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为中心的个人信息管理 - 欢迎访问软件学报网站!
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管理指南说明书
II
GB/T XXXXX—XXXX
信息安全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个人信 息处理活动管理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针对移动智能终端提供了App个人信息安全功能设计、管理个人信息安全风险的指南,以增 强App收集个人信息行为的明示程度,并为App用户提供更多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控制机制。
5 总则
移动智能终端对App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管理宜遵循以下原则: a) 公开透明:以合理方式记录、提示 App 处理个人信息情况,确保用户对 App 个人信息处理行为
6 移动智能终端上的 App 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安全风险 ........................................ 3
7 移动智能终端管理措施 ................................................................ 4 7.1 透明化展示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 4 7.1.1 App 使用个人信息提示 ......................................................... 4 7.1.2 App 调用个人信息行为记录 ..................................................... 4 7.1.3 用户个人信息集中展示 ........................................................ 5 7.2 App 个人信息处理行为管理......................................................... 5 7.2.1 唯一设备识别码访问控制 ...................................................... 5 7.2.2 敏感数据访问提示和控制 ...................................................... 5 7.2.3 存储空间使用 ................................................................ 6 7.2.4 App 安装风险管理............................................................. 6 7.2.5 App 更新风险管理............................................................. 6 7.2.6 App 退出/停用及卸载风险管理 .................................................. 6 7.3 用户控制 App 收集个人信息行为 .................................................... 6 7.3.1 系统权限能力增强 ............................................................ 6 7.3.2 App 自启动与关联启动管理 ..................................................... 7 7.4 预置应用软件处理个人信息行为管理 ................................................ 7
登录https202.127.25.227porlogin_psw.csp,选择继续
1.登录https://20
2.127.25.227/por/login_psw.csp? ,选择“继续浏览此网站”
2.以前有账户的,使用已有用户名、密码登陆;没有的,使用用户名:ktz 密码:
sibs!@#登陆。
3.登录ARP
已根据各所(中心)提交的《所级业务角色、人员数据采集表》配置了角色。
提供课题组列表的研究所(中心),“申请人”用户名为课题组长姓名首字母+ktz (举例:王晓课题组的申请人用户名为wxktz)初始密码均为:123456。
登陆后请注意看上方显示的课题组长姓名是否正确,因为少数课题组长姓名首字母是相同的,登陆进去后发现名字不对,请尝试在规范用户名后加1,不行再换为2,依此类推(如wxktz1)
其他角色人员使用已有的ARP用户名、密码登陆。
4.进入ARP国际合作模块
进入ARP国际合作模块后,
1.出访:点击左侧“出访交流-出国(境)访问-申请填报-新建”即可新建出访申请表,
申请表填写完毕后请上传附件-邀请信及备案表。
2.来访:ARP-国际合作模块-来访交流-含“来访交流/顺访”和“台胞来访”模块
需要申办《被授权单位邀请函》(即签证通知表)的,(1)请在“访问事由”中进行备注(如下图);(2)请上传来访人员护照信息页扫描件。
完成后,点击“流程”字样前的“+”号,展开流程,点击相应的上级环节完成提交,提交至“所级国际合作主管审核-林楠”。
软件个人信息保护措施
软件个人信息保护措施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软件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个人信息的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软件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常见的保护措施。
2. 软件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个人信息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各种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
保护个人信息对于维护个人隐私权、防止身份盗窃和欺诈等问题至关重要。
在软件应用中,用户通常需要提供一些个人信息才能使用各种功能和服务。
如果这些个人信息泄露或被滥用,可能导致用户隐私泄露、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因此,加强软件个人信息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3. 软件个人信息保护措施3.1 合法合规软件开发者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在收集、存储和处理个人信息时合法合规。
同时,应明确告知用户个人信息的用途、范围和期限,并取得用户的明示同意。
3.2 个人信息分类保护根据个人信息的敏感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等级,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例如,对于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敏感信息,可以采用加密存储、权限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进行保护。
3.3 安全存储和传输软件开发者应采取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确保个人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篡改。
例如,使用加密算法对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SSL/TLS等安全协议进行加密传输。
3.4 访问权限控制为了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滥用个人信息,软件应提供访问权限控制功能。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并对敏感信息进行特殊保护。
3.5 数据备份与恢复为了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导致个人信息丢失,软件开发者应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建立有效的数据恢复机制。
在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中,也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备份数据被非法获取。
3.6 安全漏洞修复软件开发者应及时修复软件中的安全漏洞,确保个人信息不受恶意攻击。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及时更新软件版本,修复已知的安全问题。
软件工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软件工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软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到企业的关键业务系统,软件无处不在。
然而,随着软件的广泛应用,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软件工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不仅关乎用户的个人权益,也对企业的声誉和社会的稳定产生着重要影响。
软件安全性是指软件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抵御各种威胁和攻击,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而隐私保护则侧重于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和披露。
