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白居易传》阅读原文和译文解析
《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b2af6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7.png)
《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
宪宗颇采纳。
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帝从之。
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
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
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帝悟,待之如初。
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
”出为州刺史。
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
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
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
”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
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今视其文,信然。
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
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
呜呼,居易其贤哉!(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
《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de538c1be1e650e53ea996d.png)
《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
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卜居履道里②,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③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④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
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注:①勋庸:功勋。
此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履道里:洛阳里巷名。
唐白居易居处。
③科头:指不戴冠帽。
④鸡林国:国家名。
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
《新唐书白居易传》阅读原文和译文解析
![《新唐书白居易传》阅读原文和译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a14f78312b3169a451a49a.png)
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 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 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 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 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 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 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
4/6
5/6
6/6
未冠不是弱冠未冠不是弱冠未冠不是弱冠6d含意激切但言辞质朴是他讽喻诗的特点含意激切但言辞质朴是他讽喻诗的特点含意激切但言辞质朴是他讽喻诗的特点111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都会说陛下得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
2/6
居易聪明过人,擅长文章。未成年时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 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 “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 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贞元年间,考中进士,被授职校书郎。
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 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宪 宗有所采纳。李师道献上私款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老宅。白居易上奏说:“魏 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还 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赎买后还赐给他们。李师道是臣子,不应夺人之美为己有。” 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河东王锷将被授以宰相职位,居易认为,“宰相是普天下 人所敬仰的,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可以授任。考察王锷百般勒索民财,所得 财物称为‘羡余’作为进献。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 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各节度使私下想:‘谁还 不如王锷?’争相宰割百姓搜刮钱财,向您要求自己想得的官职。”
《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8d479c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2.png)
《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辛文房白居易传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
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卜居履道里②,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③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④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
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注:①勋庸:功勋。
此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履道里:洛阳里巷名。
唐白居易居处。
③科头:指不戴冠帽。
④鸡林国:国家名。
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文言文《新唐书白居易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新唐书白居易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15cbc00029bd64793e2c2c.png)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
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
迁左拾遗。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
宪宗颇采纳。
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帝从之。
度支有囚系閺乡狱,更三赦不得原。
又奏言:“父死,絷其子,夫久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
”奏凡十余上,益知名。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
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帝悟,待之如初。
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
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
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
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
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
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复拜苏州刺史,病免。
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
遗命薄葬,毋请谥。
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
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B.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C.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D.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冠,不满二十岁,还未行冠礼。
《白居易传》及译文
![《白居易传》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7897c2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7.png)
《白居易传》及译文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
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
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
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①,(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士曹掾。
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
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利于朕,朕实难奈。
”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
”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注:①谠言:正直的话。
参考译文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胸怀博大。
他在十五六岁时带着一册自己的文章,向著作郎吴地人顾况自荐。
顾况善文,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文章没有合他心意的。
看过白居易的文章之后,顾况不由得把白居易请上门并友好地会见他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遇见了您。
”白居易文辞富丽华美,尤其擅长于写诗文。
