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中考题
初三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三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学而时习之”,其后半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知之乎D. 不亦仁乎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卫灵公篇3. 孔子认为“仁”的内涵包括以下哪项?A. 忠诚B. 勇敢C. 礼D. 以上都是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孔子的哪方面教育思想?A. 学习态度B. 学习方法C. 学习目的D. 学习效果5.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做事要极端B. 做事要恰到好处C. 做事要简单D. 做事要复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_________,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
7.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是孔子对教师的要求。
8. “_________,不亦远乎?”是孔子对志向的描述。
9.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10. “_________,不愠不怒”是孔子对个人修养的要求。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孔子的“仁爱”思想。
12. 请简述孔子的“礼”在社会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14. 结合《论语》内容,论述孔子如何通过教育来实现社会和谐。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提到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2.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里仁篇》,表达了孔子对学习态度的谦虚。
3. D. 孔子认为“仁”包括忠诚、勇敢、礼等多方面的内涵。
4.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强调了学习态度的诚实和自知之明。
5. B. “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倡的做事恰到好处,不偏不倚的哲学思想。
二、填空题6. “学而不厌”,孔子强调了对学习的热情和不满足的态度。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02文言文七上论语十则测含解析试题
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创作单位:*XXX创作时间:2022年4月12日创作编者:聂明景论语?十那么分值:30分时间是:30分钟一.〔2021届中考〕默写或者按要求填空。
〔8分〕〔1〕潮平两岸阔, 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2〕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3〕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4〕登斯楼也,那么有,,,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楼记?〕〔5〕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风正一帆悬〔2〕落红不是无情物〔3〕醉里挑灯看剑〔4〕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才能层级为识记A。
二、〔2021年中考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解释以下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百里奚举.于举:__________ 〔2〕必先苦其.心志其:__________〔3〕曾.益其所不能曾:__________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__________ 〔5〕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出:__________16.翻译以下句子。
〔4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7.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论语》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5.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2)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3)不逾矩矩:___________(4)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1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
(2分)19.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4分)答案:15.(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各1分,多划不给分)16.(1)坚定(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4)用来,表行为的目的(各1分)17.(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成就。
(每句2分)18. 静躁(每空1分)19.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
《论语十则》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论语》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 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中考题集与答案
《论语十则》中考题集与答案《论语十则》中考题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释]①识(zhì):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
⑥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3分)(1)【学】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省】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3)【诲】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知】是知也/日知其所亡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2分)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2分)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2分)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4分)(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中考语文复习过关测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论语十则》中考语文复习过关测试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过关测试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⑩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三道四(通“悦”,高兴、愉快/谈论、评论)2.人不知而不愠/脸色微愠(生气、发怒)3.吾日三省吾身/穿州过省/省吃俭用/省事(反省/地方行政区域的通称/节省、节约/免去、省去)4.为人谋而不忠乎/足智多谋、出谋划策/不谋而合/深谋远虑(谋划、办事/主意、计谋/商议/图谋、谋求)5.与朋友交而不信/信口开河、闲庭信步、信手拈来/信守诺言/诚实守信、言而有信/通风报信(真诚、诚实/随意、听凭、放任/忠诚/信用/信息)6.温故而知新/故作镇静、明知故犯、故弄玄虚/故态复萌、故步自封/沾亲带故/染病去世(旧的、学过的知识/故意、有意/旧时的、老的/朋友、友情/死亡)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己知彼(通“智”/知道、了解)8.是知也/是非黑白、自以为是、/实事求是/唯利是图、唯命是从(指示代词,这/对,正确/指正确的论断或肯定的结论/助词,标志宾语提前)9.其恕乎/名副其实/出其不意/身历其境/其乐无穷(大概、也许,表推测、估计/代词,他的/他/这样、那样/其中的)10.己所不欲、欲盖弥彰、欲擒故纵/利欲熏心/摇摇欲坠(想要/贪欲、欲念/将、将要)11.勿施于人/发号施令、因材施教(施加/推行、实施)二、翻译、解释: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总复习题2010
《论语》十则中考总复习题第一则: 为人处事[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重点字词解释:①子:先生,指孔子。
②说:同悦,愉快。
③时习:时常地复习④愠:生气,发怒。
⑤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译文]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重点字词解释:①吾:②我。
③日:每天。
④省: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谋:谋划,办事。
⑦忠:忠诚。
⑧信:真诚,诚实⑨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学习方法[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了。
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①故:旧的知识。
②而:连词,表顺承,从而。
③知:领悟。
④可:可以。
⑤以:凭借。
⑥为:做。
第四则:学习方法[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重点字词解释:①而:连词,表示转折。
三十六、中考文言文阅读地毯式训练·《论语十则》
三十六、中考文言文阅读地毯式训练·《论语十则》一填空题1、《论语》中的“论”字读Lun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 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东列为“七经”之一,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2、文中的“子”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是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择善而从。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默而识之。
