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荆轲刺秦王》知识归纳 新人教必修1

合集下载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荆轲刺秦王译文秦国的将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

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如今听说悬赏将军的头,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

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

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于是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

用人来试(那把用毒药水淬过的匕首),血沾湿衣裳,人没有不立马死亡的。

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原文】: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总结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总结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总结1500字荆轲刺秦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27年。

下面是对这一事件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 背景:- 强秦政权的崛起: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

- 杀异姓王的政策:秦始皇为巩固统治,采取了杀掉各个诸侯国的异姓王的政策,引起了很大的不满。

2. 荆轲的生平:- 荆轲,楚国人,相传是楚国丞相荆燮的后人。

- 被封为游击将军:荆轲有过出色的军事表现,被封为游击将军。

- 入秦刺秦的决心: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楚国被灭,荆轲决心为国家复仇。

3. 田氏密谋:- 田氏兄弟的计划:田文和田单是楚国的重要官员,他们联合荆轲,策划暗杀秦始皇。

- 暗斗诬陷:为了保持荆轲的秘密身份,田氏兄弟和荆轲实施了一场表面上的暗斗,以诬陷荆轲为刺客。

4. 刺秦过程:- 荆轲出使秦朝:荆轲伪装成田雍的随从,带着一把宝剑出使秦朝。

- 刺杀秦始皇:荆轲在秦始皇举行宴会时,以刺探情报为名接近秦始皇并刺杀。

- 失败与牺牲:荆轲被秦始皇的警卫发现并杀死,此事件未能成功暗杀秦始皇。

5. 影响和评价:- 政治上的影响:荆轲刺秦未遂,导致秦始皇进一步加强了对统治者的保护,加大了对异己的镇压。

- 历史评价:荆轲刺秦的行为被后人认为是为国家复仇的英雄行为,受到了广泛赞赏。

- 文学艺术的影响:荆轲刺秦的故事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传奇故事,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和现代作家、剧作家的关注和创作。

6. 荆轲刺秦的故事在文学和艺术中的表现:- 《战国策》:一本记载战国时期历史的书,记载了荆轲刺秦的故事。

- 京剧表演:荆轲刺秦在京剧中有特别的表演,被认为是京剧中的经典剧目之一。

- 电视剧和电影:荆轲刺秦的故事被拍成了多部电视剧和电影,如《申公豹》、《荆轲刺秦王》等。

总结:荆轲刺秦王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反映了秦朝统一中国后的政治局势和人民的抵抗情绪。

荆轲刺秦的故事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在文学和艺术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和表现。

【高中文言文阅读】《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

【高中文言文阅读】《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

【高中文言文阅读】《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表,荆轲刺杀秦王的文言知识点表一、通假字:秦王必须对他的大臣们说:说同月,快乐吧。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是真诚的,让国王害怕:震动、沟通、震惊和敬畏。

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

少,通稍,稍微。

照片很差,匕首也被看到了:看,展示,展示。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中风是意外的:中风是突然的。

被八创:被,同披,遭受。

二、实词的灵活使用:1、名词活用:这个名词灵活地用作状语:march north:north,north。

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早晚。

信封:信,带盒子。

箕踞以骂曰:箕,像簸箕一样。

名词可灵活用作动词:樊於期乃前曰:前,走上前。

2.使役用法: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听见,禀告。

3.故意使用:太子迟之:迟,以为迟,认为晚。

奇怪的官员:奇怪,想奇怪,想奇怪。

二、古今异义:现在有一句话可以解决燕国的麻烦:是的,是的;为了,为了。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走投无路,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范的手臂在一段时间内暴露出来。

四、特殊句式:这位牧师日夜咬牙切齿地工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2.被动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看到燕国陵墓的羞耻感也消失了3、变式句(倒装句):(1)状语后置常痛于骨髓燕王朝拜并被送到朝廷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秦王用一千斤黄金买下了它取之(以)百金(2)王子和他的客人都知道这件事五、成语:切割牙齿和心脏:它也会切割牙齿和腐蚀心脏。

描述极端的怨恨。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头发之冠:头发竖立的方式。

描述极度愤怒。

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助:没有办法,没有什么可做的。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化的声音:音乐声音中特征音调的变化,通常发出悲壮的声音。

