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版高中生物第4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第1章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课件
生物选修知识点全面梳理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联
生物选修知识点全面梳理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联生物选修知识点全面梳理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与进化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它们在生物物种的演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遗传变异的本质、遗传变异的类型以及遗传变异对进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以便读者对此进行深入的了解。
第一部分:遗传变异的本质遗传变异,顾名思义,是指生物个体在基因组中所携带的特定基因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是指引起个体之间差异的关键机制,也是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的本质在于个体的基因组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基因的突变、重组等过程。
第二部分:遗传变异的类型1. 突变型遗传变异: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是指基因或染色体发生的突发变化。
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形式,这些突变对生物个体的基因组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重组型遗传变异:重组是指来自父本个体的染色体与母本个体的染色体进行交换、重组的过程。
这种遗传变异主要通过有性繁殖过程中基因互换发生,从而导致染色体的重新排序。
3. 基因流变:基因流变指的是基因在不同个体之间的传递和交换的过程。
它通过种群间的迁徙及异地交配等方式,使得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组发生相互流动,从而增加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
第三部分:遗传变异对进化的影响1. 个体适应性的提高:遗传变异使得个体具备了适应环境变化的可能性。
通过突变、重组等遗传变异的积累,个体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要求,从而提高其适应性。
2. 物种多样性的产生:遗传变异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各自的优势,这种多样性使得物种能够在不同环境中存活和繁衍。
3. 自然选择的推动:遗传变异使得个体之间在适应环境中出现差异,进而引发了自然选择的过程。
那些适应环境的个体将获得繁殖的优势,从而对种群的基因组进行了选择和影响。
4. 进化的推动:遗传变异对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不断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过程,生物个体逐渐适应环境,使得整个物种发生了长期的演化。
高中生物 第四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一章 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素材 中图版必修2
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一章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1809—1882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
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
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
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在目前的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
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
达尔文的三大难题达尔文自己把《物种起源》称为“一部长篇争辩”,它论证了两个问题:第一,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
当时绝大部分读了《物种起源》的生物学家都很快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进化论从此取代神创论,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石。
即使是在当时,有关生物是否进化的辩论,也主要是在生物学家和基督教传道士之间,而不是在生物学界内部进行的。
第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当时的生物学家对接受这一点犹豫不决,因为自然选择学说在当时存在着三大困难。
第一,是缺少过渡型化石。
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是一个在环境的选择下,逐渐地发生改变的过程,因此在旧种和新种之间,在旧类和新类之间,应该存在过渡形态,而这只能在化石中寻找。
在当时已发现的化石标本中,找不到一具可视为过渡型的。
达尔文认为这是由于化石记录不完全,并相信进一步的寻找将会发现一些过渡型化石。
确实地,在《物种起源》发表两年后,从爬行类到鸟类的过渡型始祖鸟出土了,以后各种各样的过渡型化石纷纷被发现,最著名的莫过于从猿到人的猿人化石。
在现在被称为过渡型的化石已有上千种,但是与已知的几百万种化石相比,仍然显得非常稀少。
高中生物目录(中国地图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中国地图出版社)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第二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课外阅读列文虎克——他看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第二章细胞的构成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三节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课外阅读细胞骨架第二单元细胞的自我保障第一章细胞中的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课外阅读疯牛病与朊病毒第二章细胞中的核酸第一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核酸与细胞核课外阅读为什么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分子?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第一章细胞的物质交换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课外阅读载体蛋白和转运蛋白第二章细胞能量的来源与转变第一节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第二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第三节光能的捕获第四节从化学能到生物能课外阅读“红肌”与“白肌”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第一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三节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防治课外阅读食物、营养与癌症的预防第二章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一节细胞衰老第二节细胞凋亡课外阅读小“线虫”与诺贝尔奖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第一章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变化第一节