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发言稿

合集下载

2021年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演讲稿

2021年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演讲稿

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演讲稿12月7日下午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演讲,介绍了自己获奖的科研成果。

尊敬的 ___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x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 ___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

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

同年11月,从该部位中成功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演讲完整版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演讲完整版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演讲完整版尊敬的诺贝尔委员会、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感谢诺贝尔委员会授予我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感到无比荣幸和激动,也非常感激诺贝尔奖对我所做工作的认可。

心中充满敬意,我在这里分享我的研究成果,并对于荣获诺贝尔奖给予的肯定表示衷心感谢。

我从事中药研究已经数十载,一直致力于为传统中药寻找解决世界疾病问题的线索。

荣膺诺贝尔奖,是对中药研究的肯定,更是对我个人的鼓励和肯定。

这一时刻,让我回想起我一生的奋斗历程、困难和喜悦。

中药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无数智慧的先人们用他们手中的传统中药治愈了无数的病患,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医学和药学知识。

然而,中药的疗效一直备受争议,因为其中的复杂化学成分和疗效机制让人难以理解。

面对这一现状,我心生疑问,决心揭开中药背后的奥秘。

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青蒿素这种植物化合物对抗疟疾的疗效突出,而传统的煎煮方法却无法有效提取。

我决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研究,通过分离、提纯和活性成分的鉴定,最终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为抗疟疾药物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希望这一发现能够帮助更多受疟疾困扰的人们。

研究不只是孤独的个人努力,不仅需要科研团队的支持和合作,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我想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我的教育培训机构、实验室团队以及患者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我也要感谢对中药研究给予关注和支持的学术界和政府机构。

诺贝尔奖是科学界最高的荣誉,同时也是对我个人的巨大鼓励。

我深知这个奖项意味着责任和使命,我将继续致力于中药研究,不断探索和挖掘传统医学的宝藏。

基于我近年的研究成果,我相信中药的疗效和科学价值将会得到更广泛和深入的认可。

最后,我要向所有奋斗在科学研究一线的科学家们致以最为诚挚的敬意。

你们潜心研究,为人类健康做出了伟大贡献。

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努力,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把科学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为人类的福祉而不懈努力。

感谢大家!再次对于荣获诺贝尔奖表示由衷的感激和喜悦!谢谢!*(800字以上)*。

屠呦呦诺贝尔演讲: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屠呦呦诺贝尔演讲: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屠呦呦诺贝尔演讲: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屠呦呦,女,药学家。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以下是店铺整理了屠呦呦诺贝尔演讲: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希望你喜欢。

人民网斯德哥尔摩12月7日电(记者李玫忆、刘仲华、实习记者王娜)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12月7日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出席诺贝尔报告会,发表了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向现场的1千多名观众展示了青蒿素的发现过程。

她在演讲中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强调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希望中西医有机结合,优势互补,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从而造福人类。

等待演讲:观众寒风中排队热情高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是北欧医学研究重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就是该校下设的一个机构。

12月7日的诺贝尔演讲就在这里举行。

今年的演讲地址在医学院新落成的医学礼堂。

该礼堂外形似一艘巨大的帆船,外立面是金光闪闪的玻璃幕墙。

礼堂内能容纳1千多观众,是整个学院最大的礼堂。

礼堂座位分为媒体区和观众区。

考虑到因为屠呦呦获奖引发的热潮,此次诺贝尔演讲的组织者11月初就开始媒体注册和登记,而10多天后注册网址就显示媒体席位已满员。

由于大村智获奖,从日本和欧洲各地赶来的日本媒体有10多家,记者有30多人。

而屠呦呦的获奖也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华文媒体的热情。

从中国内地、欧洲各地赶来的中国媒体也有10多家。

由于本网记者注册较早,获得了第一排的座位号。

屠呦呦的诺奖之旅吸引了在瑞华人华侨的高度关注。

来到礼堂门前,已经有数百名华人在排队等待入场了。

屠呦呦演讲稿

屠呦呦演讲稿

屠呦呦演讲稿(传统文化、文化继承、创新)民网斯德哥尔摩12月7日电(记者李玫忆刘仲华)12月7日下午1点,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医学礼堂举行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演讲,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美国爱尔兰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分别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演讲。

