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与参与——关于一些地方村民消极对待村级选举的分析
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分析
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分析随着我国城乡发展的不断加速,农村基层自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自治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村委会,村委会作为农村自治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村委会的选举则是村委会制度中的核心环节,村民通过投票选举代表来管理自己的村庄。
然而,村委会选举中也存在着一些内在矛盾。
首先,村民的意识水平不同。
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教育和宣传落后,村民的政治意识和知识水平较低,难以理解和参与选举。
而一些发达地区,村民的文化程度和政治意识较高,因此更关注选举的各项程序和规定,可能会对选举结果提出异议。
这种差异会导致选举的公正性和民主性存在隐患,极易引发选举纷争。
其次,选举主体的利益差异。
在村委会选举中,当地领导和影响力强的村民可能会通过利益交换等手段来争取选举胜利,而一些弱势群体则容易被排除在选举之外。
此外,一些村民可能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利用选举成为村委会成员,而不是为村庄发展和维护群众权益。
这种情况导致选举结果缺乏代表性和公正性,丧失了村委会制度的本质。
再次,选举程序和规定的不健全。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选举法规定了选举程序及有关限制和规定,但在实践中还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选民资格方面,由于人口流动、户籍管理等原因,有些村民无法在原籍选举,也有一些流入人员难以在新村落地生根,因此无法参与选举。
此外,选举方式和选举监督等问题也亟待规范。
综上所述,村委会选举中的内在矛盾主要是由村民政治意识不同、选举主体利益差异和选举程序规定不健全等方面引起的。
为了维护选举的公正和民主,需要在教育和宣传方面加强工作,提高村民的政治素质和意识。
同时,在选举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中,应更注重村民参与和利益保护,才能真正实现村民自治的真谛。
农村民主选举问题探析
农村民主选举问题探析一、依法治理与选举制度在农村民主选举中,依法治理是落实选举制度的重要前提。
在一些地方,由于各种原因,选举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法治保障,导致选举过程中出现了违法违规现象。
一些地方存在着选举工作不公开、不透明、不公平的问题,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选举干扰和操纵等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选举结果失去了公正性和民主性,严重影响了选举制度的实施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对农村民主选举的法治建设。
要加强对选举制度的立法工作,完善选举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选举的程序和原则,为选举提供更加明确的法治保障。
加强选举监督和法律责任的落实,对于那些违法违规的选举行为,要依法进行惩处,以起到震慑作用。
要加强对选举的公开透明和公众参与,通过法治手段来推动选举的公平公正。
二、选举程序与民主参与农村民主选举的程序规范和民主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选举的公正和民主性。
由于一些地方的基层政治制度建设不够健全,选举程序过于简单粗糙,导致选举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受到了质疑。
由于一些原因,农村民众对于选举的民主参与程度并不高,导致选举往往变成了少数人的游戏。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动选举程序的规范化和公开化。
要对选举程序进行严格规范,明确选举的程序和要求,确保选举的公正进行。
要加强对选举程序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对于选举的认识和参与程度,使得选举真正成为农村居民共同参与的民主活动。
要加强对选举的监督和评价,引导各方共同推动选举的规范和公开进行。
在农村民主选举中,选举管理是保障选举公正和民主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一些地方的选举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导致选举管理不力,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
一些地方的选举管理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程序不够规范、人员素质不足等问题,使得选举管理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动选举管理体制的民主化和专业化。
要优化选举管理机构设置,建立健全选举管理的体制机制,明确各级选举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力,确保选举管理的公正和专业进行。
浅论农村基础选举状况及对策建议
浅论农村基础选举状况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成果,农村基层选举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现实情况表明,农村基层选举的状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对此,我们希望探讨其现状及对策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当前农村基层选举的状况。
一、现状分析1.参与率低在不少村庄,村民大会或村委会选举的参与率不高,很多村民对选举过程缺乏兴趣,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参与选举。
有时,选举的结果只反映了少数人的意愿,失去代表真正意愿的价值。
2.候选人质量参差不齐在一些地方,由于候选人能力普遍较低或无业可从,有些干部任期达数年或数十年,没有新鲜血液参与竞选,导致问题长期存在,受质疑。
3.选举过程不透明有些村民自治组织选举不透明,机构一些出现违法违规选举、贿选等现象,导致选举结果失去公信力,影响社会建设和民主建设。
二、对策建议1.提高选民参与度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向广大选民普及选举知识,让他们了解到参与选举的必要性和意义。
此外,还可以将选举日期确定为休息日,为选民提供方便,积极扩大选民参与范围和数量。
2.加强候选人管理政府应鼓励一批新人承担村民集体和村委会工作,加大招募优秀人才的力度。
同时,应采取措施,实现候选人的平等竞争,确保候选人的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
此外,对于违法违规竞选现象,应依据法律规定进行惩罚或取消其参选资格。
3.完善选举监督制度应完善选举监督制度,加强对选举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在选举过程中,可以设置选举观察员等组织,及时发现、防范和处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选举过程公正公开。
4.强化选举水平管理政府应该加大培训和学习力度,加强村干部的专业化培训,加强乡村民主意识和行政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建设,提高整个村庄的民主水平和行政能力。
结论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农村基层选举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希望从政府角度出发,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农村基层选举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完善,推动村庄发展。
农村民主选举问题探析
农村民主选举问题探析农村民主选举一直是中国国家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到农村的政治稳定和农民的民主权利。
近年来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影响了农村民主选举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对农村民主选举问题进行深入探析,找出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农村民主选举的进一步发展。