在软件工程中,实现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需要从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到部署和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虑。
在软件设计阶段,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就应该成为首要的考虑因素。
开发团队需要对软件的功能和用户需求进行深入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私威胁。
例如,在设计一个在线购物网站时,需要考虑如何防止用户的支付信息被窃取,如何保护用户的个人收货地址不被泄露等。
为了降低风险,开发团队可以采用一些安全设计原则,如最小权限原则、默认安全原则和纵深防御原则等。
最小权限原则意味着只赋予用户和系统组件完成其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从而减少潜在的攻击面。
默认安全原则则要求在系统默认配置下就具备一定的安全级别,而不是依赖用户进行复杂的安全设置。
纵深防御原则则是通过多层防御机制来增加攻击者突破系统的难度。
在软件开发阶段,开发人员需要遵循安全的编程规范和最佳实践。
这包括对输入数据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防止 SQL 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常见的漏洞。
同时,开发人员还应该避免使用不安全的函数和库,及时修复发现的安全漏洞。
代码审查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保障安全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代码的仔细检查,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整改。
此外,采用安全的开发框架和工具也能够提高软件的安全性。
测试是确保软件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关键环节。
安全测试包括漏洞扫描、渗透测试、模糊测试等多种方法。
漏洞扫描可以快速发现软件中已知的安全漏洞,渗透测试则模拟攻击者的行为,尝试突破系统的安全防线,以发现潜在的安全弱点。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用户手册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用户手册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用户手册目录第一章简介1.1 平台功能概述1.2 系统要求1.3 登录与账号管理第二章导航和界面2.1 导航栏2.2 主页定制2.3 模块管理2.4 界面布局第三章功能模块3.1 公告管理3.1.1 发布公告3.1.2 查看公告3.1.3 编辑公告3.2 文件管理3.2.1 文件3.2.2 文件3.2.3 文件权限管理 3.3 通知中心3.3.1 消息查看3.3.2 消息推送设置 3.3.3 消息分类管理 3.4 团队协作3.4.1 创建任务3.4.2 分配任务3.4.3 任务进度追踪 3.4.4 任务提醒3.5 统计分析3.5.1 数据报表3.5.2 数据可视化3.5.3 数据查询与导出第四章个人设置4.1 账号信息4.1.1 修改密码4.1.2 修改个人资料4.1.3 头像设置4.2 隐私设置4.2.1 好友管理4.2.2 隐私保护第五章常见问题解答5.1 如何找回密码5.2 如何联系客服附件:具体操作截图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用户:指使用本平台的注册用户或访问用户。
2、平台:指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3、公告:指在平台上发布的通知或公告信息。
4、文件:指在平台上或的各类文件。
5、消息:指平台向用户发送的通知或提醒信息。
6、团队:指在平台上进行协作工作的成员集合。
7、任务:指被团队分配给用户的具体工作项。
8、统计分析:指对平台上各类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和可视化展示的功能。
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公告管理示例截图附件2:文件管理示例截图附件3:通知中心示例截图附件4:团队协作示例截图附件5:统计分析示例截图附件6:个人设置示例截图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用户:指在本平台上注册并使用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平台:指统一信息门户平台,提供集中化管理和协作工具的在线平台。
3、公告:指在平台上发布的通知、公示或提醒信息。
4、文件:指在平台上、管理和共享的各类文档、表格、图片等文件。
个人数据收集与处理活动对信息保护的影响评估
个人数据收集与处理活动对信息保护的影响评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个人数据收集与处理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变得愈发普遍。
个人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资产之一,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随着个人数据的大规模收集与处理,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评估个人数据收集与处理活动对信息保护的影响,探讨其中的潜在风险与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
首先,个人数据收集与处理活动的发展为信息保护带来了挑战。
大量的个人数据被采集、存储和分析,其中涵盖了人们的个人身份信息、购物偏好、社交媒体行为等。
这些数据被机构用于广告定向、市场营销和个性化推荐等目的,但同时也增加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例如,数据泄露、黑客入侵或内部滥用等行为可能导致个人数据被不法分子获取并被用于非法活动。
此外,由于使用个人数据进行个性化推荐,用户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曝光风险。
其次,个人数据的滥用与商业利益冲突给信息保护造成了挑战。
许多企业和组织通过个人数据收集与处理活动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隐私和个人数据安全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例如,一些公司可能会将个人数据出售给第三方,或者将个人数据用于监视和操纵用户行为,以追求更高的收益。
这种商业利益与个人隐私的冲突引发了对个人数据使用和共享的合规性和伦理性的争议。
此外,数据收集与处理活动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心理和社会影响。
大数据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个人的行为和喜好,从而实现更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然而,过于依赖个人数据可能导致信息过载、信息泄露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对个人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社会范围内的个人数据收集也可能造成社会隔离和歧视的问题。
例如,保险公司可能根据个人的健康数据拒绝提供服务,从而导致不平等和不公正。
面对个人数据收集与处理活动对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首先,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必要的。
这些法律法规应明确规定个人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原则,加强对数据保护的监管。
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实施指南__大连软件行业协会
DLSIA2009年1月大连软件行业协会(版权所有)背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的流通变得方便而快捷,大容量小体积存储介质的出现使得信息的存储和携带变得更为容易,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方便的同时,也为人们增添了忧虑,大量的个人信息在处理和传输中的安全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因此,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
为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权,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有法律的保护。
1980年OECD(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关于隐私保护和个人数据跨国流通指导原则》,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重视,特别是个人信息保护八项基本原则,已经成为各国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规和规范的参考依据。
