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新进展——2011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七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究文献综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究文献综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究文献综述第一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究文献综述2011年12月,教育部印发包括义务教育语文在内的十九个学科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坚持了《语文课标实验稿》的改革思路和基本理念,同时又根据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需要,进行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的修订和完善,修改达二百多处!课程标准的完善更新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指引着各学科教改的前进方向。

《语文新课标》一经发行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语文教育届掀起了一股研究探讨《语文新课标》的风潮,教育类期刊高频出版相关文章。

随着2012年秋季学期《语文新课标》的实施,针对《语文新课标》的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研究范围涉及比较研究、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教学建议、增删条目等方面。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通过“文献”,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主题,搜索出2012年至2014年10月共652篇文献。

本文中,重点对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1年)的文章进行分析,尝试总结归纳出目前关于《语文新课标》研究的重点与不足,为下一轮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理论支持,推进语文学科的建设。

一、搜索结果分析从总体发展趋势看,《语文新课标》研究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特征:集中在2012年和2013年,2014年陡然下滑。

如此短暂的三年,研究文献竟有552篇之多,涉及期刊论文、优秀硕士论文、会议论文。

2014年的研究降温也暗示出《语文新课标》研究告一段落,对此前的文献进行整理也显得尤为必要。

对文献主题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对《语文新课标》进行整体解读的文章数量最高,其次是比较研究,学习体会占很大一部分。

对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内容和实施建议的文献研究也有一定数量。

研究《语文新课标》的文献作者中,绝大多数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小学教师作者不到百分之十,同时,这小部分一线教师的写作内容多偏向于学习心得体会等主观体会类,比如陈宝铝《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学习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之浅见》(2013年)。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课标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搞得一套新课标,而是在2001年版实验稿的基础上,针对实验稿在十年课改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时代的发展而修订的。

这次解读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对2001年版实验稿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二是修订版课标和实验版课标相比,主要变化有哪些?一、对2011年版实验稿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1、十年中,教育部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调查。

2003年教育部对实验区教师、教研员,就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建议,开展了第一次调查。

2007年为配合《实验稿》的修订,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的通知”,在29个省市42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城市、县镇、乡村,对不同办学水平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问卷调查。

这次调查规模大,内容丰富。

问卷分客观题与开放题两种。

对客观题的选项作频度分析,对开放题的问题作出归类——这些问题不作任何二次加工,真实保存原样——再对问题的类别作频度分析。

修订组根据整体性的统计分析开展修订工作。

2、修订组收集了十年来报刊书籍网络上的相关文章,对《实验稿》的教育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出判断,召开了多次座谈会,进行了多次听课考察,实地了解了实验状况,听取了各种意见,研究了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经验。

修改过程中,教育部还多次组织多学科专家、作家、院士、社会人士“会诊”语文课程标准,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

3、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作为标准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

4、研究十年来世界教育的新变化、新进步,了解别的国家母语课程、母语教学的新发展,据此调整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具体建议。

从以上四点修订依据可以看出,修订稿的产生不是修订组专家闭门造车形成的,而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了解、讨论的基础上,可行度应该是很高的。

新时期语文教学内容研究述评

新时期语文教学内容研究述评

新时期语文教学内容研究述评回答的是语文课程“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教材层面的概念,指为了有效地传递、显现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包括“例文”、“样本”、“用件”,它是教学中的交际对象,而不是学习对象。

语文教材内容回答的是语文课程“用什么去教”;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

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正面或负面)的创生。

语文教学内容回答的是语文课程“实际上需要教什么”。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在后续研究中,他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知识的研究。

他认为:语文知识主要指学校语文知识,它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等多个层面;语文知识在这些不同层面中的含义是不同的,讨论时要区分不同的层面的不同含义,目前的讨论应该立足于具体的知识整理和开发。

(王荣生《“语文知识”是个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讨论?》)李山林在前述三个层面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语文教学内容作了一个颇有意味的分类描述,他认为,语文教学内容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与语文教学内容目标相应的语文知识教学内容,包括常用的3500个汉字,语言、文章写作知识,文学文化常识,经典作品及其权威阐释和评价观点等;一是与语文教学能力目标相应的语文活动教学内容,包括各种与达成具体能力目标相关的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口语交际活动以及研究性语文学习活动等。

