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RIA 数据处理中的主要统计学分析与评价方法
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
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是一项利用数据来解决问题、理解现象、探索趋势以及提升业务质量的关键活动。
它是通过收集、清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来获得有用的见解和决策。
统计学是研究这些数据的基本科学,常被用于数据分析中。
随着数据科学的崛起,有许多现代技术趋势正在影响数据分析的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统计学中的数据分析方法。
1.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我们使用的一种流行的统计学方法,用于在不同的规律性,也就是在两种或更多样本之间进行比较。
这种方法用于确定分析的结果是否随机发生,或是否存在系统性方式。
通过检验结果和期望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可以确定某一个样本是否与其他样本不同,从而判断数据分析中的决定是否可行。
2.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用于比较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集之间差异的一种统计学技术。
方差分析用于测试一个样本组成员是否出于同一个整体总体,或者是否来自不同的独立总体。
从而,可以通过统计学技术进行分析,找出这些差异,并识别出导致差异的原因。
通过寻找数据的来源、位置、大小和可能的来源,我们可以确定数据集之间的关系。
3.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使用估计函数和模型来解释和预测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学方法。
通过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基于其它变量的特征推测某个变量的属性。
例如,该技术可用于预测销售额,也可用于预测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用户对应用程序的反应。
回归分析可以用来分析线性和非线性关系,用于解决分类问题,其广泛应用标志着它在数据分析中的持久地位。
4. 聚类分析聚类是将具有共同属性的对象分为不同的组别以协助数据分析和信息检索的一种方法。
聚类分析采用一些质量标准来指导任务,然后利用统计学方法来识别数据的相似性和区别。
例如,聚类分析可用于识别不同产品之间的关系,以及确定可能导致不同关系的因素。
聚类分析还可用于群体分析,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或不同用户群体之间的差异。
5. 核密度估计核密度估计是一种用于分析单变量数据的常见方法。
报告中如何分析和评估研究结果
报告中如何分析和评估研究结果在报告撰写过程中,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研究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有效揭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并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论述报告中如何分析和评估研究结果。
1. 数据整理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报告中,首先需要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和描绘。
数据整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编码和数据输入等步骤,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此后,可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均值、标准差、频数等指标,对数据的核心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为后续的推断性分析提供依据。
2.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评估研究结果之间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揭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强弱程度。
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关系,并为后续的因果分析和模型构建提供基础。
3. 统计显著性检验在报告中,统计显著性检验是评估研究结果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设立假设,并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检验研究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常用的统计显著性检验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显著性检验,可以确定研究结果是否具有实质性的差异。
4. 因果分析在报告中,进行因果分析是评估研究结果的关键环节。
因果分析旨在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即研究结果的变化是否由特定变量引起。
为了进行因果分析,研究者需要建立适当的因果模型,并利用可靠的方法进行推断。
实证研究中常用的因果分析方法有随机试验、回归分析等。
5. 效果评估在报告中,对研究结果的效果进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效果评估旨在评价研究结果的实际影响和效果,了解研究对目标群体或社会的价值。
效果评估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如计算效果大小、采集用户反馈等。
同时,效果评估还可以结合社会经济成本效益分析,综合考虑成本与效益,评估研究的整体价值。
6. 结果解释和推广在报告中,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广也是必要的。
结果解释旨在针对研究发现进行解读,揭示其原因和内在机制,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说明。
临床试验中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临床试验中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在临床试验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很多。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及其作用。
1.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描述试验样本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它包括了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百分位数、频率等指标的计算和展示。
2. 整体效应分析:整体效应分析用于评估治疗措施的总体效果。
其中,使用t检验可以比较两个样本的均值差异,配对t检验可以比较同一组样本在不同时间点的均值差异,方差分析可用于比较三个或三个以上组别的均值差异。
此外,如果存在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数据,可以使用统计学的合并技术进行整体效应的定量分析。
3. 变量关联分析:变量关联分析用于评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系数可以用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如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
此外,还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来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4. 风险评估与预测:在临床试验中,风险评估和预测是一项重要的统计方法。
例如,Kaplan-Meier生存分析用于评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生存曲线差异,Cox回归分析用于评估多个自变量对生存时间的风险影响。
5.随机性分析:随机性分析用于评估试验中的随机抽样过程是否满足预设的随机性要求。