1. 选举程序不规范在一些地方,农村民主选举的程序不规范,存在违反制度、程序、法律规定的情况。
一些选举不按照现行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甚至出现了买票、售票、暴力干预等问题,导致选举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一些地方政府也往往在选举中干预过多,导致选民在选举中的自由意志受到侵犯。
2. 选举管理不到位在一些地方,农村民主选举的管理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选举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和处罚。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选举活动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损害了选民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选举结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 选举参与度低在一些地方,农村民主选举的参与度较低,缺乏广泛的民意参与和民主讨论。
一些选民对于选举活动缺乏兴趣,缺乏政治觉醒,容易被一些宣传策动和政治势力所左右,导致选举结果的真实性和公信力受到质疑。
二、农村民主选举问题的根本原因1. 制度与法治不完善农村地区的法治建设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法律法规尚不够健全完善。
在农村民主选举中,一些不法分子往往能够抓住制度和法治漏洞,进行违规操作,导致选举结果的不公正。
2. 宣传教育不到位3. 监督机制不健全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地区的法治建设和民主意识普及相对滞后,监督机制不健全。
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析,找出解决方案,推动农村民主选举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方案要解决农村民主选举问题,首先要完善法治建设,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堵塞法治漏洞,加大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使违规分子付出应有的代价。
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政治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民主选举相关知识,提高农村居民的政治觉醒和民主意识。
只有让农村居民真正了解民主选举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够真正做到自主选举、自愿选举。
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分析
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分析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民主实践方式。
但在这个相对新生的自治机构中,也存在着一些内在矛盾。
首先,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着选举和治理的分离。
选举过程中,一些人常常通过物质和关系等手段获得选民的支持,而实际上却缺乏治理能力,往往成为村委会中的“花瓶”或“摆设”。
这种选举与治理的分离导致了村委会的运转效率低下、事务处理不到位、问题得不到解决等问题。
其次,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着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村长等核心干部可以通过手中的权力和资源,操控选举结果,进而执掌村委会的一切事务。
这种权力集中导致村民利益得不到平等的保障,一些个人或小群体的利益得到过分的优先处理和牺牲其他人的利益。
第三,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着领导和居民之间的矛盾。
有的村委会领导虽然通过选举成为负责人,但由于权力的过度集中和官僚主义倾向,导致与村民意见的脱节,为此村民对政府工作不信任甚至怨恨。
这也反过来加剧了村委会领导与基层居民的矛盾。
第四,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着负面宣传和政治斗争的问题。
一些候选人和支持者通过负面宣传攻击竞争对手,把选举进行得非常激烈和恶劣,干扰了正常的选举秩序和社会秩序,从而对民主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
综合来看,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着多重内在矛盾。
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但会阻碍村委会的运转和发展,还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消极的影响。
因此,急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提高选民的民主素质、加强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自治机制等,才能够有效地化解村委会选举中的矛盾和问题,促进民主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2024对当前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情况的分析
2024对当前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情况的分析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农村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农民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村委会选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也制约了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
本文将从选举制度、选举参与情况、选举程序、选举监督机制和选举结果等方面对当前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情况进行分析。
一、选举制度分析中国的村委会选举制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该法规定了村委会的选举程序和组织方式。
根据该法,村委会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即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候选人的产生方式、竞选方式、投票方式等具体事项。
从制度上看,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村委会选举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在一些地方,选举程序和组织方式存在不规范、不公正等问题,这导致了一些候选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当选。
其次,村委会选举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了村委会选举的监督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
二、选举参与情况分析村委会选举的参与情况是衡量一个地区民主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总体上看,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的参与程度是比较高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一些地区,由于村民对选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参与程度不高。
此外,一些村民对候选人的了解程度有限,往往受到家族、亲友等关系的影响而做出选择。
其次,在一些地方,存在竞选不正当的情况。
一些候选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进行竞选活动,如行贿、威胁、许诺等,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三、选举程序分析村委会选举程序是保障选举公正性和公平性的重要环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选举程序包括候选人产生、竞选宣传、投票选举等环节。
农村民主选举问题探析
