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各区2021年高三语文上期末卷【文言文及论语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北京市各区2021年高三语文上期末卷【文言文及论语阅读题】汇集练文言文阅读题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
往来于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今遗民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进取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仍将本部百余家渡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三年夏六月,祖逖将韩潜与后赵①将桃豹分据陈川故城,豹居西台,潜居东台,出入相守四旬。
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使千余人运上台。
又使数人担米息于道,豹兵逐之,弃担而走。
豹兵久饥,得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
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邀击于汴水,尽获之。
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
而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各以诈力相攻击,逖驰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皆受逖节度。
自河以南多叛后赵归于晋,后赵境土渐蹙。
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计。
后赵王勒患之,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
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不畜资产,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醊,百姓感悦。
方当推锋越河,扫清冀朔,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
逖以若思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且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虑大功不遂;且闻王敦与刘隗等构隙,虑有内难,感激发病。
逖虽内怀忧愤,而图进取不辍,营缮武牢城。
城北临黄河,西接成皋,四望甚远。
逖恐南无坚垒,必为贼所袭,乃率众筑垒。
未成,而逖病甚,俄卒于雍丘。
豫州士女若丧考妣,谯梁百姓为之立祠。
(取材于《晋书》《资治通鉴》)注释:①后赵: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军事力量强大,与当时南方的东晋政权对峙。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海淀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有无数思想如繁星点缀夜空,而马克思主义无疑最为闪亮,“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创立并发展了17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谷再到孕育新潮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国家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理论形态的发展跃迁。
它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理论飞跃。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在不断捕捉时代问题、回应时代挑战的过程中永葆生机活力。
恩格斯曾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同行,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正是在与时代特征、民族国家具体实际的结合中,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以坚持为前提的发展、以继承为基础的创新,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赞成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再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即划分成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
这种划分方式不仅不利于阐明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发展历程,反而容易引起混乱。
按照这种标准划分,马克思主义不再是一个整体,似乎原生形态、次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都有各自不同的基本原理;似乎它们不再属于当代,不再具有当代价值,而变成书斋中的一种学问和理论;似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才有价值、有意义。
这种观点的实质是一种变相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虽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但是这些基本原理既属于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代,也属于列宁那个时代,亦属于当代。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语文(2020.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城市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自其形成以来便持续遭受着来自外界以及自身的各种扰动。
这些扰动不仅包括能源短缺、空气污染等社会问题,还包括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疾病传播、交通或通讯系统瘫痪等重大人为灾难。
这些扰动因素不仅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无法完全避免,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2002年,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将“韧性”的概念引入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有关韧性城市(又译作“弹性城市”)的学术研究便应运而生。