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第二节受精作用课外阅读蜜蜂家族揭秘第二章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一节染色体数目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课外阅读羊膜穿刺与染色体变异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第一节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第三节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第四节伴性遗传课外阅读孟德尔规律的重新发现第二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第一节自由组合规律试验第二节自由组合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课外阅读显赫家族的“突变基因”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第三节DNA的复制课外阅读双螺旋结构背后的故事第二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一节认识基因第二节基因的表达第三节基因与性状第四节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第五节人类基因组计划第六节人类遗传病课外阅读遗传密码的破译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一章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课外阅读热爱科学的一生第二章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外阅读物种基因的宝库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第二节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课外阅读燕麦试验法的创立者——温特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血糖调节第三节水盐调节第四节体温调节课外阅读心理状态的平衡和调节第三章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一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三节人脑的高级功能第四节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课外阅读珍爱生命,远离烟草和毒品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一节人体免疫系统第二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课外阅读人类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动课外阅读迁地保护——拯救白鳍豚种群的唯一选择第二章群落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第二节群落的动态课外阅读“绿色沙漠”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外阅读“太空水上乐园”与人工生态系统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课外读物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变异与进化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变异与进化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主题:遗传变异与进化一、引言遗传变异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进化的原因。
本备课教案将介绍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基本概念、机制以及相关的案例和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二、基本概念1. 遗传变异的定义遗传变异指的是在生物种群中由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流动以及基因频率的改变等因素引起的个体间遗传信息的差异。
2. 进化的定义进化是指生物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产生适应环境变化的新特征,并通过遗传机制在物种之间或个体之间的传递和延续。
三、遗传变异与进化的机制1.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组中突然发生的改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突变可以是基因序列的点突变,也可以是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影响了基因的表达。
2. 重组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顺序发生改变,通过交叉互换等机制,导致个体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不同,从而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3.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不同种群或个体之间基因的交换与迁移。
当不同种群或个体之间的基因流动发生时,会产生新的遗传组合,从而推动了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发生。
4. 选择压力选择压力是进化过程中对适应环境的变化所施加的压力。
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得某些个体具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这些个体的有利基因在遗传中得以传递和积累,从而促进了进化的发生。
四、案例与实验1. 鸟嘴形状的演化通过对不同鸟嘴形状及其食物来源的研究,可以了解自然选择对鸟类形态特征的影响。
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中的食物资源与鸟嘴形状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
2. 水生生物的进化通过研究水生生物在不同水质环境下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可以了解环境因素对生物形态进化的影响。
青蛙和鱼类的适应性特征,可以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水生生物的进化机制。
3. 药物抗性的进化通过对抗生素抗性菌株的研究,可以了解强大的选择压力对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教材框架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教材的框架结构如下:第一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孟德尔的生平介绍
2.豌豆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3.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
4.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5.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第二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
2.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
3.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4.孟德尔遗传理论的总结和评价
第二单元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章基因在染色体上
1.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方法
4.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结果
第四章基因的本质
1.DNA的结构和组成
2.DNA复制的过程和机制
