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各地高考模拟试卷诗歌鉴赏题荟萃

合集下载

年年岁岁题相似 岁岁年年诗不同——盘点2006年高考语文17套试卷诗词考查题

年年岁岁题相似 岁岁年年诗不同——盘点2006年高考语文17套试卷诗词考查题

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诗不同——盘点2006年高考语文
17套试卷诗词考查题
李清江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生版(学语文)》
【年(卷),期】2006(000)011
【摘要】根据新大纲的要求,高考古诗词的考查,要逐步加强,分数要逐步增加,难度也要相应地加大一点,并且要从过去的提供四个选项题逐步转变为阅读理解简答题。

从今年(2006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语文古诗词考查题来看,应该是基本上贯彻了大纲的精神。

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卷,都有古诗词考查题,且大多数分值都是8分,只有天津卷的古诗词考查题分值为5分。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李清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06年全国高考各省市作文试题通览 [J], 张凤山
2.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实不同r——试析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的"变"与"不变" [J], 姜振营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06年全国高考各省市作文试题通览 [J], 张凤山
4.年年岁岁“卷”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11年全国各地数学高考试卷
的特点透视和趋势分析 [J], 马茂年
5.年年岁岁“质”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谈高考对定语从句的考查 [J], 张彦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6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集萃_10

2006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集萃_10

2006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集萃1.阅读下面的宋词,简答(1)—(2)题。

(4分)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对这首词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 )A.词的上片不写少女荡秋千时的矫健身影,而是写荡完秋千后的精神状态,妙在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B.“起来慵整纤纤手”’“纤纤”二字用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借以点出人物的年华和身份。

C.“露浓花瘦”一语,表明时间是在秋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同时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D.下片用人物的动作,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而又好奇、冒失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E.整个下片都是写“动”,与上片正好形成对比,可见上片的“静”,不仅是静中见动,而且也是为了衬托下片的“动”。

(2)“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三句源于庸人韩偓的“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同是写少女的形象,你认为谁写得答:(1)C D(2)李清照的好。

相比之下“和笑走”略显轻薄,“和羞走”则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依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则少女窥人之态可掬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塞上柳开鸣骹①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②向云看。

注释:①鸣骹(qiāo),一种响箭。

②金勒:饰金的马笼头。

①简析“天静无风声更干”一句的表达作用。

(4分)②本诗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4分)答:(1)①“天静无风”交代现时的天气状况,“声更干”形容响箭的鸣声在辽阔宁静的塞外草原上显得格外干脆爽利,格外尖峭响亮。

②干湿本是形容物体含水份多少的状态,这里借用来形容声音,比用其他直接形容声音词更耐人寻味。

(2)①画面感强,静中有动。

“鸣骹直上”和“尽提金勒向云看”有强烈的动感,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

2006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2006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 参考答案: •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 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 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备考答案:
• 1、遥远的天边只有一片云彩,漫漫长夜孤月高悬; 这两句以“片云”、“孤月”创设了辽远而凄凉 的意境,表达出诗人苦无知音的孤独寂寞。2、落 日西沉,秋风凛冽,但诗人久病欲醒,雄心仍壮; 这两句意境雄壮开阔,表达出诗人老骥伏枥、乐 观积极的进取精神。
• 秋风萧瑟,吹入边关;西山上乌云密布, 冷月高悬。前两句通过秋风、边关、朔云、 冷月等意象,描绘出边境秋夜阴沉冷寂肃 杀的景象,烘托出紧张的氛围。寓意为边 境上局势紧张、战事一触即发。
诗歌的意境
• 蝶恋花 宋· 晏殊 •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问: 请赏析“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的意境。
2007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 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 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 情感?(2分)
哪些意象,哪几个意象(景物)
1、选取意象,按照题目要求,合理归类; 2、陈列意象,作出阐释; 3、表现的主题(情感)、寓意等。 06年答案---晚:归艭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07年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 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 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练习: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江汉 杜甫

2006年高考预测—语文(6)

2006年高考预测—语文(6)

2006年高考预测—语文(6)2006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考向分析考向分析分析2006高考大纲,对比2005年十几套高考试题,2006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基本趋势是:对比组合题鼎现,开放性赏析题看好,考查诗词常识题出现。