屠呦呦在演讲中介绍了自己获奖的科研成果,赞扬了中国科学家的团队精神,并呼吁全球科学家对疟疾病毒已经对青蒿素产生了抗药性多加关注并研究解决方案。

讲话全文: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威廉姆·坎贝尔和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的结果。

屠呦呦的演讲稿三百字

屠呦呦的演讲稿三百字

屠呦呦的演讲稿三百字
屠呦呦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屠呦呦,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科研成果和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科学家,我一直以来都把科学研究和医学发展放在首位。

在我长达60年的科研生涯中,我一直致力于中药药理学和天然产物药物化学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最终取得了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研究成果,为世界医学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青蒿素是一种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来的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疟作用。

通过对青蒿素的深入研究,我成功地发现了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并提出了“青蒿素联合疗法”,这一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的生命。

我深知科学研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更需要团队的合作和支持。

正是因为有了一支优秀的团队,我才能够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

同时,我也要感谢国家对科学事业的支持和重视,正是这种支持和重视,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深入研究和探索。

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科学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希望。

最后,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各位同仁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为科学事业、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全文尊敬的观众、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感到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获得诺贝尔奖的喜悦和我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首先,我要对诺贝尔委员会给予我的殊荣表示衷心的感谢。

无论是屠呦呦团队还是我个人,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我们面临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

然而,我们坚持不懈,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这一荣誉属于我们团队每个成员,也属于所有支持、关心和帮助过我们的人们。

青蒿素的发现与研发是长期的艰苦努力的结果。

我想分享的是我个人对科学研究的理解与感悟。

从事科研工作的挑战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智慧和才能。

科学研究需要团队的协作、共同的目标和不断的实验验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试验的失败、思路的堵塞和持续的尝试。

同时,科学研究需要不断研究和拓宽自己的视野,与其他领域建立联系,推动科学的跨界合作。

只有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我们才能取得更多的突破。

科学研究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需要与他人进行持续的合作。

在屠呦呦团队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

没有团队的支持和协作,我们不可能取得这一巨大的成就。

同时,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和其他科研伙伴对我个人的指导和鼓励。

诺贝尔奖是对我的工作和成果的肯定,然而,科学研究不仅是为了追求荣誉和名利,更是为了人类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

青蒿素在抗击疟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继续推动医学和科学的进步,造福于更多患者和人类。

在此,我想向所有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传达一个信念:坚持自己的梦想和热情,相信科学的力量,共同努力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这是一个示例的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全文,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来满足你的具体要求。

如果还有其他需要帮助的地方,请随时告诉我。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致辞全文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致辞全文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致辞全文12月7日晚上21点17分,XX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洛琳斯卡学院进行中文主题演讲《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欢迎大家阅读!!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X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

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

屠呦呦事迹发言稿范文

屠呦呦事迹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讲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屠呦呦的事迹,让我们一起感受她那崇高的精神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屠呦呦,一位杰出的药学家,她用毕生的心血和智慧,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为抗击疟疾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武器,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我国浙江省宁波市人。

在童年时期,她就目睹了家乡疟疾肆虐,无数人因疾病而丧命。

这段经历使她下定决心,要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68年,39岁的屠呦呦担任国家“523”抗疟药物研究项目组长。

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她带领团队历经艰辛,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40种抗疟药方集。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探索,终于在1971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证实其对疟疾的抑制率达到100%。

青蒿素的发现,为全球疟疾患者带来了福音。

据统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

屠呦呦被誉为“青蒿素之母”,她的成就也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认可。

2015年,她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

屠呦呦的事迹,充分展现了她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

以下是我从她身上汲取的几点精神:1. 勇于担当:面对疟疾肆虐的严峻形势,屠呦呦毫不犹豫地承担起国家赋予的重任,带领团队攻克难关。

2. 坚韧不拔:在科研过程中,屠呦呦和团队遭遇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们从未放弃,始终坚持不懈。

