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干预措施进展论文
护理工作者的职业怠倦应对措施分析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护理工作者的职业怠倦应对措施分析论文摘要:护理工作倦怠作为护理工作压力与护理工作应激的特殊表现形式,对护理工作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影响,对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等多种指标也有预测作用。
因此,需要重视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其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以较好地解决护理工作者的职业倦怠问题。
关键词: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缓解对策随着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工作压力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工作压力是由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知觉所致。
护理工作是护理工作者对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判断与处理,其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其性质决定了护理工作者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使得护理工作者与其他工作从业者相比而言更易产生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需要引起必要的重视。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及研究职业倦怠,也称工作倦怠,国内也翻译为工作耗竭、职业枯竭等,它是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症状,通常发生在那些需要经常同病人、客户或者公众进行高强度接触的职业中,通常被认为是工作中的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应。
这一概念最早用于形容长期药物滥用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比如情绪耗竭、动机丧失等。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篇小说中,该词被用来描述主角厌倦工作后的种种表现,此后引起了各领域的广泛重视。
2001年的一项调查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和苏格兰5个国家的医院展开,调查发现医院中的工作倦怠现象非常1/ 5严重。
在参与调查的5个国家中有4个国家40%的护士对目前工作不满意,在美国的所有护士中有1/5声称将在一年内停止工作,而年轻护士则有1/3表示将在近期辞职。
刍议护士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刍议护士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前言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的工作不仅需要强大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很高的执行力和心理素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护士职业倦怠现象却屡见不鲜。
本文将探讨护士职业倦怠的成因以及对策,以期为广大护士提供一些实用的帮助。
成因分析工作环境不佳工作环境的恶劣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这也是导致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
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工作场所狭小,疫情期间有通风不良的情况会影响护士身体健康。
•工作班次紧张,工作时间比较长,容易造成身心俱疲。
•工作过程中,存在着难以面对的病人、家属等诸多压力,往往需要长时间照料患者,感觉到无从上手。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高度紧张的工作节奏、恶劣的工作环境及任务压力等因素,会使护士在工作状态下长时间的处于压力之下,产生焦虑、疲乏等不良情绪,成为了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工作回报不足护士的职业professionalism很强,他们投入了自己的家庭时间、休闲时间甚至是追求兴趣爱好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职业使命。
但是,往往得到的回报缺乏计算,例如过低的薪水、无足够的培训机会、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等,都会导致护士的价值感和使命感的丧失,产生职业倦怠情绪。
缺乏社会支持在现场工作中,护士们经常遇到困难,这时候需要得到上级领导、同事、同行或家庭、朋友等各方面的支持,这就需要一个很能够的安排工作环境和人力分配。
如果这方面的支持缺乏,则会让护士产生孤独感、无助感等种负面情绪。
对策措施在分析成因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具体包括:提高对护士的薪酬、待遇及职业发展•充分认识护士的职业价值,对其工作环境、薪酬待遇予以恰当的重视,提高其社会地位。
•对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吸引。
•细化护士的职业发展计划和职业晋升规划,增强其职业成就感。
构建完善的工作环境•保障护士的人身安全与身体健康,对工作场所做到合理布局,设施齐备,确保工作场所清洁、通风良好。
解析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解析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护理园地李素梅 郑芳(五河县人民医院内科 安徽 五河 233300) 【关键词】 护士儿 职业倦怠 原因 对策 倦怠,也称枯竭,工作疲溃感,职业性疲溃感,心身耗竭综合症,职业枯竭等,是指在人际接触频繁、密切的服务性行业中,因持续的工作应激,消极情绪体验造成的心身疲惫和耗竭状态。
各种调查资料均表明,职业倦怠最易在服务性行业中发生,其中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
李小妹等[1]的调查显示,59.1%的中国护士中工作有高度疲惫感。
骆宏等[2]的研究结果提示,当前护士普遍感到工作紧张(48.7%)以及工作量大(55.1%)。
1 职业倦怠原因1.1 职业因素1.1.1 超负荷的工作量 据2007年卫生部对全国400多家医院的调查,三级综合医院床:护值平均为1:0.33,最低的医院仅为1:0.26。
护士配备严重不足,使得护士在大量繁重的工作重压下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长期的体力透支使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感,严重影响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效率,形成恶性循环。
1.1.2 无奈的从属地位 护士在权威和男性占优势的等级制医疗界中,需要维持与医师和同事间的人际关系[3]。
变成内行的护士根据个人的经验判断行动,但在被称为典型的等级制的医院结构中,许多有关护理的事情也需医生下指示。
另外,核实医嘱、核对处方等本来应由医生负责的工作也要由护士来做。
医生也会因工作上的问题而情绪低落、焦躁,尤其是年轻医生往往采取迁怒于护士的做法来发泄自己难以忍受的情绪,这就使得护士产生地位卑微的心态,易对自身工作产生厌烦倦怠情绪。
1.1.3 巨大的精神压力 护士的工作牵涉到人身安全,心理压力大,医院充满应激源,护士经常面对的是饱受疾病折磨病情不断变化的病人,感到无助压抑,加上三班制,严重扰乱了护士的生物钟,双重的压力使得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感。
1.2 外在(社会)因素 当前的医疗环境不容乐观,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每涉及医疗纠纷,人们在感情上总倾向于患者,使得医院与曾经在人们心目中拥有崇高地位的白衣天使们日益被“妖魔化”。
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
47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王春梅 王 芳 李园园( 西安思源学院护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摘 要】职业倦怠是护士离职的重要原因,对护士队伍建设具有显著的影响。
本文从个体特征因素、工作特征因素、组织因素、社会资源与支持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据此,从个体、组织、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护士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规划指出,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护士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是“十三五”时期我国护理事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关研究表明:相对于其它职业,护士的工作负荷重、压力大,多数护理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导致护士离职的重要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护士队伍的总体数量。
