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疗法的临床应用体

合集下载

小针刀联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小针刀联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小针刀联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小针刀联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探讨了该方法的原理、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分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并对小针刀联合腰椎整脊手法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该手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具有显著疗效,且较传统方法更为安全和有效。

结论指出小针刀联合腰椎整脊手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在临床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该手法,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价值和治疗选择。

【关键词】小针刀、腰椎整脊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效果评价、传统治疗方法、临床价值、研究目的。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的突出或膨出,并可能对周围神经和脊髓造成压迫,引起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休息、物理疗法、药物治疗、手术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及不良反应,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后遗症。

寻找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目的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常见临床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针刀联合腰椎整脊手法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验证该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小针刀联合腰椎整脊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的缓解效果。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具体分析和实践,旨在为临床医学提供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推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领域的进步,为相关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小针刀联合腰椎整脊手法的原理小针刀联合腰椎整脊手法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和脊柱神经解剖学知识。

这种手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施加小针刀刺激,结合整脊手法调整腰椎位置,达到疏通经络、平衡气血、促进腰椎间盘脱出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的目的。

小针刀在内科疾病的应用

小针刀在内科疾病的应用

小针刀在内科疾病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小针刀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通过对小针刀治疗颈椎病20例的治疗过程分析,并结合各种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等,对小针刀在内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结果小针刀对20例颈椎病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且在内科争夺疾病治疗过程中疗效显著。

结论小针刀疗法在内科疾病治疗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针刀内科疾病应用【中图分类号】R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166-02小针刀疗法来源于中医针灸学和西医外科学术学理论,是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新型内科疾病治疗方法,是闭合性松解术。

整个治疗过程操作较为简单,病人身体受损伤面积较小,痛苦程度较低,不易发生感染,且见效快,疗效好,术后无需休息,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

小针刀综合发挥了针和刀的联合效应,通过松解原发病灶以及继发病处软组织的粘连现象,到达了解除卡压的血管和神经束的治疗目的,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我们通过对小针刀治疗颈椎病20例的治疗过程分析,并结合各种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等,对小针刀在内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l0例,女10例;年龄38—42岁之间。

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

20例均出现颈、肩等部位部疼痛,椎问孔压痛感明显。

对患者颈椎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或出现骨质增生,严重者颈椎间孔变小。

1.2方法患者取坐姿,两手托住前额头前倾,以便于医生治疗操作。

医生严格执行消毒操作后,站在患者后方,确认治疗点并进行局部无菌消毒,然后用4#1次性小针刀,取3—5穴纵向操作。

取穴天柱、风池、大椎下、颈夹脊3~7穴,轻轻纵剥1-2次即可,每次取4—5穴。

7天1次,5次l疗程。

可配合局部正骨、推拿、手法复位以增强疗效。

2 结果20例患者中,痊愈:肌力、颈、肢体功能均恢复正常;好转:颈、肩等部位疼痛度减轻,眩晕感减轻;无效:症状无变化。

小针刀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小针刀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小针刀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关键词】小针刀临床针刀疗法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总结现代骨伤科关于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方面的最新成就。

在现代西医外科手术疗法和中医针刺 疗法的基础上,针刀疗法将西方逻辑思维运用于东方宏观辩证 的哲学思想 中,从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它是针刺疗法和手术疗法 的有机结合和发 展,针刀是将针刺疗法的针和手术疗法的刀融为一体,使世界医学史又增添 了新的篇章,在诊断和治疗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高度。

针刀疗法解决一些常见 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疗法方面的问题,包 括各种软组织损伤后遗症,骨刺、 四肢、陈旧性骨折后遗症,某些运 动系统所引起的后遗症;各种软组织损伤 后遗症中存在的瘢痕、挛缩和 粘连等病理因素,造成了软组织内在动态平衡 失调,针刀疗法关于新的病理因素的认识,也正是从“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动态是协调的平衡 的”这 一基本概念出发的,针刀疗法是闭合性手术疗法,常见的 需作切开手术的疾病。

1资料与方法1000例,治疗组单用针刀疗法接受1200例患者中男 例,年龄均在30〜60岁之间。

治疗1〜2次即可。

枕部神 经卡压性头痛150例,颈椎病300例,斜方肌损伤120例,肱三头肌肌腱 损伤50例,橈管综合征40例,腰椎间盘突岀症220例,臀中肌损伤40 例,梨状肌损伤综合征60例,坐骨结节滑囊炎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适用于多数1・1 一般资料 本组22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200例,对照组680 例,女 520100 例,跟骨骨刺40例,肱骨外上髀炎20例,股骨大转子滑中炎20 例。

对照组: 运用针刺疗法,接受1000例患者中,男660例,女340 例,年龄均在30〜60岁之间。

枕部神经卡压性头痛90例,颈椎病280例,斜方肌损伤70例,肱三头肌肌腱损伤40例,楼管综合征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臀中肌损伤40例,梨状肌损伤综合征30例,坐骨结节滑囊炎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5例,跟骨骨刺45例,肱骨外上繰炎20例,股骨大转子滑中炎20例。