通常认为,韧性城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做好应对、吸收、化解重大突发性风险的准备;有效减少灾害发生时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有效维持城市系统基本运转;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韧性城市理念主张以“预防—减缓—适应”的态度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强调接受挑战,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突发灾害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比如,为提升城市应对雨洪的“水弹性”,我国部分城市自2014年开始进入“海绵城市”试点,即对城市排水和集水系统升级改造,铺设渗水路面,增加市区水景和绿地的面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在下雨时能够渗水、蓄水、净水,同时又可实现蓄积雨洪的再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仅仅是韧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还应当从更高层面的韧性城市理念出发,寻找应对城市各种突发风险的思路。
(取材于孙浩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城市突发扰动因素的一项是(3分)A.供电系统严重受损 B.持续暴雨市区内涝C.网络故障通讯中断 D.建桥修路车辆绕行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韧性城市”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由于重大突发风险无法完全避免因而有必要开展韧性城市研究。
B.有关韧性城市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2023年10月的一场科学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向观众展示了利用特殊材料实现的“隐身术”。
只见工作人员手持一块面板,将其旋转90度后,褚院士的下半身“消失不见了”!褚院士表示:“未来,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将成为衣柜里的日常用品。
”想知道隐身斗篷是如何隐身的,就要先了解人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光会在物体的表面发生反射,人眼看到了反射光,从而意识到这里有一个物体。
如果物体的反射光与环境的反射光有很大差别,人们就能通过反射光进一步判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假如能够减小物体反射光与环境反射光之间的差别,或者使得观察者不能接收到反射光,那么这个物体就可以实现隐身。
过去,研究者用摄像机加上显示屏来创造隐身效果,但它只能做到对某个方向隐身,而且需要耗费许多能量,实用性低。
今天,超构材料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
科学家把介质里微小的人工结构进行有序排列,从而改变了介质的宏观性质。
这些经过人工排序的微结构组成的介质,就叫作超构材料。
那么,超构材料是如何实现隐身的呢?办法是在材料表面制备纳米尺度的金属天线。
当光照射到覆盖在物体上的超构材料时,会发生一种特殊的“折射”,使得所有方向入射的光完全在上述超构材料中无损耗地沿原方向继续传播,从而达到隐身效果。
除隐身外,超构材料还可以将发散的光线会聚起来,无需介质承载就能在空气中成像。
结合空间定位等交互控制技术,可实现人与空气中的影像直接交互。
这样的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医院无接触式自助挂号机以及地铁自助售票终端上。
患者或乘客看到悬浮在空气中的屏幕显示画面,直接在空气中点击,就能完成挂号或购票,而不需要触摸仪器。
(取材于张兴华等的文章)材料二:从《西游记》中的隐身术到《哈利·波特》中的隐身斗篷,实现隐身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狭义的隐身即无法被肉眼看见,而广义的隐身还包括无法被雷达、声呐等手段探测到。
2024届北京市高三上期末语文分类汇编(师生版):《论语》(《红楼梦》)阅读
《论语》(《红楼梦》)阅读(师生版)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11.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10分)子夏【1】之门人问交【2】于子张。
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注释:【1】子夏:子夏与后文的子张都是孔门弟子。
【2】交:交朋友。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嘉:②矜:(2)以下孔子言语可以支持子夏说法的是,可以支持子张说法的是。
(填序号即可)(2分)①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②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3)子夏、子张之言皆闻于孔子。
针对同一个话题,孔子对子夏与子张的教导为何有所不同?这体现了怎样的教育思想?请分别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分析。
(6分)①商(子夏)也宽,……师(子张)也褊,……(蔡邕《正交论》)②本章子夏之教门人,盖初学所宜守;子张之言,则君子大贤之所有事。
(钱穆《论语新解》)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10分)①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②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论语·雍也》)③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④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为政》)⑤黄诚甫问“女与回也孰愈”章。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 —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数学本试卷共5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 卷上作答无效。
第I 卷(选择题共40分)-S 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 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设集合Λ = {x ∖r<a}. B = {—3,0∙l ∙5}・若集合A∩B 有且仅有2个元索.则实数α 的取值范围为(A) (-3,+∞)(B) (0> 1](C) [l ∙+α□)2. 若复数Z = 注.则在复平面内N 对应的点位于I-TI(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3. 在厶ABC 中.若 α=6, A=60o, 3 = 75°,则 C =(A) 4(B) 2√2(C) 2√3(D) 2^4. 设且兀y≠0,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A)丄>丄(B)InlJrl >ln∣y 丨(C) 2-工<2-,CD) j ∙2>^25. 已知直线T Jry Jr2=0与圆τ ÷j∕2+2jc~2y jra = 0有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A) ( — 8. θ](B) [θ∙+oo)(C) [0, 2)(D) (—8, 2)2020. I(D) Eb 5)(D)第四象限6・设三个向b. c互不共线•则∙+b+c=(Γ是^以Iah ∖b∖, ICl为边长的三角形存在"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紫砂壶是中国特冇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徳年间.紫砂壶的壶型众多•经典的有西施壶.掇球壶、石瓢壶.潘壶等•其中.石瓢壶的壶体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圆台(即圆锥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去一个锥体得到的)・下图给出了一个石瓢壶的相关数据(单位cm),那么该壶的容量约为(A)IOO cm5(B)200 cm3(C)300 cm3(D)400 cn√&已知函数∕Q)=√TTΓ+4 若存在区间O M].使得函数/Q)在区间DZ 上的值域为[α + l,6 + l],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A) (-l,+oo) (B) (一 1. 0] (C) (一 +,+8) (D)( —斗,0]4 4第JI 卷(非选择题共11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