3.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原因
4.基因突变的意义和影响
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
第五章生物进化的证据
1.生物进化的定义和类型
2.生物进化的证据
3.进化的原理和机制
第六章生物进化的理论
1.拉马克的进化理论
2.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3.现代综合进化理论
4.进化论的发展和展望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一些小节,介绍了相关的知识和实验,以及生物进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同时,每个小节都包含了一些探究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高中生物 第四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一章 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中图版必修2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A:知道)。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B:识记)。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B:识记)。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B:识记)。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B:识记)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二、重点难点:1.重点(1)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2)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物种形成的方式。
2.难点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三、板书设计:一、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四、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现存的有记载的生物种类大约200多万种,还有许许多多种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
没有发现的生物数目可能要比已经发现的多10倍,更何况已经绝灭的生物比现存的还要多得多,据估计,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数可能多达5亿~10亿。
这么多的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远离”地球走向死亡,进行着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就是生物的进化。
一、达尔文的进化理论:1.主要内容师讲述:在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放映录像:非洲草原野牛四季生活及生殖过程,重点放映迁徙路径大河时,许多野牛个体被淹死或被鳄鱼吃掉的情景。
师引导:学生根据录像及初中所学有关知识总结归纳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师引导:指导学生明确以下内容:(1)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但因为生物的生存条件有限,生物在争夺有限的空间和食物的情况下,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种与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激烈的生存斗争,斗争的结果是一部分个体被淘汰。
【小初高学习】2016_2017版高中生物第4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第1章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
第一章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解释生物进化的实质。
(重点)3.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重难点)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1)种群的概念(3)进化发生在种群而不是个体。
2.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保存了有利变异,消除了有害变异,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1)隔离的类型: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同时环境条件也不同,因此,对不同种群生物的选择方向也不同,使不同种群生物的基因库改变的方向不同,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产生了新的物种。
(2)生殖隔离的类型生殖季节不同(如植物开花期、传粉期不同,动物发情期、交配期不同);雌雄配子不能结合的受精隔离;求偶行为不同的心理隔离;杂种不活、杂种不育。
(3)生物进化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选择和隔离。
[合作探讨]探讨1:地理隔离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吗?试分析原因。
提示:不一定。
地理隔离是形成生殖隔离的先决条件,但如果两地环境条件相同,自然选择的方向相同,则两种群不能形成生殖隔离。
探讨2:变异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吗?提示: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通过消除有害变异,保存有利变异,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探讨3: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自然选择是如何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提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思维升华]1.区分物种和种群同一物种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不同的物种间不能相互交配,(1)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
(2)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
种群“小”,不同种群间有地理隔离;物种“大”,不同物种间有生殖隔离。
生物学遗传变异与进化理论
生物学遗传变异与进化理论生物学遗传变异与进化理论是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通过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过程,科学家们深入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进而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一、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与机制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个体在基因组水平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源自于基因的突变、基因重组以及基因剪接等机制。
遗传变异为生物种群的进化提供了底层基础,并在环境选择的作用下逐渐积累形成新的遗传类型。
1.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形式。
点突变指的是细胞基因组DNA序列上的单个碱基发生变化,插入突变则是指新增了一段DNA片段,缺失突变则是指DNA序列中缺失了一段碱基。
这些突变可能会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个体的表型特征。
1.2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由于基因座间的交换而导致的新的基因组组合。