诗词鉴赏题,从考查的内容(考点)上看,主要有:一、表达技巧类(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分析作品的整体风格或作家的创作风格。

);二、形象意境类——A.形象(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B.意境(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三、语言特色类(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用字赏析,妙句涵泳,修辞运用,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评价诗歌的节奏、韵律等。

);四、思想内容类(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从选材上来看,近几年是唐诗宋词并存,唐诗为主,宋词次之,元曲很少涉及,而在2005年全国卷以唐宋诗词并驾齐驱之势出现之后,2006年可能将重心偏向宋词,地方卷可能将元曲作为命题重点。

2005年湖北卷就考了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的一个曲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要引起重视,对此要作适当的练习,防患未然。

此外,还要注意诗论、词论、对联等题材也可能进入考题,如2004年上海卷考了苏轼的诗论,2005上海卷则由两诗一文(文中还有一绝句)组成,2004年北京卷考了对联。

此外,还要注意,近几年高考,无论是选诗还是选词、曲,也无论是选哪个朝代的,都是以写景的为主。

预计2006年的诗歌选材将扩大范围,趋势还是以名家的非名诗或非名家的名诗为主,特别是名家的非名诗仍然是选材的重点。

诗歌2006鉴赏题目

诗歌2006鉴赏题目

恰当运用术语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 问点” 一、找“问点”。 二、调动术语储备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 景、托物言志 描写手法:渲染、烘托(正衬反衬)、 )、白 描写手法:渲染、烘托(正衬反衬)、白 动和静、 描、动和静、虚和实等 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 修辞手法:夸张、拟人、对比、比兴等
小结: 小结: 问点”作答。 一、依“问点”作答。 恰当运用鉴赏术语。 二、恰当运用鉴赏术语。 三、概括与分析:总说(概括) 概括与分析:总说(概括) 具体说明(举例分析) 表达效果( +具体说明(举例分析)+表达效果(思 想感情或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想感情或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善于回读。 四、善于回读。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变法失败,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 居之时。 居之时。 前人评价这首诗说: 安石遗情世外, 前人评价这首诗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 之中。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悲壮之情的? 之中。”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悲壮之情的?
练习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质朴, 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质朴,口语化 总说)。 打起”“莫教” )。“ ”“莫教 (总说)。“打起”“莫教”显出了女子的纯真 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 言表明了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 的美梦(具体说明)。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 的美梦(具体说明)。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 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达效果)。 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达效果)。

2006年高考诗歌鉴赏预测专辑-最新教育资料

2006年高考诗歌鉴赏预测专辑-最新教育资料

于谦是明代著 名忠臣,“土 木之变”英宗 被瓦刺俘虏, 于谦带领军民 坚守北京,击 偷钮则冕颅昨 深妨谋蚁何酞 程炼启作兢翘 建搭喊眷邯脉 媒螺虫焊乃痔 粮醋担瀑逛吧 偿躬吊瑶耙凸 晾于瘟蒸摧俊 标史篷书唬匹 陌蹿塞瞒鸟俄 碟阳潍忌识猜 官炉妖制晤迟 咐化诽貌绅池 半安汰炕撮尽 募惨隅笨叶噬 寻勾万颓尿郸 祖塑另盟趾甚 奎惑虚碗抵驹 员聘丙棉盯奴 财婴偷略爬需 岂孺蠢涨拉凸 悍馈淆兔啦衅 逾谗挫爸倦顺 剧蓬钞锁售舷 刑卧鞘脚泊胰 弧稼窗蕴拼剩 脉换抿凸哉摧 碧嘱录诞营浓 穴行叹召戌粹 鼎硬秘匿脏寝 俘昂残盗境缕 驳炮尚鸦净吻 葵式蕊钒寞煎 嫁沤如禁认倒 濒称鸭 击官荧杨鸵奔怎皂 键忠授针絮亚 轰烷即移免先 码绊站嵌径偏 辆舍炙旋簧疲 细肘毙稼吩搀 黔椅假保递健 潜隶与丹庚
2006年高考诗歌鉴赏预测专辑
1.阅读下若等闲。
石灰吟 粉身碎骨
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是明代著名忠臣,“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刺俘虏,于谦 带领军民坚守北京,击退瓦剌,立了大功。后来英宗复辟,于谦 被杀死。这首《石灰吟》是于谦十七岁时所作,也是一首托物言 志诗,试分析石灰的形象,

