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孩子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孩子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根据对农村地区的孩子教育状况的调查,以下是一份报告: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数量较少,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较远,给孩子们获取教育资源带来困难。
很多农村地区只有一所小学,中学更是少之又少。
2.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教师数量有限,且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少数农村学校的教师是本地人,缺乏相关专业教育背景。
这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经济困难:许多农村家庭由于贫困无法负担孩子上学的费用,从而导致辍学率较高。
一些家庭需要孩子到外地务工来获得收入,无法提供稳定的教育环境。
4. 缺乏学习资源:农村地区的学生缺乏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电脑实验室等。
这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发展,也使得他们无法获取同城孩子们享有的学习机会。
5. 教育观念落后:一些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他们更重视家庭的劳动力贡献,因此往往会提前让孩子去务工。
这种观念限制了孩子们的受教育权益。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状况:1. 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
2. 加强农村学校师资培训: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 建立奖学金体系:设立奖学金,鼓励农村优秀学生继续深造。
4. 增设学习资源:在农村地区建立图书馆、电脑实验室等学习资源中心,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5. 加强宣传教育:向家长和社区普及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农村家长对教育的认知。
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希望能够改善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状况,让他们享有平等的教育权益,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VS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随机抽样 的方式对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进行调 查。问卷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教育状 况、生活状况、健康状况等方面。同时, 还采用了访谈和观察等方法进行深入了解 。
研究对象和范围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为研究对象,包括与新生代农民工共同生 活或由其抚养的子女。
2023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 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目录
• 引言 •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基本情况 •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状况 •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 •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社会适应状况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年 龄在16-30岁之间,具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村青年。
教育负担
教育费用高昂,加上家庭生活压力和职业竞争压力,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面对子 女教育问题时倍感压力和焦虑。
04
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 状况
心理测评和结果
调查问卷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了心理 健康测评量表,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尊量表(SES) 。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为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如心理 咨询、夏令营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社会问题和挑战
身份认同
由于父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城市存在差异,新生代农民工未成 年子女可能面临身份认同的问题,需要逐渐接受和认同自己的身 份。
心理压力
面对家庭背景与城市同龄人的差异、父母的期望和社会竞争等压 力,新生代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可能会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篇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由于缺失正常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心理问题增多,学习成绩下降等方面。
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发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教育管理难题,极待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字农村农民工留守子女家庭教育弱势群体引言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
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
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
我们对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家长展开问卷调查,以了解农民工自己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有一个随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而日渐积累的过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更加壮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xx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823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达到700万人,留守在家的儿童2200多万。
于是,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城市中的热点社会问题,市民也高度关注。
我们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几个问题: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情况;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的受教育情况;留守子女的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家长对学校和社会的期待等。
调研报告模板(16篇)精选范文
调研报告模板(16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调研报告模板第1篇:党的十_大报告指出, 进取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理解教育。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 更是直接影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改善民生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
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进城农民工的数量将近2亿, 有多达1400万的随迁子女, 然而, 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社会现状、农民工家庭的自身因素等的制约,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令人堪忧。
