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再次呼吁土壤环境问题
中国正面临土壤环境保护重大挑战
围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示范和借鉴。
示范,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术体系,有计
在治理的同时,我们也在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监 划、分步骤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管工作。从 2011 年开始,针对企业用地周边、农田、
当然,一切工作都必须建立在摸清底数、完善制
蔬菜基地、饮用水源地等,环保部组织开展了土壤环 度、创新技术和提升能力四个基础之上。摸清底数,
管起来不容易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重 化工业仍将保持较大规模,污染物排放将进一步加 重区域性、流域性土壤污染;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 加大,以及煤炭、石油生产和消费量的增加,土壤中
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负荷将继续加大;在现有农 业生产条件下,为保障粮食需求,化肥、农药、农膜 等农用化学品使用量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大量重 金属和农药等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将成为土壤环 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时政 POLITICS 高端
积累形成的,很多是历史遗留和现实问题的叠加,治 理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
2014 年 8 月 25 日,乌鲁木齐, 新疆环科院技术人员正在对原 新疆烧碱厂污染土地进行土壤 取样。
测分析方法、标准样品等标准亟待修订和完善。此外, 各地土壤环境监测、监督执法、风险预警体系建设严重 滞后,难以对辖区内土壤环境实施有效监控。
38 April 201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度,通过有关专项资金以及中央基建投资渠道,加大
对相关科研工作的资金支持。利用环保公益性行业 科研专项项目平台和部门年度预算资金,不断加大 对土壤污染防治科学研究工作的支持。比如,在修 复技术方面,重点支持有关科研单位开展重金属污 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目前利用超富集植物蜈
在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暨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主持讲话
在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暨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主持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大家好!欢迎各位莅临参加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暨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推进会。
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工作的持续发展和提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加实质性的成效。
在这里,我代表主办方向大家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当前,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愈加突出,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资源紧张等已成为困扰各国的共同难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使命。
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建设了一批新型生态保护区,推动了生态环境修复和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
同时,通过强力治理,我国空气质量开始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仍有待加强,绿色发展理念落地有待加快。
因此,我们要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深化认识问题,并制定更加长远、务实的保护计划。
在今天的会议上,我们将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
我们要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确定好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提高其管理和保护水平。
我们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完善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促进碳中和。
我们要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
我们要加强对土壤污染的防控,推进土地修复工作。
我们还要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参与。
我们要继续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交流合作,共享经验,互利共赢,推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国家关于酸化土壤治理相关策略
国家关于酸化土壤治理相关策略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土壤酸化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酸化土壤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严重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酸化土壤治理的相关政策和策略。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国家关于酸化土壤治理的相关策略。
1. 法律法规方面的策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酸化土壤治理的法律法规,比如《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酸化土壤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政府的职责,为酸化土壤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 技术研究方面的策略国家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对酸化土壤治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政府还加大了对酸化土壤治理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推动更多先进的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 政策扶持方面的策略为了激励和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积极参与酸化土壤治理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比如对参与酸化土壤治理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对使用环保技术和措施的农业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
4. 教育宣传方面的策略国家加强了对酸化土壤治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和教育讲座,提高了公众对酸化土壤治理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了社会各界对酸化土壤治理工作的参与和支持。
5. 国际合作方面的策略酸化土壤治理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有效解决。
国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构开展关于酸化土壤治理的合作项目,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全球酸化土壤治理工作的进展。
国家关于酸化土壤治理的相关策略涵盖了法律法规、技术研究、政策扶持、教育宣传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对酸化土壤治理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
在未来,国家将继续加大对酸化土壤治理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努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对酸化土壤治理方面的政策与战略中,技术研究方面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
一、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国家应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土壤保护法律和法规,明确土壤环境的保护责任和相关处罚措施。
政府还应推出一揽子的政策措施,为土壤环境治理提供支持和激励,鼓励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
二、加强农业管理农业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加强农业管理是防治土壤污染的关键。
首先,农民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按照使用说明正确施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残留。
其次,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持土壤的健康和肥力。
此外,科学制定农田休耕制度,合理轮作农作物,以减少土壤的疲劳和劣化。
三、加强工业监管和治理工业活动是土壤污染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工业监管和治理是必要的。
