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动”起来
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知”是基础,“行”是目的,而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是一个从“知”到“行”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把学习道德观念转化为行为准则,形成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拘一法,贵在得法。
教学方法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人的素质。
正如巴甫洛夫所说的:“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有效地改造世界。
”从这一角度考察,我们都应当十分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应用,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一、角色扮演引发共鸣角色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
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
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
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
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
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让学生动起来,让思品课活起来[论文]
让学生动起来,让思品课活起来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行为是思品课的主要任务。
在新课程标准逐渐深化的今天,思品教学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走以学生为本的路,让学生动起来,让思品课活起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观念情感教育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的学生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那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有思想,活力和发展的空间。
为了能使自己适应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要求,我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注意角色的转变,研究教法,搞好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作用,并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一、转变教学观念,学生使课堂活起来初中思想品德课是让学生把握时代脉搏,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如果把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只是简单地灌输和传授,忽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体验,就难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无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带动学生使课堂活起来。
二、注重情感教育,让思品课在学生心里活起来青少年学生情感丰富,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必须以情感作为促进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
1.语言含情,讲活知识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
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自己要发自内心地爱这门课。
在讲授初三爱国主义内容时,很多学生认为老师又讲大道理不爱听。
我会在收集的爱国故事中挑出自己最感动的讲给学生听,人们常说:打动自己才能去打动别人。
2.故事渗情,吸引学生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不能很好地说服今天的学生,我往往会花时间收集有效的故事。
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基础课程,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法律责任、人文与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标,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四大特点。
而传统的思品课的教学存在着满堂灌、注入式、死记硬背、高分低能、压抑能力发展、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等弊端,使思品课传授的内容变成了假大空。
显然,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新特点。
那么,怎样的课才是符合新课改的好思想品德课呢?我认为要把握好课前、课内和课外三个重要环节。
一、课前:以“明理、激情、导行”为基本教学要求来设计教学1.“明理”——明确一个道理。
在编写每节课内容上,简化理论说教的成分,力求以浅显易懂的表述和充足的材料,说明一个道理。
教师分析教材、设计教学,首先要把这一道理提炼出来。
一堂课效果怎么样,关键要看这个道理是否得到充分的展开和是否得到学生充分的认同。
2.“激情”——激发学生的良好情感和美好追求。
人是有感情的,良好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学析理过程中,要不忘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爱党、爱亲人等等这些情感,引导形成良好的意志、性格、兴趣,消除不良情绪和心理偏差让学生从小就有调控情绪的心理机制。
3.“导行”——引导正确的行为。
要积极引导学生展示生活实践,暴露行为偏差,教学中结合所教的道理进行纠正;要引入现实生活中有关良好行为的榜样,示范引导学生,把“导行”作为思品教学的落脚点。
二、课内:从教学过程来看,一节好的思想品德课应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1.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关系。
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也就是说,理论的深刻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理论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堂好课应是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课。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学情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在课堂上,要根据随时变化的情况适时地调节教学活动,关注其生成性,使预设性与生成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创建互动式教学模式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探究方法 , 启迪学生 的思维 , 使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 地培养 , 形成喜爱质疑 、 乐于探究 、 敢于创造的心理倾 向。
( 3 ) 教 师的 组 织和 引导要 恰 到 好 处 。互 动 式 课 堂教 学 主 要 是
、
积极创 建合理高效的课 堂教学模式
( 1 ) 创设教 学情境, 激发 学生的表演欲望。 在课堂教学 中、 如果 松 、 和谐 、 活跃 , 又要做到活而不乱。这就要求教师要适时地 、 正确
教 材 内容 是带 有 表演 性 质 的 , 就 可 以 让学 生 把教 材 内 容表 演 出来 , 通 过 表 演 能够 提 高学 生 学 习 的积极 性 ,能够 把课 堂 教 学变 得 生 动 有 趣 。这 样做 的 目的不 仅 能 给学 生 创 造 一 个 展 示 自我 的机 会 , 还
三、 开 展 有 效 的 安 全教 育 。 准 确 把 握 学 生 心 理 活 动 规律 和思 想脉 搏 。 做 到超 前 防 范
身安全是开展一切工作 的前提条件。 家长将孩子交给我们 , 只有保 铭 记 、 感动 ; 利用体育课 , 为学生设计多种可能发生的情景 , 测 试 证他们 的人身安全 , 家长才能放心。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班 主任 ,
的安全警示话语 , 常可触动师生 的心弦; 从 网上下载一些关于安全 进 行 心 理疏 导 , 使 班级 秩 序稳 定 使学 生 健康 成 长 。
( 河 北省 冀 州 市职教 中心 )
创建互动式教学模式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河北 宽城 ●郑 淑敏
新 课 程改 革 要求 教 师改 变 传 统 的教 学方 式 ,充 分 发挥 学 生学 生成 的资 源运 用 到极 致 。 习 的 自主性 , 让 课 堂 活起 来 、 让 学生 动 起来 。
让思想品德课更“生动”
