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历史纠错题库之二战前世界史
2013年各地高考历史 试题汇编 专题十一 二战后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
专题十一二战后的世界(1945年~21世纪初)【考点导图】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两极格局的形成(1)背景:①二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
②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③美苏实力相对均衡。
(2)表现:①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采取措施与之对抗。
②经济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③军事上,美国推动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则推动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④1948年的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
(3)“冷战”中的热战: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某某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②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4)影响:①双方剑拔弩X,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②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共同体形成: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3)不结盟运动兴起: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后来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冲击了两极格局。
(4)中国的发展壮大: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的瓦解:①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和平与动荡并存:①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冲突。
②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3)多极化趋势加强: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②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实力增强,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建立。
2013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特别详细
2013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特别详细第一篇:2013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特别详细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广东版第三次阶段测试(世界史)(附答案)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广东版第三次阶段测试(世界史)(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2012·广东汕头质监,19)古希腊存在多神崇拜,就连众神之主的宙斯在人们心中也没有无上权威,这说明古希腊()A.思想自由B.经济发达C.政治稳定D.制度先进2.(2012·广东广州调研,19)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伯利克里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A.对外交流的频繁B.法律体系的完备C.民主政治的发展D.人文思想的盛行3.(2012·广东深圳一模,19)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所评述的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C.美国1787年宪法D.《拿破仑法典》4.(2012·广东湛江一模,19)下列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比较,符合史实的是()A.两者都是民主政治,主权在民B.两者都拥有发达的农耕经济C.两者都长期保持小国寡民状态D.两者都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5.(2012·豫南九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有学者研究表明。
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比如建立英国在孟加拉霸权的克莱武和创办怡和洋行的马地臣,回国后都变成了地主,但他们还是被传统贵族所排斥。
这一现象后来得到改变的背景应该是()A.责任制内阁确立B.宪章运动展开C.1832年议会改革D.两党政治确立6.(2012·海南单科,12)在美国,自1856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95%。
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A.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B.主宰了联邦政府C.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D.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7.(2012·上海单科,1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
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精典例题+详细解析 第12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
【冲击高考】2013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精典例题+详细解析第12讲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厦门模拟)“每个人都发来了回电,核心内容是: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退位。
我同意了……凌晨1点,我带着一颗因痛苦而沉重的心离开了普斯科夫。
我周围到处都是背叛、懦弱和欺骗!”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二月革命B.七月流血事件C.苏联成立D.俄国十月革命解析:选A 根据所学可知,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2012·南京调研)右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俄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
下列有关该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D.找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解析:选A 从“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等可判断出当时处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保障了前线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2012·沈阳模拟)联共(布)党和共产国际的一位领导人曾在审判的被告席上,把自己的主要贡献概括为:“在经济方面……善于经营的个体农夫,减少集体农庄,实行对外国的租让制,放宽对外贸易垄断制。
”材料表明该领导人支持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D.“加速发展战略”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
“实行对外国的租让制”说明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反映新经济特点。
4.20世纪30年代,西方一些报刊上出现了大量的“计划”一词。
一时间,“计划”一词在西方成为时髦的名词,充斥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报刊。
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运动在西方重新兴起B.罗斯福“新政”开始推行计划经济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被完全抛弃D.经济大危机使西方日益关注苏联模式解析:选D 20世纪30年代正处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与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政策所导致的这场灾难相比,苏联的计划经济则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而使西方开始关注苏联模式。
2013年高考历史最可能考的50道题(世界近代史)
2013年高考历史最可能考的50道题(世界近代史)一、选择题:1.1701年英国嗣位法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是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
这反映了A.议会进一步抑制了王权B.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C.国王权力得到了加强D.责任内阁制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掌握了实权,材料中嗣位法是由议会制定的,其中的规定认为法官任免由议会决定,定罪等也是由法官决定,说明议会权利大于王权。
2.“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里的“办法”具体是指A.发动宫廷政变 B.确立“法律至上”原则C.实行民主共和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答案】B【解析】考察对英国政治体制的理解。
关键信息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也就是能够制约君主的权力,结合英国革命史实,英国最终通过《权利法案》是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故选B。
3.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
上述现象表明A.议会的权力和作用被削弱B.议会的立法权力正在丧失C.英国的政治制度正在发生变化D.议会对内阁起到了限制作用【答案】A【解析】从关键词“84.5%”“微弱”可以看出本题主要讲述议会权力的弱化。
故选A。
B 不符合史实。
政治制度本身没变,只是权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排除C。
内阁不能限制议会,是议会限制内阁,只是限制的权力弱化,排除D。