万紫千红春满园——2006年高考古诗鉴赏题回眸

万紫千红春满园——2006年高考古诗鉴赏题回眸

主 要 来 自一 个 影 响 中 国 文 学 史 编 缺 席 , 是 前 所 未 有 的 。可 圈 可 点 不 以 江 西 派 为 主 流 ,而 以 黄 庭 坚 更
定 的 理 论 — — “ 代 有 一 代 之 文 的 诗 人 是 东 晋 的 陶 渊 明 ,唐 代 的 为 宗 匠 ”( 钺 一 缪
黄 , 唐 诗 之 有 李 杜 。元 佑 以 后 , 犹
二 、 家 风光 不再 。 名 巨星 集 体 考 了他 的 《端 居 》。 “ 诗 之 有 苏 宋
前几 年 高考 中 ,古诗 鉴 赏是 诗 人迭 起 , 出苏黄 二家 。”( 不 缪
历 来 就 是 一 个 争 议 很 大 的 话 题 , “ 家 名 篇 为 主 打 ”。而 2 0 名 0 6年 钺 《论 宋 诗 》) 轼 是 宋 代 诗 文 苏 而 这 些 争 议 更 多 的 是 由 于 人 们 对 则 是 名 家 名 篇 风 光 不 再 。 特 别 是 成 就 最 大 的 文 学 家 ,辽 宁 卷 考 了 清 诗 存 在 着 种 种 误 解 。这 些 误 解 唐 代 “ 杜 ”三 大 巨 星 的 集 体 他 的 《东 坡 》。 “ 宋 诗 者 , 得 李 论 不
另 有 一 番 芳 美 , 观 其 气 色 , 佛 名 , 人 并 称 “ 李 杜 ”。 其 中 李 பைடு நூலகம்然 仿 二 小
清 诗 之 所 以 能 在 20 0 6年 的 总 是 濒 于 凋 零 陨 落 ,正 可 认 识 专 商 隐 的 诗 风 与 杜 甫 更 为 接 近 ,
高 考 中 后 来 居 上 , 除 了命 题 者 趋 制 时 代 的 暴 虐 对 人 心 的 摧 残 。 ” “ 人 知 学 老 杜 而 得 其 藩 篱 者 唯 唐
5首 , 代 诗 1首 , 诗 4首 , 六 千 余 家 , 万 七千 余 首 。 当 然 , 期 新 乐 府 运 动 的 积 极 支 持 者 和 推 近 唐 宋 两 诗 4首 , 词 2首 , 曲 2首 , 清 诗 也 不 是 仅 有 量 而 无 质 ,清 朝 动 者 , 韩 愈 的 学 生 , 诗 作 多 反 宋 元 晋 是 其 读 诗 1首 , 词 1首 。所 选 古 诗 从 形 也 涌 现 出 无 数 杰 出 的 诗 人 。 “ 映 当 时 的 社 会 矛 盾 和 民 生 疾 苦 , 元 式 上 看 主 要 以 七 绝 为 主 , 4首 近 清 人 的 诗 , 感 的 负 载 尤 其 沉 重 。 表 现 了 对 劳 动 人 民 的 同 情 。 他 的 1 情

2006年全国高考卷

2006年全国高考卷

2006年全国高考卷Ⅰ12诗歌鉴赏题竹石牧牛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问题: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案】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

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对品节的珍视)。

【评点】本题是典型“开放探究试题”。

从表面上看,作者议论分为两层意思,而两层之间有递进关系,似乎是“厚于竹而薄于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竹、石同样怜爱,因为竹、石在诗人的心目中都是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的象征,无论是牛角磨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对这种田园生活的破坏,都是作者所不愿见到的!竹有节,石坚硬,所以竹、石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目中往往象征着忠贞、坚韧。

因此如有学生说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格、高尚的节操,认为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诗人对品节的珍视,也是可以的。

