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2东西方的先哲选修4

合集下载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背书纲要)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背书纲要)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功绩(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⑴统一六国:①背景:A.战国时期七雄并立。

亲政后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统一是大势所趋。

B.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统一的基本条件。

C.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统一是民心所向。

D.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统一的社会基础。

②方略:秦王嬴政的宏才大略,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先弱后强的统一方略。

③过程: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赵、魏,强攻灭楚,最后灭燕、齐。

④结果: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

⑵建立集权统一国家:①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②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开灵渠,设南方四郡管辖。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④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渠道。

2、作用和意义: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秦始皇的暴政:①焚书坑儒:A.接受了法家(李斯)的思想;B.实质:是加强思想控制;C.评价: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②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导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加速秦朝灭亡。

4、评价:“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①功: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②过:他的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功绩:(知人善任、开明开放)(1)出现“贞观之治”局面Ⅰ原因①治国思想:深明隋亡教训,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

(民本思想)②用人策略:选贤任能,虚怀纳谏;用人不避亲仇;用人扬长避短。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复习提纲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复习提纲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政治家一、 千古一帝秦始皇[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吞并六国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嬴政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广罗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勇于认错、纠错,谋略正确。

2、吞并六国的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 的混战局面,建立了强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二)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影响措 施 影 响政治 中央: 地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疆域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①促进经济发展;②文化发展; ③促进交通发展。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承认土地私有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灵渠)2、原因: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三)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③严刑酷法 ④大兴土木: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2、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四)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功:(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始皇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他扩大了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进步。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一、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春秋末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2、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社会状况: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4、文化上:学术下移,“士”阶层出现。

(二)、成就:『思考』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背景:春秋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目的: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1、开创儒家思想(基本思想和主张)①礼:即周礼,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②仁:即仁者爱人;对统治者: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和刑杀。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

对普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③中庸:在协调礼与仁的关系上,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④三者之间的关系:“仁”是核心,属于伦理范畴;礼是表现,属政治范畴;两者结合不可分割;用“中庸”来协调“仁”和“礼”的关系,用“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

2、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②教育内容:《诗》《书》《礼》《乐》《忆》《春秋》;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③教育目标:“成人”、成“君子”;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⑤办学形式:收徒讲学,开创私学。

3、整理文化典籍:“六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他的思想被弟子们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局限性:目的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具有阶级局限性。

(四)、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五)、影响:1、对中国:①文化上:《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②思想上:儒家思想的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③教育上: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如开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高考历史选修四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高考历史选修四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第11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贞观之治 (1)选官不拘一格,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2)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 (3)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进一步发展。 (4)吸取隋朝败亡的教训,虚心纳谏,重视用贤,克制个人 奢欲,实行开明的君主专制。
第12页
第21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2)影响 ①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②其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 ③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话题。 ④其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影响深远。
第22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典例 1】 题。 材料一
(2012· 东北三校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第2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二、复习建议 历史人物的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又与 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 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正确认 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言行中汲取 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对中学生意义重大。
第33页
返回导航
选修四 · 第 1讲
[答案] (1)主张:以政为德(或以德治国)。意义:有利于缓 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原因: 使政治具有智慧与力量, 使国家和人民实现安宁。 (3)特点:依靠哲学王的智慧管理国家,强调理性,所有阶 级之间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4)相同点:都主张贤人治理国家 (或强调道德的作用 )。原 因:孔子的主张不适合诸侯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不符合 当时现实政治的需要。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归纳: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归纳: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东西方的先哲孔子一、背景①经济:井田制瓦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的发展;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③阶级:“士”阶层活跃,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士”,上古掌刑狱之官。

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

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

④文化:文化下移,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二、孔子的生平:(1)自学礼乐: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

(2)从政失败: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3)周游列国:55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

三、思想主张:1、“仁”与“礼”;(1)“仁”:A含义:仁即关爱他人,人们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孔子所说的的“爱人”,就是不仅爱自己的家庭、亲属,还要爱这以外的其他人,但是孔子所主张的爱是有差别的爱,最爱有血缘关系的人,后朋友,再后其他人)B实现方法:推行“忠恕之道”忠:从积极方面看:就是要“与人忠”,“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能做到的也要帮助别人做到)恕:从消极方面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C评价: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孔子主张仁爱有差别、等级,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礼”:A含义:狭义: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B方法: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正名:规范每个人的名分和各自的责任C评价:a、“礼”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对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b、孔子主张推崇、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代表了奴隶主贵族利益,体现了孔子思想的保守性;2、民本思想:为政以德,反对苛政、暴政3、中庸:A含义:“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就是折中B评价:中庸之道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稳定,化解矛盾与冲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世界和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浙江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2东西方的先哲名师课件选修