这里的“内容目标”与“能力目标”、“知识内容”与“活动内容”的区分,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语文教学内容”提供了另一个思考的角度。

(李山林《语文教学内容辨正》)王本华则立足语言学,重点讨论了语文教学内容的组织问题,认为语文知识(主要是语言知识)应该组织化、科学化,“最终给它们排出一个序列,一个适合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能力培养的合理的序列”。

(王本华《谈谈语文教学内容的科学化》)这个“序”有没有,按什么标准排,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解读与思考 教育文档资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解读与思考 教育文档资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解读与思考新课标继承了原课标的优秀、科学的内容,与原课标保持了总体思路的一贯性、一致性,体现了课标以及修订的严肃性、科学性,同时也根据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十年实践,对原课标作出了适时的、科学的调整。

增加了学习方式及其具体表述的内容:“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在“前言”部分两次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在后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又多次进行了强调,并要求在“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要“提高阅读品位”。

下面是我解读后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课程性质强调综合性、实践性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都没有明确界定语文课程究竟是什么,没有明确指出语文的学科属性和核心目标,使语文教学长期争论不止。

新课标第一次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突出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核心目标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回归了语文本真。

.二、提出四个核心概念1 人文性:“人”强调个性,意在强调个性的发展,同时也强调语言运用的个性。

只强调社会性,就缺乏个性。

“文”指文化性,强调文明化,意在人从一个自然状态的生物,缺乏文明教养,经过教育教养,成为一个文明化、社会化规范的人。

新课标在阐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语文教育史学研究的新篇章

语文教育史学研究的新篇章

语文教育史学研究的新篇章作者:李蕴哲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1年第05期语文教育专家徐林祥教授主编的《历史追问:语文教育发展篇》(以下简称《历史追问》)一书,是由山东教育出版社策划编写的语文教师成长丛书之一。

该书是一部叙述中国语文教育历史发展轨迹的著作,其中包含着对古今语文教育思想发展脉络及其要义的剖析。

读《历史追问》,洋洋近四十万言,丝毫不觉其冗长,相反让读者产生一种轻松快适之感,我想主要在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作者选取丰富而有价值的文献资料,考据之功细密,同时合理地组织布局,使得结构匀称、和谐自然;二是作者将对语文教育规律的历史追问贯穿全书,义理新见迭出,同时让读者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辞章之美。

一、文献资料的选择梳理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历史又是通过作者对过去的重构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所以,在不同的作者笔下的过去是有差异的。

同样的一堆史料,当学者们根据自己对其重要性的判断有选择性地进入文本的时候,历史的差异性就产生了。

中国语文教育有数千年的历史,史料浩如烟海,选择哪些进入作者的笔下,这对作者是一种考量。

读《历史追问》,处处感受到作者在文献资料梳理选择上的严谨细密与深刻独到。

无论是叙写描绘的语文教育史实,还是总结概括的语文教学经验教训,或者是是阐述论证的语文教育规律,都是在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予以进行的,而这些语文教育史料的选择,都是经过作者精心甄鉴挑选的。

以中编现代语文课程为例,编者在史料的选择上体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首先,重点选择了历史转型时期语文教育史上的相关文献资料。

比如,清末民初国文课程名称的确立,新文化运动前后语文性质的“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之争、汉字存废之争,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语运动等,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中体现波澜壮阔的语文教育发展;其次,是选取一批大家所熟知的、在语文教育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家的言论、文章作为历史的证据。

比如“现代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一节中,选取了徐特立、沈仲九、何仲英、穆济波等人的观点言论以及代表性文章的原文,在有限的篇幅中容纳了更多的先进教育思想,全面地展示这一时期有关语文教育的精神、思想活动。

浅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创新之处与教学价值

浅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创新之处与教学价值

大学教育2021年第5期359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语文教育事业也在日臻完善。

继2001年实验版的 《语文课程标准》 问世十年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2011年版 《语文课程标准》 ) 应运而生。

与前者相比,2011年版 《语文课程标准》 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等方面有较多改进,同时增添了新的教学要求与教学任务,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认真研读2011年版 《语文课程标准》 ,悉心领会其创新之处,正确认识其价值取向,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发展,在教学实践的发展中勇于创新,从而促进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下的语文教育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创新之处1.1 前言部分1.1.1将语文课程核心目标设置为“语言文字运用”2001年实验版的 《语文课程标准》 将语文课程努力的方向设定为“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这样的要求虽然有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但因表述不够具体,在实践中难免予人以困惑。