例如,随机化完整性检查可用于检查随机分配的效果,查找可能的偏倚。
6.安全性分析:安全性分析主要用于评估药物或治疗措施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情况。
可以利用卡方检验或费希尔精确概率检验来比较不良事件在不同组别中的发生率。
以上是临床试验中常用的几种统计分析方法,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设计和数据类型,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此外,临床试验中还可以使用一些高级的统计技术,如生存分析、荟萃分析和多个比较法等,以获得更详细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读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描述性统计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总结和揭示数据的基本特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统计学中常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一、数据收集与整理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第一步是数据收集,通过合适的调查问卷、实验或观察,我们可以获取所需的数据。
在数据收集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准备,以便后续的分析。
二、测量指标在描述性统计中,我们常用各种测量指标来描绘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以及数据之间的关联性。
1. 中心趋势测量中心趋势测量用来反映数据集中的一个“典型值”。
(1)平均数(Mean):平均数是数据集中所有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数量。
它可以用来衡量数据的总体情况。
(2)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将数据集按大小顺序排列后的中间值。
它可以忽略异常值的影响,更好地反映数据的中心位置。
(3)众数(Mode):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值。
它在描述分类数据时特别有用。
2. 离散程度测量离散程度测量用来反映数据集的分散程度。
(1)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数据集各个观测值与平均数之间的偏离度的平均值。
它反映了数据的总体分散程度。
(2)方差(Variance):方差是各个观测值与平均数之间偏离度的平方的平均值。
它是标准差的平方。
(3)极差(Range):极差是数据集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它可以用来衡量数据的全局范围。
三、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描述性统计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图表和图形的方式展示数据,可以使数据的特征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
1. 条形图(Bar Chart):条形图用于对比不同类别或组之间的数据差异。
2. 折线图(Line Chart):折线图可以展示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3. 饼图(Pie Chart):饼图适用于展示分类数据的比例关系。
4. 散点图(Scatterplot):散点图可以直观地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报告中的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选择
报告中的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选择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以便得出准确的结论和推断。
在报告撰写过程中,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的选择对于结果的可靠性和说服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报告中的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选择进行探讨,并给出一些实际案例。
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处理是任何报告的基础,它决定了后续统计分析的可靠性。
在收集数据时,我们应该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例如,在市场调研报告中,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可以使用Excel等工具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清洗,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二、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报告中最常见的统计方法之一,它可以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揭示数据的特征。
在报告中,我们可以使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指标来概括数据的集中趋势;使用方差、标准差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使用柱状图、饼图等图表形式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通过描述性统计,我们能够对数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为后续的统计推断提供依据。
三、假设检验在一些实证研究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假设检验来验证某种假设是否成立。
假设检验是通过将观察到的样本数据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得出是否能够拒绝或接受原假设的结论。
在报告撰写中,我们常常需要选择合适的假设检验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研究假设。
例如,在医学研究中,我们可以使用t检验来比较两组样本的均值是否存在差异;在市场调研中,我们可以使用卡方检验来验证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四、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可以用于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报告中,我们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来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模型,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
例如,在经济报告中,我们可以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
五、因子分析在一些复杂的数据集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因子分析来简化和提取出重要的因子。
考研统计学掌握统计分析的五个常用模型
考研统计学掌握统计分析的五个常用模型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数据和变异性。
在考研统计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以便能够准确分析和解释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考研统计学中五个常用的统计分析模型。
一、回归分析模型回归分析是研究数据间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通过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来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控制变量,进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在考研统计学中,回归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