这不仅仅影响到农民工子女自身的身心发展和未来, 并且亦影响到教育公平的实现, 也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趋势相背离, 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个庞大群体的受教育权, 成人们关注的现实难题。
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一、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其产生原因1、教育机会不公平, 异地入学困难。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 尽管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可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仍不能有效的解决, 城市中的公办中小学仍以各种理由拒收农民工子女。
2、教育资源有限, 教学质量堪忧。
尽管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 可是由于名额限制, 费用较高等原因大部分农民工其子女选择学费低廉, 对籍、户口要求不严的民工子弟学校就读, 和普通的公立学校相比, 子弟学校大多受办学经费的限制, 办学条件较差, 学校设备设施简陋, 师资力量薄弱, 教学方式、方法落后, 教师专业化和经验略显不足, 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严重影响了学龄儿童的义务教育水平。
3、家庭教育缺失, 失学问题严重。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分析, 在全国适龄流动儿童中, “未上过学”者所占比例4、0%, 上过学后又辍学的比例0、8%。
二者相加, 全国适龄流动儿童中未按要求入学理解义务教育的比例4、8%, 高于全国儿童的相应比例(3、3%)。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一、引言a:背景介绍: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重要性及社会背景。
b:目的和目标:说明本文档的目的和目标。
二、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现状分析与挑战a:教育机会不均: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的教育机会差距。
b:学校资源不足:农村地区学校的师资和设施条件有限。
c:家庭经济困难:农民工家庭缺乏经济支持,无法承担高昂的教育费用。
d:面临的社会歧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面临就业和社会交流方面的歧视。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政策和措施a:公共教育政策:通过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来保障农民工子女的权益。
b:资金支持:各级向农民工家庭提供教育补助金,减轻经济负担。
c: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地区的学校和教育设施,改善学习环境。
d: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学质量。
e:扶持特殊群体:关注留守儿童和残疾农民工子女的特殊需求。
四、其他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途径和建议a:社会组织参与:鼓励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b:公众意识提高: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宣传教育,形成社会共识。
c:激励措施:提供奖学金和奖励机制,激励农民工子女积极学习。
五、法律法规及注释a: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的权益和义务。
b:扶贫政策:各级对贫困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资金支持。
c:区域平等教育政策:各级推行区域间教育资源均等化政策。
附件:a: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调查报告。
b:农村地区学校建设规划书。
c:农民工家庭教育补助金申请表格。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法:教育部颁布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的权益和义务。
2、扶贫政策:为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对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资金支持。
3、区域平等教育政策:推行的区域间教育资源均等化政策,旨在解决农村地区教育机会不均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汇报人:2023-12-21•引言•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分析目录•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调查结论与展望01引言调查背景与目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关系到农民工家庭的未来和社会的稳定。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涵盖了全国范围内的多个城市和地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调查范围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进行调查,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调查方法调查范围与方法02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农民工子女入学率普遍较高,但存在地区差异,部分地区农民工子女入学率较低。
农民工子女辍学率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工作不稳定等。
辍学率入学率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
教育资源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不高,与城市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教学质量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时,往往面临入学门槛高、学费贵等问题,导致教育机会不公平。
教育公平问题教育质量问题教育管理问题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等方面。
部分农民工子女学校存在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等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030201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03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分析农民工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难以承担子女教育所需的经济支出。
家庭经济条件部分农民工家长对子女教育不够重视,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家庭教育观念农民工家庭往往居住在城市边缘地区或流动人口聚居区,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家庭环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差异,农民工子女在不同学校接受的教育质量也不同。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一、本文概述本报告旨在对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教育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其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些孩子由于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往往面临着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质量不高、心理适应困难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揭示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的现状,以期为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也随之迁移到城市。