3. 无私奉献:屠呦呦在科研一线奋斗了40多年,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人类健康事业。

4. 爱国情怀:屠呦呦始终心系祖国,她的成就不仅为我国赢得了荣誉,也为世界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让我们以屠呦呦为榜样,学习她那崇高的精神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最后,祝愿屠呦呦老师身体健康、幸福安康!谢谢大家!。

屠呦呦获诺奖演讲稿

屠呦呦获诺奖演讲稿

三一文库()〔屠呦呦获诺奖演讲稿〕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X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C.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ōmura (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的结果。

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

同年11月,从该部位中成功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

1972年12月开始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探索,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282。

屠呦呦致辞

屠呦呦致辞

屠呦呦致辞篇一:屠呦呦致辞转传:屠呦呦获奖致辞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XX 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也不知道什么是青蒿素,也不知什么是中医,更不知道什么是诺贝尔奖。

感谢完父亲,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毛泽东。

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他把中医摆在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并且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泽东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

”它就是我的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业的平台。

我时常在想:假如没有成立中医研究院;假如把我分配到一个乡村医院,我顶多是一个平庸的中医,更别谈什么青蒿素,什么诺贝尔奖了。

我还要感谢一个中国科学家——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

屠呦呦启示演讲稿

屠呦呦启示演讲稿

屠呦呦启示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今天很荣幸能在国旗下讲话。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向获得中国首个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致敬》。

屠呦呦这个名字相信同学们最近都不陌生吧,她的名字占据了各大新闻的榜首。

20XX年10月5日,诺贝尔医学奖被宣布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这是中国科学家凭借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1969年,38岁的屠呦呦参加了523项目,当时只是一位助理研究员,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刻苦和对科学的热爱,很快就成为了研究组的组长。

他们遍访老名医,查阅中医药典籍。

整天埋头于那些旧到发黄,甚至发脆的故纸中.....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收集到2000多种药方。

但要从这2000多种药方中筛选出最有效的一种,她与同事又开始了爱迪生般的漫长的试错之路,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打击屠呦呦的信心,反而使她更坚定了继续探索的决心,为了测试药效,她甚至如神农尝百草般以身试药,通过不懈的努力,她和她的团队终于发现了青蒿素。

与屠呦呦共事四十多年的同事说:屠老师是一个特别执着、坚定、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心无旁骛。

在屠呦呦的身上,我看到了严谨认真、脚踏实地的品质,尤其是在失败和压力面前永不低头,不屈不挠的精神。

反观我们自己,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和压力时,有的同学就叫苦不迭,轻言放弃。

例如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还没尝试就觉得自己不会,例如800米跑步,跑了没几步就不跑了,例如一次考试失败,就认为自己次次考试都会失败等等。

以至于要么整天将愁闷挂在眉梢,在对自己的不信任中无法自拔,要么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彻底放弃自己。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态度。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我们要学习屠呦呦身上那种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学习生活固然枯燥而繁复,但这是为我们今后人生打下基础的最好时刻,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前进的机会,也不能放弃至关重要的准备期。

屠呦呦演讲稿国旗下讲话

屠呦呦演讲稿国旗下讲话

屠呦呦演讲稿国旗下讲话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和心得。

首先,我要感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站在这个国家的旗帜下发表讲话。

作为一位科技工作者,我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医药科研工作,并且一直关注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在今天的演讲中,我想要谈论的是关于医药科研的一位杰出代表——屠呦呦女士。

屠呦呦女士是中国医学界的重要人物,她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药学史上的里程碑。

她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为疟疾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有效药物,挽救了数以千万计的生命,对于推动我国医药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回顾屠呦呦女士的医药科研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她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她在进行青蒿素研究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她用坚持和勇气战胜了一切困难,最终成功地提取出了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

