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词律概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词律概说
第一节名词概念
1.关于词的称呼
⑴词
词是产生于唐、成熟于宋的一种讲究平仄押韵、句子长短、字数固定、专门用于歌唱的诗。
⑵曲子词
⑶乐府、近体乐府、长短句
北宋晏几道把他自己的词集定名为《小山乐府》,欧阳修的词集名为《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第一卷中有“乐语”和“长短句”两个类目。
南宋时,周必大编定自己的词集,取名曰《平园近体乐府》。
这时候,“近体乐府”才成为专指词的名词。
北宋秦观的词集名为《淮海居士长短句》。
⑷诗余
南宋何士信编《草堂诗余》(四卷)。
2.关于词调
词调,是填写歌词时所依据的伴随歌词而歌唱的音乐旋律(乐曲)。
得胜令
5 •6∣i -∣65 6i ∣5-∣
4 •6∣
5 32∣17 61∣2-∣
5 5∣35 32∣12 35∣2-∣
关于词调的几个问题:
⑴.一种词调可能不止一个调名,也就是同调异名。
如《忆秦娥》又名《秦楼月》;《卜算子》又名《缺月挂疏桐》;《念奴娇》又名《百字令》《百字谣》《大江东去》《酹江月》之类。
⑵.同调也可以异体。
如《江城子》有单调与双调两种;《满江红》有押仄声韵与平声韵两种,等等。
⑶.有的几个词牌名很接近,但所指的词调(音乐旋律)并不相同,例如《诉衷情》与《诉衷情近》;《木兰花》与《木兰花慢》、《减字木兰花》,都是不同的词牌。
3.关于词牌
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
⑴令许多词牌都可以随意加上一个“令”:
三台三台令
调笑调笑令
浪淘沙浪淘沙令
鹊桥仙鹊桥仙令
等等。
有的是别名加“令”,如:
春光好愁倚阑令
念奴娇百字令
⑵引本来是一个琴曲名词,古代琴曲有笺篌引、走马引。
下面以带“引”和不带“引”的两首《千秋岁》作个比较:
千秋岁欧阳修
画堂人静,翡翠帘前月。
鸾帷凤枕虚铺设。
风流难管束,一去音书歇。
到而今,高梧冷落西风切。
未语先垂泪,滴尽相思血。
魂欲断,情难绝。
都来些子事,更与何人说。
为个甚,心头见底多离别。
千秋岁引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
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
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後,思量著。
前谱72字,后谱83字,可见后谱是对前谱的“展引”。
另外带“引”的词牌还有:太常引、青门引、东坡引、梅花引等等。
⑶“近”,又叫近拍。
先看一个例子:
诉衷情柳永
一声画角日西曛。
催促掩朱门。
不堪更倚危阑,肠断已消魂。
年渐晚,雁空频。
问无因。
思心欲碎,愁泪难收,又是黄昏。
诉衷情近柳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竟日空凝睇。
后谱比前谱多了31字,可见“近”在此也有增加延展的意思。
不过,除了《诉衷情》,其他词牌带不带“近”似乎也是随意的:
祝英台就是祝英台近
早梅芳就是早梅芳近
等等。
⑷“慢”,是延长引伸的意思。
如:
浪淘沙54字浪淘沙慢133字
江城子70字江城子慢109字
浣溪沙42字浣溪沙慢93字
木兰花56字木兰花慢101字
等等。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
①慢调不一定是从原调慢引而来,如《浣溪沙》与《浣溪沙慢》就相差太远;
②慢调不一定有相配的原调,因为原调可能失传了,如《扬州慢》、《苏武慢》等就找不到不带“慢”的词,因此可能根本就没有《扬州》、《苏武》调;
③带不带“慢”,其实无别,如《长相思》和《长相思慢》。
4.关于词谱
词调失传后,后人概括总结前代名家词人填写各种词牌的句法和平仄等而得出的各词调的格式。
它决定了一首词的句数、每句字数、平仄,押韵位置以及其它特殊规定等。
(教材1685----1719)
唐宋时代懂音乐的词人按乐谱“倚声填词”;
后人按词谱“按谱填词”。
有关词谱还有几个概念。
⑴阕一首词称为一阕。
一首词的上下片也叫上阕、下阕。
⑵重头、换头
重头的意思是下叠头一句与上叠头一句平仄重复如:
《南歌子》——苏轼
日出西山雨,无晴又有晴。
乱山深处过清明。
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
尽日行桑野,无人与目成。
且将新句琢琼英。
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
南歌子,浪淘沙,江城子等词调都是这种情况。
换头的意义是改换了头一句。
如果下叠第一句与上叠第一句句法平仄不同的,这是“换头”。
忆秦娥、更漏子、满江红、水调歌头等等。
⑶减字、偷声
从音乐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声,减叫做偷声。
从歌词的角度来取名,增叫做添字,又称摊破,减叫做减字。
下面以《木兰花》(又名《玉楼春》、《春晓曲》)为例,看“令”、“减字”、“偷声”“慢”、“摊破”等的区别。
《木兰花》——柳永
翦裁用尽春工意。
浅蘸朝霞千万蕊。
天然淡泞好精神,洗尽严妆方见媚。
风亭月榭闲相倚。
紫玉枝梢红蜡蒂。
假饶花落未消愁,煮酒杯盘催结子。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木兰花令》——柳永
有个人人真攀羡。
问著洋洋回却面。
你若无意向他人,为甚梦中频相见。
不如闻早还却愿。
免使牵人虚魂乱。
风流肠肚不坚牢,祗恐被伊牵引断。
与前调无别。
《减字木兰花》——柳永
花心柳眼。
郎似游丝常惹绊。
慵困谁怜。
绣线金针不喜穿。
深房密宴。
争向好天多聚散。
绿锁窗前。
几日春愁废管弦。
双调,44字,平仄两换韵。
《偷声木兰花》——张先
画桥浅映横塘路。
