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与实践探索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与实践探索数学建模是当前数学教育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和实践探索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常态。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与实践探索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
一、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学建模是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抽象、建模、求解和验证等过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可以渗透到各个知识点和教学环节中。
例如,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让学生从实践中感知数学,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1.1 利用数学建模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建模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问题中的各个因素,构建数学模型并得到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他们从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关系,逐步建立数学模型,培养了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1.2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数学建模中的实际问题,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计算和推理,同时也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
这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实践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实践探索是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和发现数学知识的方法。
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范式,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2.1 提供与学习环境和资源实践探索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参与,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实地考察等方式,感受到数学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他们可以亲身参与到数学建模的过程中,体验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探索不仅可以提供直观形象的感受,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和尝试,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主动探索和深入学习。
关于初探初中数学建模
数学新课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所以说强化数学建模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也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建模的具体步骤:第一,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进行数学抽象,构建恰当的数学模型。
第二,对所得到的数学模型,进行逻辑推理或数学演算,求出所需的解答。
第三,联系实际问题,对所得到的解答进行深入讨论,作出评价和解释,返回到原来的实际问题中去,得出实际问题的答案。
中学阶段常见的数学模型有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函数模型或几何模型、统计模型等,我们把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统称为应用建模。
近几年笔者一直任教九年级数学,版本为《泰山版》,现针对任教内容与大家一起探讨几个常见的数学模型。
一、方程模型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着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方程(组)”模型则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最基本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正确、更清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案例1: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平均变化率”问题。
为了美化环境,某市加大了对绿化的投资,2007年用于绿化投资20万元,2009年用于绿化投资28.8万元,求这两年绿化投资的平均增长率。
1.问题分析假设这两年绿化投资的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2008年用于绿化的投资额为多少元?那么2009年用于绿化的投资额为多少元?2.模型建立2008年用于绿化的投资额为:20(1+x)。
2009年用于绿化的投资额为:20(1+x)2。
根据2009年用于绿化的投资28.8万元,得到方程20(1+x)2=28.8。
如果设起始数据为a,终止数据为b,平均变化率为x,则经过两次增长或降低后得到方程形式为a(1+x)2=b或者a(1-x)2=b。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建模初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建模研究与案例评析(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建模研究:数学课堂教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
建立数学模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
要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和研究对象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学关系,然后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1.由于我们教育教学对象是初中生,总体上看数学知识还很肤浅,数学能力还较低,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明确学生是建模活动的主体,教师起组织引领作用。
2.教材中体现了数学建模思想,我们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要灵活处理教材,特别要注意引入问题的选择,尊重教材但不照搬教材。
教材中知识内容是开展建模的载体,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是教学活动目标。
3.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建模,不能等同于科学研究意义上的数学建模,它主要受限于教学主体——初中生,他们的数学知识还很少,能力较差,思维水平尚缺少严谨性。
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建模过程,实质上是模仿科学研究意义上数学建模过程,为今后应用数学奠定思想和方法基础。
(二)建立模型环节:本阶段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在构建数学模型时,运用数学建模课程指导思想:以实验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
这个阶段要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寻求面对实际问题的数学解决策略。
(1)从课本出发,注重一题多变。
(2)从实际中的数学问题出发,增强建模意识。
(3)从人们关注的问题出发讲解建模方法。
(4)通过游戏中的数学,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应用能力。
实施策略的教学程序为:(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2)逐步概括,建立数学模型。
(3)分析模型,猜想数学知识。
(4)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感受数学知识。
(5)归纳总结,升华数学知识。
(三)初中常见数学教学建模案例:在初中阶段,常见的数学应用题模型有下面几个:建立方程(组)模型、建立不等式(组)模型、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立函数模型、统计型问题、建立三角模型、建立几何模型。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
在数学教学中,建模已成为最热门的教学方法之一。
建模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
相结合,通过数学的方法去研究实际问题,达到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效果。
建模教学的实施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导致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更高的热情。
在初中阶段,建模教学可以指导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数学原理,掌握更准确和高效率的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建模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发掘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认知
和思维能力。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建模教学是非常有益的。
建模教学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初中代数学科中,建模教学可以
应用到世界上发生的实际问题的求解方法中,例如,一个公园的草坪周长为100米,其中
央有个正方形花坛,四周有一圈宽1米的步行道,要求步行道面积不大于整个草坪面积的50%,那么这个步行道的宽度是多少?
