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邓稼先》引入方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重点难点】1.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体会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活力,甚至生命和热血,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起来,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这篇回忆性散文,去认识、了解一位为中国的强大作出巨大贡献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二、背景介绍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
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邓稼先》等。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心情。
2.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邓稼先教案(精选14篇)
邓稼先教案(精选14篇)篇1: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的方式,查找有关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准备在上课时交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录相,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在班上交流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三、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归纳六个部分的内容1、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5、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五、总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第二课时一、思考: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三、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四、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六、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见课后练习一3)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
试阐释这两句话。
②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你还能从文中找到表现邓稼先优秀品质的语句吗?朗读课文片断,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请举例证明。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2021年整理)
(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设计3篇(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邓稼先》教案三篇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多变的句式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导入:华夏创新篇三十五年前君视名利如粪土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二、检查预习(6分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邓稼先(jià)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â)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 殷红(yān)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2、根据你所掌握的文学常识填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邓稼先的伟大事迹,学习其高尚品质和人生价值观。
2.培养学生敬业爱国、乐观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抒情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邓稼先》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科学家相关的内容,如《发明伟人》、《天才少年》等,来引入本节内容。
2. 阅读课文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本单元课文《邓稼先》。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课文,边读边理解。
让学生感受邓稼先的伟大事迹,理解其高尚品质和人生价值观。
3. 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邓稼先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心得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要在讨论中适时地指导和引导,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课文解释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课文,《邓稼先》。
教师要对一些生词和课文中的难句进行解释。
同时让学生记下来,以便复习和课后巩固。
5. 课文背诵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全文,以便加深对邓稼先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课时1. 讲解生词教师分别讲解文中的生词,并让学生听、说、读、写,以便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2. 朗读课文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情感的表达,尤其是要理解和表达邓稼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感情。
3. 音乐欣赏利用本单元的鸟兽画作品,配以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美妙的音乐时,感受美术作品所表现的生动和富于情感的生命力。
4. 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各自完成课本上的小组活动,例如角色扮演、课文改编等。
第三课时1. 感悟写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写一篇题为《我的人生梦想》的小作文,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并对邓稼先的伟大事迹和高尚品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2. 课堂分享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全班同学,以便学生更好地交流和互相理解。
3. 评课教师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程进行评价,检查和总结本节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邓稼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邓稼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将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贡献,包括制造原子弹和氢弹、发展国防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和文学主题,提高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感受到邓稼先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邓稼先的贡献与成就、课文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现代诗歌的表达方式、散文的描写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有关邓稼先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
2.新课学习:通过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贡献,学习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邓稼先的贡献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巩固与拓展:通过课堂练习、写作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其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手法,提高教学效果。
2.学生参与: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情境教学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场练习,巩固知识。
2.作业:布置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作业,促进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
3.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在评价中的反思和交流。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参考:参考书籍、文献或网站等。
2.工具支持:投影仪、音响等设备。
七、结论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主要贡献,学习邓稼先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精神,掌握如何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和文学主题的方法,提高其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其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情感。
八、教学反思1.教师自我评估:教师对教学过程、方法、手段等进行的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天体物理学家邓稼先的简要生平和卓越贡献。
2.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敬意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3.掌握一些与天体物理学有关的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能从中总结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邓稼先的贡献和成就。
2.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兴趣和对科学研究的探索欲望。
3.掌握一些与天体物理学有关的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能从中总结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邓稼先》课文。
2.多媒体课件:包括图文、视频等展示内容。
3.绘本:《星力量:邓稼先》(提供相关科学知识,充实学生的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教材封面或课前准备的图片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家的思考:“你知道邓稼先是谁吗?他是干什么的?”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引导他们对科学研究、探索未知感兴趣。
