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
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终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
此处“封建”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汉乐浪王盱墓发掘中,有漆杯出土,底有铭文:“建武三十一年,广汉郡工官造,乘舆髹洎木侠紵杯,二升二合,素工伯、髹工鱼、上工广、洎工合、造工隆、造护工卒史凡、长匡、丞頠、椽恂、令史郎主。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漆杯是由官营手工业生产B.漆杯生产中进行了专业分工C.漆杯的制作工艺复杂繁琐D.漆杯可从当时市场大量购得3.唐代白居易在《朱陈村》诗中写到:“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馀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下列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生产以家庭为生产单位B.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自然恬适C.体现了古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D.小农经济不受封建政府影响4.南宋诗人赵蕃在淳熙年间离开潭州乘船东归途中,发出感叹:“两岸多为激水轮,创由人力用如神。
山田枯旱湖田涝,惟此丰凶岁岁均。
”引发赵藩感慨的生产工具应是A.翻车B.水排C.筒车 D.风车5.有学者评述到:“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
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
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
”下列事件发生在这场战争期间的是A.黄海海战B.反割台斗争C.淞沪会战D.台儿庄战役6.1864年春,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致电总理衙门:“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下列企业符合李鸿章意图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C.广东继昌隆缫丝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7.1898年光绪皇帝上谕:“各省士民若有新书以及新法制成新器,果系足资民用者,允宜奖赏以为之劝。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期期中试卷历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题,计60分)1.“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
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
”诗中所咏工具A. 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B. 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C. 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D. 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2.宋代徐州冶铁业计有“三十六冶……冶各百余人”;信州铅山等地铜铅矿作坊主人“常雇募集十余万人……得铜铅数千万斤”;韶州铅银锡等矿区“四方之人弃农……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
从材料可以看出A. 宋代各地手工业规模明显扩大B. 宋代手工业内部分工更加明细C. 宋代手工业保持世界先进地位D. 宋代手工业经济出现大规模的雇佣关系3.《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 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B.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C. 在欧美各国家间同时进行D. 发明创造来源于技师4.长江三角洲地区到宋代逐渐发展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
“苏湖(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广泛流传。
但到明代中叶,该地区出现“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价值取向。
农户的经营重点转向种植经济作物的“地”。
这一现象说明该地区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 B. 农业生产的发展呈现出市场化的趋势C. 农业雇佣生产加速了农业商品化进程 D. 重农抑商思想受到主流价值取向挑战5.明朝缪宗周《咏景德镇兀然亭》:“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由此不能说明景德镇A.制瓷业享有盛誉 B.有优越的自然条件C.制瓷工匠技术精湛 D.雇佣关系已经出现6.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A. 为海上丝路的发展提供条件B. 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 表明了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D. 加剧全国人地矛盾尖锐程度7.英法两国历史上曾经签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
绝密★启用前20仃一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本试卷8页,40小题,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范围:必修二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11、春秋时期管子曰:“若岁凶旱水溢,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指穷人)为庸(指佣工)。
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
”其倡导的经济理念是A .重农抑商,以固民本B .农商并重,以均贫富C .国家调控,以工代赈D .开源节流,与民休息2 、18.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 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 年之间的历史”称为“ ”。
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A.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B •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D •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3、9•宋代的蚕桑生产区域遍布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
但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已达266 万多匹,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
这说明长江流域A. 丝织品市场需求量较大B.民众的纺织积极性较高C.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D.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4、7.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永城实验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 有学者认为,古希腊土质薄而硬,山地多,开垦难,但易发现金属,铁器使用早于其他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氏族成员个体经济实力较强,他们对氏族群体的维系力量大大削弱,所以平民对贵族的斗争往往能够取胜。
其意在表明( ) A.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 B. 希腊地理环境只能导致内部矛盾激化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 地理环境是希腊民主形成的重要因素2.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铸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
这表明( )A.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 中西方很早就有法治文明交流C.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D. 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3.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
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
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 A.公民民主 B. 人民民主C. 间接民主D. 代议制民主4.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
据此可知,该法( )A. 是口头流传的生活习惯B. 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C. 是古罗马的成文法D. 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5.古希腊历史上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那些著名的思想家,都对民主持批评或否定的态度,如柏拉图是拥有民主权利的雅典公民,但他却反对雅典的民主制。
这是因为古代雅典的( )A.民主制不能够确保公平和正义 B.民主制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利C.下层公民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D.民主制使平民和贵族矛盾激化6.“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牡一中2018级高一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40题)1. 《论衡》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
