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推荐作品学案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4课 项脊轩志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4课 项脊轩志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脊轩志【学习目标】1.了解明代散文概况,唐宋派及归有光。

2.积累文言实词,分析常见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3.有感情地诵读,疏通文意,感受亲情美,培养积极健康的情商。

4.学习本文取材恰当和结构严谨,文脉贯通的特点。

文章以项脊轩为线索,借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

5. 分析细节描写,学习作者善于选取富于特征意义的细节来表达深挚的感情的写法。

【课前自学】一、积累整合1.给加点的字注音。

渗漉()修葺()栏楯()偃仰()啄食()异爨()老妪()迨()呱呱而泣()象笏()长号()妣()扃牖()垣墙()栖息()阖门()1答案:渗漉(shèn lù)修葺(qì)栏楯(shǔn)偃仰(yǎn)啄食(zhuó)异爨(cuàn)老妪(yù)迨(dài)呱呱而泣(gū)象笏(hù)长号(háo)妣(bǐ)扃牖(jiōng yǒu)垣墙(yuán)栖息(qī)阖门(hé)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雨泽下注(2)垣墙周庭(3)迨诸父异爨(4)东犬西吠(5)凡再变矣(6)先大母婢也(7)而母立于兹(8)大母过余曰(9)久不见若影(10)比去,以手阖门(11)轩凡四遭火(12)吾妻来归(1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答案(1)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2)垣墙:院子四周砌上围墙,名词活用作动词。

(3)迨:及、等到。

爨:灶。

(4)西:对着西边,名词作状语。

(5)再:两次。

(6)先:已经死去的。

(7)而:你。

(8)过:探望。

(9)若:你。

(10)比:等到。

阖:关门。

(11)凡:共。

(12)归:旧指女子出嫁。

(13)手:亲自,名词作状语。

3.填空。

归有光,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代著名的古文家,“__________派”的代表人物。

姚鼎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元明两代除归氏别无他人,并把它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新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推荐作品课件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新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推荐作品课件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也正是因
为这样,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
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地站出来响亮地说:
“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
路虎!”(3)
⑤我们应该呼吁有更多像袁隆平的人,不仅是科研工作者,还要有 社会各领域的公民们。须知,欲速则不达,别让名利的欲望淹没了你的 道德底线,每一个个体应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再加上一点仰望星空的梦 想,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正如中世纪的石匠们,他们精心 雕刻着教堂顶部无人可见的雕像 ——如果有谁问他们谁能看得见,他们 会微笑着说:“上帝看得见,我也是。”(4) ⑥只有我们每个个体拥有宁静致远的心境,朴素诚恳地做好每一件 事,我们的社会才能不那么浮躁,最朴素的生活才能通向最“遥远”的 梦想,(5)我们的国家定会成就更远的伟大与卓然。(2)
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皆足以使人心驰神往。而这里所
写的“苦斋”,非有林壑之美,台榭之观,往古之胜迹,可以引人入胜,
供人凭吊;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作者巧
妙地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化景为趣,化趣为理,使
人从中领略出无穷的佳趣与妙谛。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思悟要点】
提醒
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
观点是 “ 拥有宁静朴素的心 ” 。
(1)这样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提示
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
了袁隆平远大的梦想。
提示
②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 地冻,路远马亡。”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作为一名科 学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 世界造福。至于追名逐利,在这位可敬的科学家身上无法存留。我想, 袁隆平是宁静致远的,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利对 于他是极淡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这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学家 会慷慨地把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 ③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有谁能够像 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 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登岳阳楼菩萨蛮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登岳阳楼菩萨蛮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登岳阳楼菩萨蛮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下瞰洞庭,视野广阔。

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登岳阳楼》这首五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涵着浩然胸怀和沉重痛苦的名篇。

