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新发展
特殊教育发展趋势[1]
趋势二、从隔离走向融合,特殊教育安置模式多样化 (2)从隔离走向融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
• 学前阶段的融合
重庆乐一融合幼儿园
郑州奇色花融合幼儿
特殊教育发展趋势[1]
趋势二、从隔离走向融合,特殊教育安置模式多样化 (2)从隔离走向融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
• 小学阶段的融合
特殊教育发展趋势
2020/11/22
特殊教育发展趋势[1]
特殊教育的趋势
1. 零拒绝 2. 最少限制 3. 无障碍 4. 去机构化 5. 正当的程序 6. 父母的参与
特殊教育发展趋势[1]
趋势一、从人道型向权利型转化,特殊教育普及运动方兴 1. 特殊教育发展从人道型向权利型转化
• 早期的特殊教育——慈善人道型教育: • 有钱人或正常人对残疾人的一种施舍和福利
特殊教育发展趋势[1]
趋势五、从传统教学方式向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转变 段和方法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
2.重视脑科学研究和脑科学、生命科学、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从 生化和基因等方面为人类更深刻认识障碍的机理、成因及教育和康 和方法。
特殊教育发展趋势[1]
趋势五、从传统教学方式向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转变 段和方法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
• 在走向融合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特殊教育安置方式——隔离 教育和融合教育呈现交叉、渗透、多样化并存的发展格局。
特殊教育发展趋势[1]
趋势三、从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制度转型,特殊教育体 (1)重视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
• 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的“动物印刻”研究启示我们,早期教
特殊教育发展趋势[1]
特殊教育发展趋势[1]
我国未来十年特殊教育制度建设目标是: • 建构与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相适应的终身特殊 (4)加快残疾人职前教育、职后教育一体化体系的建设 展残疾人成人教育、职后培训和劳动就业,解决制度体系 沟通与衔接等。 (5)加快家庭和社区、学校教育一体化体系的建设。
简述美国儿童教育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简述美国儿童教育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美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STEM教育:STEM教育指的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综合教育。
近年来,美国的教育趋势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科技社会。
2. 强调学科融合:传统的学科教育正在向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发展转变。
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不同学科融合起来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在跨学科的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3. 倡导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来设计和提供学习内容和方式。
美国教育界越来越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4. 强调社交情感发展:除了学术知识,美国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社交情感发展。
学校鼓励学生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健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总体而言,美国儿童教育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注重STEM教育、学科融合、个性化教育以及社交情感发展。
这些趋势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提升他们未来在科学领域和社会中的竞争力。
特殊教育发展新趋势
特殊教育发展及其新趋势思考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段)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问题二:教育的主要功能?(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动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2)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
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工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良好的,提升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水平。
(3)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响政法发展(4)教育的间接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问题三:教师是什么?是传道、解惑、授业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是农夫,除草。
记录人温馨提示:今年刚刚考过高中教师资格证,关于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对象、功能、原则、教师角色等,及向教授讲的内容可参阅《教育学》。
一、国际特殊教育发展总的趋势观点:“福利时代”-“权利时代”主要标志为2006年12月13晶通过、2007年3月11日146个国家签署、2008年5月3日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
一个重要原则:是保障残障人全面融入及有效参与社会各方面的权利。
安置:机构-一体化-一融合(全纳)一、基本理念(一)对残疾人的生命观恐惧、灭绝-歧视、隔离-融合、共存(二)服务观点改变:从缺陷到权利缺陷-潜力-水平-功能-权利(人权和尊严)生活质量(个人生活幸福)支持性教育模式图:在融合的环境中受教育个别化支持计划(三)服务模式的转变医疗——社会1、医疗模式理念2、残疾人是被动的、病态的、不能独立的、是需要医疗和就记得群体。
3、社会活动分为:正常人活动和残疾人活动(正常人是创造社会财富,残疾人消耗财富)4、社会模式理论:5、残疾人是社会施与6、(四)不同理论下的实践理论1、前理论期:慈善及宗教社会福音(19世纪——80年代)2、第一代理论:缺陷补偿的理论(水平)(19世纪80年代——20世纪40年代)3、第二代理论:融合教育的理论(参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4、第三代理论:生活质量的理论(权利)(20世纪80年代——现在)二、特殊教育课程发展(一)特殊教育学校的诞生与课程理念1、聋校2、盲校1784年,法国“盲人之父”的霍。
美国特殊教育发展与变革历程及其当代启示
美国特殊教育发展与变革历程及其当代启示黄建辉【摘要】美国特殊教育发展经历了从救助到教育、从封闭到开放、从隔离到融合、从全纳到卓越四个阶段.经验表明,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联邦政府的大力推动、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理论引导和智力测验的广泛运用是推动美国特殊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由、民主与平等的价值理念、政府的主导地位、完善的法律制度建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人本取向课程教学是当代特殊教育公平与卓越发展目标的核心要义.【期刊名称】《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年(卷),期】2018(019)002【总页数】8页(P49-56)【关键词】特殊教育;变革;启示;美国【作者】黄建辉【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44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意识和理念为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反映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每个角落。
