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第2课《听潮》课件1北京课改版

合集下载

《听潮》ppt【完美版课件】29页PPT

《听潮》ppt【完美版课件】29页PPT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孔子
《听潮》ppt【完美版课件】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听潮》课件(56张PPT) (共56张PPT)

《听潮》课件(56张PPT) (共56张PPT)

朗读课文第二、三 部分,找出你认为 写得好的句子进行 品读分析。
俯视:
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地吻着岩石,像蒙胧欲 睡似的。
海平视:
睡 图 远视: 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而是幽静
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
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闪闪地颤动着, 银鳞一般。
仰视: 星星在头上眨着,
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注意下列读音
ng ) 窗棂 (lí n) 深黯 ( à 云汀 (tīng )
chú n 芳醇 ( ) yōng) 慵懒 (
汩汩(gǔ )
ná o 铙钹( ) xià 罅隙( ) 拨剌(là )的形象。 穹qióng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用 毡子做成。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浩浩荡荡:形容壮阔或壮大。 沸沸扬扬:原指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这 里指浪花多。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
③ “狠狠的”、“用脚踢着”、 “用手推着”和“用牙咬着”。 为了冲破岛屿的障碍,它“狠狠 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 着”,把大海惊醒后向四周施展 力量的神态写得惟妙惟肖,展示 出了大海粗犷、豪放的性格。
海怒图
①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 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 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 马混战了起来”。 作者的想象驰骋千里,各种音响,各 种动态,像千军万马的疆场,像你死 我活的搏斗,血雨腥风,怒吼厮杀。
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 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 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 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 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 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 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 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 川》、《人杰鬼雄》。

听潮-说课ppt

听潮-说课ppt

说教法
指导自学法
讨论法
朗读探究法
创设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欲望 增强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问题意识 促进思维发展
组织探究法
质疑提问法
朗读成诵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视频导入,诱发兴趣(五分钟)
4.师生赏读,探究画面(二十分钟)
5.探究质疑,品读情感(五分钟) 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二十 五分钟)
6.探究写法,乘兴一练(十分钟)
3.师生品读,探究情感(十分钟)
7.教师寄语,精神启迪(五分钟)
教学流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诱发兴趣
播放听 潮视频
描述所 见画面
引出课题
环节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1 独立探 究:借 助工具 解决字 词。 2 自读课 文划分 段落, 概括课 文几幅 图画。 3 用眉批的 方式写出 文章给你 的整体感 觉,小组 交流。
《听 潮》
——说
课 流 程——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听潮》是北京课改版七年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反映自然界 为主题,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 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 《听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着重 从听觉的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 了大海落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 美”,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表达了热爱大海、 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说学情
学生情况
优点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 学六年的学习,能够 借助工具书通读文章 ,扫除阅读障碍,也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 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缺点 学生的思考和思维有待 于引导和指点。

听潮课件

听潮课件
王衡 作家 《听潮的故事》Leabharlann 原名现代,

2、原题


《驴子和骡子》
3、节选自
检测: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ng ) 窗棂 (lí n) 深黯 ( à 云汀 (tīng )
chú n 芳醇 ( ) yōng) 慵懒 (
汩汩(gǔ )
ná o 铙钹( ) xià 罅隙( ) 拨剌(la )
溺爱( nì )
暮烟:傍晚的水汽。 酣梦:酣畅的睡梦,熟睡。 壁垒:古时军营的围墙,泛指防御工 事,现在多用来比喻对立事物和界限。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海景图?在书上 标出层次,并给每幅图画取一个名字。 海睡图 海醒图 海怒图
自学指导一
读6—12段,看谁能在5分钟内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海睡图写出了大海落潮时的什么特点? 2、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这个特点的? 3、举例说明作者对海睡图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 4、“我们”是怎样“走上了那银光的路”的?此时作 者对大海的感受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5、作者写海为什么还要写“大小的岛”、“星星” 和“我们”?
要求学生感受课文,所谓“听”是 怎么听的。问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 者确实是“听潮”而不是“观潮”?
明确:文章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 中听潮结尾,时间是在晚上。通篇大部 分笔墨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故而日: “听潮。”题目“听潮”新颖醒目、有 诗意,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前提测评
1、作者听潮的环境如何?由此产生了怎样的 心情? 尽够欣幸
第一部分(1 — 4 ) 点出听潮的时间、地点和潮来时的概况。
第二部分( 5 -- 21) 描写 观赏海潮 时的情景,对大 海尽情赞美讴歌。
第三部分( 22 ) 直抒胸臆,表达作者 喜欢大海、溺爱海 潮 的感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听潮》课件 北京课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听潮》课件 北京课改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1年12月 2021/12/152021/12/152021/12/1512/15/2021
谢谢光临 欢迎指导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1/12/152021/12/15December 15, 2021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1/12/152021/12/152021/12/152021/12/15
写景顺序
多角度 写景方法
听潮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方面、
用不同方法描写景物的手法。(写景的 层次)
2、学会多角度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特
征写景。(写作训练)
我爱大海,人生就像大海! 鲁彦

