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物营养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学1-12章

植物营养学1-12章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一、植物营养学1. 含义: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理论指导→合理施肥→良好的营养环境→高产优质3. 主要任务: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以植物营养原理为理论基础,以施肥或改良植物营养遗传特性为手段,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

二、肥料(fertilizer)1. 含义: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2.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农作物产量;(2)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包括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含量和比例、土壤反应、土壤生化特性等)(3)改善农产品品质:氮——提高谷类籽粒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磷——改善糖料作物、淀粉作物、油料作物等的品质钾——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充足,不但能使作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作物品质,通常被称为“品质元素”如:①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②纤维作物的纤维长度和强度改善;③淀粉作物的淀粉含量增加;④糖料作物的含糖量增加;⑤果树的含糖量、维C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⑥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3. 肥料的来源、分类和种类来源:人类生存环境中的资源;生活和生产的废弃物。

分类和种类:按组分分:有机肥和无机肥(矿质肥)按来源分:农家肥和商品肥按主要作用分:直接肥和间接肥按肥效快慢分:速效肥和迟效肥4. 肥料施用与环境和人的关系例子:氮素在环境中的行为第二节植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一、植物营养研究的早期探索1. 尼古拉斯(Nicholas)——15世纪,首位从事植物营养研究的人2. 海尔蒙特(Van Helmont)——1640年,柳条试验,“水的营养学说”3. 渥特沃(John Woodward)——土和盐都有营养作用4. 格鲁伯(J. R. Glauber)——硝有营养作用5. 泰伊尔(Von Thaer)——19世纪初期,“腐殖质营养学说”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的工作(一)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1840年)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

肥料学基础知识

肥料学基础知识
肥料学基础知识
介绍内容
植物营养 作物对肥料的需求 施肥原理 肥料种类及营养作用 单质化肥的种类及营养作 用
第一节 植物营养
植物生长需要营养成分
soil
5 year
soil
第一节 植物营养
基本概念:
植物营养 ——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 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 活动。 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 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氢和氧来自水 其它的必需营养元素几乎全部是来自土壤。 由此可见,土壤不仅是植物生长的介质,而且也 是植物 所需矿质养分的主要供给者。
需要注意的问题——
十七种营养元素同等重要,具有不可替
代性;
N、P、K素有“肥料三要素”之称;
第二节
叶面喷施
光合作用
根毛区 根尖区
化肥养 分资源
植物过程
养分供应 土壤过程
目前 国内外公认的高等植物所必需的 营养元素有17种。它们是碳、氢、氧、氮、 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 鉬、氯、镍。
C
N
Cl
S
Mo
Mn B Fe
Cu
Zn
Ni
H
Mg
Ca
K
P
O
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和来源
分组原则: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分为大量营 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一般以占干物质重量的 0.1%为界线。 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占干物重的0.1%以上,包括C、 H、O、N、 P、K、Ca、Mg、S等9种; 微量营养 元素含量一般在0.1%以下,包括 Fe、B、Mn、 Cu、Zn、Mo、Cl等8种。 来源:碳和氧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作物缺氮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使产品品质也下降。

植物营养学中的重要概念与原理

植物营养学中的重要概念与原理

植物营养学中的重要概念与原理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在吸收、利用和代谢营养物质过程中的规律和机制的学科,为农业生产和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介绍植物营养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和原理。

一、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是指植物为了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的量。

根据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不同,可以将营养元素分为两类:主要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主要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和硫,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六种营养元素。

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高,对植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微量营养元素是指植物体内含量较低,但同样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可或缺的元素,如铁、锰、锌、铜、硼、钼和镉等。

尽管微量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较少,但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功能同样重要,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都会导致植物生长异常。

二、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是植物根系吸取土壤中的养分,并通过根系内的转运系统将养分输送到植物的不同部位。

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主要方式包括活性吸收和被动吸收。

活性吸收是指植物根系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吸收对生长有利的营养元素。

通过细胞内蛋白质和表面蛋白质的组织重新分配,植物根系能够以较高的活性吸收养分,提高对养分的利用效率。

被动吸收是指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依赖于土壤中的浓度梯度,当土壤中的养分浓度高于植物根系内的浓度时,养分会被被动吸收。

植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收也存在一定的选择性。

例如,植物对氮元素的吸收选择性较弱,而对钾元素的吸收选择性较强。

这种选择性吸收能够帮助植物在土壤中寻找到合适的养分,并提高对养分的吸收效率。

三、植物对营养元素的转运植物在吸收养分后,会通过根冠转运系统将养分分配到植物的不同部位。

通过根冠转运系统,植物能够实现根部对养分的吸收和贮存,以及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分配和再分配。

植物对营养元素的转运是通过根部和冠部之间的物质交换来实现的。

例如,植物根系通过离子通道调节阳离子(如钾)的进入和离开,以调节植物体内的离子平衡。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

