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听课评课记录
二年级村居听评课记录

二年级村居听评课记录
评课人:XXX
听课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听课班级:二年级村居
听课内容:语文课
一、听课记录
1. 课堂氛围: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着识字教学展开,老师设计了多种互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来巩固词汇。
3. 教学方法: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板书、示范、互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学生表现: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较好的识字能力和合作精神,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评课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也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整体来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值得肯定和借鉴。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表(精选5篇)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表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表(精选5篇)听课记录一般说来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听课记录应包括教学实录和教学评点两个主要方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表(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们有幸听了黄小青老师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这堂课,收获很大。
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实现既定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时,黄老师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黄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情景导入,诱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赏读课文,入情悟趣,(四)深化内容,拓展延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上课伊始,学生观看有关植物的影片,老师声情并茂地作介绍,把学生带到植物的世界中去,植物的孩子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样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揭示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为下一步的读书探究打下基础。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掉字、将自己感兴趣的小节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它们画下来,以训练学生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这个教学步骤中,黄老师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读中理解”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的有效方式。
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后,老师导学第二小节,课件出示降落伞,“看,这降落伞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妈妈就能传播种子了。
二年级语文评课记录及建议及优缺点

二年级语文评课记录及建议及优缺点1. 课程概况这节课的语文老师真的是用心了。
课堂内容主要是围绕《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展开的。
老师一开场,就用生动的故事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这招绝对是满分。
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孩子们也很积极地参与互动。
这点很赞!2. 课堂优点2.1 教学方法老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相当到位。
首先,老师用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引入了课文内容,孩子们看着这些色彩鲜艳的画面,眼睛都亮了。
然后,老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找答案。
这种方式,不仅让孩子们感到有趣,还能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参与度。
2.2 互动环节在互动环节方面,老师真的是考虑得很周到。
每当有小朋友举手发言时,老师都会耐心倾听并给予鼓励。
有的小朋友回答得不完全,老师也没有直接纠正,而是通过进一步引导,让孩子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
这种方式不仅让孩子们觉得被尊重,还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3. 课堂不足3.1 课堂时间安排虽然整个课堂氛围不错,但是时间安排上有点小问题。
比如,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在解释一些细节,这样导致了最后的复习环节时间比较紧张。
建议下次可以在讲解时稍微控制一下时间,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
3.2 教具使用另外,教具的使用上还有待改进。
虽然有动画和图片,但实际操作的教具似乎有些少。
比如,可以增加一些实际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这样,孩子们不仅能更好地记住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 其他建议4.1 增加游戏环节课堂中如果能增加一些简单的游戏环节,比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猜谜游戏,那就更好了。
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这样的环节不仅能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还能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感。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找蝌蚪”游戏,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寻找与蝌蚪相关的小物件,这样既有趣又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4.2 家庭作业在家庭作业方面,建议可以让作业更加灵活和有趣。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听课评课记录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听课评课记录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听课评课记录
一、听课记录
1、老师巧妙运用学生已掌握的词汇,开启新知识点。
课堂氛围活跃。
2、老师按照课标要求,讲解了语文常量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帮助学生化繁为简。
3、老师通过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语文常量,并且放音让学生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老师在示范写话篇章时,适时停顿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同时巧妙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语言特点。
二、评课记录
1、老师的授课方式清晰明了,易于学生理解,基本涵盖了教学要求。
2、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向上,课堂参与度高。
3、老师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4、老师在细节处理上有待加强。
如语速过快、重点语句没有强调等。
三、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1、老师可以尝试增大课堂互动,带动学生思考与讨论。
2、在写话的示范过程中,可以通过课文相关问题的问答配合,拓展学生的语文背景知识。
3、老师可以适当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让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认可与肯定,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这节课是一堂富有收获的精彩语文课,老师的精湛授课技巧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感召,同时也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添砖加瓦。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通用5篇)