八项基本原则包括:1、收集限制原则:个人信息的收集必须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必须征得信息主体的同意;2、信息内容正确性原则:个人信息必须在使用目的范围内保持正确、完整及最新状态;3、目的明确化原则:个人信息使用目的要明确化,要在数据收集前就列明;4、利用限制的原则:对个人信息资料不得超出目的范围外披露和使用;5、安全保护原则:对个人信息的丢失、不当接触、破坏、利用、修乞讨、公开等危险必须采取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加以保护;6、公开原则:个人信息管理者必须用简单易懂的方法向公众公开个人信息保护的措施;7、个人参加原则:信息主体有权知道自身信息的所在位置,有权对自身信息提现质疑,有权对自身信息进行修改、完善、补充和删除;8、责任原则:个人信息的管理者对个人信息的保管负全责。
1995年10月24日,欧盟发布了《1995个人数据保护指南》,在第四章关于向第三国进行个人数据转让中规定:各成员国应该规定,只有当第三国确保能够提供充足的保护时,才能向第三国转让正在处理或在转让后将要被处理的个人信息。
这一规定对欧盟各成员国间个人信息的流动提出了有效的保护,同时也为国际间个人信息处理业务提出了新的课题。
保护个人信息的管理规程
保护个人信息的管理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确保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合规管理。
个人信息是指可以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使用来识别个人身份的任何信息。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组织,我们致力于保护个人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管理规程,以确保个人信息得到妥善保护,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3.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们组织内收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所有个人信息。
无论是以电子形式还是纸质形式,我们都将对这些信息进行保护。
4. 基本原则我们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来管理和保护个人信息:- 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性:我们将以合法的方式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并向个人明确告知信息的收集目的。
- 限定目的:我们仅收集个人信息所需的最小范围,并仅用于明确的目的。
- 数据最少原则:我们将仅收集和处理与所需目的相关的个人信息。
- 数据准确性:我们将采取合理措施确保收集的个人信息准确无误。
- 存储期限:我们将根据法律要求和业务需要,确定个人信息的存储期限。
- 安全性和保密性:我们将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 个人权利尊重:我们将尊重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包括访问、更正、删除和抗议等权利。
5. 个人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我们将确保个人信息的合法收集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获取明确的同意:在收集个人信息之前,我们将向个人明确告知信息的目的,并获得其明确的同意。
- 最小化数据:我们将仅收集和处理与所需目的相关的个人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数据收集。
- 保护敏感信息:对于敏感个人信息,我们将采取额外的保护措施,如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等。
- 数据安全:我们将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包括技术和组织措施,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 数据存储:我们将确保个人信息存储在受合适保护的环境中,避免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 数据传输:在个人信息传输过程中,我们将采取加密和其他合适的安全措施,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您在使用我们网站时所提供的私隐、私人资料以及个
XX我们致力于保护您在使用我们XX时所提供的私隐、私人资料以及个人的资料(统称"个人资料” ),使我们在收集、使用、储存和传送个人资料方面符合(与个人资料私隐有关的法律法规) 及消费者保护方面的最高标准。
为确保您对我们在处理个人资料上有充分XX,您切要详细阅读及理解XXXX策的条文。
特别是您一旦使用我们的XX, 将被视为接受、同意、XX和确认:您在自愿下连同所需的同意向我们XX个人资料;您会遵守本XXXX策的全部条款和限制;您在我们的XX上作登记、资料会被收集;您同意日后我们对XXXX策的任何修改;您同意我们的分XX、附属XX、雇员、就您可能会感兴趣的产品和服务与您联络(除非您已经表示不想收到该等讯息)。
被收集的个人资料的种类经您同意,我们会收集、管理和监控个人资料.为了向您提供我们的XX项服务, 您需要供給那些我们认为为达到你的指示和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服务所需的个人资料和不具名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资料—您的姓名、XX、年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传真号码、住址或通讯地址、XX地址。
不具名的资料收集个人资料及不具名的资料的目的及用途如下:通过我们的XX向您提供我们的XX项服务;当您使用我们的XX时,能辨认及确认您的身份;让您使用我们的XX时得到为您而设的感受;我们的顾客服务人员有需要时可以与您联系;统计我们XX使用量的数据;令您使用我们XX时更方便;为改进我们的产品、服务及XX内容而进行市场研究调查;为我们搞的活动、市场销售和推X计划收集资料;遵守法律、XX府和监管机关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对个人资料XX及XX的规定;;让我们及可能处于您住的XX之外的我们的分XX、附属XX、关联XX、雇员、XX人、服务伙伴或其它跟我们合作的第三者进行产品及/或服务的推X;就我们提供的XX项服务,分析、核对及/或审查您的信用、付款及/或地位;处理在您要求下的任何付款指示, 直接XX帐及/或信用安排;使您能运作您的账户及/或使我们能从账户支取尚欠的服务费。
个人网上信息平台管理制度
个人网上信息平台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个人网上信息平台的管理,维护信息传播秩序,保护用户权益,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个人在互联网上创建、管理的信息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博客、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类自媒体平台。
三、管理机构个人网上信息平台的管理机构包括个人网站管理者或自媒体运营者自行管理,同时需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互联网管理规定。
四、内容管理1.禁止发布违法违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暴力恐怖信息、色情低俗内容、非法广告、虚假信息、诽谤、侮辱、侵权等。
2.内容服务提供者应负责审核和管理所发布的信息,确保内容合法、合规。
3.内容服务提供者应对用户发布的信息进行及时审核,对违规信息采取删除、屏蔽等处置措施,并根据情节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公告警示、账号封禁、相关信息下线等。
5.内容服务提供者应建立完善的信息上报和投诉平台,接受用户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投诉,并对投诉信息给予及时处理和回复。
六、用户管理1.用户注册时应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确保账号使用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2.用户不得发布违法违规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共秩序。
3.用户应当遵守平台规则,不得进行恶意刷屏、发布垃圾广告以及其他干扰正常信息传播秩序的行为。
4.用户不得利用个人网上信息平台从事任何违法违规活动。
五、安全管理1.内容服务提供者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信息平台的安全,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备份、防护设施加固、网络安全管理等。
2.内容服务提供者应定期对平台进行安全漏洞检测和修复,确保平台安全运行。
3.一旦发生信息泄霄、黑客攻击等安全事件,内容服务提供者应立即采取措施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及时通知用户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4.内容服务提供者应建立用户信息保护机制,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不得私自泄露用户信息,除非经用户同意或依法允许。