浙江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2东西方的先哲名师课件选修

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解析
1234
4.(加试题)(2016·湖州联考)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 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 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 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A.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
B.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C.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 D.历史研究不是抽象的争论,需要专门技术的支持
1234
2.(加试题)(2016·舟山学考检测)《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子家马厩
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
答案
返回
返回
细讲 核心考点
史料实证 1.东西方先哲主张共性
2.社会存在与社会思潮的关联
史论总结 1.孔子在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 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儒学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占据思想界 的统治地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 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2.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地位 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理论来源。 (2)他创立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奉为权威。 (3)他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备受推崇。 (4)在政治学领域里,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 要话题。 (5)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是“古代最博 学的人物”,黑格尔则称他是“人类的导师”。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知识要点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知识要点
第9课 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 ★注意问题: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主要活动:①军事起家:独特的性格;军事生涯的开始;在土伦战役,保卫巴黎和远征意大利过程中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法国的最高军事统帅.②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雾月政变和拿破仑称帝;《法国民法典》.③从帝国皇帝到孤岛囚徒:扫荡封建势力称霸欧洲大陆;两次退位.
2,评价: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最早的乌托邦思想.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者接受,影响深远.他的思想是人类宝贵遗产.
第3课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注意:三者思想的比较.
1,主要思想:①哲学: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②政治: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③伦理:中道理论;④教育: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2,评价:①华盛顿是美国开国元勋,在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功绩卓著.②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③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两任总统届满后,坚决不再次连任,为以后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树立了范例.④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16课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注意:毛泽东是让中国的站起来,而邓小平则是让中国人富,强起来.这也是时代给两位伟人赋予的使命.
1,主要活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文革后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注意: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朝实行的开明的对内对外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提纲

⼈教版⾼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物评说复习提纲选修4 中外历史⼈物评说复习资料第⼀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统⼀六国1、原因:⑴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③民族基础:各民族融合不断加强;④群众基础:诸侯割据混战,⼈民渴望统⼀;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

⑵主观条件:①商鞅变法最彻底,秦国的实⼒最强;②秦王的雄才⼤略——⼴揽⼈才,制定正确统⼀⽅针。

2、过程: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顺序:韩赵魏楚燕齐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巩固统⼀的措施1、政治上:建⽴皇帝制,推⾏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统⼀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3、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4、⽂化上:统⼀⽂字(⼩篆),有利于国家的统⼀和国内经济⽂化的交流;5、交通上:建⽴起以咸阳为中⼼的⽔陆交通⽹,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化;②⼤兴⼟⽊,劳民伤财。

③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④刑法严酷。

⑵影响:激化阶级⽭盾,加速秦的灭亡。

★注意:评价古代政治家的⼀般⽅法:(了解基本史实、⼀分为⼆评价)是否有利国家统⼀;是否保持政治安定;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促进⽂化繁荣;是否促进民族融合;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四、评价请始皇(秦始皇的历史功过):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了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 符合⼴⼤⼈民的愿望,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的新纪元。

他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化交流,对后世产⽣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战争,扩⼤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个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1.2东西方的先哲(选修4)

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1.2东西方的先哲(选修4)

【名师指津】 3.孔子和柏拉图对统治者的不同要求 孔子从道德层面出发,要求统治者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遵循礼数, 推行仁政;柏拉图从知识层面出发,要求统治者拥有智慧,掌握知识。
2.亚里士多德: (1)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和突破。 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但不要放弃现实的幸福。 ②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 ③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不存在理念世界。 ④人的认识产生于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 底。 (2)博学家: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①哲学: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著《形而上学》。 ②生物学:对五百多种动植物进行了分类研究。
第2讲 东西方的先哲
一、孔子 1.思想主张: (1)伦理观:仁为其思想核心。 (2)政治观: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3)哲学观:中庸,主张恰到好处。 (4)教育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
【名师指津】 1.孔子开创儒家学说的原因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周礼被破坏,社会动荡,人际 关系紧张,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 社会道义,成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游历、从教
相 根本目的
同 政治思想 点
教育思想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重视统治者的作用,体现“人治”
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历史影响
政治理想都未成功,对后世都产生了 深远影响
二、中西方思想中的“中庸”比较 1.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2.不同: (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想,而孔子的“中庸”是出 于礼法,没有更 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3)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 的。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中“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 可能性……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 睦的政治社会”概括回答共同性;结合孔子“仁、礼”的内涵和柏拉 图理想国内容概括回答第二、三问。第(2)题,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 合春秋战国和古希腊时代背景概括回答相似原因。 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 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 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 病显现。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千秋功过秦始皇★注意问题: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又在历史上以“暴君”形象著称,注意功过评价。

1、秦统一的原因:①时代趋势;②国力基础;③个人条件;④重用人才△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④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⑤思想基础: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理论△主观条件:①秦国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实力最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根本原因)②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

2、主要业绩:(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影响政治制度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交通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促进交通发展△皇帝制度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皇帝独尊: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三公九卿制职位名称职权X围任用标准历史意义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贤”“能”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由皇帝任命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3、功过评价:功: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②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③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过:④严刑峻法、赋役役繁重,滥用民力,广建宫殿陵墓;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模块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模块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应学生用书第107页)(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①秦始皇。