4.1787年,美国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念念不忘的是千百年来的政治传统,这一传统是从英国继承来的,始终强调妥协和折衷。
”妥协的各方包括()①联邦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②自由州和蓄奴州③大州与小州④总统、国会和法院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13真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13真题1.(2013·昆明) “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这段话中的“我们”成为受害者,是因为英法推行()A.绥靖政策B.侵略政策C.法西斯政策D.不结盟政策2.(2013·吉林)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日益膨胀的事件是()A.国会纵火案B.慕尼黑阴谋C.德国突袭波兰D.德国突袭苏联3.(2013·徐州)右图,硝烟中飘扬着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
画面上有点明主题的文字“REMEMBER DEC.7th!”,意思是“记住l2月 7日!”这张海报提醒美国人民不要忘记的历史事件是()A.美国独立战争爆发B.德国突袭波兰C.苏德战争爆发D.日本偷袭珍珠港4.(2013·锦州)14.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事件是()A.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B.德国侵略苏联和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D.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5.(2013·东营) “英国不想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英国这一主张在下列哪次会议中得以体现()A.巴黎和会B.慕尼黑会议C.华盛顿会议D.雅尔塔会议6.(2013·遂宁)1941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大。
其中,代表性的事件是()①德国闪击波兰②德国突袭苏联③日本偷袭珍珠港④诺曼底登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2013·河北)探究问题。
(12分)材料一:裕仁天皇(1926~1989年在位)是日本战时的最高统帅。
日本发动战争和在战争中的重大决策,都是在御前会议上做出的,得到裕仁天皇的批准。
材料二:迷恋带病真菌、杆菌研究的裕仁天皇一直关注着日本细菌部队和化学部队的发展,并一直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
2013年各地高考题精编-中国世界史部分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江苏高考13题)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考查点】古希腊的公民2.(2013年安徽高考19题)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
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考查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3.(2013年重庆高考10题)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
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
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考查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4.(2013年广东高考18题)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考查点】克里斯提尼改革5.(2013年四川高考8题)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
”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考查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6.(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6题)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世界史试题(卷1)
山东省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详解):世界史试题(卷1)(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2年南京二模)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在诗作《致人杰》中写道:“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
……现在已知骇人的彗星走过的弯曲路径;扫帚星的天象不再令人惊奇。
……所有这些,让古代贤人苦恼,学派之间徒然争吵,我们看到,数学驱散云雾……”据此判断这篇诗作是歌颂()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达尔文解析:B牛顿经典力学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用数学方法解释自然现象,符合材料中“天空最深处的秘密被揭示,最外面的天球旋转的力不再隐藏……数学驱散云雾……”的描述。
2.(2012年莱芜检测)如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A.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B.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进行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D.互联网等通讯方式的发展解析:C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自内燃机发明以后,石油被用作动力能源,石油开采量大幅提升,故C项符合题意;A项使用煤炭作燃料,B、D两项都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出现于二战后,故排除。
3.(2012年潍坊模拟)下面是英、德、美、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
图中的“C”曲线代表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德国D.英国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析史实的能力。
注意图片中时间从1750~1900年,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A线在19世纪前后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据题肢选项应为中国;B 线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比重下降,应为英国;C曲线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有所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面,只有美国的情况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项;D线应为德国。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二战前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措施 【解析】关键信息:“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在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经 济政策的同时,也部分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①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 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②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胡佛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 辅助富人和大公司摆脱经济危机,属有限干预;罗斯福新政侧重于救济穷人,属全面干预。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 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可知,D项正确。A、C项为罗斯福新政内容。1930年美国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该法修订 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该法案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 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使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50%以上,故B项错误。
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思维导图』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胡佛政府反危 机措施失败
【针对训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2014·海南高考,20)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
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
【针对训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2019·海南高考,19) 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 决经济危机问题。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 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 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 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 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 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