六、监督管理1.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个人网上信息平台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信息。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文:----------------------------------------------------------------------------------------------------------------------------------------------------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6年6月28日)第一条为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信息服务的管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信息服务,从事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是指通过预装、下载等方式获取并运行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应用软件。
本规定所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是指提供信息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所有者或运营者。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应用商店,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应用软件浏览、搜索、下载或开发工具和产品发布服务的平台。
第三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第四条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推进政务公开,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第五条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信息服务,应当依法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
从事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还应当在业务上线运营三十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
第六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不得利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内容。
个人数据管理平台用户手册
个人数据管理平台用户手册(前台部分)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二〇一〇年三月1 平台特点和功能介绍1.1、平台特点个人数据管理平台(Personal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简称PDMP)具有以下特点:(1)、它是一种面向数据资源拥有者(即科学家)个人管理个人数据的平台,也就是说,它是科技工作者自主管理自己的科学数据的计算机网络环境。
自主管理的含义包括:按照平台的数据资源整编规范编写元数据、数据文档和数据体,并提交到平台中;数据拥有者自主决定是否发布数据集以及什麽时间发布数据集,自主决定哪些用户能访问自己的数据集(可精确到数据体)。
一句话,谁拥有的数据由谁决定怎样发布和共享,平台只提供存储、发布和共享数据的环境,以及确保提交的数据不违反法规。
(2)、数据资源建设者将由几个专业数据管理人员拓展到广大的科研人员,从而加快数据资源建设的进度。
再有,提高了数据管理的实时性,也就是说科研人员随时可以将产生的数据整编归档并提交到专门的数据存储服务器,避免因时间久远而产生数据丢失、混乱。
(3)、数据平台由专业数据管理人员建设和维护,从数据管理的角度来说,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先进的、安全的、方便的数据管理环境。
1.2、平台信息状态定义1.2.1用户类型定义匿名用户:没有登录到平台的用户。
普通数据用户:拥有最小权限的用户,只能访问公开和授权数据,不能汇交元数据和数据体。
该类用户可以对所有元数据进行查询、浏览,可以查看、下载元数据说明文件和缩略图;可以浏览已经发布元数据的数据体,可以下载授权的数据体,可以对未授权的数据体进行授权申请;还可以向系统管理员申请成为数据集发布者。
数据录入员:能在平台发布数据体的人员,该类用户得到数据集发布者的汇交数据体授权,但是不能发布元数据信息。
该类用户可以在授权数据集上汇交数据体、修改自己汇交的没有发布的数据体,可以浏览、下载已经审批通过并且自己参与的数据集中的数据体,以及具有普通数据用户角色的全部权限。
中小学生AI自习室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中小学生AI自习室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
随着AI自习室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选择利用AI技术来辅助学习。
然而,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
首先,AI自习室作为一种教育技术产品,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
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其个人信息更需得到保护。
AI自习室应采取严格的数据加密和存储措施,确保用户的信息不被泄露或滥用。
其次,AI自习室在收集用户数据时,应明确告知用户信息的收集目的,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数据。
用户有权知晓自己的信息被用来做什么,也有权拒绝某些信息的收集。
同时,AI自习室还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明确信息的使用范围,避免未经允许将信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
另外,AI自习室还应该加强对教师和员工的信息保护意识教育。
教师和员工作为使用者和管理者,应该严格遵守数据管理规定,不得私自篡改或泄露学生信息。
建立起相互监督和督促的机制,可以有效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此外,政府和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AI自习室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合法经营、合规管理。
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检查,对违规行为予以处罚,并及时通报相关情况,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
总的来说,中小学生AI自习室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一个持续关注的话题。
只有通过制定严格的法规和规范措施,加强教育和监管,才能更好地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AI自习室能够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开放学校个人中心
开放学校个人中心摘要:开放学校个人中心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集中管理和个性化学习的平台。
本文将深入探讨开放学校个人中心的背景、目标、功能以及对学生和教育的影响。
1. 引言在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也不断受到技术的影响。
学习模式的转变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增加,促使学校逐渐采用开放式学习方法。
开放学校个人中心作为这一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和教师进行在线学习和管理的核心平台。
2. 开放学校个人中心的背景开放学校个人中心的出现源于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挑战和需求的变化。
传统学校只提供固定课程,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而开放学校个人中心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个性化学习功能,提供了更加灵活和自主的学习方式。
3. 开放学校个人中心的目标开放学校个人中心的目标是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
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参与在线讨论,开放学校个人中心也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4. 开放学校个人中心的功能4.1 学生管理和学习进展跟踪开放学校个人中心提供学生管理功能,学生可以通过个人中心登录查看课程记录、作业成绩和学习进展。
这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4.2 个性化学习路径和学习内容开放学校个人中心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4.3 在线讨论和互动开放学校个人中心提供在线讨论和互动平台,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
这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和探讨问题,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反馈和支持。
