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季羡林
我的童年(季羡林)
(3)、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 玩的小伙伴竟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 有骄傲之意。
“竟”字有出乎意料之意,表达出作 者对自己的伙伴成为“英雄”感到意外, 也有作者感叹世事难料的意味。 这里的“骄傲”有特定的含义,局限 于当时的时代,在作者看来,“哑巴小” 的所作所为给自己灰黄色的童年增添了一 点儿传奇色彩。
感情:失望和无奈。
小标题:父辈们 父辈艰辛: 孤苦伶仃
赏析:我父亲和叔父到了济南以后,人 地生疏,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 卖过苦力。 作者连用了四个四字短语,用“拉”“ 扛”“当” “卖”四个动词,运用排比,强 调突出了“我的父亲和叔父”在济南所从事 的艰辛工作,表现了他们为生存吃过很多的苦 ,在人生地疏的环境中的艰难挣扎。
词语释义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家徒四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浑浑噩噩 :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 人,哪些事? 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 我每天最高的享受。 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 介绍我的启蒙老师。 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 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小标题:每天最高的享受
生活困苦: 高粱面饼
赏析:“我三四岁的时候......更好吃 的东西。” 思考:“我”“每天最高的享受 ”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是“我”三四 岁时,奶奶每天给“我”的半个馒头。 说明当时物质条件的缺乏和家境的困苦。 动作描写,细致地描写了奶奶为我从袖 子里面给我取出馒头的过程,既表现了奶奶 的慈爱,也表现了“我”对馒头充满热烈的 期待。
谦和的季羡林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 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 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 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 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 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 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 别!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 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 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课外阅读《我的童年》(答案)
精品文档阅读季羡林《我的童年》的选段,完成练习(答案)。
我的童年(节选)到了学校里,用不着()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
我往往都到假(jiājià)山后,或者一个盖()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似(shìsì)的大看起来。
常常忘了时间,忘了吃饭。
有时候看到天黑,才摸黑回家。
我对小说中的绿(lùlǜ)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都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使用的兵器也如数(shǔshù)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
自己也想当那样的英雄。
鼻子一哼,冒出一道白光,白光里带着宝剑,射杀坏蛋,然后再一哼,白光和剑便(biàn pián)回到自己的鼻子里。
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指头往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戳到几百次,上千次。
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就可以练成铁砂掌,五指一戳,连树木也能戳断。
我信以为真,也想练成铁砂掌,便猛戳起来。
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血(xuěxuè)直流,疼痛难忍,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才停止了练习。
1.“戳”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
2.根据下面的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个句子。
(1)把假的当做真的。
()(2)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3)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3.请用“\”划去下面句子中用得不正确的一个词语。
“闲书”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限的(疼苦快乐幻想趣味)。
4.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我”最喜欢看闲书?请用自己的话把它们概括出来。
(5.相信大家都喜欢看闲书,你能把你最喜欢的闲书推荐给大家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6.请用“fáng”的读音组词并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7.把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8.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吞吞吐吐()陌生()细嚼慢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知识讲解
《我的童年》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
当代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
他创作了许多散文,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他曾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与翻译,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罗摩衍那》等。
《我的童年》写于1986年6月6日,这时的季羡林早已成为博古通今的大学者,本文中的他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灰黄的童年。
知识积累1.肃然起敬:恭敬地产生敬仰或钦佩的感情。
肃然,十分恭敬的样子。
2.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3.伶仃..(língdīng):孤独,没有依靠。
4.龙肝凤髓.(suǐ):比喻极其难得的珍贵食品。
5.琐.(suǒ)事:细小零碎的事情。
6.溺.(nì)爱: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
7.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8.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
9.蹿.(cuān)房越脊:跳上房顶在上面飞快地走(多见于旧小说)。
10.光大门楣.(méi):指光耀门庭,光宗耀祖。
门楣,门庭、门第。
11.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