语文丨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2023.01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现当代文论与西方文论关系的密切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关系。
在这一事实前提下解决现当代文论“失语”的问题,首先要厘清现当代文论的产生背景,客观审视其与西方文论的关系。
尽管多数学者都认同中国现当代文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整理国故的内在驱动,一方面来自西方文学经验的异域激荡。
但平心而论,在近现代文学变革之际,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的影响是压倒性的。
而其后的半个世纪里,苏联的文学理论又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世界的诸种文学理论纷至沓来。
一时间,中国文学批评领域俨然成为这些理论的试验场。
实际上,每种理论都有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范围以及存在的局限,不可能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包打一切。
因此,这期间的新潮迭起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建设而言,却是丧失了一段自主发展和民族化转型的宝贵时间。
学界常言的中国文论“失语症”,原意是指中国现当代文论至今没有一套自主自足的理论体系,并非指称古代文论在当下的失语状态。
毕竟,古代文论的批评对象终究是古典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可能完全适用于现代白话文作品,其中“虚实”等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范畴或命题自然会存活在当下的文论话语之中,而那些伴随时代变迁已经走入历史的理论和概念也没有激活的必要。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卷语文(2020.1)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记录片能够相对忠实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国家变革、社会变迁的“国家相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纪录片体现了明显的家国叙事倾向。
《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
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涌现出了《大西南凯歌》《第一辆汽车》《征服世界最高峰》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改革开放营造了自由、现代、多元的社会环境,纪录片创作者用更开放的视野,怀着对生命与生活、民族与世界、历史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掀开了纪录片制作的新篇章。
1983年,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如何从远古走来,如何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奇迹。
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的主题带给海内外赤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章回式结构、主持人串讲等制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让人耳目一新。
中外合作拍摄的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开辟了道路,达到了极强的文化传播效果。
迈入新世纪后,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又唤起国人对历史阵痛的深沉反思。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方的家》,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
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近年来,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着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平衡》讲述了守护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志愿者的故事;《俺爹俺娘》将摄影机对准父母,记录亲情与家庭生活……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
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解析
1.C 【解析】“三官信仰”指对“天地水”的崇拜、信仰。
2.A 【解析】A项,“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是为了说明春节礼俗有大量记载这一现象。
3.D 【解析】A项,偷换概念。
“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是“阳气”,不是“这个节气”。
B项,应为“逐渐淡化”。
C项,“发挥着相同的作用”错,曲解文意。
4.A【解析】B项“我们都将”错,原文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部分变成整体。
C项“已经成为”错,原文是“有望成为”,或然变成了已然。
D 项缩减的交通成本中不包括道路建设成本。
5.B【解析】 B 项虽然数据表明,北京自动驾驶安全测试里程最多,“即将成为北京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判断过于主观,他们没有必然的联系。
6.【示例】①健全法规:制定针对性法律,进行有效支撑。
②聚焦资源:整合产业资源,营造良好竞争氛围。
③提高技术:在硬件、软件上,创造更好技术,有效应对“城市环境”。
④丰富配套: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智能道路设施的普及率,实现互联互通。
⑤不断创造:研制智能驾驶舱产品。
(【评分标准】每点:概括1分,分析1分。
任答3点满分)
7.C【解析】A."意在表现老歪的人际关系很好”不对。
B.文中写儿女有寄钱寄东西,打来电话,所以“不闻不问”不对。
D.补叙不对,应是插叙。
1。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语文2021.1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建国七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其中科技的贡献有目共睹。
科技选种育种对粮食增产作用巨大。