在初中几何学科中,建模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原理和定理,并将其应用
于实际问题中,例如,一个五角星上一条边和相邻两条边所夹角的大小分别是100度和
170度,那么这个五角星的内角是多少度?
建模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提高他们
自己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它也代表着数学教学目标的改变,从传统的“学科知识
的传授”逐渐转变为“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
策略的实施也应该随之改变,从知识的传
授转变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口头演示转变到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同阶段,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为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原型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初中数学课堂融入数学建模方法初探
初中数学课堂融入数学建模方法初探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建模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也可以尝试将数学建模方法引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在引入数学建模方法之前,需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案例或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明白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各个领域中的典型数学建模问题,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物理学中的运动模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数学建模方法的应用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
在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问题的背景和要解决的目标,同时还要考虑问题的相关因素和约束条件。
在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建立和求解。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真实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数学建模方法的应用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模拟和验证。
一旦建立了数学模型,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或者数学软件进行模拟和验证,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模拟和验证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模型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数学建模方法的应用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建模不仅涉及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调研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可以通过课外调研、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初中数学课堂可以尝试引入数学建模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初探5页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初探初中数学是初中所有学科中相对比较难的一门学科,会涉及到很多的生活实际问题,学生很难快速的掌握,因此需要初中教师充分的意识到学生建模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利用数学方法来对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整体水平。
一、数学建模的意义在初中数学中涉及有很多的实际问题,这时候需要教师从数学建模这一角度对教案进行构思,从而使学生具备能力可以将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转换成一些数学模型,从而使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快速的解决。
建模的过程从本质上讲也就是数学化的一个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其终极目标就是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建模过程来完成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借助这些来不断的积累训练数学,学习数学以及应用数学的而一些经验,从而使数学这一学科的价值可以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通过数学建模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去独立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因此可以说,数学建模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以及将来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常见数学建模类型1.方程组模型该模型具体是指将很多的方程组合在一起对其展开研究,从而使其中存在的未知数可以同时满足每一个方程中的一组方程,该模型是研究现实中数量关系的一个非常基础的数据模型,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有很多等量关系,例如顺风逆风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银行利率,产品配套等,这些问题都可以抽象成为方程组模型,从而展开有效解决。
2.不等式模型在实际生活中存在有多种不等关系,例如产品价格,市场营销,最优方案,生产决策等一些具有限制范围的问题,可以对其中给出的数据展开分析,从而将一些现实生活中一些不等问题转化成为不等式问题,从而对其进行解决。
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就是需要将不等关系找出,例如不超过,至少,之多等次,然后根据范围对问题就行有效的解决。
3.几何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存在有作物栽培,坡比计算,齿轮传动比,桥梁建设,工程测绘,三角测量,航海交通等一系列的应用问题,这些问题都和圆形的一些性质有关联,可以将这类问题建立成为一个几何模型,从而将其转化成为三角函数问题或者是几何问题来有效解决。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学数学教育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以数学建模教学模式的引入备受关注。
数学建模教学是通过模拟实际问题,发掘问题背后的数学规律和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的内容:一、数学建模教学的内涵数学建模是将现实中复杂的问题通过数学语言、数学模型进行抽象化、简化化,从而便于分析和研究的一种方法和技术。
数学建模依赖于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需要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数学建模在教学中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建模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把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2.实际动手能力。
数学建模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意识。
数学建模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具有很好的前景,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1.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平衡。
数学建模教学需要同时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2.教师的素质需提高。
数学建模教学需要教师有掌握数学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
3.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需改善。
学生需要在自主学习环境下进行数学建模实践,因此需要改善学校和社会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是在数学教育中新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师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学建模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方法,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能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贡献力量。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一、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数学建模教学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我国初中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导致了许多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不够突出,无法将数学建模教学有效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