海睡图 海醒图
海怒图

欣幸


激动、兴奋

融 妻怕,我喜欢海,
溺爱着海
这是伟大的乐章
摇篮曲
奏鸣曲
交响乐
在惊涛骇浪面前,胆小懦 弱的人会感到恐惧,勇敢坚强 的人却感到愉悦,并认为这是 一种享受。我们的人生道路有 时平坦宽阔,有时坎坷曲折, 应该怎样对待呢?要向鲁彦学 习,记住马克思的名言:“斗 争就是幸福。”
远视: 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而是幽静的和

七年级语文下册2《听潮》课件北京课改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听潮》课件北京课改版
散文《忽又 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 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 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 《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 《夏感》入选中学教材(jiàocái)。主要著 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 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 》、《人杰鬼雄》。
第十九页,共45页。
④画“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 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tóu shànɡ)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 旁批:用岛、山、星星的入睡来衬托 大海进入了梦乡。
第二十页,共45页。
俯视 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地吻着岩石,像蒙胧欲 (fǔshì)睡:似的。
海 睡 图
平视 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闪闪地颤动着,银鳞 (píngs一h般ì)。 :
第十七页,共45页。
③点、画“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 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 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 地,像微风拂过琴弦(qín xián); 像落花飘在水上”。
第十八页,共45页。
夹批、旁批:这组比喻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触 觉和味觉,写出了落潮时大海的静柔、清丽 。如:把海睡时声音(shēngyīn)的低、轻, 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种温 柔来作比,把海的沉吟与情人芳香纯正的蜜 语来作比,既有触感,也有味觉,具体形象 ,真实可感。“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 在水上”。两个比喻极言海的沉吟低、轻、 柔的特点,有一种如梦似幻的美感。这些句 子,以形绘色,以形绘声,细腻传神,充满 柔情,读来令人陶醉。
第十六页,共45页。
分析(fēnxī)第二部分
1.海睡图。 ①画“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 像蒙陇欲睡似的”。 夹批:一个“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 情态。 ②画“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 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 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 旁批:这是将视觉转化为幻觉,透露了作者 (zuòzhě)愉悦、欣幸的心情。

《听朝》ppt

《听朝》ppt

中心
本文通过对大海涨潮前后的情景的描绘, 本文通过对大海涨潮前后的情景的描绘, 热情讴歌了大海的雄壮气势和伟大力量, 热情讴歌了大海的雄壮气势和伟大力量, 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大 海力量的赞美。 海力量的赞美。
写作
A、排比: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 、排比: 战鼓声 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 战鼓声, 比喻) (比喻) 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 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 把海潮声比喻为各种声音的同时, 把海潮声比喻为各种声音的同时,用排比突出 战鼓喧天、呐喊厮杀的悲壮气势 战鼓喧天、 B、拟人: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 、拟人: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 生动的写出了大海轻微地起伏发出轻声 的特点, 的特点,富有人情味地表现出大海仿佛 在轻轻的低吟诗歌的特点。 在轻轻的低吟诗歌的特点。
注意读音: 注意读音: 黏(nián) 颤(chàn)动 ) ) 深黯( 深黯(àn) 镶(xiāng) ) 宽廓( 宽廓(kuò) [郭(guō)] 郭 ) 恍惚( 恍惚(huăng hū) ) [打颤(zhàn)] 打颤( 打颤 ) 琼(qióng)台 ) 芳醇( 芳醇(chún) )
慵懒( 慵懒(yōng lăn) )
文中是怎样描写海潮未来时的情景的? 文中是怎样描写海潮未来时的情景的?
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 听觉 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 细雨、朝雾、幕烟 细雨、朝雾、幕烟——— 视觉 腥气————————— 嗅觉 腥气 咸味————————— 味觉 咸味 冲、粘、润湿————— 触觉 润湿
文中是怎样描写大海景象的? 文中是怎样描写大海景象的?
“寂静”“神秘” “沉吟” “温柔” “芳醇” 寂静” 神秘 沉吟” 温柔 温柔” 芳醇 ——海睡图 芳醇” 寂静 神秘” 沉吟 海睡图 “激起” “掀” “吐” 激起” 掀 激起 吐 “喘气” “转侧” 喘气” 转侧 转侧” 喘气 “抹眼睛” 抹眼睛” 抹眼睛 “咆哮” 咆哮” 咆哮 “汹涌” 汹涌” 汹涌 “踢” 踢 “冲” 冲 “吞没” 吞没” 吞没 “晃动” “奏鸣” 晃动” 奏鸣 奏鸣” 晃动 海醒图