二、展示与讨论(10分钟)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邓稼先的照片、绘画、实验照片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邓稼先的形象和工作环境。
2.利用课件或绘本展示邓稼先的贡献和成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认识和肯定邓稼先对天体物理学的重要贡献。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邓稼先》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解答疑惑,并督促学生批注、标记关键信息。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或绘本,扩展学生对天体物理学的了解,介绍一些有趣的天文知识,如星星的种类、宇宙的起源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对天体物理学的看法和兴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互相解答。
五、归纳总结(5分钟)1.学生总结邓稼先的贡献和成就,并思考如何向邓稼先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中如何培养科学兴趣、探索精神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科学家邓稼先的简要介绍和评价(可使用绘本中提供的相关知识)。
《邓稼先》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其次,关于教学难点,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修辞手法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讲解修辞手法时,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详细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作用和效果。此外,还应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主动运用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 课文内容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科学家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如敬业、爱国等,这对于情感体验较浅的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鉴赏:学生需在理解修辞手法的基础上,能分析其作用和效果,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
-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如何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有效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表现积极,但在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课前演讲、小组辩论等,帮助他们提升自信,敢于表达。
此外,关于课堂氛围,我认为在本次教学中,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较为内向,课堂参与度不高。为了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我将在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需求,鼓励他们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邓稼先》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邓稼先》教案,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课文朗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通过课文学习,感悟科学家精神,培养爱国情怀;探讨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堂讨论与互动,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教材,确保与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提高语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学习本文变换视角、引用、比较等
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品味本文语言,体
会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的爱国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邓稼先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质,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2.难点:品味本文语言,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回顾历史名人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品质。
2.课文朗读:通过集体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
教师提出探究性问
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4.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
解课文内容。
5.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
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邓稼先的贡献和品质。
布置作业,要求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和拓展阅读。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找出自己的不
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小组互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学习成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鼓励
学生继续努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3篇(精选文档)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3篇(精选文档)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1教学目标: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中洋溢的对中华民族,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现出的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二、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农民的朴实气质”。
*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3篇
【导语】《邓稼先》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单元第⼀课。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诚真坦⽩,他从不骄⼈,没有⼩⼼眼,⼀⽣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
他热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始终在执着地追求,⽆私地奉献。
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他鞠躬尽瘁,死⽽后已。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七年级下册第⼀课邓稼先教案篇⼀ 教学⽬标: (1)知识⽬标:引导学⽣整体把握课⽂,感知、了解本⽂运⽤具体典型的事例塑造⼈物形象的特点。
(2)能⼒⽬标:引导学⽣体会,⽂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的语⾔动作进⾏细致⽣动的描写,从⽽表现⼈物的内⼼世界,并向课⽂学习⼈物语⾔动作的描写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体会邓稼先献⾝祖国的崇⾼精神,培养学⽣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阅读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了解故事背后那个可敬的⼈,读懂故事中表现的⼈物的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的语⾔动作进⾏细致⽣动的描写,从⽽表现⼈物的内⼼世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
观看⼀段我国第⼀颗*和氢弹爆炸成功的视频录像。
导语:刚才给⼤家展⽰的是我国在1964年⾄1975年在国防科技事业上取得的重⼤成就。
其中最令⼈瞩⽬,也最令⼈奋的是*与氢弹的爆炸成功。
*与氢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与核遏制,意味着我国国防科技事业迈上了⼀个新台阶,更意味着中国⼈任⼈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转变作出了巨⼤贡献的,有⼀位长期以来鲜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简介邓稼先、作者以及⽂体知识。
1、介绍邓稼先、介绍作者 2、介绍⽂体知识 本⽂是⼀篇⼈物通讯。
通讯,是运⽤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法,具体、⽣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物的⼀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的⼀种,是报纸、⼴播电台、通讯社常⽤的⽂体。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多媒体投影) 2.根据意思写成语(多媒体投影) 四、初步感知全⽂ 1.概括⽂章内容 ⽂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氢弹的⼀段经历。
《邓稼先》教案设计(通用12篇)
《邓稼先》教案设计〔通用12篇〕《邓稼先》教案设计〔通用12篇〕《邓稼先》教案设计1《邓稼先》教案设计,是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25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您下载次,受欢送程度为级。
《邓稼先》教案设计2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根底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探究文章在记叙根底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时一.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化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奉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出色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老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a. 阅读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
