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
企业为主体创新体系瓶颈和对策
企业为主体创新体系瓶颈和对策转变经济发展⽅式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主要瓶颈和对策研究⼀、上海转变经济发展⽅式需要⾛创新发展之路今后五年是上海实现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都市的重要时期。
上海作为中国的⼀个特⼤型城市,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由主要依靠投资、出⼝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产业带动向依靠第⼀、第⼆、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管理创新转变。
”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上海转变经济发展⽅式要“积极推动三⼆⼀产业共同发展,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因此,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要充分利⽤先进制造业产⽣的技术创新成果,加快技术进步和⼈才培养的速度,通过制造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向⾼端服务业,⾼端服务业反哺先进制造业在⾼端领域扩⼤规模,加快先进技术的应⽤和改造适⽤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能级,不断提⾼⾃主创新能⼒,形成可以满⾜新型产业体系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体系。
⼆、上海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改⾰开放以来,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技术创新投⼊⼒度,积极通过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
到2007年末,全市规模以上⼯业企业15099户,其中股份制企业113户,外资企业4086户,港澳台企业1796户,国有企业343户,私营企业6214户,有限责任公司1057户,以及集体、股份合作和其他企业1320户。
从研发投⼊来看,2007年上海全社会科技研发(R&D)投⼊达到307.50亿元,研发投⼊的强度达到2.6%。
全市企业⽤于R&D 活动的经费投⼊达到222.15亿元,⽐上年增长20.1%,占本市R&D经费投⼊的72.2%。
全市企业研发投⼊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10家;占全市⼯业企业总数1.5%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科研经费投⼊122.9亿元,占全市⼤中型企业科研经费的67%以上。
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三者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校科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瓶颈1、产学研合作中,企业主体作用不明显。
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重视不够。
大部分企业仅着眼在找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停留在个别项目或短期合作上,缺乏从长远的观点考虑如何提高企业新技术的吸收及开发能力。
另外,各级引导鼓励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政策措施不多,还不能有效调动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2、产学研合作中,合作观念存在差异。
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属于不同类型的组织,它们在任务和目标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在项目的选择上,学校的研究人员偏向于有一定学术水平、有利于评奖评职称的“课题”进行“研究”,但企业主要瞄准有市场需求的“项目”进行“开发”。
这导致一方面大量的科技成果由于缺乏市场需求难以推广,各种形式的科技成果洽谈会也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企业的科技需求又难以得到满足。
在项目完成的标准上,科研机构认为样机做出来就算成功,而企业要求能够大批量生产才算成功(这在项目合作模式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3、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分配不尽完善。
企业的积极性很高,研究机构提供的技术也很好,但由于产学研合作中各方对技术价值的看法不同,各方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从而影响了合作的进程,有些甚至因此中止了合作。
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各方对技术价值评价的标准不一样。
企业认为高校或研究所对其成果定价偏高,报出的价格有时是企业方预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研究单位则认为企业“太精”,过于斤斤计较,舍不得投入。
双方在协议签订过程中,前期研发投入一般不会太大,各方可能还比较容易达成一致的协议,许多企业因此认为利益分配不是问题。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言: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要实现创新的突破和成果的转化,就需要深化科技体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深化科技体制,搭建技术创新体系。
一、健全企业主体地位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创新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要加强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要优化创新环境,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实施科技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提高企业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地位。
二、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导向。
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企业进行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
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大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分析,引导企业投入到市场有需求的技术研发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推动科技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推动经济发展。
三、产学研深度融合产学研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协同创新,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要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共享和转化。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力度,提高其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的能力。
通过这种深度融合,可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促进科技创新的升级换代。
四、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
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一方面,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他们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鼓励他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广大劳动者的创新素质,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总结:深化科技体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实现创新突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三者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校科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瓶颈1、产学研合作中,企业主体作用不明显。