⼆年级语⽂听课记录(通⽤5篇) ⼆年级语⽂听课记录需要怎么写作呢?我们不妨⼀起来参考下范⽂吧!以下是店铺为⼤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年级语⽂听课记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年级语⽂听课记录篇1 1、⽼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 学⽣回答:“我喜欢……是因为……” 再问: 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 板书:11 ⾦⾊的脚印 2、⾃读课⽂,想⼀想这篇课⽂主要有哪⼏个⾓⾊,他们之间发⽣了⼀些什么事。
(⼩组讨论) 启发式提问,⽼师板书: ⼩狐狸 喂奶放⽣ 咬⽊桩 喂⾷ ⽼狐狸正太郎 拯救 评:帮助学⽣理清课⽂,弄清⼈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 3、快速默读,找出⽂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 ⽼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的?” 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关爱动植物,热爱⼤⾃然的思想情感。
评析: 夏⽼师和杨⽼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的脚印》作为⼀篇 ⾃读课⽂,夏⽼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常清晰有条理,⽬的是给学⽣思考的空间,让学⽣和⽂本进⾏⼼灵对话。
但整堂课学⽣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氛略嫌沉闷。
作为⼀篇阅读篇⽬,注重的是学⽣⾃我情感体验。
这节课的最⼤亮点是教师让学⽣快速默读课⽂,找出感动最深的地⽅,做简单的批注。
教师有意识指导学⽣⾃主、合作、探究学习。
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我表达的机会很少。
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讲出来,⽽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之处是对学⽣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
⼀个⼩⼥孩在⿊板上写了“狐狸对⼈类很善良”。
“善良”⼀词误⽤,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年级语⽂听课记录篇2 ⽼师讲故事:宋朝皇帝赵佶“万绿丛中⼀点红”提问:皇帝为什么连声叫好? 板书:12想别⼈没有想到的 (导⼊新课) 2. 观看录像《想别⼈没有想到的》 3. ⾃选⽅式朗读课⽂ “个别,⼩组” 4. 启发式提问(弄清事情起因和结果,激起学⽣好奇⼼) 5. 学⽣提问题,⾃然过渡到“过程” 6. 重点分析三位徒弟画骆驼的过程 板书:画多许多⼩骆驼 许多骆驼头 两只⼭⾕⾛(以少代多) 7. ⽤“虽然……但是……”句式评三个徒弟的画 8. 猜猜“⼤徒弟、⼆徒弟会对⼩徒弟说什么话?”(⾓⾊扮演) 评:⾓⾊扮演可以让学⽣发挥想象⼒,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加强对⼈物之间关系和⼈物性格特点的理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一、开篇1.1 上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1.2 授课老师:xxx老师1.3 授课内容:《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学习1.4 笔记记录人:xxx二、课堂内容2.1 老师首先进行了课前导入,通过唱歌、游戏等形式引入新课内容,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
2.2 老师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了课文原著,通过逐段解析,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文内容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3 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如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让学生们在积极参与中体会课文内容,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2.4 老师在课堂中穿插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并与课文内容相呼应,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2.5 课堂结束前,老师进行了课堂小结,概括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课堂特点3.1 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在课堂中不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们表现出了很强的学习动力。
3.2 多媒体辅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们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3.3 互动性强:老师设计了许多互动活动,如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们在互动中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4 个性化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关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了个性化的辅导方式,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给予了更多的耐心指导,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给予了更多的挑战。
3.5 知识拓展:老师在课堂中适当拓展了与课文相关的诗词、成语等知识,使学生们的视野得以拓展,受益匪浅。
四、课堂反思4.1 优点:老师精心准备,课堂内容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2 不足之处:课堂时间安排略显紧张,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比较被动,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更多地给予这部分学生支持和鼓励。
五、总结5.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二年级语文听课评课记录(10次)

小学二年级语文听课评课记录(10次)《葡萄沟》听课笔记今天在组内听了一堂《葡萄沟》。
这是人教版二下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文章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朴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应该是一篇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范文。
今天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富于儿童化,很好地激发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老师是很适宜教学低年级的。
遗憾的是,她在没有动足脑筋,把教学设计的更富有情趣一些。
一堂课下来,自己有些不成熟的体会,趁着记忆还没彻底消失,记下一些,互相学习:今天主要说:定位教学目标,体现低年级特点。
老教材里这篇课文是放在三年级的,现在在二下就解决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这一点,不要过渡挖掘。
如:窦桂梅老师的目标设计了三个层次: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个维度的目标互相渗透。
其中:深深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任何设计都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我觉得其达成策略应该是朗读加感悟;手段是设计情景、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品味关键词句。
第三条中的“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这在第一段的分析中我已经提到。
而且其教学策略窦老师也已经在目标中说的非常明白。
角色朗读、采访、节目表演、导游教师都可以大胆一用。
2、让一组小朋友到黑板上写自己的姓。
并用姓说一句话。
(8生)学生说的都不一样,相信学生,他们会做得很好。
3、给自己认识的姓圈上圈。
(教师课前把全班同学的姓打印在纸上,每位学生都一张)让学生们自主地学一学,他们学得很认真。
而且因为是自己身边的知识,所以学生兴趣很浓。
4、把学生的练习纸投影出来,让他读一读。
(2生)5、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认识还不认识的姓。
二年级听课记录语文上册

二年级听课记录语文上册
以下是一份二年级语文上册的听课记录,供您参考:
课程名称:语文二年级上册
课程时间:45分钟
授课教师:XXX
听课教师:XXX
授课内容:课文《秋天》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播放秋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色。
2. 教师提问:“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请学生自由发言。
3. 教师总结并引出课文《秋天》。
二、新课(2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强调重点词语的发音和含义。
2.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秋天的特点和美丽。
3.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如“秋天有哪些变化?”“秋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等。
4.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并互相交流。
5. 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让学生抄写并记忆。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秋天的句子,让学生填写适当的词语。
2.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段描述秋天的句子或小短文。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分享,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秋天的美丽和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秋天最美丽的是什么?”请学生自由发言。
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并背诵其中的优美句子。
听课感想:本节课的授课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听课评课记录(5)