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

三、针刀两种作用联合应用 先施行针刺治疗,再注射消炎镇痛 液或局麻药。根据不同的病变采用不同 的手术方式。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先刺 激敏感穴位,如风市穴,再行椎间孔内 口或/和外口消炎镇痛液注射,针刀解 剥离粘连的神经根。再如骨性膝关节炎, 先刺激血海穴,留针;胫骨内髁处、膑 尖处痛点注射,针刀剥离、松懈。
三、软组织损伤的克星—小针刀: (一)因软组织损伤、炎症而引起的顽固性痛 点 由针力损伤、慢性劳损、风寒潮湿侵袭而引起的 各部门肌筋膜综合症,由病理损伤如手术瘢痕、肌 注感染引起的粘连,往往有明显的硬结或条索,产 生顽固性疼痛和功能障碍,一般治疗方法无明显效 果。应用小针刀的手术效应可松解粘连,切碎硬结, 迅速解除疼痛,恢复功能。 (二)滑膜炎 在肌肉和关节周围的滑囊受急 慢性损伤后引起炎症,使滑囊内分泌物增多,囊内 压力增高,产生胀痛。同时胀大的滑囊又可压迫周 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产生疼痛,这种病变用一般 方法治疗难以奏效,采用小针刀将囊壁切开数孔, 往往立即解除疼痛,搔刮滑囊内壁,注入某些药物, 可防止复发。
2、 脊神经后支卡压,棘旁软组织损伤卡压脊 神经后支可引起腰臀部的疼痛,棘旁可触及压痛点, 并可牵涉到膝部以上。 治疗:横突上关节突夹角处阻滞加针刀松解。 冷冻或射频亦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特殊的设 备。 3、神经根粘连 腰椎间盘突出时的渗出可产生神经根粘连,溶 盘后可仍有神经根牵拉乃至卡压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如病变神经根分布区的放射痛、麻、棘旁压痛、放 射痛,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阳性。 治疗:采用椎间孔内口、外口消炎镇痛液注射 加针刀松解,坐骨神经牵拉手法,并脱水治疗3天。
Hale Waihona Puke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溶盘术后残余症状的治疗 科学分析残余症状的原因,采用针对性的治疗 方法是近两年来使溶盘疗效进一步提高的一条经验。 针刀疗法是治疗残余症状的一种简便、经济、有效 的方法。 1、软组织损伤 ①伴发损伤:多见于年轻人外伤后引起的PL ID。 ②继发损伤:多见于老年人间盘退变引起的P LID。 软组织损伤的特点是腰、臀、腿部某一区域的 片状、点状疼痛,可有压痛点或触及硬结、条索, 无线状放射性疼痛。 治疗:痛点阻滞并针刀松解,亦可配合激光、 汽疗、药物等治疗。

小针刀疗法在椎间盘突出症疾病中的临床疗效

小针刀疗法在椎间盘突出症疾病中的临床疗效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久坐、缺少锻炼或是剧烈的 运动、外伤、年龄增长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椎间盘局部充血,水 肿,变形,纤维化、退变等使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局 部组织增生性反应,与神经根、局部软组织产生粘连和疤痕或是压 迫神经根,引起腰部疼痛、下肢麻木、放电样刺痛等感觉,根据这一 理论小针刀经针刀松解肌肉、韧带、神经间的粘连,进而解除神经 根压迫,缓解和解除症状 [13]。
针 刀 组 :由 经 验 丰 富 医 生 进 行 操 作 。 小 针 刀 在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中主要是以松解神经管外口为主,顺便松解病变段相邻上、下节段 神经管外口。
患者俯卧位,针刀治疗前先行骨盆大剂量牵引 50-100kg,使 腰椎关节间距拉大,在牵引 10 分钟后进行针刀疗法。(1)体表定 位:依照临床征象并结合 CT 或 MRI 影像学检查准确找到致病位 置,同时用手触诊寻找压痛点、硬结、索条、触摸其范围、方向和层 次,精确定点病灶所在椎间盘及其相邻锥体横突及棘突。常规皮肤 消毒,定点局部麻醉。(2)针刀操作:严格执行小针刀四步进程 , [6-8] 针刀体与横突背面垂直,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针刀快速进入皮 下,分层突破浅筋膜、深筋膜,最后到达骨面。每到一个层次后稍 停,感受刀下的组织硬度,一旦碰到硬结,立即突破,但注意针刀不 大幅度摆动,不在骨面上刺激;到达横突骨面后将刀峰转移向下, 沿横突下侧边缘前向下行约 1-2mm,并将针刀沿横突边缘向内侧 移动,当感觉阻力较大无法前行表明已经到达横突根部神经孔上 外侧,此时将针体向肢体下侧倾斜,调转针刀 90°,沿内侧边缘转 动式前进,在紧贴横突骨面下缘切开横突间韧带和横突间肌直至 感觉刀下有松动感或前方阻力减小 [9];然后调转针刀 90° 并调整 针刀达棘间孔上缘骨面行棘间韧带剥离,至手下感觉松动或无阻 力时即出针 。 [10-11] 出针后立即压迫止血,15 分钟后,检查局部无 异常,方让病人返回。每周治疗 1 次,连续两周为一个疗程,2 个 疗程后评定疗效。所有患者在总疗程结束后进行定期随访。