二、方差分析模型方差分析是比较两个或多个组之间差异的一种统计方法。
它通过比较组内的差异和组间的差异,来判断因素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方差分析在考研统计学中经常用于实验设计和质量控制等领域中,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三、因子分析模型因子分析是一种通过降维技术来简化数据的方法。
它可以将大量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隐含因子,从而减少数据的复杂性。
因子分析在考研统计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潜在的变量,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过去的数据,来推断未来的趋势和模式。
时间序列分析在考研统计学中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金融学、气象学等领域,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五、生存分析模型生存分析是一种处理生存时间数据的方法。
它可以分析个体在给定时间段内的生存情况,并推断其生存函数和风险函数。
生存分析在考研统计学中主要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治疗效果、预测风险和制定干预策略。
以上,我们简要介绍了考研统计学中五个常用的统计分析模型: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生存分析。
掌握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从而做出准确和可靠的决策。
希望本文对你在考研统计学中的学习有所帮助。
临床研究资料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临床研究资料常用统计分析方法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临床试验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得出准确和有说服力的结论,统计分析方法在临床研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临床研究资料统计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
1. 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是研究者在进行临床研究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计算平均数、标准差、中位数、最大最小值等指标来描述研究数据的基本特征。
例如,在一项针对药物治疗效果的临床试验中,研究者通常会计算出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以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2. 生存分析法生存分析法是研究生存时间和事件发生率的一种统计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生存分析法常用于评估治疗干预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尤其是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
生存分析方法包括卡普兰-迈尔(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考克斯比例风险模型等。
3. T检验和方差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是常用的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平均值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的方法。
T检验适用于两个样本的比较,而方差分析则适用于三个或更多个样本的比较。
这些方法都依赖于计算样本的均值和方差,并通过分析差异的大小和显著性水平来判断组间是否存在差异。
4.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在临床研究中,研究者常常需要探索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了解潜在的因果关系或者预测未来事件的可能性。
常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和判定系数等。
5. 多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是一种可以同时考虑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统计方法。
在临床研究中,多元回归分析常用于探究多个因素对某一指标结果的影响,如预测疾病发展风险的影响因素。
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单个变量的干扰,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综上所述,临床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涵盖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法、生存分析法、T检验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等。
报告中如何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模型进行分析
报告中如何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模型进行分析在现代社会中,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决策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而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如何收集、分析、显示和解释数据的科学,被广泛应用于报告中的分析工作。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报告中如何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模型进行分析。
一、确定问题与收集数据问题的确定是分析的起点,也是整个报告的关键。
在确定问题时,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对目标群体的要求以及数据来源等信息。
然后利用统计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文献研究等方式来收集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数量化的,如人口统计、销售额等;也可以是质性的,如消费者满意度等。
二、数据清洗与处理在数据清洗与处理阶段,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和整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数据清洗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统计模型进行缺失值的处理,异常值的排除等。
此外,如果报告中需要进行数据的归类和整合,可以通过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的降维和归纳。
三、可视化展示在报告中,我们经常需要将复杂的数据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读者。
此时,可以运用统计学领域的图表和图形来清晰地传达信息。
比如,柱状图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差异;折线图可以展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饼图可以用来表示比例和构成等。
这些图表的使用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数据,还可以在视觉上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四、推断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是通过对抽样数据的分析,得出关于总体的统计结论。
在报告中,我们可以利用推断统计分析来验证假设、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例如,可以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来判断两个样本均值的差异或多个样本均值间的显著性差异。