因此,研究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探索护士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对稳定护士队伍数量,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职业耗竭或职业枯竭。
个体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心理状态。
体现为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低成就感。
情感衰竭是指个体在极度疲劳的心理状态下,彻底失去工作热情。
去人格化是个体对工作环境、对象的消极态度。
个人低成就感是个体对自身工作的消极评价。
二、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一)个体特征因素自我应对方式、人格特征、自我效能等个体特征因素会对对护士职业倦怠产生重要影响。
自我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环境变产生化有意识、目的和灵活的调节行为。
护士在面对复杂环境时的自我应对方式有显著差异,积极乐观的心态会减轻、消除职业倦怠。
而对自身心理问题不重视,任其发展。
以消极态度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时,则会加剧身心疲倦感和职业倦怠。
人格特质也会影响职业倦怠,易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的人格特质有神经质、A型性格、外控、低自尊、低坚韧度等。
ICU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与应对措施
ICU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与应对措施【摘要】ICU护士是医院重症监护室中最关键的人员之一,但他们常常面临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等问题,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ICU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通过心理辅导及支持、工作环境的优化以及提升专业技能等方法,可以有效减轻ICU护士的倦怠感。
总结了解决措施的可行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ICU护士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ICU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心理辅导、工作环境优化、专业技能、对策建议、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ICU护士职业倦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职业现象,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ICU护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重和复杂,护士们常常需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长时间的工作时段以及频繁的工作任务转换,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护士们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
研究表明,ICU护士职业倦怠会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护理品质和患者安全,甚至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深入了解ICU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提升护士的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ICU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为改善ICU护士职业倦怠问题提供参考,促进ICU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提升。
1.2 研究目的ICU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与应对措施引言ICU护士是医院重症监护室中承担重要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复杂的医疗环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ICU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帮助ICU护士缓解职业倦怠情绪,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ICU护士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为护士群体的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措施研究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措施研究研究方案:一、研究目的和背景在当今医疗领域,急诊科护士承担着救治急需的患者责任重大的工作。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工作强度的增加,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现象日益严重。
本研究旨在探究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干预措施,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
二、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面谈的方式,获取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水平、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程度以及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
2. 受试者选择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不同地区的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要求受试者具有相关经验并在该科室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
3. 数据采集工具(1)问卷调查:采用马斯拉克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急诊科护士进行职业倦怠状况的量化分析。
采用工作满意度问卷和工作压力问卷,探究可能的影响因素。
(2)半结构化面谈:选取部分受试者进行半结构化面谈,深入了解护士对职业倦怠的感受以及可能的问题来源。
4. 数据分析(1)定量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等。
(2)定性数据分析:通过内容分析法对面谈数据进行研究,提取主要主题和模式。
方案实施情况:1. 研究实施过程(1)联系研究对象所在的急诊科室,并获得许可和支持。
(2)向受试者发送邮件或面对面介绍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程序,并征得其同意参与研究。
(3)发放问卷,并在一定时间(如两周)内收回。
(4)根据问卷结果,筛选部分受试者进行面谈。
(5)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出创新观点和方法。
(6)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 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随机抽样,共选取了300名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4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口头面试。
在问卷调查中,护士们填写了马斯拉克职业倦怠量表(MBI-GS)、工作满意度问卷和工作压力问卷。
在面试中,护士们对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措施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措施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与目的:急诊科护士是医院急诊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加之与患者直接接触,使得急诊科护士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干预措施,为提高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1.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 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情绪疲劳、工作不确定性等。
- 社会因素:包括工作环境、组织文化、人际关系等。
- 个人因素:包括工作经验、性格特点、个人期望等。