首先,要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的环境监测和排污监管制度,强化对排放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非法倾倒和随意排放有害物质。
其次,加强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的处理,采用科学的处理技术和设备,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
四、推广土壤修复技术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需要采取修复技术来恢复其功能和生态价值。
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多种手段。
例如,利用植物的修复能力,通过植物修复技术将有害物质转化、减少或吸附,恢复土壤的健康状况。
此外,也可以利用生物活性炭、菌剂和吸附剂等物质进行修复,以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五、加强监测和评估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需要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工作。
建立土壤监测网点,定期对农田、工业区和污染源周边区域的土壤进行采样和监测,掌握污染情况和变化趋势。
同时,要加强对农产品和土壤环境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防治土壤污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涉及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
只有通过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加强农业管理、加强工业监管和治理、推广土壤修复技术以及加强监测和评估,我们才能有效地防治土壤污染,保护土壤资源,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国发〔2022〕31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22 年 5 月 28 日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漂亮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份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管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预、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漂亮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 2022 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 2030 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 2022 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0%摆布,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 90%以上。
到 2030 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 95%以上。
(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2022 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2 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
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的讲话稿
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的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同胞们: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大家出席这次会议,共同关注和贡献生态环境保护的力量。
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一篇关于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的讲话。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耗竭等问题不断引发全球关注。
作为一个拥有独特自然资源和众多生物种类的国家,中国必须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福祉的重任。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快速的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许多地方出现了污染严重、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海洋污染日益加重,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共同构建美丽中国。
首先,我们要加强环境治理,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我们要深入推进燃煤污染治理,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加大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我们要加强农村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切实保护好我们的河湖水源。
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我们要加大土壤修复工作力度,防止农药、化肥等农业用品对土壤造成的长期污染。
其次,我们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良性循环。
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模式。
同时,我们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激励各地区、各部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再次,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要加大环境保护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发展。
同时,我们要鼓励企业加强环境技术创新,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变。
最后,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05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05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1.08.11•【文号】农办议〔2021〕324号•【施行日期】2021.08.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05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21〕324号郭凯代表:您提出的关于提高耕地质量的建议收悉。
经商财政部、科技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政策补贴力度近年来,中央财政积极支持开展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地膜回收利用、农机深松整地、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等相关工作,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耕地质量。
“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86.5亿元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支持674个县,以点带面提升秸秆利用能力;累计安排资金296亿元实施整县制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支持723个县提升粪污利用能力,实现585个畜牧大县全覆盖。
此外,国家还投入资金深入推进农膜回收行动,在100个农膜回收重点县打造农膜回收示范样板,在西北6个县开展农膜回收区域补偿机制试点,加强重点地区农田“白色污染”治理。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财政部等部门,继续健全以绿色高质高效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积极争取加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相关政策的资金投入,持续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基础,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二、关于扩大耕地保护利用试点范围我部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利用工作,一方面加强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畜禽粪污还田等地力提升措施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以提升耕地质量和产能为导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退化耕地治理试点等工作。
针对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4省(区),积极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农村部对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第4499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第4499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1.08.11•【文号】农办议〔2021〕373号•【施行日期】2021.08.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对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第4499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21〕373号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土壤资源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部高度重视土壤资源保护工作,坚持“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污染防治,着力构建土壤资源保护长效机制。