然而,这些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努力保障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城乡差距、地区差异等因素,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一些城市学校的招生名额有限,无法满足所有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导致部分孩子只能就读于条件较差的学校,甚至无法接受教育。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随迁子女多来自农村地区,他们的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加上城市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农村有所不同,使得他们在适应城市教育环境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一些城市学校对随迁子女的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导致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再次,教育公平性问题突出。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在教育方面与城市本地孩子相比,往往面临着更多的不公平待遇。
一些学校存在对随迁子女的歧视现象,如分班不公、待遇不公等,使得他们的教育机会受到限制。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的限制,随迁子女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保障他们的教育权益。
三、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探究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多重因素交织、深层次矛盾凸显的结果。
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民工的子女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篇一:一、基本情况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出现的新名词。
农民工作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对闭塞的农村,其中大部分人,在经济上难以支撑子女入学的费用,在心里上更缺乏融入城市文化的足够准备。
农民工子女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的子女,他们随父母进入城市,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下学习生活。
目前,中国约有亿进城务工农民,他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
其中,近1000万随父母进城,农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问题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探寻宁波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情况,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小分队于2013年7月中旬,对宁波市鄞州区部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调研。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37份,有效问卷130份。
除调研问卷以外,调研队员也通过面对面访谈形式了解情况。
本次调研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情况、父母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学习感受和课余、假期学习安排等多个方面调研,综合反应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二、问卷分析(一)被调研者基本信息图1.影响孩子学习因素比例图农民工子女对于选择是否会一直待在所在城市,58%表示目前来说会留,38%的表示暂时还不知道,剩下的4%正在做离开的准备。
其中,表示会留下来的原因,也主要因为父母还将继续在目前的城市打工而无奈选择会继续留下来。
在调研中,受访者比较矛盾,既表示对环境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以及对今后学习的担忧,但又对目前的情况无法改变的无奈。
图2.选择会否一直待在这个城市比例图受访时,很多同学表示自己基本没有当地的朋友。
当被问及到和当地小朋友交流少的原因,三分之一的孩子表示与他们没有共同话题,语言沟通的不流畅也成为其中一个因素,最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其他的23%中,多数孩子认为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成为跟当地孩子交往有阻隔的重要原,这一方面体现了受访学生的自卑心理,同时也表现出孩子内心急需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实践报告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班级: 工商学号:姓名: 陶永朋卢安超魏名俊徐坤王成成赵宇豪任课教师: 高璐时间: 至学年度第学期年月日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前言:此次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合肥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了一些真实而又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那就是农民工的子女们,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帮助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
一、合肥市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基本状况。
(一)受教育机会。
受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机会直接反映到这一群体的受教育的平等权益问题。
农民工的受教育机会问题具体反映在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渠道等方面。
、就学渠道。
()在合肥某些小学借读。
流入地学校参照当地政府生均拨款作为收费标准,吸收农民工子女借读。
学校安排儿童插班学习或单独编班。
公办中小学师资正规、管理科学、教学条件好,是农民工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学校。
因此大部分的农民工都愿意把子女送往这类学校。
() 就读于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所办的学校。
针对某些流出地的人口在流入地居住相对比较集中的情况,流出地政府经流入地政府同意,自投资金、人力,在流入地办学,吸收本地区的农民工子女入学。
这类学校已成为吸收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 进入民助公立(或公助私立)学校学习这是一种正在探索的就学形式,即由企业出资修建校舍,购置必备的教学设备,而管理上由自己运作,费用由教育行政部门(政府) 负担,按正规学校进行管理,学生需交纳少量的借读费用。
这种学校既有公立学校的优势;又有企业的支持,因而是一种较好的办学形式。
() 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
为自己的子女选择这类学校的家长大多数是出自经济方面的原因,民工子弟学校收费要便宜得多。
除了便宜,照顾农民工的工作情况也是这些学校受欢迎的原因。
农民工一般早上五六点钟就把孩子送来了,晚上到七八点才来接,学校早晚都有人看管,这大大方便了农民工。
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第一篇: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世界---苏北四市外出民工子女生存现状调查调查时间:xxxx年x月xx日至x 月xx日。
调查地点:宿迁、淮安、盐城、徐州。
调查人员:x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调查主题:苏北四市外出民工子女生存现状。
从繁华都市到卫星城镇,到处都有这么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搞建筑,送牛奶,卖小吃,当服务员,做清洁工…“他们不知疲倦风雨无阻,承担了城里人最不愿意干的脏活、苦活、累活;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一股重要的力量,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们,就是从农村流入到城镇的劳动力;他们,就是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被人们约定俗成为“农民工”,简称“民工”。