通过基因重组,个体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摆脱”旧基因的限制,同时获取新的基因组合,为进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基因重组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交叉互换来实现的。
1.3 基因剪接基因剪接是指在基因表达过程中,通过剪接不同的外显子,将基因的编码序列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从而产生不同的mRNA形式。
这种剪接方式使得一个基因可以编码多个不同的蛋白质,进而增加了基因的功能多样性。
二、进化理论的基本原则根据生物学遗传变异与进化理论,个体遗传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逐渐在种群中积累,从而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进化理论的基本原则包括自然选择、突变积累和遗传漂变。
2.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由于基因遗传变异而导致的差异,在适宜环境中获得生存优势,进而在繁殖中产生更多的后代。
这些适应环境的个体将带来更多的有利基因,从而增加了这些基因在种群中的比例。
2.2 突变积累突变是进化的基础,它为进化提供了新的遗传变异。
在个体的基因组中,突变以稀有频率发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可以在种群中积累,形成新的遗传类型。
遗传变异与进化
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DNA)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
而进化是指物种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推动力,它通过引入新的基因组合和特征,让物种在适应环境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本文将讨论遗传变异的类型和如何促进进化。
一、遗传变异的类型1. 突变:突变是DNA分子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过程。
它可以是基因组中的一个碱基改变、一个碱基插入或删除,或者是基因重排。
突变可以是自发发生的,也可以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如辐射或化学物质的暴露。
2. 重组: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个体繁殖时重新排列的过程。
这种重新排列可以通过基因交换或染色体交叉发生。
重组可以导致新的基因组合,从而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3.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换。
这种交换可以在性繁殖过程中发生,如异交,也可以在无性繁殖中发生,如植物的花粉扩散。
基因流动可以导致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换,促进进化。
二、1. 适应力:遗传变异可以引入新的基因组合和特征,使个体在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这些适应性特征可以让个体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抵抗疾病或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个体在环境压力下的生存和繁殖竞争。
那些具有适应性特征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将这些适应性特征传递给下一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适应性特征将在物种中逐渐累积,导致物种的进化。
3. 生物多样性:遗传变异增加了物种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和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这种差异让物种能够应对环境的变化,并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物种的适应力。
三、遗传变异和人类遗传变异不仅出现在自然界的物种中,也存在于人类中。
人类的遗传变异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
遗传变异使得人类能够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例如,黑皮肤的人类在热带地区更具优势,而白皮肤的人类在寒冷地区更具优势。
高中生物 第四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概览 中图版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四单元 遗传变异与进化
单元概览
三维目标
1.能阐明现代进化理论,把握现代进化论的精髓,联系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知识,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推断生物进化的方向,并尝试从客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解释进化论的理论基础。
2.掌握现代进化论中进化的单位、进化的实质和物种的形成,学会分析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会用数学方法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
3.了解中性学说。
了解遗传平衡的条件,学会用遗传平衡的原理处理问题。
4.理解生物多样性,把握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关爱生物。
知识网络。
(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
(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目录高中必修一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第二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第二章细胞的构成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三节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第二单元细胞的自我保障第一章细胞中的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第二章细胞中的核酸第一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核酸与细胞核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第一章细胞的物质交换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第二章细胞能量的来源与转变第一节细胞中的能源物质第二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第三节光能的捕获和利用第四节从化学能到生物能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第一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三节癌症的发生与防治第二章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一节细胞衰老第二节细胞凋亡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第一章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变化第一节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第二节受精作用第二章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一节染色体数目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第一节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第三节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第四节伴性遗传第二