小针刀微创术在治疗屈指肌腱鞘炎中的临床应用

小针刀微创术在治疗屈指肌腱鞘炎中的临床应用
o h i g r h 0 t n s n v t . et ds 5 a e f o n s o h i g r h o t n s n v tsi u o p t l r m n t e fn e st e my 一 e 0 y 0 i s M i ho 6 c s so u t n t e f e st e my — e o y o i n o rh s ia o c n i f
显效 : 局部 疼 痛 、 硬 、 痛消 失 , 指屈 伸 自如 , 弹 响 僵 压 患 无 声; 有效 : 局部疼 痛等 症状明显减 轻 , 患指屈 伸仍有 困难 , 可有 弹 响声 ; 效 : 部 症状无 明显 减轻 后不 减轻 , 无 局 患指屈 伸无 缓
对照 组患 者取 卧位 , 患肘 伸 直 , 前臂 旋后 , 心 向上 , 指 掌 拇
t ae i c p itnet ncmbn dwt mal e dek i o ii l v s et a n. ecnrl ru ains r tdw t au on jci o ie i s l n el nf frm nmal i ai e t th o t o pp t t e h i o h e yn v r me t og e weea c pe i l c p it net nte t n, o ae l ia c rt ee e t f h w ru s Re u t oa r c e tdsmpea u on jci ame tc mp rdci c l uai f c o et ogo p . s lsT tl i o r n v t
t e t n f ci e r t n o s r a in g o p wa 3 1 , i n fc n l ih r t a h o to r u f8 . % , e d f r n e r a me tef t ae i b e v t r u s 9 . % s g i a t h g e h n t e c n r lg o p o 5 t i e e c e v o i y 1 h f

小针刀的临床运用研究进展

小针刀的临床运用研究进展

小针刀的临床运用研究进展摘要:小针刀疗法将中医与西医两种理论有效融为一体,能够应用在多种疾病治疗过程中且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在发展过程中由骨伤科疾病治疗扩展至内科、妇科、儿科等多个科室的疾病治疗。

同时其治疗手段随技术发展也变得更加多样和完善,包括理疗、全身调护等。

本文就小针刀的临床运用研究进展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针刀;临床应用;治疗效果小针刀疗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首先其治疗过程较为简单,只需要使用一枚针刀、一副手套,对患者治疗部位进行基础消毒即可,治疗时患者身体不会出现切口和出血情况,让患者在治疗期间疼痛感降至最低。

其次小针刀治疗成本较低、患者治疗费用也较低,且治疗效果较好,一般情况下通过几次治疗可达到缓解症状或治愈的目的。

小针刀疗法近年来获得较好发展,能够将大量疾病从不可治转变为可治,从开放性手术转变为闭合性手术,从复杂治疗转变为简单治疗。

现就小针刀疗法的临床运用进展等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二、小针刀疗法的临床运用(一)骨伤科小针刀疗法最初针对的只有骨伤科相关疾病,如骨伤、软组织损伤疼痛等。

人们在完成一项肢体动作时,该部位的各块肌肉共同活动才能完整表达人们所需要的肢体动作,若某一部分出现挛缩、粘连等问题,会导致肌肉等相关组织无法进行连贯的伸缩滑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进行肢体活动时受阻碍的部分会感到疼痛不适,长期下去引发相关疾病。

如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可在患者喙突骨顶部位进针,将小针刀口旋转90°,由骨面一直平移至喙突内部进行切割分离操作,并在患者锁骨下方疼痛部位进针,沿平行方向一直刺到患者第一肋骨部位进行剥离术,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如治疗骨不连,可在患者安装外固定支架后实施小针刀疗法,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将患者体位处于合适状态,在透视下定位后,将小针刀以垂直角度进入闭锁端,刀刃与患者骨皮质紧密相贴[1]。

使用两把小针刀分别置于患者骨折处内侧与外侧进行骨痂剥离操作,直到出现新鲜骨面为止,并借用无菌纱布将新鲜骨面进行覆盖。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6例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6例

CH『 NA’ 5 NATUR P O ATH Nov 2011
特 色 疗 法 中国 民阍疗法
CHj NA ’ NATUROPATHY Nov 20¨ .VoL 19 S No 11

耳 穴埋 针 法 治疗 失 眠 4 例 2
王 君 秀
( 山东 省 荣 成 市 中 医 院 , 6 3 0) 240
于 秀 鹏
( 京 大 兴 区 医院 ,0 6 0 北 120)
结果 : 治愈 3 0例 , 好转 6例 , 总有效 率 8 . 。 57
体会
失 眠是 一种顽 疾 , 于 中医 学 “ 寐 ” 属 不 范畴 , 临床 在
上 以经 常不 得安 睡为 主要 特 征 , 情 可 有 轻重 之分 , 病 轻 者 入 睡困难 , 睡不 深 熟 , 寐 时 醒 , 醒 后 不 能再 睡 , 或 时 或