就特殊教育而言,在公共教育制度尚未出现之前,美国残疾儿童受教育状况是落后、封闭、粗放的。
19世纪中后期,随着美国公共教育制度得以逐步确立,作为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和环境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特殊教育发展规模、质量乃至整个特殊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其多元化的理论建构和实践经验随后逐渐为世界各国所仰慕和效仿。
考察分析美国特殊教育迅速发展的社会推动因素、历史轨迹与实践经验,对反思和推进我国当前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与质量提升具有借鉴意义。
一推动美国特殊教育迅速发展的社会因素随着新政权的逐渐稳定和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19世纪后美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专业人才流动日趋频繁,英、法、德、西班牙等欧洲主要国家的早期特殊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开始在美国本土广泛地传播、生根发芽,这为美国特殊教育蓬勃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除此之外,这个时期美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机会、环境和质量得以显著改善并与社会其他几方面影响因素密切相关。
特殊教育发展现状浅谈论文(2)
特殊教育发展现状浅谈论文(2)特殊教育发展现状浅谈论文篇二《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及改革对策》【摘要】本文简述了以美国为例的国外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和我国现阶段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并针对其问题对特殊教育提出改革建议。
指出应该坚持引进吸收、坚持应用现代化教育科学的最新成果,要研究和关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保持和发扬我国特殊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最优秀的东西。
【关键词】特殊教育基本状况教育改革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
但是,当普通教育界对教育教学质量疯狂追逐时,我国特殊教育界始终保持着相对低调而冷静的姿态。
其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障儿童重要集中在不重视教育理念的残偏远地区或城镇下属的乡镇小村;其二,由于我国特定的环境因素,特殊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等原因,使得特殊教育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普通教育。
1.美国特殊教育的基本状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坚持以个别化教育方案为核心,实施个别化教学,力争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个别化教学已经成为当代美国特殊教育学校较为成熟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个别化教育它是在面向学校、班级或小组学生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安排“调节目标、内容、资源、方法、时间和管理等因素,以适应学习者的个别差异。
以帕金斯盲校为例,他们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不同的学业目标,帕金斯盲校以《马萨诸塞州课程框架大纲》为基础,进行了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课程结构上,课程共分四大模块:文化课科目、职业课科目、补偿课科目和康复治疗课目。
[1]教学组织形式上,帕金斯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学校不再为学生按年级分班或分配固定的教室进行授课教学,而是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和各自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为每个学生安排了不同的课程表。
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独立的课表按时到老师的办公室上课。
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上课讲义
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向信息化、知识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和信息网络的国际连通,各种社会思潮、文化碰撞加剧,思想交流空前活跃,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
发展、和平、速变、多元和合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和特征。
这一时期的特殊教育深受时代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影响,显现出以下发展趋势和特点:一、特殊教育从慈善型向权益型转化,特殊教育普及运动方兴未艾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特殊教育在当代社会已经不是正常人对残疾人的一种施舍和福利,而是人的一种平等的基本权利。
这种权益观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思潮,但人的基本受教育权利是通过法制(如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立法)加以保障和实现的。
因此,当代特殊教育可以认为是一种以法制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权益型教育。
2、90 年代初期兴起的世界性的全民教育运动:以保障受教育权为核心、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指向、以普及义务教育为主要内容。
3、普及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21世纪上半叶中国特殊教育的主题和重点。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要求与教育发展(特别是区域、农村特殊教育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因此,加快普及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特殊教育从隔离走向融合(或称为“全纳”)1、走向融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隔离教育——正常化、回归主流和一体化教育——融合教育(萨拉曼卡宣言)。
第一阶段。
隔离教育: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的几种观点都是在对隔离教育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正常化:纳吉指出,对残疾人的一切措施必须正常化。
所谓正常化是主张智力落后者(和其他残疾人)每天的生活方式应尽可能接近主流社会。
与这一思想相呼应地是“非机构化”运动的开展。
回归主流:一体化教育理念及运动。
邓恩对特殊儿童隔离式的教育安置方式和标签化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美国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
03 个别化教育计划 的实施
提供特殊教育服务
针对特殊儿童的需求进行评估
01
通过评估确定每个特殊儿童的需求和弱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
的教育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02
根据每个特殊儿童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
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和时间表等。
提供特殊教育资源
03
为特殊儿童提供各种特殊教育资源,如教师、教材、教学设备