比如作物全息定域选种,是在作物具有强遗传势的部位选种的方法。
实验证明,玉米的强遗传势区在果穗中下部,选用这一部位的籽粒做种,比用顶部的籽粒做种增产35.4%;高粱果穗上部的籽粒充实饱满,生活力强,在结实丰产方面有较强的遗传性,选用上部籽粒做种比用中部籽粒做种增产6.4%~10.8%。
任何作物随着本身遗传性状的改良,生产性能会不断提高。
我国水稻种植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高秆品种改为新培育出的矮秆品种,该品种耐肥抗倒,单位面积产量比高秆品种增加30%以上。
1986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历经九年艰苦攻关,中国独创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成功,又使单产比常规品种增产15%~20%。
专家预测目前正在培育的超高产品种,将比现有品种在单产上提高近一倍。
科学技术可以改善耕地条件,进而扩大某些粮食作物种植区域,还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过程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例如在实施塑料薄膜覆盖后,土壤一般可增温2~5℃,覆盖期内地表积温增加200~300℃,从而使作物适宜耕作区的纬度向北推移2~4°,海拔提高1000~2000m。
由于该技术可应用的作物范围广,一般增产幅度可达30%~50%。
同时,地膜覆盖能使耕层土壤含水量提高2.77%~4.55%,每亩土壤蒸发量减少100~150m3。
单位农产品的平均耗水量减少一半,就相当于灌溉面积扩大了一倍。
农机装备技术的进步也至关重要。
21世纪以来我国农机装备技术发展极为快速。
机械设备如深松机、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等逐渐被推广使用的同时,很多新技术也在其中得到应用。
5.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语文(2020.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城市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自其形成以来便持续遭受着来自外界以及自身的各种扰动。
这些扰动不仅包括能源短缺、空气污染等社会问题,还包括洪涝、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疾病传播、交通或通讯系统瘫痪等重大人为灾难。
这些扰动因素不仅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无法完全避免,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2002年,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将“韧性”的概念引入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有关韧性城市(又译作“弹性城市”)的学术研究便应运而生。
通常认为,韧性城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做好应对、吸收、化解重大突发性风险的准备;有效减少灾害发生时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有效维持城市系统基本运转;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韧性城市理念主张以“预防—减缓—适应”的态度应对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强调接受挑战,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突发灾害对城市生活的影响。
比如,为提升城市应对雨洪的“水弹性”,我国部分城市自2014年开始进入“海绵城市”试点,即对城市排水和集水系统升级改造,铺设渗水路面,增加市区水景和绿地的面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在下雨时能够渗水、蓄水、净水,同时又可实现蓄积雨洪的再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仅仅是韧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还应当从更高层面的韧性城市理念出发,寻找应对城市各种突发风险的思路。
(取材于孙浩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城市突发扰动因素的一项是(3分)A.供电系统严重受损B.持续暴雨市区内涝C.网络故障通讯中断D.建桥修路车辆绕行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韧性城市”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由于重大突发风险无法完全避免因而有必要开展韧性城市研究。
B.有关韧性城市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与防灾减灾领域。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记录片能够相对忠实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国家变革、社会变迁的“国家相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纪录片体现了明显的家国叙事倾向。
《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
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涌现出了《大西南凯歌》《第一辆汽车》《征服世界最高峰》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改革开放营造了自由、现代、多元的社会环境,纪录片创作者用更开放的视野,怀着对生命与生活、民族与世界、历史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掀开了纪录片制作的新篇章。
1983年,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如何从远古走来,如何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奇迹。
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的主题带给海内外赤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章回式结构、主持人串讲等制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让人耳目一新。
中外合作拍摄的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开辟了道路,达到了极强的文化传播效果。
迈入新世纪后,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又唤起国人对历史阵痛的深沉反思。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方的家》,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
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近年来,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着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平衡》讲述了守护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志愿者的故事;《俺爹俺娘》将摄影机对准父母,记录亲情与家庭生活……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
