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伟大的悲剧 (最新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的基本概念、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和人物形象分析。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伟大悲剧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面对困难,汲取勇气和力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记叙文,它以斯科特南极探险的经历为线索,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人物的悲剧命运。记叙文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它以时间为线索,通过事件叙述、人物描写、情感抒发等方式,展现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中的斯科特上校在面对绝境时展现出的勇敢和坚毅,是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典范。这个案例展示了记叙文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性的光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和人物形象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人物形象分析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和表情来塑造人物形象。
-举例:分析课文第三段,了解探险队在极端环境下的艰苦生活,以及斯科特上校在面对死亡时的内心世界。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是分析斯科特及其队伍成员的形象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使学生理解人物在悲剧中的伟大品质。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精选6篇)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精选6篇)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精选6篇)《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3.学会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4.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征服大自然的坚强意志。

5.激起探索未知世界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6.关注自然,关注人类。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难点】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教法学法】快速默读,重点朗读,品味文中的细节;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放视频录像导入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近百年来无数探险者在南极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贡献。

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英国人斯科特就是值得我们缅怀的一位探险家。

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就是最好的见证。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当年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描述了他们的这次失败之旅。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些英雄再次体验这悲壮之旅吧。

二、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

美洲有游历。

在法国结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28年,结识高尔基。

1938年,流亡英国,加入英国国籍。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

作品有《三位大师》等。

三、整体感知文本1、跳读课文思考: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提示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来概括)(这时可以给学生出示斯科特等人的行走路线图)。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伟大的悲剧》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体会作者对悲剧的理解和思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悲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悲剧,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伟大的悲剧》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体会作者对悲剧的理解和思考。

2. 教学难点:(1)从不同角度审视悲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悲剧,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伟大的悲剧》的作者及相关背景。

(2)引发学生对悲剧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结构。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思考。

4. 悲剧审视:(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悲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2)学生分享审视悲剧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悲剧,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课文《伟大的悲剧》的主要观点和自己的感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正确面对悲剧,培养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在参加学校的夏令营活动中,经历了许多挫折,但最终克服困难,取得了成功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他们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勇气和信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文中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勇气和信心,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情感,体会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课文朗读录音:准备课文朗读录音,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他们经历了哪些困难?”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文中人物的情感。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1 伟大的悲剧》教案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1 伟大的悲剧》教案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1 伟大的悲剧》教案一. 教材分析《21 伟大的悲剧》是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人类探险历史上,南极探险的一些悲壮故事。

文章以斯科特探险队为例,描述了他们在南极探险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以及他们在面对失败时所展现出的英勇和坚毅。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探险家们为科学事业和人类进步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在逆境中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面对一些专业术语和较为复杂的情感描述时,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语,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并激发他们对于探险精神的敬佩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极探险历史,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探险家们为科学事业和人类进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传承伟大的探险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难点:理解探险家们在面对失败时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关键词语。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难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3.情感教育: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体验探险家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伟大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图片:准备与南极探险相关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视频:寻找与南极探险相关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他们对南极探险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探险家们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南极探险。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但在课后,我还需要关注那些在课堂上表现较为沉默的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讨论悲剧中的人物品质时,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悲剧中的伟大。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是比较有效的,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课文情境,体会到人物的情感。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不够牢固,这在后续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影响了他们的表达。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生字词的复习和巩固。
(1)理解课文《伟大的悲剧》的主要情节,把握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举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讲述了斯科特队在南极探险过程中遭遇的悲剧,重点在于理解探险过程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英勇行为。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举例:如“凄凉、荒凉、悲壮、无畏”等词语,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和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学习课文《伟大的悲剧》,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悲剧中的伟大。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3.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的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活动中,对讨论主题进行更加明确的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伟大的悲剧》教案优秀3篇

《伟大的悲剧》教案优秀3篇

《伟大的悲剧》教案优秀3篇伟大的悲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2、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英雄的高尚品质。

3、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2、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英雄们的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教师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制作课件让学生对南极有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提前预习生字词并熟读课文,掌握大体内容。

学生也可以查阅资料拓宽学习空间。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第四单元主要的话题是“探险”,今天我们要探险的第一站是南极。