语文:第2课《听潮》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语文:第2课《听潮》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听潮》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听潮》这篇抒怀散文,以“我”和“老婆”赏析海洋的落潮→涨潮→热潮为线索(详尽描绘了这三种状态的海洋),以惊喜之情为基调,以“听”字统率全文,贯串一直。

落潮写静,涨潮写动;静时柔情脉脉,动时雄健豪放,刚柔相济,相辅相成。

作者对海洋的深情,融注在各样光景中,以物我交融来抒发欣赏之情。

本文为我们描述了三幅海洋图,即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不论是轻描素抹,仍是浓墨重彩,字字含情;不论是激动高亢,仍是轻缓舒徐,句句存心。

情与景融为一体。

如月下海洋,波光闪闪,浩渺无垠,那么安静,那么柔美,那么圣洁,仿佛远离了凡间的纷扰。

他们固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那欢乐之情,真可说是达到了忘我的境地。

这类安静、安祥、温柔、亲昵,是一种静谧之美。

当海洋掀起洪波巨浪,“响雷般地大吼着”的时候,妻惊叫了,“战栗了”。

真是物我交融,情与景糅合在一同了。

“这是伟大的乐章” “来的时候凶狠,去的时候又多么沉静呵!同样的美!”在写浪潮的整个过程中,既写光景,也写感觉,使情形含一。

心随潮动,情随潮迁,浪潮起伏,也如作者心潮起伏,内幕与外境达到完满的联合。

写作特色:1、动静联合,以静衬动。

作者在写看潮之感时,不是直接写浪潮上升,海浪汹涌的壮观,而是由近及远,描述安静的夜海风景,衬着出“静的和平的欢乐的神奇”氛围,以静衬动,使海涨潮的动景更为壮观。

2、抓住特色,描述浪潮。

作者抓住浪潮汹涌汹涌的特色,先写潮涨的声音、神态和性格;而后从声、光、色、形等方面来描述衬着;最后重笔描述涨潮达到热潮时的宏伟气概和惊心动魄的奇景。

开始写海在沉吟,像是情人的密语,细风拂过琴弦。

既而钟声惊醒了海的酣梦,“我们脚下的岩石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并且声音愈响越大起来。

”“海自己醒了” “岩石也忧如逐渐战栗,发出抵挡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早,片片飞散。

”接着“海终于愤慨了”它吼怒,声音也就越大了。

“战鼓声、金锣声、呐叫声、叫号声、哭泣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混杂在一同,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语文:第2课《听潮》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语文:第2课《听潮》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我们脚下的岩石就像铃子、 铙钹、钟鼓在奏鸣着, 而且声音愈响越大起来。 ”“海自己醒了”
“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早,片片飞散。
”接着“海终于愤
怒了”它咆哮,声音也就越大了。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
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作者就这样,抓住海潮的特征,以
海醒图
海怒图
动态: 吻
喘、打、伸
冲击、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推、踢、咬
泼溅
月光: 鱼鳞般
银龙样
消失了
声音: 沉吟
汩汩
响雷般
温柔
“像 ,, 奏鸣”
感受: 平静、 凶猛,一样美,伟大的乐章。
战鼓声
2.语言特色: 《听潮》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景物,是本文的语言特色。所有这些 都使得本文的语言绘声绘色, 十分生动。 用语言塑造声音的形象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声音是
诉诸听觉的, 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潮音比喻
为人们熟悉的视觉听觉形象。这样就沟通了人们联想和想象
的渠道,把没听过的海潮音响
变得可以感受到了。
3.把握重点: 本文描述了作者与妻子在海边“佛国”听潮的一段经历。
通过描写大海的变化,海潮涨落的
情景, 讴歌了大海的雄壮美和它的伟大力量。 文章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表达潮涨潮落“一样 的美”的见解,表明了对大海富于变化的理解,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怕什么,这
听潮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窗棂( ) 赏鉴( ) 云汀( )慵懒( )汩汩( )
拨剌( ) 吞没( ) 掺杂( )