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重视不够。
大部分企业仅着眼在找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停留在个别项目或短期合作上,缺乏从长远的观点考虑如何提高企业新技术的吸收及开发能力。
另外,各级引导鼓励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政策措施不多,还不能有效调动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2、产学研合作中,合作观念存在差异。
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属于不同类型的组织,它们在任务和目标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在项目的选择上,学校的研究人员偏向于有一定学术水平、有利于评奖评职称的“课题”进行“研究”,但企业主要瞄准有市场需求的“项目”进行“开发”。
这导致一方面大量的科技成果由于缺乏市场需求难以推广,各种形式的科技成果洽谈会也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企业的科技需求又难以得到满足。
在项目完成的标准上,科研机构认为样机做出来就算成功,而企业要求能够大批量生产才算成功(这在项目合作模式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3、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分配不尽完善。
企业的积极性很高,研究机构提供的技术也很好,但由于产学研合作中各方对技术价值的看法不同,各方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从而影响了合作的进程,有些甚至因此中止了合作。
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各方对技术价值评价的标准不一样。
企业认为高校或研究所对其成果定价偏高,报出的价格有时是企业方预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研究单位则认为企业“太精”,过于斤斤计较,舍不得投入。
双方在协议签订过程中,前期研发投入一般不会太大,各方可能还比较容易达成一致的协议,许多企业因此认为利益分配不是问题。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以法律 的形式鼓励产学研合作, 发展科技 中介机构 的意见 》 ,以及 关心 较多 的 “ 同研发 的关 键技 共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管庄校区经管 系,北京 102 004
5 2
硷 泛曾零 2 1 年第1 02 期
营 建 与文化
术 的保密 ” 等相关 问题在 现有 法 入 困境 。 规下就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
合 作 资金投 入不 足 ,融资渠 资金 是维 系产 学研合 作 的重
要 纽带 ,资金 的缺 乏和融 资渠 道
术 空 心化 ”现象 ,以及 税 收优 惠 矛盾 会更 为 尖锐 ,一旦 矛盾 积攒 道不畅
一
步开展 创造 了条 件。在 政策方 不是 很成 熟 ,在 法 规政 策、合作
经济 发展 的细 胞—— 企业 ,其研 面 ,19 9 9年 国务 院发 布了 《 关于 机 制 以及 服务 支持 等方 面还存 有
发能 力又 很有 限 ,迫切 需要 大量 加强 技术创 新发 展高科 技 实现产 不少 问题 ,而且 这 些 问题 如果 不 的新 工艺 、新 技 术 以使 自己 的产 业化 的决定 》 ,明确指 出要发挥高 能得 到有效 解决 ,势必会 影 响我 品、设 备更 新换 代 ,确 保 自己在 校 在产学 研合作 中的积极 带动作 国产学 研合 作 的进 一 步深化 和可 市场 中的竞争 地位 。产学研 作 为 用 ; 0 6 又发 布 了 《 20 年 国家 中长 持续发展 。
现 存 问 题
法律 政策 不健 全 ,管理部 门 从法律法规制定的现状 来看 ,
务 、产业 发展 和经 济进 步等 。因 合作 政策 开始 从 以 “ ”为 中心 缺乏有效协调 研
受 到政府 的重视 ,颁 布 和出 台一 相 关部 委为进 一步 落实 国家 的法 目前 ,我 国还 没有 出 台针 对产 学 系列法规 政策 ,以促 进其 健康 发 规 政 策 ,也 提 出 了 一 些 实 施 办 研方 面 的专 门立法 ,相关 规定 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
【发布单位】国务院【发布文号】国办发〔2013〕8号【发布日期】2013-01-28【生效日期】2013-01-28【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得到增强,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目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统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以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培育发展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企业水平,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实现翻一番。
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技术标准,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
国际合作中存在着文化差异、知识产权保护等难题,需要加强沟通和协商,建立互信机制和合作规则,确保产学 研协同创新的顺利进行。
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及发展策略
深度融合
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是推动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实践教学、 科研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性循环。
人才培养
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通过设立奖学金、实习实训基地 等方式,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技术研发
加强技术研发能力,提升产学研 协同创新的技术水平,通过引进 先进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等方式 ,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
。
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产 学研协同创新的成果转化效率,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CHAPTER 04
未来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展望 与趋势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学研协同创 新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方向的发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协同 创新的效率和成果质量。
国际化方向
国际化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必然趋势,未来产学研协同创 新将更加注重与国际前沿科技的对接,加强国际间的科技 合作与交流。
跨界融合方向
跨界融合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方向,未来产学研协同 创新将更加注重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与交叉,通过跨界创 新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国际合作中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国际合作可以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资源,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人才流动,推 动全球科技创新的进步和发展。
01
关于推进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
的产学研合作难 以开展 。
3 产 学研 的合 作模 式与 产业技 术 .