农村民主选举问题探析农村民主选举是指农村居民依法选举村委会委员、村委会主任等民主管理者的一种制度。
农村民主选举是我国农村民主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农村民主选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探析和解决。
首先,农村民主选举存在选举程序不规范问题。
一些村民受制于文化和习惯传统,对选举程序不熟悉,导致选举程序不合规范,存在无效选票和漏选的情况。
同时,一些村民没能在选举时向选民群众作足密集的宣传,导致选举结果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其次,存在选举中的贿选和强迫选举等现象,这些行为影响了民主选举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也破坏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一方面,选民面临经济困难和民主意识薄弱,被不法分子胁迫收买投票,另一方面,选举干部在执法过程中缺乏应有技巧和防范措施,难以有效地杜绝这些犯罪行为。
再次,选举结果的使用和监督工作也需要完善。
一些地方的村委会在权力和资源分配上存在问题,为了自身利益,搞“腐败”之风。
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是造成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监督机制缺乏针对性,监管难度较大,一些村民代表不能够有效地发挥民意监督作用,不能督促农村政府更好地“服务”农民,使农村发展更加顺畅。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应加强选举程序教育。
政府应在推进农村民主建设的同时,向农民讲解选举程序,普及选举相关知识,并对选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批评。
要让农村居民充分理解选举的重要性和需要遵守的程序。
第二,加强农村民主选举监督。
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对农村选举程序的监督,并对选举形式十分多样化的村委会进行监管与引导。
选举部门应严格执行选举程序,及时公布选举结果,并建立相应的投诉和申诉机制,让选民有保障。
第三,提高村委会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村委会应在集体决策的过程中尊重民主程序,科学决策,注重社会公正。
把服务农村发展经济和村民生活放在首位,切实履行职责,以优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工作来树立群众形象,提升人民群众对他们的评价和信任。
村民对村民选举认知
被动参与型
一些村民对选举的态度相对消极, 缺乏对选举的关注和了解,容易被 他人意见所左右,投票时也往往受 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无参与型
还有一些村民对选举缺乏兴趣,不 了解选举程序和政策内容,也没有 参与投票的行为。
村民对选举程序的了解程度
了解型
一些村民对选举程序有较全面的 了解,包括选举的流程、投票的 方式、计票的方法等,能够准确
注重候选人的能力和素质
在选择候选人时,应注重他们 的领导能力、工作经验和群众 基础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确 保他们能够带领村民实现发展 目标。
05
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论
01 村民对选举程序和规定的认知程度较低。
02
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的村民对选举
认知存在差异。
03
村民对选举的态度和参与意愿较高,但受限于信息和
把握选举过程。
不了解型
一些村民对选举程序缺乏了解, 不清楚选举的具体流程和规定, 容易在投票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误
解。
无所谓型
另一些村民对选举程序的了解程 度不高,认为了解与否并不影响 其投票行为,缺乏对选举程序的
关注。
村民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认知程度
充分认知型
一些村民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较充分的认知,了解自己的权利 和义务,能够积极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资源等因素。
对提升村民选举认知的建议
1 2 3
加强选举宣传和培训
通过媒体、宣传栏、培训课程等方式,普及选举 知识和程序,提高村民的选举认知水平。
提供信息和资源支持
建立村民选举信息平台,提供选举资讯、候选人 信息、投票站位置等服务,方便村民获取和参与 选举。
鼓励年轻一代参与
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分析
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分析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基层自治的推进,村委会选举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在实际操作中,村委会选举却存在内在的矛盾与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举程序的不规范性村委会选举的程序往往比较繁琐,特别是在农村,缺乏规范的程序会导致选举的不公正性。
首先,选举程序的制定和执行缺乏法制化,存在权力博弈和人情关系等软约束。
其次,选举中的“黑幕”现象也时有发生,“围绕村委会选举产生的恶性事件在农村经常上演,耗费大量社会资源”(周宏波,2010)。
这些种种问题都使得选举制度不规范,难以保障选举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二、选民的被动性在村委会选举中,选民的被动性非常高,普遍存在着缺乏政治素质和政治参与能力的问题。
这导致选民的参与程度不高,对候选人的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而考虑选票的往往是候选人所代表的单位(如宗亲关系、村部关系等)而不是个人素质、政治观点和履职能力。
同时,选民也很容易被一些候选人利用,从而导致选举的不公正。
当选民自身被动性过高,便会使得选举呈现出“靠人拉票、靠票拉扯、靠拉票的东西拉拉扯扯选出了村委会”(李风娟,2013)这种不健康、不公正的状态。
三、权力的流转和运作村委会选举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权力的流转和运作机制。
在一些地区,由于村委会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较高,成为一个重要的权力控制源,这就导致了某些出于个人抱团赚取政治和经济利益的维护当权者,而且这种权力掌控是随机应变、隐蔽操作,加上其背后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支持,让这些当权者在自己的一方地盘扩展影响力。
一旦选举中出现了权力的暴露和操纵,就难以摆脱这种领头的势力带来的影响,从而导致村委会选举和政治体制的合法性遭受质疑。
四、履职能力和价值取向不当村委会选举成功后,获选者的价值观念和履职能力也是影响其工作效果的两个关键点。
一些权力强势的村委会成为里面的老板并往往是依靠家族、亲属等网络获得政治资源来维护其当权,一旦合法上位,往往忽视社区发展和居民的利益,而是实行个人的政治延续和成功的追求。
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分析
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分析【摘要】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存在着一些内在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背景与意义、村民参与度与选举公平性、村干部利益与村民意愿、村委会权利与责任以及候选人素质与农村治理能力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可以加强村民参与意识与培训、建立健全选举制度与监督机制、提高村干部素质与服务水平等方面着手。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村委会选举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推动农村基层自治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农村基层自治、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背景、意义、参与度、公平性、利益、意愿、权利、责任、候选人、素质、治理能力、加强、意识、培训、选举制度、监督机制、素质、服务水平1. 引言1.1 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分析村委会选举的背景和意义需要审慎思考。
村委会作为农村自治组织,其选举关系到农村治理的民主化进程和村民的利益诉求。
