关系、党法关系之间的均衡互动。
当前,仍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内,对党内法规的权限范围、制度体系、备案审查等问题进行理论澄清与制度优化,从而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的衔接协调。
【总页数】12页(P72-83)【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依规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作者】罗有成【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262【相关文献】1.加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等3部党内法规答记者问2.加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等3部党内法规答记者问3.加强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等3部党内法规答记者问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之四维——《扎紧制度的笼子——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的重大发展研究》专家评介会综述5.执政为民视角下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逻辑分析——学习习近平有关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论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百年演进逻辑--基于国家理论视角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 百年演进逻辑
——基于国家理论视角
崔言鹏
摘 要: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变迁中,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改革开放以后国
家理论的调适与发展以及依法治国理论的新趋势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理论逻辑。正是
在这些国家理论的指引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制度变迁中不断演进,经历了从引入法律法规
概念到从党的纪律角度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再到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推进党内法规建设,直到新时代推
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科学化、规范化。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制度变迁;国家理论
中图分类号:D261.1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各国列强纷纷划分势力范围,国内军阀混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 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逐步承担了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家的任务。但是中国共产党清醒地 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拥有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必须团结一 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党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建立联邦制国家的 构想,虽然之后几次全国代表大会越来越多地注重中国实际,但是仍然处于革命的理想和学习 苏联经验,直到大革命的失败彻底改变了这一建构未来国家的构想,“不再把国家建设作为革命 的预期目标和成果独立于革命的进程,强调革命的过程与国家政权的建设过程是有机统一在一 起的” 。 [10](P7) 由于中国共产党没有国家建设的经验,从党的六大开始学习苏联,建立了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但是随着党内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的教条主义倾向越来 越严重,毛泽东在 1938 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1939 年 12 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动力、任务、对 象、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40 年 1 月,毛泽东在 《新民主主义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理论,阐释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政体,详 细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国家” 。 [11](P663) 正是在这 一国家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国家建设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6-04-06作者简介:李春霞(1990-),女,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思潮研究。
基金项目:2016年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题:非正式制度视域下官德建设研究(xhmks1601)立规与立德:党纪建设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分析李春霞1,李敏2(1.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637000;2.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74)摘要:实践表明,党内制度建设是推进反腐斗争由治标转向治本,由外部监督转向内部治理的核心环节。
基于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纯洁党员干部队伍以及提高党员干部道德素质方面,除了强调显性的技术理性层面的强制性约束外,还存在着一种隐性的道德文化层面的内在支撑。
依规治党和以德立党的互补与推进不仅为党组织提供了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治理保障机制,同时也加快了党建的制度化、法制化进程。
关键词:党纪建设;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38(2016)07-0029-03Prescriptive and Moralistic :Formal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of Party Discipline ’s ConstructionLI C hun -xia ,LI M in(Faculty of Marxism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China )Abstract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party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core link to promote the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by permanent cure not a temporary solution and by internal governance not external supervision.Based on new institutionalism analysis paradigm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s issued the “Probity and self -discipline criterion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Disciplinary regula-tions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not only emphasize dominant and technical rationality mandatory constraint but also exist a kind of recessive moral and cultural level inherent support in regulating the behavior of party members ,purifying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and Improving the moral quality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Governing the party by regulations and morals not only provides for-mal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s of governance safeguard mechanism for party organizations ,but also accelerates the institutional and legal process of party building.Key words :party discipline ’s construction ;formal institutional ;informal institutional 2015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意味着十八大以来党的反腐败实践开始向党内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探索,开始从外部监督转向内部治理,从道德说教转向制度规范。