2011年版 《语文课程标准》 将“语言文字”作为切入点,表明当今社会进步对人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的高要求。

在前言部分,2011年版 《语文课程标准》 三次提及“语言文字运用”一词,说明“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由此可见,2011年版 《语文课程标准》 在此次修订中特别强调了“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正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三个基础”使语文课程目标更加具体,从而发挥其正确引导教师找准教学方向的重要作用。

无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如何千变万化,无论语文教师教学手段如何多姿多态,但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学科教改前沿发展动态综述

语文学科教改前沿发展动态综述

语文学科教改前沿发展动态综述阜南第一初级中学葛继红2001年9月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广开来。

迄今为止,新课改已度过了13个春秋岁月。

这些年来,在新课改的目标指引下,语文学科涌现了大批教育专家和名师,教育理念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语文学科发展的动态。

一、“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201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

在这之前,语文学科的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一性说,即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有两性说,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思想性;有三性说,除了工具性、思想性,语文学科还有文学性;还有多性说,或者认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或者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分为工具性、基础性、思想性等基本性质和文学性、知识性、社会性等从属性质两个层次。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新课程的表述,不是什么妥协的结果,而是总结了几十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主要成果。

尽管,这种表述出来以后,也有“专家”提出疑义,在一线教师中还有一些讨论。

但作为权威的、最新的定论,始终没有改变,且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但这样的界定是不是没有瑕疵了?某市就推出“语文与国民素质”的命题,将“人文性”与“国民素质”主动挂靠,倒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现在看来,“人文性”的内涵也过于笼统。

所以,这种界定,不能说是对语文学科的终极“界定”。

二、教材的多样化新课程改革以来,人教版教材不再一统天下。

目前,语文教材主要有以下几家:人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苏教版、某版、某版、人民版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docx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docx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一)重点展示2011 年版课标在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呈现出的变化,具体说明变化的原因,阐释变化背后的理念与思想。

以帮助教师了解2011 年版课标的变化,帮助教师完成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重点讲析的内容包括:(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应引领学生钻研文本。

(三)阅读教学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四)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五)阅读教学评价要关注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六)诵读的评价,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学习要求】学员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首先要细致阅读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评价部分的相关表述,揣摩相关语句的含义,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

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第一,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并理解其对语文教学目标与方式的具体描述。

第二,理解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体会案例蕴含的教学理念。

第三,撰写学习心得,书面呈现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第四,结合学习内容重新设计自己的一节课,并阐明设计意图。

专题讲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一)一、强调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见,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场景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对话理论的始祖、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的 变 化
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修订版课标与原先的课标主要区别 在哪里?修订版课标有哪些特点?
• 修订中的“7个坚持”
• 修订中的“5点不变”
• 修订中的“6个强调”
修订中的“7个坚持”
• 1.坚持语文课程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 • 2.坚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
突出了时代特征 体现了国际视野
专家视野
•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先生的观点 • 华东师范大学胡根林教授的观点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先生的观点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先生: 较之于实 验版,我觉得修订版有可赞赏者四,可商 榷者一,待说明者一。
可赞赏者四——
• 1、修订版比较重视每个学生个体这一理念,贯穿课 标始终,值得赞赏。
• 有的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进一步强调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 性要求,使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 ……
修订中的“6个强调”
• 6.强调汉字教育
此次出台的课标中对于“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 前所未有,出现了很多的“第一次” :
• 第一次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共同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 习惯。” (原来只是一、二年级的要求,现在却要求义务教育九年中要始 终贯彻。 )
修订中改变最多的是语言表述
• 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此次修改达200多处,改动 最多的是语言的表述,努力使意思更加准确明晰, 尽量避免误解。修订力图使课程目标更切合学生的 实际发展状况,进一步突出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 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如在课程“基本理念”部 分,增加了关于“语文素养”的描述,强调“初步 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和“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道德修 养和审美情趣”等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重构——2012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七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重构——2012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七
系思 维 对散 文 教 学 内容 的 确 定做 了具 有新 意 的探 讨 . 对 教 师合 理地 确 定散 文 教 学 的 内容 具 有 一定 的 指 导意 义
坛分别以“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 、 “ 文 学教 学 内 容
的确定 ” 、 “ 散 文教学 内容的确定” 、 “ 实用文教 学内容的
散 文 阅 读 与 散 文 教 学 的 落 脚 点 不 应 落 到 作 者 所 写 的 人、 事、 物、 景上 , 而应 该 关 注 背 后 的 书 写 者 即 作 者 对 它 们的态度 、 看法 、 情感等 , 即作者的意 旨。 本 文 提 出 处理
系, 在 文 本 内着 力 ; 四 是 处 理 好 体 式 与 学情 的 关 系 . 在
是 确 定散 文教 学 内容 的 最 佳 路 径 。 散 文 是语 文 教 材 中 占有 大 比 重 的 文 类 .对 学 生 的
有 更 宽 广 内 涵 的 词 语 来 表述 . 比如用 “ 意 旨” 来 指 代 作
者的情感 、 态度 、 观点等。 文本的“ 内” 是指作者呈现 给读 者的客观存在的文
譬I l I l 教 学 大 参 考 ・ 语 文 教 育 论 生 , 语 文课 程 与 教 学 论 博 士 , 上 海 师 范 大 学 学 科 教 育 研 究所 教 授 、 博 士 生 导师 。 执行主持简介 : 胡根林 , 语 文 课 程 与 教 学论 博 士 , 上 海 市 浦 东 教 育发 展 研 究 院 副 研 究 员 。
好事实与情感的关系 , 在情感上着力 , 在 方 向 上 是 正 确
的。 但 用“ 情感” 一词 。 似太 狭 窄 , 因为 散 文 里 除 了情 感 . 还 有 态度 , 还 有看法等 , 因此 , 可 以 考 虑 换 用 其 他 的 具