在实际操作中,村委会选举往往存在村民参与度不高和选举公平性受到质疑的问题。
一些村民因为种种原因,对选举过程缺乏信任感,致使选举结果难以被广泛认可。
村干部的利益与村民意愿之间的矛盾也是村委会选举中的重要问题。
一些村干部在选举过程中可能通过权力、资金等手段谋取私利,导致选举结果偏离村民意愿。
这种情况下,村委会的治理效果和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
村委会选举中还存在着权利与责任的矛盾。
部分村委会成员对自己的权利生疏,缺乏对自己责任的认识,导致村委会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候选人的素质与农村治理能力之间的矛盾也值得重视。
一些候选人缺乏政治素养和管理经验,无法有效履行村委会成员的职责,影响了村民的切身利益。
加强村民参与意识与培训、建立健全选举制度与监督机制、提高村干部素质与服务水平,是推动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
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和加强管理,才能有效解决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内在矛盾,推动农村治理水平的提升。
2. 正文2.1 村委会选举的背景和意义村委会选举是农村基层自治的重要环节,是实行民主管理、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
逃避与参与——关于一些地方村民消极对待村级选举的分析
逃避与参与——关于一些地方村民消极对待村级选举的分析赵树凯1999-10-31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当前的中国农村具有推进直接选举的社会基础,农民有参与村务管理的现实要求。
但是,在具体的选举过程中,村民的态度行为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存在一种消极逃避现象。
出现这个现象原因很多,突出的制约来自基层政府和乡村干部本身。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选举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基层民主建设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主要标志是,1998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在农村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通知》,首次以专门文件的方式部署基层民主建设工作。
1998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的第八部分专门论述“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主要讲了四个全面推进,即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全面推进村级民主决策、全面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全面推进村级民主监督。
同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颁布了修改后的村委会组织法。
应该说,提出农村基层工作中要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并不是从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开始。
人民公社时期就反复提出过“人民公社各级组织都要坚决实行民主管理、干部选举、帐目公开”的要求,显然,这样的民主并没有真正得到过落实。
原因可以说出若干条,最重要的一条是人民公社的基本制度框架本身不包容这样的民主,或者说,人民公社制度所以能够维持,是因为它的高度强制。
农村改革以来,人民公社制度废除,建立乡政府,尤其是1987年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试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才获得了适宜的社会经济环境。
在基层工作中,民主制度建设的实践高潮出现在90年代中期,一些县市甚至省政府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密切农村干群关系、维持农村稳定的战略措施给以高度重视,有的省委省政府直接命名为化解干群矛盾的“鱼水工程”。
这种令人鼓舞的变化源起于农村中基层组织和农民的冲突增加,基层组织在农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信任危机和权威失落。
【精品】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目前,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民主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而村民委员会选举作为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村民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建设具有中国特设社会主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群众路线的新发展。
村委会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调动了广大农民参政的积极性。
促进了农村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为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然而,在实际的村民选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影响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因此,剖析村民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现象和原因,针对这些弊端提出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有效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村委会选举;问题;对策AbstractAt present, China's democratic politics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the cause of democracy has been unprecedentedly developeD.The villagers' committee elec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rural democratic political construction, has also been fully developeD.The villagers' committee is the great cre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eading the masses of the peasant masses and has the great creation of the democratic democratic politics of the Chinese special society. 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mass line. The village committe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form of our political system, has improved the peasants'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and legal consciousness, and mobilized the enthusiasm of the peasants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social material civilizatio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provide a strong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of our country's rural areas. However, in the actual villagers election process, there are still some discordant phenomenon, affe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illagers' autonomy.