此外,回归分析也是常用的推断统计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五、预测建模预测建模是通过历史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对未来的情况或趋势进行预测和推断。
在报告中,我们可以利用统计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来构建预测模型。
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较放射免疫法(RIA)的优越性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较放射免疫法(RIA)的优越性分析发表时间:2017-06-13T17:44:19.88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王欣[导读] 建议可根据实际状况采用RIA或CLIA方式,此两种检测方式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相似,但CLIA方式安全性、精密度、准确性更高。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150088【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较放射免疫法(RIA)的优越性。
方法:此研究共讨论108例血清样本,均为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住院及门诊患者,用LIAISON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和放射免疫计数GC-911-r测定其血清AFP,并进行精密度实验、对比实验、线性实验、回收实验。
结果:RIA方式检测回收率为90.5-108.3%,平均为95.7%,线性实验为5ng/ml-401ng/ml;CLIA方式检测回收率为92.1%-107.5%,平均为97.1%,线性实验为2ng/ml-939ng/ml。
CLIA线性关系和回收率明显较好。
对比分析实验直线回归性分析,r=0.994,此两种检查方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高值、中值、低值的精密度实验表明CLIA有较好重复性。
结论:测定AFP指数,建议可根据实际状况采用RIA或CLIA方式,此两种检测方式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相似,但CLIA方式安全性、精密度、准确性更高。
【关键字】优越性;RIA;CLIA;检测;AFP血清甲胎蛋白(AFP)指数和机体甲状腺功能有密切关系,已发展为临床检测亚临床异常、甲亢、甲低等甲状腺功能的一项灵敏性指数[1-2],所以AFP指数的准确性对临床判定疾病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均有直接性影响。
以往临床在测定AFP指数上多用RIA方式,随着CLIA 方式的问世,因其重现性好、快速、精准等优势快速在医学界获得认可,其发展前景较长。
此研究用论著方式,意在分析CLIA较RIA的优越性。
RIA放免法
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是80年代以来被日益广泛应用的超微量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突出优点。
它又分为两种方法。
一、竞争性RIA,又称传统RIA基本原理是根据被测定的抗原物质和其标记物(标记抗原)同特异性抗体之间存在着竞争性的结合。
主要特点:标记的是抗原。
其原理:未知抗原Ag+标记抗原Ag +已知定量抗体Ab标记抗原与抗体复合物AgAb+未知抗原与抗体复合物Ag Ab+游离标记抗原Ag (去除)(未知抗原多,标记抗原与定量抗体结合的复合物就少,表现为负相关)。
若以Ag和Ag*分别代表待测抗原和标记抗原,Ab代表抗体,Ag·Ab和Ag*·Ab分别代表非标记的和标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则当Ag与Ag*同时存在时,这一系统呈如图所示的平衡关系:在Ab恒定时,由于Ag的存在而使Ag*·Ab的产量减少。
若F代表未结合的Ag*,B代表Ag*·Ab复合物,则B/F与Ag之量存在函数关系。
若以B/F为纵坐标,Ag浓度(ng/ml)为横坐标,则可绘制出剂量反应标准曲线。
测量未知样品时,只需在同样条件下测量B和F 的放射性,即可由标准曲线求出被测样品的浓度,而不需纯化样品。
本方法要求有高纯度的标记抗原,测定标准曲线时要寻找合适的标准品,标准品的免疫活性应与待测样品相当,且不含放射性免疫干扰物。
临床上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8 一微球蛋白(pz—MG ),铁蛋白(Fer),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亚单位(HCG-13)等的检测都是竞争性RIA法原理。
竞争性RIA法,根据加样顺序与温育次数的区别,反应方式分三种:平衡法,将非标记抗原(被测物与标准品)、抗体、标记抗原依次加入反应管,混匀后一次性温育至反应达到动态平衡,再加分离剂分离B(复合物)与F(游离物)如:AFP,8 一MG,Fer;顺序加样法,先将非标记抗原(被测物与标准品),与抗体在反应管内作第一次温育,待反应达到动态平衡后。
16种统计分析方法
16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汇总2015-11-10 分类:数据分析评论(0)经常会有朋友问到一个朋友,数据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我需要学习哪个等等之类的问题,今天数据分析精选给大家整理了十六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描述统计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
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1、参数检验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μ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C 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临床研究资料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临床研究资料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是临床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通过收集和整理研究数据,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解释,以达到对研究问题进行评估和推断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临床研究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总结的方法,通过计算和展示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和关联性,以对数据进行初步的解释和理解。
1. 中心趋势的描述中心趋势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值的指标,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值是数据的算术平均数,通常用来衡量数据的集中程度。
中位数是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它对异常值不敏感,常用来描述有偏态分布的数据。
众数是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情况。
2. 离散程度的描述离散程度描述了数据集的分散程度,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标准差、方差和范围。
标准差是数据偏离平均值的平均距离,它可以衡量数据的波动性。
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它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范围是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它描述了数据的变异范围。
3. 分布的描述分布描述了数据在某一区间内出现的频率或概率分布情况。
常用的方法有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正态分布曲线等。
频数分布表用来列出每个数值所对应的频数或频率,直方图展示了数据的频数分布情况,正态分布曲线则是用来描述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
二、推断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推断,来对总体数据进行估计、推断和判断的方法。