粮食产量(万吨 万吨) 粮食产量 万吨0,000,000 140,000,000 120,000,000 100,000,000 80,000,000 60,000,000 40,000,000 20,000,000 0
Nitrogenous Fertilizers Potash Fertilizers
营养研究的人(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营养研究的人 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植物吸收养分与吸收水分的过程有关
2. 海尔蒙特 海尔蒙特(Van Helmont)-- --1643年-1648年, 年 年
柳条试验
Van Helmont’s willow tree experiment
11. 创立“植物营养遗传学”:美国的爱泼斯坦 创立“植物营养遗传学” 美国的爱泼斯坦(E. Epstien)在 在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的矿质营养》( 1972年)一书中详细叙述了植物营养遗传 年 一书中详细叙述了植物营养遗传 性状;我国的严小龙等编著了《植物营养遗传学》 性状;我国的严小龙等编著了《植物营养遗传学》 12. 提出“植物营养生态学”:研究植物-土壤及其环境的相 提出“植物营养生态学” 研究植物 土壤及其环境的相 植物- 互关系; 互关系;Rorison在《植物矿质营养的生态问题》(1969)一书总 在 植物矿质营养的生态问题》 一书总 结了当时植物营养生态的研究成果; 结了当时植物营养生态的研究成果;近年来环境保护更成为研 究的热点
二、肥料 (fertilizers)
1. 含义: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 含义: 养分,改善土壤性状, 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 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2. 肥料生产和消费情况
1975年以来我国肥料施用量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年以来我国肥料施用量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第一章 植物营养原理

第一章 植物营养原理

• 植物只能吸收少量的分子态有机养分 如尿 植物只能吸收少量的分子态有机养分,
氨基酸,糖类 磷脂类,植酸 生长素及维生素等. 素,氨基酸 糖类 磷脂类 植酸 生长素及维生素等 氨基酸 糖类,磷脂类 植酸,生长素及维生素等 认为在有机分子中分子愈小,脂溶性愈高就愈容易 认为在有机分子中分子愈小 脂溶性愈高就愈容易 进入植物体内. 进入植物体内
(三)各种必需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1. 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律(陆欣 页): 陆欣167页 . • (1)对植物的重要程度,不因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而 )对植物的重要程度,
有差别。 有差别。 • (2)各种必须营养元素都有自身某些独特的作用,因 )各种必须营养元素都有自身某些独特的作用, 而某一营养元素的作用不能被其他营养元素所替代。 而某一营养元素的作用不能被其他营养元素所替代。
• 2.养分平衡: .养分平衡: • 概念:养分平衡指植物最大生长速率 概念:
和产量必需的各种养分浓度间的最佳比例 和收支平衡。 和收支平衡。 • 小麦每形成100kg产量需要从土壤 如:小麦每形成 产量需要从土壤 中吸收氮( ) 中吸收氮 ( N) 2.7kg, 磷 ( P2O5 ) 1kg, , , 钾 ( K2O) 3.8kg。 水稻每形成 ) 。 水稻每形成100kg产量 产量 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 ) 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N)1kg,磷(P2O5) , 1kg,钾(K2O)1.5kg。 , ) 。
• • • •
K+与Cs+(铯)、Rb+(铷)。 铯、 铷。 Mg2+与Ca2+、Na+。 Ca2+存在下,K+影响 +的吸收。 存在下, 影响Na 的吸收。 NO3-与H2PO4-、C1-等。

植物营养基本知识ppt

植物营养基本知识ppt

氮素缺乏
菠菜对比
扁豆缺氮
2. 磷(P)的生理功能-----大量元素 ) 大量元素
生理功能:植素、核酸、磷脂、 生理功能:植素、核酸、磷脂、酶、腺甘磷酸组成成分; 腺甘磷酸组成成分; 促进糖运转; 促进糖运转; 参与碳水化合物、 参与碳水化合物、氮、脂肪代谢;提高植物抗旱性和抗寒性 脂肪代谢; 磷素缺乏:株小,根少,叶红,籽瘪,糖低,老叶先发病。 磷素缺乏:株小,根少,叶红,籽瘪,糖低,老叶先发病。 磷素过量:呼吸作用过强;根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过快;抑制铁、 磷素过量:呼吸作用过强;根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过快;抑制铁、锰、 锌的吸收。 锌的吸收。 抗寒原理:提高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能降低细胞质冰点); 抗寒原理:提高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能降低细胞质冰点); 可溶性糖含量 提高磷脂的含量(增强细胞的温度适应性); 提高磷脂的含量(增强细胞的温度适应性); 细胞的温度适应性 缺磷叶片变紫的原理:碳水化合物受阻,糖分累积,形成花青素(紫色) 缺磷叶片变紫的原理:碳水化合物受阻,糖分累积,形成花青素(紫色) 花青素
缺钾
缺钾症状: 缺钾症状:老叶边缘出现黄化随后
坏疽, 出现坏疽 整片叶片会坏疽。 出现坏疽,整片叶片会坏疽。钾为移 动快的元素且缺乏情形很少发生。 动快的元素且缺乏情形很少发生。
钾素缺乏初期
钾素缺乏后期
钾素缺乏后期
叶片黄化原理:蛋白质和叶绿素合成受阻; 叶片黄化原理:蛋白质和叶绿素合成受阻; 徒长原理:氮素供应过多,细胞增长过大,细胞壁薄,植株柔软; 徒长原理:氮素供应过多,细胞增长过大,细胞壁薄,植株柔软; 老叶黄化原理:缺氮时,老叶的蛋白质分解,释放氮素供新叶生长所需。 老叶黄化原理:缺氮时,老叶的蛋白质分解,释放氮素供新叶生长所需。