2.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 相关培训:提供心理护理、应对压力的培训,帮助护士提高应对职业倦怠的能力。
- 改善工作环境:重视急诊科的工作环境,提高设施的功能性和舒适性,为护士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
- 人际支持:加强与同事、领导之间的沟通与支持,减少护士工作上的孤立感。
-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护士的心理韧性、情绪调节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工作压力。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针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进行量化和分析。
1. 参与对象:选择不同级别的医院急诊科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包括初级护士、主管护士和高级护士。
2. 数据采集:设计问卷,采用自填形式进行数据收集。
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个人背景的调查问题,第二部分是关于职业倦怠的调查问题。
采用5分制度对问题进行打分。
3.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进行数据概括,使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结果: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和情绪疲劳。
急诊科护士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常常需要面对突发的危急情况,加之工作环境紧张,可引发护士的职业倦怠。
2. 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具有显著影响。
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
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新医改下,护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护士的职能角色发生了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不断加强,对护士的自身素质与服务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护士工作将会面临着越来越大难度和压力,加上长时间轮班生物钟受到影响,休息质量差,护士自身会引起心理紧张,情感上变得易怒、郁闷,如调整不及时就会对工作产生厌恶,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不关心、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工作力不从心、个人无成就感等,其结果表现为工作的疲溃感,严重者会影响到身心健康。
因此,本文着重对护理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1 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由于繁杂的护理工作导致了护士心理枯竭现象,主要是由于护理工作中的压力重大,使护士心理的疲乏,从而感觉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
因护士工作是一种特殊的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所以,护士与其他职业人员相比是职业倦怠相对较高的易发人群,在职业倦怠研究中已经把护士作为重点关注的人群之一。
护士职业倦怠产生的相关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人格特征因素在zellar中指出了具有倔强性格、自尊较低、a型性格、逃避型、神经质以及感觉型的人,将会表现出更高的职业倦怠状态。
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下,所受的教育、管理以及工作经验相同背景的个体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压力及职业倦怠往往是不同的,这充分表明了具有上述人格特征的职业者更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
性格较为外向或较为性格内向的护士在工作会表现的较好,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感,而情绪不稳定或是正处于实习期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会发产过度的紧张、焦虑感,从而更容易发生差错事故。
1.2 人口统计因素职业倦怠与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变量都是密切相关的。
有研究表明,年龄越小的护士工作倦怠程度越高,相对于年轻护士来说,她们对于职业需要一个很漫长的适应过程,职业倦怠感也普遍存在。
此外,一些学历较高的年轻护士也是职业倦怠感较高的易发人群。
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
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引言: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重要的一员,承担着照顾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探讨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旨在帮助护士们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一、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1.1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护士的工作负荷通常较大,需要处理大量的病人和医疗事务,时间紧迫且工作强度高,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容易导致护士产生职业倦怠感。
1.2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一些护士在职业发展方面面临瓶颈,缺乏晋升机会和培训机会,导致工作变得单调乏味,失去了发展动力,进而产生职业倦怠感。
1.3 工作环境不佳一些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存在问题,如缺乏资源、设备陈旧、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不利因素会给护士的工作带来困扰,增加了护士职业倦怠的可能性。
二、应对护士职业倦怠的措施2.1 寻找工作的乐趣护士可以尝试寻找工作中的乐趣,从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可以和同事分享工作中的喜悦和成就,将工作当作一种使命和责任,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情绪。
2.2 平衡工作和生活护士在工作之余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保持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可以通过参加兴趣爱好、运动锻炼、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放松自己的身心,减轻工作压力。
2.3 寻求职业发展机会护士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职业发展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学习新的医疗技术,开展科研工作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前景。
2.4 改善工作环境护士可以积极与医疗机构的管理层沟通,提出改善工作环境的建议和意见。
例如,提供更好的资源和设备、改善人际关系等,从而为护士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2.5 寻求心理支持护士在面对职业倦怠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专业机构的帮助。
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和指导,护士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
内蒙古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9-0170-02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周红*关键词: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应对措施*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26000)2012年2月7日收稿急诊科作为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
急诊科护士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不仅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护理质量,更会造成明确的职业倦怠。
倦怠影响个体的工作,包括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医疗事故和个人意外的发生率增加,并可能导致冲动行为、同事冲突、婚姻和家庭冲突等。