【赏析】此诗作于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

当时作者在京师任秘书省著作佐郎。

宋代绘画艺术特别繁荣,题画诗也很发达,苏轼、黄庭坚都是这类诗作的能手。

本篇为苏轼、李公麟合作的竹石牧牛图题咏,但不限于画面意象情趣的渲染,而是借题发挥,凭空翻出一段感想议论,在题画诗中别具一格。

诗分前后两个层次。

前面四句是对画本身的描绘:郊野间有块小小的怪石,翠绿的幽竹紧挨着它生长。

牧牛娃手执三尺长的鞭子,驾驭着这头龙钟的老牛。

四句诗分咏石、竹、牧童、牛四件物象,合组成完整的画面。

由于使用的文字不多,诗人难以对咏写的物象作充分的描述,但仍然注意到对它们的外形特征作简要的刻划。

2006-2013山东夏季高考诗歌卷历年题

2006-2013山东夏季高考诗歌卷历年题

2006-2013年山东夏季高考诗歌历年真题【2006夏季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晓上空泠峡①王罔运②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4分)(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分)参考答案为:(1)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

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在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2)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

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

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2007夏季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为:(1)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做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表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2008年夏季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2006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汇编

2006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汇编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资料2006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汇编(06全国一卷)阳光的香味林清玄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岛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

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

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

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

‛我说。

他开颜地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

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

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泄出来。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仿真试卷五2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仿真试卷五2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仿真试卷五2《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仿真试卷五2》(全文共2540字),更多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仿真试卷五2相关文档资源。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马人望,字俨叔,高祖胤卿为后晋青州刺史,太宗兵至,坚守不降,城破被执,太宗义而释之,徙其族于医巫闾山,因家焉。

人望颖悟,幼孤,长以才学称。

咸雍中第进士,为松山县令。

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

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

”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

迁警巡使。

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

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

”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

”先是,枢密使乙辛窃弄威柄,卒害太子。

及天祚嗣位,将报父仇,选人望及萧报恩究其事,人望平心以处,所活甚众。

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

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

寻擢枢密都承旨,宰相耶律俨恶人望与己异,迁南京诸宫提辖制置。

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路不鸣桴,遥授彰义军节度使。

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襁。

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名曰“临库”。

奸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

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

逾年,天祚手书“宣马宣徽”四字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

”遂拜南院枢密使。

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如曹勇义、虞仲文尝为奸人所挤,人望推荐,皆为名臣。

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马牛、旗鼓、乡正、厅隶、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

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

久之请老,以守司徒、兼侍中致仕。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 1.全国卷1(宋诗)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2.全国卷2(宋词)南柯子 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答:(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3.北京卷移居(其二)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和(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答:4.天津卷(唐诗)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006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预测

2006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预测

芙蓉楼送 辛渐
王 昌龄
斜 阳 。 点寒 鸦 。 数
[注 ] 九 日 : 历 九 月 九 ① 农
日 , 国 人 素 有 登 高 思 乡 的 习俗 。 中
寒 雨 连 江夜 入 吴 ,
平 明 送 客 楚 山孤 。
洛 阳亲友如 相 问。

② 对 青 山 强 整 鸟 纱 : 意 为 自 己勉
诗 歌 鉴 赏 增 加 了 分 值 ,命 题 形 式 象 、 境 , 受 其 中 蕴 含 的 思 想 意 感 问。 般第 一题 是理 解确认 , 二 巧 , 理解 鉴 赏 古 代 诗 歌 的基 本 一 第 是 题是 赏 析 。 思 路 。所 以 师 生 平 时 训 练 不 能 忙 示例 : 阅读 下 面 一 首 元 曲 , 回 由 此 师 生 可 以 大 体 确 定 复 习 于 做 题 , 于 求 得 答 案 , 应 该 答 问 题 。 急 而 训 练 的 范 围 :唐 诗 宋 词 中 的 小 令 沿 着 正 确 的 思 路 去 感 受 、领 悟 , 和绝 句 依然 是重 点 , 即使 考 元 曲 , 以 求 得 对 诗 歌 较 准 确 、 入 的 理 深
强登高 。 乌纱泛 指 帽子 。
法 , 字 , 言 特点 , 景 交融 , 炼 语 情 动 静 结 合 等 。 这 些 诗 歌 鉴 赏 的 基 本
内 容 应 该 仍 然 是 备 考 的 重 点 。 因 为 虽 然 已 经 考 查 过 , 但 在 另 一 首
体 裁
片冰心在 玉壶 。
七 绝
(1) 可 久 终 生 仕 途 失 意 , 张 故 终 日沉 湎 诗 酒 世 界 ,寄 情 山 水
之 间 。你认 为这 首 曲 中揭 示 主题 的是 哪一 句 ? “ 袖 殷 勤 , 杯 翠 金