让思想品德课更“生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富于浓厚兴趣,思想活跃,但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善于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高尚品德的熏陶、高尚行为的感染,进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
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全新途径。
现在,不少政治课教师常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一、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集光、声、色、像为一体,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配以动画、音响效果,为学生创造了一种亲临其境的情景教学氛围,借助它的形、声、色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极大热情。
还可以把课本中的知识、事例或学生熟悉的优秀人物制作成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如在讲授《保护环境》一课时,我认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只通过教师讲解,效果一定不好。
对此,我选择了一段视频——《一封来自2070年的信》。
视频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由于不注意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导致到2070年资源濒临枯竭,经济停滞,人类生存面临挑战等场景。
视频里那直观的场景,富有震撼力的声音,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
看完视频,学生们都沉默了,一个个表情凝重,我问他们:“你们以后想过视频中描述的生活吗?”学生们的回答响彻课堂,我知道,他们已经理解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懂得了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
2、有利于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信息容量大。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详讲,教时不够,如果不讲或者过于略讲,又会影响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甚至会妨碍学生对后续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
思品课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思品课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强调“思品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要想真正做好这些就要在教学中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方式,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一、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实现教育民主化,就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解放学生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说话中解放出来。
”民主平等的教师不会武断的批评学生,而是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关注后进生的表现,为他们创设机会,对于学生情不自禁的插嘴给予鼓励,而不是当头棒喝,学生就会从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一步变得大大方方、敢说敢做。
比如在讲解初一教材“体会自己生命的价值”这一知识点时,我提出:“父母平时很辛苦,我能做些什么?”我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有的说:“我会劝父母多休息一会儿。
”有的说:“我会让父母去看场电影,让他们放松一下,这天我来当家。
”还有的同学说:“我会帮助父母一起来做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
”甚至有的同学说:“我给父母洗洗脚,让他们放松放松。
”学生回答的都有其自己的道理,我都予以肯定,并给予热烈的掌声。
这样,学生的讨论更加热烈,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无形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
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我在长期的教学观察发现: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不仅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效果。
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在很多学生眼中是一门副科,内容空洞、乏味,没有实用性。
在以考试为主的观念下,认为学不学习都是无所谓的。
因此,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或者交头接耳的现象,使得教师教学非常被动,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改善这样的一种状况,克服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厌学状态,努力使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便显得至关重要。
要真正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摆脱空洞的说教活跃起来,本人二十多年来做了许多的探讨和尝试,现表述如下,与同仁共勉。
一、教师教学语言要优美、活泼多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使我深深地意识到:一个教学语言贫乏的老师无论如何也讲不出富有魅力的课,更谈不上搞活课堂。
因而语言功力便显得非常重要。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追求语言优美活泼,我认为应努力做到:教师的语言要丰富多彩,感情充沛,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并且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求知欲望被激起,整个课堂气氛被激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实用二十多年来,我经常尝试的方法是创设情境法。
我们常说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课堂让给学生,可是执行起来却很难。
如何将这样的一个理念从理论层次落实到实践中,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进而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其中,创设情境是一种较好的措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深层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情感中学会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心灵收到净化。
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向阳中学任倩
思想品德课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学生兴致、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等。
而“活”是有效实施政治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去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如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等。
第二、切实做到转变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体现“活”。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在新课改新形势下,教师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而不是“死记硬背”。
第三、让课堂小结“活”起来。
在学完一课后,让学生画一株“知识”树,将知识的主干和分枝全部画下来,学生针对“知识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归纳。
这样可以促使其对知识进行梳理识记,并将知识系统化。
营造“动”思想品德课课堂论文