一是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我部切实履行农田建设管理职责,在土壤盐碱化、酸化、退化等区域,针对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采取专项工程措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
2020年全国新建成高标准农田8391万亩。
二是深入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深入推进耕地障碍修复利用工作,以西南、华南等红壤地区耕地障碍集中连片区域为重点,以县为单位,因地制宜采取品种替代、水肥调控等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耕地土壤生产障碍治理技术模式。
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退化耕地治理与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酸化土壤治理试验示范,对包括红壤在内的酸化土壤采取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因地制宜探索试验综合治理技术模式。
三是切实加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
联合生态环境等部门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基本查明我国耕地土壤污染底数及分布特征。
对受污染耕地实施分类管理,在轻中度污染耕地落实以农艺调控为主的安全利用措施,在重度污染耕地推行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
聚焦包括红壤分布的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实施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联合攻关,积极开展重金属低累积品种和治理修复产品验证示范。
保护土壤的建议5条
保护土壤的建议5条保护土壤是维护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土壤是我们生存和食物生产的基础,但当前全球土壤面临着多种威胁,如土壤侵蚀、盐碱化、酸化和土壤污染等。
为了确保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以下是五条保护和改善土壤的建议。
1.实施合理的耕作方式土壤的保护和改善与耕作方式紧密相关。
传统的耕作方式,如频繁的深耕和耕作层的翻耕,会破坏土壤结构和有机质,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相比之下,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保持耕作层的覆盖物,使用植物秸秆覆盖物或绿肥等,有助于保护土壤,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此外,合理的灌溉和施肥也能帮助改善土壤质量。
2.鼓励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是可持续农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保护至关重要。
这些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强调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土壤的侵蚀和污染。
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利用合理的农业耕作实践,如轮作、间作、植物旋转、覆盖作物和农田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肥力,并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
3.促进土地治理和防止土地退化土壤治理措施对于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地退化至关重要。
建立有效的土地治理机制和政策,包括土地使用规划、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和土地评估制度,可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此外,采取适当的土地保护措施,如植树造林、草地保护和河岸带保护等,可以减轻土壤侵蚀、水源污染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4.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对土壤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长期的过度施肥会导致土壤呈酸化和碱化改变,从而降低土壤的肥力和农田生产力。
此外,过度使用农药也会对土壤微生物、动物和植物产生负面影响,并增加生态系统中的有害物质的积累。
因此,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采取有针对性的、可持续的农业管理措施,如秸秆还田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是保护土壤和农田生态环境的关键。
5.加强土壤监测和科学研究了解土壤状况和评估土壤质量是保护土壤的关键步骤。
关于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
关于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2016年5月底,《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亦称“土十条”)正式颁布。
“土十条”开宗明义提出: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同时指出“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其中xx及珠三角、韶关市等在“土十条”被多处提及,要求xx自2017年起,“严防矿产资源开发污染土壤”、珠三角等地对“污染耕地集中区域优先组织开展治理与修复”;韶关等市2016年底前“启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重点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等。
因此,国家对土壤污染防治高度重视,更凸显了xx在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的紧迫性。
一、当前土壤污染的突出问题土壤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土壤污染状况及其防治工作的方方面面。
当前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土壤污染总体状况堪忧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全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随后2014年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当前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污染点位超标率为19.4%。
其中包括我省珠江三角洲在内的国家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据xx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调查,省内多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主要特征污染物为镉、铜、汞和铅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矿山周围、搬迁企业污染场地和城市周边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呈现污染面广、污染因子多、污染风险高等特征。
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很多,如工业污泥、垃圾农用、污水灌溉、大气中污染物沉降,大量使用含重金属的矿质化肥和农药等。
土壤污染类别主要分为农用地污染和建设用地污染。
据农业部蔬菜水果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广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调查,重金属已对省内主要蔬菜产地土壤构成了威胁,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属于警戒线和轻污染的蔬菜产地高达40.4%,主要污染地区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和粤北地区也存在重金属超标情况,其中蔬菜产地土壤镉污染最为普遍和严重,其次是汞和砷污染。
关注两会 聚焦环保
关注两会聚焦环保
陈漫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
【年(卷),期】2007()03B
【摘要】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与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召开期间,“环境保护”一词高频度出现,“环境保护”成为“两会”上令人瞩目的焦点。
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带着人民的托付,围绕着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建言献策。
本刊特刊发委员、代表们的提案、建议以及社会各界对环保工作的积极反应,以飨读者。
【总页数】5页(P12-16)
【关键词】环保工作;聚焦;环境保护;社会
【作者】陈漫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记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
【相关文献】
1.聚焦两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备受关注两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J], 吕晓洋;
2.直击政策走向聚焦地方两会地方两会陆续开幕关注民生领衔热点 [J],
3.特别关注:聚焦两会——两会的心声 [J], 无
4.聚焦全国两会,关注环保新常态把握前行路砥砺更致远 [J], ;
5.聚焦两会关注消防--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话消防 [J], 王英;宋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环境部 建议提案