2.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人,唐朝“花间派”代表词人。

其词风格清丽,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著有《浣花集》。

《菩萨蛮》共有五首,此为第二首,写作于词人早年因战乱流落江南之时,全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抒发了词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二、积名句:(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三、鉴赏名句: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译文:吴、楚两地以此划分疆域:东为吴,南为楚。

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点评: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意境开阔,气势雄伟。

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辉映,成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佳句。

2.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点评:这两句呼应篇首“游人只合江南老”,但已是“而今识尽愁滋味”之后的深沉喟叹了。

作者一生饱经离乱,江南旧游似乎成为他心目中一方桃花源式的心灵净土,怎不时时魂绕梦牵呢?词人因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教学与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教学与导学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道有关柳宗元、孔子、李白、归有光等作者的基本情况;2.背诵《论语·侍坐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项脊轩志》;3、积累文言字词、语法与句子等基础知识。

其一:《种树郭橐驼传》一、作者、背景及相关作品1.作者介绍:柳宗元,字_______(73-819年),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________。

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刺史,也称________。

在柳州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

他病死柳州之后三年,建有罗池庙祭祀他。

2.创作背景: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3.相关作品:登柳州城搂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别舍弟宗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第6课春江花月夜获奖学案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第6课春江花月夜获奖学案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第6课春江花月夜获奖学案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设计)高中语文第6课春江花月夜获奖学案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 1.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的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2.分析本诗情、景、理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

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赏析刘方平小诗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在当时独具一格。

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

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

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

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

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一、作者简介张若虚,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存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二、背景简介《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

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中,杨广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公孙华侍坐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公孙华侍坐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十一课子路、曾皙、冉有、公孙华侍坐[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任职期间百姓安居乐业,整个社会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和谐状态。

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极大。

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

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论语》。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中。

[知背景]春秋末期,周朝统治已经崩溃,礼乐崩坏,诸侯争相称雄,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

面对这种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孔子试图用自己的以“礼”“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于是他周游列国,希望找到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四处碰壁。

于是他提出了种种政治主张,希望改良政治,实行“仁政”“为政以德”,反对征伐,通过“正名”来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缓和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建立起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有序的理想社会。

孔子与学生的这篇对话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进行的。

本文选自《论语·先进》。

它记述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一次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向、性格,也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之一。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是曾参的父亲,父子两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六单元 推荐作品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六单元 推荐作品

推荐作品 游沙湖 苦斋记导学目标 《游沙湖》:1.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学习苏轼文笔特色:重自然轻学问,涉笔成趣。

3.品味苏轼随笔小品的特色。

《苦斋记》:1.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全文意思,理解全文情感。

2.了解一些古代书斋文化常识,体会作者对“苦”字的理解。

课内自主学习一文化常识1.走近作者刘基(1311~1375),字伯温,今浙江青田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著有《诚意伯文集》。

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2.背景解读游沙湖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虚衔,无权过问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

次年二月,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元丰七年才离去。

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家住了几天,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这时写的。

苦斋记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辟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书斋。

为了表示风雅,书斋主人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斋记”。

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

这种性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二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

这篇斋记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围绕苦斋的“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

文章写得很洒脱,但能放能收,很有法度。

3.古文知识积累(考点)文集与典籍(1)“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楚辞》里的“离骚”。

后来用“风骚”借指文采。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

高中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课学案

高中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课学案

【语文】高中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5课学案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1课长恨歌一、整体把握这首叙事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分段起止段意第一部分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写杨贵妃进宫并得到唐玄宗的专宠。

第二部分"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安史之乱给李、杨的爱情造成悲剧的结局。

第三部分"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刻骨铭心的思念。

第四部分"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

写杨贵妃化仙后托道士将信物、密誓归报皇上,表达她绵绵无尽的相思。

二、细部探微1.这首诗的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起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中国古代诗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中国古代诗

《种树郭橐驼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特点。

2、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旧知回顾]1、唐宋八大家有:其中唐代的两位是:2、《捕蛇者说》的文章主旨是:[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解人〔今某某某某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