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the phenomena and causes of the villagers 'elec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lectoral system of the villagers' committee.Key words:village committee elec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目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12305摘要 IAbstract II一、村民委员会选举存在的问题1(一)村民自身存在问题11、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不高12、浓厚的宗族意识影响选举的公平性13.村民文化素质有限1(二)村委会选举制度存在弊端21、选民资格界定不够明确22、选举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村委会选举过程中存在的违法现象31、贿选现象影响村委会选举32、其他违法行为影响村委会选举3二、村民委员会选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一)民主意识淡薄3(二)农村发展较为落后4(三)村委会选举缺乏有效监督和沟通5三、解决村委会选举存在问题的对策6(一)加强农村各方面建设61、培育村民的民主意识,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62、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73、提高选民民主法治素质7(二)进一步完善村委会选举制度81、明确界定选民资格的具体条件82、完善监督和沟通机制8(三)认真抓好立法,保证选举有法可依81、完善立法,修改村委会选举届期92、改委托投票和流动信箱法律依据93、完善村委会成员退出的法律法律途径9结语10参考文献11致谢12一、村民委员会选举存在的问题随着村委会在我国的发展,村委会选举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
村级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级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村委会选举工作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它同时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主与法治的进程。
通过对赤峰市三个旗、县、区的调查,可以看出村委会选举中普遍存在的许多问题,应寻求解决的对策。
2000年上半年,我市第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基本结束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修改后的第一次选举,也是我市第一次村民直接选举。
村官虽小,关系重大。
村委会的选举与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村的稳定与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我国民主与法治的进程。
笔者曾用几个月的时间对赤峰市三个旗、县、区进行调查,对其中一些问题作了一定层次的思考。
应当说,广大村民爆发出了空前的政治热情和参与意识,各级党政部门也相当重视,这一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基本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纠正偏差。
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不容忽视的。
正确认识、解决这些问题是做好下一次村委会换届选举、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村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前提。
这些问题既有程序方面的,也有实体方面的;既存在于村民身上,也存在党政机关领导身上。
下面从不同角度做一归纳:1、轻视选举程序的重要作用。
重实体,轻程序,是我国落后的传统法制观念的重要内容。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无论是村民,还是有些党政机关的干部,都有这种倾向,忽视选举的步骤、方式的重要作用。
须知,没有一个公正、良好的程序规则,很难实现公正、良好的实体后果。
比如:在选民登记过程中,将回乡居住的城镇居民登记在选民之列,甚至列入村委会委员候选人之列;(2)对外出打工村民选举权的行使和保障不利,有些地方甚至对外出打工村民的选票非法留置和使用,未经其同意,私自填写;(3)主持选举的村民选举委员会按照法律规定,应当由上届村委会主持,由全体村民推举产生,但实际上很多地方是由党员会议、上届村委会议(或二者的联席会议)决定产生的或者由政府的指导小组操作产生,这些作法都是错误的。
浅谈农村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农村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姓名:学号:年级:专业:行政管理学生类别:指导教师:教学单位:****年*月**日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课题审批表浅谈农村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内容摘要] 近20年来农村民主选举的实践,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的进步,逐渐增强了村民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村民主选举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结合农村实际完善选举法规,加强培训、示范和引导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 农村民主选举目录一.我国农村民主选举中产生的问题----------------------------------1 1.农村社会矛盾因选举而有所激化-----------------------------------1 2.部分乡、村干部和村民对选举产生消极情绪----------------------2 3.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3 4.选举成本过高,给地方经济造成压力------------------------------3二.农村民主选举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4 1.对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关系上存在认识误差----------------------4 2.没有全面、准确落实村民自治的基本要求-------------------------4 3.选举程序安排与农村现实存在矛盾---------------------------------5 4.农村少数党员干部风气不正,降低了农村选举的公信力---------6三.提出解决农村民主选举问题相关的对策和建议------------------6 1.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6 2.全面落实村民自治制度,唤起农村群众关心选举、参与选举的积极性----------------------------------------------------------------------7 3.结合农村实际完善选举法规,适当调整选举程序----------------8 4.加强培训、示范和引导,让民主选举走上法制化轨道-----------9四、结论----------------------------------------------------------------10五、致谢----------------------------------------------------------------10参考文献----------------------------------------------------------------11一.我国农村民主选举中产生的问题农村民主选举是农村改革的产物,也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
农村基层选举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选举调研报告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基层选举也成为了解决乡村治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农村基层选举是指通过选举方式,选出可信任的、能力强的农村基层干部,从而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