植物营养知识点总结

植物营养知识点总结

植物营养知识点总结植物营养是指供给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了解植物营养知识对于优化植物生长和提高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几个重要的植物营养知识点,助您更好地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相应的管理方法。

一、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植物主要需要氮(N)、磷(P)、钾(K)这三种元素,被称为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

氮元素参与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和蛋白质合成等过程;磷元素则对植物的能量转移、DNA合成和根系发育等起重要作用;而钾元素则是调节植物的渗透压、促进养分吸收和提高植物抗病能力的关键。

除了主要营养元素外,植物还需要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

微量元素虽然需求量较小,但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样不可或缺。

二、植物营养的形态吸收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形态主要分为离子形态和螯合形态两种。

离子形态的养分以带电的离子状态存在,如氮元素以硝酸盐(NO3-)和铵盐(NH4+)形式吸收;磷元素以磷酸盐(H2PO4-)和亚磷酸盐(HPO42-)形式吸收;而钾元素则以钾离子(K+)形式吸收。

螯合形态的养分则通过植物根部和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来吸收。

例如,铁元素会与螯合物形成络合物,然后被植物吸收利用。

三、植物养分的缺乏和过量症状植物营养的缺乏和过量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养分缺乏和过量的症状:1. 氮元素缺乏:植物叶片逐渐变黄,生长缓慢,幼嫩叶片呈现绿色。

2. 磷元素缺乏:叶片呈紫红色、暗绿色,根系生长不良,植株矮小。

3. 钾元素缺乏:叶缘呈现干枯、焦痂状,叶片边缘出现焦黄斑。

4. 微量元素缺乏:铁元素缺乏时,叶片出现黄化或白化症状;锌元素缺乏则导致叶片出现白斑和褪绿症状。

5. 养分过量:氮元素过量会导致植物长势过旺,易发生病虫害;磷元素过量会抑制植物吸收其他营养元素;钾元素过量则会抑制植物的吸收和利用其他元素。

四、植物养分管理的方法为了保证植物获得足够的营养,可以采取以下管理方法:1. 肥料施用:合理施用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肥料,确保植物的养分供应。

植物营养

植物营养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植物营养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即称为营养元素。

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称为必需营养元素。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肥料:肥料是人们用以调节植物营养与培肥改土的一类物质。

有“植物的粮食”之称。

肥料学:研究肥料性能及其制造(生产)、施用等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包括研究肥料对植物营养和土壤肥力的关系,各种肥料的成分、性质和用法,积肥、造肥、保肥、种植绿肥以及施肥的原则、制度、方法等。

同等重要律: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不可代替律: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为其它元素所代替。

吸收: 是指营养物质由介质进入植物体内的过程离子通道是另一种吸收养分的形式,它也是由一类离子载体组成的,如由两个短秆菌肽A 组合在一起即为一个离子通道,允许K+ 、Na+通过,而不允许Cu2+、Mg2+通过。

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分器官吸收养分并进行代谢的过程,称为根外营养。

根外追肥:在生产上把肥料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喷洒在植物的叶、茎等根外器官上称根外追肥。

根外营养器官主要是茎和叶而且最主要是叶片,所以根外营养其实质是指叶部营养。

养分全量:指某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有效和无效态含量的总和。

有效养分:指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那部分养分,包括水溶性、交换性、弱酸溶性。

生理酸(碱)性肥料: 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肥料中的某一离子,而使土壤pH降低(或升高)的肥料称之。

养分效率:某个基因型在一定的养分供应条件下,获得高产的能力。

养分效率包括:(1)养分吸收效率:植物吸收养分占养分总供给量的比率。

(2)养分运输效率:植物根系收的营养物质通过根部的短距离运输、木质部和韧皮部的长距离运输和分配达到代谢部位的效率。

(3)养分利用效率:植物体内单位养分所生产的干物质量或生物量。

植物营养概述

植物营养概述

钾主要分布在代谢活跃 的器官和组织中,禾谷类作 物中茎叶>籽粒。在体内有 较大的移动性,随作物生长, 不断由老组织向新生幼嫩部 位转移,再利用率高,缺乏 症也从老叶开始发生。
二、钾的营养功能
(一) 促进酶的活化
生物体中约有60多种酶需要钾 离子作为活化剂。钾所能活化的酶 分别属于合成酶类,氧化还原酶类 和转移酶类,参与糖代谢,蛋白质 代谢与核酸代谢等生物化学过程。
(二)氨的吸收与利用
NH4-N NO3-N
铵态氮是以NH4+还是NH3形态被吸收目前还 不清楚。Epstein(1972)认为NH4+-N吸收的机理 与K+相似,两者有相同的吸收载体,因而NH4+ 与K+出现竞争效应;Dejaere和Neirenckx(1978) 认为,NH4+-N是与H+进行交换而被吸收,所以介 质会变酸;Heber(1974)认为是以NH3形式被吸收 的,NH3进入植物体内比电中性分子(水分子除外) 要快1000倍。
两个重要的定律
同等重要律:
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 少都是同等重要的。
不可代替律:
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 为其它元素所代替。
(二)有益元素
在16种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类营 养元素,它们对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 有良好的作用,或为某些植物在特定条 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 人们称之为“ 有益元素”。 其中主要包括: Si Na Co Se Ni Al 等。
水稻Si、固氮作物Co、甜菜Na等。
按其生化作用和生理功能进行分类
营养元素
第一组 C、H、 O、N、 S 第二组 P、B、 Si 第三组 K、Na、 Mg、Ca、 Mn、Cl 第四组 Fe、Cu、 Zn、Mo
吸收形态