生态环境部建议提案建议提案:生态环境部应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措施一、加强水资源保护1.建议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水源地保护,严禁污染和破坏行为。
2.推行水资源合理利用制度,加强节水意识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加强大气污染治理1.制定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加强对工业企业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
2.加强大气污染源的排放监测和数据公开,提高治理效果的可衡量性。
三、加强土壤污染防治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2.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工业废弃物和土壤污染源的管控。
四、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1.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增加资金和技术支持。
五、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1.加强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推动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和开放,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参与度。
六、加强环境执法力度1.加强环境执法力量和能力,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威慑效应。
2.加强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七、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1.加大环境教育力度,推广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2.加强对环境保护成果的宣传,激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八、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1.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2.加强环境技术交流和合作,引进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和装备。
九、加强环境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1.制定环境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
2.加强环境政策的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
十、加强环境保护法律和制度建设1.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环境监管制度建设,提高法律执行力度。
2.加强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设,保护受损环境的权益。
生态环境部应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措施,从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区建设、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环境执法力度、环境教育和宣传、国际合作和交流、环境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环境保护法律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出发,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4最新保护环境倡议书(2篇)
2024最新保护环境倡议书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资源的过度消耗,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为了切实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努力。
下面,我将提出一系列保护环境的倡议,以期引发更多人的关注和行动。
一、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保护环境必须从教育抓起,从小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是长久之计。
我们建议政府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环境知识普及和培训,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水平,推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二、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环境问题与政府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政府应推出更加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制定更具约束力的环境标准和指标。
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机制。
三、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我们需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政府应该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和支持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
四、倡导绿色消费生活方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我们应该倡导绿色消费生活方式,减少浪费,重视节约资源和能源。
采用可再生能源,购买环保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负面影响。
五、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加强对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建立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和修复自然资源,修复退化生态系统,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六、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我们呼吁各国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促进技术转让和经验共享,增加环保投资,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改善,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
七、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和智慧交通发展城市是环境问题集中的区域,我们要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和智慧交通发展。
关于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
关于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利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
其中,土壤污染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中国的土壤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与此同时,相关问题的解决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为此,本文在调研总结和对土壤污染防治问题的思考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对相关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目前,我国的土壤污染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备,相关行政监管部门的工作也不够细致,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因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及时修订和改进现有法规,以更科学、更严格的机制,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2. 加强企业监管企业污染是影响土壤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遏制企业污染对土壤环境造成的破坏,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实行污染责任主体制,对于存在污染行为的企业,要进行强制整改,并追究法律责任。
3. 普及科普知识对于土壤污染,许多人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
因此,普及土壤污染防治科普知识,让公众了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使公众对于土地、土壤的管理有着正确的认识。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公众参与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同时也可以意识到人们的行为对于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建立多领域合作机制土壤污染问题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在解决该问题时需要涉及到公共卫生、农业、环境保护、工业生产等多个领域。
因此,要建立多领域合作机制,同时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同时,各部门间要加强协作和沟通,及时分析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为保护土地生态环境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5. 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