南极,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自由回答)极地、寒冷、终年的冰雪、冰山、暴风雪……因为人类无法在那儿生存所以又很神秘(我们先来看几幅南极的图片以及对它的气候介绍)正因为它的美丽、神秘,所以吸引着许多的探险者去征服它(介绍人类去南极探险的情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只科考队伍是——挪威人阿蒙森率领的队伍和英国人斯科特率领的队伍,为了纪念他们设立在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

那么当时是怎样的情况,为什么两支队伍会一前一后的来到南极呢?(看图片了解背景)一、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2、六分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四人交流)3、概括文章大意明确:斯科特一行五人满怀希望来到南极点却悲哀的发现阿蒙森已经提前到达了,所以他们只好垂头丧气的踏上归途,结果因为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哀的死去。

(第一个是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第二个是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英雄一样的走向死亡;最后三个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死亡的到来。

)4、谈谈读后的最大感受5、思考:①为什么茨威格不给胜利者阿蒙森立传,却选择失败者悲壮的一幕?②茨威格在这篇传记中表现出了什么感情?明确:①失败者他们的悲剧经历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斯科特他们在失败的过程中更加表现出了他们高尚的灵魂。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把人类最美好的愿望毁灭给人看”所以悲剧会给人精神上的震撼与启迪。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通用10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2、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3、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2、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幻灯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南极地图图片及南极风光图,引入探险故事,导入课题。

二、简单认识作者三、整体感知全文1、请用一个词概括读完全文后的感受。

(如:感动、敬佩……)2、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不幸遇难。

3、理清故事情节奔向南极点→带信返程→一个个牺牲(充满希望)(沮丧)(悲壮)四、深入探究1、分小组分别讨论以下问题:①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②文中的“悲”,体现在那几个方面?③文章所渲染的“悲”,是悲哀还是悲壮?请用悲壮的语气试读这句话。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④斯科特一行体现了哪些伟大精神。

2、讨论后请各组派代表金明确答案3、教师明确答案①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②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③死的是他们的肉体,但他们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所以是悲壮而不是悲哀。

④勇于探索、勇于献身、诚信守约、集体主义、无私爱心……4、找出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分析本段的含意及作用。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是高尚的。

一切高尚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这句话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5、全班讨论: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在于什么?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五、精彩语句品味请朗读你认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优秀4篇

《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优秀4篇

《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优秀4篇伟大的悲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人类南极探险的录像资料【教学流程】生齐读名言:顽强奋战后的失败和轻易获得的胜利同样可贺可敬!导语:是啊,失败和成功应同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

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说,历史便是为他们而写的,其实并非如此,千百年来,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中,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接下来,让我们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再次回顾那段光荣的历史吧!(板书课题)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作个简单的测试,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一个环节——“闯三关”第一关:你会读了吗?拽(zhuài)癫狂(diān)(kuáng)吞噬(shì)羸弱(léi)凛冽(lǐn)(liè)步履(lǚ)告馨(qìng)销蚀(xiāo)(shí)角(jué)逐第二关:你了解了吗?(多媒体展示南极探险资料)关于南极,你了解多少?(冷、冰天雪地、人迹罕至、荒无人烟……)《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篇二【课前活动】喜欢旅游吗?你喜欢探险吗?为什么?【评价准备】1、莽撞与理智的区别;2、关爱自身,才干关爱他人;3、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4、冒险和探险的区别;5、一切探险都有可能遭遇厄运等。

【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3分)1、知道南极吗?(气温、风速、冰层等)假如你到南极会感觉如何?1910年6月1日,英国人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11年11月,他们在埃尔斯角和近登陆,准备征服南极点。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21《 伟大的悲剧》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21《 伟大的悲剧》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21《伟大的悲剧》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新部编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人类探索南极的历程,以及探险家们面对重重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南极探险的历史,感受到探险家们的英勇和坚毅,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同时对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探险题材的课文感到陌生,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极探险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探险家们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探险家们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探险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好与南极探险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课文文本和相关的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向学生介绍南极探险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探险家们需要具备哪些品质?”让学生进行思考。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生词和重点句子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优秀14篇)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优秀14篇)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优秀14篇)《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2、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前准备:1、分小组搜集南极和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

包括南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物种、矿产资源、科学研究,写成解说词,并配上电脑。

课件。

2、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设计(课前播放南极探险歌曲,使学生进入情境。

)一、预习汇报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地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