深入了解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寻求解决对策。
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MBI-GS )对6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
结果:100%的护士存在职业倦怠。
主要原因为心理压力过大造成。
包括:工作性质与强度,管理与人际关系,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以及职业防护等原因造成。
结论:帮助急诊护理人员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程度,保持身心健康,对消除职业倦怠非常必要。
1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形成因素国内学者在结合压力源量表对护士工作倦怠感所作的研究中发现,诸压力源以其对工作倦怠感产生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其中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专业的社会地位低、继续深造的机会和晋升的机会少是主要原因[1]。
在上述已知的诸多因素中,有学者[2]认为相关性最强的因素为:角色多元性、工作负荷、年龄、耐力、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
这些因素常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大致可以把它们归纳为3类:工作和职业特征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特征因素。
1.1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1.1.1长期工作紧张:急诊科是医院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这要求护士有巨大潜能做到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
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综述)
渐失去工作乐趣 , 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 , 对业 务指标缺乏动力 ,对竞争丧失热情 ;对前途感到无 望, 易产生疲累感 ; 烦躁 、 易怒 。 1 . 2 . 2 生理倦怠表现头痛 、 失眠 、 精神恍惚 , 注意力 分散 、 记忆 力下 降 、 食 欲不振 及 胃肠道 功能 紊乱 等 。 1 . 2 . 3 行为倦怠表现为消极 、 否定 、 麻木不仁 的态度
中国城 乡企业卫生 2 0 1 4年 2月第 1期( 总第 1 5 9 期)
去散散步 , 喝杯下午茶 。晚饭后休息一下 , 打开电脑 上上网。睡前洗个热水澡 , 伸个懒腰 , 钻进被窝享受 温 暖与舒适 。也可 以找朋 友聊 聊 天 , 外 出游 玩 , 找 回 自我。 不要把全部身心都放在照看孩子身上 , 要让 自 身产生快乐元素 , 展示积极向上的阳光形象 。 3 . 5 寻 求帮 助 产 后新 妈妈 因为 职业是 护 士 ,对育
对象的服务行业 中从业者 , 自 身 的一种情感耗竭 、 人
作者单位 : 天津市第二人 民医院甲 2 病房 ,天津市肝病医学研究所肝
病科 ,天津
—
3 0 0 1 9 2
1 1 0-
中国城 乡企业卫 生 2 0 1 4年 2月第 1期( 总第 1 5 9 期)
பைடு நூலகம்
节, 对适应工作至关重要 , 有 了健康的心态 , 才能做 好 患者 的护理 工作 , 更好 地服务 于 患者 。
参 考文 献
Ⅲ 1 李 文, 赵莉 . 护士职业群 体心理 失衡的原因及 自我心理调节 【 J ] . 当
情都要亲历亲为。 这时要学会寻求帮助 , 丈夫 、 家人 、 朋友 都 可 以 ,要 知道 他们 都是 很 乐 意帮 你 分担 并且
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李永鑫,李艺敏[7]利用工作倦怠问卷、自尊问卷、一般健康问卷和离职意向问卷对175名护士进行测评,该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倦怠的3个因素对于个体的自尊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自尊部分中介耗竭和人格解体对健康的影响(P<0.01),并能完全中介成就感降低对健康的影响(P<0.01);自尊部分中介耗竭对离职意向的影响(P<0.01),并能完全中介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对离职意向的影响(P<0.01)
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摘要】从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方面对护士职业倦怠进行了综述,为管理者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和今后的护士职业倦怠实证性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Relative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of Nurse Job Burn-out
1.1护龄与职业倦怠
孙雅博,王金玲,张建梅[4]等的研究表明,轻度工作倦怠以1~5年护龄组护士居多,中度倦怠以11~15年、16~20年护龄组护士居多,高度倦怠以6~梅,莫凌婷[5]对全县86名在职儿科护士进行调查和分析,显示儿科护士情感耗竭及低个人成就感呈高度倦怠、去人格化呈中度倦怠,其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患者护理、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文化程度和职称也是影响压力及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
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对长期的工作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候群,这一概念最早用于形容长期药物滥用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比如情绪耗竭、动机丧失等[1]。国内关于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较早出现在医学的相关刊物上,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研究。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压力情境,护士要面对的是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的患者,复杂度越来越强的临床护理任务,患者家属的过度要求,社会的过高期望,久而久之,这些都会损耗护士的工作士气与热情,导致护士职业倦怠产生。本文就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阐述,为医院管理者预防和干预措施护士职业倦怠实证性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
护士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护士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职业倦怠是护士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严重程度对患者安全以及护士本身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对护士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于改善护士的工作状态以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一、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分析1.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护士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繁重的工作量及亢奋的工作节奏使得护士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导致工作压力巨大。
2. 对病情变化的不可预测性患者的病情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变化,护士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并及时做出反应。
这种不可预测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容易导致情绪疲劳和身心疲惫。
3. 工作环境的恶劣条件护士长时间处于医院繁忙的环境中,噪音、气味以及高温等恶劣的工作条件对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加重了护士的职业倦怠。
4.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一些护士感到自己的工作缺乏发展前景,缺乏晋升机会和职业成长空间,这使得他们对工作产生了厌倦感和无奈感,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动力。
二、职业倦怠问题的整改措施1.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建立专业的心理支持团队,为护士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支持。