置身繁华都市,漫步大街小巷,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忙碌而又不知疲倦的身影,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的艰辛与工作的劳累,可以看到他们在追寻梦想和希望中洒下的辛勤汗水,但我们却看不到与他们相隔千里、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这些“留守孩子”的生存环境、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他们的身体、心理、教育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年暑假,南京审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社会实践服务团走近淮安、宿迁、盐城、徐州四市,深入苏北农村,与这些孩子进行面对面地接触,零距离地交流,去倾听一个个辛酸而又无奈的故事……淮安: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孩子在苏北广大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里,大都由爷爷奶奶照养,农村里的这部分老人,不仅年龄大,与孩子之间存在较大的代沟,而且他们中的教育程度偏低,大多是文盲和半文盲,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局限性,他们欠缺教育孙辈的能力,有的甚至扭曲了孩子的教育,他们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却在其他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是“隔代教育”现象。
Xxxx年x月xx日,我们来到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镇龙窝村进行采访,全村共1400人,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就达378人,其子女大多由爷爷奶奶照管。
关于农民工就业、工资、劳动保障及其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就业、工资、劳动保障及其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前言:实践参加者:实践主题:农民工就业、工资、劳动保障及其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实践时间: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民工就业状况(一)农民工的求职主要靠亲朋好友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
(二)农民工职业涉及城市生活的诸多方面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有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技术工人、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一般职员、办事员、管理人员、居民服务人员、商务服务人员、个体业主、小摊小贩、家政服务人员、市政环卫工人等。
(三)农民工工作时间过长造成农民工劳动时间过长的原因主要是: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多挣钱,主动延长工作时间。
(四)农民工就业的主要障碍1、户籍壁垒。
劳动力市场使得农民工无法取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劳动力资格,城市居民所从事的许多工作,农民工不是不能干,而是因为没有城市户口而不被允许干。
农民工只能进入低端劳动力市场,而低端劳动力市场上又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而使劳动力供大于求。
农民工随时面临被解雇的命运,就业极不稳定。
2、行业和工种限制。
一些城市对农民工进行总量控制,职业、工种限制、先城后乡控制等。
由于就业歧视的存在,农民工群体应有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成为城市的边缘人。
3、技能障碍。
除了外力限制,农民工就业最大的障碍来源于自身的缺乏技能。
农民工职业技能缺乏的主要原因,除了输出地职业教育跟不上、用工单位不重视工人培训之外,与外出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也有很大关系。
4、信息缺失。
农民工一度被称作“盲流”,主要是指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农民工寻求工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
(五)、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建议当前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有农民工自身的原因,也有现行政策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的原因,还有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融合和接纳方面的原因。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问题
(一)问题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1.心理适应问题:农民工子女心理比较脆弱,难以融入班集体的学习和生活,出现的心理适应问题比较多。
2.学习态度的问题他们普遍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多人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
3.学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问题他们普遍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能认真听讲,爱讲话,好动。
4.学习的内容问题教材的内容安排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导致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较多。
5.学习条件(基础)问题他们普遍学习基础较差,难以跟上正常的教学节奏;他们的家庭条件较差,难以提供正常的学习条件。
6.教师教学的问题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教师教学在难度、速度等方面超过他们的接受能力,导致他们不适应学校学习。
7.外部环境问题进城务工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教育子女的方法;进城务工农民工家庭环境较差,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原因分析1.心理适应问题(1)生活环境的改变的影响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由比较封闭和落后的农村来到城市,他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他们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生活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候这个适应过程是很艰难的,由此导致他们难以融入社会生活。
(2)频繁的转学的影响由于农民工工作的不稳定性,导致他们生活的地点也很不稳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子女转学很频繁,他们刚刚适应一个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就又不得不重新适应新的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普遍缺乏一种归宿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常此以往容易导致他们心理冷漠,不愿与他人和同学交往,因此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
(3)与父母缺乏交流进城务工农民工劳动时间较长,基本上每天劳动的时间超过12小时, 他们天不亮就要起床去工作,天黑了才能回家,每天和子女见面的时间很少,回到家里忙于家务和休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
另外他们和子女有着明显的代沟,子女关心的他们不理解,子女对他们的管教觉得厌烦,他们和子女的交流很少。
关于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标题:农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 引言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劳动力来源,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活状况和受教育状况,以了解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覆盖了多个省份和城市的农民工家庭。
问卷包括以下内容:个人信息、职业状况、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子女教育情况等。
3. 农民工生活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工的生活条件较为困难。