1. 参数估计参数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的参数值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区间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的参数范围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
2.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假设检验,来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和判断的方法。
它包括设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计算检验统计量和P 值,从而判断原假设是否成立。
学术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学术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学术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在学术研究中,统计分析方法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们能够帮助研究者从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解释。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它们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Descriptive statistics)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用于描述和总结研究数据的主要特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1.1 平均值(Mean):计算各个观察值的总和并除以观察值的数量,得到平均值。
平均值能够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1.2 中位数(Median):将数据按大小排序,找到中间的观察值。
中位数在受极端值影响时较为稳健。
1.3 众数(Mode):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观察值。
众数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1.4 方差(Variance):用于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越大,数据越分散。
1.5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越大,数据越分散。
1.6 百分位数(Percentile):将数据按大小排序,找到特定百分比位置的观察值。
百分位数能够帮助确定分布的位置。
二、推断统计分析方法(Inferential statistics)推断统计分析方法用于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并进行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推断统计分析方法:2.1 参数检验(Parametric tests):用于检验总体参数的假设。
常见的参数检验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ANOVA)和回归分析等。
2.1.1 t检验(t-test):用于比较两个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例如,可以使用t检验来比较两种不同药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2.1.2 方差分析(ANOVA):用于比较多个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例如,在教育研究中,可以使用ANOVA来比较不同学历群体在某项指标上的平均得分是否有差异。
RER 概念及其在RIA 质量评价中的意义
第 3 期 吴德福: R ER 概念及其在 R I A 质量评价中的意义
173
国际原子能机构 ( IR EA ) 在 70 年代推荐的 R I A 质量指标中, 就有 CV T < 0112 这一要求。 在此基础上对一次实验还要求统计全部复管样品的误差。 若该批实验含 m 对复管, 每复管样 已计算出 S T ~ ~ m ) , 则以这一组资料作过原点的线性回归, 获得函数式如下: j U j (j= 1
∧
-
S S = U 或 S S=
∧
2
∧
U U
-
-
( 5A ) ( 5B )
CV S = S S U = 1
-
这样, 操作误差分量就可计算出来。
S T = S S + SO SO = ST - U
2 2
∧
2
2
( 6) ( 7) ( 8)
CV O = S O U
在实用程序中, 常称 CV O 为 O PCV 。 80 年代初曾用它代替 CV T 对样品精密度进行描述、 评价。
+ Β・y CV O ( % ) = Α
∧
( 21B )
由此导出浓度误差的表达式为:
176 CV x ( % ) =
∧
同 位 素 第 11 卷
29. 23 ( Α + Β・y ) 1. 201 ( 33. 62- y ) ( y - 4. 39)
( 21C )
当 Β 取 0101; Α = 2, 3, 4, 5 时绘出该分析系统全量程浓度的操作误差图 ( 图 1 ) 。 根据精密 度图及其数据表, 可确定分析误差满足要求 ( 一般取CV x ≤011) 的范围, 即可靠工作区。 313 测值置信限 CL x 的估算 CL x 的统计学定义是: 在全部实验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 本测值以一定概率 ( 一般取 0195 ) 能够 重现的一个区间。 它在表达测值可靠性方面极具 价值; 对结果的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 按一般统计 学原理:
临床试验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单因素分析
临床试验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单因素分析临床试验是评估新药、新疗法或新诊断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分析过程中,统计分析方法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临床试验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之一——单因素分析。
一、什么是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又称为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单因素变异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样本组之间差异性的统计方法。
它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确定不同处理组间的差异是否显著,从而验证实验假设或研究问题。
二、单因素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 基本原理单因素分析基于总体均值之间的方差差异进行推断。
简单来说,它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组(例如:不同药物治疗组或不同剂量组)的观察结果的变异程度,来判断这些组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 步骤(1)数据收集:首先,研究人员需要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能包括各组的实验结果、人口统计学信息以及其他相关变量。
(2)数据摘要:在进行单因素分析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例如计算各组的均值、标准差等,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差异。
(3)建立假设:在进行单因素分析时,研究人员需要建立明确的研究假设。
例如,假设不同药物治疗组的效果存在差异。
(4)方差分解:单因素分析主要通过方差分解来评估组间差异是否显著。
通过计算组间方差、组内方差以及总体方差,可以得出F值。
(5)假设检验:在进行方差分解后,根据统计检验的原理,可以计算得出F值,并通过比较F值与临界值来判断组间差异是否显著。
三、单因素分析的应用和局限性1. 应用单因素分析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和研究中。
它可以用于比较不同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估不同剂量的药物效果、检验不同组织样本的生物学差异等。