5. 对学生的影响开放学校个人中心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效率。
其次,开放学校个人中心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最后,通过在线讨论和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6. 对教育的影响开放学校个人中心对教育带来了许多变化。
个人数据保护和管理指南
个人数据保护和管理指南1. 简介本指南旨在为个人提供关于数据保护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指导。
在数字化时代,个人数据的保护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对如何保护和管理自己的数据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 数据保护的重要性个人数据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确保我们的个人信息不被滥用、泄露或不当使用。
数据泄露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身份盗窃和其他不良后果。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个人数据。
3. 数据保护的基本原则以下是保护个人数据的基本原则:- 合法性和透明性:个人数据的处理应基于合法依据,并且必须对个人透明可见。
- 目的限制:个人数据应仅用于事先明确的、合法的目的,并且不得超出这些目的进行处理。
- 数据最小化:个人数据的收集应限于必要的最小范围。
- 准确性:个人数据应准确且及时更新。
- 存储期限:个人数据不应长时间保留,应在达到处理目的后及时删除或匿名化。
- 安全性:个人数据应受到适当的安全措施保护,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或损坏。
4. 个人数据管理的实践建议以下是一些个人数据管理的实践建议:- 了解数据使用政策:在提供个人数据之前,了解组织或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使用政策,确保其符合数据保护的基本原则。
- 仅提供必要信息:仅在必要情况下提供个人数据,并避免提供过多的个人信息。
- 定期查看和更新隐私设置:定期检查和更新您在各个平台上的隐私设置,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可以访问您的个人数据。
- 谨慎共享个人数据:仅与可信任的组织和个人共享您的个人数据,并谨慎处理共享请求。
- 强密码和身份验证:使用强密码保护您的在线账户,并启用双重身份验证以增加账户的安全性。
- 定期备份数据:定期备份您的重要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5. 数据泄露应对措施如果发生数据泄露,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 及时通知相关方:尽快通知相关方,包括组织、当地执法部门和个人受影响者。
- 更改密码和密钥:如果数据泄露涉及账户信息,立即更改相关账户的密码和密钥。
个人信息保护日活动方案
个人信息保护日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个人信息被广泛收集、存储和使用,然而,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问题也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和风险。
为了提高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特举办本次个人信息保护日活动。
二、活动主题“保护个人信息,守护数字安全”三、活动目的1、增强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认识和重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普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引导公众正确处理个人信息。
3、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营造良好的信息安全环境。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具体日期地点:详细地址五、参与人员广大市民、相关企业代表、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等。
六、活动安排(一)前期宣传(提前一周开始)1、制作宣传海报和传单,在社区、商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张贴和发放。
海报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主要内容等,传单则详细介绍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2、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和相关知识,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吸引更多人关注。
3、邀请当地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二)活动当天流程1、开幕式(9:00 9:30)(1)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参与人员。
(2)邀请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致辞,强调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和政府的工作举措。
2、主题演讲(9:30 11:00)(1)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的主题演讲,包括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常见的个人信息窃取手段、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等。
(2)安排企业代表分享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
3、案例分析与讨论(11:00 12:00)(1)展示一些典型的个人信息泄露案例,分析其原因和后果。
(2)组织现场观众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经历和困惑,专家进行解答和指导。
4、午餐与休息(12:00 13:30)5、互动环节(13:30 15:00)(1)设置个人信息保护知识问答环节,准备一些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问题,邀请观众回答,答对者给予小礼品奖励。
AI教育平台如何保护学生数据隐私
AI教育平台如何保护学生数据隐私《AI 教育平台如何保护学生数据隐私》在当今数字化时代,AI 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便捷、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然而,随着数据的大量收集和使用,学生数据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学生数据隐私的重要性。
学生在使用 AI 教育平台时,会产生大量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
这些数据如果被不当使用或泄露,可能会对学生的生活和未来造成严重影响。
比如,可能会导致个人身份被冒用、遭受网络诈骗,甚至影响到未来的升学和就业。
那么,AI 教育平台应该如何保护学生数据隐私呢?第一,建立严格的数据收集政策是关键。
平台应当明确告知学生和家长哪些数据会被收集、收集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数据。
并且,收集的数据应仅限于与提供教育服务直接相关的必要信息,避免过度收集。
比如,一个数学辅导平台,可能只需要收集学生的数学成绩、错题类型和解题时间等与数学学习相关的数据,而不应收集无关的个人兴趣爱好等信息。
第二,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的存储和传输。
加密就像是给数据加上了一把锁,只有拥有正确钥匙(即解密密钥)的人才能读取和使用数据。
即使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或者存储设备被盗取,没有解密密钥,数据仍然是安全的。
第三,对数据的访问进行严格的权限控制。
不是平台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该能够随意访问学生数据。
只有那些确实因工作需要,并且经过严格授权的人员,才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访问和使用特定的数据。
比如,负责课程研发的人员可能只需要访问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来改进课程,而不需要访问学生的个人身份信息。
第四,定期进行数据安全审计。
这就像是给平台的数据保护系统做“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和防范。