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三语文(讲评版)(共64张PPT)
材料二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全球创 新指数排名从2016年的第25位升至2019年的第14位,4年来,中国在全 球创新指数的排名走出了一条上扬的曲线。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保护知 识产权、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肯定,也充分证明我国终于走出一条中国 特色知识产权保护之路。
2019年是我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组织架构调整后的发力之年,打击 侵权假冒工作更是取得了如下新成效:
更加严厉的惩治措施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氛围。公安机关严厉打 击侵权假冒犯罪,破获案件1.3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万余名;全 国法院共受理侵权假冒伪劣犯罪一审案件1.1万件,审结8300多件,与 去年相比大幅上升;检察机关发挥批捕起诉、立案监督职能,批准逮捕 侵权假冒涉案人员1万余人……我国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打 击力度不断加强。
2.根据材料一,下列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3分)
A.从高速转向高质,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
B.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C.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商品销售环境
D.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我国创新发展
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第二段“与此同时 ,知识产权保护效果、运用效益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实现了由知识产权弱 国向知识产权大国的跨越”、第三段“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 新动能”、第五段“我们应继续努力,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保护体系,创造出更如尊 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让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可知 ,本材料内容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和“经济创新发展”来展开的,只有D项最合 适。A项,没有提到“知识产权”,故排除A;B项,没有提到“经济发展”“创新 ”,故排除B;C项,“创造商品销售环境”不是本文要着重写的内容,且属于“经 济发展”“创新”的一部分,不能代替“经济发展”“创新”,故排除C。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失败的寻访①去看那条千年古道。
②村子临河而居,碎石沿着河岸垒出齐整的层次感。
胡同仅容一人走过,像一抹被遗弃的瘦长的影子。
出了村,是一片浩荡的水。
堤岸有两棵柿子树,隔了很远依然可以看到它的苍老;一头无所事事的驴,静默在水边,比眼前的这片水还要安详;几辆小车停在不远处,有人正在钓鱼。
山野中的这片水,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体味,车子就一晃而过了。
路的尽头,竹林茂密。
因为山太深,人迹罕至,竹林才完整地留存下来。
很多人从远方蜂拥而来,则是近年的事情了。
通往竹林的,是一条千年古道,狭窄,凹凸不平,向险而去。
为方便更多人抵达那片原生态竹林,当地人把原来的河道改造成一条水泥路。
新开辟的水泥路在古道下方,即使是旅游旺季,也没人留意这条古道。
人们奔走在新路上,直抵想象中的那个原生态景点。
千年古道成为一个被封存悬置的景观。
路边有溪水流过,不知名字的鸟,在水流声中穿过。
一块并不规则的金黄麦地,镶嵌在山坡上,让人格外空落和孤单。
③这个守着千年古道的村子,居然有一个铁匠铺。
多年来,我游走乡间,在找寻农具的同时,隐隐盼望着哪天遇到一个铁匠。
童年记忆里红彤彤的打铁情景,一直灼烫在我的心头。
我从千年古道失意而归,却在村子里意外发现了那个铁匠铺。
它比破落的村庄更破落,但看上去并没有彻底被遗弃。
我很快就找到了它的主人——一位76岁的老铁匠。
他几乎符合我关于铁匠的所有想象,苍老,敦厚。
稍感惊讶的是,他竟然那么健谈,让人很难将他的言谈举止与木讷表情联系到一起。
他一边口沫纷飞地讲解打铁知识,一边手舞足蹈地演示,比如火候如何掌控,比如落锤时的角度和力度。
他似乎等待了很久,孤独了很久,对我这个陌生人的来访异常兴奋。
他打了一辈子的铁。
每逢镇上赶集,他就去摆摊收农具,直到攒够了一定的数量才开炉打铁,过上一把瘾。
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煞风景英雄倍出挟.(xiā)制命运多舛.(chuǎn)B.舶来品貌和神离纰.(pī)漏不着.(zháo)边际C.协奏曲鞭辟入里混.(hùn)淆西学东渐.(jiān)D.度难关铤而走险慰藉.(jí)铩.(shā)羽而归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除了书本知识外便身无长物....,被认为缺乏一技之长而在现代职场中难以立足。
B.中华民族园中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表演,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如醉如痴,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C.国际社会纷纷要求中国运用对朝鲜的影响力促使这个国家冷静下来,以避免其与韩国在冲突中两败俱伤....。
D.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9”一拍即合....,充分反映了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办会理念。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是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证明,我们应当秉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珍惜。
B.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是值得媒体深思的问题。
C.近年来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目前正在加快高铁设备的出口规模。
D.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各大报纸都关于亚运会开幕式作了详细报道。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先秦诸子散文长于论说,如《孟子》《庄子》《荀子》等;先秦历史散文则长于叙事,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B.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
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019.11 本试卷共7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流寓”一词最早的文本记载大概是《后汉书·廉范传》:“范父丧遭乱,客死于蜀汉,范遂流寓西州。