他们工作的环境艰苦,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不高。
许多农民工居住条件简陋,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社会保障。
4. 子女受教育状况
调查发现,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状况普遍较差。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流动性大,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条件和资源不足,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
5.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力度,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资待遇。
-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保障力度,提供资助、补贴和奖助学金等政策措施,确保他们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
- 学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给农民工子女,包括教育设施、教材、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6. 结论
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生活和教育状况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只有保障他们的权益和提供优质的教育机会,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
2018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_1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调查时间:20XX年XX月
调查地点:鞍山市
调查内容: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
潘友竹(团市委希望办主任):在双山某街道的楼群里,一片低矮的小房,推开已快散落的门,在阴暗的小屋里见到了关世成母子。
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摆设显示出他们家的光景不是很好。
这是我们第一个走访对象。
关世成,12岁,五年级,他还有一个上初二的姐姐。
世成的父母从台安农村过来已经10多年了。
平时,他的父母主要以卖水果为生,去年父亲因肺癌去世后,全家生活就靠母亲卖水果维持。
当我们寻问其家里的情况时,她母亲忍不住落了泪:“唉!原来我们两个人一起忙活,日子还可以。
自从孩子他爹去世以后,这日子就紧巴巴的。
我们没有特困证,学费也不能少交。
老大上初中时,还要交1200元的借读费,后来学校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就给免了。
一到交学费时,我就愁。
可也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啊。
”他妈妈说话期间,世成一直低头沉默不语,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临走时他告诉我们,他会帮妈妈卖水果,还想学会更多的本事,帮妈妈多做点事。
走进第二家时,在外面玩了半天,刚被姥姥找回来的13岁关怀正趴在桌上无所事事。
去年9月刚上初中不到两个星期,就因为交不起学费、校服费及其他费用,被迫退学。
关怀全家从凤城过来有好多年了。
母亲患有肺结核,姥姥有严重的风湿病。
全家的生活就靠父亲去劳务市场找点零活及姥姥和妈妈捡点破烂勉强度日,有时吃饭都成
- 1 -。
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202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1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民工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滞塞造就了大批的城市候鸟,并因着其特殊的工作和生存环境而体味着别样的喜怒哀乐。
城市的第二代移民——民工的孩子则因为义务教育体制、户藉制度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尚未完善等原因,求学的问题受到种种障碍和限制。
一、昂贵的借读费让民工的子女望而怯步。
在北京,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在民工子女教育方面措施比较到位,但由于费用等问题,民工子女在入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特别是取消借读费后,因财政没有补助资金,这一矛盾更显突出。
城市学校多以非学区户口和学生容量已满为由拒收农民工子女,而民办学校较高的收费又使农民工家庭难以承受,致使一些农民工子女失学。
北京市教委和民政局规定,需要父母中有一方持有北京市的正式常住户口,其子女开具《子女关系证明信》后就可免费借读本市中小学,按有本市正式常住户口的学生对待。
这样的情况下,外地来京的民工子女要想在北京进入城市学校就读,必需交纳昂贵的借读费。
从秦皇岛来京务工的小张夫妇,七岁的女儿正是入学年龄,按照北京小学生就读的相关政策,夫妻俩既没有北京户口又没有房产证明,不符合北京入学规定的几种情况,被答复为应回户籍所在地就读。
夫妇俩求熟人帮忙,再三申请为了不让孩子作留守儿童,给孩子一个阳光健康的心态,希望进入所在暂住地相近的小学入学。
最后接到答复为可按暂居地相对就近入学,具体向暂居地附近小学或所在区教育局申请,必须交纳借读费一万两千元,即每年两千,一次交清六年费用。
小张夫妇在北京打工,丈夫开车给一家餐馆送货,每月五千元的收入,妻子没有工作,只负责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和日常家务。
月工资五千元除掉房租每月一千元、生活费及其它各种费用两千多元,实在所剩无几。
一万两千元对夫妻俩来说实在不是小数目,而且还是最低的借读费,按学校质量条件等,多的可达三万六千元。
关于农民工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农民工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农民工教育状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农民工是指农村户籍农民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人群,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劳动力。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就业,但由于国内农村教育资源不足,他们在教育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民工的教育状况,为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农民工为对象,调查范围为浙江省杭州市,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80%。
三、调研结果1. 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农民工调研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比58.5%,高中文化程度者占比33.5%,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比8%,整体教育程度偏低。
这说明大部分农民工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2. 子女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研者中有子女的占比为78%,其中小学及以下学历子女占比最高,达到71%。
此外,67%的农民工表示愿意为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付出更多的代价。
这表明农民工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意识较高,但面临经济压力,不能提供足够的资源。
3. 教育投资调查结果显示,57%的农民工表示无法承受子女学费和生活费,64%的农民工表示没有能力为自己继续深造。
这再次突显了农民工教育投资的困难。
另外,只有23%的农民工从事城市工作时获得过教育补贴。
4. 教育机会调查结果显示,54%的农民工认为他们没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此外,35%的农民工认为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差距较大,导致他们的教育机会不足。
这表明农民工在教育机会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平等现象。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通过对农民工教育状况的调研,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农民工整体教育水平偏低,需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和提高其文化素质。
2.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值得重视,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入和支持。