○4温故而知新。
三、解释下列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常地复习) 2、不亦说乎(也)(愉快)3、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从)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5、不亦君子乎(道德上有修养的人)6、勿施于人(不)( 施加)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8、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9、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 10、可以为师矣( 凭借)11、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12、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13、诲女知之乎(教导)(同汝,你) 14、是知也(知通智,智慧)15、见贤思齐焉(希望,想着)(相同) 16、士不可以不弘毅( 刚强,勇毅)17、死而后已(停止) 1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19、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奉行) 20、己所不欲(喜欢,想要)2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2、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29、其恕乎(大概,也许)(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30、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31、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给)、(做事,办事) 32、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诚,尽心竭力)四、原文填空 1 表示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的意思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阐述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的中考试题及答案
论语的中考试题及答案1. 《论语》的作者是谁?答:《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孔子是《论语》的主要作者,但其中也包含了他的弟子及后人的言论。
2. 孔子认为什么是立身处世的重要原则?答:孔子认为“仁”是立身处世的重要原则。
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提倡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以及对他人负责的态度。
3. 孔子对教育有何看法?答:孔子认为教育是重要的,他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念。
他强调教育要注重个体的全面素质培养,包括品德、学识、礼仪等方面。
4. 孔子强调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什么意思?答: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不断的实践。
孔子认为只有经过反复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取得成就,并从中获得快乐与满足。
5. 孔子的弟子中最有名的是谁?他有什么特点?答:孔子的最有名的弟子是孟子。
他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发展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尤其是对待人性的观点。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主张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发扬人性的美德。
6. 孔子对君主有何建议?为什么?答:孔子主张君主要以德治国。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身作则,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操守,以及对人民的关心与尊重。
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国家,使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7. 孔子认为什么是做人的最高境界?答:孔子认为“仁”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他强调通过实践仁爱之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使他人受益。
8. 孔子对知识的态度是什么?答:孔子非常重视知识。
他认为通过学习知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加智慧,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9.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何启示?答: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品德教育和个体发展。
这对现代教育提出了重要的启示,即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和个性发展,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0. 孔子的思想对推动社会进步有何作用?答:孔子的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
初三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详解
初三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仁”是指什么?A. 爱人B. 礼仪C. 智慧D. 勇敢答案:A解析: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仁”,强调“仁者爱人”,认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八佾答案:A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孔子在这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孔子的哪一位弟子说的?A. 颜回B. 子路C. 子贡D. 子夏答案:B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是孔子的弟子子路所说,表达了孔子“学无常师”的思想。
二、填空题1. 孔子在《论语》中说:“_________,不愠不火。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中庸之道的推崇。
答案:温故而知新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孔子认为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的理解,体现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2.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教育者的要求。
答案:温故而知新解析:这句话同样出自《论语·为政篇》,孔子认为只有能够温习旧知识并从中发现新知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别人的老师。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礼”的重要性。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通过礼,人们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2.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什么?请简述其核心思想。
答案: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一种避免极端,追求平衡和谐的生活哲学。
它主张在处理事物时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足,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社会的稳定。
结束语:通过本次《论语》测试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孔子的主要思想,也加深了对儒家文化的理解。
孔子的智慧至今仍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论语》十则测试题(含答案)
《论语》十则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篇:《论语》十则测试题(含答案)《论语》十则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号 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人不知而不yun()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 __(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 _(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 ___(4)三人行,必有我师()____________ ___(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_(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 _(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 _________(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 ________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思而不学则殆()D、择其善者而从之()5、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1)(2)(3)/(4)B、(2)(3)/(1)(4)C、(2)(3)/(1)(4)D、(1)(3)/(2)(4)6、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2)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论语十二则》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论语十二则》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论语十二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辍耕之.垄上B.学而不思则.罔 则.有去国怀乡C.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D.于.我如浮云 皆朝于.齐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