西州平,归乡里。
”在这一语境中,“流寓”可解释为流离寓居。
《辞源》将“流寓”解释为“寄居他乡”。
《汉语大辞典》则解释为:“‘流寓’亦作‘流庽’:流落他乡居住。
”“流寓”一词释义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流”字。
如果理解为“流动”,那么这个概念的范围就非常宽泛,所有的迁徙流动到异乡都可视为“流寓”。
如果理解为“流落”、“流放..”的话,“流寓”一词的含义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流落”一词有“漂泊外地,穷困失意”含义,“流放”则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流寓”是指“不得已”离开本土客居他乡。
比如进京考取进士,一举得中在京城或其他地方为官,这就不属于“流寓”;而在京屡考不中,旅居多年如杜甫就叫“流寓”,或遭贬谪或受排挤自请外放到非故乡的地方为官,如苏轼到海南上任就叫“流寓”。
古人为何要流寓他乡?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社会原因,二是个体原因。
其中社会原因又有政治因素、军事因素、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
从流寓文人的角度看,大多数文人因政治斗争遭排挤打击,流落他乡,如唐顺宗年间因“二王八司马事件”,两大文豪刘禹锡与柳宗元分别被贬到郎州、永州,而苏轼更是因为政治上的打击,一路从江南贬到海南岛。
古今中外,为改变命运、博取功名,负书担橐.,远离家乡外出游学、游宦之士,如苏秦、张仪等,其流寓主要为个体原因。
此外,不同时代、不同原因的流寓者之流寓地是不同的。
社会历史的变迁,文明程度的发展,决定了流寓地的不同。
因战乱灾荒而发生的流寓,流寓者往往迁徙到较为安宁、富庶的地方,如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因犯罪而被流放和被统治者贬谪,其流寓地往往是远离京城与繁华的僻远荒凉地方,如先秦巴蜀,汉唐湖广,宋明清之岭南、东北和西北等。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精粹01-22 0921: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煞风景英雄倍出挟(xiā)制命运多舛(chuǎn)B.舶来品貌和神离纰(pī)漏不着(zháo)边际C.协奏曲鞭辟入里混(hùn)淆西学东渐(jiān)D.度难关铤而走险慰藉(jí)铩(shā)羽而归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除了书本知识外便身无长物,被认为缺乏一技之长而在现代职场中难以立足。
B.中华民族园中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表演,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如醉如痴,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C.国际社会纷纷要求中国运用对朝鲜的影响力促使这个国家冷静下来,以避免其与韩国在冲突中两败俱伤。
D.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一拍即合,充分反映了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办会理念。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是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证明,我们应当秉持对古代文明成果的珍惜。
B.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是值得媒体深思的问题。
C.近年来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目前正在加快高铁设备的出口规模。
D.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各大报纸都关于亚运会开幕式作了详细报道。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先秦诸子散文长于论说,如《孟子》《庄子》《荀子》等;先秦历史散文则长于叙事,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B.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
C.“五四”以后,新诗发展渐入高潮,创作日渐丰富且风格日渐多样,其中“雨巷诗人”戴望舒和抒情诗人徐志摩享有盛名。
D.美国作家欧·亨利是十九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其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羊脂球》等。
2024届北京市高三上期末语文分类汇编(师生版):语言基础运用
语言基础运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20.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①国潮元素常与中国传统佳节的庆祝活动密不可分。
②除了听国风音乐会,逛国风手工作品市集以外,身着汉服游园,体验传统佳节中的民俗,也令年轻人乐此不疲。
③爱热闹的年轻人特别欢迎开启了“狂欢模式”的主题乐园。
④各类文化活动凭借极具巧思的策划和丰富的内容,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⑤例如,北京欢乐谷专为七夕打造的.“非遗时光周”,游客可以在主题集市里体验古法蓝染和扎染等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不能互换位置。
B.②句画线部分中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C.④句中“与日俱增”不能换为“与时俱进”。
D.⑤句中加点的“的”可以换为“了”。
(2)不改变原意,以“主题乐园”为主语,将第③句改写为一个单句,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分)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20.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①长期以来,气候学家一直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以了解过去的气候模式,预测未来的气候趋势。
②最近的研究表明,地球正处于12.5万年来最热的时期。
③通过..对冰芯样本、树木年轮等数据的综合分析,气候学家发现地球气温正创下历史新高。
④他们还发现全球变暖与化石能源的燃烧高度..相关,这些燃烧会向大气中持续排放温室气体。
⑤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到无法用自然变化来解释的水平。
⑥持续升高的气温将给地球生态系统带来许多挑战。
⑦因此,科学家们呼吁加强国际合作,采取有效措施以减缓和适应当前面临的气候挑战和变化。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句中两个画线部分可以互换位置。
B.③句中的“通过”一词可以删去。
C.④句中的“高度”一词不可以删去。
D.⑤句中的“导致”一词可换为“助力”。
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①近日,座落于北京中轴线北端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北京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和解析