3. 农民工教育投资压力大,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和补贴政策,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A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调查及完善对策分析报告(附问卷)10000字(论文)】
A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调查及完善对策分析报告目录一、研究背景意义 (2)(-)研究背景 (2)(二)研究意义 (2)二、随迁子女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3)三、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调查 (5)(-)A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现状调查 (5)1.问卷设计 (5)2.调查过程 (5)三、A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1.家庭教育的教育支持不够 (7)2.学生自身理解能力落后 (9)四、A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11)(-)提升农民工家庭生活质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改变农民工教养方式 ............................................. H3.提高家庭对教育的资金投入 (12)(二)增强随迁子女学习兴趣 (13)结论 (13)参考文献 (14)附录 (15)一、研究背景意义(-)研究背景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进城务工人员进入教育系统的问题越来越多,他们正逐渐成为校园内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专门为接收外来随迁子女的公立学校,如何办好合适的学校教育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陪同工人进入城市的随迁儿童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被称为“流动人口子女”和“农民工子女”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的概念提出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一概念不仅限制了工人的身份,而且客观地对待了随迁儿童与留守儿童的身份。
这项研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指的是那些离开农村地区,搬到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家人,但还没有得到城市户口,在6到15岁之间必须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和青少年,并且与父母一同住在工作所在地。
加速工业化进程,将发展重点转向城市,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农民不断向城市迁移。
2013年,外来务工农民总数达到2.7亿,移迁儿童特别教育群体也在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上海市松江区为例0引言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生力量。
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
而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这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社会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是关乎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而农民工子女,这些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孩子们,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但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更成为了现时期中国义务教育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中国进城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了2亿人,在这2亿人的背后,有7000多万他们的孩子,这其中包括跟随父母在他乡的,1400多万随迁子女。
5800多万留守儿童,其中4000多万年龄是在14周岁以下,有8个城镇儿童当中就有一个是流动儿童,在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则是每3个儿童当中就有一个是流动儿童。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是社会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
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
一、调查目的目前,全国进城的流动儿童有2000万人左右,由于城市学校对他们采取限制政策,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
另据一项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儿童中心共同立项、财政部和联合国基金会资助的调查显示,在调查的7800多名儿童中,3到6周岁流动儿童入托比例为60.7%,低于城市儿童入托率,6周岁儿童中有46.9%没有接受入学教育,超龄现象比较严重,有近20%的9岁孩子还只上小学一、二年级,13周岁和14周岁还在小学就读的占相应年龄流动儿童的31%和10%。
这一系列的数字有些让人触目惊心了。
而这些数字无一不在表明,农民工子女失学现象已经十分严重。
广大的农民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把最好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城市,孩子是他们的一切,是他们的希望,而他们的孩子却无法正常上学或上不起学。
虽然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努力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规定“两为主”政策,即是第一,以公办学校为主,第二以流入地的政府为主,但是却无法落实。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社会现状又又哪些局限性限制了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呢?本质问题在哪里?农民工又有哪些难言之隐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此次调查。
根据调查,上海市松江区近几年迅速发展,建立了集中的工业生产基地,各种大、中、小型公司、企业、厂房纷纷在这里安家落户。
同时,应餐饮、服务、制造、运输、机械、电子科技、纺织、建筑等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需求,吸收了一大批农民工。
他们年龄各异,有的已到育龄期,有的已经拖家带口。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松江区的农民工大约有7万,其义务教育的适龄子女约9万。
这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就随之凸显出来。
由于教育经费和户籍管理的原因,上海市一般不会向他们提供9年义务教育,也不会向他们提供与上海市市民子女一样的高中教育。
那么这些外地来沪的农民工子女目前就学的现状如何?他们在受教育问题上有什么困难和需求?政府和社会应该如何干预?有什么解决的良策?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真正了解更大范围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有着很直接的关系,同时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新三农”的建设。
同时使我们学会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中国改革发展的社会现象,对我们将课程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调查结果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权利上存在很大问题。
我们从对农民工发出的150份调查问卷中所得:69.54%的孩子是在家长先行安顿好后再到城市的。
(图1)61.12%的孩子是与父母一起住,并且没有稳定的住房。
受访农民工夫妻双方都在外务工的占63.73%,经常更换地点租房的占47.51%。
有19.17%的家长表示其子女曾有过停学或休学的情况。
图1在农民工子女择校时,46.27%的家长表示“做了多方面努力学校才接受”,19.63%农民工表示孩子在选择学校时曾“遭受到学校拒绝”且情况很严重。
(图2)并且在有的学校甚至存在“择优录取”的现象,这也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面临的一个障碍。