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至关重要。未来,IEP可能会更加注重家校合作,加强家庭 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对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期望和支持
自我实现
IEP期望特殊儿童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充 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教 育支持,特殊儿童有望在学业、社交和情 感方面取得进步,成为自立自强的个体。
02 个别化教育计划 的制定
评估和诊断
评估
对特殊儿童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交技能等 方面。评估通常由专业团队完成,包括医生、治疗师、教师等。
诊断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士会对特殊儿童进行诊断,以确定其需要接受 哪种类型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诊断可能涉及心理、生理、社会和情感等方 面。
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技术进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IEP也将不断改进。未来,技术可能会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多的学习 机会和资源,如在线学习、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将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在特殊儿童的成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IEP可能会更加注重早期 干预,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 校和社会。
美国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新发展及其启示
美国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新发展及其启示【摘要】美国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发展迅速,其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安排和各种教学方法策略的运用都有众多值得借鉴之处。
本文通过研究美国学者关于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新成果,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其新近的发展最了简要介绍,以期为我国的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美国智力落后儿童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在特殊教育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与学习之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美国的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有了哪些新的发展?从这些发展中,我国的特殊教育者能够获得怎样的经验和指导?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美国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新发展1.课程目标美国智力落后协会的第九次定义(1992)和第十次定义(2002)提出了将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作为智力落后儿童的主要教育内容。
其中三个适应技能领域——自我决定、功能性课程和职业技能是重点培养项目。
由此可见,美国对于智力落后儿童的课程教育目标趋向于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智力落后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到一生适用的技能技巧,以帮助他们更好享有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权利。
2.课程内容针对课程目标集中的领域,美国智力落后儿童的课程内容也相应发展为三大类型:自我决定、功能性课程和职业技能。
(1)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
自我决定,又称自我指导,是指个体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爱好和才智,过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能力。
让智力落后的孩子学会做出自我决定的能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有研究表示,学会做出自我决定能够帮助智力落后儿童了解自身的优势和限制,并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这对于他们自己把握自己的生活和在未来的成人世界取得更加优异成绩有莫大的帮助。
自我决定要求学生掌握诸如进行选择、决定,自我教导、自我辩护和领导等技能。
(2)功能性课程(functional curriculum)。
功能性课程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获得日常环境中所需要的技能,为他们进入社会作准备。
美国如何对待自闭症儿童的教育
美国如何对待自闭症儿童的教育
在美国,特殊教育的进展方向就是保证每一个残障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并且针对儿童孤独症的主要表现赐予特殊教育。
由此可见,美国的特殊教育是义务教育,并且美国的特殊教育是有针对性,而在我国,虽然自闭症儿童可以进入培智学校中,人们视自闭症儿童如弱智、脑瘫儿童般对待,没有进行针对性训练,因此错过了治疗以致终生残障。
对于一般美国老师而言,假如班上来了一个自闭症的同学,老师可以进修高校的培训班,或者高校派人指导一些班主任的工作,这种措施也使得老师们对教育自闭症儿童有了更多的信念。
依据我们的调查,有57.9%的老师对教育自闭症儿童感到压力,其主要缘由是教育自闭症儿童须更多的专业学问与教育方法,而中国并未对这方面实行相应的措施。
总而言之,在对待自闭症或是其它残障儿童的问题上,中国应学习美国,完善法律及强制实施,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营造一个成熟的氛围。
- 1 -。
世界特教史上的又一次新浪潮聋人双语教学”
内容摘要
学习、交流和贸易。因此,为了更好地沟通和交流,汉外双语词典开始出现。
内容摘要
汉外双语词典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 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并开始翻译中国的经典著作。这些传教士为了更 好地理解和适应中国的文化,开始编写汉外双语词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意大 利传教士利玛
参考内容三
内容摘要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语言一直是人类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而词典 作为语言的载体,更是记录了人类语言的发展和变迁。在世界汉外双语词典史的 缘起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交流和互动,以及汉外双语词 典在推动这些交流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内容摘要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文化差异等原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和文化交 流相对较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尤其是中 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 多的外国人前来
内容摘要
窦编写的《葡华字典》,该字典收录了葡萄牙语和汉语对照的词汇,为当时 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内容摘要
到了清朝时期,随着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增多,汉外双语词典的编 纂得到了更多的和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康熙字典》,该字典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部以部首分类、字形对照、音义并重的字典,收录了汉字个,为后世字典 编纂提供了重要