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第一节自由组合规律试验第二节自由组合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第三节DNA的复制第二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一节认识基因第二节基因的表达第三节基因与性状第四节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第五节人类基因组计划第六节人类遗传病第四单元遗传变异与进化第一章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第二章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简介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高中必修三第一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第二节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血糖调节第三节水盐调节第四节体温调节第三章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一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第三节人脑的高级功能第四节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第四章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第一节人体免疫系统第二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一章种群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动第二章群落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第二节群落的动态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中选修一第一单元微生物培养技术1.1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1.2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1.3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课外阅读:纯种分离和培养技术的发展第二单元食品加工与食品安全2.1 发酵与食品加工2.2 食品安全的评估课外阅读:食品卫生标准第三单元酶的制备及应用3.1 酶的制备及活力测定3.2 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3.3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条件3.4 酶的固定化课外阅读:纤维素酶的神奇作用第四单元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4.1 植物色素的提取4.2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外阅读:食用色素与健康第五单元植物的组织培养5.1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5.2植物种苗脱毒技术课外阅读:兰花工业第六单元蛋白质和DNA技术6.1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6.2 DNA片段的扩增-PCR技术课外阅读:PCR技术的诞生高中选修二第一单元生物科学与农业第一章生物科学与动植物生产第一节植物繁育的现代技术第二节植物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第三节动物的繁育技术第四节动物疫病防治第五节设施农业第六节绿色食品第二章生物科学与食品加工第一节发酵工程与食品加工第二节酶工程与食品加工第二单元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一章生物污染与生物净化第一节生物性污染第二节生物净化第二章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一节生物资源及其特性第二节生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单元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第一章疾病的现代诊断与治疗技术第一节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第二节器官移植第二章人类生殖工程第一节人类的生殖控制第二节人类生殖技术第三章生物药物第一节抗生素及其合理使用第二节疫苗和抗体第三节其他生物工程药物高中选修三第一单元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第一章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第一节基因工程的原理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应用第三节蛋白质工程第二章细胞工程第一节动物细胞培养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第三节细胞融合技术第四节干细胞工程第五节克隆技术第三章胚胎工程第一节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第二节良种化胚胎工程第三节胚胎工程的新进展第二单元生态工程与生物安全第一章生态工程第一节生态工程及其原理第二节我国的生态工程第二章生物安全与生物伦理第一节基因工程的风险第二节生物武器第三节生物伦理。
遗传变异和进化课件
人类进化中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结词
人类进化中的遗传变异研究揭示了人 类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详细描述
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科学家们 发现了许多与人类进化相关的遗传变 异。这些遗传变异对于理解人类的起 源、迁徙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结词
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变异研究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具有随机性、低频性、不定 向性等特点。
染色体变异的概念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 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引起的遗传物质改变 。
染色体变异在自然界 的生物中普遍存在, 对于生物进化具有重 要意义。
染色体变异通常会引 起生物表型的改变, 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03
遗传变异的产生机制
DNA复制错误
原始DNA序列的微小变化
在DNA复制过程中,酶的错误可能导致原始DNA序列发生微小变 化,从而产生遗传变异。
错误修复机制
尽管DNA复制过程非常精确,但仍然有可能发生错误,这些错误 如果没有被及时修复,就会导致遗传变异。
突变率
不同基因位点的突变率可能有所不同,有些位点更容易发生错误, 从而导致更高的突变率。
遗传变异的意义
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 料,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
的环境。
遗传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 源,有助于维持生物种群的生存
和繁衍。
遗传变异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 生物资源和遗传资源,为生物产 业和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
02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 异
基因突变的概念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 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生物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进化的机制。
本文将介绍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从遗传原理、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演化等方面进行讨论。