创 新 的需要 不适应
二 、当前 ,要使 我 国经济 健 支持力度 设立相应产业重大创新专 康 稳 定发 展 , 复杂 多 变的 国 内 项 基 金 在 关键 技 术研 究 、技 术 基 础 在 外 经 济环境 中转 危为机 , 科技 具 研 究 以及 公 共 性技 术研 究等 方 面 形 成
升 自主 创 新 水 平 、 实现 产 业升 级 和转 然 国家 目前要 求 申请创 新 项 目资 助 必 定 的 资 源 浪 费 。 外 , 府 对 产 学 研 此 政
型 、增 强 国 家 竞争 力 , 经济 社 会 的 须 以企 业 为 主 高 校 和 科 研 院 所 为 辅 的投 入 尚不 能 和产 业 的 发展 需 求相 匹 对
期 长 、投 资 大 的基 础 项 目 . 业 因风 深 入 企 业 . 业 人 员 也 较 难 被 高 校 和 企 企
5 加 大 产 业 技 术 创 新 投 入 , 快 构 。 加
险 巨大往 往 热 情 不 高 , 政 府 也 缺 少 科 研 院 所 认 同 , 致 技 术 创 新 领 军 人 建 产 业技 术创新 战略 联盟 而 导 长 期 的 、 续 性 的 投 入 , 致 深 层 次 才 和 创 新 团 队 缺 乏 。 持 导 建 议 加 大 对产 业技 术 创 新 联 盟 的
产 业 技术 重 大创 新投 入 高 、 险 有 极 为重 要 的作 用 。 风 推进 我 国产 持 续 稳 定 的 投 入 ,并 通 过 产 业 专 项 资
大 . 统 性 和 复 杂 性 大 大 增 加 , 求 学研 结 合 的技 术 创 新 体 系 建 设 金 投 入 引 导 各 类社 会 投 资机 构 介 入 到 系 要 参 与创 新 的各 部 门形成 持 续稳 定 的合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 意义 , 为此提 出 产 业 技 术 创 新联 盟 的早 期 技 术 研 发 当 作 关 系 。 目前 主 要 以项 目为 载体 的 如 下 若千 建议 : 而
试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选择及对策建议
突, 从而导致合作动力不足_ 5 J 。要克服这些 问题 , 客
观上 要加 强产学 研协 同创 新 。 1 - 3 是 实现 产学研 优势 互补 、 协 同共生 的 内在要 求 产学研 各方 的优 势互 补是 实现 三方协 同创新 的 基本 条件 , 也是 实现各 方共 生共 赢 的基本保 障 。 通过 建立 产学研 协 同创新 关 系 , 高校 、 科研 院所 可 以从 企
学项 目, 也 可 以是 产 学研三 方共 同的研究 开发项 目。
产 品、 新工艺 、 新装备所 占的比重不高。其二 , 合作
关 系 不 紧密 。现 有 的产 学研 合 作 大 多 比较松 散 , 临 时 陛、 一 次性 的短期 合作 形式 比较 普遍 , 共建研 究 开
项 目式协 同创新 这种 模式 克服 了 以往松散 型产 学研
技 术转 让 、 技 术咨 询 、 委 托开 发等科 技含 量低 的底层 次 合作 为主 , 产学研 协 同攻关 和联 合开 发新技 术 、 新
以项 目为载体 ,建立起密切协作关系,利用各方优
势, 破 解项 目中的难题 , 实 现协 同创新 。项 目是 推动
产学研 协 同创新 的 内在动 力 ,项 目来 自于创 新 主体 的需要 , 它既可 以是企 业 的技术 项 目、 高校 的教 育教
念, 促 进 资源共 享和利 益最 大化 。
(参考资料)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参考资料)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我国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从全社会来看,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在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或者是进行技术创新时,主要还是依靠自身力量,合作的力度明显不够。
而种种迹象表明产学研合作的力度不够,出现了脱节现象。
从根本上来说,这主要是因为产学研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合理的合作机制。
首先,在政府职能方面,未出台具有足够吸引力的相应配套政策,对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人才引进、共建产业基地和产业化项目未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和引导。
其次,中介市场不发达,从事技术服务和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中介组织缺乏,致使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较少。
(二)产学研合作各方定位不清,责任不明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企业是合作的龙头,学校和研究机构是支撑,运行机制是关键。
但是,产学研合作各方对此没有明显的认识,责任不明确。
其一,就目前来看,企业仍未成为合作过程中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产学研合作的工作重心没有落到企业。
其二,高校是产学研合作的支撑,是创新的源头、人才的基地。
高校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往往处于被动等待的地位。
其三,政府主管部门还未能认识其在职能转变中的地位,对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和提供的平台都显不足,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产业部门对产学研结合认识不足,阻碍了工作的推进在目前的产学研合作中,不少的企业在寻求合作伙伴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名校、名专业,对一些非名校弃之不顾。
而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往往停留在项目支持、科技成果转让、提供实习基地和员工培训等方面,忽略了合作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人才培养的在岗培训实践。
而不少企业对市场经济观念认识不够,重眼前利益而非视长远发展,重实际生产而非开发研究,没有充分认识到技术开发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内容
一、引言: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加剧,企业必须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并保持竞争优势。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仅是企业的内在需求,更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深入分析: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内容1. 加强科研力量建设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方面,首先需要加强企业的科研力量建设。