然而,当前的农村选举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通过对某乡镇农村选举情况的实地调研,撰写了以下调研报告,旨在为农村选举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选举方式与程序存在不足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前农村选举方式与程序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由于选举的基础不足,部分村民对于候选人不了解,因此造成有些优秀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其次,农村基层干部的选举方式由居委会主办,直接决定了候选人的竞选结果,缺乏透明公开,有可能导致选举不公,影响农村治理效果。
二、选举中缺乏参与性在实地调研中,我发现村民对于农村选举有一定的不参与甚至缺乏基本的选民意识。
因此,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动员,提高村民对选举的参与性和认知水平。
我们可以通过村民会议、候选人演讲、海报、公示栏等形式,提高村民参与选举的意识,激活民主选举制度的积极性。
三、选民投票率偏低在实地调研中,我发现选民投票率普遍偏低。
从已经实施了乡村选举的地区来看,选民的投票率大多只有50%到60%左右,很少超过70%。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村民对候选人的了解不够全面,并且缺乏参与农村治理的意识。
为此,我们需要通过加强宣传和改进选举程序等方式,提高村民对选举的认识,扩大选民基础,提高选民的行使投票权的积极性。
四、选举后升迁停滞在实地调研中,我还发现选举成功升迁机会比例不高,部分人才一旦成为村委会成员,升迁的机会比较少,面临升迁停滞的局面。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既会影响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士气,也会影响到机构的稳定运作。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改进任职制度,并形成一个相对透明的升迁机制,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选举结果质量参差不齐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也发现选举结果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选民责任心不够强,对工作照顾不够细致。
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分析
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分析随着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深入,村民自治成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过程中,村委会选举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村委会选举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内在矛盾,影响了选举的公平性和民主性。
本文将对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探讨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权力集中与权力分散的矛盾村委会选举本质上是关于权力分配的过程,而现实中却存在着权力集中与权力分散的矛盾。
一方面,村委会是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机构,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和资源分配权力,因此在选举过程中各方都希望能够通过掌握村委会权力来实现自身利益。
在选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竞争激烈、利益冲突的情况。
由于农村社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一些村庄存在着势力集团、世袭利益等问题,导致选举中一些候选人依赖于势力集团和地方官员等特殊力量,而非真正的民意支持。
这种情况导致了权力分散的本意被扭曲,选举结果与民意背离,给民主选举带来了挑战。
二、传统观念与法治精神的矛盾在农村地区,传统观念依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村委会选举中,这种传统观念与现代法治精神之间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一些居民依然受传统礼仪和习俗的影响,往往在选举中更倾向于选择有地方影响力和人际关系的候选人,而非真正具备执政能力和公平公正的候选人。
这种现象反映了传统观念对选举产生的消极影响,导致了选举过程的不公平和失序。
我国法治精神强调公正、公平和合法性,要求选举过程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共道德。
传统观念和现代法治精神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一些选举中违规行为的出现,例如拉票贿选、篡票等问题,严重损害了选举的公正性和正当性,影响了选举结果的合法性。
三、资源分配与民生福祉的矛盾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具有一定的资源分配权力,可以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
资源分配与民生福祉之间存在着矛盾。
一方面,由于农村资源相对匮乏,一些地方政府和个人利益集团往往会通过操纵村委会选举来控制资源分配权,导致资源分配不公,损害了广大村民的利益。
浅析我国当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村民消极参与问题
●I
浅 析我 国当前村 民 自治 中存 在的 村 民消 极参 与 问题 ①
卫俊栋 关天小
10 8 ) 00 1 ( 中央 民族大 学管 理学 院
[ 摘 要 ] 民 自治制 度是 我 国基层 民主制度 的重要 内容, 村 它体现 了不照 搬西 方 的政 治制 度, 坚持 从实 际 出发走 自己 的路, 建设 中 国特色 的社 会主 义 民主制 度 的要求 。村 民 自治在 实 际运 行过 程 中还存 在着 村 民消 极参 与 、乡镇 政府 违法 干预 等 问题 , 民消极 参 与是 村 民 自治运 行过 程 中存 在的主 要 问题之 一 , 村 本文 主 要 分析 地 提 出 了消 除 消极 参与 的 对策 建议 。 【 关键词 ] 民 自治 消极参 与 原 因 对 策建 议 村 中图 分类号 :25 0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9 9 4 (00 2— 2 1O 10 1X 2 1) 2 06 2
举产 生, 但长 期以来, 农村 党支 部书记 的产 生仍沿 袭着传 统方式 : 即由乡镇党委 直接 任 命 或党 委 提 名 、党 员选 举 贯彻 乡镇 党委 意 图 。随着 《 民委 员会 组 村 织 法 》颁 布 以 来村 委 会 “ 选 ”的大 力 推 进 , 村 党支 部 旧有 的这 种 组织 海 农 形式 已远远 不 能适应 农 村 民主政 治建设 的 发展 。许 多群 众认 为 : 村委会 是 全 体村 民选 举产 生 的, 而党支 部 是上级 党 委任命 的, 因此 在代 表群 众意愿 和利 益 方面 党支 部不 如村 委会 。这 种想 法在 很大 程度 上削 弱 了村 民参与村 委会 选举 的积 极性 。 2 3 现实 政治 制度 不完 善. 致 民主化 程度 低和 政治 参 与渠道 不畅 . 导 按照 《 民委 员会 组织 法 》 的规 定, 民会议 是 村 民 自治 中的最 高权 村 村 力机 构, 是与 村 民利益 有 关 的公共 事 务都 要通 过村 民会议 做 出决定 。但 在 凡 实 际的操 作 中, 有些村 民会 议 却没有 自己的 常设机 构和 专职 人员, 并且 由村 委 会来 召 集, 因此 并不 能真 正 把村 民组 织起 来 进行 民 主决 策和 民主 管理 。村 中 的村 务 公 开 , 往 是 “ 支平 衡 ” 往 收 ,村 务公 开 有形 式 化 倾 向 。村 民 自治 实 际上 成 为村 干 部 自治 , 民被 动地 接 受村 干 部 的决 定 村 2 4村民 自治的 制度保 障体 系不完善 . 《 民委 员会 组织 法 》虽 已正 式颁 布实 施, 内容 比较原 则和 抽象 , 国 村 但 而 家 的有 关部 门至今 尚未 制定 关 于该 法 的 实施 细 则或 实施 条 例 。《 村 民委 员 会组 织 法 》无论 是 对 村 民委 员 会 的性 质 、产 生方 式 、职 能还 是 对 村 民在村 治 中的权 利 、行 使权 利 的方式 等 诸多 方面 都作 了明确 的规 定 , 而在村 民 自 然 治 的实 际运 作 中, 制度 文本 的 东西在 可操 作化 的环 节 中却遭 遇 了诸 多 困难, 理 性 设计 的 文 本遭 遇 了实 施 上 的 困难 。 当前我 国的村 民 自治 的立法 多为 实体的条 文规 定, 程序上 的操作 规定却 较 少, 该法 在 实 际运 用 中缺 乏 必 要 的操 作 性 。 