高三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题及答案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做试题卷,锻炼我们的做题能力,这样子才能够使我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高三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三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引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没有解决②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限制了购买力③资本家受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④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中心措施和要解决的核心矛盾分别是( )A.货币措施,劳资矛盾B.工业措施,供需矛盾C.农业措施,供需矛盾D.福利措施,劳资矛盾3.当时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时候在美国政坛引起了一场激烈地争论,很多资产阶级当权派反对新政,你认为他们反对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A.国家不应该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B.整顿金融体系,结果引起了美元贬值C.新政采取了诸多有利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措施D.新政威胁到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4.右图的蓝鹰是罗斯福新政的经典标志,它附带的座右铭是:“NRA一一WE DO OUR PART(意思是:我们尽自己的本分。
”胡佛说“这简直是法西斯!”你认为这个这个标志的内涵是指( )A.国家出台的财政金融政策B.工业复兴法中有关工商业公平经营的实施法则C.政府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规定D.“以工代赈”的社会福利政策5.日本法西斯专政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是( )①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取得权力②建立起法西斯政党的____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④公开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A. ①③B.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6.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B.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C.国会纵火案D.希特勒当选为国家7.下列国家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②意大利③日本④西班牙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④②③①D. ②③①④8.1935年召开的共产国际七大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 )A.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出了诸多建议B.有利于中共领导的长征的最后胜利C.推动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 号召中共要继续反蒋,配合了中国的抗日9.下列最早走上反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A.中国B.朝鲜C.埃塞俄比亚D.西班牙10.西班牙内战被看作“二战前的彩排”,因为它最能反映二战前各大国的矛盾和斗争。
2013年各地高考《世界近代史》真题汇编(含答案)
世界近代史2013年高考真题1.(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2013·海南单科·11)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
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3.(2013·山东文综·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4.(2013·四川文综·9)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
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
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
据此可知()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5.(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6.(2013·海南单科·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高中历史知识点之一战后二战前东西方世界
高中历史知识点之一战后二战前东西方世界有关高中历史知识点之一战后二战前东西方世界一战后到二战前的东西方世界(1917-1939年)此阶段的历史相当重要,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此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1917-1923:两块内容:一块是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性革命高潮(三小块:俄国,欧美,东方)一块是帝国主义战后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2)1923-1929年:一块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块是帝国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和隐含的尖锐矛盾。
(3)1929-1939年:一是大危机沉重打击下帝国主义阵营分化成民主阵营和法西x阵营;二是苏联的建设和斯大林体制;三是法西x的疯狂扩张和大战的酝酿。
总的来说是三条基本线索:一是帝国主义由一战后的动荡调整到形成暂时稳定局面,再到大危机后走向新的动荡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核心是帝国主义彼此间深刻而又复杂的矛盾;一是俄国经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后经过曲折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是东方的革命运动进入新时期,到三十年代和反法西x结合起来。
理解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明确此阶段是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20年。
1、理解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的历史原因(经济、政治、阶级、政党、大战、演习)十月革命的经过(两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由和平设想过渡到暴力夺权。
集中体现在四月提纲中。
)熟练掌握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复杂形势。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如何理解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建立、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特点和评价)。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内容(宰割战败国;重分殖民地;协调大国利益和矛盾;策划反俄;建立国联)。
如何评价该体系(反动性为主;但注意其三个积极意义?)通过分析该体系隐含的复杂矛盾理解其必不能持久的必然性。
5、掌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公约的内容和作用。
2013年全国高考历史真题汇编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2013·天津文综·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
……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
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4分)【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
因为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
材料二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
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
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
‛‚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彭明《五四运动史》(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5分)【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国家:英、法等国。
原因:战争前期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物资;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办法: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
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①②③④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考点】凡尔赛体系的构建【答案】C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2013·上海单科·28)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此处的“三大盟国”是()A.美国、英国、中国B.美国、英国、苏联C.美国、苏联、中国D.英国、苏联、中国【考点】《开罗宣言》【答案】A2.(2013·山东文综·3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
高考复习之第二次世界大战
1.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c) (3)影响: ①对法西斯国家——助长了其侵略的气焰,增强了其实力。 ②对弱小国家和民族——导致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 ③对英法等国家——不利于团结,集体安全落空。 ④对战争进程——加速二战爆发。 (4)历史教训 ①各国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②大国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c) (1)时间:1939年8月。 (2)主要内容:①双方互不使用武力。②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 国敌对行动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③缔约任 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3)后果 ①苏联:赢得备战时间。②英法:“祸水东引”破产。 ③德国:避免两线作战。④战争进程:加速二战爆发。