这包括增加科研投入,提升科研团队的水平,鼓励员工参与科研项目等方面。
只有通过不断的科研投入和提升科研实力,企业才能在科技创新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知识产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
只有保护好企业的知识产权,才能激励企业更多地进行创新,从而推动科技进步。
3. 加强产学研合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重大技术难题,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 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对于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奖励补贴等手段,对企业进行激励,鼓励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进行更多探索。
5. 推动文化氛围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企业应该重视建设创新文化,鼓励员工勇于尝试、勇于创新,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动力和支持。
三、总结回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对于企业自身发展和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推动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一系列意见内容,旨在加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些意见内容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有效落地。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政策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政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日益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内容、实施与效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对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政策进行分析。
一、引言近年来,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各国纷纷将科技创新视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政策内容(一)科学研究政策1.创新能力提升:政府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2.科研项目资助:优化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提高科研项目资助效率,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3.科研平台建设:加强各类科研平台的建设,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技术服务业政策1.技术转移与转化: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
2.产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3.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技术服务市场主体,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三、政策实施与效果(一)政策落实措施1.政策宣传与培训:加强对科研人员、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政策宣传与培训,提高政策知晓度。
2.资金支持与监管:确保政策资金的合理使用,加强对科研项目和平台建设的监管。
3.政策评估与调整: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政策效果分析1.科研水平提升:我国科研水平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上升,部分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3.技术服务体系完善:技术服务体系逐渐成熟,为企业和创新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四、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一)科研与产业脱节1.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浅谈产学研合作的对策设计
合 技 创 体 为 破口 构 比 完 合 。 于 球 术 新 加快 技 竞 J 的 术 新 系 突 , 建 较 作 由 全 技 创 的 和 术
善的具 有 中国特 色的 国家 创新体 系 。 目 争 的 日趋激 烈 ,企业技 术问题的 复杂性 、
前, 于产 研 的 法 对 学 合作 提 较多, 面 “向
④高校 ( 科研 院所 )主 动适 应 市场 不够。高校和科研院所缺乏市场观念和竞 综 性 系 性日 突 依 单 企 J争意识 ,所 从事的研究不是以市场需求为 合 和 统 益 出, 靠 个 业 的 力量 越 来 越 困 难 。 因此 ,利 用 外 部 力 量 i 导向 ,不主动适应市场 ,而是到文献和资
一
A ・ c u ee )首次提 出了系统创新理 S h mp tr 论。 他在 1 1年 出版的 Ⅸ 92 经济发展理论) ) 著 作中 ,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 系和概念框架 来系统地研究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内 在机制 。第一次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核
① 产学 研 合 作的 层次 较 低 。我 国 目前 的产学研合作主要停 留在技术转让 、合作
业 与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积极合作 ,通过 专 家 咨 询 、 人 才 培 养 、 技 术 转 让 、共 建
镧 鏊黪 囊 誉囊
蘸 襞黎
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
2、 产 学 研 合 作 的 基 础 是 各 取 所 需 , 势 ,在合 作的过 程 力的 转 化, 世界各
21世 纪 教 育 振 兴 行 动 计 划 认 为 : ‘ ‘ 产