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

与X禹锡参加了主X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

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

后任某某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某某。

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

他的文学主X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

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等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

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

《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

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表达在山水诗的创作上。

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

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X,著有《河东先生集》。

[写作背景]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朗读课文]给下面划线字注音[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讨论文章的层次及概括层意。

①找出文章中点明题旨的一句话。

②简要概括全文每节的主要内容。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推荐作品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推荐作品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6.解释词义
答案:(1)动词,观察/名词,相貌/副词,互相 (2) 名词,小病/形容词,猛烈的/动词,痛心/动词,同“嫉”, 妒忌 (3)动词,终止/形容词,困顿/动词,极尽/动词,走 到尽头 (4)动词,距离/动词,离开/形容词,过去的
7.词类活用 (1)庞安常善 医而聋__________________ . (2)下临兰溪,溪水西 流__________________ . (3)君看流水尚能西 __________________ . (4)野蜂巢 其间__________________ . (5)名 其室曰苦斋__________________ . (6)故择其窊而室 焉__________________ . (7)惟先生乐 游__________________ .
4.注音 蕲 水( . 相 田( . 清泠 ( . 疏粝 ( . ) 辄 ( . ) 楹 ( . ) 荼蓼 ( .. ) 榛 莽( . ) ) 浸 溪( . 粟菽 ( . ) 重 褥( . ) ) 再少 ( . ) 茹啖 ( .. ) 饫 肥( . ) ) )
答案:qí zhé jì n shà o xià ng yí ng shū rú dà n lí ng tú liǎo chó ng yù lì zhēn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选自《左传》 【译文】 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 的人。
4.奋始怠终,修业之贼也;缓前急后,应事之贼也; 躁心浮气,畜德之贼也;疾言厉色,处众之贼也。 ——选自《呻吟语》 【译文】 有始无终, 是修业的大敌; 前缓后急, 是做事的大敌; 心浮气躁,是养性的大敌;疾言厉色,是处世的大敌。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政治家、 文学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今青田县)人。 元朝末年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 学副提举,不久弃官隐居。后出任浙东行省 都事, 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 乃回乡组织地主武装, 镇压当地起义军。著有《郁离子》 ,以寓言形式批判元末 暴政。

2020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推荐作品游沙湖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2020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推荐作品游沙湖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六单元推荐作品游沙湖学习目标1.把握“相”“辄”“疾”等文言实、虚词。

2.理解这篇短文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文中话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思想性格。

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苏轼,见第二单元《新城道中》。

2.了解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七月,正在湖州上任的苏轼突然被逮捕下狱,罪名是在诗文中攻击朝廷,对皇帝不忠。

随后,苏轼就被押往京师,受牵连者数人。

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后苏轼虽经营救出狱,但精神上却因这一场残酷的文字狱而受到沉重的打击。

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次年二月,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元丰七年才离去。

在黄州期间,他自号东坡居士,徘徊于山水之间以寻求精神解脱。

元丰五年( 1082)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家住了几天,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这时写的。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辄.(zhé)浸.(jìn)溪萧萧.(xiāo)无再少.(shào)2.一词多义(一)虚词(1)相⎩⎪⎨⎪⎧①因往相.田观察②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③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相貌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丞相⑤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互相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2)是⎩⎪⎨⎪⎧①是.日剧饮而归 这②巨是.凡人,偏在远郡是,表判断③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认为……正确④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正确⑤吾少孤……惟兄嫂是.依 助词,表宾语前置 (二)实词 (1)绝⎩⎪⎨⎪⎧①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 过,超过②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止③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 拒绝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⑤以绝.秦望 断绝(2)疾⎩⎪⎨⎪⎧①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病②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痛苦,疾苦③必为有窃疾.矣 毛病,缺点④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痛心⑤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 痛恨⑥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妒忌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强,猛烈 4.词类活用(1)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2)下临兰溪,溪水西.流(名词作状语,向西) (3)君看流水尚能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去)进入课堂(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1.本文是一篇游记,却以“得疾”“求疗”开篇,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作者被贬黄州,而又因相田而得疾,这都是令人心情沉闷的事,但作者因此结识了聋大夫庞安常,不仅“疾愈”,而且多了一位知己好友,两人相处十分愉快,这就一扫郁闷之情,让人心情愉悦了:同时也为出游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第六单元 6 推荐作品 篇目二 苦斋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第六单元 6 推荐作品 篇目二 苦斋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
第六单元 6 推荐作品篇目二
一、通假字
1.覆之以茆.“茆”通“茅”,茅草
2.楛.竹之笋“楛”通“苦”,味苦
3.其槚荼.亦苦于常荼“荼”通“茶”
4.燕.坐于华堂之上“燕”通“宴”
5.籍.柔覆温之躯“籍”通“藉”,垫
二、古今异义
1.于是
..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
古义:在此。