2011课程标准语文

2011课程标准语文

2011课程标准语文2011年,新的课程标准语文教材正式实施。

这一变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语文作为学科的核心地位,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操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2011课程标准语文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2011课程标准语文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活动和交流的工具,也是语文学科的核心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得体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讲多练,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其次,2011课程标准语文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性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善于创新。

再次,2011课程标准语文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哲理,陶冶情操。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文学教育,引导学生赏析诗词、欣赏散文、品味小说,使他们在审美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最后,2011课程标准语文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是联系广泛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跨学科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综合素质,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综上所述,2011课程标准语文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版语文新课标解读

2011年版语文新课标解读

2011年版语文新课标解读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解读一、修订中坚持的基本思路1、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

2、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

3、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本国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特点、汉语言文字特点以及课程的综合性,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

4、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吸收当代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

5、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

以“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了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7、坚持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避免故步自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二、修订的具体内容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课程标准当然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之中,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精心选择阅读、表达的内容,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

2、进一步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根据当今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标准(实验稿)》的修订继续坚持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再作适当的调整,在本课程里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的成长,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新进展

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新进展

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新进展作者:孙万芳李冲锋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2年第07期语文教学内容研究是一个大话题,主要涉及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三个层面。

它是近十年来语文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王荣生、王尚文、李山林、胡根林、李冲锋等诸位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这一话题做出过有益的探讨。

回顾2011年的语文教育研究,人们在语文教学内容确定方面的探索有一些新的思考。

限于篇幅,这里选择两篇论文加以评析,以展示这方面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一、从语体文体角度确定教学内容【评析文章】邓陶钧《语文课程的语体选择与文体选择》,《莆田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原文提要】语体选择和文体选择是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首要问题。

在语文课程设计中虽然形成了以现代书面语为主,以文言文为辅的语体选择格局,但现代语文的教学价值还有待不断开发。

语文课程在文体选择上仍以文学文体为主组织课程,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打破这一格局。

借助新闻文体和学术文体的文类优势,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相较于教学层面内容的确定,人们对语文课程层面内容的确定关注的要少一些。

然而,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前提,没有确定的语文课程内容就很难去谈论确定的语文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

因此,由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关注上升到对课程内容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

课程的基本问题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

如何选择课程内容、从什么角度来思考、探讨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很关键的。

本文首先从语体选择入手,思考什么语体最需要教,什么语体教学最有效的问题。

语体的基本分类是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是选择口头语体还是书面语体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二者应该兼顾,但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可以看到现代语文课程在语体选择上明显倾向于书面语体。