教材和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为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编写的教材,学生也缺乏数学建模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和工具。
这使得教师在进行数学建模教学时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数学建模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但是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普遍较低,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这使得他们在数学建模教学中表现不佳。
针对以上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初中数学建模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教材和学生方面。
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有效地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缺乏专门为数学建模教学设计的教材和资源,也是制约数学建模教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使得他们在数学建模教学中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和改进。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教师、教材和学生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解决。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数学建模教学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培训、专业交流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我们需要编写专门为初中数学建模教学设计的教材和资源,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可以邀请一些专业的教育机构和学者开展教材编写工作,推出适合初中生的数学建模教材和资源。
学生方面,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入手,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建模教学,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可以通过举办数学建模比赛、开展实践活动和提供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对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数学建模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重视数学建模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初中学生数学建模教学实践初探
初中学生数学建模教学实践初探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建模教学的必要性某电视台有奖问答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一次乘船游览中,出现意外,母亲、妻子和儿子同时落水,应该先救谁?有人说先救母亲,理由是妻子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唯有母亲今生今世只有一个;有人说先救妻子,理由是有妻子便会有儿子,至于母亲已近人生之途的尽头,死也无憾;有人说先救儿子,理由是儿子年龄最小,尚未体验人生的乐趣,而母亲、妻子则不然。
三种答案各有其理,但未获奖。
获奖的竟是一名8岁小孩,他的答案是救离自己最近的人,理由是这样能救更多的人。
小孩子为什么能回答正确,因为他一针见血地答出其中的本质。
这其实就是一个数学模型。
在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而有数学应用的地方就有数学建模。
荷兰著名的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国际数学教育权威,他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数学课本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强有力的变革。
加强了数学的应用性、创新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的要求。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有必要,也必须要向学生渗透数学寓于现实生活这一理念。
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离开现实生活而教。
《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书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此,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共编排了6个“课题学习”。
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它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开放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课题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题材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值得大家重视的是: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全国也正在兴起一个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有数学应用的地方就有数学建模。
现在,数学建模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中稳定的内容和热点之一。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数学建模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将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应用的价值。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效果。
一、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个需要动手实践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实际问题中进行观察、测量、数据收集等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建模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能力培养,学生需要从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再通过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建模是数学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能够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应用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问题导向。
数学建模教学是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分析,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和分析。
2.探究式学习。
数学建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团队合作。
数学建模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过程,学生可以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合作完成实际问题的建模和求解,从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应用技术手段。
数学建模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数学软件和工具进行模拟和计算,如EXCEL、MATLAB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1.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数学建模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数学学习过程,学生在建模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
数学建模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逐渐出现了数
学建模教学的模式。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主要是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
教师首先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
让学生结合所学数学理论和知识,去探究这个问题的解法和应用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
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学习效果。
在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高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巩固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同时,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协作,从而使得学生们的学
习成果更加丰富和全面。
对于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探究问题。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充分研究其背景和意义,了解所需
的数学知识和应用。
2、团队合作。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形成合理的团队协作模式,