今义:表承接的连词。

2.食之可以
..清酒
古义:可以用来。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野蜂巢.其间巢:筑巢
②故遂择其窊而室.焉室:筑室
③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名:命名
2.形容词作名词
寝必重褥,食必珍美
..
珍美:珍美的食物。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6单元《种树郭橐驼传》 Word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6单元《种树郭橐驼传》 Word版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橐驼的人物形象2、掌握“名”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3、体会本文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4、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教学重点1、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2、本文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在为了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我们提倡大量种树,你会种树吗?你想到过种树的方法中还蕴涵着更深刻的道理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由谈种树,进而阐明深刻道理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不过,和河东狮吼倒没关系)。

又官至柳州刺史,并死于柳州,又称“柳柳州”。

代表作:诗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寓言《三戒》,游记《永州八记》,散文《捕蛇者说》。

2、上课思路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他植者:逆木之本性,勤虑害树现实:官吏繁政扰民理想:顺民之性以养民三、文题解读1.题目怎么读?2.“传”什么意义?说明了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3.橐驼是什么意思?4.这篇文章是写骆驼的吗?5.郭橐驼是人的名字吗?6.这个绰号是褒扬性的,还是侮辱性的?7.喊人侮辱性的绰号好吗?作者为什么不喊他这个侮辱性的绰号,是轻视他吗?(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8.这是一篇传记性的寓言,作者可以给她起个名字呀,比如叫郭靖,比如叫XXX(用班级里性郭的同学的名字)。

(体现他社会地位低。

鲁迅笔下的阿Q也是这样,没有知道他的名字,也反映他的社会地位低。

)9.叫“郭瞎子”“郭瘸子”可以吗?(驼背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劳累的可能,我们常听说“压弯了背”“累弯了腰”这样的话,从驼背这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辛劳的劳动者形象。

)10.文章为什么不叫“郭橐驼传”,而要在前面加上“种树”两个字?(突出郭橐驼的职业,文章没有写郭橐驼的一生,只是截取他种树这点来写得。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 推荐作品同步学案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 推荐作品同步学案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推荐作品同步学案一、名句积累“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白居易《醉歌》中写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白诗借“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苏轼却高歌“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反其意而用之,这是一种多么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二、中心主旨苏轼结识了一位医术高明、聪明绝顶的聋大夫。

他们通过以手代口、以眼当耳的特殊交流方式,形成了真正无声的默契。

本文明快地记叙了他们日常交往的特点,以及同游清泉寺的经历,情趣盎然,表现了一种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

三、写作特色从艺术上看,作者以极其朴素、自然、清淡的语言写出了非常丰富复杂的感情,并且有层次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由寓慨于谐,发展到开朗、积极、乐观,由萧疏简淡的叙述到朗声高唱,思想感情的抒发越来越浓烈,读时令人情不自禁地也要伴随作者歌唱起来。