由于与以往处分条例相比,《准则》和《条例》对党纪与国法加以明确区分,原则上强调“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划定了道德底线,强调行为规范,因此被学者专家称为“中共史上最严党纪”。
一、党纪建设的制度逻辑: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制度一直是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危机,持续增高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严重困扰着各国政府,政府组织、政府职能、政府作用以及政府行为等社会制度问题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
以加尔布雷斯、道格拉斯·诺思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通过对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的反思,开始从经济学视角研究制度、产权制度的变迁与后果、制度的构成与作用等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富有创造性与启发性的研究结论,将制度分析的重点从人为安排的、约定成文并强制实施的正式制度,(如规章、宪法、法律等)转向由人类交往经验演化而来,通过模仿传承而稳定下来的非正式制度(如风俗习惯、伦理观念、价值理念、意识形态等)。
从根本上说,制度是一个社会的运行规则,决定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表现为特定的社DOI:10.13971/23-1435/c.2016.07.009本文摘自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会准则、行为规范甚至思维习惯,包括人们有意识创造的正式制度与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互交织、相互转化,从不同层面以不同的作用方式影响、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日本经济学家青木昌彦在建构相机治理(Contingent govern-ance)模型过程中发现互补的制度安排可以提高相机治理的有效性。
[1]基于新制度主义分析范式,新颁布的《准则》和《条例》既明确了严格规范的纪律约束,又提出了廉洁修身的价值引导,为党组织提供了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治理保障机制,加快了政党建设的制度化、法制化进程。
二、立规:正式制度的行为约束无规矩不成方圆。
纪律是指一个社会团体或组织为明确职责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以实现集体利益而安排制定的,用来约束每位成员的已成文的规章、条例和准则等。
党的纪律简称“党纪”,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根据党的性质、纲领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而确立的各种党规党法的总称。
[2](一)依规治党的现实吁求首先,反腐败斗争的法治化客观要求依规治党的制度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进,贪腐问题日益严重,权力寻租、买官卖官、私相授受、贪婪腐化等现象频发。
据王岐山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等公共职务犯罪约5.4万人。
全国法院系统审结一审贪污受贿案件约1.6万件、渎职侵权案件约4300件。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反腐力度不断加强的同时腐败问题依旧严峻。
因此,需要将腐败问题的治理上升为制度规约,完善党内规章制度,加强源头防治,由“治标为主”转向“预防为主、标本兼治”。
其次,党的作风建设的常态化迫切需要依规治党的纪律约束。
习近平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党的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的问题”,党员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关系党的形象,影响党执政能力的提升以及党先进性、纯洁性的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党员作风问题日益凸显,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奢靡之风盛行,导致党群关系恶化,民心涣散,不利于党执政合法性地位的巩固。
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党内作风问题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
”新修订的《条例》与《准则》不仅针对党员队伍现状列出禁止性行为的具体处罚条例,将作风建设的成果加以制度化、规范化,还提出了“四个必须、八条规定”从正面引导党员的作风建设。
最后,党的团结统一以及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呼吁依规治党的协调安排。
近年来,一些党内人士,包括茅于轼、任志强等利用微博等网上平台大肆诋毁丑化中国共产党,排斥乃至否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为此,中国共产党在新颁布的《条例》中特别强调党的政治纪律,对通过网络、论坛、微博等方式妄议中央大政方针,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发表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言论等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给予相应处分。
(二)依规治党的实践创新在法纪关系方面。
新出台的《条例》与《准则》与以往党的纪律处分条例相比,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在于对国法与党纪进行了更为明确的界分。
从制度安排角度,强调党纪严于国法,这源于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纯洁性的逻辑推演。
党从成立之初就强调党员的先锋模范作带头用,对自愿申请加入党组织的成员也提出了比普通群众更为严格的道德行为要求,因此党员不仅要受法律的约束,更要自觉接受严于法律的纪律束缚。
从制度逻辑结构角度,国法要高于党纪,党纪要挺于法前。
根据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与全国法院系统审结的贪腐案件无一不为严重违反党纪,可以说违法往往始于破纪。
在法律底线的基础上划定更为严格的纪律底线,既是“规范党员干部用权的‘紧箍咒’也是履职路上的‘安全带’,‘严’在抓早小,防微杜渐,避免出现没查都是‘好干部’,一查就成‘阶下囚’的怪现象”,可以及时处理党员干部的违纪行为,避免做出超越法律底线的违法行为。
[3]在内容结构方面。
根据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各种行为作风问题对纪律要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将纪律具体细分为组织纪律、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廉洁纪律以及生活纪律六大方面,每一项纪律要求都严于以往规定。
特别强调党的政治与组织纪律,在《条例》的第六章,明令禁止“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给予“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情节严重的”行为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此外,在《条例》中新增了生活纪律,这在党纪建设史上是第一次。
考虑到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影响使部分党员生活腐化堕落,为满足个人私欲利用职权乱搞男女关系、追求奢靡享受,严重破坏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条例》第十一章对追求低级趣味、生活奢靡、贪图享乐的党员干部以及利用职权、教养、从属或者其他类似关系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的,或者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不当行为给予各种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