f 了很大 的成绩 。但相对于美国 、日本等发
达 国家 而 言 ,我 国的 产 学 研 合 作 的 水平 是 很 低 的 ,主 要表 现 在 :
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对策建议
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市政协办公室聚焦“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重点课题深入调研,针对我市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借鉴外地先进做法,提出对策建议。
一、主要做法(一)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出台高企培育政策措施。
制定实施《*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年)》,建立高企培育库,开展精准辅导培育,市县区(园区)联合实施激励政策。
*年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家,年均增幅*%。
推动骨干企业创新发展。
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获得突破。
*矿业、*家企业跻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强。
指导企业创品牌树标杆。
围绕新兴产业领域中的制造业产品,开展重点指导培养。
*年认定“*工业精品”*项。
(二)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培育高能级技术研究中心。
支持骨干企业对标省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标准,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争创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搭建产学研高校合作平台。
通过与高校院所专项对接活动以及羚羊工业互联网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寻求一对一技术合作。
推进“双创”平台建设。
加快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师范大学绘梦空间获批省级众创空间。
(三)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制定《*市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施方案》,对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前*名、支出强度前*名的规上企业,分别给予*万元奖励。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约*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增幅*%。
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制定《*市“人才贷”业务实施暂行办法》,引导合作银行向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最高*万元的信用贷款。
(四)组织企业开展技术攻关。
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提升。
*年,实施技改项目*个,技改投入*亿元。
积极推荐申报智能工厂等省级称号,*等*家企业获评智能工厂、*等*家企业获评数字化车间、民生矿山等*家企业装备获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创新策源能力 提案
创新策源能力提案创新策源能力,即在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我国在近年来,创新策源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然而,面对全球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仍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的对策。
一、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政府应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展研发活动。
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形成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此外,还需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
二、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尊重创新、包容失败的创新氛围,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
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三、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四、发挥区域优势,构建创新共同体各地区要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共同体。
一线城市要发挥人才、技术、资本等优势,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中西部地区要发挥资源和成本优势,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区域间合作,实现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五、培养创新人才,夯实创新基础创新人才是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的关键。
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队伍。
此外,要关注创新人才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总之,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前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作者:蒋文新来源:《新课程·上旬》2012年第06期产学研合作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自主协商,为市场需求和共同利益联合起来,按照市场经济机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的科研开发、生产、咨询服务等经济合作活动。