文章的另一特点是用笔经济,全文只有一百七十二字。

写游览所见景物,只简略点出逸少洗笔泉、兰溪水西流。

而对兰溪景物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则留到歌词中表现。

歌词把静谧幽雅的景色、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精警深刻的人生哲理,浑然无痕地融合起来。

在短小的篇幅中,有人物,有事件,有自然景色,有诗情哲理,这一切又似乎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充分体现了苏轼随笔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第三个特点是作者善于用深邃的眼光观察自然景物,并赋予丰富的想像,把思想性和哲理性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种高度的艺术技巧,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四、文白对照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沙湖,又叫螺师店。

我在那里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了几亩田,因为去观察田地,得了病。

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医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 种树郭橐驼传 学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 种树郭橐驼传 学案

种树郭橐驼传编者审核学习目标:1. 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小品文一类文章的性质,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

2. 通过阅读文本,熟悉常见的文言现象,提高翻译能力。

自主案(一)一、阅读文本1、学生试读课文一次2、教师正音3、学生熟读二、文本助读1.走近作者仕途失意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

他大力提倡并擅写政论(如《封建论》)、传记(如《捕蛇者说》)、山水游记等。

其中山水游记最为出色,为山水游记之宗,如《永州八记》。

柳宗元善写寓言,著名的如《三戒》(《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黔之驴》)《罴说》《虫负蝂传》等。

2.了解背景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更加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

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柳宗元写下了此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柳宗元参加的“永贞革新”的先声。

3.文体知识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

柳宗元善于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

三、拓展积累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①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②,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③,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 ①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

京华,京城,指长安。

②海畔:指柳州。

称“海”,用指边远地区。

剑芒,指剑尖。

③化作身千亿:佛教认为佛能变化为种种形象,即“化身”。

这里是说诗人想把自己 “化”成“千亿”众多之身。

自主案(二)掌握文言基础知识1、学生参看课下注释,其他资料自行梳理相关文言知识2、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句3、学生翻译全文自主检查案(三)一、基础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伛偻..( )( ) 窥.伺( ) 鸡豚.( ) 孳.生( ) 勖.勉 ( ) 闲暇.( ) 缫.丝( ) 辍飧.( ) 2.通假字(1)既然已( ) (2)早缫而绪( )3.一词多义 (1)且⎩⎪⎨⎪⎧ 故病且怠 且壮士不死则已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2)顾⎩⎪⎨⎪⎧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3)长⎩⎪⎨⎪⎧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身长八尺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身无长物4.古今异义(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六单元-推荐作品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六单元-推荐作品

游沙湖一、中心主旨苏轼结识了一位医术高明、聪明绝顶的聋大夫。

他们通过以手代口、以眼当耳的特殊交流方式,形成了真正无声的默契。

本文明快地记叙了他们日常交往的事迹,以及同游清泉寺的经历,情趣盎然,表现了一种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

二、写作特色从艺术上看,作者以极其朴素、自然、清淡的语言写出了非常丰富复杂的感情,并且有层次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由寓庄于谐,发展到开朗、积极、乐观,由萧疏简淡的表达到朗声高唱,思想感情的抒发越来越浓烈,读时令人情不自禁地也要伴随作者歌唱起来。

文章的另一特点是用笔经济,全文只有172字。

写游览所见景物,只简略点出逸少洗笔泉、兰溪水西流。

而对兰溪景物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则留到歌词中表现。

歌词把静谧幽雅的景色、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精警深刻的人生哲理,浑然无痕地融合起来。

在短小的篇幅中,有人物,有事件,有自然景色,有诗情哲理,这一切又似乎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充分表达了苏轼随笔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第三个特点是作者善于用深邃的眼光观察自然景物,并赋予丰富的想象,把思想性和哲理性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种高度的艺术技巧,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三、文白对照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沙湖,又叫螺师店。

我在那里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了几亩田,因为去观察田地,得了病。

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可是聪明过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字,就能够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深切地了解别人的意思。

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疾愈 ,与之同 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