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
3、创新思维。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4、评价方法。
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并及
时反馈给学生,鼓励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
数学建模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和技巧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预测和解决的过程。
它
是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建模教学在初中阶段就应该得到重视和探索。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建模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
的数学基础,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在传授数学知识的注
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抽象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
教学、问题驱动的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他们
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
需要学生合作、讨论和交流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相互激发思维、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集体讨论和团队合作等形式培养
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个需要创新思维的过程,需要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
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问题、思维导图和创新设
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数学建模是一门以数学工具为基础,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对问题作出分析和求解的一门学科。
对于中学生而言,数学建模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开展初中数学建模教学。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强化数学思维。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拓宽学生的数学运用领域,提高数学运用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数学建模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数据处理、函数与方程、概率与统计等。
2.数学建模的方法与技巧的学习:包括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模型问题的方法、模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等。
3.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包括环境保护、经济管理、生命医学、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领域。
三、教学方法1.情境模拟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际问题的情境,感受到数学建模的魅力和趣味。
2.项目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实际问题,讨论解决方法,设计数学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最后撰写报告并进行展示。
3.案例分析教学法:学生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独立思考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产品性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数学建模的水平,包括模型建立的合理性、解题方法的正确性和结果的合理性。
3.自我评价: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和进步,提高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中学生数学建模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既能增强学生数学运用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一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有益实践。
初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探究
初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探究
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究初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需要注重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建模是在现实问题的背景下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的过程,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概念的讲解、定理的引入和定律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需要注重实际问题的应用和解决。
数学建模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
可以通过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模型、进行计算和验证,并在解决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需要注重实践和探究。
数学建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和探究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其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材料和数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进行建模和求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需要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建模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运用,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学科的协作教学,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可以将数学建模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全面、发散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一、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建模是一种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的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学生具备分析问题、提取问题关键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公式和定理为主,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而数学建模教学则是基于实际问题展开的,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实用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3.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数学建模教学的过程需要学生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1. 选取合适的问题在开展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时,可以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小卖部进货、数学湿地公园建设等。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进行数学建模教学时,可以采用讨论、实验、调研、分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进行数学建模教学时,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设计,提高学生的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保证教学效果。
1. 评价指标在初中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解决问题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作品、笔记和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展望未来随着数学建模教学的不断深入,未来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将逐渐成为数学教学的主流。
未来的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初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探究