目前,受技术水平的影响,现有的土壤治理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因此,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对于治理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支持。
这样,可以提高治理效率和土地复垦效率,加快土壤修复的进程。
关于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
关于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的几点建议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为了保护土壤资源,保障人民健康,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本文将提出几点建议:1.加强政策支持政策是保障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需颁布符合国情的法律法规,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
政府要发挥引导和规范作用,制定出完善的政策,对土地污染整治及生态扶贫等问题予以指导和支持。
2.加强技术攻关,提升环境保护水平针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技术瓶颈,必须加大技术研究力度,研发出具有实用性和效益性的技术手段,将农业、工业、生活污染与治理技术相结合,达到提高治理效果的目的。
在新技术中,生态修复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生物修复技术都是比较优化的选择。
3.建立全面的品质监控体系建立合理的检测体系,定期对土地污染物进行监测和评估,对重点区域和土地进行全面掌握,做到污染物危害评估、污染水平监测、化验能力监测、现场技术咨询等多方面的监管和管理,保证土壤品质监测科学、权威、透明和公正,统计分析检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
4.加强宣传教育居民、企业等需要了解土壤污染的程度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普及力度,督促公众规范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土壤污染物的排放,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居民及社会团体对治理土地污染的支持意识。
5.推进国际合作土壤污染是跨国性问题,需要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国际技术合作和交流,与国际组织、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合作,共享治理经验和技术资源,提升治理水平、技术技能和国际影响力。
总之,土壤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加强政策支持、技术攻关,建立品质监控体系和推进国际合作有助于加强污染防治,减少土地资源破坏,为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保障提供坚实保障。
当前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与应对之策
当前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与应对之策近年来,全球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等问题不断加剧,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大气污染问题当前,大气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排放、扬尘、汽车尾气等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造成空气质量下降。
面对此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打击环境污染行为。
2.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3.推广低碳出行方式,鼓励公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二、水污染问题水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许多水资源的污染与短缺。
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水污染问题。
1.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资源的调度和利用,保持水环境的良好状态。
2.加强对工业和农业排放的监管,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推广节水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到水资源保护中。
三、土地退化问题土地退化主要包括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地贫瘠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应对土地退化问题,我们需要做出以下努力。
1.实施土壤保护政策,加强对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的规划与管理,减少土地退化。
2.推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田排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问题。
3.加强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民的土地管理和耕作水平,增加土地的产出和效益。
四、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需要采取以下行动。
1.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环境违法案例分析
环境违法案例分析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环境违法行为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也损害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对几个典型的环境违法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并呼吁更加严格的法律和监管措施来保护环境。
案例一:水污染事件某地区一家化工厂非法排放废水,导致附近河流水质严重污染,造成陆生和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还有数百名居民因水污染而患上不同程度的疾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对这起事件的调查发现,化工厂长期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故意隐藏废水排放行为,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罚。
此案例显示了环境违法行为对当地生态和人民生活的严重影响。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加强企业自查和社会监督,确保所有企业都能遵守环境法规。
案例二:大气污染事件某城市近年来空气质量严重恶化,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通过调查发现,该城市大量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以及燃煤电厂等行为是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关企业和机构没有严格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监管部门监测和执法不力。
这个案例突显了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形象。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政府应加强监管,推动企业和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此外,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和防治的认识,鼓励居民参与到减排行动中。
案例三:土壤污染事件某地农田的土壤检测结果显示,含有严重超标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使得农作物质量下降,农民收入减少。
调查发现,附近工厂和农业企业长期未经处理地排放有害物质,导致土壤受污染。
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导致问题进一步扩大。
此案例揭示了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影响。
为了改善土壤质量,政府应加强土壤监测,严格控制工厂和农业企业废物的排放。
同时,也需要倡导有机农业,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环境违法案例的分析揭示了违法行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严重危害。
自然资源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56号(资源环境类225号)提案答复的函
自然资源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56号(资源环境类225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1.08.09•【文号】自然资协提复字〔2021〕039•【施行日期】2021.08.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056号(资源环境类225号)提案答复的函自然资协提复字〔2021〕039 杨鸿生、谌爱东委员: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生态脆弱区域治理水平,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案》收悉。
你们通过分析我国生态脆弱区超载发展、资源错配、保护与利用错位现象,生态脆弱区在规划、管控、研究方面的不足,提出把生态脆弱区管控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分区、分类、分策”空间治理、构建与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脆弱区的管控、建立完善生态脆弱区治理科技支持体系等建议,对于确保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系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现结合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一、背景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科技部等部门高度重视,结合部门职责,全力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