寺在蕲水县城门外两里多路,有 王逸少 洗笔泉,水极甘,下临 兰溪,溪水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泉,水很甜,泉下方有条兰溪,溪水西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作品一、作者简介(1)苏轼,详见《新城道中(其一)》。

(2)刘基(1311—1375),字伯温,元末明初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故称刘青田,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二、背景展示(1)《游沙湖》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留下的一篇写人记游的随笔小品。

此作前一部分以文写人,后一部分以词记游,文、词融为一体,相互激发,自然流畅而情韵悠长。

(2)《苦斋记》是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其围绕一个“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

文短意丰,见解独特。

1.课文名句(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2.课外名句(1)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孟子》(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游沙湖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沙湖,又叫螺师店。

我在那里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了几亩田,因为去观察田地,得了病。

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医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可是聪明过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字,他就深切地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了解别人的意思。

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病好了,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

寺在蕲水城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泉,水很甜,泉下方有条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溪水往西流。

我作了一首词:“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而归。

休将白发唱黄鸡。

”当天,痛饮一番回去。

苦斋记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苦斋,是章溢先生隐居的房舍。

⎦⎥⎤隐居匡山。

明朝初年官御史中丞。

明末福王时候追谥庄敏。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 ,在匡山房子有十二间,用茅草覆盖,在匡山 之 巅。

的峰巅。

⎣⎢⎡⎦⎥⎤楹yínɡ:厅堂前的明柱。

房屋一间也称一楹。

有:通“又”。

茆:这里通“茅”,茅草。

匡山在处匡山,在处州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 ,剑溪之水 出焉 。

府所辖的龙泉县西南二百里的地方,剑溪的水从这里发源。

⎣⎢⎡⎦⎥⎤处之龙泉县: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

龙泉属处州府统辖。

出:流出。

焉:兼词,“于此”。

山 匡山的四面 峭 壁拔 起,岩崿 皆 苍 石 ,岸外四周陡峭的石壁拔地而起,山崖上都是青色的石头,外边而臼中 。

高中间低。

⎣⎢⎡⎦⎥⎤崿è:山崖。

苍:青色。

岸外而臼中:外边高,中间低。

岸,高。

其下惟白云 ,山下白云缭绕,其上多北风 。

风 从北来者 ,大率 不能甘 而 善山上北风呼啸。

大风从北边吹来,大概滋味不能甘甜却容易苦 ,故 植物 中 之 ,其 味 皆苦涩,所以山上生长的植物也符合这一点,它们的味道都是苦 ,而 物性之苦者亦 乐 生焉。

苦涩的,但是物性虽苦,快乐却从中产生。

于是 鲜支、黄蘖、苦楝、侧柏 之木,黄连、苦杕、亭历、就这样,鲜支、黄蘖、苦楝、侧柏等树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夭 之草,地黄、游冬、葴、芑 之菜,槠、栎、草斗之苦参、夭等野草,地黄、游冬、葴、芑等青菜,槠、栎、草斗等实,楛竹之 笋,莫 不 族布而罗生焉。