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12.朝廷.(tíng) 13.生疏.(shū) 14. 教谕.(yù) 15.盐碱.(jiǎn)16.一垄.(1ǒng) 17. 麦穗.(suì) 18. 私塾.(shú) 19.椽.(chuán)子考题例析1.(2015•湖北黄冈中考)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A.祈祷.(dǎo)恻.(cè)隐倒坍.(tā)龙吟凤哕.(huì)B.嗔.(chēn)怪涟漪.(qǐ)遒.(qiú)劲忍俊不禁.(jīn)C.阔绰.(chuò)伶.(líng)仃逶迤.(yí)鳞次栉.(jié)比D.真谛.(dì)炽.(chì)热酝酿.(niàng)惟妙惟肖.(xiào)2.(2015•云南中考)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四年级语文季羡林《我的童年》教案(一篇)
四年级语文季羡林《我的童年》教案(一篇)四年级语文季羡林《我的童年》教案 1引导语:童年,就像五彩缤纷的梦,醒来还是那样清晰,让人回味无穷。
季羡林先生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呢?他回忆自己的童年是“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童年。
四年级语文季羡林《我的童年》教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品析文章“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语言特点。
3.结合作者的生活历程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罗大佑的《童年》)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首优美的乐曲,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童年。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诞(dàn)生教谕(yù) 琐(suǒ)事溺(nì)爱椽(chuán)子门楣(méi) 间(jiàn)断地无一垄(lǒng) 不折(zhé)不扣浑浑噩(è)噩(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溺爱: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
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不折不扣: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
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光大门楣:指光耀门庭,光宗耀祖。
浑浑噩噩: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__: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2.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著名学者、翻译家、作家。
精通12国语言,曾任__大学教授、__大学副校长、__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__、__科学院院士。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牛棚杂忆》等。
我的童年(季羡林)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童年的感受 第二部分(2——13)写我童年的生活
第一层(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忆童年在家 乡的生活。 第二层(11——13)离开故乡,抒发思乡之情
走进文本,合作探究
作者开篇即说“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 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 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在父
课外拓展
读完本文,你有些什么感 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
哪些事? 2、理清课文的思路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明确: 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 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 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 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和生字词。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 特点。
3、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积累字词
• • • • • 生疏 shū 琐事 suǒ 溺爱 nì 教谕 yù 私塾 shú 椽子 chuán 蹿 cuān 门楣 méi 一垄 lǒng 万象更新 gēng 浑浑噩噩 è 孤苦伶仃 lí 家徒四壁 tú ng
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 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 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 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精 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几次 梦里哭醒。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 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 悲凉的灰黄。
[我的童年季羡林原文]季羡林的《我的童年》读后感
[我的童年季羡林原文]季羡林的《我的童年》读后感我们的童年绚丽多姿难以述尽,而季羡林先生却说“自己的童年是一片灰黄”。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季羡林的《我的童年》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季羡林的《我的童年》读后感看了《我的童年》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泪水打湿了衣服。
真的,我没想到自己会反应如此强烈。
或许故事感动了我吧。
作者说,她的父亲脾气极差,动不动就骂人,而且都是不堪入耳的话。
每一次她都感到这是一种巨大的侮辱。
她还说她最记得一次,她的父亲冤枉她看电视,就破口大骂,让她去跳楼,让她去死,更过分的是,他还骂自己的女儿是贱女人。
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父亲!我气极!我哭了。
泪水畅快地流淌着,仿佛要洗涤我的心灵。
她的母亲,是一个很自以为是,很骄傲的女人。
我深深地感受到她的很无奈!她有三个弟弟,要知道她的工作量和责任,是多么重大。
那次,她因为忍受不了母亲的冤枉,顶了母亲一句话,就母亲被骂得天翻地覆:你怎么这么懒,弟弟的鞋也不洗,要他们自己洗,你还是个女的吗?在家里,所有的家务都是她做的,至于她弟弟的鞋,要说他们会洗,也是没可能的。
那次,母亲当着舅舅的面这样骂她,她没还口,没争辩什么。
因为她知道,她永远都是父母说了算。
只是她的心突然撕心裂肺的痛。
这样的日子数不胜数,但她真的很坚强,她对自己说:我要努力,考到不回家的学校,你会快乐的。
依靠这个信念,她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她相信自己会过得很好很好。
真的不知该如何评价这样的父母。
我明白这种无奈,因为我们还需要家长,只有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真的是这样吗?有时侯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我也知道自己也不过如此,我没有太大的能力去养活自己,但我清楚我要学习,学习慢慢独立,直到我考到离开家的学校开始,一切都将会改变。
尽管我还是要依靠他们,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童年。
篇二:季羡林的《我的童年》读后感《我的童年》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文章,适逢先生诞辰100周年,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先生在文章中讲述了自己读中学前的一些生活琐事,虽然是生活琐事,亦正如作者所言,“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有时候能鼓舞我振作”。
我的童年(季羡林)讲述
回味童年
3、作者在回忆童年生活经历时,寄寓了怎样 主旨的把感握情题?