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荆轲刺秦王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与收藏。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荆轲刺秦王必备知识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荆轲刺秦王必备知识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荆轲刺秦王必备知识
《荆轲刺秦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故事,因此在考试中也会经常出现,对这篇古文也是必须得掌握,以下是xx为您提供的荆轲刺秦王必备知识,希望你可以掌握,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哦!
荆轲刺秦王
【词语】
荆轲拜谒督亢谬误偏袒扼腕厄运濡染怯懦淬火猝然忤逆铁杵创伤创办目眩鲰生
箕踞: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戮没:杀戮和没收
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成语】
切齿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又作切齿腐心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
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悲歌击筑: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常作悲壮之声
【文学常识】
《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荆轲刺秦王必备知识就是这些,要牢牢记住哦!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章古文复习要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章字词复习要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应。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快乐。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附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假设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附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假设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高考语文文言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

高考语文文言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高考语文文言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梳理,欢迎阅读与借鉴!文学常识:《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一)指出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燕王拜送于庭5.秦王还柱而走6.卒起不意7.日以尽矣8.图穷而匕首见(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8.北蛮夷之鄙人9.图穷而匕首见10.秦王还柱而走11.诸郎中执兵12.左右既前(三)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1.进兵北略地2.秦兵旦暮渡易水3.丹不忍以己之私4.樊龄期乃前曰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6.其人居远未来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8.皆白衣冠以送之9.发尽上冠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1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12.(秦王)乃朝服13.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14.群臣怪之15.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16.非有诏不得上17.箕踞以骂曰18.乃欲以生劫之(四)一词多义:1、实词兵①不得持尺兵②不及召下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穷①图穷而匕首见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陈①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②恐惧不敢自陈私①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②乃遂私见樊於期还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②秦王还柱而走③计日以还——《黄生借书说》④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周亚夫军细柳营》振①诚振怖大王之威②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④迁我如振落叶⑤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过秦论》奉①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②轲既取图奉之顾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④顾恋慈母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亲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图①乃骇而图之②图穷匕首见③不图子自归被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②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③被明月兮佩宝璐——《离骚》请①乃请荆卿曰②请辞决矣③乃置酒请之④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信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②听其言而信其行——《论语》③言必信,行必果——《论语》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⑤信可乐也⑥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⑦欲信大义于天下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遇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②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④斯固百世之遇也辞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②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③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④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遗①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③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石钟山记》④使人遗赵王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引①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②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⑤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赤壁之战》⑥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卒①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②卒成帝业——《出师表》③卒起不意就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②轲自知事不就2、虚词岂①将军岂有意乎②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③岂可得哉以①何以言之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④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⑤日以尽矣⑥皆白衣冠以送之⑦以次进⑧以故荆轲逐秦王乃①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③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④乃今得闻教⑤而今乃以手共搏之之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②秦王购之金千斤③为之奈何④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⑤顷之未发⑥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五)指出句式特征⑴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⑵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⑶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⑷常痛于骨髓⑸燕王拜送于庭⑹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⑺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⑻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⑼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⑽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⑾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六)、固定句式积累(1)将奈何(“奈何”,可译为“怎么办”)(2)岂可得哉(“岂……哉”,表反问,“怎么……呢”)(3)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用来)(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没有……用来)。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17.诸郎中执兵。

荆轲刺秦王基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基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基础知识归纳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荆轲刺秦王》基础知识归纳一、实词1、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谒:请3、诚能得樊将军首诚:的确,确实4、愿足下更虑之更:改变5、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6、而右手揕其胸揕:刺7、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见+动词,表被动8、人不敢与忤视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9、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请:敬辞,请允许我10、终已不顾顾:回头1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12、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并,列13、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打开14、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举起15、轲自知事不就就:成功16、乃欲以生劫之劫:强迫,威逼二、虚词1、乃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乃:连词,于是,就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乃:连词,才③乃遂私见樊於期曰乃:连词,于是,就④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乃:连词,于是,就⑤而乃以手共搏之乃:副词,竟然2、之①丹不忍以己之私之:助词,的②愿足下更虑之之:代词,代这个主意③乃欲以生劫之之:代词,代秦王④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之:助词,的3、而①今行而无信而:表转折关系②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而:表修饰关系③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而:表并列关系④又前而为歌曰而:表承接关系⑤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而:表承接关系⑥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而:表并列关系⑦秦王惊,自引而起而:表修饰关系4、以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以:连词,因为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以:连词,用来③皆白衣冠以送之以:连词,来④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以:介词,用⑤箕踞以骂曰以: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⑥使工以药淬之以:介词,用三、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动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迟,认为……慢4、函封,燕王拜送于庭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5、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词作动词,穿衣,戴帽6、发尽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7、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8、群臣怪之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很奇怪9、箕踞以骂曰箕: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四、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3、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害怕4、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环绕,绕5、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卒:通“猝”仓促,突然五、古今异义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某一方4、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5、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六、特殊句式1、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3、使毕使于前介宾后置句4、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宾后置句5、见燕使者咸阳宫省略句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原文】:秦朝将领王坚攻破赵国,俘虏赵王,收复其全部土地,向北进军至燕国南部边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道太子受不了,就私下里见了范玉琪,说:“秦王见到将军真是太深了。