1. 遗传原理遗传是指父母通过生殖细胞将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根据遗传原理,人类体细胞中的基因以双线性体存在,而生殖细胞中的基因只有一个单线性体。
当两个生殖细胞结合后,形成的新个体会具有来自父母的遗传特征。
2.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指的是个体之间在遗传物质的组成和表达上的差异。
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基因的随机分配等方式产生。
这种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为选择提供了多样性。
3.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特定环境下通过适应性的变异和繁殖方式的选择来提高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存活和繁殖,从而传递自己的基因给下一代。
这种选择会逐渐改善物种的适应性,推动进化的方向。
4. 演化演化是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它涉及到基因的积累和频率的改变。
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个体之间的差异会逐渐积累,并在后代中表现出来。
这些累积的差异可以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和物种的多样性。
5. 遗传学和进化理论的应用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基因表达和遗传机制的科学,它在医学、农业和生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进化理论则为生物多样性、物种起源以及生物适应性等问题提供了科学解释。
总结: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原理、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演化。
通过遗传原理,生物的基因可以传递给下一代。
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们使得个体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演化是长时间内个体差异的积累,它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和新物种的形成。
遗传学和进化理论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遗传变异与进化
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变异是指一代个体基因型之间的差异,进化是指物种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的遗传特征的变化。
在生物界中,遗传变异是进化的驱动力之一。
本文将探讨遗传变异和进化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传变异的机制和影响。
一、遗传变异的机制1. 突变:突变是指DNA序列的突然变化。
突变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自然辐射、化学物质和复制错误等。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某个碱基的改变)、插入突变(插入新的碱基)或缺失突变(丢失某个碱基)。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2. 重组: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DNA片段在两个非姐妹染色体之间的交换。
重组主要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组合,并增加遗传多样性。
3.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个体之间基因的交换。
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种群、不同物种甚至不同领域的个体之间。
基因流动可以将新的基因引入某个种群,从而增加了遗传变异的来源,推动进化。
二、遗传变异对进化的影响1. 选择压力: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基础,而选择是通过筛选个体的适应性来推动进化。
自然选择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具有有利基因型的个体更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从而使这些有利基因型在种群中逐渐增多,而不利基因型逐渐减少。
2. 适应性:遗传变异使得个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
对于有利基因型而言,它们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可以在环境中生存和繁殖更多的后代。
而不利基因型可能会减少个体的适应性,导致其生存和繁殖能力下降。
3. 物种多样性:遗传变异促进了物种多样性的产生。
不同的遗传变异特征可能使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
多样性的保留使得物种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生存的机会。
三、遗传变异与进化的案例1. 马的演化:马科动物包括马、驴、斑马等。
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但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遗传变异。
例如,马的演化过程中,筛选压力和环境变化导致了马的身体逐渐变大、牙齿形状发生变化,并适应了不同的食物来源。
2. 细菌抗药性:细菌的演化过程中,遗传变异是其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中重要的内容,涉及到生物的传代和演化过程。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对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遗传1. 遗传物质DNADNA是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由核酸分子构成。
它负责传递和储存生物的遗传信息。
2. 遗传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倍型和双倍型、等位基因、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分离律、自由组合律等。
- 染色体理论:遗传物质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决定了遗传的规律。
3. 基因和基因型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和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基因型指个体在基因上的基因组合。
4. 遗传性状的表现形式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共显性遗传等。
第二部分:进化1. 进化理论- 达尔文进化论:强调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决定了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从而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 遗传变异理论: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变异,有利的变异能够在自然选择中获得优势。
- 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变异的来源,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2. 进化过程- 自然选择:环境选择性压力导致有利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逐渐改变物种的性状。
- 随机漂变:小种群中的遗传变异会因为偶然事件的影响而扩大或弱化,导致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变化。