初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探究引言数学建模是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数学建模不仅是研究数学的一种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而初中学生正处于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数学建模的概念、意义和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途径等方面展开探讨,力求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数学建模的概念及意义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过程。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数学建模能够帮助我们把问题简化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使问题更加清晰明了。
数学建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建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数学建模,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数学建模也能帮助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
二、初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途径1. 提倡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数学建模的首要任务。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老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建模的可能性,并从中发现数学的魅力。
2. 提倡探究精神数学建模是一个探究式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探究精神,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发现知识。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实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倡团队合作数学建模是一个综合性强、团队合作性强的学习活动。
老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合作讨论和互相协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教材融合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数学建模与教材融为一体,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研究
《保育员保育实践的个案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保育员的培训和教育,提 高其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树立科学、规范的保育理念;(2)建立保育员与幼 儿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幼儿的需求和情感,加强与幼儿的沟通和交流;(3) 完善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保育员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保育员的工作质 量和效果。
《保育员保育实践的个案研究》
《保育员保育实践的个案研究》
保育员是幼儿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保育实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 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然而,现实中保育员的保育实践存在诸多问 题,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保育员保育实践的现状和问 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改进幼儿保育工作提供参考。
四、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
(4)该商品在售价为每件30元时,它的月销售量为150件。如果每件的售价 提高2元,则月销售量减少10件。当售价为多少元时,月销售额最高?
四、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对问题进行建模、求解和优化。同时,通 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保育员保育实践的个案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某幼儿园一位保育员的个案研究,探讨其保育实践的特点和问 题。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保育员保育实践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其次,采 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保育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和与幼儿的互动情况。最 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保育员保育实践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 的建议。
二、目标
二、目标
通过推进义务教育“班级均衡”改革,我们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1、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 育资源。
二、目标
2、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初中数学建模是指运用数学方法和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它是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中,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实际问题的敏感性和兴趣。
通过举一反三的思维,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老师应该扮演好指导员的角色。
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还要提供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倡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观点。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索和总结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数学建模教学还需要重视学科之间的融合。
数学与科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密切相关,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应该注重实际问题的选取和设计。
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的问题。
要注重问题的难度和挑战性,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数学建模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数学建模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和交流。
通过团队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教学还能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数学建模教学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初探——从“哪种排法更省”说起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 刘生根摘要 “数学教育,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应用于现实。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
当前,在初中阶段教师对数学建模教学还不够重视,同时也缺乏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本文通过课堂案例为载体,剖析当前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并进行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建模教学的一些初步策略。
关键词 数学建模教学 数学模型一、课堂案例2008年11月,我在给学生上《圆》的练习课时,选用了湖北省黄冈市2003年的一道中考题:一个长方形的香烟盒里,装满大小均匀的20支香烟,打开烟盒的顶盖后,20支香烟排成三列,如图1所示,经测量,一支香烟的直径为0.75cm ,长约为8.4cm 。
(1)试计算烟盒顶盖ABCD 的面积(用准确数表示); (2)制作这样的一个烟盒,至少需要多少面积的纸张(不计重叠粘合部分,3取 1.73,结果精确到0.1cm )。
以下是讨论实录。
师:你们能够从题意获取哪些信息?生1:顶盖ABCD 的长AD =一支香烟的直径×7,而顶盖的宽AB 呢……生2: 老师,顶盖的宽AB 是不是香烟直径的23呢? 生3画出了图2,并回答:AB =2×(一支香烟的半径+1O E)=一支香烟的直径+21O E,从而可以计算四边形ABCD 的面积;同时,知道了香烟的长,烟盒表面积就可以求出来了。
师:你能够抓住香烟的排列规律来分析问题,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
这是一道取材于香烟盒上的数学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应用圆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下面请大家合作求解。
解:(1)如图2,作O 1E ⊥O 2O 3,△321O O O 是边长为43cm 的等边三角形, 383234360sin 211=⨯=︒=O O E O , ∴421437,4333438332=⨯=+=+⨯=AD AB , )cm (166336343334212+=+⨯=ABCD S 四边形. (2)制作一个烟盒至少需要纸张为)cm (1.144)4.84214.843331663363(22≈⨯+⨯+++. 我正准备小结本题的解法时,有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了一句话:20支香烟的排法很多啊,为什么不按照上、下各10支(10、10排法)来排呢,这样计算香烟盒的材料还方便多了。