回味童年
(1)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
琐事,含使蓄我终地生受表用不现尽。童年的
辛酸和苦痛,以及对 (2)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 伴竟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之
课文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一片灰黄”
的童年生活,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
段生活。
早年留学国外,通 英、德、梵、巴利文, 能阅俄、法文,尤精于 吐火罗文。
走进童年
1、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纲领回句:忆起起到总自领全己文的,抒童写年总体来感受,的文字。 眼前没有红, 没有绿, 是一片灰黄。
感受童年
2、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
情节些小概事括标?题题:提纲挈领、一目了然 要摘联减 重素合句法法 法少点: ::过。谁 合摘出做 并渡文了段性段什意的么文中事心,字句结的果怎铺样张,突出
我的童年
季羡林
字词闯关
shū yù suǒ nì shú língdīng
生疏 教谕 琐事 溺爱 私塾 孤苦伶仃
chuán cuān jǐ méi jiàn lǒng è
椽子 蹿房越脊 门楣 关键 一垄 浑浑噩噩
suǐ yì fàn lù
龙肝凤髓 造诣 梵文 绿林英雄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 2009),山东临清人, 国学大师、学界泰斗、 国宝。字希逋、齐奘。
故意。乡、亲人和玩伴的 怀念。 (3)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
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 菜。
品味语言
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 文“浮花浪蕾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 行;我爱先生文亦好,如同野老话家 常”。试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季羡林
我的童年季羡林课文
初中语文阅读课我的童年季羡林①70多年前的中国,刚刚推翻了清代的统治,神州大地,一片混乱,一片黑……我就是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于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的一个小村庄――官庄。
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我出生以后,家境仍然是异常艰苦。
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成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
一年到底,就吃这种咸菜。
②大概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对门住的宁大婶和宁大姑,每年夏秋收割庄稼的时候,总带我走出去老远到别人割过的地里去拾麦子或者豆子、谷子。
一天辛勤之余,可以捡到一小篮麦穗或者谷穗。
晚上回家,把篮子递给母亲,看样子她是非常喜欢的。
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麦子比较多,她把麦粒磨成面粉,贴了一锅死面饼子。
③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学着认字,大概也总在4岁到6岁之间,虽然没有私整,但是小伙伴是有的。
我记得最清楚的有两个:一个叫杨狗,我前几年回家,才知道他的大名,他现在还活着,一字不识;另一个叫哑巴小(意思是哑巴的儿子),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他姓甚名谁。
我们三个天天在一起玩水、打枣、捉知了、摸虾,不见不散,一天也不间断。
后来听说哑巴小当了山大王,练就了一身蹿房越脊的惊人本领,能用手指抓住大庙的椽子,浑身悬空,围绕大殿走一周。
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竟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之意。
④我在故乡只呆了6年,我能回忆起来的事情还多得很,但是已经到了同我那一个一片灰黄的故乡告别的时候了。
我6岁那一年,我离开父母,离开故乡,是叔父把我接到济南去的……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他心里会是什么滋味,非有亲身经历者,实难体会。
我曾有几次从梦里哭着醒来。
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共成菜饼子就苦咸菜。
⑤叔父望子成龙,对我的教育十分关心,把我送到一师附小去念书。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知识讲解
《我的童年》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当代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 家、社会活动家。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等 职。他创作了许多散文,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他曾致力于 梵文文学的研究与翻译,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罗摩衍那》等。
突然,屏风后面爆发出一阵女孩子的咯咯大笑。我的劲一下子全泄了,身子一软,摔了下来,撞 倒了屏风,把那些年轻姑娘给压在了下面。她们吓得尖声大叫。我抓起衣服就跑,桑迪跟在后面。眨 眼工夫我已经穿上了衣服,从后门溜之大吉。我让桑迪保证不吐一个字,然后一道找了个地方,一直 躲到晚会开完。
屋里沉寂下来,静悄悄的,大家都入睡了。这时我才敢回家,垂头丧气,对自己丢人的罪过有一 种辛酸凄楚的感觉。回到屋里,看见枕头上别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你演熊可能演不好,但你 演光屁股可真是精彩至极——哎哟,别提有多精神啦!”