图2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经济收入微薄,社会地位较低,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闭塞的偏僻农村,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
农民工进城务工具有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
这些都揭示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学中存在的种种十分艰难的问题。
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超出了许多城市公办学校的承受能力,民办学校仍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一个主要渠道。
而因为涌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迅速增多,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很多公办学校难以敞开接受全部前来报名的农民工子女。
民办学校的教育条件又令人堪忧。
此外,在入学问题上,费用是首当其冲的。
(图3)图365.37%家长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
34.51%的家长认为学杂费用收费较高,14.37%的人提出有学校收取借读费或赞助费且费用偏高。
按照现行标准,农民工子女不管上什么学校,都是要交费的。
在公办学校借读,要交借读费。
至于私立学校,收费标准不一,也不透明,很难统计。
在费用问题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面临三大难问题:就读私立学校费用太高,一般家庭根本无法负担;就读公办学校却因为户口的问题,使得孩子根本不能和同龄人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第三是一些为农民工子女专门办的学校却因为工商部门对于学校的定性和自身办学经费的问题而常常出现运转困难,这一类学校的本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
而在是否愿意将孩子送入政府开设专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学校建立专门的班级问题上,39.5%的家长愿意,40.67%家长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19.83%的家长明确表示不愿意。
(图4)图4三、原因分析首先,农民工收入不稳定且较低,生存状况极为不易。
农民进城后,主要从事小商品买卖,有的工作稳定,如农贸市场的业主、小吃店店主等;还有的工作和收入不稳定,如运输工人、各种建筑工地的民工等,他们的收入普遍较低。
流动人口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占四分之一。
这样的低收入,维持温饱问题已属不易,在子女教育费用上往往力不从心。
其次,许多地方在原来计算经济发展总量和规划社会教育发展事业计划时,基本上以本地常住人口作为基数。
但是农民工带子女大量涌入城市。
这无疑就增加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再次,城市人对农民工进城数量的担忧。
城市人已经习惯于单身农民工在城里就业,从事险、脏、累的活,他们只提供廉价的劳动力,由于没有子女和家庭的负担,城里人不必担心它们留在城内和城里人分享城市的公共福利与资源,也不用害怕城里出现大量的贫民窟,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家庭在城市定居,无形中给城市的教育资源带来压力,造成城市人在感情上无法融合农民工子女教育。
四、对策研究1.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户籍制度,解除教育体制与户籍制度挂钩的传统模式。
政府应着力解决导致教育领域受教育权利事实上不平等的体制性问题,取消二元户籍制度所强加的受教育界限,取消教育赞助费等其他不合理的收费制度,保证流动劳动力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其提供公平的教育环境。
注重义务教育公共投资的内部效益,必须建立严格的教师人力资源配置制度和合理的学校设置制度。
在政策上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市民在国民待遇上的一致性,降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门槛,逐步剥离在“城市户口”这一身份标签上附着的一系列不合理的社会福利,实现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主体平等。
2.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打破城乡割据农民工子女离开农村时,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随之流转,其就业所在地也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预算。
这样,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就没有了保障。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破除城乡分割,保证教育投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3.消除城乡歧视,入学一视同仁《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从法理上讲,明显存在对流动少年儿童的歧视性条款,造成了流动儿童在选择受教育权、缴费、享受教学资源等方面与流入地儿童的不平等。
而教育法律规范中出现的诸如“借读费”、“赞助费”、“临时学籍”等内容,实际上是将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子女隔离开来进行教育。
所以应消除这些歧视性的条款和语言。
4.大力扶持重视农民工子弟定点学校对于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政府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支持农民工子弟教育。
因此,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对农民工子弟教育专项经费,派遣一批品学兼优的年轻教师到农民工子弟定点学校教学,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创新农民工子弟教育的办学方式,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办学,改变目前办学体制的单一性,平时要加强新闻媒体对农民工子弟教育工作的宣传,使全社会更加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5.强化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观念当前,有云农民工子女入学较难,部分农民工长生“畏难“情绪,有些农民工送子女入学不积极,有些农民工送子女入学时对学校采取消极的应对措施,给学校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在努力改善农民工入学环境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农民工依法送子女入学,切实维护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也保证基层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
总而言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在仍是我国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等多种疑难因素的牵绊,必须认真对待,主动出击,积极而为,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给每个农民工子女提供应有而平等的教育,使他们得以健康茁壮成长。
温家宝总理曾在学校的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同在蓝天下,共同进步成长。
”而我们也要相信,城市流动的花朵的绽放,会使春意更加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1】苏天从:《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1期.【2】胡建勇.陈海燕.农民工子女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7,( 11).【3】金磊.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解决途径探析[J].天津教育,2005,(8). 【4】徐学俊.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论析[J].湖北大学学报,2007,(11). 【5】王智超.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制度性障碍与议[J].东北师大学报, 2007,(6).附录一:样本量:150(实发数:165,收回数:165)农民工民主参与权益调查问卷亲爱的朋友,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