同时,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加强同事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
2. 提升职业发展机会为护士提供职业发展培训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进修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拓宽职业道路。
同时,建立晋升机制,激励护士通过努力工作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3. 加强工作环境改善努力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减少噪音、气味等对护士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建立良好的工作制度,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量和轮班,确保他们能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机会恢复体力。
4. 鼓励团队合作与交流倡导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交流氛围,鼓励护士之间相互帮助与支持。
通过团队会议、培训交流等方式,促进护士之间的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 提供职业荣誉感加强对护士的职业荣誉感培养,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发现自身价值并获得认可。
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与对策一、引言护士作为医疗工作者中的一员,承担着重要的医疗和护理工作。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护士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
护士职业倦怠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影响着护士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将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护士缓解职业倦怠,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二、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1.工作压力过大护士的工作是一项高度专业化和复杂化的工作,需要面对各种医疗问题和护理需求。
由于医院的医疗资源有限,护士们经常需要承担超负荷的工作量,导致工作压力过大。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容易导致护士们感到疲惫和倦怠。
2.缺乏工作动力由于工作环境的不稳定和不公平,一些护士缺乏工作动力,感到对工作缺乏兴趣。
他们可能觉得工作没有意义,缺乏成就感,导致职业倦怠。
3.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在一些医疗机构中,护士的职业发展机会有限,晋升慢,工资待遇低。
这使得一些护士感到无法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和待遇,导致职业倦怠。
4.人际关系复杂在医疗工作中,护士需要与医生、患者和家属等多方人员进行复杂的沟通和协作。
一些护士可能由于与同事或患者的冲突而感到疲惫和倦怠。
5.社会认可度不高尽管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但在社会上,护士的地位和地位并不高,缺乏应有的尊重和认可,这给护士们造成了心理压力和困扰。
三、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对策1. 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减轻护士们的工作压力,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护士的工作人员、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等,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 加强职业培训为了提高护士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医疗机构可以加强对护士的职业培训,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激励护士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3. 调整工作待遇为了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医疗机构可以调整护士的工作待遇,提高护士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让护士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一、引言急诊护士是医院中承担重要职责的一群专业人士,他们需要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护理工作,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高压情况。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也相应增加。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工作可能会导致护士出现职业倦怠的问题,这不仅影响护士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患者的安全。
因此,研究急诊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1.工作环境因素急诊护士工作环境复杂多变,需要面对各种急诊情况和患者,工作内容繁重,时间紧迫,责任重大。
同时,医疗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护士需要不断学习适应。
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护士的工作压力。
2.患者因素急诊护士接触的患者多为急救和急诊情况,病情复杂,情绪激动,可能会出现暴力事件。
护士需要在紧张的情况下维持冷静,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这也是增加工作压力的原因之一。
3.组织管理因素急诊护士所在的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配备不足、工资福利待遇不公等问题,也会导致护士工作压力增加。
对于急诊护士来说,工作环境的改善和组织管理的优化是减轻工作压力的关键。
三、急诊护士职业倦怠的表现1.情感耗竭急诊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需要面对各种病情严重的患者和家属,可能会导致护士情感耗竭,出现疲惫、无助、冷漠等情绪问题。
2.缺乏成就感急诊护士在工作中需要处理各种急救情况,有时候可能出现治疗失败或患者死亡的情况,这对于护士的心理冲击很大,缺乏成就感,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3.降低工作满意度急诊护士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下,可能会感到工作无趣、枯燥,对工作失去热情,工作满意度降低,这也是职业倦怠的表现之一。
四、急诊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1.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过高的工作压力会导致急诊护士出现职业倦怠的问题,长期承受工作压力可能导致护士的情感疲惫、工作倦怠,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患者安全。
缓解护士职业倦怠方法论文
缓解护士职业倦怠的几点方法摘要:护士职业倦怠已成目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怎么干预有效能缓解职业压力是当前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心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专业发展。
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有效干预;护士身健康【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04-01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实施,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对护理工作要求日益严格,护士的心理及体力负荷在日趋繁重,职业压力不断增大,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
怎样于预能有效缓解职业压力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现就造成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分析和于预措施的总结简介如下。
1造成职业倦怠的因素1.1职业因素1.1.1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医院辅助支持系统不健全,工作任务不清晰等原因,使护士承担了大量非护理范畴的工作。