作品简介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他本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 克·吐温是其笔名。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 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 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及《哈克贝里·费恩历险 记》(1884),其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 实主义著作,而马克·吐温则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这篇《童年》记录的故事发生在汉尼拔,马克·吐温在那里度过了 8 岁到 17 岁的美好时光,他的 著名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也取材于此地。汉尼拔是美国密苏里 州的一个河边小镇,人口不到两万,那里的人们当初也许没想到这个跑来跳去的孩子会将他们的音容 笑貌,连同小镇的一切带入美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史,使汉尼拔镇成为美国人追忆幸福童年的地方。
《我的童年》季羡林
写作背景
Hale Waihona Puke 课文写于1986年6月6日,这时
的季羡林早已成为博古通今的大学 者,本文中他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
自己灰黄的童年。
内容简介
文章通过回忆童年那一段极其艰苦心 酸的往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艰苦和心 酸,表达了对亲人和儿时伙伴的无限怀 念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 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文革”期间所遭 受的不公正待遇的愤懑之情,并对现在 的孩子给予了殷切的希望。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 清人,字希逋(bū),又字齐 奘(zàng)。中国著名文学家、 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家、 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社 会活动家。他精通9国语言,是 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 。其 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共24卷。
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 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 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 一位老人走来,这位学生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 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学生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 守着他的包。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日后是北大 的开学典礼,这位学生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 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 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 在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 最高的学位。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
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 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 多姿的回忆。冰心曾在《春水》中深 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 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我的童年
季羡林
走近作者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 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 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 宠辱不惊。(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词)
我的童年季羡林主要内容
我的童年季羡林主要内容《我的童年季羡林》这本书,哎呀,真的是个让人怀旧的宝贝。
每次翻开这本书,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童年时光的窗户,呼吸到那股清新的空气。
季羡林,大家都知道吧,他可不是个普通的老人,他的童年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充满了趣事和感动。
他的笔触,就像魔法棒一样,把那些简单的日子描绘得色彩斑斓,真让人怀念啊!想当年,季羡林的童年生活可真是五光十色。
他住在北平,那个地方,四季分明,春天的花开得热闹,夏天的蝉声更是响亮,秋天的落叶满地金黄,冬天的雪花飘飘洒洒,像是天上的小精灵。
他在那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哎,想想都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他总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胡同里玩,打打弹珠、捉迷藏,那个乐趣啊,真的是没法形容。
小伙伴们围在一起,笑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欢乐的旋律中跳动。
季羡林的家庭也特别有意思。
他的父亲是个传统的知识分子,虽然严肃,但偶尔也会露出慈爱的微笑。
他给季羡林讲古诗、讲故事,教他识字。
那些古诗,真的是不简单,字里行间透着智慧,孩子听得津津有味。
季羡林说过,小时候他总是想当一个大文人,像古代那些诗人那样,吟风弄月,留下千古佳作。
说到这,哈哈,谁不想有个文艺范呢?不过,季羡林从小就显示出了自己的特别,老天爷给了他一双敏感的眼睛,他总是能从生活的小细节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季羡林的爱好,书本。
哎呦,那可是他心中的宝藏。
他常常在书店里流连忘返,书架上五光十色的书籍,就像是一扇扇打开的窗户,透出不同的世界。
每一本书都像一个小小的冒险故事,让他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他还会一边读书,一边想象自己成为书中的主人公,真是乐此不疲。
他的阅读习惯,后来也影响了他一生,成为了一个杰出的学者和作家,真是说来话长啊。
再说说他的老师们,那可都是一群奇才。
他们不仅教书,还像父母一样关心学生的成长。
季羡林记得有一次,老师为他解答疑惑时,耐心又细致,让他感到特别温暖。
老师的那种热情,激发了他对知识的渴望,真的是一种爱的传递。
我的童年阅读答案季羡林
我的童年阅读答案季羡林【篇一:《我的童年》季羡林_课后习题答案】t>二、品味下列句子,注意画横线的词语,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1.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2.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竟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之意。
3.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答案:1、作者用“受用不尽”点出“身边琐事”的价值,总括了下文的叙述和议论。
在作者看来,穷苦的童年正是宝贵的财富,它能让一个自立、自励、质朴、进取,克服人生中的艰难困苦,直达成功的彼岸。
反之,过度舒适安逸的童年,倒有可能让人脆弱、懒惰,一无所成。
2、两个加点的词都给人“意外”之感。
一个“竟”字,突出了“哑巴小”这位作者儿时的玩伴,竟然从一个连姓名也少人知晓的穷孩子变成了颇具传奇色彩的“英雄”。
这让作者感到人生难料,世事多变。
一直在学术、文学道路上前行的作者,却每次想到这位绿林道上的小伙伴就感到“骄傲”也颇令人感到意外。
其中包含着对“哑巴小”讲义气,有“侠”气的肯定,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季羡林的做人理想是把“士”和“侠”结合起来,这句话中他对“哑巴小”的欣赏与肯定,其实也是自己人生理想的注脚。
3、用“宁愿”二字勾连前文,点出句中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对一个很少能吃到白面的孩子来说,经常能吃到白面馒头甚至肉是极大的享受,但“我”反而愿意还过穷苦的生活。
因为高粱面和苦咸菜是与自己的家、自己的母亲联系在一起的。
对一个孩子来说,“和母亲在一起”远比吃好吃的重要得多;生活改善带来的愉悦,根本无法抵消远离母亲带来的痛苦。
【篇二:第5课我的童年课后习题答案】一、作者开篇即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本题的设题意图有二:第一,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中包含的情感;第二,这句话颇可玩味却容易被忽视,提醒学生对它多加关注。
我的童年-季羡林(定稿)
读完本文,结合身,谈 谈你的感触与收获。
四、风采展示,品味语言
找出你最喜欢的语言,读一读,说说 为什么。
语言特点
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 “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 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五、拓展:小练笔
描绘一下你的童年
我的童年
季羡林
一、明确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3.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自学