营造“动”的思想品德课课堂为了改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教师要狠抓课堂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动起来,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气氛动起来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有如下体会: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思想品德课堂“动”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中最活跃的成分就是兴趣,只有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学习的热情才能真正得到激发。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挖掘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个性优势,精心组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通过导入激发兴趣。
在导入中让课堂一下“热”起来,使学生在瞬息间就呈现出生命活力,激起思维的涟漪和浪花,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合作探究新知。
教学时,我十分注重每节课的导入,有时通过复习以旧导新,有时通过设疑制造悬念,有时利用时事开门见山,有时设置情境引人入胜,有时利用故事、歌曲激发好奇……通过恰如其分的课堂导入,不仅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顺利过渡到新课教学中。
第二、设疑、解惑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善于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体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学“商品和商品经济”时,在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定义回答什么是商品后,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商品的含义,我设置了一个问题:“请问《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件‘清如烟明如水的新龙袍’是不是商品?”课堂气氛一下被激活了,经过同学们的一番争论,最后得出:成为商品的条件应该具备三个,首先要看它是不是物品,其次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最后看它是否用于交换。
皇帝的“新龙袍”本身就不存在,尽管他出了钱,但他获得的只是千古笑柄。
第三、通过体验激发兴趣。
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借助一定的实物教具,通过学生体验等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促使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如教学“真象”“假象”的概念时,我准备了a、b、c、d四个杯子,分别在其中放入热水,a杯最热,d杯最冷,b、c两杯水温一样并介于a、d之间,我让部分学生依次上来体验,要求他们先将两手同时放入a、d两杯水感觉一下后,再将两手同时放入b、c两杯水中感觉一下,最后说说b、c两杯水,那杯水热,那杯水冷。
让思想品德课动起来
让思想品德课动起来摘要: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要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
教师要转变过分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过分强调学生接受,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的传统教育观念,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大胆改革,通过转换师生角色、变换课堂教学形式、精心选择教学素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每一节课用心用情,努力让课堂动起来。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转换角色;变换形式;精心选材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38-02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十七大精神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要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
然而,由于这门学科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强,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过分注重知识要点的传授,过分强调学生接受,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自主探究,以致学生思维打不开,死记硬背,自我封闭。
课堂普遍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气氛沉闷的现象,老师怕教,学生厌学,思想品德课的明理、启智、导行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大胆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每一节课用心用情,努力让课堂动起来。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动起来?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转换角色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理念。
教师的“导”是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开发、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做出科学评价。
如何将思想政治课上得生动有趣
如何将思想思想品德课上得生动有趣中学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较强,但又是十分空洞的一门学科,既要的高深的理论知识,又要结合现实生活,同样又要关心国家大事,还要结合教材内容,思想品德课就显得无趣,学生睡觉、上课说话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经过调查,绝大部分学生说思想品德课没兴趣,说的是空话、官话。
如何才能使中学思想思想品德课堂上有内容,是一个一直想解决而又未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中学生对学习思想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作者对所在学校7年级至9年级283名学生实行过一次调查,仅有14人认为是思想思想品德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约占总体调查者的5%,有7.6%的被调查者认为一些同学对思想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因为社会及家长不重视,18.7%的同学认为该科理论性太强,枯燥无趣,与此同时约60%的同学认为思想思想品德课实用性不强,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大,此外,还有7.9%的同学认为老师水平不高,课堂气氛沉闷,也是他们对该科不感兴趣的原因,最后还有5.8%的同学认为是其他原因。
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素很多,既有一些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课堂教学本身的原因。
二、如何让思想品德课生动有趣起来教书是一门艺术,其实思想品德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只要我们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关心社会,保持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时代性,生动性,很多鲜活的例子证明思想思想品德课同样可生动有趣起来。
通过对此次调查的分析,结合此次前往自身教学经历,在此提出几点改善学生学习思想思想品德课现状的建议:一、教师持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广大教师要贯彻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满足于现状。
应结合不同班级,不同同学的特点,因课制宜,不能一刀切。
通过此次在母校短学期的实践,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理解,所谓的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并不是在讲台上,叽里咕噜一番,把教学任务完成就好。
而是使用准确、科学的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都调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广大同学记住该科的重点,在考试时能够灵活使用。
以学生为主体,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2改进课 堂教 学 , 引 导主体 参 与
课 堂是教学 的主阵地。怎样才能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
性, 让每个学 生都 能积极 主动 地投入课 堂学 习中 , 变“ 要 我
学” 为“ 我要 学 ” 呢?