8《听潮》课件

8《听潮》课件
听潮
鲁彦
教学目标:
1、品读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多层次、多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技巧 2、感受大海的美和作者对海的喜爱之情 3、做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
作者
• 鲁彦是现代作家。1901年出 生,原名王返我,后改王忘 我。亦名王衡,又叫王鲁彦, 笔名鲁彦。浙江镇海县人。 代表作《柚子》、《驴子和 骡子》 。
远视: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而是幽静的和 平的愉悦的神秘。
仰视:星星在头上眨着, 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多角度 写景方法
1、正面、侧面相结合 2、多视角结合 3、实写、虚写相结合 4、人的各种感受相结合 5、详写、略写相结合 6、动、静相结合 7、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
8《听潮》课件
海 怒 图
作品主题
本文通过讲述作者和他的妻 子在海边“佛国”观赏海景的一 段经历,描写了涨潮前、涨潮时、 高潮时海景的变化,讴歌了大海 的雄壮美和它的伟大力量,抒发
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的情怀。
学生习作一
分组用7种写景方法去升格。
• 芳醇
芳香醇正 醇(chún)
• 窗棂
窗格子 棂(línɡ)
• 慵懒
同义复合词 慵:懒
•汩
水流动的声音(ɡǔ)
•汨
(mì)汨罗江
8《听潮》课件
• 琴弦
弦(xián)
• 深黯
黑暗 黯(àn)
• 铙钹(náo bó)
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
• 罅隙 裂缝 罅(xià) 似的 shì
动态 海面 月光
声音
海睡图 吻
鱼鳞般
沉吟 温柔
海醒图
喘、打、伸
推、踢、咬
银龙样
海怒图
冲击、扑 溅 、泼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下《2听潮》word教案 (3).doc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下《2听潮》word教案 (3).doc

《听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听潮》这篇抒情散文,以“我”和“妻子”观赏大海的落潮→涨潮→高潮为线索(详细描绘了这三种状态的大海),以欣喜之情为基调,以“听”字统领全文,贯穿始终。

落潮写静,涨潮写动;静时柔情脉脉,动时雄健奔放,刚柔相济,相得益彰。

作者对大海的深情,融注在各种景物中,以物我交融来抒发赞赏之情。

本文为我们描述了三幅大海图,即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不管是轻描素抹,还是浓墨重彩,字字含情;不管是激昂高亢,还是轻缓舒徐,句句有意。

情与景融为一体。

如月下大海,波光闪闪,浩渺无垠,那么恬静,那么柔美,那么圣洁,似乎远离了尘世的纷扰。

他们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那喜悦之情,真可说是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这种宁静、安祥、温柔、亲昵,是一种静谧之美。

当大海掀起洪波巨浪,“响雷般地怒吼着”的时候,妻惊叫了,“战栗了”。

真是物我交融,情与景糅合在一起了。

“这是伟大的乐章”“来的时候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呵!一样的美!”在写海潮的整个过程中,既写景物,也写感受,使情景含一。

心随潮动,情随潮迁,海潮起伏,也如作者心潮起伏,内情与外境达到完美的结合。

写作特点:1、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作者在写看潮之感时,不是直接写海潮上涨,海浪汹涌的壮观,而是由近及远,描绘宁静的夜海景色,渲染出“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气氛,以静衬动,使海涨潮的动景更为壮观。