2. 局限性单因素分析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单因素分析只能用于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样本组之间的差异,无法考虑到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其次,如果样本容量较小或变异较大,单因素分析的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实验数据处理的3种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的3种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最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之一,它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以便了解数据的分布、关系和特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统计指标:均值:用于表示数据集的平均值,可以帮助了解整体水平。
中值:中位数用于表示数据的中间值,可以解决极端值的影响。
众数:最常出现的数值,表现数据的集中趋势。
标准差:反映数据的波动程度或离散程度。
变异系数:反映数据的变异程度,可以用于不同数据集之间的比较。
通过这些统计指标,可以对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且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数据。
2.方差分析方法:方差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它主要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之间的差异性。
方差分析基于方差的概念,通过计算组内变异和组间变异,得到数据的统计显著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用的方差分析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比较多个样本在一些因素下的平均值是否存在差异。
双因素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两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交互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方差分析可以通过计算F值和p值来进行统计检验,判断样本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方差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实验数据处理中。
3.回归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趋势。
在实验数据处理中,回归分析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并预测未来的结果。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通过回归方程来描述这一关系。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构建多元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非线性回归分析: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通过拟合非线性函数来描述这一关系。
回归分析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拟合度和方程参数等来评估变量之间的关系,帮助科学家深入分析数据,并做出合理的结论。
综上所述,实验数据处理是科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是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验数据,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eds数据处理方法 -回复
eds数据处理方法-回复EDS(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数据处理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用于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整理和分析有效信息。
EDS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数据,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关联和趋势。
EDS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和准备在开始进行EDS数据处理之前,首先需要收集所需的数据。
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来源,如问卷调查、实验数据、观察数据等。
接下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准备。
这包括检查和修复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标准化数据等。
通过数据清洗和准备,可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为后续分析做好准备。
2.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EDS方法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通过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
常用的统计量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数据的基本分布、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可视化工具如直方图、箱线图等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3. 探索性数据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是EDS方法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探索数据中的模式、关联和趋势。
首先,可以使用散点图、折线图等可视化工具来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图形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其次,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以了解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和方向。
此外,可以使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来探索数据中的群组和主要因素。
4. 假设检验和推断统计分析在EDS方法中,可以使用假设检验和推断统计分析来验证研究者对数据的假设和推断。
假设检验可以帮助判断样本数据是否能够代表总体数据,并且评估研究假设的可信度。
推断统计分析可以根据样本数据得出总体的结论,例如通过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从样本数据中得出全局的结论,并评估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5. 结果呈现和解释最后一步是将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呈现和解释。
5种常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5种常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和描述数据和推断其规律的学科,它也是支持科学领域的重要工具。
它用来解释和阐明事物发生的规律。
统计学不仅可以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还可以通过分析一组数据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结论。
而在统计学中,分析数据的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
统计学分析方法可以大致分为四类:描述性统计学、概率统计学、回归分析以及贝叶斯分析。