他的父母和家族都被杀了。

现在他听说他买了将军的头颅,一千斤金子,城里几千户人家。

他会怎么办?”范将军仰望天空,泪流满面地说:“我每次看书都会感到骨髓疼痛。

我不知道该怎么想!”柯说:“现在有一个词可以解决燕国的麻烦,那些报答将军敌人的人呢?”范在截止日期前说:“我能做些什么?”荆轲说:“如果你想成为将军的首领供奉秦国,秦王会很高兴,也很善于见到他的官员。

官员们把他的袖子放在他的左手里,把他的胸膛放在他的右手里。

但是,将军的复仇和阎王看到陵墓的耻辱将被消除。

将军有什么意图吗?”范玉琪站到一边,紧握手腕走进来。

他说:“这位牧师日夜切齿切心,但现在他已经听到了教诲!”然后他自杀了。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王子向世人祈求匕首的好处。

他从赵的徐夫人那里得到了匕首,并拿了100块金子用药物将其熄灭。

假装送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京科想和别人在一起。

他生活在遥远的未来,被抛在了后面。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王储和知道此事的客人都穿着白色的衣服。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人教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梳理

荆轲刺秦王备课基础知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4.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5.卒起不意(卒通猝,仓猝)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3.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4.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5.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三、一词多义1.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窘,处境困难)②图穷而匕首见(尽、完结)③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④穷家富路(贫穷)⑤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2.见①图穷而匕首见(露出)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拜见,会见)④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召见,接见)⑤慈父见背(用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3.引①秦王惊,自引而起(指身子向上起)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牵、拉)④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带领)⑤引而不发(拉开弓)⑥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4.顾①顾笑武阳(回头看)②顾计不知所出(只是,不过)③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⑤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却)5.乃①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连词,于是)②乃今得闻教(副词,才)③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④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副词,是)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连词,表承接,于是、便)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连词,表转折,竟然,却)⑦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表范围的限定,只,仅仅)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②士皆垂泪涕.泣(哭,流眼泪)③又前.而为歌曰(上前)2.名词作状语①秦兵旦暮..渡易水(早晚,极言时间短暂)②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③发尽上.指冠(向上)④进兵北.略地(向北)⑤函.封之(用匣子)(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使以闻.大王(使……听到)(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未来(远方)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太子迟.之(以……为迟)②群臣怪.之(以……为怪)五、文言句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梳理:荆轲刺秦王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梳理:荆轲刺秦王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梳理:荆轲刺秦王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知识点梳理: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 1.秦王购之(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 (于 )咸阳宫4. 而 (群臣 )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五、重点实虚词 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发尽上指冠头发 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故人具鸡黍老,旧 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 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 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 6.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准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7.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 3. 荆轲有所待 ( 有……的 )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荆轲刺秦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著名的故事。

自古以来,这个故事被无数人传颂,被誉为“刺秦奇谋”的典范。

荆轲刺秦王这个事件背后,蕴含着很多有趣的历史知识,今天我们不妨来逐一探讨。

1.荆轲是谁?荆轲,又名荆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将领和谋士。

出生于一个卑微的家庭,却因为聪明才智和勇气过人而名动天下。

荆轲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刺杀秦王。

2.秦王赵政是谁?秦王赵政,即秦始皇,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皇帝。

秦王赵政的统治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削藩、并吞、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的政策,使得秦国成为历史上最强的国家之一。

但其统治也因法家的残酷和秦朝无后继因而声名狼藉。

3.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荆轲认为,秦王赵政执政时期实行的政策残暴无道,不仅焚书坑儒,且连自己的侄子都杀害了。

同时,荆轲关心楚国的未来和民生,认为除去秦王赵政这个残暴的暴君,是拯救楚国的最好机会。

因此,荆轲向楚国的国君建议刺杀秦王赵政,以帮助楚国重新振兴。

4.荆轲刺秦王的计划荆轲刺秦王的计划,可以说是极为巧妙的。

他先向秦王赵政献上绝世的美女“虞姬”,瞄准其私欲放心,接着在秦王赵政的前面表演舞蹈,进一步打击其意志,达到了吓得秦王开门迎接的效果,终于得以实行。

这也是荆轲被后人赞誉的原因之一。

5.荆轲刺秦王的结果荆轲刺秦王后,楚国并没有重新振兴,反而在秦国的残暴统治下受尽了苦难。

而荆轲自己也死于秦王赵政的手下。

荆轲刺秦王虽然效果不如人意,但是毫无疑问,其背后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性情感。