在选择书面语体时,还有一个选择现代书面语,还是古代书面语的问题,即选择白话文还是文言文的问题。

作者认为,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和语文教学的时代发展来看,语文课程的语体选择首选应该是现代书面语。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及中考语文趋势分析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及中考语文趋势分析


此外,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 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 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 代替个人阅读。”这是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感悟、 以统一的解读取代多元的思考以及集体讨论多、个人阅读少的现象,具有很强 的针对性。新课标还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 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 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 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 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温儒敏教授说: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都要高度注意培养学生广 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阅读教学,包括课 外阅读,重在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 学生终生受益的。 新课标提出:“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首次明确界 定了“有感情地朗读”,其主要的目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突 出了“自然”的朗读要求,非常具有针对性。 ↑

新课标在“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 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课程性质”和 “课程基本理念”中又多次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 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 课程”的同时,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 统”。在后面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再次强调语文课程要 “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的精髓”。

语文教育研究的开新之作——耿红卫著《语文教育新论》一书评介

语文教育研究的开新之作——耿红卫著《语文教育新论》一书评介

是 语 文 教 学 的 实 践 过 程—— 语 文 学 科 的 课 程 与 教 学 。
终极 目标 是 通 过 实 践 过 程 达 到 的 , 文 教 育 教 学研 究 的 语 重 点 应 该是 它 的实 践过 程 。 由长 江 出版 社 出版 , 红 卫 耿
这 部 书 之所 以取 名 为 《 文 教 育 新 论 》, 要 是 体 语 主
时期 亟 待 构 建 和 谐语 文 教 育 问 题 的探 讨 , 证 看 待 语 文 辩
万字 , 作 者 长 期 以 来 关 注 和 思考 国 内外 语 文 教 育 教 学 是 动 态 的 结 晶 , 一 部 既 重 理 论 研究 又重 实 践 操 作 的 不 可 是 多 得 的 学 术 专 著 , 得 向语 文 教 育 学界 同仁 和 师 范 学 校 值 中文 系 学 生 推 荐 。
现 了三 新 : 一 , 想 新 。本 书 许 多 章 节 都 体 现 了 语 文 其 思
教 育 新 理 念 和语 文 课 程 改 革 的精 神 。其 二 , 内容 新 。 涵
盖 了 国内语 文教 育 新 理 念 和 新 实践 的研 究 , 有 对 汉 语 也
教 授 、 士 著 的《 文 教 育 新 论 》一 书 为 研 究 语 文 教 育 博 语
该 书 以 广 阔 的 视 野 扫 描 了 世 纪 之 交 语 文 教 育 教 学
新课 程 与 教 学改 革 , 外 华 文 教 育 的 历 史 阶 段 的 划 分 等 海
问题 , 一 定 的创 新 性 。 有
变 革 的 各 个 领 域 , 现 了许 多 新 的 景 象 和 苗头 。首 先 从 发 改革开放 2 0多 年 来 语 文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 状 况 进 行 探 源 , 究 语 文 教 育 大 家 叶圣 陶等 的 语 文教 育改 革 思 想 和 研

2011年语文课程改革热点年度述u

2011年语文课程改革热点年度述u

2011年语文课程改革热点年度述u<a rel='nofollow' onclick="doyoo.util.openChat();return false;" href="#">(一)语文界对十年课改语文教学改革的“得”与“失”进行述?u。

备受关注十年,一个征程:十年,一个节点。

对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反思和客观?u价,是本年度语文界关注的议题。

语文教育专家、教研员以及一线教师倾注极大的热情,从不同的角度对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人们都在做着各种回望与?u说,这是十分必要的。

徐州师范大学的魏本亚、尹逊才,就课程改革十年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与语文教学专业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深刻对话。

全国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元康在对话时说,从中学语文教学来看,十年的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变化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最明显的变化,是学生自主发展理念的实施。

表现在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更加自信。

在谈及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时他说,课程改革经验需要肯定,问题也不能回避。

他认为,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弱化,二是削弱了强化训练。

全国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在对话时认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十年成绩突出,最大的变化在于理念的变化,又促进了教学行为的变化。

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他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观点:一是语文课要“得意”更要“得言”;二是作文训练要有完整的体系;三是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

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周一贯在《小学语文教学》撰文,从五个方面?u述了十年课改给小学语文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巨大的进步:1.对语文教学“课程意识”的确定;2.对语文课程“人文观念”的提升;3.提出了“改变语文教学(学习)方式”;4.以“个性化解读”改革阅读教学,正在产生积极的效应;5.作文的真情表达开始得到呵护。