房山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诊断性评价参考答案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1.A(3分)【解析:A项只是说明我国有很丰厚的文化遗产这一事实,并非为了让文化遗产释放更大潜能而着力之处。
】2.C(3分)【解析:国家博物馆用“艾雯雯”,并非让虚拟数智人“亮起来”,而是通过虚拟数智人让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亮起来”。
】3.D(3分)【解析:A项的内容是进行名为“老北京之友”调研项目时的行为,B项的内容是胡同的价值,C项的内容是“老北京遛弯儿计划”进行过程中的行为。
】4.A(3分)【解析:B项,“数字文保已成为……重要发展之路”与材料一第5段“数字文保……这或将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发展之路”意思不同;C项,从材料二第1段可知,散落在城市社区和乡镇中的民间古迹,有很多民间力量加入保护,还有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进行保护;D项,从材料二第3段“通过……对北京老城核心区域……胡同和古建筑进行基本信息收集及保护状况考察”可知,“老北京之友”调研项目发布的评价报告与胡同有关系。
】5.(4分)答案要点:(1)加强对保护传承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意义的宣传,以凝聚共识,并主动作为。
(2)借助数字化、影像化等技术手段传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
(3)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线上交互场景,让人们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有新体验。
(4)让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与年轻人的生活产生交集,激发年轻人保护与传承的主动性。
(5)成立保护传承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公益组织,联合相关领域专家,招募志愿者,开展保护传承的项目与活动。
【评分细则:答出第(1)-(4)条中的任意3条,得3分;答出第(5)条,得1分;共4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皆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6.C(3分)【解析:矜,在句中的意思为“夸耀”。
】7.D(3分)【解析:D项,被,介词;A项,相当于“于”,介词/形容词词尾,助词;B项,……的人,代词/用于名词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引出下文,助词;C项,及,比得上,动词/像,动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大兴区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云冈石窟是一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它将拓拔鲜卑民族的发展盛衰刻录在一座山的山崖峭壁上,每一座洞窟都是一段历史的铭记,每一尊佛像都是瞬间的回想。
要探究北魏,不到云冈来是不行的。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王朝的鼎盛时期,把北魏的诸多文化元素包容其中。
北魏历史上因有“太武灭佛”和“文成复法”的历史事件,才有了云冈石窟的开凿。
当然,佛教的发展与统治者的政治需求是云冈石窟开凿的必要条件。
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由高僧昙曜主持开凿的式州山“昙曜五窟”(16-20窟),是为“太祖以下五帝”而雕琢出来的“如帝身”的大石佛,体现了“人神合一”“帝佛合一”“政教合一”的政治主张。
第5、6窟的开凿以及“二佛并坐”形象在石窟的大量出现,都隐秘地体现了北王朝政治和宫闱斗争的背景。
第38窟“幢倒伎”的杂技浮雕,精彩再现了北魏时期民间百戏的高超技艺,让我们看到当时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状态。
第61窟中房屋和城门的整体结构造型;第9窟中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式样;第12窟东西壁层檐下的“人”宇型和狮子型斗拱,以及石窟中浮雕的塔、台阶、屋宇等建筑形制的雕刻,都以实物形式记录了北魏平城时期的建筑原貌。
难怪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完云冈石窟后感慨“在云冈石窟,我们得见六朝遗物……。
”被称作“音乐窟”的第12窟,形象地展示了北魏时代乐器、乐队、舞蹈等,成为艺术界研究北朝音乐、舞蹈历史的实证。
当我们走进云冈石窟,漫天舞动的飞天像天使一样,为我们架起了通往北魏王朝的桥梁,使我们有幸与先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与大佛双眸对视的瞬间,我们终于明白了:拜佛如同礼皇帝的狂热,令北魏佛教蒸蒸日上;多元化的碰撞,让雕刻艺术璀璨夺目;鲜卑人的激情与狂热,造就了云冈石窟的辉煌,让武州山成为了艺术的殿堂。
云冈石窟融①、绘画、题记、碑刻、建筑、文物等为一体,是研究北魏王朝独一无二的实物资料,是静态的、无声的DV。
云冈石窟以宗教石刻的形式,折射出北魏王朝的②、社会发展、③。
云冈石窟是研究北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是一部石刻的《魏书》。
(取材于《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有删改)材料二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
中国石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
在北魏时期,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时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采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中国雕塑艺术理想美的高峰。
【甲】。
跟长期分裂和战祸连绵的南北朝相映对的,是隋唐的统一和较长时间的和平稳定。
与此相适应,在艺术领域内,从北周、隋开始,雕塑的面容和体态开始明显地变化,经初唐继续发展,到盛唐确立而成熟,形成与北魏的悲惨世界对映的另一种美的典型。
秀骨清相、婉雅俊逸明显消退,隋塑的方面大耳、短颈粗体、朴达拙重是过渡特征,到唐代,便以健康丰满的形态出现了。
【乙】。
佛像变得更慈祥和蔼,关怀现世,似乎极愿接近世间,帮助人们。
他不复是超然自得、高不可攀的思辨神灵,而是作为管辖世事、可向之请求的权威主宰。
这当然是进一步的中国化,儒家思想渗进了佛堂。
唐窟不再有草庐、洞穴的残迹,而是舒适的房间。
菩萨不再向前倾斜,而是安安稳稳地坐着或站着。
更重要的是,不再是概括性极大,含义不可提摸、分化不明显的三佛或一佛二菩萨;而是分工更为确定,各有不同职能,地位也非常明确的一铺佛像或一组菩萨。
这里以更为确定的形态展示出与各种统治功能、职责相适应的神情面相和体貌姿式。
【丙】。
本尊的严肃祥和,阿难的朴实温顺,伽叶的沉重认真,菩萨的文静矜持,天王的威武强壮,力士的凶猛暴烈,或展示力量,或表现仁慈,或显映天真作为虔诚的范本、或露出饱历沧桑作为可信赖的引导。
【丁】。
这样,形象更具体化、世俗化;精神性减低,理想更分化,不只是那含义甚多而捉摸不定的神秘微笑了。
自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互相攻讦辩论之后,在唐代便逐渐协调共存。
而宗教服务于政治、伦常的儒家思想终于渗入佛教。
在艺术上,唐代佛教雕塑中,温柔敦厚关心世事的神情笑貌和君君臣臣各有职守的统治秩序,充分表现了宗教与儒家的同化合流。
这里的佛堂是具体而微的天上的李唐王朝、封建的中华佛国。
它的整个艺术从属和服务于这一点。
它的雕塑具有这样一种不离人间又高出于人间,高出人间又接近人间的典型特征。