他写的上百篇诗歌,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的弊病,补救政事的缺陷,因而读书人、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这些诗文)也常常流传到宫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征召白居易到翰林做学士。
白居易传文言文注释
![白居易传文言文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90d636e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8.png)
白居易传文言文注释
《白居易传》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传记,记录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
下面是其中一段的文言文原文及其注释:
原文: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不难。
”
注释:
1.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白居易,字乐天,太原郡下邽县人。
2.弱冠,名未振:白居易二十岁时,名声尚未显著。
3.观光上国:指到京城游览,学习。
4.谒顾况:拜访顾况。
顾况,唐朝诗人,曾任翰林学士,有才华,但为人刻薄,不轻易赞扬别人。
5.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长安的物价很高,生活不易。
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出自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意为草木在原野上生长,一年枯萎一次,一年又茂盛一次。
7.有句如此,居天下不难:有这样的诗句,在天下生活不难。
这句话表明顾况对白居易才华的认可,认为他有足够的才华在社会中立足。
白居易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3)
![白居易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3)](https://img.taocdn.com/s3/m/4cdcb93b5f0e7cd1842536ff.png)
白居易传阅读答案附翻译(3)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白居易在二十岁名声未起的时候,到京城游玩,去拜见顾况。
顾况是南方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许认可的诗文(或诗人),于是就戏弄白居易说:长安什么东西都贵,想居是很不容易的。
等到顾况阅览白居易的诗卷,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才感慨地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也不难。
我之前的话是跟你开玩笑的啊。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的进士和拔萃考试,白居易都考中,于是补任校书郎。
点击
1。
202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唐书白居易传》(含答案)
![202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唐书白居易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83cb1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9.png)
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唐书·白居易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圣德也。
”帝悟,待之如初。
后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
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
既失志,能顺适所遇。
俄转中书舍人。
于是天子荒纵,宰相不才,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
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
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偃蹇益不合,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
东都所居履道里,疏沼种树,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
暮节惑浮屠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香山居士。
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
初,颇以规讽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鸡林行贾售其国相,率篇易一金,甚伪者,相辄能辩之。
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
遗命薄葬,毋请谥。
后敏中为相,请谥,有司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圣德也/B.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圣德也/C.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圣德也/D.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圣德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和元年,属于年号纪年法,始于汉武帝,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有的皇帝在位时有多个年号。
新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401383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59.png)
新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辛文房白居易传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
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卜居履道里②,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③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④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
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注:①勋庸:功勋。
此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履道里:洛阳里巷名。
唐白居易居处。
③科头:指不戴冠帽。
④鸡林国:国家名。
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
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1e02aed7cd184254a3535df.png)
白居易传(白)居易敏晤(聪明)绝人,工(擅长、善于)文章。
未冠(不到二十岁,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谒(拜见)顾况。
况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登、及)进士、拔萃(唐代的一种选官制度,选官的期限未满,试判三条,合格授官的叫“拔萃”)皆中。
元和元年,为(任)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
迁左拾遗。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免除租税、借放钱粮),振除灾沴(自然灾害)。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逃荒的饥民),且多出宫人。
宪宗颇采纳。
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故宅、旧居),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也叫路寝、古代帝王诸侯治事的宫室,后泛指房屋正厅),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师道人臣,不宜掠美(把别人的美名、成绩、功劳据为己有)。
”帝从之。
田布拜魏博节度使,命持节宣谕。
布遗五百缣(细密的绢),诏使受之,辞日:“布父仇国耻未雪,人当以物助之,乃取其财,谊不忍。
方谕问旁午(交错,纷繁),若悉有所赠,则贼未殄(消灭),布资竭矣。
”诏听辞饷。
是时,河朔复乱。
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更加)急。
居易上言,使李光颜将,可径薄(直接逼近)贼,开弓高粮路:合下博,解深州之围。
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恳求)外迁。
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谓蓄洪和防水)其水,溉田千顷;复浚(疏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
文宗立,以秘书监召,封晋阳县男(唐朝设立的一种爵位的名称,从五品。
后文中的“县侯”也是爵位名称“)。
大和初,二李党事兴。
居易恶(憎恶)缘(因为)党人斥(贬逐,罢黜),乃移病(上书称病,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还东都。
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进冯翊县侯。
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
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
遗命薄葬,毋请谥。
居易被遇宪宗,事无不言,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排斥),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
文言文《新唐书白居易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新唐书白居易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15cbc00029bd64793e2c2c.png)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
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
迁左拾遗。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
宪宗颇采纳。
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帝从之。
度支有囚系閺乡狱,更三赦不得原。
又奏言:“父死,絷其子,夫久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
”奏凡十余上,益知名。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
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帝悟,待之如初。
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
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
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
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