般 资 料
本组共 4 2例 , 为 2 0 ~ 2 1 均 0 9 0 1年 收 治 的住 院 患 者 , 中男 1 其 6例 , 2 例 ; 龄最 小 1 女 6 年 6岁 , 最大 7 O岁 ; 病程 最短 3个 月 , 长 7年 。既往 曾用 过 中药 、 药 等 最 西
方法 , 效果 不 佳 。
得 推广 。 ( 收稿 日期 2 1 —61 ) 0 10 —4
治 疗标 准 : 愈 : 痊 疼痛 消失 , 功能恢 复 , 走无 障碍 , 行
恢 复工 作 。显效 : 疼痛 基本 消失 , 复工作 , 间断有轻 恢 但
度 疼痛 。有 效 : 痛减 轻大 半 , 能恢 复工作 。无 效 : 疼 未 治 疗 前后 差不 多 , 化不 大 。 变 结果 : 5 1 6例 中痊 愈 1 8例 , 6 。 ; 0 占 9 2 显效 2 例 , 8 占 1 . ; 7 9 有效 1 4例 , 9 0 ; 占 . 无效 6例 , 3 8 。 占 . 中 国民 间疗 法 2 1 年 1 0 1 1月第 1 第 1 期 9卷 1 2 3

小针刀——精选推荐

小针刀——精选推荐

⼩针⼑⼩针⼑⼀、[概说]⼩针⼑是由⾦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似⼑的⼀种针灸⽤具。

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术⼑⽽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多年的历史、近⼏年有进⼀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所重视。

据上海-西郊-⾻科专家介绍⼩针⼑疗法是⼀种介于⼿术⽅法和⾮⼿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

是在切开性⼿术⽅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法形成的。

⼩针⼑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深部到病变处进⾏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开⼯的刺激,以达到⽌痛祛病的⽬的。

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关节病变。

⼩针⼑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

治疗时切⼝⼩,不⽤缝合,对⼈体组织的损伤也⼩,且不易引起感染,⽆不良反应,病⼈也⽆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基本内容]1、针具⼩针⼑多为⾃⾏制作,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般为10-15厘⽶左右,直径为0.4-1.2毫⽶不等。

分⼿持柄、针⾝、针⼑三部分。

针⼑宽度⼀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锋利。

也有的是⽤外科⼩号⼑⽚改制,有的是⽤⽛科探针改制⽽成。

⼩针⼑在应⽤前必须⾼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

2、操作⽅法(1)、体位的选择以医⽣操作时⽅便、患者被治疗时⾃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

如在颈部治疗,多采⽤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菌消毒,即先⽤酒精消毒,再⽤碘酒消毒,酒精脱碘。

医⽣戴⽆菌⼿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

对于⾝体⼤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菌洞⼱,以防⽌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

常⽤的注射药物有: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

c、2%利多卡因5毫升,确炎松A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2-3个治疗点。

(3)、常⽤的剥离⽅式有: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向做铲剥--即针⼑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例

cri ac l so s r ha tbt n JCiA et,0 9,1 3 ado sua r p net t c elnu ao . l n s 20 2 ( ): v re o a i i n h
1 4—1 9. 9 9
[ ] 郝静 , 7 马正 良. 一 U 受体 激动剂在 围术期 中的应用进展[ ] 国际麻 醉学 J. 与复苏杂志 ,0 0 3( ) 2 7 2 1 ,13 :6 .
果. 中华麻醉学杂志 ,0 0,0 I ) 19 2 1 3 ( 1 :3 8—19 . 39 [ ] 黄小辉 , 4 王宗朝. 经鼻盲 探气管插 管患者 不 同剂量 异丙酚复合芬 太尼 麻醉效果的 比较. 中华麻醉 学杂志 ,0 8,8 6 5 2—53 2 0 2 ( ):7 7. [ ] 梁飞 , 5 肖晓 山. 酸右 美托 咪定 的临 床 药理 及 应用 [ ] 现 代 医院 , 盐 J.
腰椎 问盘突 出症是骨伤科 的常见病 、 多发 病 , 临床 多表 现为腰 部疼 痛 , 一侧下肢 或双下肢麻木 、 疼痛 等一系列 症状。其病 因主要 是腰椎 间盘 退行
医学信 息

2 6 ・ 9 0
N .7 2 1 o 0 0 1
M DC L F R _ 【N E IA o M T0 A
会. 重庆 医学 ,0 4,3 4 :0 . 2 0 3 ( )6 3 [ ] 陈洁. 2 刘和平. 姜虹. 等.1 正颌手术 的麻 醉进展. 3腔 临床麻 醉学杂 志,
2 0 ,3 4 3 0—3 1 0 7 2 ( ):5 5.
[ ] 彭玲 , 3 傅少雄 , 郑艇 , 右美托 咪定用 于全 麻患者 清醒气管插 管 的效 等.
表 1 两 组 患 者 疗 效 比 较