内容摘要
的基础。此外,清朝时期还出现了许多专门针对外国人的汉外双语词典,如 《英国话-中国话对照字典》等。
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在近现代的崛起,汉外双语词典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又起到了 重要作用。例如,20世纪初,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现代科学和技术,许多西方科 学家和工程师来到中国工作和学习。为了更好地沟通和交流,中国开始编写和大 量的汉外双语词典
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引言特殊教育是指为了满足不同学习和发展需要的学生而提供的一种教育。
这些学生可能有身体或智力上的残疾,可能面临学习障碍,或者有行为问题。
特殊教育的目标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公正的教育,发挥他们的潜力,并成为自主和自信的个体。
然而,特殊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差异,并受到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特殊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特殊教育的现状国际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同国家在特殊教育领域都有自己的制度和政策。
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包括专门的学校和教育资源。
例如,美国的《个体与残疾教育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确保了所有残疾儿童都能获得免费和公正的教育。
相比之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特殊教育方面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包括资金不足和教育资源的匮乏。
特殊教育的发展与挑战特殊教育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一项重要因素是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态度。
长期以来,残疾人被社会边缘化,受到歧视和排斥。
这导致了资源和机会的不平等,使得残疾人更难接受教育。
另一个挑战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
一些地区的特殊教育资源较为充足,而另一些地区则存在着资源缺乏的问题。
这进一步加剧了特殊教育的不平等现象。
特殊教育的成功案例特殊教育的成功案例证明了其重要性和潜力。
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资源,特殊教育帮助许多学生克服了学习障碍,并在学业和生活中取得了成功。
例如,一些学生在得到早期干预和适当的特殊教育支持后,能够进入普通学校并取得了与同龄人相当的成绩。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特殊教育的潜力是巨大的,它能够改变学生的生活,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特殊教育的现状总结特殊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差异,受到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它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资源分配不平衡和社会歧视。
然而,特殊教育的成功案例证明了其重要性和潜力,以及改善学生生活的能力。
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特殊教育开展的新趋势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开展,人类社会正向信息化、知识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开展.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和信息网络的国际连通,各种社会思潮、文化碰撞加剧,思想交流空前活泼, 文化开展呈现多元化态势.开展、和平、速变、多元和合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和特征.这一时期的特殊教育深受时代开展与社会变迁的影响,显现出以下开展趋势和特点:一、特殊教育从慈善型向权益型转化,特殊教育普及运动方兴未艾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特殊教育在当代社会已经不是正常人对残疾人的一种施舍和福利,而是人的一种平等的基本权利.这种权益观的重要理论根底是人本主义思潮,但人的根本受教育权利是通过法制〔如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立法〕加以保证和实现的.因此,当代特殊教育可以认为是一种以法制保证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权益型教育.2、90年代初期兴起的世界性的全民教育运动:以保证受教育权为核心、以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指向、以普及义务教育为主要内容.3、普及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21世纪上半叶中国特殊教育的主题和重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根底教育均衡化开展要求与教育开展〔特别是区域、农村特殊教育开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因此,加快普及特殊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是教育开展的“重中之重〞.二、特殊教育从隔离走向融合〔或称为“全纳〞〕1、走向融合是特殊教育开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隔离教育一一正常化、回归主流和一体化教育一一融合教育〔萨拉曼卡宣言〕.第一阶段.隔离教育: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几种观点都是在对隔离教育批判和反思的根底上提出来的.正常化:纳吉指出,对残疾人的一切举措必须正常化.所谓正常化是主张智力落后者〔和其他残疾人〕每天的生活方式应尽可能接近主流社会.与这一思想相照应地是“非机构化〞运动的开展.回归主流:一体化教育理念及运动.邓恩对特殊儿童隔离式的教育安置方式和标签化问题提出了锋利的批评.德诺的“瀑布理论〞〔最少限制环境理论.其核心就是要让特殊儿童尽可能与没有残疾的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学习,即使特殊儿童接触正常儿童与主流社会的限制减少到最低程度〕最少限制理论成为美国特殊教育立法的根本原那么. 从60、70年代到80年代,一体化在西方国家形成了一种运动.一体化教育理念及运动对特殊教育开展的影响是很大的,如人们对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熟悉发生了转变、再如无类别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评估方式的改变等.一体化教育理念及运动的目的追求及价值.但也存在者事实上的双轨制和特殊儿童的“无归属感〞及两个体系和教师之间的磨合问题,当代特殊教育开展的新趋势因此,到了九十年代人们又提出融合〔全纳〕教育的理念.第三阶段.融合教育阶段.九十年代中期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世界特殊教育需要大会,发表了著名的?萨拉曼卡宣言?,这个?宣言?是特殊教育开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走向融合是“ 21世纪世界教育的开展趋势〞.宣言?提出了融合教育〔全纳〕的理念,并对融合教育理论系统进行阐述.融合教育理念的内涵、原那么.?宣言?提出了实施融和教育的五个原那么:〔1〕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根本权利,必须获得可以到达的并保持可接受的学习水平之时机;〔2〕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水平和学习需要;〔3〕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4〕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时机进入普通学校,而这些学校应以一种能满足其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中央教育学思想接纳他们;〔5〕以全纳为导向的普通学校是反对歧视态度,创造欢送残疾人的社区,建立全纳社会以及实现全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此外,普通学校应向绝大多数儿童提供一种有效的教育,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效率,并最终提升其本钱效益.