植物营养基础知识实用版

植物营养基础知识实用版

核酸等
(少量)
氮肥在土壤中的吸收
①酰胺态氮
尿酶
(NH2)2CO
转化
淋失 反硝化
②铵态氮 NH4+
被吸附吸收
硝 化
③硝态氮 NO3-
氮素营养
缺乏: 首先在下部叶片出现症状 叶色由淡绿发展到淡黄、橙黄或黄红 植株矮小,直立,分蘖或分枝少, 禾本科穗小,穗粒少,秕粒多,早衰
过量: 茎叶疯长,贪青迟熟;加重缺钾
玉米吐丝期的老叶缺钾症状
玉米缺钾叶片特写
注意叶尖和叶缘呈灼烧状
番茄果实绿背
+K -K
-K -K
只有钾营养供应充足的西红柿才会有诱人的颜色!
经济作物块根小
钾对调节“库源”关系有 着良好的作用! 素有“品质元素”的美誉!
果实品质差
正常施肥的西红柿
垂涎欲滴!
缺钾的西红柿
正常施肥
缺钾
果实较小,内空,汁液少

拔节期缺钾的水稻: 叶尖焦枯,叶缘枯黄, 叶片有褐斑
钙素营养
缺乏: 植株矮小,茎、根的生长点
出现凋萎或坏死 幼叶变形,叶缘呈不规则的
锯齿状 叶尖相互粘连呈弯钩状,新
叶难抽出
缺钙的番茄果实最初形成棕色斑块,继而溃烂,称为 “脐腐病”
番茄果实缺钙脐腐病
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 生命周期
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会出现 特有 的症状,而其它元素均不能代 替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 减轻或消失。
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高等植物所必 需的营养元素有种。它们是碳、氢、氧、 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 铜、锌、鉬、氯。
植物营养基础知识
前言 施肥现状

(完整版)植物营养的基本概念

(完整版)植物营养的基本概念

植物營養的基本概念第一篇植物體的主要組成有那些成分?的乾物質。

水分含量的多寡受物種、營5-25%新鮮植株含有75-95%的水分,所影)養狀況、取樣時的膨脹性(膨脹性受採樣時間、土壤水分含量、溫度、風速等等元素以(H)、氧(O)及氮(N)響。

如果將乾物質燃燒,其中佔90%以上的碳(C)、氫二氧化碳、水蒸氣、分子態氮和氮的氧化物形式跑掉,留下的殘渣稱爲灰分。

灰、、鋅(Zn)、銅(Cu)(Ca)、鎂(Mg)、硫(S)、鐵(Fe)、錳Mn)(K)分含有磷(P)、鉀、鈣、鋁(Se)(Na)、硒(Cl)、鈷(Co)、鎳(Ni)等必需元素,矽(Si)、鈉鉬(Mo)、硼(B)、氯等有益元素,以及自然界裡存在的元素,在植體內部都能找到。

因為、鍺(Ge)(Al)新鮮植株的水分含量變異很大,因此,化學分析總是以乾基為運算的基礎。

通常(mg/kg)表示。

大量元素用百分最豐富的液體,植物容易吸取,是光合1. H, O組成水植物作用的原料體(75-95%)2.比熱大,對外界溫度具緩衝作用,保護植物體不受害3.植物藉蒸散作用(水蒸氣經葉表氣孔逸散出去的現象)影響部份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及運輸,以及調節植物體之溫度4.溶解性好,黏度低,可溶解養分,並能在植物的輸導系統中迅速流動,對植物營養分的吸收、輸送、轉化有重大功用5.植體內各種代謝作用多在水中進行乾物質有機物無氮物質:C, H, O組成(醣類、澱粉、蔗糖、纖維素、脂肪、果膠、有(90-95%)(5-25%)機酸、臘質、激素、維生素)含氮物質:C, H, O, N組成(蛋白質、醯胺化合物、酶類)礦物質氧酵素成分、P, K, Ca, Mg, S, Fe, Mn,(灰分)電子、化還原Cu, Zn, B, Mo, Cl, Se, Na,Al……傳遞……(5-10%)植物體主要組成示意圖1 圖.植物的礦質與必需元素有那些?週期表上有109種元素,其中有92種自然礦質元素已被充分認知,但植物體內化學元素只發現有大約70多種(植體內未發現可能因量太少,分析不出來;或為同位素,存在型態不穩定),這些元素在植體內含量不同,而且所含的這些元素不一定就是植物生長必需的,有些元素可能是偶然被植物吸收,甚至還能大量積累,有些元素對於植物需要量雖極微,然而都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