2011版语文课标解读汇报

2011版语文课标解读汇报

2011年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建国以来,我们历经了八次课改,但是,唯有这第八次课改力度之大,理念之新。

这次课改也已历经了12年了,12年来涌现了好的经验,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现象。

与改革初期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的愿望没有实现。

那么,如何切实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享受语文教育的快乐?2011版新课标做了调整。

新课标体现了四个坚持、四个强调、四个加强。

下面有崔峦老师的讲话精神加之自己的理解向大家来介绍。

一、四个坚持。

1、坚持了原课标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全面: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各个方面。

对语文素养概念更清楚了。

语文素养:核心是语文能力,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道德、0思维方法、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要利用好这个特点进行母语教学,发挥好对学生情感所起的作用。

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善于利用汉语言文字自身的特点(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汉字一字一形,数量多,多音多义字多,形近字多,汉字教学要注意辨析。

利用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特点教学,往往事半功倍。

注意字理识字,注意辨析同音字、多音字等,这样才能不会写错、用错字。

(如,编字谜识字、字理识字、顺口溜等等。

霍懋征教学“聪”字,人要变得聪明,就得用耳朵仔细听,两眼睛认真看,用口说,用心记。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遵循利用汉语言特点,汉语的词汇量较大,加强对汉语词语的理解、辨析、运用。

中华文化可传承的东西太多了。

经典的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知识学生可读、可背。

多读、多背、多积累。

课标特别强调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011版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创新和改变

2011版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创新和改变

2011版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创新和改变引言自2011年起,中小学语文教育开始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这标志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一次重要的创新和改革。

这一新的标准使得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开启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探讨2011版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创新与改变。

创新与改变1. 功能化的课程目标与以往的教育体制相比,2011版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更加明确地细分为三个方面: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种功能化的课程目标使得学生在研究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掌握具体的知识,更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2. 学科整合与交叉2011版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整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语文研究的同时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增强研究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3.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新课程标准将学生放在研究的中心,要求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供问题、引导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让学生成为研究的主体。

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同,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问题导向、情景教学、探究式研究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主动性。