2、抓住特征,描绘海潮。

作者抓住海潮汹涌澎湃的特征,先写潮涨的声音、情态和性格;然后从声、光、色、形等方面来描绘渲染;最后重笔描绘涨潮达到高潮时的雄伟气势和惊心动魄的奇观。

开始写海在沉吟,像是情人的蜜语,微风拂过琴弦。

继而钟声惊醒了海的酣梦,“我们脚下的岩石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越大起来。

”“海自己醒了”“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早,片片飞散。

”接着“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声音也就越大了。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2.1 听潮(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

2.1 听潮(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

指导朗 读 1.提示朗读要求:
1—4段,用叙述的语调读; 5—21段,用抒情的语调读; 最后一节,朗读的语调要舒缓而满怀深情; 最后一句,要读出余音袅袅的感受。
2.放录音,学生跟读体味。
3.分别指名朗读。
朗读示 范
播放朗读音频 学生根据音频默读课文
理清结 构
文中写了海潮涨落的哪几个阶段? 海睡图 海醒图
作者:鲁彦
第一课时
我爱大海,人生就像大海! 鲁彦
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听过潮声吗? 听过有关海的故事吗? 今天我们借助鲁彦的眼睛去看一看大海,聆 听他笔下的潮声以及他对海的故事的讲述。
写作背景
1928年,鲁彦到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科搞世界语翻译。对于蒋介石的 种种倒行逆施,他十分不满。当济南发生一起惨案时,他如实地向世界 作报道,触怒了国民党政府,被撤了职。后来,当局要他搞书报检查, 他不干,于1929年夏跑到上海,先是失业,后是教书,并由此开始专业 文艺创作。这一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暑假。鲁彦正是带着由于 时势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心情来到那里,面对澎湃的海潮,耳为所 感,心为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于是写出《听潮的故事》这篇优秀的 作品。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听潮,第二部分写听潮引出的故事如 和尚崇洋媚外等,反映了世态炎凉。课文是原文的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熟读课文,掌握课文生字词。 2.能力目标 把文中你认为精妙的佳词美句用笔圈、点、 勾、画出来。 3.情感目标 熏染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和不怕 挫折、不断进取的精神。
走进作 者
鲁彦(1901─1944)现代小说家。原名王衡,
又名王返我,字忘我,浙江镇海人。文学 研究会成员。长期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桂林创办《文学杂志》。 作品多取材于乡村生活,反映旧中国悲惨 的现实与世态的炎凉。著有短篇小说集 《柚子》、《黄金》、《童年的悲哀》, 长篇小说《野火》后改名《愤怒的乡村》 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
•字词积累
•窗棂 ( •líng) •深黯 ( •àn ) •云汀 ( •tīng) •芳醇 ( •chún ) •慵懒 ( •yōng )
汩汩(•gǔ ) 铙钹(•náo ) 罅隙(•xià ) 拨剌(• la ) 溺爱(• nì )
•返
•理清思路

听读课文,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思考第二部分写了海潮的哪几幅图
•返
•课文小结
• 本文借景抒情,作者通过表达潮涨潮落“一样的美”的见解,表明了对大海富 于变化的理解,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通过“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我喜 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的言表,鲜明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 力量的歌颂。这就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启发人们要热爱生活,要勇 于在生活的海洋中迎潮,弄潮。
初一语文下册第2课《听潮 》课件1北京课改版
•情 境 导 入 •学 习 目 标 •整 体 感 知 •研 读 课 文
•课 文 小 结 •布 置 作 业
•情境导入
•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听过潮声吗?听过有关海的故事吗? • 今天我们借助鲁彦的眼睛去看一看大海,聆听他笔下的潮声以及他对海 的故事的讲述。
•返
• ① “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 这是过渡句,也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 ② “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海刚刚醒时的情态。 • “喘、转侧、打呵欠、伸、抹”这一系列的动词很形象地描绘出了海的动感。
•返
•写法品析
• 1.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 作者在写看潮之感时,不是直接写海潮上涨,海浪汹涌的壮观,而是由近及 远,描绘宁静的夜海景色,渲染出“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气氛,以静衬动,使海 涨潮的动景更为壮观。
•返
• 2.抓住特征,描绘海潮。 • 作者抓住海潮汹涌澎湃的特征,先写潮涨的声音、情态和性格;然后从声 、光、色、形等方面来描绘渲染;最后重笔描绘涨潮达到高潮时的雄伟气势和 惊心动魄的奇观。开始写海在沉吟,像是情人的蜜语,微风拂过琴弦。继而钟 声惊醒了海的酣梦,“……岩石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 “岩石也仿佛渐 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接着“海终于愤怒了”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 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返
•学习目标
• 1.反复朗读,学习本文运用文字描写声音的方法。 • 2.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感情美。
•返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 鲁彦(1901-1944),即王鲁彦,原名王衡,浙 江镇海人,现代作家、翻译家。主要作品《野火 》《黄金》,短篇小说集《柚子》,散文集《驴 子和骡子》 。
•返
• 3.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 • 本文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来描写海潮的声音、情态与性格。 • ①拟人:如“海睡熟了”“惊醒了海的酣梦”“海终于愤怒了”,把海的不同情态写 得非常鲜明、生动,同时增加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又如描写海潮的声音,“海在我 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呐喊声”、 “啼哭声”等。