”这体现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 刀耕火种B. 休耕轮作C. 精耕细作D. 耒耜耕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土壤自然肥力有肥、瘠之分,通过“深耕细锄,厚加粪壤”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属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技术的体现,C项正确。
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经营方式,把地上的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
休耕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种一年作物,第二年停一年,第三年再种;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
耒耜是一种翻土农具,耒耜耕作是指用耒耜作为耕作工具耕种土地,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2. 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 铁犁牛耕B. 重农抑商C. 小农经济D. 闭关锁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中国,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与市场联系较少,再加上政府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中国的市场有效需求被扼杀,故C项正确。
铁犁牛耕属于耕作技术,不是造成中国的市场有效需求被扼杀的最主要原因,A项错误。
B项提及的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政策,不属于造成中国的市场有效需求被扼杀的最主要的原因,故错误。
D项是清朝时期实行的对外政策,与材料不符,故错误。
3. 汉代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士兵和服役农民耕种外,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征收一定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
这一制度的宗旨是A. 冲击地主土地所有制B. 打破“累世公卿”局面C. 推动租佃关系的形成D. 稳固小农经济增加租税【答案】D【解析】“假”指出租、借贷,“假民公田”指将“公田”出租、借贷给百姓,征收一定的假税,这一做法有利于解决小农破产流亡问题,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故D正确;“假民公田”主要是出租、借贷国家所有的土地,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国家把国有土地出租、借贷给百姓,并不属于租佃关系,C错误。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复习试卷历史(A)(附解析)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复习试卷历史(A)(附解析)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观察下列图片,下图到下图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给出三幅图片,展现的是农具的发展过程,从骨农具到石农具最后到铁农具,说明生产工具发生质的飞跃。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变化。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答案】C2.(2017射阳县第二中学)北宋沈辽诗曰:“山田遶(绕)山脚,江水何可作。
车轮十涨围,飞湍半天落。
……有如万夫力,讙呼倾众壑。
曾不舍昼夜,美源终未涸。
”诗中描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筒车 B.人力翻车C.耧车 D.风力水车【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山田遶(绕)山脚,江水何可作。
车轮十丈围,飞湍半天落。
……有如万夫力,讙(欢)呼倾众壑。
曾不舍昼夜,美源终未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灌溉工具筒车的特点,故A正确。
人力翻车的动力是人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排除。
耧车属于播种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故C排除。
风力水车以风为动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排除。
【答案】A3.(2017桥山中学)“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解析】据材料“一锄、一镰……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小农经济以一定的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土地相结合即可开展生产,体现了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稳定性是指自给自足、长期持续,材料无法体现小农经济稳定性的特点,故A 项错误;小农经济脆弱性是指其规模小、生产力低下,容易破产,材料也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劳动工具是小农经济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故D项错误。
2017 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人教版 必修一)
2017年高一历史(下)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A.小农经济B.手工工场C.商品经济D.精耕细作【考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是以个体为单位,以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方式,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政策.【解答】材料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乡村,所体现的是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所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2.1757年,清政府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
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清政府()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压制资本主义萌芽D.重视国内市场开拓【考点】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这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学习时要注意其原因、影响等的学习.【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757年,清政府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闭关锁国政策.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曰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A.商品经济的繁荣 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C.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D.对外贸易活动频繁【考点】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唐朝商业发展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文学作品虽然有一定的文学成分,但是也可以作为史料进行参考.唐代的市场有严格的交易时间限制,每天中午时分“击鼓三百声”开市,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声”闭市,体现了政府对市的严格管制,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故C正确.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的发展,故A错误.B材料不能直接反映.故B错误.D是无关项,故D错误.故选C.4.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六校协作体高一期末考试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初砍山,众木尽噘。
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
”上述耕作方式是A. 刀耕火种B. 铁犁牛耕C. 耜耕D. 耦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
材料中“砍山” “众木尽噘”“ 明日雨作,乘热下种”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是典型的“刀耕火种”。
B意味着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排除;C即石器锄耕,排除;D是两牛犁耕法,排除。