使 3解决 村 民消 极 参 与问题 的 若千 对 策建 议 通 过上 述分 析可 以看 出, 造成村 民 自治 中消极 参与 的原 因是 多方面 的, 有 主观 的, 也有 客观 的, 有历 史 的, 也有 现 实 的, 意识 的, 有 也有物 质的, 要切 实解 决好 这些 问题 , 实现 真正 的村 民 自治要经 历 一个 漫长 的 过程 。我们 可 以从 以 下几个方面入手 。 3 1 加 快发展 农 村经 济. 村 民政治 参 与雄厚 的物 质基 础 . 是 经 济基础 决 定上层 建 筑, 没有物 质 基础 作保 障, 民的积 极政 治参 与将 是 农 句 空 话 。只有 经 济 发展 到 一 定的 程 度, 民 自治 才有 坚 实 的条 件 和基础 。 村 经 济 的落后 是 一切落 后 的源泉 , 只有 经济 的发 展, 才有 包括村 民 自治在 内的一 切人 类文 明 的进 步, 才有 广 大农村 和 整个 中 国社 会 民主政 治 的实 现 。因此 可 以说 , 实 现真 正 的村 民 自治, 要 必须 首先 把 农村 经 济搞 上 去 。 3 2 加 强对 农 民的 宣传 和教 育是 增强 村 民政 治参 与的有 效途 径 . 民主意 识不 是先 天产 生 的, 民主 素质 的提 高, 要教 育和 引导 。村 民 自治 需 的主体 是全体 村 民, 民 自治 是全 体村 民的大事, 村 是公 共性 活动, 必须尽可 能 的 让所 有具 有政 治参 与能 力 的村 民都参 加进 来 。要 加 强在农 村地 区 的法制 教育 和 宣 传, 让广 大农 民都 了解 和熟 悉党 和 国家 的方针 政策 , 而使广 大村 民都 积 从 极响 应 并参加 到 村 民 自治 中来 。加强 选 民和 选举 工 作人 员 的教育 与培 训, 利 用 各种 宣传工 具和 媒体, 农 闲时节开 展有针 对性 的法律 知识 的学习和 教育 活 在 动, 积极 组织 和支 持大 学生 回 乡调研 和宣 传等 , 泛宣 传村 民委 员会选 举 的各 广 种 法 律 、规 范 , 入开展 选 民教 育 , 深 帮助 选 民 了解和 珍惜 自己的 民主权 利, 投 好 自己神 圣 的一票 , 从而 为选 举的顺 利 进行 打下 良好 的基础 。同 时, 对村 级直 接 组织 选举 的工作 人员 以及 负责指 导村委会 选举 的政府 工作人 员加 强培训, 培 训 内 容应 重 点放 在 选 票 的 设计 印 制 、投 票站 的 设置 、选 民投 票 流 程 、 发 票 、填票 、验 票 、计票 、监票 等环 节 上 。 3 3 建立 科 学 高效 的 “ 两委 ”工作 运 作机 制 是村 民 自治 的 保障 . 村 《 民委 员 会 组织 法 》规定 : 中 国共产 党 在农 村 的基 层 组织 , 村 “ 按照 中 国 共 产党 章程进 行工 作, 发挥领 导核心 作用 : 宪法和 法律 , 依照 支持 和保 障村 民展 开 自治 活动 、 直接 行 使 民主 权利 。 ”这实 际 上是 以国家 基 本法 律 的形 式,明 确 规 定 了党 组 织�
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分析
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分析农村基层自治是指在农村地区,农民按照民主程序,自己管理、自己发展的一种自主经济和政治制度,而村委会是最基层的自治组织。
然而,村委会选举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一、政治方面的矛盾1、选举制度不健全。
一些地方在选举中未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和监督制度,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无法得到最好的保障,导致选举结果不真实和公正,产生了选举违法等问题。
2、选举难以有效落实。
村委会选举是一个复杂的组织活动,需要时间、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
有些地方由于财力不足,人力欠缺,造成选举难以有效实施,甚至导致委员会无法正常运转。
3、政治力量介入选举。
有些地方由于政治势力的干扰,使选举过程被操纵,成为政治工具,导致选举公正性和民主性降低,影响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1、资源利益分配不均。
村委会是处理农村集体经济和公共事务的机构,选举的程序和结果涉及到农民的基本利益。
由于部分农民的资源优势,如土地、资金等,被过度宠爱,导致资源与权力的不平衡,而普通农民无法获得公平的利益分配。
2、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农村基层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委会必须具有财务管理和审计系统,以示透明和公正。
但是受到经济条件差、财务体系不健全以及某些委员会员贪污等原因,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公共财产的利用和发展受到了阻碍。
3、农民权益受到侵害。
在村委会选举中,一些地方由于缺乏民主管理和公共监管,使部分委员会利用其职权,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例如私划公共财产、利用职权寻租等。
1、文化认同难度大。
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习俗不同,村委会工作难度加大。
例如如果村委会选举在某些地区进行的话,既需在农民文化和习俗方面适应,同时还要遵守选举程序和制度,这就引发了文化认同难度大的问题。
2、文化交流不畅。
在农村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和社会环境,文化交流较为局限和不畅。
村民之间缺少有效的政治、文化沟通,使得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着很难协商问题、情况不明确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逃避与参与——关于一些地方村民消极对待村级选举的分析赵树凯1999-10-31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当前的中国农村具有推进直接选举的社会基础,农民有参与村务管理的现实要求。
但是,在具体的选举过程中,村民的态度行为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存在一种消极逃避现象。
出现这个现象原因很多,突出的制约来自基层政府和乡村干部本身。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选举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基层民主建设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主要标志是,1998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在农村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通知》,首次以专门文件的方式部署基层民主建设工作。
1998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的第八部分专门论述“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主要讲了四个全面推进,即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全面推进村级民主决策、全面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全面推进村级民主监督。
同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颁布了修改后的村委会组织法。
应该说,提出农村基层工作中要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并不是从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开始。
人民公社时期就反复提出过“人民公社各级组织都要坚决实行民主管理、干部选举、帐目公开”的要求,显然,这样的民主并没有真正得到过落实。
原因可以说出若干条,最重要的一条是人民公社的基本制度框架本身不包容这样的民主,或者说,人民公社制度所以能够维持,是因为它的高度强制。
农村改革以来,人民公社制度废除,建立乡政府,尤其是1987年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试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才获得了适宜的社会经济环境。
在基层工作中,民主制度建设的实践高潮出现在90年代中期,一些县市甚至省政府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密切农村干群关系、维持农村稳定的战略措施给以高度重视,有的省委省政府直接命名为化解干群矛盾的“鱼水工程”。
这种令人鼓舞的变化源起于农村中基层组织和农民的冲突增加,基层组织在农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信任危机和权威失落。
农民对于乡村事务的参与要求日益强烈、参与热情不断增长。