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造成护士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护士表现对患者有不耐心、易急燥,护理工作不到位,病人不满意。
1.1.2年轻的护士多为独生子女,有着很强的优越感,而从事的护理工作内容多为照顾病人的生活护理,再加上在医院位低、待遇差,常常遭遇职业歧视,因此产生社会不公平感,致使对工作无激情、无动力,失去对工作的责任心。
1.1.3护理职业风险高,各种技术操作多复杂,工作时间不规律经常加班加点,“三班倒”,以及一些患者家属把一些对医疗行业的不满情绪都要发泄到护士身上,造成了护士每日辛苦忙碌却得不到肯定与理解,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了职业倦怠。
1.1.4护士就业、各种晋级,提升等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护士除了完成日益繁重的护理工作,大部分护士都在利用业余时间攻读本科。
医院在管理上也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考核。
护士身心长期不能放松休息,易疲劳,工作效率低,无创造能力。
1.2个人因素1.2.1护士多为女性,她们不但要全力工作,同时还要兼顾作为母亲、妻子等义务,当工作和家庭关系处理不好时,则受到很大的伤害,身心疲惫。
急诊室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急诊室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根据急诊室护士的职业特点,从工作环境、个人、社会和组织三个方面分析了急诊室护士的职业倦怠相关因素。
并阐述了现有的干预措施,简要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最后提出了急诊室护士职业倦怠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关键词】急诊室;护士;职业倦怠;干预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它是一种与工作情境有关的心理上的综合征,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定义,即情感枯竭,非人性化倾向和低个人成就感。
其中情感枯竭是系列症状的主要方面,它代表职业倦怠感的应激维度,指一种情感上过度的付出感和资源的耗尽感[1]。
从事公共服务职业人群身心健康容易出现问题,护士作为与身心失衡的患者最频繁接触的角色,既要承担临床处置的高风险职责,又要遵循弱势患者的需求规律,护士这一特殊群体被认为是潜藏着倦怠发生的高危因素,是特易感染工作倦怠的人群[2]。
急诊室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前沿阵地,服务对象是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生命垂危的病人,对其工作人员要求技术精湛、时间性强、抢救效率高,急诊室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高于一般科室,其状况令人担忧[3]。
1急诊室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1.1工作环境因素包括工作负荷大、工作要求高、人际关系复杂等因素。
医院是个复杂和高风险的工作场所,我国目前护士的配比严重不足,这导致护士的工作量过大。
有大量研究表明,护士工作量过大是引起职业倦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急诊室是医院的窗口,需要承担大量的抢救工作,经常面临大宗的抢救任务,护士的体力消耗较大;而且由于急诊室工作变数较大,注意力需要异常高度集中,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长期慢性的应激作用,导致急诊室护士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长期频繁倒班、饮食无规律及睡眠模式紊乱易导致胃肠道疾病,女性在高度紧张状态中也较易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
急诊室病人病情危急,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急诊室就成了他们生与死的“ 转折点”。
医护人员实施的抢救措施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有时虽然医护人员抢救措施及时得力,但就诊的病人和家属社会背景、素质差别比较大,有些患者及家属应激能力差,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缺乏冷静,往往因为疗效不显著或生命无可挽回,便把不良结局全部归咎于医护人员。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案:一、研究目的与意义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是目前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护士个人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探索倦怠产生的原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应对策略,为急诊科护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提升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质量。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选取多个急诊科的医院作为调研场所。
调查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急诊科护士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工作年限等;2. 工作特征:工作时长、班次制度、工作负荷等;3. 职业倦怠状况:包括情感耗竭、厌倦感、缺乏成就感等维度的测量;4. 职业满意度:工作环境满意度、同事关系满意度等。
三、方案实施情况1. 研究组成员与急诊科护士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了解其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2. 根据访谈结果和相关文献,制定了调查问卷,并在多个医院的急诊科进行了预测试;3. 预测试结果进行了内容和形式的修改,确定最终的问卷版本;4. 通过便利抽样的方式,将调查问卷发放给500名急诊科护士,并约定一周内回收;5. 数据采集完毕后,进行整理和分析。
四、数据采集与分析1. 数据采集阶段:通过定量化的调查问卷收集急诊科护士的相关数据;2. 数据整理阶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 数据分析阶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五、研究结论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急诊科护士的情感耗竭程度较高,工作压力和工作负荷是主要的影响因素;2.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与情感耗竭呈负相关,提高工作满意度可以有效减轻护士的职业倦怠;3. 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重视护士的工作环境和同事关系建设,提供培训和交流机会,增加护士的成就感和工作满足感;4. 采取合理的班次安排和工作制度,合理分配工作资源,可以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和疲劳感。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研究
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研究研究方案一、引言急诊科护士作为医务人员的重要一员,承担着救治病人的重大责任。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工作压力的大,急诊科护士常常面临职业倦怠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工作质量,还可能对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深入研究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对提高急诊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并分析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急诊科护士提供有效的帮助,改善其工作状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在某医院选取150名从事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2. 数据采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个人信息、工作环境、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程度等。
3.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以得出结论。
4. 结论:综合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对其可行性和效果进行评估。
方案实施情况本研究计划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开展。
在实施之前,我们与选定的医院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取得了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根据研究目的,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方案,明确了调研内容、流程和要求。