小针刀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156例临床观察

小针刀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156例临床观察

小针刀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156例临床观察
邓红卫
【期刊名称】《交通医学》
【年(卷),期】2002(016)005
【摘要】@@ 1994年以来我院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15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rn1.临床资料rn第三腰横突综合征患者156例,男84例,女72例,年龄28~72岁,平均41岁;病程1月以内28例,1~6月43例,7~12月35例,1年以上50例;单侧疼痛112例,双侧疼痛44例;有明显腰部外伤史32例;行针灸、脉冲、超短波治疗106例,均可缓解,但过多腰部活动后又严重发作,未经治疗50例.诊断标准(1):有腰部扭伤史,程度及性质不一的疼痛,可放射至同侧下肢,并可牵涉到其它部位,腰部活动时或活动后疼痛加剧,有时翻身及步行困难;第三腰椎横突尖端处有局限性压痛,有时压迫该处可致同侧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可阳性,但加强试验为阴性.
【总页数】1页(P557)
【作者】邓红卫
【作者单位】长江航运总医院,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阿是穴短刺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郑宏立
2.跪取伏兔穴配合正骨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刘海永;张瑾;王然;张玉国;肖宝玉;金光明;陈柯
3.针刺腹部阳性反应点(物)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 [J], 贺阿利;王晓霞;伦奕;王博毅;刘国强
4.针刺疗法联合南少林功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 [J], 何浈;詹正烜;陈秀明;林坚;方月龙;王和鸣;蔡树河
5.刺血拔罐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 [J], 郭鹏远;刘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针刀治疗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小针刀治疗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小针刀治疗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姚永红,姚思琪,史琦(高陵区医院湾子分院康复科,陕西西安710200)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小针刀结合传统针灸治疗窦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 收治的20例窦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小针刀配合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 状、体征及心电图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心电图显示不同程度的好转;随访显示,治愈15 例(75.00%),显效4例(20.00%),无效1例(5.00%),治愈率达95.00%。

结论小针刀配合中医针灸治疗窦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 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患者心电图表现,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小针刀;窦性心律失常;传统针灸;心电图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 .issn .1006-1959.2021.04.046文章编号= 1006-1959(2021)04-0168-03Clinical Effect of Small Needle Knife on Sinus Arrhythmia YAO Yong -hong,YAO Si -qi,SHI Q i(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Wanzi Branch,Gaoling District Hospital ,Xi 'an 710200,Shaanxi ,China )A bstract : O bjective T 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pplying sm all needle knife com bined w ith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to treat sinus arrhythm ia . M 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20 patients w ith sinus arrhythm ia adm 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 ctober 2019 to O ctober 2020.A ll patients w ere treated w ith a sm all needle knife com bined w ith traditional C hinese acupuncture and m oxibustion therapy . The clinical sym ptom s , signs and electrocardiogram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 ent w ere observed .Results A fter treatm ent , m ost of the patients ' clinical sym ptom s and signs disappeared , and the electrocardiogram show ed different degrees of im provem ent ;Follow-up show ed that 15 cases w ere cured (75.00%), 4 cases w ere m arkedly effective (20.00%), 1 case w as ineffective (5.00%), and the cure rate w as 95.00%.Conclusion The sm all needle knife com bined w ith traditional C hinese m edicine acupuncture has a definite effect on sinus arrhythm ia , w hich can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 ptom s and signs of the patients , and im prove the EC G perform ance of the patients . Itis w 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 ord s :Sm all needle knife;Sinus arrhythm ia;Traditional acupuncture;Electrocardiogram■第34卷第4期 医学信息 V 〇1.34N 〇.4中医中药2021 年 2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b. 202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属窦性心律失常。

小针刀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针刀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针刀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整取抽样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76例。

按数字奇偶法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38例,采取针刺治疗,双号为观察组38例,采取小针刀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颈肩腰腿痛;针刺;小针刀疗法颈肩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多由软组织慢性劳损及无菌炎症引起,以患病部位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多发生青中年人群,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中医在治疗颈肩腰腿痛方面有良好优势,而小针刀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种新疗法,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的优点。

故我院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38 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采取小针刀疗法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76例颈肩腰腿痛患者,纳入标准:经X线及CT检查确诊;患病部位有疼痛、肿胀症状,严重者活动受限;人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骨折者;结核疾病者;恶性肿瘤者;治疗依从性较差。

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单号为对照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0~68岁,平均(49.2±3.1)岁;患病部位:颈项部11例,腰臀部10例,肩背部9例,下肢部5例,上肢部3例。

双号为观察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l~68岁,平均(49.5±3.2)岁;患病部位:颈项部13例,腰臀部10例,肩背部8例,下肢部4例,上肢部3例。

2组性别分布、年龄、患病部位比较大致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针刺疗法,选3-6个穴位点,如足太阳、少阳经穴、大肠俞、关元俞、腰部夹脊穴等,局部消毒处理后,用0.4mm×75mm 毫针针刺,采取平补平泻手法进针,连接电针仪,持续30rain,1次/d,治疗7次为1个疗程。

观察组:小针刀疗法,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选1~6个穴位点,如大肠俞、关元俞、环跳、腰部夹脊穴等,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并使用紫药水标记。

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安全性分析

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安全性分析

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安全性展开探究并做阐述。

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入我院治疗的9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探讨的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选取法将90例患者进行分组,共计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5例。

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完成最终探究。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组治愈20例(44.44%),有效21例(46.67%),无效4例(8,89%),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治愈15例(33.33%),有效18例(40%),无效12例(26.67%),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结果比较,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上所述,小针刀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安全性较高,积极引用小针刀疗法,可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腰痛、腿痛、麻木等症状,为患者提供治疗自信心【1】。