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
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复拜苏州刺史,病免。
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
遗命薄葬,毋请谥。
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
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B.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C.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D.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冠,不满二十岁,还未行冠礼。
新唐书白居易传阅读附答案
![新唐书白居易传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6eecb4daef5ef7ba0d3cc1.png)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新唐书白居易传阅读附答案
(一)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诗歌鉴赏】新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新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36c57f9227916888586d793.png)
【诗歌鉴赏】新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白居易传原文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
北齐五兵尚书建,有功于时,赐田韩城,子孙家焉。
又徙下?。
父季庚,为彭城令,李正己之叛,说刺史李洧自归,累擢襄州别驾。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
迁左拾遗。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
宪宗颇采纳。
是时,于?入朝,悉以歌舞人内禁中,或言普宁公主取以献,皆?嬖爱。
居易以为不如归之,无令?得归曲天子。
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徵孙赎故第,居易言:“徵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帝从之。
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
按锷诛求百计,不恤雕瘵,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
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
”是时,孙?以禁卫劳,擢凤翔节度使。
张奉国定徐州,平李?有功,迁金吾将军。
居易为帝言:“宜罢?,进奉国,以竦天下忠臣心。
”度支有囚系?乡狱,更三赦不得原。
又奏言:“父死,絷其子,夫久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
”奏凡十余上,益知名。
会王承宗叛,帝诏吐突承璀率师出讨,居易谏:“唐家制度,每征伐,专委将帅,责成功,比年始以中人为都监。
韩全义讨淮西,贾良国监之;高崇文讨蜀,刘贞亮监之。
且兴天下兵,未有以中人专统领者。
神策既不置行营节度,即承璀为制将,又充诸军招讨处置使,是实都统。
恐四方闻之,必轻朝廷。
后世且传中人为制将自陛下始,陛下忍受此名哉?且刘济等洎诸将必耻受承璀节制,心有不乐,无以立功。
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5d83b3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8.png)
《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辛文房白居易传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邦人。
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日:“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日:“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老夫前言戏之耳。
”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除篇。
规讽时事,流闻禁中。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遇。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权贵有嫌其出位,怒。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
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亦能顺适所遇, 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久之,转中书含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
卜居履道里②,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尝科头③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
酷好佛,亦经月不荤, 称香山居士。
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④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辦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
天下日“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日“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 烧丹。
今尚存。
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 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注:①勋庸:功勋。
此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履道里:洛阳里巷名。
唐白居易居处。
③科头:指不戴冠帽。
④鸡林国:国家名。
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部人。
文言文《新唐书白居易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新唐书白居易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15cbc00029bd64793e2c2c.png)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
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
迁左拾遗。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
宪宗颇采纳。
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帝从之。
度支有囚系閺乡狱,更三赦不得原。
又奏言:“父死,絷其子,夫久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
”奏凡十余上,益知名。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
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帝悟,待之如初。
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
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
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
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
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
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复拜苏州刺史,病免。
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
遗命薄葬,毋请谥。
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
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B.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C.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D.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冠,不满二十岁,还未行冠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来,白居易在殿中与宪宗谈论,论辩执著,坦率耿介,皇帝还没有发告示,白居易就对皇帝说:“陛下错了。”皇帝脸色变了,过后,对李绛说:“这家伙是我一手提拔的,竟敢这样,我不能容忍,一定要斥贬他!”李绛说:“陛下能开放言路,所以群臣敢于对朝政论得论失。如果罢黜白居易,就是钳住他们的口,这不是发扬帝王盛德的办法。”皇帝醒悟,对待白居易仍然像过去那样。第二年,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京都震动。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要求马上捕捉凶犯,以洗刷朝廷的耻辱,要求务必全部缉捕归案。宰相嫌他超越职权(以宫官先于谏官言事),因而不高兴。不久就传言:“白居易的母亲是坠井死的,但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浮华,没有德行,不能在朝中任职。”于是派他出京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又上书说白居易不宜任刺史,于是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被贬以后,白居易能顺应这种遭遇,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好像无所顾忌。
《新唐书白居易传》阅读原文和译文解析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
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
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1)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参考答案
4. D
5. A.(“未冠”不是“弱冠”)
6. D(含意激切但言辞质朴是他讽喻诗的特点)
7.(1)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假”,授予,1分;“谓”,说,1分;“与”,给、授予,1分。译出大意给2分。)
(2)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请求马上抓捕凶犯,洗刷朝廷的耻辱,把务必抓捕凶犯作为要求(或期望)。(“首”,首先,第一个,1分;“亟”,赶快、立即、马上,1分;“期”,要求,期望,1分。译出大意给2分。)
参考译文
居易聪明过人,擅长文章。未成年时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 “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贞元年间,考中进士,被授职校书郎。
C.白居易的诗多达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