•返
•第一部分:( •1)-4 •听潮的时间,地点和潮来时的概况。
•海睡图
•第二部分:( •)5-21 •写潮落,潮涨的情景。
•海醒图
•第三部分:( • )22
•海怒图 •海静图 •直抒胸臆:喜欢海,溺爱海潮的感情。
•返
•自主探究
• 1.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表达作者心情的一个词语是谁? • 2.第四自然段从哪些角度写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
•返
• ③ “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和“用牙咬着”。 • 为了冲破岛屿的障碍,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把 大海惊醒后向四周施展力量的神态写得惟妙惟肖,展示出了大海粗犷、豪放的 性格。 •
•返
• 三、研读海怒图:

1.体会文中描写海怒声音的语句。

2.文中是如何表现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的?
•返
海景
•涨潮前期 •涨潮初期 •涨潮高峰 •涨潮后期
•海醒图 •海怒图 •海静图
•海睡图
声音
情态
性格
一片静寂。 沉呤着,像情人的蜜语 那样甜美,像微风拂过 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
波浪轻吻岩石像蒙胧 欲睡似的。 闪闪颤动,银鳞一般
亲昵 温柔
汩汩。像铃子、铙钹、 钟鼓奏鸣,愈响愈大。 岩石发出抵抗的嚎叫。
•返
•返
• ②比喻:首先用多种比喻来描摹同一事物。如:“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 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其次,用多种比喻描摹一件事物的几种状态。如:“那 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蜜语那样芳醇;甜美 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比喻海浪声音渐渐不闻 ,直至杳然无迹。) • ③排比:如“声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 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这种交响的声音, 增强了语势,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的疆场。
•返
: •俯视
•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地吻着岩石,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胧欲睡似的。
•海睡图
: •平视
•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 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
: •远视
•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
: •仰视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返
• ①.“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胧欲睡似的”。 • 一个“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 ②“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 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 • 这是将视觉转化为幻觉,透露了作者愉悦、欣幸的心情。鲜 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平静美”的热爱。 •
•返
• ①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 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 连用了八种巨大而嘈杂的音响,来描绘大海轰鸣震耳的声音,抒发了作者欣 赏大海的雄壮美的情怀,歌颂了大海的伟大力量,表现了在人生道路上积极向上 的思想感情。
•返
• ② “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朝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 ,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身上。” • 海浪的“疯狂”、“汹涌”、“吞没”了远近大小岛屿,接着写海浪“响 雷般的怒吼”,将血腥的浪花“泼溅”到人们身上。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 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海潮激起心潮,作者由此发出“这样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的由衷赞叹 。至此,全文主题得以升华。
咆哮;战鼓声,金锣声 ,呐喊声,马蹄声。掺 杂在一起,响雷般的怒 吼。
波浪掀过来。银光晃 动。喘气,转侧,打 呵欠,伸懒腰,抹眼 睛
冲向岸边,冲进岩石 罅隙里,拔剌岩石壁 垒。
粗犷 豪放
勇猛 无畏
平静
亲昵 温柔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一、学习海睡图:
•1.分析海睡图的写作视角的转换。 •2.品读语言美。
•返
• ③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花间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 语那样甜美;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 这组比喻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触觉和味觉,状海之温柔和甜美。
•返
• 二、学习海醒图:

1.文中描写海睡醒状态下运用的修辞手法。

2.文中是如何表现大海粗犷、豪放的性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