p r o a c h o f s t u d e n t s ’ i d e o l o g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I n t e a c h i n g ,w e mu s t
Ta k i n g S t u d e n  ̄a s t h e Ma i n Bo d y/ / Ya n g C h e n g Ab s t r a c t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mo r a l e d u c a t i o n c o n r s e i s t h e b e s t a p —
鸣。 ( 3 ) 辩论。理愈辩愈明 , 课 堂辩论能锻炼学生 的思维 和 应变能力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 , 也培养 了学生处理信息的
能力 。通过辩论 , 也让学生初步掌握辩论 的方法和技巧 , 尤
1创 设教 学情 境 , 让 学生 主动 参与
良好 的教学氛 围 , 是学生学 习保持 最佳状态 的关键 , 它
摘 要
思 想 品德 课 是 对 学 生进 行 思 想教 育 的 最佳 途 径 , 在
情激愤 , 爱 国热情空前高涨 , 学 习积极性 明显 提高。因为是
学 生关 注的话题 , 所 以课 堂上是思想 的碰撞 、 心灵 的交融 、
教学 中, 我们必须更新观 念 , 凸显学 生的主体地 位 , 引导 学
可以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1 . 1创设情景导入 , 引学生积极进入师生互动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浅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思想品德课常常将认知和导行分离,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上思想品德是为考试服务的,因此有的教师也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满堂灌”,或者采用所谓勾划重点的方法,企图把知识塞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导致了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书本转的局面,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扼杀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参与意识不浓。
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那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实现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对外界刺激不是像镜子那样消极地产生反射,他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也不是像录音机那样机械地转录和储存,他是利用自己的头脑能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的教育影响的,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据此,要求教师要建立一种“全面关照学生的成长需要”的教育信仰,明确教师首先面对的是学生而不是知识,放弃教师的权威观念,建构自己的职业模型,化身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扶助者,当好自己的导演角色。
放手把课堂这一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成长,教师不应按照经验和理解预设环节,也不可以把灌输作为教学的主要通道,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动起来,这才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反之,我们教师讲得再多,学生不一定能接受,甚至会产生逆反的消极情绪。
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
它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经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逐渐形成的。
它是学习的动力,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关键。
2012全员培训
如何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动起来”问题聚焦:努力让学生主动在课堂上“动起来”,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动起来”须突破的难点:采用怎样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在思品课上“动起来“解决的路径:具体方法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动起来”。
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学生对思品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
虽然,在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
但是,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工夫。
①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
坚持启发式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之一。
启发式教学作为思品课教学的总方法,是思品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也是思品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近几年,我校不少教师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②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品课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原则,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也很重要。
因为思想品德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思品课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很实际,并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能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学了之后有用,如此,就能产生学好思品课的动机与兴趣,自然就能在思品课堂上“动起来”。
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主动“动起来”。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
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要让学生在思品课堂能主动学,就必须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摒弃填鸭式、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
我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一
来新气象 。 三 、运用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 现在 , 思想品德教材无论在内容上或形式直观上都有了很
一
大改变 , 教材扬弃了传统 的 那种说理型、灌输型的呈现方式, 代之以活动型 、 探究型的呈现方式 。 如现行人民出版社思想品 德教材中, 每课书都设计了一些板块 , 如 “ 阅读角”、 “ 知识 窗”、 “ 实践营地”、 “ 新闻链接 “ 、“ 专家视点”、”法律 链接”、 “ 小讨论”、 “ 想一想”等 ,这些板块都从学生熟悉 的材料 、 例证和基本事实 出 发, 都有大量的学校、 家庭、 社会 生活事例 , 而色彩丰富的新闻照片 、 漫画、 小故事等教材 图片 , 更加给学生在视觉上有了美的享受。 教师的教学方法以活动为 切入点 ,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兴趣上来了, 课堂气氛 自然会活跃起来 。
成学生心理的严重不平衡。 因此 , 我试图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是 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为原则 , 课堂
、
上大胆向学生开放 , 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 教师引导学生 去分析现实 问题 ,在讨论中各抒 已见 , 允许不同意见 、 观点的 碰撞 , 让学生 自己在活动 中得 出了结论。 教学中心转移至 学生 身上 , 会加速其认识水平和思辨能力的提高 , 也能有效地增强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 以课本为基础 , 有针对性地组织 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 主动获取直观素材 ,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 探知热情又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学习 “ 改革开 放是强国之路 “ 这个知识点时 , 我召集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制订 活动方案 , 利用双休 日 分头活动。 有的小组去考察居 民的收入 和消赞 隋 况, 用数据说话 ; 有的小组用照相机拍摄本县商业建 筑 的变化 , 用图片说话; 有的设计问卷调查班级 中学生以老师 的家庭生活的变化 , 用身边的事实说话。 通过展示这收集到的 组组真实可信的资料 , 使学生深深地相信改革开放给我们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思想品德课“动”起来
发表时间:2012-05-14T17:37:28.043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2年第38期供稿作者:胡彦主
[导读] 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中。
———浅谈《品德与生活》课中的活动教学
□ 山东莒南县第四小学胡彦主
【内容提要】《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我市教研室推广的《品德与生活》课程,也提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的“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
由此可见,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激发形式意义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学习的主动化的核心是自动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积极性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