(完整版)植物营养学

(完整版)植物营养学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植物营养?什么是植物营养学?答: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化学物质,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李比希提出的植物营养“三大学说”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答:矿质营养学说:驳斥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认为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是矿物质,而非腐殖质。

养分归还学说: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若不及时归还被带走的养分,土壤地力将逐渐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最小养分律:植物的生长量或产量受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并随之增减而增减。

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称为最小养分。

3.试述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答:研究范畴:植物营养生理学(营养元素生理学、产量生理学、逆境生理学);植物根际营养(根-土界面、植物-土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植物营养遗传学;植物营养生态学;植物的土壤营养(土壤养分行为学、土壤肥力学);肥料学与现代施肥技术。

研究方法:生物田间试验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模拟试验法(运用特殊装置,给予特殊条件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分析法(同位素标记);酶学诊断法第二章植物的元素营养1.什么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其判别标准是什么?答:植物必需元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营养作用的化学元素。

其判别标准是:①必要性: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②专一性: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③直接性: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2.高等植物的必需元素有哪些?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将N、P、K称为“肥料三要素”?答: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目前有16(17)种: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镍)。

植物营养

植物营养
叶脉下陷; D、根系生长不良,色泽黄褐; E、种子、果实小,产量低,品质差; F、早衰。
叶片披散,下部老叶 沿叶尖、叶脉焦枯并
扩散呈“V型,老叶片
上有棕褐色斑点。
玉米幼苗生长缓 慢,叶呈黄绿色, 叶边和叶尖端干 枯呈灼烧状,茎 秆机械组织发育 不良,抗倒、抗 病力减弱。
植物微量元素缺素症
大豆缺硫生长受阻,尤其是营养生长,症状类似缺氮。 大豆生育前期新叶失绿,后期老叶黄化,出现棕色斑点。 根细长,植株瘦弱,根瘤发育不良。
2、钾的营养功能
A、 促进光合作用 B、 促进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 C、 钾与蛋白质合成 D、 细胞渗透作用的调节 E、 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钾有高速度透过生物膜,且与酶促反应关
系密切的特点。钾不仅在生物物理和生物化
3、植物缺钾症状
A、植株生长缓慢,矮小; B、下部老叶叶缘先发黄,然后变褐、焦枯;
C、有些作物叶片呈青铜色,向下弯曲,叶表叶肉突起,
(二)植物营养和缺素症状

1、含量和分布:
一般植物含氮量约占植物体干物重的0.3%~5%,而含
量的多少与植物种类、器官、发育阶段有关。 种类:大豆 >玉米>小麦>水稻
器官:叶片>子粒>茎秆>苞叶
发育: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含氮量也不相同。
2、氮的生理功能 A. 蛋白质的重要组分; B. 核酸和核蛋白质的成分; C. 叶绿素的组分元素; D. 许多酶的组分; E. 氮还是一些维生素的组分,而生物碱和植 物激素也都含有氮。
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
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2、种类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高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 素有16种——碳、氢、氧、氮、磷、钾、钙、镁、 硫、硼、锰、铁、锌、铜、钼、氯。

植物营养学课件- 绪论

植物营养学课件- 绪论
推行新教学法,重视实践和 人才培养
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与局限性
• 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 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
用认识不足 • 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
作用认识不够
三、植物营养学的发展
发展了营养液培养技术 萨克斯(Sachs,1860)、克诺普(Knop,1861)
近代田间试验研究有了明显发展 布森高在1834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农业 试验站; 鲁茨1843年创立英国洛桑试验站,工作延 续至今; 门捷列夫1869年在俄国四个省同时建立了 试验站.
主要研究不同植物种类及品种的矿 质营养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生理生化 特征,生态变异和遗传控制机理, 以便筛选和培育出高效营养基因型 植物新品种。
主要研究不同生态类型中各种营养 元素在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 圈中的转化和迁移规律;各种养分和 环境生态系统的关系,其中包括重金 属和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富集、迁移 规律和调控措施。
ward):水培试验实践的先驱.
1640年Helmont的柳树插条试验
5年后
5磅
雨水
164磅
200磅
200磅 - 2盎司 56.7g
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的工作
李比希的学说——
驳斥腐殖质营养学说,确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中吸 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 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 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 给土壤。
研究生阶段:
后续课程
高级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
植物-动物-环境中的微量
元素
本科生阶段:
植物矿质营养遗传学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土壤肥料学:第六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基础理论

土壤肥料学:第六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基础理论
研究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变异及适应性变化 规律,通过营养调节挖掘植物抗逆性的基因型潜 力,为选育优良抗性品种提供依据。
非生物逆境:旱、涝、盐碱、高温、寒冷、营养 不足或失调、通气不良 生物逆境:病虫害
干旱 涝害 盐碱地
根结线虫 虫害 黄萎病
LOGO
1. 植物营养生理学
产量生理学
➢ 作物产量的形成、养分的分配和调节过程; ➢ 库-源关系及其在产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利用各种内外源激素或调节剂对产量形成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以植物营养原理为理论 基础,以施肥或改良植物营养遗传特性为手段, 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
LOGO
二、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植物营养学
矿质营养生理学 逆境营养生理学
产量生理学
植 物根 植 植 植 肥肥
物 质际 物 物 物