——是啊,我也见过扁的香烟盒,究竟哪一种排法更省纸呢?师:既然这两位同学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大家一起来探个究竟吧。
为了研究方便起见,我们把图1的排法称之为"品"字型排法(彼此相邻的三支香烟截面圆的圆心构成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把图3的排法称之为"井"字型排法(彼此相邻的四支香烟截面圆的圆心构成正方形的四个顶点)。
学生开始动笔计算,我在教室里巡视……生1(大多数):算出来啦,矩形EFGH 的面积=EF ×EH=(一支香烟的直径×2)×(一支香烟的直径×10)=)cm (25.112075.022=⨯。
此时制作一个烟盒至少需要纸张)cm (3.173)4.85.14.85.725.11(22=⨯+⨯+⨯。
生2:按“品字型”排列,烟盒顶盖面积是144.1cm 2,按“井字型”排列,烟盒顶盖面积是173.3 cm 2,难怪大多数烟盒采用“品字型”排列哦……很多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沉静在喜悦之中。
此时我在想,现在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要因势利导,不能就此罢休。
师:比较两种香烟的排法,易知:“品”字形排法比“井”字形排法更加节省纸张。
下面请分别计算一下:在两种排法中,20支香烟的截面积各占烟盒顶盖面积的百分之几,我们把这个百分率称为“空间占用率”,用e 表示。
学生计算。
“品字型”排法:%1.82166336320)275.0(21≈+⨯⨯=πe ; “井字型”排法:%5.7825.1120)275.0(22≈⨯⨯=πe , 教师板书: 12e e <,且%6.321=-e e .师(感叹):由于空间占用率相差3.6%,造成了每包香烟177.3-144.1=29.2 cm 2纸张的浪费,成千上万个烟盒的浪费可大了!(突然发问):是不是“品字型”排法一定比“井字型”排法节省空间呢?大家都到过超市,林林总总的货品整齐地排列着,方便顾客的选购,若我们小心查看架上堆满各式各样圆罐商品的排列,会发现既有“品字型”,也有“井字型”的摆放方式。
究竟哪种方式最节省空间呢?老师给你们一个新的问题:设半径为r 的圆罐数目为N ,放置圆罐货架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a 和b ,空间占用率e (用百分率表示)为圆罐横截面总面积与货架面积之比,即%1002⨯=abr N e π……(*) 假设圆罐尽占架上的空间,请研究圆罐的不同排列方式的空间占用率e 的大小。
事实上,我们只须考虑相邻两罐之间的空隙如何改变e 的值。
学生分小组探究:对于“井”字型排法,学生们处理起来相对容易,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有十多个同学得出了如下结论。
圆罐总数=直行数目×横行数目,即24)2()2(rab r b r a N =⨯=,代入(*)式得 %5.78%1004≈⨯=π井e 。
有趣的是,同学们发现了井e 不受r b a 、、等值的影响。
对于“品字型”排法(如图4),学生有些茫然,关键是N 难以确定,在课堂上显然无法完成探究任务,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学生课下思考。
课下我参与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得到了如下结果:设每隔一行的圆罐圆心之间的最短距离为x 2,可得r r x 330cos 2=︒=。
设m 为货架横行排列的圆罐数,则x m r b )1(2-+=,把r x 3=代入,化简得)2(311-+=rb m 若横行的每行圆罐数目皆为n ,则)12(+=n r a ,得)1(21-=r a n 。
因此圆罐总数 m n N ⨯=,即)]2(311)[1(21-+-=rb r a N , 空间占用率品e %100))(()]2(311)[1(2%1002⨯-+-=⨯=rb r a r b r a ab r N ππ。
由此可知,品e 的值决定于()r a 和)(rb 的值,举例说明:“品字型”排列的空间占用率品e (%)注意到%5.78≈井e 不受r b a 、、等值的影响,表中只当6 ,13≥≥rr 时,方有 井品e e >,可见提高货架的空间利用律要根据货架的长、宽和圆罐的直径才能作出选择。
这一实际问题到此得到较满意的解决。
二、教学反思这个探究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首先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个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最后对这个实际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做研究的过程。
在建模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得到了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得到了培养,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在情感价值观上对数学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
然而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这样的数学建模活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第一,目前的基础教育长期受应试的压力,改革总是放不开手脚,我们教师总是在为考试而教学,为解题而探究,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在意,即使有数学建模的机会,通常也会用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数学建模过程,长期下来,学生建模能力就很弱,缺少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不到数学的价值,背离了数学教育的正确价值取向,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浓。
第二,就数学建模本身来说,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实际问题通常数据繁多,题目长,新名词多,信息量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心理上对此有一定的排斥。
数学建模活动由于难度较大,通常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同伴的互助,老师的指导。
由于学生平时课业负担较重,课后很少有精力去思考这类问题。
第三,当前,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缺少数学建模的平台,特别是学生缺乏对周边事物进行观察的兴趣,也不善于进行观察,教师也没有对学生提出此类要求,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评价。
三、策略初探重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对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
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体现数学的价值。
而数学建模活动是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载体。
下面从如何开展数学建模教学谈几点策略。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数学教育的重要理念。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同时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观察生活的环境和机会,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在意把简单实际问题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让孩子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积累,养成自觉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为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应用题的教学还是数学运算、数学论证的教学,常常能够从生活中找到原型,但传统的教学却忽视了这一点。
因此学生普遍感觉数学知识抽象,难学。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数学问题的生活原型,则能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来自具体的事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好得多。
第二,发挥新教材优势,培养应用兴趣与旧教材相比,华师大版、浙教版的教材非常重视知识的应用。
教材中学习素材的呈现力求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围绕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选择有意义的、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有利于一般学生发展的内容,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建模,判断解的合理性,进而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方法与技能。
对于数学教材中充分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挖掘生活中实例做一些适当的“还原”工作,使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第三,组建数学建模小组,加强数学建模教学如何舍弃实际问题中的非本质因素,抽象出问题的数学本质,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称为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问题解决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应用题是有区别的,它是指从实际问题出发,提炼出某个数学模型,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分析、归纳、抽象等思维活动以及化繁为简、特殊化、一般化等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实际问题迎刃而解。
组建一支由数学爱好者组成的建模小组,成立一个由数学老师和信息技术老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定期开展数学建模讲座,组织开展一些数学建模比赛,并给学生以发展性评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