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给每一 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用笔勾画出你认为需要 积累的词语,自行解决。 2.自读课文,围绕"我的童年”,归纳每个小 标题写了些什么事?
自读课文,围绕"我的童年”, 归纳每个小标题写了些什么事?
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 我每天最高的享受; 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 介绍我的启蒙老师; 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 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三、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作者开篇即说“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 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 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 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生背着大包小包 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 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这位学生就拜托老人替自 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 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生归来,老人 还在尽职尽责地守着他的包。谢过老人,两人分 别!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学生惊讶地 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 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但在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 才是最高的学位。
季羡林《我的童年》
课外拓展
读完本文,你有些什么感悟?
•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 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 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 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 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季羡林
• 季羡林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 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 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 西洋系。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被德国 哥廷根大学录取。194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 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教 授、系主任。 2009年7月11日病逝,享年98岁。 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 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印欧语系中 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 几位学者之一。被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 “学界泰斗”、“国宝”。
我的童年
季羡林
•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开篇即说“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 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结合 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 年?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研讨课文
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童年的?这几个方面表 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
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 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 红高粱面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 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 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 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精神 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 亲,几次梦里哭醒。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 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机 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悲凉的灰黄。
《我的童年》季羡林
发酵(jiào )
浑浑噩噩(â )
万象更( gēng)新
3、词语解释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恭
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
万象更新:世间所有的事物无象的,有象的,都
发生了变更,焕然一新,生机勃勃。 万象:所 有事物;更新:新的替代旧的。更:改变,改换 (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 谁也离不开谁。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3、词语解释
家徒四壁:家里就只有四面墙壁。形容家
境贫寒,一无所有。
浑浑噩噩:形容质朴天真,亦形容糊里糊
涂,愚昧无知。 浑浑:质朴淳厚。 噩噩:严肃的样子。 门庭,门第。
第一层(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忆 童年在家乡的生活。
第二层(11—13)离开故乡,抒发思乡之
情
自学检测二:
2、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
我每天最高的享受;
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
介绍我的启蒙老师;
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 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自学检测三:
1、品味下列句子,注意画横线的词语,思考其中 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1.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 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2.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竟 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之意。
3.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 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自学检测二:
4、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特点。
3、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作家作品
季羡林(1911.8.6~2009.7.11):
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 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 方学大师、学者、翻译家和作 家。季羡林先生精通12国语言, 翻译了大量作品。季羡林的学 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 "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 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 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 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 卷。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 重,并被奉为中国大陆的"国 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
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 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 多姿的回忆。冰心曾在《春水》中深 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 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同学们,如果要用一种颜色形容你的
童年,你会选择什么颜色?为什么?