二、已开展工作(一)关于将生态脆弱区管控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分区、分类、分策”空间治理,构建与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称“双评价”)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善空间治理的基础性工作。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3.12.14•【文号】环办土壤〔2023〕19号•【施行日期】2023.12.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壤环境保护正文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环办土壤〔2023〕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各直属单位,全国性行业组织及有关单位: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是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水平不断提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但过程中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和二次污染防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系统治理,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提出如下意见。
一、理念先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一)大力培育绿色低碳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和培育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理念,鼓励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行业协会、从业单位、公益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
倡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因地制宜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率先践行绿色低碳修复,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有效控制潜在二次污染风险。
在确保达到风险管控或修复目标的前提下,实现环境净效益最大化和碳排放量最小化。
(二)系统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推进全过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导向,以加强系统谋划、优化监管机制为重点,以强化科技支撑、完善保障措施为手段,强化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目标协同、机制协同、任务协同,推进风险管控和修复全过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高绿色化、低碳化水平。
(三)持续探索推动创新实践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鼓励先行先试,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持续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典型经验和案例。
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周报:两会前瞻:土壤、环卫及再生资源有望成为显著增量
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周报:两会前瞻:土壤、环卫及再生资源有望成为显著增量行业动态信息本周跟踪研究1、两会环保议题政策回顾:多管齐下我们将历年两会期间环保政策议题按照水、气、固等细分领域进行了分类。
从历史上看,大气治理涉及指标最多、涵盖范围最广、重点分类也最为细化。
其次是水体治理方面,重点集中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固废处理和土壤修复则是在最近两年关注度明显提升,主要集中在垃圾分类和土壤污染背景详查领域。
此外,污染源监测、大环保生态和新能源利用相关内容也逐步增多。
2、2020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回顾:土壤有望成为显著增量2020年1月12-13日,环境部在京召开一年一度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李干杰提出2020年要扎实做好十二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包括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依法推进生态环境督察执法、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统筹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重点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3、建议重点关注环卫领域,重视土壤修复行业变化从地方两会议题看,污染防治攻坚战、湿地生态修复、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内容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实现了全覆盖,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创建、推进生态资源转化等,成为今年地方两会的生态环境保护热词。
4、建议重点关注环卫领域,重视土壤修复行业变化我们认为在疫情影响下环保领域的关注度会进一步提升,重点关注相关度最紧密的环卫领域;伴随土壤领域相关制度文件的不断完善,市场释放也有望加速;同时继续关注其他固废细分如垃圾焚烧、特别是可能受益于报废车快速上量的再生资源领域。
而从环境改善的角度看,水体治理领域仍是环保议题突出重点,建议关注长江经济带机会。
本周跟踪研究与核心观点(一)重要事件与跟踪研究5月1日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新规正式实施。
随着北京垃圾分类开启,试点城市逐步推开,为更好地对垃圾分类领域发展做出预判,下文通过梳理日本历史上垃圾与资源再生的发展历程,尝试一窥行业的潜在发展道路和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两会再次呼吁土壤环境问题
尾矿处理/尾矿利用/尾矿陶粒/尾矿处理技术/尾矿处理设备-郑州德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没有安全优质的土壤,哪有放心的‘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毒地’上建起来的房子,再漂亮也不是安全的家。
”长期关注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周建民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再次呼吁保护土壤环境。
据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点位总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点位超标率达19.4%,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21.3%,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土壤点位超标率甚至高达36.3%。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着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影响。
在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不仅是周建民,多位政协委员也向大会提交了相关提案。
城市污染场地土壤的消纳处置问题也是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据初步估计,我国各类工业污染场地至少以数十万计。
虽然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出台了系列工作意见和技术规范,但这些制度多重视场地范
围内的土壤修复活动的管理,忽略了修复后土壤的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应引起重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污染场地土壤的修复值国内还没有统一标准,实践操作中多是由甲方建设单位委托专家进行评审,根据污染状况和这一地块修复后的不同用途评定一个健康风险安全系数,倒推出具体的土壤污染极限值。
针对这一问题,致公党中央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相关部门应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参照各国基于风险的修复目标和风险评价体系,在合理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条件下,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适用于不同用地(居住、休闲娱乐、商业、工业用地)的修复标准体系,规范推进产—学—研—管修复研发模式的创新和土壤修复产业发展,促进污染场地的修复。
另一方面,随着污染场地修复规模、数量的扩大,污土的消纳压力不断增大。
以北京焦化厂土壤治理示范项目为例,由于工程体量巨大,热脱附处理后产生的153万立方米修复后土壤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无处填埋。
提案建议,尽快拟定《污染场地修复土壤再利用标准》,按照标准分类支持土壤的资源化利用。
进一步强化土壤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的政
策保障,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进入污染土壤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领域,明确支持以BT、BOT、PPP模式等方式,丰富产业投资方式。
关键词:土壤污染| 土壤修复| 德森环境| 土壤环境问题| 2016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