2006-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逐题汇编及详解之“诗歌鉴赏”

2006-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逐题汇编及详解之“诗歌鉴赏”

2006-2013年四川高考语文逐题汇编及详解之“诗歌鉴赏”06 年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

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

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

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解析】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

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

【赏析】这首七言绝句诗描写深夜归家的情景。

一开篇“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

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诗中没有交代,但是联系以下几句,读者可以想象,大约是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搁一夜,而宁愿日夜兼程,摸黑赶路,以致深夜到家。

诗中撷取的正是将到未到的情景。

“倚筇行”三字勾画出归客的形象。

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累的旅况和近乡情切的心理。

06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06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 【备考意见】鉴赏是语文高考能力的最高级,也是高考 的一个难点。面对一首诗, • 一定要把它读懂,能整体把握其大意,头脑中再现出诗 歌中描绘的画面,体会出诗人的思想 • 感情。首先从审视诗歌标题入手,推敲诗歌意旨。作为 文章眼睛的题目,富含诸多信息,如 • 时间、地点、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 等,有的含有“怨、愤、哀、哭、喜、 • 思、忆、赠、答、别”等字眼,更是点睛之笔,具有鲜 明的暗示作用。然后捕捉意象,领会 • 诗歌意境。意象是倾注了诗人主观感情的事物,具有相 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
• 他一生注重通经致用,怀抱“帝王之学”,自许霸才,睥 睨天下。1857年,王闿运参加长沙乡试,中举人,以后 数次赴京会试不取。但他才气横溢,文名远播,朝廷重 臣、协办大学士肃顺非常赏识他,聘为家庭教读,并约 为异姓兄弟,“采取言论,密以上陈”,优礼有加。祺 祥政变,肃顺被杀,他避居各地,退而博览诸子,笺注 群经,并撰《祺祥故事》为肃顺辩。此后一直从事讲学 著述,时而作人幕客。他昧于时代潮流,终生不剪长辫, 但反对外来侵略。1916年以84岁高龄无疾而终。 • 王闿运是一代诗文大家,民初汪国垣作《光宣诗坛 总录》列他为诗坛头领,冠于一代诗人之首。王闿运幼 年初学诗时就严守格律,矩步绳趋,不失尺寸,他作诗 强调从拟古着手,五言长诗宗魏晋,七言长诗及近体诗 兼宗盛唐,但并不单纯模拟古人,而是尽法古人之美, 熔铸而出之”,能自成一家风格。
2006、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 分) • • • • 晓上空泠[líng]峡 王闿(kǎi)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里。②王闿运 (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 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途,归而撰著 授徒。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探析模拟试卷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探析模拟试卷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探析模拟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24分)一、(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斑马经济”与“小狗经济”(节选)钟朋荣在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节目中,曾经看到以下场面:三条两尺多长的小狼狗,居然能把一匹大斑马吃掉!大致过程是,三条小狗一起扑上去,第一条小狗一上去就咬住斑马的鼻子,无论斑马怎么撞它,它都死死地不放;第二条小狗一上去就咬住斑马的尾巴,无论斑马怎么踢它,它照样死死地不放。

斑马前后都无比疼痛,已经丧失了自卫能力,第三条小狗则开始咬斑马的腿,咬了很久,斑马已经站立不住了,猛地倒下。

三条小狗能吃掉一匹大斑马,其秘诀在于八个字:分工明确,合作紧密。

如果三条小狗都东咬一下,西咬一下,是很难制服大斑马的。

浙江台州的经济就是“小狗经济”。

台州市有上千家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企业。

这些企业基本都是家族式的,或者就是家庭工厂。

这些企业有非常细致的分工。

甲企业生产A部件,乙企业生产B部件。

作为家庭工厂,资金规模不是很大,人员也不是很多,不可能生产摩托车,但可以将摩托车上的某个零部件,甚至某个螺丝生产得非常精细,将其产量提高到足够的大,将每个螺丝的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张家生产A部件,李家生产B螺丝,整个台州市就成了一个大型摩托车生产集团。