营 循微 营 矿 土

养 环生 养 质 壤

生 及态 生 营 营
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 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植物营养。
2)营养元素
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 化学元素。
LOGO
3)肥料 (fertilizers)
含义: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 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4)植物营养学

模拟研究方法


植物根系和根际研究方法




核技术研究方法 酶学诊断法
1. 田间试验法
植物营养学最基 本的研究方法
特点 最接近于生产条件的 试验方法,比较客观 地反映农业实际,对 农业生产具有实际直 接的指导意义
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

(完整word版)植物营养

(完整word版)植物营养

名词解释:1.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2.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3.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5.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6.中量元素:钙、镁、硫7.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钼、氯8.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

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9.最小养分律:指植物的产量由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支配的定律。

10.矿质营养学说: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原始养分是矿物质(无机物)而不是腐殖质(有机质),因为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后才出现的。

11.腐殖质营养学说:土壤肥力取决于土壤腐殖质的含量,腐殖质是土壤中唯一的植物营养物质,而矿物质只是起间接作用,即它是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其变成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12.必须营养元素:是指所有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缺乏它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史。

13.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是某种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

14.有害元素:这些元素进入植物体内,不仅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同时由于其在植物体内的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或人体内,危害他们的健康。

15.环境五毒:即五种有害元素汞(Hg)镉(Cd) 铅(Pb) 铬(Cr) 砷(As)16.重金属:一般泛指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金属元素17.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及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18.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根际效应”。

植物营养的基础理论精

植物营养的基础理论精
势或电化学势)、需能量的离子选 择性吸收过程。关于主动吸收有两 种假说: (1)载体学说
当离子跨膜运输时,离子首先 要结合在膜蛋白(即载体)上,着 一结合过程与底物和酶结合的原理 相同。
15
二、叶部营养
叶部营养的基本特点
1、直接供给作物养分 2、对养分的吸收转化快 3、影响体内代谢 4、经济有效施用微肥的方式
境 的间接作用。
5
目前 国内外公认的高等植物所必需的 营养元素有16种。它们是碳、氢、氧、氮、 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 鉬、氯。
C
N
Cl
S
Mo
Mn B Fe
Cu
Zn
H
Mg
Ca
K
POLeabharlann 二、必需营养元素的种类和确定的年份6
三、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和来源
分组原则: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分为大量营 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一般以占干物质重量的 0.1%为 界线。 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占 干物重的 0.1%以上,包括C、H、O、N、 P、K、Ca、 Mg、S等9种; 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一般在0.1%以 下,包括 Fe、B、Mn、Cu、Zn、Mo、Cl等7种
16
第三节 影响作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
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主要包括介 质中的养分浓度、温度、光照强度、 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值、养分 离子的理化性质、根的代谢活性、苗 龄、生育时期植物体内养分状况等。
17
一、光照
光照可通过影响植物叶片 的光合强度而对某些酶的 活性、气孔的开闭和蒸腾 强度等产生间接影响,最 终影响到根系对矿质养分 的吸收。
第二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
基础理论
1

第1节
• 植物的营养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植物營養的基本概念植物體的主要組成有那些成分?新鮮植株含有75-95%的水分,5-25%的乾物質。

水分含量的多寡受物種、營養狀況、取樣時的膨脹性(膨脹性受採樣時間、土壤水分含量、溫度、風速等)所影響。

如果將乾物質燃燒,其中佔90%以上的碳(C)、氫(H)、氧(O)及氮(N)等元素以二氧化碳、水蒸氣、分子態氮和氮的氧化物形式跑掉,留下的殘渣稱爲灰分。

灰分含有磷(P)、鉀(K)、鈣(Ca)、鎂(Mg)、硫(S)、鐵(Fe)、錳Mn)、鋅(Zn)、銅(Cu)、鉬(Mo)、硼(B)、氯(Cl)、鈷(Co)、鎳(Ni)等必需元素,矽(Si)、鈉(Na)、硒(Se)、鋁(Al)、鍺(Ge)等有益元素,以及自然界裡存在的元素,在植體內部都能找到。

因為新鮮植株的水分含量變異很大,因此,化學分析總是以乾基為運算的基礎。

通常大量元素用百分率(%)或千分之一(mg/g),微量元素用百萬分之一(mg/kg)表示。

植物體水(75-95%)H, O組成 1.最豐富的液體,植物容易吸取,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比熱大,對外界溫度具緩衝作用,保護植物體不受害3.植物藉蒸散作用(水蒸氣經葉表氣孔逸散出去的現象)影響部份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及運輸,以及調節植物體之溫度4.溶解性好,黏度低,可溶解養分,並能在植物的輸導系統中迅速流動,對植物營養分的吸收、輸送、轉化有重大功用5.植體內各種代謝作用多在水中進行乾物質(5-25%)有機物(90-95%)無氮物質:C, H, O組成(醣類、澱粉、蔗糖、纖維素、脂肪、果膠、有機酸、臘質、激素、維生素)含氮物質:C, H, O, N組成(蛋白質、醯胺化合物、酶類)礦物質(灰分)(5-10%)P, K, Ca, Mg, S, Fe, Mn,Cu, Zn, B, Mo, Cl, Se, Na,Al……酵素成分、氧化還原、電子傳遞……圖1 植物體主要組成示意圖植物的礦質與必需元素有那些?週期表上有109種元素,其中有92種自然礦質元素已被充分認知,但植物體內化學元素只發現有大約70多種(植體內未發現可能因量太少,分析不出來;或為同位素,存在型態不穩定),這些元素在植體內含量不同,而且所含的這些元素不一定就是植物生長必需的,有些元素可能是偶然被植物吸收,甚至還能大量積累,有些元素對於植物需要量雖極微,然而都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