通过定期的审计,可以确保平台的数据保护措施始终有效,并且符合最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第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让平台的工作人员了解数据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安全操作流程,避免因人为疏忽导致数据泄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SN 1000-9825, CODEN RUXUEW E-mail: jos@Journal of Software, Vol.19, No.6, June 2008, pp.1428−1438 DOI: 10.3724/SP.J.1001.2008.01428 Tel/Fax: +86-10-62562563© 2008 by Journal of Software. All rights reserved.∗以活动为中心的个人信息管理邓昌智+, 敖翔, 周明骏, 徐礼爽, 田丰, 戴国忠(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人机交互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北京 100190)Activity-Centered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DENG Chang-Zhi+, AO Xiang, ZHOU Ming-Jun, XU Li-Shuang, TIAN Feng, DAI Guo-Zhong(Laboratory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stitute of Software, The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hangzhi03@Deng CZ, Ao X, Zhou MJ, Xu LS, Tian F, Dai GZ. Activity-Centered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Journal of Software, 2008,19(6):1428−1438. /1000-9825/19/1428.htm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ulti-task interaction scenario is analyzed and an activity-centered method to managepersonal information is presented. An activity model is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tatic structure anddynamic involvement of an activity and relation between activities. A method of computing the relativity betweenactiv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 in multi-task scenario and the content of the objectinvolving an activity is proposed. Moreover, a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entered-activity tool ACPIM(activity-centered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designed. An evaluation of this ACPIM system showed thatthe tool could reduce cognition overload for users and be useful in their own work.Key words: activity theory; activity; activity model;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teraction摘要: 通过分析用户执行多任务的交互场景,基于活动理论,将任务、任务相关的信息以及任务间的关系统一纳入活动研究的框架,提出了以活动为中心的个人信息管理方式;从活动的静态结构、动态演变过程以及活动间的关系3个方面对活动进行建模;针对多活动场景中的用户交互和活动对象的内容提出了计算活动相关性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以活动为中心的个人信息管理工具——ACPIM(activity-centered personal informationmanagement).评估结果显示:以活动为中心的个人信息管理有助于用户减轻认知和记忆负担,降低交互努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关键词: 活动理论;活动;活动模型;个人信息管理;交互中图法分类号: TP317文献标识码: A随着个人计算机性能、存储容量和网络带宽的增大,个人计算机可以辅助用户完成越来越复杂的任务.然而,用户完成复杂任务的同时,计算机里还存储了大量的个人信息,这加重了人们使用和管理信息的负担,使用户不能专注于完成的任务,影响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因此,如何有效管理计算机上的个人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s.60503054, U0735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theNational 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2007AA01Z158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Received 2006-10-11; Accepted 2007-01-04邓昌智等:以活动为中心的个人信息管理1429它正逐渐成为计算机普遍应用中的核心问题之一[1,2].目前,桌面计算机对个人信息的管理以应用程序-文档为信息管理对象,通过用户自定义的多层次文件夹进行信息管理.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管理简单任务所需要的信息,但是在需要多种信息资源的复杂任务以及多任务场景中,由于这种管理方式缺乏对任务信息资源集成以及任务间关系的管理,容易使得用户对任务所需资源形成孤立的记忆碎片[3],加重用户的记忆负担;另一方面,该信息管理方式对时间跨度较长的任务,缺乏对任务的信息访问历史管理,当任务频繁切换时,用户对任务所需信息资源的再认(recall)[3]负担尤其繁重.从以上的问题可以看出,只有将任务、任务所需的资源、任务间关系以及任务上下文进行统一的管理,才能降低用户的记忆和再认的负担.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任务、任务相关资源、任务关系以及任务上下文的统一描述模型.活动理论正为此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4].活动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人们的活动作为研究单元,把参与活动所有的元素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而不是孤立地分析任务、任务资源以及任务上下文[4−6].本文通过分析用户日常使用个人计算机的场景,基于活动理论,将任务、任务资源、任务间关系以及任务上下文统一纳入活动的研究框架,从活动的静态结构、动态演变过程以及活动间关系建立了活动模型;针对多活动中用户交互和活动对象内容两方面,提出了活动相关性的计算方法;基于模型和活动相关性的计算方法开发了以活动为中心的个人信息管理工具,使用户更专注活动的执行,降低用户的认知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本文第1节介绍个人信息管理与活动理论的相关研究.第2节分析实际场景中用户同与个人信息的交互.第3节根据活动理论,从活动的静态结构、动态演变过程和活动之间的关系3个方面建立活动模型.第4节从多活动中的用户交互和活动对象内容两方面提出计算活动相关性的方法.第5节设计开发以活动为中心的信息管理工具ACPIM(activity-centered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第6节对ACPIM系统进行评估分析.最后总结全文.1 相关研究1.1 个人信息管理的相关研究虽然个人信息的管理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7,8],但是,电子个人信息管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由Landsdale提出来[9].电子个人信息(以下简称“个人信息”)是指存储在个人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里直接由用户控制的信息[8].为了有效地管理个人信息,提高用户处理信息的能力,达到“正确的信息能够在恰当的时间以合适的形式表达和利用,以满足任务完成的需要”的目标,对个人信息管理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关注的课题[8,10−12].目前,对个人信息管理的研究主要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文献[13,14]介绍的个人信息管理工具主要以时间为信息管理的主线,这类工具使用户能够根据时间对信息进行浏览检索.文献[15,16]介绍的工具主要以空间为信息管理的主线,这类工具充分利用了用户对信息的空间记忆.但是,这两种依赖单一线索的信息管理方式虽然能够很好地管理简单或少量的信息,但无法胜任复杂任务的信息管理,更不能管理信息间的关联.随着计算机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复杂,其存储的信息也越来越多.文献[17−19]提出了以工程为中心的信息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完成单一任务环境下相关资源的集成,但无法管理多任务环境中的任务资源.1.2 活动理论的相关研究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4,20]最早由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等人提出,它主要用于分析和建模人类活动,其核心思想是:将活动作为一个研究单元,并认为活动是通过工具协调而进行的.