(1)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2)1933年希特勒成为总理建立法西斯专 政,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经 (3)希特勒上台后疯狂扩军备战(1935年 过 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 制;1936年占领莱茵非军事区——莱茵河 东岸)
(1)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 占中国东三省 (2)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初步 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对内 专制,对外扩张,亚洲战争策源 地形成 (3)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 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三、走向世界大战 1.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c) (1)概念
时间 对象 20世纪30年代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做法 目的 实质
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 避免卷入战争,祸水东引 纵容法西斯侵略
(2)主要表现 ①纵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只确认侵略 ②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进行某些制裁 ③纵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不干涉” ④纵容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平静接受 ⑤制造慕尼黑阴谋。——公开勾结出卖、达到顶峰 ①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宣而不战”。 ②德军西线进攻,绥靖政策宣告破产。(丘吉尔上台)
2013年高考历史考前练手题 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2013年高考历史考前练手题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1.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A.《北大西洋公约》 B.《华沙条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2.1958~1971年美国和西欧共同市场的经济增长率(1971年比1958年增长总和)上表反映的情况导致的世界形势是()A.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B.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多极化格局C.西欧取得了军事上的自主D.欧洲恢复了世界政治中心的地位3.“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
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4.2011年3月19日法、英、美展开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利比亚多处军事和民用目标遭到导弹袭击,造成平民伤亡,建筑设施严重毁坏。
这表明()A.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B.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很漫长 D.霸权主义仍在影响和平5.为下图选择最恰当的标题()A.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 B.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C.当今世界格局的两极化趋势 D.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6.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8、1963、1973、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D.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7.2011年11月30日,英国逾200万公务员举行“世纪大罢工”,以抗议政府进一步提高养老金保障门槛的计划,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再思考。
优化指导(新课标)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阅读材料解析 第1讲 一战到二战 人民版选修3 含答案( 2013高考)
【优化指导】(新课标)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讲一战到二战人民版选修31.(2012年沈阳模拟)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百三十一条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认定而德国也承当,由于德国及其盟国进行侵略而把战争强加于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及其国民的身上造成的全部损失与破坏的责任。
——《凡尔赛和约》材料二美国黑人领袖W.E·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始。
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全球通史》(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引起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这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2)人们对材料中“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始”各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为“战争结束了,和平已经来临”;有人理解“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拉开帷幕”。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矛盾?并指出矛盾所在。
(2)材料二列宁所作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3)材料二中“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是指哪两个国家?3.(2012年长春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缔约各方同意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2013年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2-3
课后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英国著名的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说过:“(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
……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
”这里的“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的含义是()A.欧洲大陆的争霸主角由法德变为英德B.欧洲大陆的争霸主角由法俄变为德俄C.欧洲的英德矛盾成为世界争霸的主要矛盾D.一战爆发战争范围从一洲扩展到三洲解析:结合题干材料中的“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和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1914年一战爆发,大战的范围扩大了,成为世界性的战争。
答案:D2.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D.“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解析: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是打着和平的幌子,企图插手欧洲,称霸世界,迎合了一战后欧洲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理,故答案为B。
答案:B3.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
学者甲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欧洲之没落。
”学者乙说:“欧洲已进入了艰困的时代。
”学者丙说:“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
”从材料中推断,这些学者担忧的是()A.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B.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D.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解析:概括材料中三位学者的共同点都是对欧洲前途的担忧,不涉及信仰或其他各洲的情况。
答案:C4.(2011·四川文综)下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
它们()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迁移和材料解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历史纠错题库之(二战前的世界)史第十五专题二战前的世界——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变化1.(湖南省2013届高三·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考试)罗斯福新政中,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如《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用事业法》、《公平劳动法》、《税收法》等法规,同时推动工会建设。
其价值在于A.为保障国民生存权转变政府职能B.使自己的政策通过立法得以长期推行C.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D.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答案】A2.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社会危机。
但是,有一项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一度加深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
这项措施是( 2 )A.恢复银行信用 B.实行美元贬值C.限制价格水平 D.推行福利制度【解析】美元贬值,利于美国商品出口,不利于进口。
这也是促使国际关系紧张的货币战。
选B项。