故本题选择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刀耕火种2. 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小农”成为“最重要的变量”的原因是A. 人口数量较大B. 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C. 地域分布广泛D. 封建土地所有者【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赋役的主要来源是小农,故“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故B正确;人口数量并不等于赋税收入,这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小农的地域分布,不是影响赋税收入的直接因素,故C错误;在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发展使很多小农失去土地,不再是封建土地所有者,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封建国家的赋役的主要来源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高 一历史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Ⅰ卷(共40分)一、单项选择1.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与下面两图密切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A.分封制行省制B.内阁制分封制C.分封制郡县制D.察举制行省制2.诗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得益于()A.学校体系的完备B.商品经济的活跃C.文学艺术的昌盛D.科举制度的推行3.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受到制约B.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D.地方权力削弱4.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中华民族的奋起B.西方列强的入侵C.晚清政府的改革D.近代的民主革命5.下列文献中,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是()6.某同学的笔记把“梭伦”“公民大会”“陶片放逐法”作为关键词。
据此推断他所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雅典的民主政治B.古罗马政制与法律C.应该的制度创新D.北美大陆的新体制7.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8.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两个敌对堡垒”这一说法刻画出的是()A.和平与发展B.欧洲一体化C.美苏冷战D.多极化格局9.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说:“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富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他赞扬的是古代中国的()A.商品经济B.工场手工业 C.对外贸易D.小农经济10.明太祖曾告谕“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与此相一致的政策是()A.闭关锁国B.盐铁专卖C.重农抑商D.海禁11.1922年,由北京、上海等地的报社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实业家张謇被民众选为“最景仰之人物”。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三)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4分,共48分)1. 唐代《耒耜经》中记载的曲辕犁,构造更加复杂和完备,由犁底等11个部件组成,已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以及调节耕地的宽窄,操纵便利。
这种记载表明A.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B.封建政府重视农业科技C.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 D.农业动力发生深刻革命2. 西汉武帝时,南阳大盐铁商孔仅提出:“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盘”,并“总其原,一其价”;随后政府“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
这表明,西汉政府A.谋求与民间大商人合作经营 B.决心铲除地方经济的膨胀C.普及和推广冶铁煮盐的技术 D.希望实现国强民富的目标3. 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成员斯当在日记中描述了他所见到的中国:“到处显得平静安宁,我们看到的是满意的神情和幽默的兴致……人口如此庞大的国家乞丐如此之少真令人惊异。
”这表明该使团此行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B.证实启蒙思想家笔下的美好中国C.帮助英国政府获取经济利益 D.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及物产4.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AC.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5. 自女子放足后。
适合三寸金莲的弓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代之以布鞋、胶鞋、皮鞋,其中洋式皮鞋尤为京津女子所喜爱。
女鞋需求的增多催生出了专门卖女鞋的坤鞋店,1930年代以后逐渐与男鞋合卖,“只以鞋履论,到此男女始真平等”。
这体现了当时A.妇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B.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C.辛亥革命的影响较为深远 D.男女平等成为社会新风尚6. 在1953年统购统销之初,国家规定:“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在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
河南省永城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0届高一年级第七次段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
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
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B.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精耕细作 B.铁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D.自然经济3.我国有如下谚语:“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
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A. 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五谷丰登,生活舒适D.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4.下图的农业工具应最早出现在A.西汉B.唐朝C.明朝D.清朝5.《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财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
”这说明,战国时期A.五谷开始种植 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C.土地私有出现 D.单位而积产量大大提高6.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C.“苏湖熟,天下足”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7.“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陆游《杂赋》诗中提到的“草市”最早出现于A.秦代B.唐代C.南北朝时代D.宋代8.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
这一制度致使A.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B.佃农社会地位提升C.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D.政府财政收入增加9.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1.《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史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渐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
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2.汉代书籍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是()A.男耕女织 B.注重施肥C.铁犁牛耕 D.精耕细作3.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只漆杯最有可能出自()A.家庭手工业 B.田庄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4. 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官员禁止经商。
然而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
嘉靖时,内阁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
这说明,明代中叶以后()A.轻商意识淡化 B.经济模式变化C.内阁地位上升 D.吏治惭趋腐败5.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以上现象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繁荣6.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7.下列四条曲线反映了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力量的发展演变过程,其中最能体现进步潮流的经济形态是()A、①B、②C、③D、④8.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1.《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史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渐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
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2.汉代书籍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是()A.男耕女织 B.注重施肥C.铁犁牛耕 D.精耕细作3.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只漆杯最有可能出自()A.家庭手工业 B.田庄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4. 按明代规制,地方四品以上官员禁止经商。
然而明代中叶以后,地方臣子们纷纷“下海”。
嘉靖时,内阁首辅徐阶就在老家华亭蓄养了许多织妇,做起了纺织生意。