它将活动用“Subject-Tool- Object”的三元关系来描述.在Vygotsky的活动理论的基础上,Engeström提出了更加综合的活动框架,扩展了Vygotsky的三元组,将社会和文化因素引入到活动理论的研究中来.图1表示的是Engeström提出的活动框架.在活动理论中,活动由主体(subject)、客体(object)、工具(tool)、共同体(community)、规则(rule)以及劳动分工(division of labour)组成.活动理论强调主体对客体进行的活动是在多种因素(工具、规则、共同体以及劳动1430 Journal of Software 软件学报 V ol.19, No.6, June 2008 分工)参与下发生的,而不只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操作.活动理论将活动分成3个层次:活动、行为和操作,如图2所示.主体有意识的活动通过一系列有目标的行为来实现,行为通过一系列在条件约束下的操作来完成.Fig.1 Activity framework Fig.2 Activity level图1 活动框架 图2 活动层次1.3 活动理论对个人信息管理指导的研究活动理论在人机交互和信息管理领域正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4,21−23].Nardi 指出:活动理论为研究在环境上下文中理解和描述用户与信息交互过程提供了框架[4].IBM 一个研究小组提出了基于活动的计算(activity- based computing,简称ABC),将“活动”作为第一数据类型(first-class object)进行研究,开发了Activity Explorer 工具对活动进行管理[22].文献[23]提出了在Windows XP 操作系统上的用户活动管理方法.但是它要求用户手动集成与管理活动相关的信息,这不但增加了用户的交互努力,而且特别容易分散用户的注意力.同时,该方法还缺乏对用户活动之间以及活动内部信息结构的管理,增加了用户的记忆负担.以上研究者重点研究了如何管理活动的方法,没有从如何收集活动相关的信息和建立活动相关性上研究.本文主要依据活动理论建立个人与信息交互活动的模型,通过对用户与个人信息进行交互的行为和交互对象的内容推断用户进行多活动间的相关性,将相关的资源集成到活动管理单元中.首先,我们通过对用户与信息交互场景的分析,将活动引入到个人信息管理里.2 个人信息交互场景分析Bannon [24]在1983年就已经观察到,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往往存在多个任务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情况.这些互相交织的多个任务有些可能为了同一个目的,而有些任务则完全独立.下面,我们来分析多任务场景中用户的交互行为.2.1 多任务交互场景分析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用户完成多任务的过程,主要是对个人信息处理的过程.用户执行一项任务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信息.我们把不同类型的信息条目统称为信息项(information item),它有可能是文本文档、网页或者电子邮件等资源.图3示例了用户使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交互过程片段.每个圆角矩形框表示用户交互的单个场景,如果在窗口系统中,交互的场景对应一个窗口或某个后台的进程.用户通过对场景中的信息项交互完成任务.复杂的任务需要多条信息项来完成,为此,需要用户频繁地在不同信息项的场景间切换来完成任务.例如,在窗口操作系统中完成论文的写作,用户需要编辑论文文档的窗口场景;如果需要参考其他论文,那么,用户需要切换到另外的窗口查找另外的文档,进行阅读或其他操作.在实际交互场景中,用户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可能还需要处理其他与当前任务不相关的任务,从而打断了当前任务的执行.如用户在制作一个统计报表的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个会议的计划,这样,用户需要从当前制作报表的场景切换到制定会议计划的场景里进行相应信息项的处理,当完成计划制订任务时可能又要切换到制作报表的任务场景里继续进行,这两个任务之间相互独立完成.Activity OperationAction邓昌智等:以活动为中心的个人信息管理1431Fig.3 Interaction scenario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图3 个人信息交互场景2.2 活动概念的引入从更细的粒度来看,用户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系列的交互动作序列.对图3多任务交互场景中交互动作展开的结果如图4所示.Fig.4 Serialized interaction action图4 个人信息交互动作序列图4表示了在一段时间内用户交互动作的序列,这些交互动作在不同的场景中完成不同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用户不仅将注意力分布在任务本身上,而且还将其分布在处理信息的工具、任务的状态以及用户完成多任务所需信息间的关系等资源上.随着任务数量和任务复杂度的增加,分布在任务本身上的注意力大为减少.另一方面,用户在不相关任务间切换,需要在头脑中重新构造完成任务的所有资源.为了统一管理任务以及任务相关的资源,使用户集中注意力在任务本身上,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我们将用户完成任务的场景统一归纳于活动的范畴.活动不仅包括用户完成任务的行为序列,还包括工具、信息间的关系等资源.图4的每个场景属于一个活动,这些活动之间可能是无关的,也可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以下我们对活动进行详细的建模.3 活动建模活动理论认为,活动不仅包括参与活动的主体和活动作用的对象,还包括协调活动的工具以及活动的环境.人的交互行为使得活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活动对象以及活动环境等多方面的改变[4].在多活动交互场景中,活动互相交织在一起.为了达到一个或多个目标,活动之间存在关联.活动理论虽然为个人活动提供1432 Journal of Software软件学报 V ol.19, No.6, June 2008了一个框架,但没有对活动结构、活动的状态演变过程以及进行活动的资源组织进行具体描述.本文中,我们综合活动理论的概念,建立用户处理个人信息的活动模型.下面,我们从活动的静态结构、动态演化过程以及活动关系这3个方面分别阐述活动模型.3.1 活动静态模型活动静态模型主要描述活动的组成要素.活动包括活动主体、活动对象、工具、共同体、规则以及劳动分工等元素.由于规则、劳动分工主要体现在多人协作中,在个人信息处理中并不涉及,因此,我们不纳入本文的活动静态模型.我们用一个七元组来描述活动的静态模型,Activity={subject,object,tool,stime,etime,actions,goal},其中,subject表示活动的执行者;object表示活动的对象,即信息项;tool表示活动的协调工具,不仅包括它所提供的服务,而且还包括在交互过程中的状态;stime表示活动的开始时间;etime表示活动的结束时间;actions表示完成活动的交互序列;goal表示执行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3.2 活动动态模型活动不仅有静态结构,而且在其完成过程中还存在多种状态.用户通过交互行为实现不同活动状态之间的转换.我们用一个五元组来表示活动的状态,ActivityState={open,activation,inactivation,closed,finish},其中,open表示活动打开;activation表示活动激活,也就是当前用户正在执行该活动;inactivation表示活动未激活,该状态表示用户已经打开活动,但活动当前处于未交互状态;closed表示活动关闭;finish表示活动已经完成,此为最终态.其中,activation,inactivation是open的子状态;finish是close的子状态.活动各个状态间的转换可以通过一个状态转换图(如图5所示)表示说明.Fig.5 State transition diagram of an activity图5 活动状态转换图图5表示用户通过交互行为创建(create)一个还未存在的活动,并使其进入open状态的activation子状态;用户可以通过活动在open状态的两个子状态(activation和inactivation)间切换(switch);用户完成了或者未完成活动都可以关闭(close)活动;用户也可以重新打开处于close状态的活动,以恢复(resume)此活动.3.3 活动关系模型除了活动的静态结构和状态变迁之外,活动间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信息,它是活动管理的重要资源[25].图4中,用户的活动相互交织在一起,其中,某些活动是为了同一目标,它们同属于一个更高层次的活动,这体现了活动的层次关系.此外,子活动之间也有严格的时序逻辑关系.为此,我们建立活动的层次模型和时序关系模型.1) 层次关系:一个活动可以包含多个子活动,子活动的执行都是为了达到其父活动的目的.本文考虑活动的层次关系主要体现活动执行的时间上,我们用图6表示活动的层次关系.图6中,活动Activity的执行的时间由多个子活动Subactivity1n时间组成,子活动Subactivity1n也可以再细分多个子活动.Activity邓昌智 等:以活动为中心的个人信息管理1433 Fig.6 Activity hierarchy relation 图6 活动层次关系2) 时序关系:对于复杂活动可能需要多个子活动共同完成,这些子活动有着严格的时序逻辑.我们用图7表示活动的时序关系,在活动Activity 内部,其子活动subactivity ii 沿着时间线依次执行.Fig.7 Activity sequence relation图7 活动时序关系4 活动相关性上一节我们从活动的静态结构、动态演化过程和活动间关系3个方面出发建立了活动模型,本节主要介绍如何集成活动所有的信息.