【关键词】小针刀疗法腰椎间盘突出安全性临床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以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为基础,在不同的因素下,纤维环破裂,进而压迫自身神经系统或自身免疫系统受到不同因素引起颈椎及腰椎刺激,出现腰椎活动不便,腰椎疼痛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严重者卧床不起。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安全性展开探究,并做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入我院治疗的9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探讨的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选取法将90例患者进行分组,共计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5例。

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50.2±5.13)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6年,平均28.5个月;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3.5±6.24)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5年,平均26.4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小针刀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00例临床观察

小针刀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00例临床观察

小针刀配合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00例临床观察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叫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和髓核脱出症,是骨伤科常见多发的疑难病。

近年来笔者在朱汉章教授创立的针刀医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治疗了61000余例疑难病患者,其中用小针刀配合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症180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临床资料:男,1140例,女660例;年龄14-82岁;病程3月至25年,绝大部分接受过中西医药物、牵引、按摩和外科手术等治疗而效果欠佳。

治疗方法:①小针刀松解;②手法治疗;③药物治疗;④卧床休息或适度活动。

治疗结果:痊愈1206例,占67%;显效414例,占23%;好转173例,占9.6%;无效7例,占0.4%。

讨论:朱氏小针刀疗法集中医之针和西医之刀之长处,治疗时定位准确,操作精细,无切口,不流血,不损伤神经,无副作用,治疗颈椎、腰椎等诸多疑难疾病有独特之处,既治标又治本,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因而是当前治疗颈椎、腰椎等疑难疾病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1、临床资料:1800例中,男1140例,女660例。

年龄14—20岁45例,21-30岁414例,31-40岁639例,41-50岁402例,51-82岁300例,发病时间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25年。

其中绝大部分不同程度接受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其中有42例属于外科手术后复发者。

2、诊断依据:2.1患者有慢性腰痛病史或反复扭伤史,少数突发腰痛。

2.2腰痛伴发坐骨神经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3椎旁压痛常伴有坐骨神经放射痛。

2.4椎管内压力或张力的增高试验,可激发腰痛的再现。

2.5腰部活动范围选择性受限,患者被迫采取保护性和选择性体位;2.6X线片示脊柱有不同程度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有椎间隙变窄,或左右间隙不等宽,或有椎体骨质增生;2.7CT检查或核磁共振报告示腰椎盘突出。

3、治疗方法3.l小针刀治疗:患者俯卧位,在患椎棘突旁找敏感压痛点,采用龙胆紫标记压痛点,常规消毒,辅以洞巾于压痛点明显处,遵循“小针刀疗法四步规程和手术八法”,作小针刀松解术,刀口线与脊柱的纵轴平行,刀刃直达脱出位置的横突和横突问韧带。

小针刀疗法治疗陈旧性软组织损伤

小针刀疗法治疗陈旧性软组织损伤

小针刀疗法治疗陈旧性软组织损伤
韩振朝;张继英
【期刊名称】《人民军医》
【年(卷),期】1989()7
【摘要】小针刀疗法是南京金陵中医骨伤科医院朱汉章院长发明创造的,对软组织粘连引起的慢性疼痛、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肩周炎、网球肘、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狭窄性腱鞘炎等各部位的急慢性损伤后遗症,有较好的解除疼痛、恢复功能的作用。

从1987年6月以来,我们用小针刀治疗182例此类病人,收到可喜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人,男118例,女64例,年龄18~72岁,以肩周炎和腰背部软组织损伤为最多,部分病人有肌纤维组织炎史,病程半个月至20多年。

【总页数】2页(P46-47)
【关键词】小针刀疗法;网球肘;狭窄性腱鞘炎;慢性疼痛;急慢性损伤;中医骨伤科;腰背;功能障碍性;软组织粘连;针点
【作者】韩振朝;张继英
【作者单位】海军航保部卫生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2
【相关文献】
1.小针刀疗法配合中医传统方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768例临床报告 [J], 许俊榆
2.小针刀疗法治疗急性严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护理研究 [J], 陈妙娟;董泽顺;蒋武平
3.慢性软组织损伤采用小针刀疗法配合中医传统方法治疗的预后观察 [J], 沈广珍
4.小针刀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180例 [J], 于玲;徐英惠;韩玉敏
5.软组织损伤后遗症的治疗有新方——小针刀疗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针刀为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

小针刀为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

弱, 外感 风寒 湿邪 , 脉气 血凝滞 , 经 不能 濡养 筋脉 肌 肉而成抽 搐挛 缩 的 内风之 象 。 以上 方法具 有 祛风 除
湿 、 血 通络 、 热 祛 瘀 、 血 散寒 的功 效 , 得在 活 清 养 值
临床 上 推广应 用 。
( 收稿 日期 2 0 — 42 ) 0 60 —4
治 疗 方 法
结果 : 愈 6 痊 2例 , 效 6例 , 效 2例 , 效 2 显 有 无 例, 总有效 率 9 . 。 72
讨 论
治疗 组 : 小 针 刀疗 法 : 穴 : ① 取 主取 病椎 间 隙旁
1 5 c 压 痛 明显 处 , 久 伴 梨 状 肌 压迫 特 征 者 . ~2m 病 加刺 梨状 肌压 痛 明显 点 。 作 : 操 患者 取 俯 卧位 , 术前
脓 , 切 开引 流 。 需
L ~L 者 4例 , 。 L 。 。 L ~ 者 1 5例 , 者 4 L ~L 1例 , L ~S 者 3 0例 , 多椎 体发 病 者 8 ; 中向左 侧 突 例 其 出者 1 5例 , 向右 侧 突 出者 2 7例 , 中央 型 突 出者 3 3 例 , 出者 2 膨 5例 。 状 以腰 痛为 主者 3 例 , 腿均 症 1 腰 痛者 4 例 , 腿痛 并伴 麻 木者 2 5 腰 4例 。