为了实现全纳教育原那么,?宣言?还就改革和建立教育制度、全纳性学校、家长和社区的参与、早期干预等提出了具体举措.宣言?所阐述的关于融合教育的根本观点,归纳起来,有这样几当代特殊教育开展的新趋势个要点:〔1〕融合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包括残疾学生,无论你是谁,大家都是人,都有权接受教育,因此,“零拒绝〞是其根本原那么;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减少排斥,促进积极参与与合作,是其根本要义和操作策略;维护教育公平是其价值取向.〔2〕融合教育又是以人为本、照顾差异的.因此,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要考虑儿童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学校必须以一种儿童中央的教育学观点来接纳和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不同需求,以促进他们的多样化开展.〔3〕融合教育势必要求建立一种全纳的教育体系和支持体系〔没有支持,就没有融合〕,即所谓三位一体〔融合〕趋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一体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一体化;医疗养护、教育练习、劳动就业一体化.因此,融合教育是教育制度的根本改革和重构. 〔4〕融合教育是要通过教育的无歧视和融合、以到达创造欢送残疾人社区和建立全纳社会及实现全民教育的目的.从这层意义上讲,融合教育与我国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理念有本质上的相同之处.因此,我认为,融合教育的理念是相领先进的.融合教育提出的背景:1、世界性的民主化进程.全民教育运动.特殊教育理念的嬗变及实践运动的内在逻辑.因此,我认为,融合教育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社会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特殊教育理念和实践运动的必然结果.当代特殊教育开展的新趋势2、走向融合是隔离教育与融合教育多样化并存、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3、走向融合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实践过程.①兴旺国家融合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尝试.②走向融合:中国的原创性探索一一随班就读的实践、困境和出路.③特殊教育学校在随班就读中的地位和作用.三、特殊教育制度从一次性封闭教育向开放性、反复回归的终身教育制度体系转型1、终身教育制度.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终身教育理论.这一切对于校长、教师和学生意味着: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水平.2、一体化的终身特殊教育体系.制度建设目标和政策.3、加快“两头延伸〞的制度建构.国际特殊教育开展的趋势及启示:①重视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②加快高中〔职业教育、生涯教育为主〕及高中后教育的开展.四、特殊教育从培养一技之长的“工具理性观〞向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的转变;特殊教育在量的扩张同时,更加关注质的提升.1、教育目的观.〔社会观、人本观、〕核心问题是把残疾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把他们培养成仅有一技之长的、“工具理性〞的人?还是把他们培养成适应21世纪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水平〔特别是创新水平、实践水平、信息素养、终身学习〕、全面开展的、自立、自强的人〔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特殊教育开展的新趋势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要澄清熟悉上的三个误区:一是人的培养规格弱化和降低标准的问题;二是对残疾人生命的力量的熟悉问题〔多元智能观〕;三是人的片面开展观的问题〔树立全面开展的素质教育观〕.为此,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①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的统一;②全面开展与一技之长的统一;③学会做人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的统一;④身心开展的统一.2、课程改革.课程观上的素质教育取向.聋校的课程改革.聋校的课程改革和?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理念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在改革的大思路是比拟一致的,即面向21世纪,以人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为重点,以人的开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宗旨,以信息技术为根底〔动力〕,通过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但也有聋教育自身的特点:〔1〕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在对聋生进行缺陷补偿的同时,重视潜能的开发;注重形成学生语言、特别是书面语言水平的形成.〔2〕在课程结构上,努力表达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如整体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增设“沟通〞等综合性课程.〔3〕在课程的实施上,关注个体差异,增强个别化教学,强调沟当代特殊教育开展的新趋势通方式的多元化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等.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生活化、综合化、生态化和校本化一一多样化的样式.如“功能性课程〞“环境生态课程〞等.3、教学改革.①适宜教育的理念.②个别化教学方案〔特殊教育教学的本质和灵魂〕.③合作教学.4、教学评价.多元评估方式,如实作评估,生态评估、功能评估、档案评估等.5、提升质量,教师为本.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视角和方法、校本培训.五、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开展为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态和学习方式、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1、建立在信息技术根底上的科技进步和设备更新.①为残疾人的教育和学习提供了方便和更好的条件;②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正在带来特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安置方式、学习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促进了特殊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升.2、作为障碍补偿和机能练习的康复、教育技术、设备的应用.3、脑科学、生命科学、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神经系统、生化和基因等方面为人类更深刻熟悉障碍的机理、机制及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六、特殊教育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1、“地球村〞和“国际人〞概念的提出.2、国际化进程中多元文化融合、碰撞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民族精神当代特殊教育开展的新趋势和“中国人〞的培养问题:民族性与国际性、民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对立统一关系.3、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增多:学习先进的国外的特殊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
国外特殊教育发展现状
国外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国外的特殊教育的发源地为欧洲,但是得到较快的发展是在北美洲。