植物具有選擇性吸收營養元素的能力,因此,其吸收的量與土壤中存在的有效養分通常並非成正比。

不同品種對選擇特殊離子的變異很大。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作物具有所謂療效的原因。

Arnon和Stout(1939)提出成為高等植物必需營養元素的三要件:1.缺少某種營養元素,植物不能完成生活史(必需性);2.必需營養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他營養元素所代替(不可取代性);在缺乏時,植物會出現專一的、特殊的缺乏症,只有補充這種元素後,才能恢復正常(專一性);3.必需營養元素為植物體組成分或直接參與代謝作用。

(某元素存在若只能促進其他元素的吸收或因拮抗作用抑制其他元素的毒害,則不能稱該元素為必需)根據以上三要件,目前已確定了高等植物的必需營養元素有18種:大量元素:氫(H )、氧(O)、碳(C, 1800, Senebier & Saussure)、氮(N, 1804, Saussure)、磷(P)、鉀(K)、鈣(Ca)、鎂(Mg)、硫(S, 1938, Sprengel);微量元素:鐵(Fe, 1844, Cris 或1860, Sachs)、錳(Mn, 1922, McHague)、硼(B, 1923, Warington)、鋅(Zn, 1926, Sommer & Lipman)、銅(Cu, 1931, Lipman & McKinney)、鉬(Mo, 1938, Arnon & Stout)、氯(Cl, 1954, Broyer)、鈷(Co)及鎳(Ni, 1987, Brown)。

雖然所有高等植物已確定需要上述的18種營養元素,但是需要量之間差別很大,其在植體的含量、功能及吸收型態亦異。

植物必需元素的分類為何?植物營養元素分類-依據功能區分營養元素被吸收型態生理生化功能第一組:C、H、O、N、S 1.CO2、HCO3-、H2O、O2、NO3-、NH4+、N2、SO42-、SO2的型態被吸收2.離子來自土壤,氣體來自大氣1.組成有機體的結構物質2.組成輔酶的基本元素3.在還原過程中被同化第二組:P、B、(Si) 以磷酸鹽(H2PO4-, HPO42-)、硼酸(H3BO3)或硼酸鹽( H2BO4-)、矽酸鹽(HSiO4-)的型態存在土壤溶液中被吸收1.與植體中的醇化合物進行酯化作用生成磷酸酯、硼酸酯2.磷參與磷脂的代謝,磷脂是細胞膜、能量和遺傳物質的重要成分第三組:K、Ca、Cl、Mg、Mn 以離子的型態存在土壤溶液中被植物吸收1.產生細胞滲透壓,平衡陰離子2.活化酶3.控制膜的透性和電化學勢第四組:Fe、Cu、Zn、Mo 以離子或鉗合物的型態存在土壤溶液中被植物吸收1.以鉗合物存在於輔酶中2.原子價的變動傳遞電子植物營養元素分類-依據含量多寡區分分類元素含量與說明大量元素(巨量元素) C, H, O, N, P, K,Ca, Mg, S0.1-5.0%,作物對氮、磷、鉀的需要量比較大,土壤中的有效含量常不夠作物生長所需,需要施肥來補充,稱肥料三要素。

鈣、鎂、硫需要量次之,稱次量要素微量元素Fe, Mn, Cu, Zn,B, Mo, Cl, Co, Ni0.1-2,000 mg/kg植物營養元素分類-依據移動性區分分類元素說明移動性要素氮、磷、鉀、鎂、氯容易在組織間移動,當新組織的生長缺乏時,老組織中所含的該要素即轉移至新組織非移動性要素硫、鈣、鐵、錳、銅、鋅、硼不易在組織間移動,當新組織的生長缺乏時,老組織中所含的該要素無法移出供新生組織使用土壤與植物體中元素存在量及其被吸收型態、途徑為何?元素植物體(mg/kg) 土壤(mg/kg)被吸收型態吸收途徑鮮基────乾基────碳C 180,000 450,000 454,000 20,000 CO2、HCO3-、CO32-空氣、水氧O 700,000 450,000 410,000 490,000 CO2、H2O、OH-空氣、水氫H 100,000 60,000 55,000 -H2O、H+水、水蒸氣氮N 3,000 15,000 30,000 1,000 NH4+、NO3-、NH3、NO2-、N x O、尿素、胺基酸、生物固氮水、土壤、空氣、葉面、微生物磷P 700 2,000 12,300 650 H2PO4-、HPO42-、低分子量有機磷水、土壤、葉面鉀K 3,000 10,000 14,000 14,000 K+水、土壤、葉面鈣Ca 3,000 5,000 18,000 13,700 Ca2+水、土壤、葉面鎂Mg 700 2,000 3,200 5,000 Mg2+水、土壤、空氣、葉面硫S 500 1,000 3,400 700 SO42-、SO2、SO3、SO32-水、土壤、葉面鐵Fe 200 100 140 38,000 Fe2+、Fe3+水、土壤、葉面錳Mn 10 50 630 850 Mn2+水、土壤、葉面銅Cu 2 6 14 20 Cu2+水、土壤、葉面鋅Zn 3 20 160 50 Zn2+水、土壤、葉面硼B 1 20 50 10 主要:H3BO3次要:B4O72-、H2BO3-、HBO32-、BO3-水、土壤、葉面鉬Mo 0.2 0.1 0.9 2 MoO42-水、土壤、葉面鎳Ni* 0.1-1 Ni2+氯Cl* 100 Cl-文獻何&孟, 1987 Epstein,1972* 目前尚無施用鎳和氯的紀錄,因為氯離子充斥於環境中,不虞匱乏;鎳的需求量非常少,種子中少量存在已足敷需求,除非種子是在無鎳的水耕液中栽培者,否則不會有缺鎳的問題。