屠女士的成就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首先,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不能轻易放弃,要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

正如屠呦呦女士一样,在医药科研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面临挫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总有一天会取得突破。

其次,勇于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屠呦呦女士在青蒿素的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抗疟药物传统使用的方法,但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为了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她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并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在医药科研中,我们要敢于打破束缚,勇于创新,寻求突破。

最后,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医药科研的重要性。

医药科研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它的成果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福祉。

屠呦呦女士的研究成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人们带来了福音,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因此,我们要全力支持和重视医药科研,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推动医药科技的发展。

在我国医药科研发展的新时代下,我们要继续发扬屠呦呦女士的精神,坚持不懈地为医药研究事业做出贡献。

只有不断地追求进步,我们才能为国家的医药事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让更多的人受益。

关于屠呦呦的演讲稿

关于屠呦呦的演讲稿

关于屠呦呦的演讲稿各位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408班的xx,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向获得中国首个诺贝尔奖的宁波中学校友屠呦呦致敬”。

2015年10月5日,这是载入宁中史册的一天!这一天,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被宣布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她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将中医学推向世界,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这是中国科学家凭借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作为宁波籍科学家,也是宁波中学的1951届毕业生。

她获奖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我校也在得知获奖后的第一时间向屠呦呦校友发去了贺信。

而我们,很荣幸地成为了这一段光辉历史的见证者。

翻开宁波中学的简史《百十春秋》,在1951年高中毕业生的名单上,赫然写着“屠呦呦”。

屠呦呦同窗人才辈出,有曾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的王义遒、中科院院士石钟慈、少将童中杰、著名出版家傅璇琮、清华大学教授陈效中等人。

她留给昔日的同学和老师的印象是:为人很低调,经常上完课就回家,成绩也在中上游,并不拔尖,但读书很认真。

而且只要是她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

因此,或许我们中的许多同学在班中学习成绩并不拔尖,但是我们并没有理由放弃。

或许我们现在没有多少可观的成就,但是一切都还只是开始。

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并且勇于探索,认真学习,那么有朝一日,诺贝尔奖也就不再是我们所不能及的高峰。

相比较于上个世界50年代的艰苦朴素,现在的宁波中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创新素养提升的平台,各大类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和34个学生社团等,能够让我们在其中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在仰望前人的光辉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可脚踏实地去开创我们自己的未来。

既然我们有能力去获得更高远的成就,我们就没有借口放弃奋斗。

学习生活固然枯燥而繁复,但这是为我们今后人生打下基础的最好时刻,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前进的机会,也不能放弃至关重要的准备期。

发言稿屠呦呦

发言稿屠呦呦

发言稿屠呦呦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见面,并发表我对屠呦呦的敬佩之情。

首先,我想请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屠呦呦的一生。

屠呦呦是中国最杰出的中草药药理学家、科学家之一,她是第一位从事中药研究的中国激素学科专家。

屠呦呦博士是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其中以她在青蒿素研究和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功绩最为突出。

屠呦呦以其杰出的科学贡献,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继陈景润、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之后,中国第五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的发现和开发了青蒿素为治疗疟疾,有力地保障了公众健康,对世界抗击疟疾做出了重大贡献。

青蒿素被誉为“抗疟之母”,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屠呦呦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体现了她的杰出智慧和卓越才华,更体现了她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民健康的无私奉献精神。

她一直积极投身于医药科学研究的事业,旨在为疟疾患者和人类健康作出更多的贡献。

屠呦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楷模。

她淡泊名利,专注科研,一心一意为人类健康贡献自己的才华。

她勇往直前,不畏困难,为了发现抗疟药物,屠呦呦花费了数十年时间和心血。

她的毅力和持续的付出,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同时,屠呦呦还以其谦虚和善良的性格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喜爱。

她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没有因她的成就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认真地工作和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向屠呦呦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坚定信念,脚踏实地。

我们要勇于追求科学真理,勇于探索未知,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屠呦呦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创新,才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屠呦呦的杰出成就不仅是中国科学家,更是全人类的骄傲。