一、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合作意识不强(1)对高校产学研结合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2)企业经营中的短视行为。
(3)部分高校在产学研结合模式选择上认识不到位。
2.合作层次不高多数企业对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缺少总体规划,校企合作还停留在对企业的技术服务层面或直接购买技术成果,其作用仅限于解决企业某个具体的技术难题,而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不明显。
3.合作平台有待完善大部分企业认为有关产学研的信息不通畅或缺少有效平台,不知如何进行有效的产学研合作。
这也说明,政府在推进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上有很大发挥作用的空间。
4.中介组织发育不健全由于缺少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全程服务的中介组织,一方面,企业与科研机构缺乏有效的沟通;另一方面,由于缺少风险资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很多项目难以科技成果产业化。
二、对策1.增强创新意识,提倡合作精神产学研合作需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科技合作的宣传、引导,使企业深刻认识到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和竞争力的打造具有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并发挥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的领导和组织作用,加速产学研体系的融合。
2.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创新机制(1)强化领导建立重大产学研项目领办制度、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领导联系挂钩制度。
(2)推动升级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扩大合作范围;从松散合作向紧密合作发展。
(3)示范引导抓好有重大影响的产学研联合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和产品。
3.强化主体地位,制订发展规划(1)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追求技术进步作为自觉行为,积极向高校、科研机构寻求技术支撑,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产学研合作创新
谢谢大家!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3. 3121.3. 31Wed nesday, March 31, 2021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21:2 8:1121: 28:1121 :283/3 1/2021 9:28:11 PM
(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们基本生存的水和耕地,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水 平的1/4和1/3,森林资源为1/5。石油、天然气、煤炭、 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可采储量,分别相 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5%、42%、18%、
7%。有 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三、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产学研各方技术供给与需求不对称,合作层次浅
学研方的技术供给与企业方的技术需求不匹配 产学研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对企业的技术服务 层面
三、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的问题
(二)产学研创新能力仍然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一是目前我国企业有产学研合作的研发机构相对还少
二是研发资金投入相对也少
——产学研合作行为短期化
三、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的问题
(四)合作创新有风险,目前缺少补偿机制
风险负担和利益分配应相挂钩
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004年,国内半导体照明产业的10家较强企业和2所高校及1科
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半导体照明联盟”。
每当夜色降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水立方 或是圣火点燃,或是巨浪起伏,或是水波游弋……
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当前我国科研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十八大进一步明确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产学研合作创新力度,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最接近市场,它与“学、研”的联合,保障产学研合作方设计和研究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因此,本文重点对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意义、问题及模式进行探讨。
标签: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模式市场导向纵观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非常突出的。
十八大进一步明确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产学研合作创新力度,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因此,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1 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意义1.1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强化国家和地区创新体系产学研合作既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整合创新资源、完善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