千百年来,南极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你一起层层兵张,酷冷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你想揭开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的面纱吗?你想一堵她的卓越风姿吗?那就请快快登上我们的“南极号”极地油轮,跟我们的导游们,一起开始我们神奇的南极之旅吧。

(展示南极风光,南极动物等图片或录像,配上字幕,音乐,导游解说)第一位导游:各位游客朋友,请往前看,南极大陆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下面现有我给大家介绍有关南极的地理知识: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

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雪覆盖,被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

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第二位导游:我来讲南极的自然环境:南极的自然环境有五大世界之最:1、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25摄氏度——零下89.2度。

2、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

3、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海拔最高的大陆。

这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

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

但也无处不隐藏这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人风,冰缝,白色沙漠,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盲。

第三位导游:来到南极,拜访这里的主人是不能少的:先看看企鹅岛上憨态可掬的企鹅。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的伟大成就和她所经历的艰辛过程。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感受她的科研精神,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传记类文章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和科研精神,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感受她的科研精神,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居里夫人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理解居里夫人的科研精神,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写作训练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资料:收集关于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居里夫人的生平,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停顿、重音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资料,解答问题。

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回答。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讨论过程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举例:课文中“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运用了对比手法,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这种表达方式所传递的深刻内涵。
b.悲剧背后的意义:理解悲剧背后的深层含义,如生命的价值、人生的追求等,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举例: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在悲剧命运中所展现出的不屈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在逆境中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悲剧背后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4.教学重点与难点:
a.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鉴赏语言特色,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b.教学难点:理解悲剧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伟大的悲剧》,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感悟悲剧故事所传递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悲剧的基本概念。悲剧是文学作品中描绘具有美好品质的人物在命运面前遭遇不幸的故事。它是人类对生命、命运和价值的深刻反思。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伟大的悲剧》。这个案例展示了悲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生的苦难与价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悲剧的基本概念、人物形象分析、语言特色鉴赏以及悲剧背后的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悲剧故事的理解。我希战。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悲剧故事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21伟大的悲剧教案

21伟大的悲剧教案

21伟大的悲剧教案
《悲剧》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它通常描写了主人公的不幸
命运和悲惨结局。

悲剧教案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悲剧的特点和发展,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分析文学作品和表达个人看法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
于21部经典悲剧作品的教案:
教案名称:21伟大的悲剧作品
目标:了解伟大的悲剧作品,分析其主题、结构和人物,培养学生的
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1.定义悲剧及其特点
2.介绍21部经典悲剧作品
3.分析其中几部作品的主题、结构和人物
4.学习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的方法
活动安排:
1.导入:介绍悲剧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悲剧的基本概念。

2.主体:逐一介绍21部经典悲剧作品(如《悲惨世界》、《哈姆雷特》、《麦克白》等),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让学生对这些
作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活动:选取其中几部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课堂展示,让
他们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结构。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这些悲剧作品的共性和特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
1.跟踪学生的理解和讨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2.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活动,培养他们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通过这个悲剧教案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21部经典悲剧作品,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这些作品,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加深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为他们的人生道路提供启示和帮助。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味探险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精神。

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一、自学要求和方法: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学会利用工具书。

二、自学内容:1、了解作者(3分钟)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

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

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仁爱和宽恕,厌恶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虚伪和冷酷。

2、朗读课文,了解大意(20分钟)3、利用工具书,查出生字词,结合语境加深理解(15分钟)三、自学检测(10分钟)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拽出( ) 战栗( ) 悚( )然吞噬( ) 告罄 ( ) 羸弱( )冰gǎo( ) biān( )骨bèng( ) 散zhì( )息毛骨悚然( ) 怏怏不乐( ) 忧心忡忡( ) 踉踉跄跄( ) 海市蜃楼( )2、复述故事,两人小组相互复述故事,全班再推举一人到讲台前复述。

3、文中哪些细节最令你感动,最令你难忘?你为什么感动?请说一说。

(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课堂延伸一、巩固自学内容(3分钟)二、知识拓展(16分钟)1、简要概括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2、本文以时间为序,请写出故事情节。