她的成就展示了中国科学的伟大和中国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我们应该向屠呦呦学习她对科学事业的深爱,对人类健康的巨大贡献,以及她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

我看袁隆平和屠呦呦的发言稿

我看袁隆平和屠呦呦的发言稿

我看袁隆平和屠呦呦的发言稿袁隆平获得“共和国勋章”,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二天又要到田里去”,朴实的一句话,感动了国人,要知道,袁老爷子已经89岁了。

说到袁隆平,也许我们还会想到屠呦呦,同样成就举世瞩目,却“官方地位”不是特别高。

01 他们不是大器晚成,而是几十年如一日80多岁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轰动亚洲,日媒、韩媒都报道,这不仅仅是中国,甚至是整个亚洲的骄傲。

有人说,大器晚成嘛,殊不知,屠呦呦早在1971年就发现了青蒿素。

你也许又要说,那就是年轻的时候,灵光乍现呗!那你又错了,就在2019年,青蒿素研究再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原来,89岁高龄的屠呦呦,仍然坚守在实验室的第一线!名人的成长轨迹总是惊人的相似。

早在1973年,袁隆平《“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

2019年,袁隆平的“海水稻”成功研发。

更相似的是:同样出生于1930年,同是70年代就取得了斐然成就,同样不是中科院院士,同样仍然坚守在科研的第一线。

如果放在你身上,也许你会说“好事赶上天了!”,但是你能不能做到,89岁仍然处于工作的第一线,还是最前沿!02 那些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袁隆平和屠呦呦,都申请过中科院的院士,也许他们也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希望团队被认可,也希望能用更好的资源,研制更先进的科技。

但是,僵化的院士评价体质,让两位科学巨匠与中科院院士失之交臂。

我想,那种失落也是非常惨淡的。

毕竟一个人即使不慕名利,但是他们争取却失败难免会有些失落。

但是好在,没有名利场的打扰,他们反而更加专注于科研事业。

敢于卧薪尝胆,甘于寂寞,面对人生的惨淡和低谷,也许是他们最宝贵的品质。

03 看淡名利,甘于寂寞科研事业本来就是比较枯燥的,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一线,不光是看淡名利就够了,重要的是敢于寂寞。

是呀,89岁的袁隆平,怎样在田地里搞研究;89岁的屠呦呦,又如何在实验室做实验。

看淡名利,甘于寂寞,是我们每一个都需要的品质,与君共勉。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者演讲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者演讲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者演讲全文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嘉宾,亲爱的同仁们:非常荣幸站在这个伟大的舞台上,向大家分享我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和对未来的展望。

首先,我要感谢瑞典皇家科学院对我的认可和肯定,这是对中医药事业的巨大支持和鼓舞。

屠呦呦此刻想起了自己漫长的追梦之旅。

多年来,中药为了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而我作为中药领域的一名研究人员,也一直投身于中药的研究和创新中。

从植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开始,我带领团队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力求找出中药疗效的本质。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几经失败,我们终于在青蒿素中找到了神奇的抗疟活性物质,并成功提取出来。

这是一项中国中医药史上的重大突破,青蒿素的发现给全球抗击疟疾事业带来了重大的希望。

但是,在获得这一突破性成果的同时,我也深感困惑和苦恼。

中药的价值被人们所认可,但很多中药的疗效机制依然不明确,制约了中药研究的发展。

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中药。

于是,我带领团队投入到高效筛选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中。

我们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数以万计的中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筛选。

终于,我们找到了中药治疗寄生虫性疾病的新药物,开辟了中医药在新领域的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科学不分国界,中医药的研究需要全球合作和交流。

我在此呼吁,希望各国科研人员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中药研究中,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未来,中医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相信,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需要将中医药融入国际医药体系,加强研发和创新,让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要关注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既要传承中医药的千年智慧,又要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进行创新。