纵观美日等创新型国家,无不把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创新潜力作为强化国家和地区创新体系的战略措施。
因此,充分实现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成为建设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1.2 保障产学研合作方设计和研究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企业置身于市场经济的最前沿,最了解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以企业为主导进行产学研合作可以使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发更具针对性、适应性和市场化,避免科研活动的盲目和资源的浪费。
产学研合作要以市场为导向,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学研方只有通过企业,才能实现技术成果的真正转化。
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指在科学技术转为生产技术并投入生产的过程中,以企业为主导来实现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的有机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提升企 业为主体 、 学研 产 合作创新水平 的对策 建议
文 / 技部 研 究室 科
目前世界 上各主要 国家的 企业都 已经把合 作
创 新 作 为企 业 的 基 本 创 新 战 略 .加 强 产 学 研 合 作
以 与风 险投 资公 司 和 相 关 企 业合 作 , 过 建 立新 的 通
资都属于 事关国家利益 的长远性 、 战略
性 投 资 , 府 理 应 给 企 业 财 政 资金 上 的 政
技企业 大力进行产业核 心技术 的攻关 ,
加 快提升 这些产 业 的核 心技术 开发 能
力和 国际竞争 力。
大力支持 , 支持他们 进行技 术刨新 和参
与国际市场竞争。
实 际上 , 管是 美 国还 是 欧 洲 的 发 不
权 保护 、 术标; 进 口配额 、 技 隹、 反倾 销 、 政策采购 等支 持本 国企 业发 展和 参与 国际市场竞争。可 以说 , 发达 国家的跨
国公司在国外所 向披靡 , 其背 后就从来 不缺 少政府 的鼎力支持 。 而且这些 国家
事实上 ,在 事关 国家 利益 的根本 问题 上, 怀疑甚至反对用财政 资金直接支持 民营企业 进行技 术创 新 的认 识是 错误
现 从 对 国外 技 术 的 依 赖 型 向 自主 创 新
型的战略转变。 维持 必须大力支持企业
尽快成为技术 创新的主体。对产学研合 作有效模式的 分析结果 也表明 , 高校和 科研 院所是 无法 替代 企业成 为技术 创
新 的主体 , 企业必须发挥技术 创新的主
体作用。 目前 我 国企 业 的技术 创新 能 力还
高技术企 业进行 成果转 化 ,也 可 以在 高校 的参与
下 , 企 业 为 主 体 进 行 产 品 的 集 成 创 新 , 现 科 技 以 实
成果转化 。
和 企 业 间合 作 。 我 国企 业 目前 的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和 水 平 决 定 了 更 需 要 通 过 产 学 研 合 作 来 快 速 提 升 企 业 的 自主 创新 能 力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有 效 进 行 产 更 学 研 合 作 , 先 必 须 要 选 择 科 学 、 行 的 产 学 研 合 首 可
理 解 ,也 不 能 错 误 地 理 解 W T 规 则 , O
达 国 家 , 不采取 各种 手段 , 无 如知 识产
院所 的研 究 开 发人 才 向企 业转
移, 人力支持人一 向企业集聚。 I ^
技术和 技术创新 的特 点表 明, 要实
现技术和研究开发成 果在 高校 、 科研 院 所 和企业之问的有效 转移 , 很重 要的是
理 论分析和实际调查还 发现 . 目前我 国建立以 企业为主 的产学 研合作 创新体 系 。还面 临许 多困
难 , 有 许 多 需 要 解 决 的 问题 。 府 应 为 其 营 造 更 还 政 好 的环 境 。
作模式和路径 。其次 , 针对不 同的产 品创新类型 , 应选择不 同的合作创新 模式 。 目前我 国高校 既可
创 新的主体 , 必须通过进行重 大的人才
政 策调 整和 明确 的政 策导向 , 大力支持
我们 必须认识 到 , 如果 民营企业能
够 通过技 术创新 攻克 我国企 业还 没有
掌握 的产 业核 心技 术 , 打破 外国企业的
高校和科研 院所 的人 才向企业转移 , 使 企 业成 为高层次创新 人才集聚 的主体 。 前 面的分析 结果表 明 , 过去我 国高校研 究开 发成果 的转化 率长 期得 不到 明显 提高 ,是与没有认识 这一基本规律 , 从
期5 1
维普资讯
I l刊l 本 - 塑盛I 一 !
《 《 磊
第 一。要旗帜鲜明地采取财 政科技投入等各种 手段支持包括
民营科技企业在内的我阔企业进
行技术创新 。支持 业 快成为 技术刨新t体。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召开 以来 , 越来 越 多的人认识到 , 我国要 由世界大 国发 展成 为世界强 国,必须 加强 自主创新 , 建设创新型 国家, 使我国经济 发展 实现 从资 源依赖型 向创 新驱 动型的转变 , 实
的。
也都采 取多种财 政 支持 方 式支持 他们
的企业 的技术创新 。目前美 国和欧盟之
要实现 掌握核 心技 术 的研究 开发人 员
的转移。因此 , 要使我 国企业成 为技术
间因为对波音和空客 的财 政补贴 问题 , 打 得不可开交 , 0 4年 1 20 O月,美国在
向 世 贸 组 织 日内 瓦 总 部 提 交 一 项 争 端
一
径 有极其 密切 的关系。 目前 ,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 g — Ora
而选择 了 条很难 进 行成果 转化 的路
解决诉讼 案中声称 ,空客 公司从法 国、 德 国 、 国、 英 西班 牙得到至 少 1 O亿美 5
元 的 非 法 “ 动 补助 金 ” 与 此 同时 , 启 。 欧
核 心技术 垄断, 这不仅对本企 业是 有利
的,更是对Leabharlann 个产业和 国家是有利 的。 目前 , 国许多产业 的核 心技术受制于 我
人 , 别 国 企 业 垄 断 , 国 企 业 和 民众 被 我
盟 委 员会也 向世 贸组织 提 交
份 反诉
讼 案作了回应 ,说波音公司 自 1 9 9 2年
以 来 得 到 美 国 政 府 提 供 的 2 0亿 美 元 3
在购 买包含这 些技 术的产品时 , 价格奇 高, 外国公司赚取我们大量 的利润。而
比较 弱 , 政府必须采取 各种 措施支持企
业的技术创新, 已经越 来越 成为大家 这
第一。大 力支持 高校和科研
的共识。然而 , 在落 实支 持企业技术创
新的各项具体 政策时 ,由于许 多人 、 包 括许 多领 导干部 对企 业技术 创新 问题 的认 识还不深刻 , 把公平 竞争绝对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