目前,特殊教育在北美洲的国家发展的状况较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为美国。
美国的特殊教育学校主要以聋校与盲校为主,这是因为美国比较重视耳聋与盲人学生,因此就建立了相对较多的聋校与盲校。
由于特殊学校的不断增多,因此就增加了对特殊教师的需求量,在1914年,美国建立了第一所特殊培训学校,并对特殊教师进行了专业的培训。
随着特殊学校的不断发展,提出了针对残疾人的生活、学习模式,使残疾人的生活与学习模式回到正常的轨道上。
在北美洲,一些国家的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不仅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同时还具有开放的思想意识,因此,国家的特殊教育的发展状况目前进展的比较良好,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
随着特殊体育教育的普及发展,世界各个国家对残疾人的体育教育也更加关注,并把残疾人体育教育列入教学大纲中。
在一些发达国家,特殊体育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政府着重培养优秀的特殊体育人才,并设置体育学位。
目前,国外特殊教育较为关注残疾学生的安置情况,并增加了对这方面的研究。
发达国家提出了让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合并的主张,使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
受这种主张的影响,特殊体育教育也比较重视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融合,使他们一起学习体育知识。
通过这种体育教育模式的开展,体现了对残疾人教育平等的观念,对残疾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非常有利。
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的国家中,已经广泛的运用了融合性的体育教育模式,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参与体育活动。
吴燕丹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的特殊体育教育进行了研究,发现美国与加拿大的特殊体育教育的显著特征为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的融合。
国际上对特殊体育教育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点是不同学科进行了融合;第二点是推荐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第三点是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特殊教育政策概述现状
(四)(三)特殊教育理念1975年的《所有特殊儿童教育法》提出了“零拒绝”理念,要为所有3-18岁特殊儿童少年提供资助,而后在修改法令的过程中,就将18岁延长至21岁。
到了2004年的《残疾人教育法》确立“零拒绝”“正当程序”“非歧视性评估”“最少受限制的环境”“因材施教”等原则和制定,还提出联邦政府要为出生至2岁阶段身心障碍婴儿与幼儿的早期干预方案制定提供资助。
让更多的特殊儿童接受教育,学习更有的生活技能,更好的体现“全纳教育”和“融合教育”,更快的“回归主流”。
综上所述,当代的特殊教育理念已逐步形成了包括指导思想和原则及具体实施方法在内的较完整的体系;同时,它融合了当今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医学发展的新成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目前,关于特殊教育的这些新的理念已在特殊教育事业发达的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我国的特殊教育界及社会的其他领域对特殊教育科学理念的认识尚较淡薄。
为此,加强特殊教育理念的研究与宣传是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这正是本文的出发点之所在。
注释:(一)特殊教育立法美国是一个法制社会,特殊教育的一切方面都是在法律的指导下进行,并与时俱进。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主张智障者及其他残疾人每天的生活模式应尽可能接近主流社会,这就是对整个特殊教育产生深刻影响的“回归主流”运动,提出了“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和“最少受限制环境”等概念。
1975年美国通过《所有特殊儿童教育法》,是第一部将以往众多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法律统合到一起的法律,提出了“零拒绝”理念。
1994年在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思想,并对实施全纳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这种观念的变化也同样影响在美国的法律中。
《所有特殊儿童教育法》在1991年重新进行修改,改名为《障碍者教育法》,经过若干次修订演化成2004年版的《残疾人教育法》,确立“零拒绝”“正当程序”“非歧视性评估”“最少受限制的环境”“因材施教”等原则和制定,强调应在普通班级内接纳特殊儿童。
美国特殊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最新趋势
作者: 金传宝
作者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版物刊名: 当代教育科学
页码: 51-5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3期
主题词: 特殊教育;美国;低能;低能学生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教育改革浪潮对美国的特殊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美国的特殊教育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采用全纳还是分置模式实施特殊教育,要不要给低能儿童贴上标签,要不要对低能儿童进行分类,如何解决教师短缺和资金问题等等。
新的特殊教育趋势也对课堂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美国科学教育的趋势
美国科学教育的趋势
美国科学教育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STEM教育: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缩写,美国科学教育正在强调这一领域的发展。
该领域的教育主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2. 引入精准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美国科学教育越来越多地引入精准教学方法,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资源,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3. 增加实验和实践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能力,美国科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实验和实践的机会。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室实践和实地考察来应用理论知识,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4. 推进多学科整合: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成为了科学教育的一大趋势。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综合能力,许多学校将科学与其他学科(如技术、社会科学和艺术)整合起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提供跨学科的学习机会。
5. 强调跨文化和全球视野:由于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全球性质,美国科学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的跨文化和全球视野。
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学研究成果,了解世界各地的科学实践,以及与国际科学界进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美国科学教育的趋势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强调个性化教学和学科整合,并注重跨文化和全球视野的培养。