成果与展望自2011年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中小学语文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然而,也要意识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学研究,探索适应不同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提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 来 组 织 语 文 教学 .实 际 上 是 选 择 什 么 文 章 用 于 教 学 的 问题 . 文 章 选 择 和 文 章 教 学 的 问 题 。 该 选 择 什 么 即 应 样 的文 章 呢 ? 者不 主 张 从 单 篇 文 章 的 选 择 上 来 考 虑 . 作 提出要从“ ” 类 的层 面 进 行 关 照 . 从 文 体 选 择 的 角 度 即
选 择 的 首 要 问题 在 语 文课 程 设 计 中 虽然 形 成 了 以现
作 者 站在 课 程 论 层 面 来 观 照 文 体 问题 .认 为 辨 明 文 体 . 语 文 课 程 与 教 学 一个 绕 不 过 去 的话 题 。 者 对 是 作 语 文 课 程 知 识 进 行 了粗 略 的探 讨 .认 为语 文 课 程 所 具
代 书局 . 现 代 以 但
语 文 的教 学价 值 还 有 待 不 断 开发 。语 文课 程 在 文体 选
择 上仍 以 文 学 文体 为 主 组 织课 程 .课 程 改 革 背景 下 应
有 的知 识 . 多 的是 缄 默 知 识 和程 序性 知 识 . 不是 外 更 而
譬l教参 文论析 l学考 教著 I 大・ 育评 语
语丈教学内容研宄的新进展
— —
2 1 年语 文教 育论 著评析 之七 0 1 画 孙万 芳 李冲锋
语 文 教 学 内 容 研 究 是 一 个大 话 题 ,主要 涉 及 语 文
择 书面 语 体 时 . 有一 个 选 择 现 代 书面 语 , 是 古代 书 还 还 面 语 的 问题 . 即选 择 白话 文 还 是 文 言 文 的 问题 。 者认 作
信 息 含 量 、 细 化 程 度 和 规 范 化程 度 也 更 高 , 口语 更 精 比
具 有 教 学 价 值 由此 做 出 相 应 推 断 . 面 化 程 度 和 规 范 书 化 程 度 越 高 的 文 体越 具有 教 学 价 值 哪 些文 体 书 面 化 程 度和 规 范 化 程 度 更 高呢 ?答 案 是新 闻 文体 和 学 术 文
语体 选择 的格 局 是 以 现 代 书面 语 为主 , 文 言 文 为辅 。 以 语体 既定 .接 下 来 的一 个 问 题 是 选 择 什 么 样 的 现 代 文 来 组 织 语 文课 程 教 学 的 问题 以 现 代 书 面 语 为 主
文 、 山 林 、 根 林 、 冲 锋 等 诸 位 学 者 从 不 同视 角 对 李 胡 李
首 先 是 选 择 口头 语体 还 是 书面 语 体 的 问题 从 理 论 上
新 闻 文体 不 仅 语 言 的 书 面 化 程 度 和 规 范 化 程 度 较 高 . 且 文 章 内 容 的 时 代 感和 社 会 性 很 强 . 青 少 年 的 而 和
在 的方 式— — 单 篇 文 章 与 某 一 文 体 类 型 来 看 .不 同 类 型 文体 的教 学 价 值 更 值 得 重 视 和 研 究 .什 么 文 体 最 有 “
教 学价 值 ” 的问 题就 提 出 来 了 。
作 者 认 为 . 面 语 作 为 精加 工 语 言 表现 力 更 强 . 书 其
显 知识 和 陈 述 性 知 识 :语 文课 程 中 的 知识 不是 系统 知 识 . 是 专题 知识 . 是散 见 于文 章 这 个 集 合 体 之 中 的 不 而
打破 这 一格 局 借 助 新 闻 文体 和 学术 文 体 的 文类 优 势 .
发展 学 生 的语 文 素养 和 语 文 能 力
课 程 内 容 、 文 教 材 内容 、 文 教 学 内 容 三 个 层 面 。 语 语 它
是 近 十年 来语 文教 育 研 究 的 热 门话 题 ,王 荣 生 、王 尚
为 . 社 会 的 实 际 需要 和 语 文 教 学 的 时 代 发 展 来 看 . 从 语 文课 程 的语 体 选 择 首 选 应 该 是现 代 书面 语 。语 文课 程
解 决 这 一 问题

从 语体 文体 角 度 确 定 教 学 内容
I 析 文章 】 陶 钧 《 文课 程 的语 体 选 择 与 文 体 评 邓 语 选 择 》 《 田 学院 学 报 》2 1 年 第 3期 。 ,莆 ,0 1
【 文提 要 】 原 语体 选择 和 文 体 选 择 是 语 文 课 程 内容
程 内容 的关 注 是 非 常 必要 的 。 课 程 的基 本 问题 是课 程 内容 的选 择 问题 如 何 选
各 种动 态 知 识 。 在这 样 的 条 件 下 .什 么 知 识 最 有 价 值 ” “
的 问题 , 成 了 “ 么 文 章 最 有价 值 ” 问题 。 文 章 存 变 什 的 从
相 较 于 教 学 层面 内 容 的 确 定 . 们对 语 文 课 程 层 人 面 内 容 的 确 定 关 注 的要 少 一 些 。 而 , 文 课 程 内 容 是 然 语 语 文 教 材 内 容 和 教学 内容 的前 提 。没 有 确 定 的 语 文 课 程 内 容 就 很 难 去 谈 论 确 定 的语 文 教 材 内 容 和 教 学 内 容 。 此 . 对 教 材 内容 、 学 内容 的 关 注 上 升 到 对 课 因 由 教
体。
择 课 程 内容 、 什 么角 度 来 思 考 、 讨 语 文课 程 内容 的 从 探 选择是很关键的 。 文首先从语体选择人手 , 本 思考 什 么
语 体 最 需要 教 . 么语 体 教 学 最 有 效 的 问 题 。 体 的 基 什 语 本 分 类 是 口 头语 体 和 书 面 语 体 .语 文课 程 内 容 的 选 择
这 一 话题 做 出 过有 益 的探 讨 。 回顾 2 1 0 1年 的 语 文 教 育
研 究 .人 们 在 语 文 教学 内容 确 定 方 面 的探 索 有 一 些 新
的思 考 。 于篇 幅 . 里选 择 两 篇 论 文 加 以 评 析 , 展 限 这 以 示 这 方 面 问 题 研 究 的新 进 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