②唐太宗。

③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①孔子。

②柏拉图。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①克伦威尔。

②华盛顿。

③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①孙中山。

②甘地。

(5)无产阶级革命家:①马克思、恩格斯。

②列宁。

③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①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②牛顿;③爱因斯坦。

(1)考查盘点: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涵盖古今中外,其影响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

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舞台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预测考查: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今后命题还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有影响的角度展开。

(3)考查方式考查形式上,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根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考向一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突出对正面人物历史功绩的考查[例1](2018·全国卷Ⅲ)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东西方的先哲课件人民版选修4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东西方的先哲课件人民版选修4
第 2讲
东西方的先哲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1.政治思想: (1)“礼”:即周礼。
①尊尊: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君。
②亲亲:就是对亲人的爱,其中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弟
对兄长的恭敬。
③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贵贱 有序。 ④“正名”:就是用周礼去规范人的行为。 (2)“仁”的思想。
“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2)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
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3)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
认两端是不好的。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
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 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 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 “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 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典题例证】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 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 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 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 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 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游历、从教
孔 根本目的

柏拉图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政治思想 重视统治者的作用,体现“人治” 相同点 教育思想 历史影响 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政治理想都未成功,对后世都产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2 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2 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 人民版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2 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人民版选修4 1.(2017·郴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荀子批判地吸收当时一些学派的优点而发展了儒家思想体系,如礼治的内容中包含了法的因素。

大约公元前285年,荀子到齐国稷下学宫游学,打算说服齐相行“胜人之道”。

“如是,则国孰敢不为义矣?贤士愿相国之朝,能士愿相国之官,好利之民莫不愿以齐为归,是一天下也。

”公元前266年至公元前255年间,荀子赴秦。

曾向秦昭王谏言:“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人迹所到),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

”公元前253年左右,荀子游赵。

曾对赵国君臣说:“招延募选,隆势诈,尚功利,是渐(诈欺)之也;礼义教化,是齐之(民齐心)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荀子提出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思想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第(1)题由材料中“隆礼义”“礼义教化,是齐之(民齐心)也”等关键信息概括。

第(2)题由材料中“如礼治的内容中包含了法的因素”等信息,得出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

成因主要从当时战国的社会现实、思想本身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答案:(1)礼法并用统一天下,施政用“王道”“仁义”,礼义教化人们。

(2)特点:对百家思想的融合吸收。

成因:战国时期社会剧变,正由分裂割据向大一统过渡;诸侯国招贤纳士,变法图强;思想界百家争鸣;荀子取各家思想之所长,融会贯通,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

(任答三点即可)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 东西方的先哲(加试)
1.孔子的生平加试
——(b)
(1)少年学礼: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2)开办私学:三十岁时精通“六经”,开始收徒讲学。

(3)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5)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2.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
加试
——(c)
(1)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仁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

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2)礼的思想:礼即周礼,主张“德,以为仁”,匡正社会秩序。

(3)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提出中庸思想。

他认为“克己复礼”,要恰到好处,“和而不同”。

(4)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首开兴办私学风气;注重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

(5)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使中国古典文化绵绵不绝。

《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经典。

3.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加试——(c)
(1)对中国
①古代政治: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其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②古代文化:以仁、礼、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③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2)对世界
①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名师讲解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要懂得尊重、珍惜、保护我国古代文化。

2.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古代文化,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二、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1.亚里士多德生平事迹加试
——(b)
(1)师从柏拉图,在阿卡德米学园学习,敬重老师,但不盲从,被誉为学园的头脑。

(2)离开学园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成为博学家。

(3)教师生涯:马其顿国王聘其为亚历山大王子的私人教师;在雅典东郊创立“吕克昂”学园,提出“中庸之道”。

2.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加试
——(c)
微点拨
属性决定了二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中庸”思想只是二人相同思想的一部分,这种思想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史料实证
1.东西方先哲主张共性
2.社会存在与社会思潮的关联
史论总结
1.孔子在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儒学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占据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

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2)孔子编订的“六经”,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内容。

(3)孔子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构建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4)孔子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汉朝后,儒学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18世纪以后,儒学传到西方,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2.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地位
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理论来源。

(2)他创立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奉为权威。

(3)他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备受推崇。

(4)在政治学领域里,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5)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黑格尔则称他是“人类的导师”。

3.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对比
也没有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者见过他本人,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

这表明( )
A.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
B.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C.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
D.历史研究不是抽象的争论,需要专门技术的支持
答案 A
2.(加试题)(2016·舟山学考检测)《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答案 C
解析材料反映出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体现孔子“仁”的主张。

3.(加试题)(2016·奉化学考检测)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墨子
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涉及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

在三个关键词中,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遵循中庸之道,符合其中两个方面,排除A项。

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排除B项。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

亚里士多德是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中庸理论,还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

4.(加试题)(2016·湖州联考)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答案孔子:仁、礼、中庸;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

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