3、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4、茨威格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满怀激情的给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可用原文回答)5、斯科特一行的探险意义何在?三、能力提升(15分钟)在文中找出下面的句子并加以理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优质教案
此外,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询问了学生是否有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但很少有学生主动提问。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得较好,但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好意思提问。为了提高学生的提问积极性,我可以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更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勇于质疑。
-写作特色分析:识别并理解课文中运用的写作特色,如象征、对比等,掌握其表达效果。
-思维品质培养: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批判性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核心价值观塑造:如何将课文中的悲剧精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其内化为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举例:针对情感体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剧、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模拟人物角色,体验悲剧中的情感波动,从而加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在分析写作特色时,教师可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如“他们的身影在风雪中显得那么渺小,但他们的精神却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这句话中,通过对比人物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精神上的伟大,突显悲剧精神。
4.强化语言表达:通过词语、句子、段落的分析,帮助学生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5.塑造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让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伟大悲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6.提升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伟大的悲剧》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悲剧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1、《伟大的悲剧》教案

21、《伟大的悲剧》教案

21、《伟大的悲剧》教案21、《伟大的悲剧》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了解本文的作者。

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颂扬之情。

3、理清故事情节,特别是过程和结果。

4、体味关键语句,主要是有强烈抒情色彩和意味深长的语句。

5、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难点:体味关键语句,主要是有强烈抒情色彩和意味深长的语句。

教学方法:默读法、复述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

2、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解决生字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

1、你了解南极吗? 看一组有关南极的ppt图片。

南极气候:酷寒、烈风。

科学家曾测得:-88.3*C的平均最低气温。

世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大陆。

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

有过每秒92.5米的风速。

比每秒33米的12级风还高出近3倍。

晴天时光照极强,如果忘记戴墨镜,时常被积雪的反光刺痛眼睛,肿胀、流泪,甚至失明。

这种现象叫做“雪盲”。

而白雾蒙蒙时,天地之间浑然一片,人、车仿佛融入浓稠的牛奶里……白雪由软变硬时,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

纵横密布的冰缝比暴风雪更恐怖,这些冰缝深达千米,被称作"地狱之门"。

夏季气温较“高”时,随时会有雪崩和冰山崩塌。

南极之最:最大高原——最大冰库——世界“寒极”——世界“风极”。

南极洲的气候特征和成因:酷寒——高纬度;狂风——高海拔;干燥——强反射。

你觉得在南极考察,应该注意些什么?——食物、路线、天气变化、耐寒的动物……你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的名字吗?它是为了纪念谁而命名的?(阿蒙森-斯科特站)2、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

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探险队员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体会探险队员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挖掘探险队员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

教学方法结合语境、结合中心法学习方法质疑、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里有雪域冰山,有南极冰川,有深不见底的冰窟,有平均最低-88.3℃气温,有过每秒92.5米的风速。

这里也有过这样一群人,曾经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这里是南极。

这里是故事发生的地方。

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来回顾一下课文内容。

1912年,英国人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到达时间为1月18日,但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他们仅仅比瑞典人阿蒙森迟了一个月,只好沮丧地踏上归途,在途中与暴风雪搏斗2个多月后,在恶劣的气候下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答疑默读课文,划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和有疑难的句子1、文中哪些语句、情节、事件或细节深深地打动了你?并说一说,这些情节为什么会打动你? 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示例1: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体现出威尔逊博士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对探险事业的热爱,对死亡的无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陈年莲
教学目标: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3.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伟大”“悲剧”的含义。

教学难点:
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屏显南极图片)
师导入课题。

(师板书课题和作者后,生大声读课题和题目)
二.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知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

谁能给大家概括一下这个“英雄故事”呢?(生交流)师:(屏显提示内容)概括故事,要抓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

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谁还愿意再试一试?(生再交流)
四.重点研读
(一)浏览课文找“日记”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引摘自斯科特日记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二)结合“日记”读文本
1.理情节——读悲剧。

(1)师:下面,老师会将文本中的日记一一展示出来。

(屏显第一处日记)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一处“日记”?(生读,分析)
师:是啊,凝聚着他们数年心血、一生梦想的南极探险,却因角逐失败而成了悲剧。

(师板书“悲剧”)
(2)师:1月18日,他们到达南极极点。

你从日记中能读出本该有的欢喜吗?(屏显第二处“日记”)(生读)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看到的日记中描写的单调的景色,其实表达的是作者失望、沮丧、痛苦的心情。