- 复制隔离: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繁殖,逐渐发展成不同种类。
3. 证据支持- 古生物化石:古生物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史。
- 比较解剖学: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显示共同祖先和进化的关系。
- 分子生物学证据:通过比较DNA、RNA和蛋白质的序列,了解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第三部分:遗传与进化的关系1.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提供了进化的物质基础,为物种适应环境提供了基因基础。
- 变异对进化的驱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进化是由遗传机制推动的- 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决定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分离和重组方式。
- 遗传机制导致了基因型的变化,从而影响个体性状的进化。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课件
热点透视
1.基因突变的特征、原因与类型的判断(碱 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及其对性状影 响的结果分析 2.基因重组在杂交育种和基因治疗疾病 方面的应用 3.染色体组成的概念及单倍体、多倍体 在育种上的应用 4.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探究 5.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及流程设计与比较 6.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判断及遗传图 谱分析 7.如何调查“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 方式”
走向高考 ·生物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必修二 第四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高考目标导航
最新考纲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 原因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 数目变异Ⅰ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 的应用Ⅱ 5.人类遗传病的类 型、监测和预防Ⅰ 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 意义Ⅰ 7.生物变异在育种上 的应用Ⅱ
最新考纲
热点透视
8.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Ⅰ
8.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 种、基因工程育种等各种育种方式的原
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 要内容Ⅱ 10.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 性的形成Ⅰ 实验: 1.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 探究实验 2.调查常见的人.基因工程的简单应用,转基因生物 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10.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贡献和局限 性 11.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 种等概念的判定及相关计算 12.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及形成原因的实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根据(1)中分析可知,实验二的亲本基因型为 EeBb 和 eeBb,其后代为 EeBb 的概率是 1/2×1/2=1/4,后代为 eeBb 的概率是 1/2×1/2=1/4,故 F1 中与亲本果 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1-1/4-1/4=1/2。 (3)题干给出的条件符合遗传平衡定律,根据 F1 中黑檀体果蝇 ee 所占的比例 1 600/(1 600+8 400)×100%=16%,可以推出 e 的基因频率为 40%,所以 E 的基因 频率为 60%, F1 中 Ee 的基因型频率为 2×40%×60%=48%。 由于理想条件下不发 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故亲本 E 和 e 的基因频率与 F1 相同, 从题目中可获取信息“亲 本都是纯合子,只有 EE 和 ee 个体”,假设亲代有 100 个个体,其中 EE 有 x 个, 根据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E 基因的频率为 2x/200=60%,得 x=60,所以亲代群 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 60%。
A基因的总数 2n1+n2 A 基因的频率= = 2N A基因的总数+a基因的总数 a基因的总数 2n3+n2 a 基因的频率= = 2N A基因的总数+a基因的总数 ②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设 A、a 的基因频率分别用 PA、Pa 表示,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 PAA、PAa、Paa 表示,则: 2n1+n2 n1 1 n2 1 PA= 2N =( N +2× N )=PAA+2PAa 2n3+n2 n3 1 n2 1 Pa= 2N =( N +2× N )=Paa+2PAa
(4)分析题中信息可推知后代群体中这只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 ee(基因突变) 或__e(染色体片段缺失),由于选择隐性个体 ee 进行杂交实验,后代无性状分离, 无法判断该个体的基因型,所以应选择基因型为 EE 或 Ee 的个体与变异个体进行 杂交,而选择 Ee 个体进行杂交后代配子种类多,计算繁琐,最好选择基因型为 EE 的个体与变异个体杂交。
Ⅱ.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则:
计算方法提示:可采用配子法。 1/4 E F1 的雌雄配子均为1/2 e 1/4 雌雄配子结合情况有 EE=1/4×1/4=1/16 ee=1/2×1/2=1/4 =1/4×1/4=1/16 Ee=2×1/2×1/4=1/4 __E=2×1/4×1/4=1/8 __e=2×1/2×1/4=1/4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分
析实验一的 F1,灰体∶黑檀体=1∶1,长刚毛∶短刚毛=1∶1,单独分析每对等 位基因的杂交特点,可知都是测交类型,由此可推知实验一的亲本组合为 EeBb×eebb 或 eeBb×Eebb。分析实验二的 F1,灰体∶黑檀体=1∶1,长刚毛∶短 刚毛=1∶3,可推知亲本有关体色的杂交为测交,有关刚毛长度的杂交为双杂合 子杂交,且短刚毛为显性性状,这样可以确定乙和丙控制刚毛长度的基因型都是 Bb,但无法进一步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可 推断乙的基因型可能是 EeBb、eeBb。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等位基因的 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可确定甲和乙的杂交方式为测交,即有一个为双杂合 子,另一个为隐性纯合子,而前面判断已确定乙控制刚毛长度的基因型是 Bb,所 以乙的基因型为 EeBb,甲的基因型为 eebb,进而推断丙的基因型为 eeBb。
方法一:选择基因型为 EE 的个体与变异个体进行杂交,过程如下: Ⅰ.若为基因突变,则:
3
∶
1
Ⅱ.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则:
4
∶
1
计算方法提示:可采用配子法。 1/2 E F1 的雌雄配子均为1/4 e 1/4 雌雄配子结合情况有 EE=1/2×1/2=1/4 ee=1/4×1/4=1/16 =1/4×1/4=1/16 Ee=2×1/2×1/4=1/4 __E=2×1/2×1/4=1/4 __e=2×1/4×1/4=1/8