然后,我们对选定的15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了个人信息的登记,并发放了问卷。
数据采集和分析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对急诊科护士的个人信息、工作环境、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程度等内容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共计收回有效问卷138份,有效回收率为92%。
通过对这些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较高,其主要表现为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时间压力和情绪压力等。
2.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情感性疲劳和个人成就感下降是其主要特征。
3.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大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
护士如何处理职业倦怠与压力管理
护士如何处理职业倦怠与压力管理在医疗行业中,护士是最为辛勤和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
他们承担着照顾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任,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和倦怠感。
本文将探讨护士如何处理职业倦怠与压力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了解职业倦怠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护士们常常面临长时间的工作、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不断的人际交往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护士产生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工作动力下降等倦怠感。
因此,护士需要认识到这些压力源,并寻找应对的方法。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
护士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因此,合理规划工作时间和任务分配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工作压力过大。
同时,护士也可以与同事和上级进行有效的沟通,协商工作安排,减轻个人承担的压力。
此外,护士还可以通过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来缓解职业倦怠。
工作之余,护士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例如运动、阅读、旅行等,来放松身心。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护士转移注意力,减轻工作带来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护士也可以参加一些与健康相关的培训或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加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除了个人调节,护士还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来减轻职业倦怠和压力。
医疗团队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护士可以与医生、其他护士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工作中,护士可以与团队成员分享经验和问题,互相支持和帮助。
通过团队合作,护士可以减轻个人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护士还可以通过参加职业培训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医疗行业的发展迅速,新的医疗技术和知识不断涌现,护士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学习新的医疗知识,护士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加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减轻职业倦怠的感觉。
最后,护士还可以通过寻求心理支持来处理职业倦怠和压力。
护士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面对各种病痛和死亡,这些因素可能对护士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室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根据急诊室护士的职业特点,从工作环境、个人、社会和组织三个方面分析了急诊室护士的职业倦怠相关因素。
并阐述了现有的干预措施,简要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最后提出了急诊室护士职业倦怠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关键词】急诊室;护士;职业倦怠;干预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它是一种与工作情境有关的心理上的综合征,可从三个维度加以定义,即情感枯竭,非人性化倾向和低个人成就感。
其中情感枯竭是系列症状的主要方面,它代表职业倦怠感的应激维度,指一种情感上过度的付出感和资源的耗尽感[1]。
从事公共服务职业人群身心健康容易出现问题,护士作为与身心失衡的患者最频繁接触的角色,既要承担临床处置的高风险职责,又要遵循弱势患者的需求规律,护士这一特殊群体被认为是潜藏着倦怠发生的高危因素,是特易感染工作倦怠的人群[2]。
急诊室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前沿阵地,服务对象是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生命垂危的病人,对其工作人员要求技术精湛、时间性强、抢救效率高,急诊室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高于一般科室,其状况令人担忧[3]。
1急诊室护士职业倦怠原因分析1.1工作环境因素包括工作负荷大、工作要求高、人际关系复杂等因素。
医院是个复杂和高风险的工作场所,我国目前护士的配比严重不足,这导致护士的工作量过大。
有大量研究表明,护士工作量过大是引起职业倦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急诊室是医院的窗口,需要承担大量的抢救工作,经常面临大宗的抢救任务,护士的体力消耗较大;而且由于急诊室工作变数较大,注意力需要异常高度集中,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长期慢性的应激作用,导致急诊室护士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长期频繁倒班、饮食无规律及睡眠模式紊乱易导致胃肠道疾病,女性在高度紧张状态中也较易引起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
急诊室病人病情危急,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急诊室就成了他们生与死的“转折点”。
医护人员实施的抢救措施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有时虽然医护人员抢救措施及时得力,但就诊的病人和家属社会背景、素质差别比较大,有些患者及家属应激能力差,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缺乏冷静,往往因为疗效不显著或生命无可挽回,便把不良结局全部归咎于医护人员。
把痛苦、不满、急躁、抱怨等情绪发泄在周围医护人员的身上,表现为谩骂或行为举止上的直接冲突,有的甚至威胁到医护人员生命,对医护人员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4]。
急诊室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频繁地面对致残和死亡现象,这都会对急诊科护士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甚至会使护士产生“生命无常”等消极情绪,造成护士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感。
有调查显示,急诊科护士的抑郁、焦虑因子项目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5]。
急诊科由于多科协作的原因,人际关系较复杂。
如医护关系、护护关系、护患关系等,如果处理不当势必会造成护士的心理压力。
有调查显示急诊科护士的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因子项目得分高于健康成年人,差异有显著性[6]。
表明人际关系的好坏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
医护、护护之间在治疗和抢救过程中是合作、互助的关系,但处理不当会产生相互间的抵触情绪,如不及时调节可能发展成敌对情绪。