一些地方领导清醒地看到,如果不通过民主参与的方式整合农村社会中的诸方面矛盾,农村的不稳定因素将会进一步滋长,一些基层组织权力的合法性将会产生严重的危机。
由此可以说,在基层,民主制度建设首先是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控制机制来使用的。
1999年初夏,本人在北京站广场主持一项民工抽样调查,遇到了这样两个人:一位是在北京打工的山东青年,正准备登车回乡,说是要赶回家参加村委员会主任的竞选,因为他们那里真的在搞村民民主选举了,言谈话语中颇显振奋,很有几分英雄逢时的感慨;一位是安徽淮北的中年农民,本来在吉林打工,忽然家乡来电说是他已当选村委员会主任。
他说还没有决定是否上任,要回村看看,主要考察一下村的书记是否好合作。
我们在问卷调查中,有少量受访者回答本村干部威信近两年有所提高。
解释的原因是,干部是村民们自己选的,所以在村里威信比过去的干部威信高。
由此可见,村级民主的启动确实鼓舞了农民,扩大了基层组织的民意基础。
但是,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接受调查的大部分农民,对于家乡的基层民主评价不高,认为状况并无改变甚至更糟,在他们的对话中,流露出一种对于村庄事务的哀怨,特别是对于村级政治的危机感。
民主制度的核心是民主选举。
本文试图运用首都大学生回村调查的个案材料,分析农民为什么对于村级选举持消极态度和负面评价,并进一步提出对于村民自治社会环境和制约因素的看法。
一、村民对于选举的逃避态度由于媒体的广泛宣传,选举和公开已经成为基层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
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广为知悉的政策规定。
在我们对于818名外出就业农民的抽样调查中(本次调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与管理”课题组组织,抽样地点在北京站和北京西客站。
调查为非概率抽样,采用持卷访谈方式。
15名调查员在6天时间里,共访谈873名外出农民,形成有效问卷818份。
调查样本的限定条件是:以外出就业为目的、年满20岁、1998年和1997年分别在村里生活两个月以上的农村人口。
818个样本来自22个省(其中数量较多者依此是河南省174人、四川省142人、安徽省114人、江苏省65人、山东省58人、湖北省54人、河北省53人),434个县、436乡的779个村。
问卷内容以政策态度为主,包括人口流动、土地承包、农民负担、村务管理、计划生育等多项问题。
本次调查的数据分析已经刊出专门研究报告。
),“是否知道村委会必须经过选举产生才合法”,88 9%的受访者回答“知道”,可见深入人心的程度是很高的;不知者只有11.1%.相比较而言,受访者对于具体的新出台的村委会组织法知道的少一些,41.7%知道国家新公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对于受访者所在村的村干部的产生方式,21.5%回答是“村民选举的”;57.1%回答“上级定了,选举只是走形式”;15.6%回答是“直接由上级定的”;有2.8%回答是“花钱买的”。
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不少村民对村级选举往往态度消极。
他们对于自己的消极态度,有充分的理由和解释。
村民对选举并不关心,许多村民认为谁当干部都差不多,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并没有瓜葛。
在让长村和天姆山村,为了调动村民选举的积极性,村委会给选民一元钱的误工费。
在让长村,我调查时发现许多村民都不知道村主任是谁,由此也可以看到村民对选举并不关心。
(周建平,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本科生,《村委会的选举调查》,浙江)村民为什么对于选举缺乏热情,一个大学生调查后的解释是: 很多村民对选举村委主任并不感兴趣,一是由于村里不仅收入很少,还有债务,当了干部也没有意思;二是村干部在村民中的印象很坏,很多人不愿得罪太多的人;三是选了村委主任也不管用,因为村里全部事情均由书记说了算。
(姜其,清华大学法律系硕士生,《细木村调查》,湖南)但在更多情况下,村民对于选举活动的消极抵抗,还来源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于乡村政治的理解,他们天然地认为选举是无用的,大可不必当真。
因为长期以来,他们并没有享受过真正的选举,他们看过了太多的真戏假作的所谓“民主”。
很多村民对村自治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认为选举无非是换换人,谁当都一样。
当我对村自治做了简单介绍后,说明将要进行的选举将采取怎样的民主程序时,还是有很多人对此有很大顾虑。
村团支书(党员)的话有代表意义,他说:“大队里这么穷,又有镇上的问题,谁也不当的”。
(高兴松,北京大学社会发展所硕士生,《农民负担为什么这么重》,山东)在农民眼中,干部是专吃公粮,专管老百姓的,只管开会、收费、发文件;农民只管种地、交粮和生活,根本谈不上有多少共同的活动领域。
这几年,由于地方搞行政改革,各村都有了联村干部,看起来似乎是将二者关系拉近了,而实际上那些干部也不是长驻村里的,所干的工作也大都是听听汇报,发发文件之类的,有交往的实际上也就几个村组长…(陈志刚,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本科生,《从我村看当前农村的几个问题》,河南)村民对于选举的消极行为表现得比较广泛。
在选举过程中,这种缺乏积极性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都表现出对于选举的逃避态度。
在这里,选举工作有很大的难度,村民很少有人很乐意地去投那神圣的一票。
认为去参加选举是浪费他们的宝贵时间,要是碰上农忙,他们就更不愿意去了。
大部分村民认为无论谁当这个官都与自己无关,他们还得去种地。
在他们眼中,村干部整天无所事事,却要老百姓凑钱给其当工资,他们因而忿忿不平。
但上面却规定非要投票选举,最后的情况是村民们拗不过村干部的“三顾茅庐”,一搬打发一个老人或一个小孩去代选。
一般老人不识字,就胡乱地把几张全家的选票乱勾上了。
小孩子是识字的,其实他们并没有选举权,就看谁的名字有意思就选了谁。
偶尔也会来几个念过几句书的年轻小伙子,他们这时却玩起了游戏:把手中的选票填得平平均均,加起来几个候选人都一样,说是怕少选了谁得罪人。
这样一来,真正有效的选票不多。
村书记说,“有些地方的选票都是村干部全办,自己在家里填好上交完事,我也很想这样干,但良心会不安,公众选举虽然问题很多,但别人无话可说。
”(赵国庆,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系本科生,《村支部书记访谈录》,安徽)农村的情况差别很大,农民对于村级选举的态度也并不一样。
从政策的设计和解释看,当然可以说选举对于农民是非常好的,但问题在于,即便非常好的东西,农民也未必会非常热衷地参与。
更何况,在历史上,“民主”并没有象宣传的那样落实到农民的头上,在现实中,一些怀揣某种动机的上级领导或者村干部本人还往往在选举中做点手脚,使得农民比较多地看到了民主过程的消极方面,因而,他们对于选举的逃避甚至抵制行为,并不是一种乡村中的个别现象。
但这并不是农民本身的问题,更不能成为一些人士坚持中国农村不可以实行直接民主的理由。
二、规则被选举的组织者所破坏如果说既往的生活经验,或者说中国农村缺乏民主传统所形成的心理积淀,是村民对于选举采取冷漠态度的历史原因的话,那么,在现实的村级选举过程中,选举的组织者对于选举规则本身的活生生的破坏,则是农民消极态度的直接原因。
当他们看到,上级领导们并没有真的把选举认真对待时,特别是当他们已经明明白白地看出这种选举只是认认真真安排的仪式时,他们的明智选择,或者退避三舍,或者逢场作戏。
从村民的角度看,破坏选举规则的选举组织者,主要是村组干部。
较多情况是破坏选举程序。
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村支书和村长一手遮天。
用村民的话说,“他们吃不饱是不会下去的”。
上边的政策是村民公开投票选举,他们却无法无天,随便找几个人把名单一填上报,村支书和村长当然是他们本人,其他村委由其指定,有村长带队挨户问:“选我当村长,有没有意见。
”百姓们可真是敢怒不敢言,稍有不顺便招来扯不断的麻烦,有的村支书一干就二三十年,虽然年年村里被他搞的穷的叮当响,可他就是下不了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对此已习以为常了。
(佟卫军,中央民族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生,《乡村干部们干什么》,湖南)村支书由乡里或扶贫工作组定,村委的选举由支书一手安排:村支书提名候选人,支书做工作。
最要命的是唱票的也是支书选定的人。
所以群众对选举普遍抱有一种消极思想,选也白选,不如不去,所以我村的这次选举只出席了30几个人。
有一个很关键的票叫流动票,即那些外地务工的,不识字的,老头老太的票,能占总票数的三分之一,这就足以控制选举结果,所以基本上是支书想让谁当就是谁。
(李年长,清华大学本科生,《长坡村的选举》,四川)对于选举程序的破坏,有些情况下表现为可以直接控制选举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并不仅仅在村组干部方面,乡镇干部扮演的幕后角色更为重要。
认真推究起来,几乎每一起选举问题都有乡镇干部的责任。
因为所有的村级选举都是由乡镇甚至县级派员指导组织的。
1999年1月15日上午,洞口村举行换届选举大会:在本次会上,将选举镇人民代表1名,这名代表同时担任新一届的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