”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我们市教研室推广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策略,也提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的“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
由此可见,“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以下我结合我市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活动贯穿教学始终
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中。
1.课前准备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主题特点,引导或指导学生课前进行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参观访问等。
例如在学习《可爱的祖国》一课时,我先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祖国风景优美的图片,小组共同收集了有关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事的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伟大;通过调查了解和爷爷奶奶小时候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变化之大。
学生通过在教师和家长的组织与指导下,从图书、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收集到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利用、交流,如此以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学习效果会更好。
2.课堂体验活动
课堂体验活动是活动式教学的主体部分。
在这一个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前的活动收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通过游戏、表演、交流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和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收获,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主、合作的能力。
例如:在执教《可爱的祖国》时,我用共唱孩子们熟悉的儿歌《哇哈哈》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又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认识祖国妈妈
通过让学生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找到祖国的位置,并说说祖国的样子像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前调查了解,说说有关祖国妈妈的知识。
这一活动让学生对祖国有了初步的了解。
活动二:祖国祖国真美丽,真伟大
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祖国美丽的图片,及祖国伟大的资料,结合教师补充的资料,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及祖国的伟大。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活动三:祖国变化真大
交流课前调查了解到的和爷爷奶奶小时候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多么来之不易,让学生懂得珍惜,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
活动四:我为祖国献礼物
这一环节中,我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祝福。
从而进一步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爱。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服务者和引导者,要学会牵线搭桥,要在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教材之间搭桥,让学生互动起来。
对于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故意设计陷阱,来迷惑学生,比如,教师可以故意提出一个错误的观点,让学生来反驳,让学生去据理力争。
3.课后延伸活动
这一环节,把活动延伸到学校、家庭、社区,主要是课后自主训练,心得感悟,课后实践,公益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等。
二、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你年纪学生喜欢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在自由、宽松中不受约束地学习。
因此,这就要求学习内容及形式应贴近学生生活,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我试着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以学习《欢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例,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活动形式:
1.课前体验活动
这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感悟的活动。
课前让学生体验、收集有关过年的资料,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中华名族传统节日———春节的喜庆和热闹,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歌曲欣赏活动
课始欢快喜庆的歌曲《新年好》把学生带到愉快的过年气氛中去。
课堂上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新年的欢乐当中。
3.游戏表演活动
这是教学中,所采取的带有“玩”的色彩的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
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生活的乐趣,学习科学知识是很有用的。
在学习是可以采用猜谜语的游戏,让学生读懂谜语,猜出谜底,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过年饮食的特殊含义。
如过年吃鱼是希望“年年有余”;吃汤圆是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吃年糕是希望家人“步步登高”等。
让学生了解到这些普普通通的食物,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含义,代表着人们的美好心愿,预示来年的幸福生活。
4.资料共享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共同体验、分享从资料中得到快乐。
5.自由操作活动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新年的美好祝福。
课堂上,让孩子自由结合,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祝福。
三、活动式教学的意义
1.活动式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需要
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研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因此,在教学中用活动把课程与儿童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从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2.活动式教学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需要
《品德与生活》教学特点是突出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孩子们在体验、探究与合作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自主地学习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3.活动式教学是更新德育观念的需要
小学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通过活动式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真正体现新德育课程的教育目的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对话、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选择,使教材真正成为能够与儿童对话的,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思考。
4.活动式教学是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需要
儿童的品德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所以,应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课程内容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须知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觉悟的转化,只能建立在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参与的前提下,否则,教师只能是“一厢情愿”,教学效果如何,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了。
“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首先须民主。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是想方设法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和学生谈心、聊天、讨论,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透视他们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竭力融入他们的生活。
事实证明,听取学生的意见,不仅丰富了经验,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可贵的是使学生融入角色,激发了众多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
师生关系平等,也要讲究艺术性,。
总之,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活动为载体,寓情于教育中,寓教育于活动中。
让学生“活动”起来,让课堂“活动”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