6.历史背景荆轲刺秦王所处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

各个诸侯国互相对立,不断争夺领土和资源。

这个时期也见证了诸多杰出人物的崛起,如孙子、韩非子、墨子等等。

7.历史意义荆轲刺秦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荆轲的勇气和机智,反映了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峰。

而荆轲刺秦王的事件,也反映了政治欲望对人的影响。

8.文学艺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中国文学艺术中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总结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总结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总结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有哪些?为了让大家可以更好的学习荆轲刺秦王,下面小编为你准备了“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总结”内容,仅供参考,祝大家在本站阅读愉快!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卒,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2.欲与 ( 之 )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yuâ)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12.卒起不意(通“猝”)二、文言实词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②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③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④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⑤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2.名词作动词①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②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③ 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④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⑤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二)动词的活用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四、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还有“故意”之意)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到。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

今义:特指黄金)1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今义:货币)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1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今义:拿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判断句)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句)(二)省略句5.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6.取之 (以) 百金 (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7.欲与 (之) 俱 ( 往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省略句)8.待吾客与 (之) 俱 ( 往 ) (同上) (省略句)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之) 留待(省略介词宾语 ) (省略句) 10.嘉为 (之) 先言于秦王曰 (同上) (省略句)11.乃 (穿) 朝服,设九宾 (省略谓语) (省略句)12.见燕使者 (于) 咸阳宫 (省略介词) (省略介词)13.使 (之) 毕使于前 (省略兼语 )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4.群臣侍 (于)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5.献 (于) 秦王 (省略介词) (省略句)16.比 (于) 诸侯之列 (省略介词) (省略句)17.而 (按) 秦法…… (根据文意省略 ) (省略句)18.皆陈 (于) 殿下 (省略介词) (省略句)(三)被动句1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四)倒装句21.常痛于骨髓 (状语后置句)22.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句)23.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24.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2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27.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邑万家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六、固定结构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

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6.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7.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七、成语典故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

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毛发竖起的样子。

形容极度愤怒。

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

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

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

典出本文。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八、一词多义(一)实词1.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形容词,亲生的。

2.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

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 ( 时间 ) 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

一说,形容词。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

3.解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 动词,解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

谓颜太师以兵解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动词,解送,读jiâ。

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â。

4.教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āo。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名词,教化。

读jiào。

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

5.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6.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

计日以还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

7.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词,资助。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名词,费用,物资。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如姬资之三年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 ( 准备 ) 。

8.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动词,振动。

振奋作声动词,振作奋起。

9.图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

不图子自归动词,想,反复考虑。

10.室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梢。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名词,居所。

今其室十无一焉名词,家。

11.诏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名词,朝廷。

非有诏得不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诏赐抚臣名马衣缎动词,皇帝下令。

12.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被动。

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

13.得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非有诏不得上能够诚能得樊将军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得到14.诚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果真,如果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1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过、只是终已不顾 / 荆轲顾笑武阳回头看16.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靠近,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17.见图穷而匕首见通“现”,显现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词,被(二)虚词【之】①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结构助词,“的”/不译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连词,表转折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和而歌连词,表并列③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连词,表修饰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连词,表承接⑤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连词,表递进【以】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介词,因②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词,用③以次进介词,按照④日以尽矣已经⑤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连词,表目的,“来”/不译⑥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为】①乃为装遣荆轲动词,做,整治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③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介词,替【其】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②指示代词,那其人居远未来重要词义【略】掠夺,夺取进兵北略地【至】到,到达至燕南界/至易水上【乃】于是、就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岂】①表反问,怎么、难道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②表揣度,是否、大概将军岂有意乎【微】表示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如果/即使)没有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得】①能够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非有诏不得上②得到诚能得樊将军首 /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谒】请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信】信物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诚】①果真,如果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②的确,确实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说】同“悦”,喜欢,高兴秦王必说见臣【更】改变愿足下更虑之【遇】对待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涕】眼泪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顾】①不过、只是顾计不知所出耳②回头看终已不顾 / 荆轲顾笑武阳【就】①靠近,登上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②成功轲自知事不就【去】离开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遗】赠送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唯大王命之【次】顺序以次进【陛】殿前的台阶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色】脸色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谢】谢罪、道歉前为谢曰【少】稍微愿大王少假借之【发】打开轲既取图奉之,发图【见】①通“现”,显现图穷而匕首见②介词,被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还】通“环”,绕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走】跑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卒】通“猝”,突然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惶急不知所为【意】意料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陈】排列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方】正、正当方急时,不及召下兵/秦王方还柱走【被】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