在此根底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b. 老师集中讨论结果:第一局部最后一小节,第二局部最后两小节,第三局部第九、第十小节,第四局部最后一小节,第五局部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局部。
2.以第三局部为范例,探究在记叙根底上议论、抒情的好处:a. 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此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如今,我们通过第三局部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 找出第三局部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p 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局部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邓稼先》教案设计
《邓稼先》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2. 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 体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中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的方法。
2. 难点:体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3 分钟)
通过展示邓稼先的照片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邓稼先的兴趣,进而引出本篇文章。
2. 文学常识(5 分钟)
介绍作者杨振宁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3.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0 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查字典,读准字音。
教师领学生跟读整篇文章,注意字音和断句节奏。
4. 精读文章,理解文意(15 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文章,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5. 课堂讨论(10 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邓稼先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
6. 课堂小结(5 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7. 布置作业(2 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邓稼先的认识。
2021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邓稼先》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邓稼先》【 -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教案】这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邓稼先》》是为大家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邓稼先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 ___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 ___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 ___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 _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 _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_、 ___、 ___ 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罗布泊___了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
1939年10月,美国 ___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
其他国家 ___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下:苏联── ___8月29日;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 ___ 2月13日;印度──1974年5月18日。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从 ___第一颗原子弹到 ___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邓稼先》引入方案
《邓稼先》引入方案
一、激情引入法
教师先播放99年9月中央为“两弹一星”有功人员授勋的有关报道,然后介绍一些与之有关的具体事件。
这些事件可以是邓稼先,也可以是其他从事过核武器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事迹。
他们忘我的奉献,不慕荣誉与金钱的高尚品德和个性魅力会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愿意了解这些英雄人物。
这是我们开始进行课文学习的最好时机。
二、质疑引入法
1.从描写方法上质疑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记念刘和珍君》一课中作者刻画人物都采用了哪些方法?然后教师比较全面地介绍有关描写的知识。
最后指出本课要学习的主要描写方法是侧面描写和语言描写。
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明确了学习重点,他们在阅读中一定会心中有数,引起重视。
2.从内容上质疑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李华的《吊古战场文》,让学生留下“人类在这里是难以生存”的印象。
然后教师指出,我们老一辈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在这里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核实验基地。
这时,学生会质疑,会惊讶,而教师正好借此引导学生到课文中
寻找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材解读:《邓稼先》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关于人物精神中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我认为应该放在理解邓稼先的人物精神上。
然后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学习课文用什么方法来凸显人物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关注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学好知识强我中华的学习目标。
从人物精神的角度来说,理解邓稼先的“视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这样的精神品质;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从文章的小标题的形式以及文章抓细节突出人物特点,展现人物精神风貌,然后是运用对比、衬托、正面侧面结合来揭示凸显人物精神的作用,还比如说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评这几个写作的方法。
教学构想: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读课文的能力,学习作者精心选材,安排结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结合《2018,这些人不会回来》和《201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这样的资料链接,让孩子们通过课外收集的两弹一星功勋获奖人物的事迹。
进一步的理解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以及明确这些国之脊梁的精神风貌。
摒弃那些追星,八卦及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课文中写了关于邓稼先的几件事,思考作者如何进行选材和安排课文结构的。
3.感受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邓稼先,初步感受邓稼先深厚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
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更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检查预习字词: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选聘无垠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三.整体感知课文:1.读课文,试着概括每一个小标的大意?(1)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中国近代的悲惨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邓稼先课堂导入设计
邓稼先课堂导入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媒体资源、工具:视频、电脑、课件
导入目的:
利用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和课件导入新课,可以很好地创设情境,突出了邓稼先对民族的贡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导入设计:
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明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仁人志士。
他们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甚至生命,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起来。
这其中,有一位最杰出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写的人物传记《邓稼先》,随作者一道去感受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和品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引入方案
一、激情引入法
教师先播放99年9月中央为“两弹一星”有功人员授勋的有关报道,然后介绍一些与之有关的具体事件。
这些事件可以是邓稼先,也可以是其他从事过核武器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事迹。
他们忘我的奉献,不慕荣誉与金钱的高尚品德和个性魅力会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愿意了解这些英雄人物。
这是我们开始进行课文学习的最好时机。
二、质疑引入法
1.从描写方法上质疑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记念刘和珍君》一课中作者刻画人物都采用了哪些方法?然后教师比较全面地介绍有关描写的知识。
最后指出本课要学习的主要描写方法是侧面描写和语言描写。
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明确了学习重点,他们在阅读中一定会心中有数,引起重视。
2.从内容上质疑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李华的《吊古战场文》,让学生留下“人类在这里是难以生存”的印象。
然后教师指出,我们老一辈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在这里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核实验基地。
这时,学生会质疑,会惊讶,而教师正好借此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