流水滔滔春共去。
目送残晖。
燕子双高蝶对飞。
风花将尽持杯送。
往事只成清夜梦。
莫更登楼。
坐想行思已是愁。
双调,50字,平仄两换韵。
《木兰花慢》——柳永
古繁华茂苑,是当日、帝王州。
咏人物鲜明,土风细腻,曾美诗流。
寻幽。
近香径处,聚莲娃钓叟簇汀洲。
晴景吴波练静,万家绿水朱楼。
凝旒。
乃眷东南,思共理、命贤侯。
继梦得文章,乐天惠爱,布政优优。
鳌头。
况虚位久,遇名都胜景阻淹留。
赢得兰堂酝酒,画船携妓欢游。
双调,101字,一韵到底。
《摊破木兰花》——贺铸
南浦东风落暮潮。
祓禊人归,相并兰桡。
回身昵语不胜娇。
犹碍华灯,扇影频摇。
重泛青翰顿寂寥。
魂断高城手漫招。
佳期应待鹊成桥。
为问行云,谁伴朝朝。
双调,59字,平声一韵到底。
⑷摊破、添字
从上举贺铸《摊破木兰花》看,“摊破”是兼文字和音乐而言,如果单从文字方面说,“摊破”就是“添字”。
词中最常见的有摊破浣溪沙。
《浣溪沙》——辛弃疾
父老争言雨水匀。
眉头不似去年颦。
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头新。
浣溪沙本调为上下二片,每片七言三句,用平声韵。
《摊破浣溪沙》——李煜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增加六字,韵脚后移,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第二节词的分类
.按字数分: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段数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1.单调往往就是小令。
如《渔歌子》《如梦令》《捣练子》;
2.双调即共两段。
如《菩萨蛮》《蝶恋花》《满江红》《雨霖铃》等。
3.三叠即三段,四叠即四段,都是长调,又叫“慢词”。
第三节词韵
古人写诗押韵有韵书作依据,可以查《唐韵》、《广韵》;写词押韵则无韵书可依,只词韵一般分为19部:(教材1644页)
这十九部大约只能适合宋词的多数情况。
入声韵的独立性很强。
平韵与仄韵的界限也是很清楚的。
只有上去两声是可以通押的。
第四章词的格律
第一节词的平仄
词的平仄句法是有规律的,但是又比律诗复杂许多,同学们可以阅读词谱,这里只提两点。
一、词的句法里有“句”和“豆(读)”。
句,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豆是语意未完,可稍作停顿的更小的得段,它是词的特点之一。
最常见的是一字豆
有的句子是上一下四,这第一个字就是一字豆。
这种五字句相当于一字豆加上一个四字句,和律诗中的律句是不一样的。
:
正惊湍直下(辛弃疾《沁园春》)
应该读成“正——惊湍直下”而不能读成“正惊——湍直下”。
问苍茫大地(毛泽东《沁园春》)
应读成问――苍茫大地。
又如:
渐-霜风凄紧(柳永《八声甘州》)
又-酒趁哀弦(周邦彦《兰陵王》)
一字豆常用仄声,仄声中又常用去声,很少用平声。
二、词的拗救。
词中仅有本句自救,即律诗中孤平的自救。
第二节词的用韵
(一)、词的押韵和对仗
词也讲究押韵,但上声去声通用。
(平声、入声单用,与诗同)
同时用平声韵和仄声韵的词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仄韵同押,另一种是平仄韵不同押。
同押的如《西江月》: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例:《西江月》宋·辛弃疾(教材1690)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韵脚“蝉、年、片、前、边、见”都是同押的。
不同押的如《菩萨蛮》:(教材1687)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换平)
**·**·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换仄)
*·**·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换平)
*·*·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例:《菩萨蛮》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入声韵独立性很强,有些词牌习惯上是用入声韵的,例如:《忆秦娥》(教材1689)、《念奴娇》(教材1704)、《满江红》(教材1695)等。
但也并非不能用上声和去声韵。
第三节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有比较固定的,有一般用对仗的,也有自由的。
比较固定的对仗,例如《西江月》(教材1690)上下阕的前两句。
此类固定的对仗是很少见的。
(实际上,西江月这两句也有少数的词人没有用对仗)
一般用对仗的,例如《沁园春》上阕第二三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句;下阕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句。
又如《浣溪沙》(教材1687)下阕头两句。
再如《满江红》(1695)上阕第五六句,下阕第六七句。
凡是前后句字数相同的,都有用对仗的可能。
词的对仗,有两点与律诗不同。
第一,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
第二,词的对仗允许同字相对。
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李之仪《卜算子》)
前四字不仅同调,而且同字。
附录
1 声律启蒙(清·车万育)
2 笠翁对韵(清·李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