改造美国教育,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改造美国教育,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奥巴马-拜登政府的教育改革计划奥巴马总统和副总统拜登指出,在当前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时刻,美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就是教育孩子们勇敢面对挑战并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他们承诺将积极应对挑战,加强领导和决断,制定面向未来的教育决策。
其面向21世纪的教育愿景包括:加强改革、增强责任;提供更多资源;呼吁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尽责;招聘、培养、留住和奖励教师;为孩子们升入大学和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奥巴马-拜登政府的教育计划将恢复美国的公共教育承诺,力求使美国学生的创造性及其取得的成功与成就居于全球领先水平。
一、早期教育(一)实施0―5岁计划(Zero to Five Plan)此计划将为学龄前儿童及其父母提供关键性帮助,强调早期护理和婴幼儿教育;将设立早期教育专款(Early Learning Challenge Grants),以推动各州为实现此计划而努力;并将督促各州提供志愿性的、普遍性的学龄前教育。
(二)拓展“启智计划(Early Head Start and Head Start)”将拓展“启智计划”至现有发展规模的4倍,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和提升教育质量。
(三)提供低价高质的儿童保育提供经济且高质量的儿童保育,以减轻工薪阶层的负担。
二、基础教育(一)改革《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将完善跟踪学生进展的评估方法,用以衡量学生是否已经做好了进入大学或者工作岗位的准备;帮助学生采用适时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还将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以更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校,而不是惩罚。
(二)支持高质量学校,关闭低效的特许学校将给予“联邦特许学校计划(Federal Charter School Program)”两倍资金投入,用以支持建立更多更好的特许学校;优先支持那些帮助特许学校服务更多学生的州,并为积极增强特许学校职责的州提供更多资金;允许关停那些苦苦挣扎的特许学校,并为长期运行不佳的特许学校提供清晰的关闭流程。
特殊教育发展趋势
自闭症学生个案辅导
中职聋哑学生随班就读
趋势二、从隔离走向融合,特殊教育安置模式多样化 (3)现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隔离教育阶段
• 将残疾学生安置在专门建立的 特殊学校中,学生受到适合其 特点的照顾,但活动范围有较 大的局限性,与健全学生以及 社会的交往较少。
趋势二、从隔离走向融合,特殊教育安置模式多样化
(3)现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2.一体化教育阶段
• 主张把残疾学生放在普通学校中进行教育,形式有多种,始于60—70年代。 • 正常化:主张改革封闭的隔离教育方式,将受教育者安置到正常社会环境中学
习和生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生活。 • 最少限制环境(德诺的“瀑布理论”) • 九十年代开始,提出融合(全纳)教育思想
第三章 当代特殊教育发展趋势与特点
2017.11.16
特殊教育的趋势
1. 零拒绝 2. 最少限制 3. 无障碍 4. 去机构化 5. 正当的程序 6. 父母的参与
趋势一、从人道型向权利型转化,特殊教育普及运动方兴未艾
1. 特殊教育发展从人道型向权利型转化
• 早期的特殊教育——慈善人道型教育: • 有钱人或正常人对残疾人的一种施舍和福利
(2)重视职业教育。 (3)重视高中后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加强成人教育和职后教育及劳动 就业一体化体系的建设 (4)重视与家庭教育、社区工作的的整合和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
我国未来十年特殊教育制度建设目标是: • 建构与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相适应的终身特殊教育体系。 (1)加快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2)加快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重视残疾人创业教育。 (3)加快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新发展佟月华 (济南大学教科所,山东济南,25002)摘要 本文以1997年美国重新修订的《能力缺陷者教育法》为依据,对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目标、教育原则、能力缺陷学生的种类与鉴定以及特殊教育服务的范围等问题作了全面的评述。
关键词 美国 特殊教育 发展Current Trends of Special Education inthe U nited StatesTong Y uehua(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Jinan University,250002)Abstract Based on 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 DE A)which was revised in 1997,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g oals and principles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 tates.The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and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are als o discussed.K ey w ords the United S tates speci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特殊教育在美国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20年来,特殊教育的作用愈加受到社会的重视。
1997年美国重新修订了特殊教育法,新的教育法《能力缺陷者教育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2 tion Act,简称I DE A-97)对美国特殊教育的对象、目的、范围、方法方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了全面修订。
本文以修订后的I DE A-97为依据,对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对象的筛选与鉴定以及特殊教育服务的种类等问题作一评述。
一、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涵义和教育目标I DE A-97对特殊教育所下的定义为:为满足能力特殊学生的独特需要而特别设计的教学(包括体育教学),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统称为特殊学生(exceptional students),包括能力缺陷学生和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联邦政府的特殊教育法详细规定了对能力缺陷学生的特殊教育要求,对于英才学生的特殊教育则责成各州自行制定具体规定。
本文重点介绍能力缺陷学生(stu2 dents with disabilities)的特殊教育情况。
新的特殊教育法明确规定接受特殊教育是所有学生和家庭的权利。
无论学生在身体、智力、社会和情感以及其它任何因素的发展上存在何种特殊需要,学校都必须为他提供条件使其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能力缺陷的学生应该像正常学生一样,接受免费的、平等的教育。
如果学生因为能力缺陷而无法在普通教育环境中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则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为学生设计个别教育计划。
美国的特殊教育有三个目标,第一是独立性,使能力缺陷者能够控制和选择自己的生活,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第二是生产性,使能力缺陷者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家庭和社区成员;第三是综合性,使能力缺陷者能够像其他人一样运用社区资源,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与其他人正常交往,在家庭或者类似于家庭的环境中过正常生活。