的果实,楛竹的嫩笋,没有不聚集分布罗列生长的。

又作“卮子”,常绿灌木。

果实黄褐色,可入药、性寒味苦。

黄蘖(bò):又名黄柏,落叶乔木。

树茎外皮灰白色,内皮黄色,可作染料,又可供药用,味苦寒。

苦楝:又名黄楝,落叶乔木,果实名金铃子,树根、木皮、果实均可入药,味苦。

侧柏:常绿乔木,嫩枝、叶和果实都可供药用,枝叶味苦涩。

苦杕(dì):不详。

亭历:也作“葶苈”,草本植物。

子扁小如黍粒,可供药用,味苦。

苦参: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实均可入药,根味至苦。

夭:又名芺、苦芺,菊科宿根草,初生嫩苗可食,长大后称苦藕,味苦;无花无实者名地胆草,汁苦如胆。

地黄: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

根长三四寸,细如小指,皮赤黄色。

根蒸曝干燥后可入药,味苦。

游冬:一种苦菜,菊科植物,茎叶折断有苦乳汁。

始生于秋末,明春茎高三四尺,经历冬春,故名游冬。

葴(zhēn):即酸浆草,又名苦葴。

芑(qǐ):一种苦菜。

槠(zhū):常绿乔木。

种子可食,分甜苦两种,甜槠子粒小,俗名面槠,苦槠子粒大,俗名血槠。

槠子内仁如杏仁,生食苦涩。

栎(lì):落叶乔木,坚果脱涩后可供⎦⎥⎤食用或作饲料。

果实、木皮、树根均可供药用,味苦。

草斗:栎树的果实。

楛竹之笋:即苦竹笋。

“楛”,通“苦”。

野蜂巢野蜂在它们 其间 ,采花髓作蜜, 味 亦 苦 ,山中 方言谓之中间筑巢,采花粉酿蜜,蜜的味道也是苦的,当地的方言称它黄杜,初食 颇苦 难 , 久则 弥觉其叫“黄杜”,初尝时很苦以至难以下咽,很久以后便觉得满口香甘,能 已 积 热 , 除烦 渴之疾 。

甜,能够治疗淤积在体内的热毒,解除躁热心烦的疾病。

⎣⎢⎡⎦⎥⎤已:止,消,治。

其 槚荼亦 苦于常荼。

那里的槚茶也比普通的茶叶苦涩。

⎦⎥⎤荼,这里通“茶”荼是茶的古写。

其洩水皆啮石 出,山中的水从石缝间冲刷而出,⎦⎥⎤石缝间冲刷而出。

其源沸沸汩汩, 滵曲折,注入大 谷。

水源汩汩滔滔,快速曲折地向前奔流,注入大的峡谷。

⎣⎢⎡⎦⎥⎤沸沸:水向上腾涌。

汩汩ɡǔ:水流的声音。

滵jié mì:水流急的样子。

其中 多 斑文水中有很多有花纹的小鱼, 状如吹 沙, 味苦 而 微 辛,食之 可以小鱼,形状像吹沙鱼一样,滋味苦涩但又有一点辣味,食用后可以用来清酒。

醒酒。

⎣⎢⎡⎦⎥⎤吹沙:鱼名。

口大,常张开口吹沙,故名。

山去 人 稍 远,惟 先生乐 游 ,山离开人居住的地方比较遥远,只有先生乐于在山中游赏,而 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故 遂但是他的跟随者大多因早晚来回奔波而感到艰难,于是就择其窊而 室焉 。

选择那低洼的地方筑室定居。

⎣⎢⎡⎦⎥⎤窊w ā:低洼的地方。

室:名词用作动词,建房居住。

携 童儿数人,启 陨 箨 以蓺 粟 菽 ,带领僮仆几人,扫除落下的笋壳来种植粟米和豆类作物,茹啖其草木 之荑实。

吃那些草木初生的嫩芽。

⎦⎥⎤茹啖rú dàn :吃。

荑tí:草的嫩芽。

间 则 蹑 屐 登 崖,闲暇时就踏着木底有齿的登山鞋登上山崖,倚 修 木而 啸,或 降 而临 清 泠。

靠着挺拔的树木放声长啸,有时向下走到清凉的溪水边。

⎣⎢⎡⎦⎥⎤间:闲暇。

蹑屐niè jī:踏着木底鞋。

蹑,脚登;屐,登山用的鞋,木底有齿。

樵 歌 出听到樵夫的歌声从林 ,则拊 石 而和之。

林中飞出,就击打石头来应和。

⎣⎢⎡⎦⎥⎤拊fǔ:击打。

和hè:随着唱。

人莫 知别人不懂得其乐也。

他的乐趣。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 知乐之为乐,先生这样说:“乐与苦是互相依托的,世人只知道乐是乐,而不知 苦之为 乐,人知 乐其 乐 ,却不知道苦能变为快乐,人们只知道把自己的乐当作乐,而不知 苦生于 乐 ,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而不知道苦难生于快乐,而乐和苦相离能多远呢!⎦⎥⎤伏:潜伏,隐藏。