3天 ; 表现为 局部 红肿 疼痛 6 6例 , 战 、 寒 高热 6 。 例
治疗 方法
1 T P( 定 电磁 波 灸 疗 器 ) 部 照 射 , 日 .D 特 局 每 3 mi 。同时 , 0 n 一手 托起 患乳 , 另一 手 四指并 拢 屈 曲 呈 弓形 自乳房 根部 向乳 头方 向轻 轻 按摩肿 块 , 提 并 拉乳 头 , 刺激乳 汁排 泄 。 2 .大 黄 粉 2 g 芒 硝 粉 2g 混 合 加 少 许 开 0,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针刀疗法的临床应用体会钟志国富河2005-12-13 13:21:00 中华医药杂志2003年1月第3卷第1期小针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动态平稳失调理论,其病理基础是软组织的粘连、疤痕、挛缩。

针对此基本病变,小争刀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机制是:剥离粘连,疏通阻滞,流畅气血,刮除疤痕,松解肌肉,镇痉止痛[1]。

小针刀术是闭合性微创伤无菌手术,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小,修复快,疗效确切。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小针刀疗法治疗骨伤科相关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实践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精确的定位是小针刀疗法的先决条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1 以局部解剖结构为基础,结合压痛点和病理反应点确定针刀松解点。

肌肉、肌腱的损伤性疾病,其病变多集中在起止点的高应力点处。

病灶点常有明显的压痛,可触及病理性的痛性结节。

定点时要结合临床表现明确是哪块肌肉、肌腱的损伤,是起点还是止点的损伤,找准痛点进行小针刀术松解。

定点时一定要避开神经、血管,以免误伤。

如:岗下肌损伤,患者多有外伤史,患肢内收外旋时疼痛加剧,岗下窝、肱骨大结节处有压痛(岗下肌起于岗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中分骨面)。

定点时在肌肉的起、止点处痛点进行小针刀术松解。

1.2 小针刀术必须以影像学检查为客观依据。

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和解剖变异,在小针刀术前必须拍病变部位的X线平片,以此为依据,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定点。

针刀医学要求应用针刀的每位医生必须有亲自阅片的本领,且不能简单按传统X线片诊断标准定病态与否,而应按针刀医学的X线影像学重新认识[2]。

另外,影像学检查不仅是精确定位的依据,而且有助于确定病变的程度,以确定是否适合小针刀疗法。

1.3 以临床表现和神经定位为依据准确定位。

对于累及神经干、神经根的疾病,痛麻症状多表现在神经末端的支配区,病灶处可无症状。

在行小针刀疗法时,必须熟悉疾病的临床特点,根据相应的神经定位病变来确定神经卡压的病灶点进行小针刀术松解。

切忌完全以痛为腧进行定点。

2 针刀操作要领在进行小针刀术操作时,在朱汉章老师提出的四步八法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做到如下五点:快、慢、稳、准、松。

快,指进针刀时破皮要快,因为皮肤表面感觉神经末梢丰富,痛觉敏感,所以进针刀时要快速刺破皮肤直达皮下,这样可减少病人的疼痛感,从而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也可以先在进行小针刀术操作前在进针刀点注射0.25%~0.5%的利多卡因局麻后再进针刀);慢,当针刀达皮下后,要慢慢摸索进针刀,密切结合患者的感觉和术者指下的感觉,做到手应心,心应手,当进针刀过程中患者突感剧烈疼痛,多为针刃触及血管壁,当患者有触电样感觉甚至会向远端放射时,表明针刃触及神经干,此时要迅速上提针刀2~3mm,然后稍变方向后再继续深入;稳,指进针刀时术者必须持稳针刀,确保垂直进针,不要抖动、偏歪、提插,否则会偏离病灶;准,是指针刀必须准确抵达病灶点,针刃触及粘连、疤痕灶时有韧性、紧涩感,患者觉酸胀,抵骨面时有硬的阻挡感;松,当针刀准确到达病灶点后要进行彻底松解,刀下要有松弛感,切忌只针不松,术毕患者应有轻松感(患者感到疼痛、麻木明显减轻或消失,活动范围明显改善),否则便未达到针刀松解的目的。