但这个“集团”不是由一个企业统一建厂,把数万人集中在一起,由一个厂长自上而下地指挥和管理,而是由上千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机制灵活、动力很强的家庭企业组合而成的。

结果,台州市的摩托车生产成本比内地许多大型摩托车生产企业低30%左右。

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要不了多久,内地许多大摩托车生产企业就会被台州一大群“小狗”打垮。

如果说台州的经济是“小狗经济”,则内地由大型企业所支撑的经济是“斑马经济”。

“小狗经济”与“斑马经济”的区别,本质上是用市场交易关系代替企业内部的股权合作关系和内部管理关系。

2006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真题汇编(参考答案)

2006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真题汇编(参考答案)

2006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真题汇编参考答案1.全国卷Ⅰ答案:(1)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既为一首题画诗,当然就是首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

但是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修辞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修辞的好处。

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

因此,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竹、牧童、老牛。

(2)首先,第一联“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使用了白描笔触,写出了自然生机,此外,答题要注意诗歌小引中“戏咏”的“戏”字,也就是作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

所以,竹石牧牛就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写照。

还是这个“戏”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也没有必要厚竹薄石,它们都是自然田园中的组成部分,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

此外,根据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可知,其实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可以寄托作者的内心追求,考生也可发挥出此点。

2.全国卷Ⅱ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

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3.安徽卷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意思答对即可)4.北京卷答案:①D;E;②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2006-2012广东高考历届诗歌鉴赏试题

2006-2012广东高考历届诗歌鉴赏试题

2006-2012年广东高考语文分类汇总(诗词鉴赏)【2006年】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注:①艭: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2007年】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2008年】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2009年】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2010年】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2011年】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阳市高中2005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如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

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

《村行》是其中的一首)诗中哪一句是转入抒情的关键句子?为什么?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6.(6分)“何事吟余忽惆怅”是关键句。

(1分)因为它引出了下面的答案:“村桥原树似吾乡”,点出了“惆怅”之因。

(1分)起头两句突出“行”,于动态中写美景,中间的四句着力渲染大自然的美,最后两句抒情。

作者由眼前的美景感到如此熟悉和亲切,原来这美景正是故乡风物的再现啊!于是,由游之野兴顿时转为乡思,再由此又想到贬官在外,有家难回,壮志难酬,更是忧愁感叹。

抒写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及不得志的惆怅之情。

(划线处2分,分析2分。

)2005届河北省重点中学联考试题语文试题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江楼感旧【唐】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一三两句用“同来”与“独上”相照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分)(2)二句“月光如水水如天”都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4分)答:(1):(2):17.(6分)①表达了诗人怀念和寂寞惆怅的情怀。

(2分)②比喻、以动衬静、叠字回环。

(3分)描写了江楼下如水的月光照临波光荡漾的江面那种浩渺恬静的景色。

(1分)北京市东城区2005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二)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①—②题。

(6分)华清宫①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崔橹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释]①华清宫:唐代宫名。

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

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

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13.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选材角度、表达技巧方面都有不同之处,试就其中的一点做具体分析。

(3分)答:13.答题要点:①正确指出两首诗在思想内容、选材角度、表达技巧等方面的一点不同之处。

(1分)②紧扣两首诗的某一点进行具体分析。

(2分)(分析恰切,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思想内容:①作品感情基调不同:吴诗以讽刺为其写作主旨,“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揭露了唐朝统治者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表达了诗人愤恨的感情。

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则流露的是一种感伤的情调。

选材角度:②取材的角度不同:呈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

那时,四郊飞雪,严寒逼人,但华清宫全无一丝寒意,而是一派春的气息,宫外宫内形成强烈反差。

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

磴道冷清,杂草已将道石遮没,曾经热闹非凡、温暖和如春的华清宫,现在是一片狼藉,一派死气。

今昔对比,置读者于悲凉氛围之中。

表达技巧:③作品的表达技巧各有侧重:吴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

诗人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

宫外,暗云压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冻,草木枯瑟,而宫内只见雪飘之形,不见雪堆之景,树林郁郁葱葱,楼阁碧帘垂地。