活动理论中的活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用户认识活动主要认识以上活动模型所有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活动间的关系信息.由于复杂的活动可能包含多个子活动,我们通过判断活动间是否相关来集成复杂活动.在此,我们从两个方面推断活动之间的相关性:一方面,通过观察实际场景中用户交互的行为来推断活动的相关性;另一方面,通过计算参与活动对象的内容相似性来判断活动的相关性.下面,我们分别介绍这两种活动相关性计算方法,以及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计算活动相关性的方法.4.1 交互行为相关性用户的复杂活动可能包含多个子活动,每个活动有不同的执行场景和活动对象.我们可以根据用户在活动场景中的交互行为来推断活动的相关性.例如,用户撰写报告需要参考其他文档,还需要查阅历史文档.如果用户从历史文档复制了数据到当前文档,我们可以断定这两份文档是相关的,进而推断查阅资料活动是撰写报告活动的子活动.我们通过观察用户处理信息的交互场景,总结了以下判断活动相关性的规则:Rule 1:((())())(,);i j Activity t Activity i j DuraTime State open Threshold State inactivation NotRelation Activity Activity <∧⇒Rule 2:()()()()(,);i j i j State activation State inactivation i j n i j state inactivation State activation N Activity Activity Threshold Relation Activity Activity ⎛⎞⎛⎞⎜⎟⎜⎟←⎯⎯⎯⎯⎯⎯→>⇒⎜⎟⎜⎟⎜⎟⎝⎠⎝⎠Rule 3:IsExchangeContent (Activity i ,Activity j )⇒Relation (Activity i ,Activity j )规则1. 表示如果在活动j 未激活时,活动i 执行时间小于某个阈值,那么两个活动不相关.规则2. 表示如果从激活的活动切换到未激活活动的次数超过某个阈值,那么这两个活动相关.规则3. 表示如果两个活动之间存在内容的交换,那么这两个活动相关.基于上述定性的活动相关判定规则,我们定量地给出活动间相关度的计算公式:Subactivity 11Subactivity 1i Subactivity 1n … … … …… …1434Journal of Software 软件学报 V ol.19, No.6, June 20081(,)01()()(,).2()()(,i j i j i j i j i j i R Activity Activity rule State activation State inactivation R Activity Activity N Activity Activity rule State inactivation State activation R Activity Activity λ=⎛⎞⎜⎟⎜⎟=⋅←⎯⎯⎯⎯⎯⎯⎯⎯→⎜⎟⎜⎟⎜⎟⎝⎠2)3j rule λ⎧⎪⎪⎪⎪⎨⎪⎪⎪⎪=⎩由于规则1表示活动间不相关,所以两活动的相关度R (Activity i ,Activity j )rule 1为0;根据规则2,两活动的相关度R (Activity i ,Activity j )rule 2等于系数λ1乘以活动间切换次数()()()()i j i j State activation State inactivation i j State inactivation State activation N Activity Activity ⎛⎞⎜⎟←⎯⎯⎯⎯⎯⎯→⎜⎟⎝⎠;由于规则3未 考虑交换内容的语义,所以两活动间的相关度R (Activity i ,Activity j )rule 3定义为常量λ2.4.2 活动对象内容相关性活动间的相关性也表现在活动对象内容的相似性上.如果两个活动的活动对象在内容上相似,我们推定两个活动是相关的.本文主要探究文本形式的活动对象之间的相似度,采用空间向量模型(vector space model,简称VSM)作为活动文本对象的模型.VSM 中,第j 个活动对象的矢量模型如下:1,ni ik k k V W T ==×∑其中,W ik 表示关键词的权重,这里体现为关键词出现的次数;T k 表示活动对象的关键字;V i 表示第i 个活动对象的向量空间.我们通过向量的内积来计算活动对象间的相似度,公式如下:(,)||||i j nik jki j Activity Activity i j W W V V Sim object object V V ××=×∑.根据内容相关性,我们定义规则4.Rule 4:()(),(,)i j Activity Activity v i j Sim object object Threshold Relation Activity Activity >⇒. 规则4. 表示如果活动对象内容的相似度超过某个阈值,那么这两个活动相关.基于规则4,活动之间的相关性计算为43(,)(,),i j i j rule Activity Activity R Activity Activity Sim object object λ=⋅其中,λ3表示系数.4.3 综合相关性从交互行为判定活动相关与从活动对象内容判定活动相关可能并不一致.有可能两个活动的对象的内容不相关,但这两个活动的交互行为是相关的.考虑到在用户活动过程中,活动对象的格式和内容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我们优先考虑交互行为的相关性,所以,第4.1节、第4.2节中4条规则的优先级顺序为Rule 1→Rule 2→Rule 3→Rule 4综合以上规则,我们给出计算活动之间相关性的定量表达式:1234(,)(,)(,) (,)(,),i j i j rule i j rule i j rule i j rule R Activity Activity a R Activity Activity b R Activity Activity c R Activity Activity d R Activity Activity =⋅+⋅+⋅+⋅其中,R (Activity i ,Activity j )rulei ,i =1,2,3,4表示前述的活动相关度;a ,b ,c ,d 表示各个规则的系数,系数根据经验调节.邓昌智等:以活动为中心的个人信息管理14355 以活动为中心个人信息管理工具ACPIM基于活动模型和活动相关性的分析,我们构造了ACPIM系统.此系统以活动为first-class对象,集中管理活动相关信息.ACPIM的系统框架如图8所示.Fig.8 ACPIM system architecture图8 ACPIM系统结构系统结构包括3个部分:用户行为观察器(user observer)、上下文观察器(context observer)和活动构造器(activity constructer).1) 用户行为观察器(user observer):用于监控用户的交互动作,根据上下文形成交互行为.2) 上下文观察器(context observer):用于监控活动工具、活动对象、系统的上下文.3) 活动构造器(activity constructer):根据用户交互行为和上下文库以及前述活动相关性计算方法形成活动对象.5.1 交互行为形成交互行为观察器监控用户所有交互的动作.对于窗口系统而言,主要包括用户的交互产生的事件消息以及系统服务的一些事件消息.通过上下文监控器实时监控工具、活动对象、系统的上下文,结合具体的事件消息,形成交互命令.例如,如果用户按下“Alt+Tab”键使得从一个场景切换到另外一个场景,那么此动作构成用户切换场景的命令;再将此命令与上下文的变化结合,形成交互行为——用户执行“Alt+Tab”从场景A切换到场景B.我们实现了对大部分用户输入和系统事件的监控,根据事件引起上下文变化,形成交互行为库和上下文库.5.2 活动形成以及实现根据监控用户的交互行为和上下文信息形成行为——上下文库,活动构造器抽取活动相关的静态信息,应用以上介绍的活动相关性计算方法,集成了活动所包含所有子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源.ACPIM系统界面如图9 所示.在ACPIM界面左侧区域,我们用FishEye[26]的形式表示所有活动,每个活动包括活动的持续时间、活动对象以及用户对活动的描述信息等.我们用“堆”隐喻[27]形式表征活动所有相关的信息项,每个信息项包括信息项名称、与被选择活动的相关度、访问时间等.界面中列出了所有参与活动的工具、活动最近的相关信息项和活动对象.用户可以对选择的活动进行文字描述,可以删除活动;用户可以对活动相关的信息项按照相关度、访问时间和名称进行排序,也可以移除不相关的信息项.1436Journal of Software 软件学报 V ol.19, No.6, June 2008Fig.9 ACPIM interface图9 ACPIM 界面6 评 估为了评估以活动为中心管理个人信息的方式,我们调查了12名被试人员使用ACPIM 系统的情况.12名被试人员都是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知识工作者,他们每天使用计算机完成日常的工作.ACPIM 系统记录并分析了12名被试人员4天使用计算机完成工作的情况.6.1 评估指标评估以活动为中心管理信息方式,我们主要对两项指标进行评估:1) 系统判定活动信息项的正确率,即系统正确判定活动相关信息项的数量与实际属于活动相关信息项数量的比率;2) 被试对系统使用情况主观上的满意度,我们列举了5条评估项的满意度,即ACPIM 降低用户记忆负担的满意度、提高用户查找活动相关信息的满意度、界面呈现效果满意度和易于操作满意度.6.2 评估结果及其分析第1项的评估指标,每个被试分别统计系统判定正确的活动信息项和活动总的信息项数目,它们的比率结果如图10所示.结果中,正确率最高的为90%,最低的为55%,平均正确率为74.6%.评估时发现,当被试同时执行的活动多于4项并且互相独立时,系统判定活动信息项的正确率较低.在活动数量少的情况下,对活动相关信息判定的正确率能够达到很好的集成结果.Fig.10 Results from the statistics图10 评估结果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P r e c i s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