本文主要讲述其中五种最常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即描述性统计学、概率统计学、回归分析、分类分析、贝叶斯分析等。
首先,描述性统计学是最基本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它旨在描述数据的关键特征,并借此收集有用的信息,从而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据集。
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常用的方法如平均值、中位数、众数、四分位数、标准偏差,最近的技术包括服务器分析、热线图和盒状图等。
概率统计学是指统计学中用来描述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研究。
它可以用来衡量特定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评估概率,也可以在变量之间建立模型来估计潜在的因果关系。
与描述性统计学不同,概率统计学更加强调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而不是每个变量中数据的相关性。
常用的概率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卡方检验、t检验、F检验和协方差分析等。
回归分析是用来研究样本数据的一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模拟和预测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分析主要是使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或者其他非线性回归模型来实现,可以用来得出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系数和关系。
分类分析是一种用于确定样本数据某一变量或组合变量的预测值的方法,它最常用于分类分析。
分类分析可以用来识别特定的模式和改变特征,它的建模方法包括朴素贝叶斯分类、决策树分类和K最近邻分类等。
最后,贝叶斯分析是一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它假设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利用概率来评估变量之间的关系。
由于它是一种概率统计学方法,使用贝叶斯分析可以以概率而不是一定性的方式来估计一系列变量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统计学分析是研究数据和推断其规律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五种常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它们分别是描述性统计学、概率统计学、回归分析、分类分析和贝叶斯分析。
常见的分析性研究方法
常见的分析性研究方法引言分析性研究旨在通过对现有数据或信息的分析,从而推断并解释现象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进各种领域的现状。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析性研究方法。
目录•数据分析•回归分析•因果分析•案例研究•总结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一种基于统计方法和技术的分析性研究方法,旨在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趋势、模式和关联,以便更好地了解现象的本质。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一种分析数据集的方法,旨在通过计算数据的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这些统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一种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推断来判断总体参数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观察到的差异是否是由于随机变化,还是由于总体参数的真实差异。
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包括 t 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等。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均值之间差异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不同因素对于目标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方差分析主要基于方差的原理,将总体的方差分解成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通过计算 F 统计量来进行推断。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和解释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分析可以分为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两种。
线性回归线性回归是一种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分析方法。
它基于最小二乘法,通过拟合一个线性方程来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线性回归可以帮助我们估计变量之间的系数,并进行预测和解释。
非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是一种用于研究非线性关系的分析方法。
它可以通过拟合非线性的数学模型来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非线性回归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建立模型,并预测和解释复杂的现象。
因果分析因果分析是一种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
RIA
2013-7-12
20
(1)、中止反应后收集AgAb复合物测量放射性(B)
聚乙二醇 (PEG) 沉淀法
PEG能促使抗体与抗原复合物沉淀。
双抗体沉淀法 抗体抗原反应结束后,加入抗第一抗体的抗体 (称第二 抗体),形成抗原第一抗体第二抗体的复合物,从而易于 沉淀。 常与聚乙二醇 (PEG) 沉淀法联合使用。
2013-7-12
*Ag (F)
8
Ag + *Ag
+ Ab + + +
*AgAb + AgAb + *Ag
+ + +
+ +
+ +
+
+
+
2013-7-12
+
+
+
9
B1% B2% B3% B4% B5% B6%
Ab
*Ag
分离B、F
B%=B/(B+F)
F%=F/(B+F) R=B/F
Ag
2013-7-12
体外放射分析
体 外 分 析
体外非放射分析
放射性非竞 争结合分析
酶免疫分析 (EIA)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CLIA) 荧光免疫分析 (FIA)
2013-7-12
6
第一节
放射免疫分析
(Radioimmunoassay)
Dr. Yalow
在体外条件下, 利用Ag与定量的*Ag对限量的特异性 Ab的竞争结合反应,通过测定放射性复合物的量来计算
拟合的NSB
在体外条件下, Ag与定量的*Ag对限量的
特异性Ab的竞争结合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第4期1997年11月同 位 素Jou rnal of Iso topes V o l .10 N o .4 N ov .1997当前R I A 数据处理中的主要统计学分析与评价方法吴德福(北京核仪器厂,100020)概要介绍当前R I A 数据处理中的主要统计学分析与评价方法。
这些基本概念及其应用,采自I A EA 的推荐程序,特别是近版推荐程序。
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有利于提高我国R I A 质量控制、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的开发水平。
关键词 R I A 数据处理 统计学分析 ς2检验 F 检验自70年代逐步推广R I A 方法以来的20余年中,这一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尤其引人瞩目的是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统计学原理在本领域内的合理应用,人们将R I A 质量控制、数据处理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一个新的软件系统刚刚问世,几乎同时又有不少新的方法就已提出,更新版本的设计必须立即着手进行。