今 夫膏粱 之子,现在,那些富贵子弟, ⎦⎥⎤食物。

膏,肥肉。

粱,美谷。

燕坐于华堂之上 ,闲坐在华美的厅堂上,⎣⎢⎡⎦⎥⎤燕:通“宴”。

口 不口中没有尝荼蓼之味 ,品尝野菜的苦涩,⎣⎢⎡⎦⎥⎤荼tú:苦菜。

蓼li ǎo :一年生草本植物。

茎叶味苦。

荼蓼,借指贫苦人度荒的野菜之类。

身 不身子没历农亩之 劳,寝 必 重 褥,有经历农耕的辛劳,睡觉一定要双层的被褥,⎣⎢⎡⎦⎥⎤重chónɡ:双层。

食 必吃饭一珍 美 ,出入必 舆隶 ,定要珍馐美食,外出一定要仆役相拥,⎦⎥⎤七年:“皁臣舆皁以舆为臣,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 是 人之所谓乐也,这是常人所说的快乐, 一旦 运穷 福 艾 ,有朝一日好运穷尽福气消亡,⎣⎢⎡⎦⎥⎤运穷:时运已尽。

福艾:福气没有了。

艾,停止。

颠沛生于 不测 ,而不知 醉 醇 饫 肥 之 肠,出现难以预料的困苦,却不懂得喝惯琼浆吃惯美味的肚肠, 不可以 实疏 粝 ,不能用它来吃粗劣的饭食,⎣⎢⎡ 不可:不能。

以实疏粝lì:“以之实疏粝”的省略。

实,用作动词,装满。

疏粝, ⎦⎥⎤粗劣的饭食。

疏,粗;粝,糙米。

籍 柔 覆 温之躯,不铺着柔软的垫褥,盖着温暖的被子,不能可以 御 蓬藋,穿粗物编制的衣服,⎣⎢⎡⎦⎥⎤御:用。

蓬藋di ào :这里指用蓬草、藋草等编的衣物。

虽 欲即使想效 野 夫 贱 隶,跼 跳窜伏 ,效仿山野农夫和卑微的仆役,屈身疾走藏躲,⎦⎥⎤地躺着,藏躲着。

跼,局促。

跳,蹶。

窜,匿伏。

偷性命于榛莽 而不可 得 ,在草木丛生的地方苟且偷生也不可能得到,⎣⎢⎡⎦⎥⎤偷:苟且。

榛zhēn 莽:草木丛生的地方。

榛,小树。

莽,丛草。

庸 非 昔日之乐,难道不是往昔的快乐变 为 今日之 苦也耶?成了今天的痛苦了吗?⎣⎢⎡⎦⎥⎤庸非:难道不是。

庸,岂,表反问的语气副词。

故 孟子所以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说:‘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

’肤。

’⎣⎢⎡⎦⎥⎤饿:使……困乏,使动用法。

体肤:偏义复词,“肤”义虚化。

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赵子说:‘良药苦口利于 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彼 之 苦, 吾之 乐,而彼 之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他们的痛苦,是我的快乐,而那些人的乐 吾之苦也。

吾闻 井 以 甘 竭 ,快乐是我的痛苦。

我听说井水因为甘洌而干涸,⎦⎥⎤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李 以苦 存,夫差以酣 酒 亡,李子因苦涩而保存,夫差因沉湎酒色而灭亡, 而勾践以 尝胆 兴 ,无亦犹是 也夫?”勾践因卧薪尝胆而兴盛,不也如同这样吗?”“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夫差:春秋时吴国的国君,因为沉湎酒色,为勾践所灭。

勾践以尝胆兴:勾践,春秋时越国的国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