这说明,明代中叶以后()A.轻商意识淡化 B.经济模式变化C.内阁地位上升 D.吏治惭趋腐败5.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以上现象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繁荣6.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7.下列四条曲线反映了近代中国四种经济力量的发展演变过程,其中最能体现进步潮流的经济形态是()A、①B、②C、③D、④8.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9.下图是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10.“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为此中共中央()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C.推行了公私合营 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11.出现图中1961年工业国民收入趋势的政策因素是()A.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B.合理调整工商业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 D.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12.从1957到1978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1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却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生产自主权扩大刺激了农业生产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大作用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生产积极性D.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13.上世纪80年代初,陈云同志提出了关于经济建设的“鸟和笼子”理论。
他说:搞活经济……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
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
陈云的“鸟和笼子”理论喻指()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B.国营经济与个体经济C.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D.市场调节与计划指导14.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
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支离破碎。
这反映了()A.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B.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C.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D.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15.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
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A.长袍马褂 B.中山装 C.西服 D.旗袍16.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
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
“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B.商业革命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开展D.亚洲人口的膨胀17.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强国纷纷走上海外殖民扩张之路,世界贸易也日益发展。
下列是西欧国家船只抵达亚洲的数量统计表(1500~1700年)表中②代表的国家是()A. 葡萄牙B.荷兰C.英国 D.法国18.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
”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A.金融霸主的地位B.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C.经济体制的创新D.拥有广大的殖民地19.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B.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C.殖民活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20.某位同学对新航路开辟做了如下评价:“它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之路;它是人类文明交融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该同学的评价中分别使用的史观是()A.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B. 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C. 社会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D. 社会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21.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
这主要是由于()A. 西方国家重视教育B. 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C. 西方国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D. 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22.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6月成立了房主贷款公司,帮助100万户赎回产权。
修理住房贷款发放了230万次,合计9.4亿美元;建筑新房屋贷款发放了55.4万次,合计23亿美元。
这种做法()A.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B.改变了房屋的所有权性质C.体现了政府的直接救济D.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23.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24.“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论的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C.第三产业的兴起 D.新经济的出现25.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失去了公平性B. 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经济的包围封锁C. 苏俄人民强烈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 苏维埃俄国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水平26. 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
这反映了()A. 新经济政策实际上并未停止实行B. 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工业C. 经济危机促使美苏从对立到和解D. 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机械工业落后27.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
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里批判的主要是() A.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B.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只抓农业不抓工业28.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斯大林()A. 充分调动了农工的生产积极性B. 完善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C. 借用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 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9.《生活周刊》之《谁拯救冰岛》封面解说:国家银行破产,冰岛向国际金融机构求援,申请20亿美元贷款。
这一金融机构是指()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世界银行30. 2016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或将最终与欧盟“分手”。
对于这段历史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B.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中断C.英国加入欧盟对自身经济发展没有好处D.欧盟的发展道路面临挑战第Ⅱ卷材料解析题(每题20分,共两题,40分)31.(20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这有利于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
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钱穆《中国经济史》材料二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
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
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材料三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李斯的经济思想和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4分)(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