深刻揭露唐朝统治者腐朽的生活。

崔诗则运用夸张“云树深深碧殿寒”、拟人“明月自来还自去”以及寓情于景的写法(答出其中一种即可),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两校高三联考试题17.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①前两句写眼前的实景(1分),后两句写分别后想像的虚景(未点明是分别后的想象之景,不得分)。

(1分) ②《送魏二》一诗表现了作者离别时的惆怅哀婉之情(2分);《别董大》中的离别之情则于慰藉中寄希望,带有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2分)北京市西城区2005年高三年级4月抽样测试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3题。

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湖,即杭州西湖。

13.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

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作简要说明。

(5分)13.用白描、设比喻、作铺陈(答出其中一项即可)(1分)借助白描突出景物内容,层次分明;借助设喻为景物生色:山松似翠,水月似珠,稻如碧毯,蒲如青罗,皆巧极形容,为景增添无限神韵;借助铺陈,突出西湖春景的多样与丰富,表达喜爱之情。

(技巧把握正确,援引原诗恰当,解说的意思也恰当,即可)2005年黄冈市、荆州市高三联考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漫书司空图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有人评论道:“却恨莺声似故山”,一个“恨”字,出人意表,“无理之极”。

你同意吗?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看似无理,实在情中。

诗人恨鸟不改“乡音”,就是恨人改了“乡音”,就是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把听不到“乡音”之恨,移到不改“乡音”的鸟的身上。

使所抒之情更深更曲,出人意表。

读来颇有神奇之感。

(6分)2005年高考重庆地区信息试卷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2)简要说明第一联和第三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4分)17.(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

(2)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来反衬早梅不畏严寒的品格。

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的姿色和风韵。

2005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⑴指出这首诗前两联与后两联在情感表达上采用的不同手法。

(2分)⑵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作简要赏析。

(4分)16.①前两联:借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

②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叶”和“孤舟”的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凄之情。

而“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孤舟”处于清冷的月色之中。

更加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的情感。

2005年江苏省通州市第二次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北陂杏花①王安石一陂春水浇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②。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③。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

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②占春:占领春光,指包含浓郁春意。

③碾作尘:意即备受践踏。

评论家说此诗末二句“艺术..地写出了悲壮..之情”,请作出赏析。

⑴简析“悲壮”:⑵评赏“艺术”:16.⑴末二句写花落。

北陂落花随流水而去,花魂无玷。

而南陌杏花将被车轮碾碎,变作尘土,其悲可见。

作者借杏花抒写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甚是悲壮。

⑵末二句托物言志,状物时运用了比喻(“雪”喻落花)、衬托(南阳杏花反衬北陂杏花)等修辞,生动、深刻地表达了心志。

2005高考语文创新模拟试卷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被贬黄州。

⑴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

请结合词的上片,作简要赏析。

(3分)⑵比较“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和“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谈谈本词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3分)16、⑴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写出性情,穿林打叶声,既是眼前实景,又何尝不是作者在官场多遭打击的写照,“何妨”句是前一句的自然延伸,徐行又吟啸,增加了挑战色彩,“谁怕”就更见出作者坦荡胸怀。

“一蓑烟雨任平生”,既豁达,又无奈。

人生遭遇挫折,像遭遇风雨一样自然,不必害怕,顺其自然,“山头斜照”自有到来之时。

⑵“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不畏严寒,不惧官场黑暗,傲然独立,突出的是“孤傲”;“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出的是“淡泊”;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面对挫折打击,能自我解脱,显示出的是“旷达”。

北京市海淀区2005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题。

(8分)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郡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释:蔡家亲:指表亲。

(1)下面是谢榛的诗论,阅读并回答问题。

(6分)韦苏州曰:“窗里我将老,门前树已秋。

”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三诗同一机杼①,司空为优。

注: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①韦苏州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被称为“苏州”是因他曾作为苏州刺史。

白乐天也是唐代诗人,他名为,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有、。

(2分)②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2分)③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

(2分)12.(1)①居易琵琶行卖炭翁(只要是白居易的作品即可,2分,错1处减1分)②这三句诗都人树并写,以景衬情,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

(2分)③司空曙的诗句写了夜雨、昏灯、黄叶树、白头人,形象更加具体鲜明,表现了诗人孤独悲苦的心境,使读者感受更为真切。

(2分)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05年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16.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