(取材于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材料三莫高窟、龙门石窟的营造与兴建,都与北魏王朝和云冈石窟有着不解之缘。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鸣沙山断崖上,又名“千佛洞”。
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迄今保存北凉、北魏、西魏、北周、唐、五代、宋、西夏、元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多种类型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为492座。
壁画面积约45000平方来,彩塑2400余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
1900年,于藏经洞(今编号第17窟)内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及绘画作品5万余件。
在莫高窟有壁画和彩塑的492座洞窟中,北魏窟占了32座。
在这些洞窟中,无论造像题材的选择还是雕刻绘画的表现方式,无论是造像组合还是佛龛布局,均可找到云冈模式及北魏造像艺术的影子,特别是西魏洞窟中流行的“秀骨清相”似乎让我们回到了塞北。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者洛阳南郊12千米处的伊河两岸。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今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在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在洛阳大量修建寺院、佛塔,并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依山开窟造像,创建龙门石窟。
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
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
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波、清秀、温和。
这些北魏造像,脸瘦疲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
北魏晚期人们崇尚俊秀,因而“秀骨清相”成为一时的艺术风格。
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北魏分裂的35年间,是龙门石窟雕造佛像的第一个兴盛时期。
这一时期开的洞窟大都集中在龙门的西山上,其中最著名的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药方洞等十几个大中型洞窟。
开凿最早的是古阳洞,比较著名的是药方洞,药方洞因其洞窟内刻有140余方古代的药方而得名。
这些药方比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还要早。
北魏王朝在洛阳龙门开窟造像活动的终结以宾阳中洞的停工为标志。
龙门石窟是继云冈石窟后又一座由皇家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寺,是云冈样式的继承与发展。
(取材于《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有删改)1. 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中对于云冈石窟文化元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山崖峭壁上雕刻石窟是拓跋鲜卑民族记录历史的需要B. 帝王特征明显的大石佛反映出“政教合一”的主张C. “人”字型、狮子型斗拱体现出北魏的建筑风貌D. “音乐窟”里的乐器、乐队、舞蹈等展现出鲜卑族的艺术文化2. 根据材料一,请在横线①②③处分别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意连贯完整3. 下列词语的解释或加点词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矜(jīn)持:庄重严肃。
B. 攻讦(jié):攻击揭发别人的缺点。
C. 温柔敦(dūn)厚:待人温和、诚恳厚道。
D. 具体而微:形象具体但规模较小。
4. 根据材料二,不属于盛唐时期石窟雕塑“另一种美的典型”的一项是A. 佛像健康丰满的形态B. 菩萨安稳的坐姿或站姿C. 超然自得的权威主宰D. 与职责相适的神态5. 将下面的句子填入原文中,衔接最恰当的一处是与那种超凡绝尘、充满不可言说的智慧和精神性不同,唐代雕塑代之以更多的人情味和亲切感。
A. 【甲】B. 【乙】C. 【丙】D. 【丁】6.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不属于三大石窟共同特征的一项是A. 依山开凿B. 可窥见北魏的造像艺术C. 发现了珍贵的历史遗物D. 由皇家主持开凿7. 某美术学院附中拟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游学活动,现在要制作宣传单。
请依据三则材料,为宣传单撰写一段文字,介绍北魏造像艺术的特征和影响。
【答案】1. A 2. ①雕塑②政治斗争③民俗风情 3. D 4.C 5. B 6. D7. (1)特征:①北魏造像艺术主要体现在云冈石窟,以及龙门石窟。
②云冈石窟把北魏早期的诸多文化元素包容其中,譬如早期的帝佛合一,粗犷、威严、雄健。
③龙门石窟体现北魏晚期雕塑艺术理想美的高峰——秀骨清相、婉雅俊逸;(2)影响:①对莫高窟和龙门石窟造像题材的选择产生影响。
②对莫高窟产生影响,可以看到秀骨清相的艺术风格。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辨析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中对于云冈石窟文化元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材料一,圈出与“云冈石窟文化元素”相关的内容,接着分析选项。
A项,“在山崖峭壁上雕刻石窟是拓跋鲜卑民族记录历史的需要”错误,第二段说的是“北魏历史上因有‘太武灭佛’和‘文成复法’的历史事件,才有了云冈石窟的开凿。
当然,佛教的发展与统治者的政治需求是云冈石窟开凿的必要条件”,由此可知,除了“记录历史的需要”,还与“佛教的发展与统治者的政治需求”有关。
故选A。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意以及语言表达连贯性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一,请在横线①②③处分别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意连贯完整”,然后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意思,并分析语段与前后文的关联,最后进行填写。
设题的是材料一最后一段,可见考生要关注最后一段内容与上文的关联,第一处说“云冈石窟融①……绘画、题记、碑刻、建筑、文物等为一体”,结合上一段“多元化的碰撞,让雕刻艺术璀璨夺目”可知,此处应填写“雕塑”;第二处和第三处“云冈石窟以宗教石刻的形式,折射出北魏王朝的②……、社会发展、③……”,结合第二段对石窟的介绍来看,如“政治主张”“都隐秘地体现了北王朝政治和宫闱斗争的背景”“杂技浮雕,精彩再现了北魏时期民间百戏的高超技艺,让我们看到当时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状态。
第61窟中房屋和城门的整体结构造型;第9窟中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式样”“以及石窟中浮雕的塔、台阶、屋宇等建筑形制的雕刻,都以实物形式记录了北魏平城时期的建筑原貌”“形象地展示了北魏时代乐器、乐队、舞蹈等,成为艺术界研究北朝音乐、舞蹈历史的实证”可以看出,此处分别填写“政治斗争”“民俗风情”。
【3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