我们要推动中药的国际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其在全球医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尊敬的各位,我希望不断努力的中医药事业能够为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草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治病,更可以保养身体、健康养生。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演讲稿: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演讲稿: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三一文库()/演讲致辞/演讲稿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演讲稿: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12月7日下午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演讲,介绍了自己获奖的科研成果。

演讲全文小编收集如下: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X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c.campbell(威廉姆。

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的结果。

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

屠呦呦诺奖演讲 (2)

屠呦呦诺奖演讲 (2)

屠呦呦诺奖演讲演讲简介屠呦呦,中国药学家,对抗疟疾的药物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后,她于颁奖仪式上发表了一场令人振奋的演讲,强调了对抗疟疾的重要性和科学研究的持续努力。

下面是屠呦呦诺贝尔演讲的摘要。

演讲正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要衷心感谢诺贝尔委员会的肯定和评选委员会的努力,我荣幸地站在这里,接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也要感谢我的团队成员,是他们的辛勤工作和科研精神,才使得我能够在抗击疟疾的道路上取得突出的成果。

疟疾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病,长期以来给全球范围内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威胁。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每年约有数百万人因疟疾而失去生命。

特别是在一些贫困落后的地区,疟疾更是成为了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对抗这一可怕的疾病,我和我的团队投入了数十年的辛勤努力,进行了大量的药物研究。

终于,在植物纳豆科中发现了一种有效对抗疟原虫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

青蒿素通过干扰疟原虫的血红素降解,从而达到杀灭疟原虫的作用。

这一研究成果的问世,为全球范围内的疟疾防治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然而,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药物的提纯和加工问题,青蒿素的提纯需要费时费力,而且在贮存和使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其次,在药物研究的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疟疾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要向所有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呼吁,我们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

科学从来都是不断进步的,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推动研究的进展。

只有不断追求新的突破,才能够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健康。

同时,我也要对全球范围内的卫生健康工作者表示敬意,正是他们在抗击疟疾的一线,不畏困难、无私奉献,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大对抗疟疾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加强疟疾监测和防治工作,为最终消除疟疾做出更大的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呦呦发言稿
讲三点感想。

一,屠老师获奖的工作是在40多年前完成的,在当年的环境下,科研条件一定是极其艰苦,科学家甚至亲身试药,具有极大的牺牲精神。

今天的情况与当年大相径庭,在科技管理模式、经费分配、科技评价标准等各方面完全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科研工作者必须要埋头专业、坐得住冷板凳、克服浮躁、长期努力创新。

二,听到这个消息,既激动,又担心。

一方面由衷地高兴和激动,另一方面又担心大家过度解读获奖、走极端。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中国是个大国,应该实事求是地允许多种科技评价标准存在,不能一刀切,不能从一个单一模式走到另外一个单一模式。

青蒿素这样的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研究课题是集体攻关,过去适合,也许到现在还适合,这和基础研究是不一样的。

在这样的领域,不能要求以SCI文章或影响因子引用率作为评价标准。

就算在基础研究领域,也不该一味用SCI、影响因子、引用率等等刻板指标去评价,这事实上是在束缚我们科研人员的创造力。

另一方面,中国今年获得了药物开发的诺贝尔奖,就立即出现论调认为中国的基础研究不重要了,如果是这样,就叫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

基础研究需要长期投入。

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需要强大的基础研究,这既是培养人才的机制,也是中国可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所以我借这个机会呼吁一下,中国要允许多种科研评价并存,要实事求是,要根据不同的领域制定不同的科研评价标准。

三,屠老师1930年出生,今年85岁高龄,您代表中国老一辈的科学工作者,对中国、对世界、对人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现在,接力棒已经到了年轻一代人的手上。

我相信,中国今天的年轻人一定能够很好地把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不负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厚望。

尽管如此——我最后还是要说一句——中国的崛起真正到了居安思危的时候。

即我们再拿几个诺贝尔奖、再取得几个大的科技突破、再出现几个重大新药创制,即便到了那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的民族来讲,也都是应该的。

我们目前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是远远不够的,希望我们做得更好。

感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