这反映了技术进步的紧迫性。
国际原子能机构(I A EA )1988年版R I A 数据处理程序中所采用的主要统计学分析和评价方法,与此前两三年国际R I A 专家们所推荐的内容相比,又有了明显的改进。
本文将对此予以概略介绍。
文中所用符号及其物理含义参见文后附录。
1 批内误差的分析与评价111 样品计数误差的观察值由复管样品的实测计数U i (i =1~r ,r 为正整数),可计算出该样品计数误差的观察值,即:S T =1r -1∑ri =1(U i -U ϖ)2(1A )CV T =S T U ϖ(1B )(1)式中,U ϖ为U i 之均值。
S T 、CV T 分别为样品计数总误差的标准差和批内变异系数。
S T 包含计数统计误差S S 和复管操作误差S O 两个分量。
辐射统计涨落服从泊松分布,辐射统计误差一般可表达为:S S 2=U ϖ或S S = U ϖ(2A )CV S =S S U =1 Uϖ(2B )由此可计算出样品操作误差S O 、CV O ,即:S T 2=S S 2+S O 2,S O =S T 2-S S 2=S T 2-U ϖ(3A )收稿日期:1997201220 修改稿收到日期:1997204218CV O =S O Uϖ(3B ) 在计数误差S T 较大时,一般可按上述方法估算它的两个分量。
但遇到了S T 较小,有时甚至小于统计误差时,就无法对它的二个分量进行估算。
所以(2)、(3)式的应用是有条件的。
这个条件就是S T 2>U ϖ;否则就只能提供计数总误差。
一批实验可能包含n 个复管样品。
作为批总体误差的一个统计反映,是统计计算批平均变异系数ABCV 。
即利用n 个样品的统计数据S T J 与U ϖT J (J =1~n ,n 为正整数),作线性回归,获得过原点的线性函数:S δT =B U(4A )(4A )式中斜率B 的物理意义为单位计数的误差,或误差对计数的比。
70年代称之为“反应误差关系(R espon se E rro r R elati on sh i p ,R ER )”,80年代称之为“批平均变异系数ABCV ”。
我国普遍采用的算法是:ABCV =∑n J =1S T J∑n J =1U ϖJ (4B )现在引入另一个概念,称做“计数均值的误差CVM ”,或用医学界俗语可称“样本计数均值的标准误”,用变异系数的形式表达,则为:CVM =CV Tr (5)1.2 分析系统计数误差的普遍描述为了对分析系统及其实验结果的质量作出描述、评价,I A EA 和有关专家自7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寻求计数误差的一种合理的、普遍的表达方式。
反应误差关系概念的提出、深化和逐步完善,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较为满意的解决,并已成为当代R I A 随机误差分析的基础。
累积多批实验中的复管计数测量结果,构成一个大样本,其容量达到数百。
统计建立样品计数与其相应误差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以作为分析系统计数误差的一种普遍的描述。
为区别于前述计数误差的观察值,从这个函数求得的计数误差叫做计数误差的期望值或理论估算值。
现在用于计数误差统计描述的函数模型是:S δT 2=A U B或S δT =(A U B )1 2(6)R δ=A +B P (7)(6)式是计数总误差的统计表达,这一描述方法由国际R I A 专家所共同推荐[1]。
(7)式则是操作误差的统计表达,为I A EA 1988年版程序所采用,其物理意义及统计方法详见113节。
样品计数误差期望值函数的建立,是R I A 质量控制、数据处理理论的重要进展。
113 建立R ER 函数的统计学方法用大样本计数资料S T J 与U J (J =1~m ,m 为正整数)建立R ER 函数,没有特殊的难点。
但无论对式(6)或(7),都要对原始数据和函数表达形式作必要的变换,才能借用线性回归计算方法,获得回归函数的解。
例如对(6)式两边取对数,得到:2ln S T =ln A +B ln U (8)这一函数式可用下式简化表达:Y =Α+Β X(9)用线性回归法求得(9)式两个常量Α、Β后,再利用(8)与(9)式的关系,求得(6)式两个常量A 、B 。
对于式(7),须对原始数据作一系列的变换,才能投入回归计算。
具体转换方式示于图1。
U 1、U 2→U ϖJ =U 1+U 22 →S 2O J =S 2T J -U ϖJ342 第4期 吴德福:当前R I A 数据处理中的主要统计学分析与评价方法 S 2T J =(U 1-U 2)22 CV 2O J =S 2O J U ϖJ 2 P J =U ϖJ U m ax =R 2J ↓ ↓ P J (结合率)R J (操作变异系数)图1 第J 个样品计数信息的转换经过转换,将样品数据R J 与P J (J =1~m )代入线性回归计算公式,可得到(7)式中两个回归常数A 、B 。
前已提及R δ是总误差的操作分量。
由于扣除了统计涨落误差,所以(7)式求解之后,可能出现我们感到意外的情况:误差R δ可能成为个常量,即B =0,R δ=A ;有的甚至出现B <0,即斜率为负,误差随P 加大而减少。
在I A EA 推荐程序说明的举例中,这两种情况均有出现。
在建立R ER 函数的过程中,还要剔除误差界外点,使之不参与回归计算。
这是一个难题:误差界外点的确定,需R ER 函数提供误差的期望值(详见115节ς2检验);而建立R ER 函数必须剔除界外点。
I A EA 解决这一互为前提的矛盾的方法是:人为剔除过失性误差点,在剩下的数据中按R 极大和极小的两端,各再去掉215%的数据,然后才进入回归计算。
若这时获得的回归常数为A 0、B 0,那么取A =1.2A 0、B =1.2B 0为最终R ER 函数回归常数的解。
将常数扩大20%是为了补偿删除5%的数据有可能将非界外点剔除掉而对统计造成的影响。
这一方法是由H ealy M 1J 1R .[2]等提出的。
1.4 RER 的应用及意义R ER 是建立在大量实验资料基础上的一个计数误差的统计描述。
来源于具体的分析系统(含实验条件和操作水平),也只属于该分析系统。
因此,每个实验室都应建立自己的R ER 函数,现代R I A 质量分析一般都以R ER 作出发点,由它给出计数误差的估计值,进而估算剂量误差,测值置信限、描述分析系统的误差图象,确定灵敏度、量程、可靠工作区等等。
由此构成整个R I A 随机误差理论分析的大厦。
R ER 所起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应予充分的重视和强调。
115 样品误差的ς2检验70年代曾采用实测误差CV T <0112这一评价样品计数误差的指标;后来改进为计算操作误差分量CV O ,但未给出边界值。
现在I A EA 推荐评价样品计数误差的方法是ς2检验。
ς2=Τ (CVM )2(CVM ^)2(10)在建立了R ER 函数的条件下,对任何一个样品,只要获得了它的计数U (或结合率P ),便可代入R ER 函数求得误差期望值CVM ^,误差实测值CVM 则由(1B )、(5)式计算得到。
Τ=r -1为样本自由度。
所以每个样品的ς2都可计算。
根据自由度,可从ς2分布表上得到样本ς2值落入概率为90%的区间的界值ς20.95和ς20.05,并据此对该样品的误差作出评价:ς20.95<ς2<ς20.05:误差的观察值与期望值相容;ς2>ς20.05:误差的观察值过大,属界外点,应舍;ς2<ς20.95:误差奇小,亦属界外点,但不舍。
116 剂量误差的估算:不精密度图样品计数误差引入标准曲线,可以导出对应的剂量误差。
这是R ER 的最重要的应用。
假设标准曲线采用的是以结合率形式表达的四参数L ogistic 函数,表达为:442同 位 素 第10卷 P =a -d 1+xc b +d(11A )其剂量反查函数表达为:x =c a -P P -d 1 b (11B )式(11B )给出任意结合率P 所对应的剂量x 。
若在P上引入误差S p ,则对应的剂量值就为:x 1=c a -(P +S P )(P +S P )-d1 b (11C )由此得到浓度误差S δx 、CV x ^为:S δx = x 1-x(11D )CV x ^=S δx x (11E )图2 非计数误差的不精密度图1——A =0.05;2——A =0.04;3——A =0.03;4——A =0.02令P 从P m in 到P m ax 逐点变化,计算相应的S δx 、CV x ^,就是分析系统全量程上误差描述手段:不精密度图(IP ),习惯性称谓叫做精密度图(PP )。
IP 的一个实例示于图2。
它取材于I A EA 关于推荐程序的说明。
其标准曲线参数a =34.04,b =1.04,c =13.5,d =2.66。
R ER 表达为R δ=A +B P ,其中取斜率B =0,R δ等于常量A 。
令A 为不同数值以观察IP 的变化。
作为对基本概念的了解,对IP 有三点须予特别说明:其一,IP 从出发点(R ER )到结果(IP 及由此计算出的其他指标),都属于理论估算或期望值计算的范畴。
它们与误差的实测值不同。
在处理各种数据、引用各种算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
例如浓度置信限CL x =xθ±t S x r ,在实测值计算中是正常的统计学表达;但若用IP 方法估算S δx 后,就不能引用上述一般表达式来进一步估算CL x ,因为这时是人为任意设定一个浓度x(或结合率P ),并非真实测样,无法给出样本含量复管数r 。
其二,由于现代R ER 的内涵、表达形式都有原则差异,所以IP 也因此而有不同含义。
图2标明为“非计数误差IP ”,就是它描述的仅为“操作误差”,并非全误差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