(注:对四肢浅表部位的病灶,避开皮下血管、神经,可迅速进针直达骨面进行松解)。

3 小针刀术术后处置及护理(1)出针刀后针孔如有出血用无菌棉球按压2~3min止血;(2)术毕术野用75%酒精常规消毒,然后用创可贴或无菌纱布覆盖,24h后去除,3天内针孔勿沾湿或污染;(3)对有骨错缝、移位者,术后进行手法整复;(4)部分患者术后2天针孔有刺激性痛,可给氨酚待因片、散利痛片等止痛药物口服2天;(5)深部小针刀术后患者要密切观察1/2~1h,注意是否有术后出血[5],如有意外要及时妥善处理;(6)要求患者要密切配合,通常术后2天内要严格制动,3天后开始进行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这有利于粘连的松解,促进康复,同时可预防废用性萎缩的发生;(7)7~10天后,待针孔完全愈合后方可可进行第二次小针刀术,否则针孔未愈合者,针孔的压痛会误导定点,通常3~5次为1个治疗周期。

4 其它有以下情况者,即使有小针刀疗法的指征也严禁行针刀术操作。

(1)精神病患者,情绪不稳定者,感知迟钝者(因对上述人员无法准确定位);(2)饮酒者,要求术前1天,术后3天禁止饮酒,否则易出血,针孔会延迟愈合;(3)女性患者在月经期,经前、经后3天内禁止针刀治疗,否则易出血,甚至会导致月经失调;(4)无法排除肿瘤、结核病者,否则会加速肿瘤、结核病灶的扩散。

参考文献小针刀疗法一、[概说]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

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

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

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开工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

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

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

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二、[基本内容]1、针具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0.4-1.2毫米不等。

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

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

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

小针刀在应用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

2、操作方法(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

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

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

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

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

常用的注射药物有: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

c、2%利多卡因5毫升,确炎松A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

(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b、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

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5-7天不等。

(5)、小针刀的应用指征:a、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

b、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

c、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

d、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

三、[ 临床应用]1、颈椎病取穴:痛点为主穴。

阳明经头痛配合谷、内庭穴;少阳经头痛配足临泣、风池穴;太阳经头痛配昆仑、后溪穴。

方法:用直刺法。

轻轻纵剥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强疗效。

2、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取穴:找出压痛最明显处。

方法:使小针刀刀口线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纵行疏通剥离法,向后再用切开剥离法,感觉锐边已刮平,再用横行刮剥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总肌,旋后肌肌腱,出针刀,进行包扎。

再曲屈肘关节2-4次,一般1、2次可愈,每次间隔5天。

3、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取穴:局部痛点。

方法:用纵向铲剥法。

4、足跟痛(足跟骨刺)取穴:骨刺尖部(压痛最明显处)。

方法: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将足放稳,找出最明显的压痛点,常规消毒后,针刀口线和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呈60°角,深度直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和铲削剥离,3-4次即可出针刀,如1次未愈,隔5-7天后可做第二次。

5、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取穴:压痛明显处。

方法:以小针刀刀口线和人体纵轴线平行刺入,当刀口接触骨面时,用横行剥离法,感觉肌肉和骨面之间有松动感时即可出针。

一般1次即愈,不愈者隔5天后再行第二次。

6、慢性腰肌劳损取穴:腰部压痛点(肾俞)。

方法:同前。

可配合拔火罐以加强刺激。

7、腰椎间盘脱出症取穴:椎间隙压痛点(椎间关节处),小腿麻木区中点或承山穴。

方法:腰部在痛点中心进针刀,针刀尖到达椎间小关节韧带周围组织时进行疏通剥离3-4次,出针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纵向剥离法即可。

四、[ 注意事项]1、由于小针刀疗法是在非直视下进行操作治疗,如果对人体解剖特别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医生必须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识,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提高疗效。

2、选穴一定要准确,即选择阿是穴作为治疗点的一定要找准痛点的中心进针,进针时保持垂直(非痛点取穴可以灵活选择进针方式),如偏斜进针易在深部错离病变部位,易损伤非病变组织。

3、注意无茵操作,特别是做深部治疗,重要关节如膝、髋、肘、颈等部位的关节深处切割时尤当注意。

必要时可在局部盖无菌洞巾,或在无菌手术室内进行。

对于身体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无菌操作便可。

4、小针刀进针法要速而捷,这样可以减轻进针带来的疼痛。

在深部进行铲剥、横剥、纵剥等法剥离操作时,手法宜轻,不然会加重疼痛,甚或损伤周围的组织。

在关节处做纵向切剥时,注意不要损伤或切断韧带、肌腱等。

5、术后对某些创伤不太重的治疗点可以做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术后出血粘连。

6、对于部分病例短期疗效很好,1-2个月后或更长一些时间,疼痛复发,又恢复原来疾病状态,尤其是负荷较大的部位如膝关节、肩肘关节、腰部等。

应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习惯性生活、走路姿式、工作姿式等造成复发;手术解除了局部粘连,但术后创面因缺乏局部运动而造成粘连;局部再次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所致。

因此,生活起居尤当特别注意。

小针刀疗法十六问2008-12-08 16:301、小针刀疗法治慢性病的机理是什么?答:主要是对慢性软组织病变部位的闭合性手术松解,同时还发挥了中医经络学说理论及免疫学说等多方面的综合机理,这是一种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注意保养,不再劳损,不会复发。

2、小针刀疗法主要治疗哪些疾病?答:主要是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的颈椎病、颈肩痛、腰腿痛(包括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症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