3.(2013·山西模拟)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解答能力。
从材料中十月革命“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说明D正确。
C说法明显错误。
A只是材料中一部分观点,B是十月革命影响,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D4.(2013·广东六校联考)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
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
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解析】据关键信息: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从模式上突破。
A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不符合题意;B项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不符合题意;C项是无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尝试,结果失败,不符题意。
十月革命的胜利,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历史纪元,开辟了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即社会主义,D项正确。
【答案】D5.(2013·山西模拟)“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解析】由材料中“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知材料信息旨在强调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材料信息并未否定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排除A;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属于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故选D。
6.(2013·黄山联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
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
”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在政治领域的作用。
故选D。
7.(2013·皖南八校联考)1922年俄共中央规定:“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参加本区或本村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
如果这种组织尚未成立,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带头创办这些组织。
”这一规定的实质目的是A.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解析】把握时间信息1922年,此时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但要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选择A项。
8.(2013·辽宁五校联考)“苏俄绝大多数老近卫军、干部和党员是因投身革命而走到领导岗位的,心中充满革命理想主义和阶级斗争观念。
有些领导干部一再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苏联经济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
此材料表明了新经济政策在二十年代末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历史传统力量影响至深B、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配合C、急于加快发展的赶超心理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好转后进行的调整,它是在从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过度到资本主义的时代的政策,材料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了”说明当时的人对新经济政策产生了困惑,这与马克思主义的构想不同。
【答案】D9.(惠州市2013调研)有学者认为,“莫斯科的模式,不仅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因为它正代表着反帝国主义的精神),事实上也更为适宜,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
”文中的“莫斯科的模式”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凯恩斯主义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材料“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可知此模式能够克服缺乏资本的问题,也就是能最大限度的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故D项。
10.(2013·河北五校联盟调研)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
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来缓和美国的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由此可排除B、D两项。
材料表明,在新政初期“老绅士”(指资产阶级)对“朋友”(指新政)“千恩万谢”,只是危机过后才“斥责他的朋友”,故又可排除A项。
因此, C 项较为符合材料的本意。
【答案】C11.(2013·河南新乡调研)观察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由此可以判断A.关税税率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B.自由贸易政策促成了科技革命C.经济危机冲击贸易自由化政策D.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税率下降【解析】20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实力逐渐超过了英国,而从材料信息可知,在不同时期,英国的关税税率整体上低于美国,故A不正确;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世界金融体系,与关税税率升降无必然关系,排除D项。
从表格信息看,与其他时间相比,1931时,英国和美国的关税税率都是比较高的,这和两国在经济危机时期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有关,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12.(2013•扬州模拟)18世纪初荷兰医生曼德维尔出版一本长篇讽喻诗《蜜蜂的寓言》。
他在书中宣称:“个人的恶行对公众而言就是一种美德;奢侈腐化的社会享受极大的繁荣,而勤俭节约的社会将饱受经济萧条的折磨,纯粹的美德不能为国家带来繁荣”。
曼德维尔的观点体现的这种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强调()A.政府的作用 B.消费的作用 C.生产的作用 D.道德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对凯恩斯主义的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提示个人的奢华消费会促进市场供求关系发展,而勤俭节约会抑制生产者的积极性,故选B。
13.(2013·山西模拟)1843年10月,德意志的一位诗人回家看望母亲时撰写了一首长诗,节选如下(略):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该诗的创作风格和可能批判的对象是A.浪漫主义工业资产阶级的强大B.浪漫主义君主专制统治的腐败C.现实主义军国主义势力的崛起D.现实主义俾斯麦的“铁血政策”【解析】据题干时间信息:1843年,分析工业资产阶级、军国主义势力、“铁血政策”均在此时间之后,故选B项14.(2013·南京调研)下列作品中,提倡“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 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特点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应是印象主义的观点,C项是印象派的代表作。
A、B、D项体现了绘画对文学、历史的依赖,都是以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为主要创作对象。
【答案】C15.(2013•汕尾测试)“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肩。
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描绘变成真实。
”下列作品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A.《巴黎圣母院》 B.《自由引导人民》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解析】材料出自巴尔扎克,取模特的手、脚、胸等体现了写实,即现实主义,选择C项。
【答案】C16.(2013•广州调研)现代生活中,有不少事物原本出自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创意,却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变成大众化消费品,甚至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电脑手机 B.报纸收音机C.热狗麦当劳 D.汽车电影【解析】据材料中“出自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创意”结合第二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可知,可排除A、C两项;结合材料“大众化消费品”“美国文化的象征”,D项符合题意。
【答案】D17.1920年列宁曾提出“共产主义等于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口号,并认为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能使俄国走向共产主义。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此口号理解正确的是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解析】题干关键词“电气化”,体现了列宁重视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B项最符合题意。
该题容易错选D项,但材料并未涉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故应排除。
【答案】B18.1932年4月罗斯福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制订出一些计划”反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②正确;“经济金字塔底层”代表的是困难民众,④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