我的童年
季羡林
学习目标:
5、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每天最高的享受》 和《开始认字》两部分,然后讨论归纳“我” 的童年在苦难的“底色”上还有哪些“亮色”?
每天吃半个白面馒头、偷吃死面饼子、与
小伙伴畅快地游戏
6、在这何其简单的快乐中,却使我 们看到了那些珍贵而美丽的人性和人 情。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珍 贵而美丽的人性和人情?
人性——善良、友爱、天真、活泼
人情——邻里情、亲情、友情
7、探讨至此,有一个疑问了:作者说自己 的童年是“一片灰黄”,你觉得真是这样的 吗? 8、作者写了童年这么多事情,却在第八段 说“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你 认为这到底有没有意义?简要说说理由。
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一句名言:有钱难
买幼时贫。“幼时贫”之所以如此保 贵,在于它能够使孩子提前涉世,早 日领略人生,认识生活的艰辛,从而 增强竞争意识,发愤长志、求知、学 本领,乃至成就事业。
课堂小结
最穷的家 极其贫穷 生活凄苦 半个白面馒头 对先生和伙伴印象深刻
我 的 童 年
父辈们 最高的享受 开始认字
要 珍 惜 现 在 的 生 活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及人物的社会关系 3、渲染故事的环境氛围 4、为下文人途命运
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深化主题思想
资料补充:
①季羡林出生于1911年。那一年,革命运动风 起云涌,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 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北方发生瘟疫, 南方发生水灾。社会混乱得一塌糊涂。 ②“然而真正从心眼里爱我的只有母亲一人,别 人不过是把我看成能够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这 一层道理一个六岁的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可是离 开母亲的痛苦我却是理解得又深又透的。”—— 《一条老狗》 去济南使他离开了母亲,生活条件的改善却伴 随着痛苦的思念。所以作者才说自己“宁愿再啃 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在济南期间,季羡林只 回过三次家。
3、如果用一个字形容作者童年生活,你会选 择哪一个字? 苦
4、作者写苦难的童年生活,目的仅 是为了“展览”“控诉”苦难吗?
季先生是为了“缅怀”苦难。他是在
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再深重的苦难也 无法剥夺永恒的“人性美、人情美”。 就是因为作者内心深处对人性美、人 情美的缱绻情怀,所以《我的童年》 在苦难的背景下也闪现了耀眼的光芒。
不是探病就是奔丧。此后,在母亲的有生
之年,母子俩再未见面。这对与母亲感情 深厚的季羡林来说,无疑是永不能挽回的 “永久的悔”,而且这种“悔”随年龄的 增长,愈发痛彻心扉。季羡林去世后,于 2010年4月5日清明,他的骨灰在他的家乡 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安葬。至此, 季羡林先生实现了回到“母亲身边” 的生 前遗愿。
初读课文,感知文意,了解作者童年 生活的特点。
1、季先生在介绍自己的童年生活时,一开 始就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 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灰黄”的 颜色可以让你联想到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的童年是“灰黄”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勾画批注要点
出生时社会混乱黑暗、家境衰落贫穷至 极、平日生活异常艰苦、六岁离开母亲 去济南
离开故乡
思念亲人
推荐:
曹文轩《青铜葵花》(城市小女孩葵花和
哑巴男孩青铜的苦难生活,但他们在苦难 面前总是从容的、镇定的)
伊朗电影《小鞋子》(丢了一双鞋子的阿
里兄妹承受了孩子不可承受之痛,可他们 从来没有表现出对生活的失望、痛恨、怨 天尤人,相反,影片充满了强烈的温暖的 感觉,那是一种乐观的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