而且有研究发现医护冲突导致的护士压力要强于护士与其他人冲突导致的压力,医护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7]。
护士之间的冲突大多由于沟通不良引起,coffey and coleman[8]在对80位护士的研究中发现,那些不能和同事讨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的人,更有可能感觉到职业压力,并发展为情感耗竭。
研究者同时发现,有较少抑郁症状的护士更容易感知到护士长的支持性态度。
因为护理的专业很强,护士工作上的一些问题对朋友或家人倾诉时无法得到理解,而与同事交流能获得支持与认可。
而人际关系紧张的护士,在上班时间较少能通过同事之间的倾诉来疏导不良情绪,从而获得同事间的支持较少,导致职业压力增大。
而在护患之间,由于患者疾病、创伤、剧烈疼痛等,护士忙于急救工作而忽略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家属的安抚工作,而且由于接触时间较短,缺乏有效的语言交流,这些均为导致护患关系紧张主要原因。
1.2个人因素引起职业倦怠的个人因素包括人格特征、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应对方式等。
尽管已经有研究指出,组织和境遇因素比如较大的工作量和没有时间履行自身的职责是职业倦怠的预测因子。
但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发展成职业倦怠的[9]。
职业倦怠也可由工作者本身的心理因素和人口统计变量(主要包括个体的人格、态度、性别和年龄等方面)引起。
有研究认为易遭受职业倦怠的人与一定的人格特质相联系,如“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等。
影响职业倦怠的人格变量有:抑郁、低自尊、自我控制力低、a型行为模式、外控型人格等[10]。
由于大部分护士是女性,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尤为突出。
在工作中,她们不仅要承担着护士的角色,而在生活中她们还要承担起母亲、妻子、女儿等角色。
而且病人、病人家属、医生及医院管理者都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多重的角色以及过多过高的角色要求常常使护士力不从心,身心俱疲。
taylor & barling[11]等研究.发现由于职业倦怠引起的敏感性人格可对家庭成员造成直接的影响。
工作与家庭的冲突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护士会把工作中感受到的压力带入家庭,使家庭关系紧张,而在家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压力又会导致工作中的困难重重。
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职业倦怠,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kirkcaldy and martin 等发现,角色冲突是职业倦怠的预测因子[12]。
而较年长护士(大于34岁)更有可能角色冲突,可能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护士在生活中需要担任更多的角色,而同时,在工作中,这个年龄段的护士大多已经成为中流砥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
急诊室护士工作繁忙紧张,而且工作时间不规律,有时不能按时上下班,不能很好地履行家庭职责,从而更容易导致角色冲突。
李小妹等[13]指出,工作职责不明确导致护士从事大量非护理性工作所导致的角色模糊也可引起职业倦怠。
个人的应对方式也与倦怠显著相关。
lazarus认为人面对困境有两种应对方式,一种为以问题为焦点的应对即主动应对,另一种为以情感为焦点的应对即被动应对。
主动应对包括认识问题、产生和选择解决办法、制定行动方案等过程;而被动应对包括回避、否认、寻求情感支持和正性鼓励等。
职业倦怠和应对策略显著相关,运用被动应对的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较高,而运用主动应对方式的护士职业倦怠水平较低[14]。
1.3组织和社会因素包括组织的奖惩体系、组织管理者和社会的支持等。
组织对护士职业倦怠有持续和深远的影响,管理者越支持护理工作,组织授予护士的权力越大,个体的自主决策性越强,倦怠水平就越低。
奖惩体系不完善,护士缺乏晋升的阶梯,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有效回馈,这些都可导致护士的个人成就感降低,导致职业倦怠。
工作地位是倦怠的主要预测因子,国内护士职业社会地位低,一方面人们对“白衣天使”寄予过高的期待,另一方面由于媒体近几年对医护人员的负面报道,使人们对护士产生误解和偏见,对护士的职业价值模糊[15]。
与医生相比较,护士的社会地位和薪酬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而且由于人手缺乏,护士缺少继续深造进修的机会,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和获得新的技能,使工作要求和自身技能不平衡,这些都能造成护士的焦虑。
另一方面医院对护理专业重视不足,科研资金投入过少,这一方面限制了护理学科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护士的成就感、自豪感以及对本专业的信心。
2护士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急诊室职业是个高风险的职业。
目前,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护士不可忽视的职业病。
对护士职业倦怠危险因素分析的文献较多,但有关职业倦怠干预的研究并不多见。
总体来说,干预措施一般有三种,一种为个体干预,另外两种为组织干预和个体、组织综合干预。
2.1个人干预包括认知行为训练、心理咨询、压力管理技巧训练、沟通技巧训练、社会支持、放松锻炼或者音乐疗法等。
目前国外开展的研究中多采用理性思考技巧(认知战略),这是建立在心理治疗中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基础上的应对方式,被认为是预防工作倦怠的具有革新性的方法。
认知定向研究强调个体认知因素在职业紧张形成中的作用,因为工作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否对个体造成压力以及造成的压力有多大,主要取决于个体的认知评价,通过改变认知战略,还可以处理由压力引起的不愉快的反应。
心理治疗里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为farber和pines的治疗模式。
faber模式采用心理动力学和认知行为治疗等相结合的多重理论。
faber把职业倦怠分为耗竭型、狂热型、挑战不足型等3种亚型,并强调要成功治疗每一种类型,需把来自诸如心理动力学的、认知行为的、人本主义的等不同的治疗技术加以整合,且其侧重点有所不同。
pines模式则主张以心理动力学和存在主义相结合的观点来看待和治疗职业倦怠。
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人们常选择能够使其复制童年重要经历的职业。
存在主义理论认为人们试图通过工作寻找存在的意义。
当个体带着高期望、高自我开始其选择的职业后,如果他们从工作中不能充分获得存在的意义,便会发生职业倦怠[16]。
护士平时也应该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释放内心的压力,主动参与一些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
有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可有效地降低职业倦怠水平[17]。
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如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采用微笑、宽容、幽默、娱乐等调节方法;必要时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并且善于运用周围的应对资源;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树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不过分苛求自己和他人,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关系;加强心理卫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提升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利用各种手段来获取信息,知识的点滴积累有助于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面对新仪器、新技能和新理论时不至于产生焦虑。
2.2组织干预组织干预包括工作环境的改善[18]、工作流程的重新改进、工作表现评估、白班和夜班的重新调整等。
应重视急诊室护士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积极乐观的工作氛围,当护患发生矛盾冲突时,护士长应密切注意护士的心理变化,倾听其宣泄,并分析冲突的原因性质,协助她们恢复心理平衡。
同时,定时组织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和抗暴能力培训, 医疗机构应为急诊室护士购买医院风险保险,让其有安全感,这样才能降低其心理紧张程度,使其更好的适应工作。
特别是加强对急诊室新护士的培训,包括抢救技能、应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等,以使她们增加工作胜任力和有效解决各种问题,降低护患矛盾的发生率。
对急诊室的抢救室/输液室、治疗室等重点科进行2 4小时监控,严格制度落实,完善护理记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为发生护患矛盾时,提供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