4.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 在种群 极大 ,且没有发生 迁移、突变和选择 的时候,种群的 基因频率 和
基因型频率
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二、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变化 1.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 在自然界不会有 极大 的随机交配的种群, 也不可能不发生 突变 , 最重要的 是 自然选择 无处不在。在诸多影响因素中, 自然选择 是重要因素。 2.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自然选择引起 等位基因 频率的变化, 从而使种群 基因库 也发生了改变, 导 致了种内 进化 ,最终将形成新的物种。
b
【答案】 C
3.(2014· 山东高考)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 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 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________或 _______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 E、e 和 B、b 的遗传遵循自由组 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 (2)实验二的 F1 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 体间自由交配得到 F1,F1 中灰体果蝇 8 400 只,黑檀体果蝇 1 600 只。F1 中 e 的基 因频率为________,Ee 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 为________。
知 识 点
当 堂 即 时 达 标
第二节
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1.解释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2.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和影响因素分析。(重难点) 3.举例说明自然选择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重点)
种 群 基 因 频 率 和 基 因 型 频 率
一、遗传平衡定律 1.基因频率:指种群中某基因在全部 等位基因 数中所占的比例。 2.基因型频率:指某种 基因型 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3.基因频率的计算 在自然状态下,个体间的交配是 随机 的,配子的比例就是基因频率。当 A、 a 的基因频率为 p、q 时,子代 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p2、2pq、q2, 并且 p2+2pq+q2=(p+q)2= 1 。
【答案】 D
2.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 名女生中有患者 23 人、 携带者 52 人,820 名男生中有患者 65 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导学号:73730083】 A.4.4% C.6.8% B.5.1% D.10.2%
【解析】 女生中 XbXb 有 23 人,XBXb 有 52 人,男生中 XbY 有 65 人,则 2×23+52+65 X 的频率= ×100%=6.8%。 780×2+820
2.比较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
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 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 公式 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 个体数/总个体数×100% ×100% 外延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 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 频率的改变 不一定改变
3.基因频率的计算规律 (1)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 ①已知调查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 该基因总数 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总数 设二倍体生物个体的某一基因库中有两个等位基因 A 和 a, 假如种群中共有 N 个个体,而 AA、Aa、aa 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分别为 n1、n2、n3,那么种群中 A 基因的频率和 a 基因的频率分别是: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 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 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 EE、Ee 和 ee 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 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 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 F1; ②F1 自由交配,观察、统计 F2 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Ⅰ.结果 F2 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Ⅱ.如果 F2 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1.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 其中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14%, 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72%,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占 14%,则基因 A 和 a 的基因频 率分别为( ) B.7%,93% D.50%,50%
A.20%,80% C.86%,14%
【解析】 A 基因频率=AA+1/2Aa=14%+1/2 ×72%=50%,而 a 基因频率 =aa+1/2Aa=50%。
[合作探讨] 探讨 1:(1)某个种群中,AA、Aa、aa 的个体分别有 100、400、200 个,则 A、 a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多少?
100×2+400 提示:A 的基因频率: =0.43。 2×100+400+200 a 的基因频率:1-0.43=0.57。
(2)某个种群中,AA、Aa、aa 的个体分别占 20%、40%、40%,则 A、a 的基 因频率分别是多少? 提示:A 的基因频率:20%+40%÷ 2=40%。 a 的基因频率:40%+40%÷ 2=60%。
[思维升华] 1.遗传平衡定律 (1)成立前提 种群非常大;没有发生迁移、突变和选择。 (2)计算公式 ①推理依据:若达到遗传平衡,配子比例即基因频率。 ②推理过程: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A、a),设 p 表示 A 的基因频率,q 表示 a 的基因频率,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如下:
雄配子
雌配子 A(p) a(q)
A(p) AA(p2) Aa(pq)
a(q) Aa(pq) aa(q2)
则 AA、Aa、aa 三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p2+2pq+q2=1 或(p+q)2=p2+2pq+q2=1
(3)遗传平衡定律应用 若已知达到遗传平衡的种群中某纯合体如 AA 或 aa 的基因型频率,可用开平 方的方法求基因频率。 如:当告诉基因型 aa 的频率为 x%时,则 a 的基因频率为 x%,A 的基因频率 为 1- x%。AA 基因型频率为(1- x%)2;Aa 基因型频率为 2· x%(1-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