二、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原则I DE A-97规定,美国特殊教育应遵循以下六个教育原则:无排斥原则、无岐视评估原则、适当教育原则、《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第4期(总第28期)Chinese Journal of S pecial Education(Quarterly) N o.4,2000(Serial N o.28)最少受限制环境原则、合法诉讼程度原则、家长和学生参与原则。
无排斥原则指学校应保证能力缺陷学生与正常学生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禁止将能力缺陷学生排斥于公立教育之外。
无岐视评估原则要求学校在对学生是否存在能力缺陷和缺陷的程度进行评估时,必须排除一切偏见和歧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适当教育原则要求学校为每个特殊学生提供适合其需要的个别化教育,为所有3到21岁的能力缺陷个体制定个别教育计划(IEP)和为出生到2岁的个体制定个别家庭服务计划(IFSP)。
最少受限制环境原则要求学校尽最大可能将能力缺陷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合班进行教育。
这一原则又叫回归主流教育原则、教育一体化原则或全纳性原则。
只有当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各种辅助性的手段和服务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时,才能实行一定程度上的分离教育。
合法诉讼程度原则规定家长有权了解学校的决定和相应措施,如果学生家长的意见与学校的决定和服务出现分岐,他们有权向学校进行交涉,如果双方无法协商解决,则可以通过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听证会进行协调,直至最终通过法庭仲裁解决问题。
家长和学生参与原则要求学校与家长及青少年学生协调合作,共同设计和实施特殊教育计划。
针对学生的特殊教育,家长和学生具有一系列的合法权益,如有权了解特殊教育计划的进程,有权保护和查询学生的特殊教育的档案、学习记录和成绩,任何改变学生现有的个别教育计划的决定都必须征得家长的同意等。
三、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对象(一)特殊学生的诊断和甄别过程对能力缺陷学生进行诊断和甄别是一个层层筛选的心理教育评估过程,由面向全体学生缩小到个别学生,这个过程包括筛选、前提名、提名、评价、鉴定五个环节。
筛选涉及到全体学生。
筛选者的作用是帮助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发现和识别需要进一步进行评估的学生,这是一种例行的常规测试,通常每学期都要进行。
筛选所使用的评估手段包括团体智力测验,团体成就测验,视力测试,听力测试等。
评估的第二个环节是前提名。
其目的在于:为教学过程中面临挑战的教师及时提供帮助,防止错误草率地将学生鉴定为能力缺陷。
普通教育教师在发现学生存在学习困难后,会同家长和其他的教育者共同分析学生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首先试图在普通教育条件下为这些学生提供额外教育指导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因此,教师并不建议学生接受全面的心理教育评估,而是向心理教育评估专家如特殊教育者、学校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咨询师寻求咨询和帮助。
这些专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的专业经验向教师提出可行性建议。
如适当改变教学内容并根据学行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等。
第三个环节是提名。
在经历第二个环节后,如果学生的问题依旧存在,教师就会提交一份正式的提名表,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测评,这个提名表包括被提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前提名干预所关注的问题、前提名干预的实施及实际效果、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忧虑和关注的问题等。
在征得学生家长同意后学校主可对学生进行测评。
第四个环节是评价。
评价是由评估组共同完成的,评估组必须由以下成员构成:学生的家长,至少有一名普通教育教师,至少有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学校心理学家和学校心理咨询师。
如果需要的话,还应包括其他受过专业训练并获得任职资格的专业人员如言语治疗专家,有时也包括学生本人,在这个环节中,学校心理学家和有关的专业人员的作用极为重要,他们通过实施标准化测验和非正式的测验,对学生在情绪、智力、学业成绩、言语表达、顺应行为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做出评定,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学生的教育史和病史,写出综合评估报告。
这份报告必须明确说明学生是否存在某种能力缺陷,这种能力缺陷是否妨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以及学生需要何种特殊教育的帮助和服务。
第五个环节是鉴定。
评估组讨论综合评估报告,对学生是否需要特殊教育做出判定。
如果评估结果表明学生属于能力缺陷,如智力落后、学习能力缺陷、行为障碍,那么该生有权接受特殊教育,学校必须为其提供相应的个别教育计划。
综合评估报告存入学生的学习档案,成为特殊教育教师设计个别教育计划和开展特殊教育的依据。
特殊教育的诊断和鉴定没有固定的时间,只要教师和家长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都可以向学校提出要求,学校心理学家和学校的有关人员会及时安排时间,开展相应的心理教育评估工作。
(二)能力缺陷学生的分类I DE A-97将能力缺陷学生分为三个年龄段。
第一个年龄阶段是6~21岁的个体。
这一阶段的能力缺陷62 《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第4期(总第28期)学生可分为十种:特定的学习能力缺陷;情绪紊乱;智力落后,包括严重的多种能力缺陷;孤独症;其它健康损害;发音损害;创伤性脑损伤;言语损害,包括失语;听觉损害,包括失聪;视觉损害。
第二个年龄阶段是3~9岁的个体(与第一阶段存在年龄重叠),除了以上十种能力缺陷的种类,还包括发展迟缓。
各州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那些在认知、身体、社会或情绪和适应性方面发展迟缓的儿童列入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
第三个年龄阶段是0~3岁的个体,法律规定,如果此年龄段的个体经过诊断确诊为发展迟缓,或者经诊断发现某种身心状况极有可能导致发展迟缓,那么该个体有权接受早期干预。
(三)能力缺陷学生的比例在1994~1995学年,美国有五百五十万年龄介于3~21岁的个体接受不同形式的特殊教育。
换句话说,在这一年里,12%的美国学生接受特殊教育。
在1994~1995学年,按以下四个年龄组划分,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在各年龄组所占的比例如下:3~5岁占9.6%,6~11岁占46.3%,12~17岁占39.6%,18~21岁占4.4%。
可见,在接受特殊教育的个体中有90%是中小学生,主要来自6~11和12~18这两个年龄组。
1994~1995学年美国接受各类特殊教育服务的学生比例如下图所示。
图1 美国特殊教育学生比例(%)四、当代美国特殊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美国教育部根据学生能力缺陷的程度和能力缺陷的类型将学生安置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特殊教育。
按能力缺陷的程度,特殊学生接受特殊教育的时间比例存在差异,其教育环境也有差异,分为普通班级、资源教室、分离班级、分离学校、看护机构、居留在家/医院六种。
普通班级,能力缺陷学生在教学日的大部分时间就读于普通教室,低于21%的时间在普通班级以下接受教育和相关服务,适于轻度能力缺陷的学生。
资源教育,特殊学生21%~60%的时间在普通教室以外接受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适于中度能力缺陷的学生。
分离班级,特殊学生60%以上的时间在普通班级之外接受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
分离学校,特殊学生50%以上的时间在专门的公立或者私立日间学校接受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适于重度能力缺陷的学生。
看护机构,特殊学生50%以上的时间在公立或者私立看护机构接受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适于生理或心理有严重缺陷,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
居留在家/医院,在医院或者家庭接受特殊教育,适于需要医疗护理和监护的重度能力缺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