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11.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分)2)吾日三省吾身。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初中语文论语十则测试题及答案解析《论语》十则(共一课时)一、基础驿站1.给下列字准确注音。
愠()罔()殆()诲()弘()凋()恕()勿()施()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为人谋而不忠(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见贤思齐焉(4)吾与点也(5)富而可求也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不亦说乎(2)诲女知之乎(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下列对课文句子翻译错误的有一项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识。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
)D、“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5.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体散文,是记录的书,共。
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2)孔子,名,字,时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家。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论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二、综合园地6、选择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出主意。
忠,尽心。
)B、传不习乎(习,复习)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省即省自,检查自己)D、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宽恕)7、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A、不亦说乎B、诲女知之乎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觉见卧闻,俱用精神。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孔子用于实践的思想的句子是。
(3)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B.孔子的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
论语中考题及答案
论语中考题及答案【篇一:语文中考复习论语经典试题】xt>论语十则经典试题1、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___________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___________”来表示;④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___________⑤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⑥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___________”⑦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注:鉴,这里指的是借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⑧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⑨《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⑩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2、选出下列选项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学而时习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c.观之,兴正浓 d.鞭数十,驱之别院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阐述的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加上你的切身体验和独特感受来谈一谈你的认识?(60字以内)(3分)4、请选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a.项为之强(颈,脖颈)徐喷以烟(慢慢地)..b.怡然自得(安适、愉快的样子)又留蚊于素帐中(未染色的....帐子)c.项为之强(强大)鹤唳云端(狗叫)..d.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吾日三省吾身(每天)..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a.任重而道远 b.温故而知新c.见不贤而内自省 d.死而后已6、下面句子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b、择其善者∕而从之c、士∕不可以∕不弘毅d、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孔子对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8、《论语》“诲汝”章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
论语中考题锦
[三] (15分)《论语》四则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⑨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子张》)【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pián 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pián 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译文:(2)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注①敧(qī):倾斜。
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知之为知之()(2)是知也()(3)思而不学则殆()(4)满则覆()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4分)(1)诲女知之乎?译文:(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译文: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
(2分)1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中考语文论语试题
中考语文论语试题
中考语文论语试题集锦
1.(2006.潍坊)在下面横线处添上相应的句子: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006.哈尔滨)根据课文原文和对课文理解填空。
《〈论语〉十则》中感叹时光飞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6.烟台)《〈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与“思”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6.南京)用课文原句填空。
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空)
5.(200
6.遵义)《论语》中,孔文子被称为“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2分)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释]识:记住。厌:满足。好古:爱好古代文化。及:赶上,追上。鄙夫:鄙陋浅薄的人。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1分)
论语十则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15分)(2007年湖北省武汉市新课程)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20、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3分)
2010年浙江舟山中考语文试题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C.以丛草为林(把)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知之为知之()(2)是知也()(3)思而不学则殆()(4)满则覆()
8女知之乎?译文: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译文:
1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2010年吉林省)文言文阅读(15分)
论语(节选)
11.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2分)
1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蒙辞以军中多务。
13.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
《童趣》中考题
2010年浙江温州中考语文试题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2分)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2分)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答: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C.及鲁肃过寻阳过:到D.但当涉猎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②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项为之强(2)徐喷以烟(3)兴正浓
(4)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5)鞭数十
1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B、蹲其身(其中的)C、以丛草为林(把)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答: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答: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4分)
答:
《论语》十则(节选)(2011真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