(3)师:正因为如此,(屏显第三处“日记”)“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品析句子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请大家浏览4——8自然段,看一看回去的路可怕在哪里,他们面临什么样的困难。

(师生交流:路线必须固定,缺乏来时的动力,天气恶劣,食物不足,燃料太少)
2.析人物——品伟大。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下一处“日记”。

(屏显第四处“日记”)第四处“日记”之所以表达的感情这么直接这么强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同伴的离去。

请同学们精读课文第8——10段,找一找关于奥茨的细节描写,说一说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请大家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细节。

(师生品读交流,共四处)
师:这就是奥茨。

我们都被这高尚的心灵深深感动了。

这就是人格的伟大。

(师板书“伟大”)
同学们,其他人物身上同样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还有哪些细节让你感动呢?结合一个人物、一处细节、一种品质说一说。

师:请带着感动、敬佩再读一遍题目,特别要注意重读一下修饰语。

(生读题目)
3.读中品——品中悟。

师:随着“日记”一页一页地翻过,斯科特一行走向了死亡。

这个“伟大的悲剧”也即将落幕。

谁来读一读他最后的“日记”?(屏显第五处“日记”)(生读)
师:大家能不能在这则“日记”中找出关键词说说斯科特当时的心情呢?(“悲伤地”“坚决地”)请大家尝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则“日记”。

(生读)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些英雄在生命结束的时候后悔过吗?仇恨过吗?这是为什么呢?(关键词:坚毅执着,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英雄气概)
五.拓展升华
师:(屏显)“死亡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升华”。

课文第14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伟大的悲剧”就是上面最好的碑文。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应铭记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的所有英雄,让英雄为我们指路,让英雄伴我们成长。

希望大家课后去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从伟人的经历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寻找做人的智慧!
专家点评
(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语文教科员、高级教师杨柳)
这是一节简约高效、内涵丰厚的语文课。

一.以点带面,长文短教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四千多字的人物传记,是一篇篇幅很长、内涵较深的文章。

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深刻的认识,必须突出重点,大胆取舍,克服面面俱到的毛病,找到一个极佳的切入点。

这不仅能长文短教,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节课的教学,以引摘“斯科特日记”为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篇,进而探讨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中,对五则“日记”的处理各有侧重,犹如将一粒石子投入一汪池水中,很快,一圈圈的涟漪开始浮满池塘。

前三则“日记”,教学紧扣文题“伟大的悲剧”,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悲”之所在。

后两则“日记”重在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品析能力,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伟大”的内涵。

随着“日记”的渐进阅读,层层推进,不但巧妙地体现了课堂的梯度,而且高效实现了长文短教,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情景教学,充分运用教育资源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要点就在于牢牢地把握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因——情感。

这是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效果的根源。

本篇课文是适宜情景教学的好文章,通过情景教学,能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情感熏陶,进而真切地感受、体验、理解,为此,本课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环节。

1.上课伊始,用南极风光图片,配合一段充满诗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到那片冰雪覆盖下的绝世无双的美丽圣地。

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图片,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获得了美的体验。

2.课堂上,通过听读课文、示范朗读和引读等形式设置教学情境,荡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用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在读中感悟。

读得精彩,自然能悟得透彻。

3.问题情境的巧妙创设,引导学生在与作者对话过程中,领悟文章的主题。

用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思”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表达、展示、创造中享受着语文学习的幸福。

三.品味语言,创造出真正有“语文味”的课堂
“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

”语文课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反复咀嚼,深入品味,从而感悟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咀嚼出“语文的味儿”来。

比如,最后一则“日记”,不仅有直接摘自斯科特日记的内容,而且还有作者茨威格对斯科特日记的描述和想象。

此环节的教学重视向语言深处挖掘,朗读指导更是形式多变,梯度分明。

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朗读指导中,在“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赏析揣摩中,学生抓住语言学习不放手,文本深处的各种情感通过朗读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本文的教学以“悲剧”为起点,以“伟大”为归宿,以五则“日记”的教学贯穿始终,看似只讲了五则“日记”,却将探讨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包罗其中,达到了以少胜多、长文短教的目的。

同时,陈老师尝试着在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的同时,将本文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都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将情感因素与理智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上获得真实的生命体验,让他们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