人體內所含的主要化學元素(共有29種)及其功能分類元素質量% 存在位置和功能大量元素O 65 水及有機物的成分C 18 有機物的成分H 10 水、有機物及無機物的成分N 3 有機物及無機物的成分Ca 1.5 骨骼成分;與酵素、肌腱有關P 1.2 與細胞合成、能量轉移、遺傳物質有關K 0.2 細胞流質內有K+Cl 0.2 細胞內外都有Cl-S 0.2 蛋白質及某些有機物的成分Na 0.1 細胞流質外有Na+Mg 0.05 某些酵素的成分微量元素Fe <0.05 含於血紅素、肌血球素和蛋白質中,參與電子轉移反應。

(一單元的血紅素可攜帶四個氧分子)Zn <0.05 胰島素及許多酵素的成分Co <0.05 含於維生素B12,參與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新陳代謝。

(把養分轉變成生理所需的能量)Cu <0.05 某些酵素的成分,幫助Fe的儲存,與紅血球、血色素的製造有關;參與頭髮、眼睛和皮膚的著色;與骨骼焊結締組織的構成有關I <0.05 含於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不足,影響新陳代謝,使幼童發育不良,智能低下;使孕婦流產;造成大脖子Se <0.01 某些酵素的成分F <0.01 含於牙齒及骨骼,影響牙齒和骨骼發育Ni <0.01 某些酵素的成分Mo <0.01 某些酵素的成分Si <0.01 含於關節組織中Cr <0.01 與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有關,幫助胰島素控制血糖,與控制膽固醇有關Mn <0.01 許多酵素反應的必需元素*其他元素V, Sn, Li, B, As, Pb, Cd等,含量都只有<0.01%,主要功能尚未可知。

主要營養元素在植體存在型態及功能為何?元素常用肥料種類(%) 植體內存在型態缺乏徵狀功能碳- 澱粉、脂肪、醣類、蛋白質、纖維……- 光合作用中被同化;呼吸作用中被釋放氫- 水、澱粉、脂肪、醣類、蛋白質、纖維- 水的成分而與植物體內的一切生理作用有關;光合作用中葉綠體分解水而生成氧- 水、澱粉、脂肪、醣類、蛋白質、纖維- 呼吸作用不可缺少;水和二氧化碳的組成元素氮硫酸銨(21)、尿素(46)、硝酸鉀(14)、硝酸銨(35)、氰氮化鈣(21)、硝酸鈣(15.5)、硝酸鈉(16) 蛋白質、胺基酸、核酸、酶、葉綠素、維生素、生物鹼、生長素、細胞分裂素植株矮小、早熟、提早老化、生長速率降低、老葉黃化核糖核酸(RNA)和去氧核糖核酸(DNA)是合成蛋白質和決定遺傳特性的物質基礎。

植物體內的遺傳資訊靠去氧核糖核酸傳遞磷過磷酸鈣(含P2O518),磷酸一銨(48-50) 腺漂呤核苷酸、核酸、蛋白質、磷脂、植素、酶葉深綠,生長點生長受阻且呈深紫紅色,新梢生長停滯,種子果實發育不良參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代謝;加強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與運轉;核酸是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變異的重要物質;提高果樹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磷脂與蛋白質是組成生物膜的基本物質鉀氯化鉀(含K2O 60)、硫酸鉀(50)與硝酸鉀(44) K+生長速率減低,嚴重時由老葉開始出現黃化和壞死現象激活酶的活性;促進光合作用,提高二氧化碳的同化率;促進醣類、蛋白質的合成和運輸;調節細胞滲透壓;增強抗逆、抗病蟲能力5鈣硝酸鈣、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鈣、氯化鈣、石膏、蚵殼果膠鈣(細胞壁)、草酸鈣(液泡)、檸檬酸鈣、植素(種子)、 -澱粉酶、Ca2+生長點最先受害死亡,芽的頂端或基部嫩葉扭曲細胞壁和細胞膜的主成分;多種酶的活化劑;調節介質的生理平衡;細胞之間的中膠層含有多量的鈣,與果實軟硬關係密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