听课评课记录(5)听课评课记录时间:20xx.9.29地点:二年级教室参加人:XXXXXXXXXXXX高艳XXX主讲人:XXX课题:(语文)欢庆活动程序:一、主讲教师讲课(详见听课记录)二、教室反思课堂教学三、听课教师评课XXX:1、导入好,学生看图听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很快进入研究状态,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2、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识字教学方法得当,音、形、义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写字指导到位。
不足:1、字义的理解,如果能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放在句子中,放在文中的理解会更好。
2、小组比赛,没评结果,如能评一评,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时间:20xx.9.30地址:四年级教室参加人:XXXXXXXXX亦第XXX高艳XXX主讲人:XXX学科:语文课题:题西林壁程序:1、讲课2、深思3、评课XXX:1、诗一般的语言引入,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的同时也在欣赏优美的语言。
营建了良好的研究氛围,学生乐趣高涨。
2、理解诗句的同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怎么看清事,怎么评价人)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拓展思维,拓宽知识面4、匡助学生掌握研究诗句的方法:读、理解、背、默写建议:读诵让学生互评,什么中央读得好,什么中央读的不好,谁能读的更好,这样更具有挑衅性,也培养学生倾听、评价、补充能力。
XXX:意境优美、注重细节、由浅入深;配乐优美,知识讲解同时育人方法独特,有些题目难度较大,放低题目高度。
XXX:环节跟尾优美;学生语言表达完全。
XXX:默写,如果先让学生抄写一遍再默写,会写的更准确。
XXX:阅读古诗文的研究方法很重要,本节课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时间:20xx.9.30地址:四年级教室参加人:XXXXXXXXX高艳XXXXXXXXX主讲人:XXX学科:音乐课题:愉快的梦活动程序:1、教室讲课2、反思3、评课XXX:1、创设意境,导入很好,歌声优美,吸引学生提高兴趣2、思路清晰,多种唱法加律动,提升兴趣,气氛活跃3、知识点交卸分明认识打听。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听课评课记录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听课评课记录表
XXX的语文课注重阅读,强调学生自主探究。
她的提问
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并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回答。
例如,她会问:“如何根据大树的年轮来确定
方向?”等等。
在指导学生书写时,她会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并通过思维加工和重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方法。
然而,她在讲解北极星和北斗七星位置关系时存在错误,并且整堂课缺乏趣味性。
如果在设计教学时更加活泼有趣,对低段学生会更加有帮助。
XXX的课堂充满趣味性,采用XXX导入课文,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内容。
她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总结诗歌的大意,并留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和积累。
在书写生字方面,她采用归类识字法,例如通过对比字形理解字义,再指导学生书写。
在教学“稠、稀”这类字时,她还巧妙地利用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然而,她的语言表达有些繁琐,可能与她亲切热情的性格有关。
她应该更加突出自己的主体地
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向这一科学性问题,同时强调朗读和感悟诗歌的语言美。
XXX精心设计了课堂,营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有充分的练机会,并将讲解内容通过多媒体呈现,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她能够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将学生带入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认真思考,大胆创新,并以多种方式参与研究。
XXX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1. 引言在二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听课活动,其目的旨在培养学生们的语言听力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记录下这节课的内容和学生们的学习体会。
2. 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语言听力能力,通过课文的熟读和听力练习,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课前准备在课前,学生们预习了一篇有关动物的课文,并跟着录音读了课文。
老师要求学生们熟读课文,并准备好听课笔记。
4. 课堂活动(1)听课之前在开始听课之前,老师先问学生们是否准备好了听课笔记。
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笔记本,准备记录。
(2)上课时间老师播放了课文录音,并要求学生们认真地听。
课文内容是关于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学生们专心致志地听着录音,并用心记笔记。
(3)课堂讨论听完课文之后,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了一次讨论。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刚刚听到的内容和理解。
(4)课文阅读随后,老师要求学生们自己读课文。
学生们拿出课本,跟着课文一起读。
老师一边纠正他们的发音,一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意思。
(5)小组活动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老师安排了一个小组活动。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6)个人总结在活动的最后,学生们被要求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他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总结,并互相分享。
5. 学生反馈学生们对这次听课活动给予了积极的反馈。
他们觉得通过听课,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语言听力能力。
他们觉得这种方式更生动有趣,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6. 结束语通过这节语文听课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听力和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反馈,展示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这次听课活动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语文学习的新大门,让他们更加热爱语文学习,并愿意积极参与其中。
二年级语文千人万课听课记录

二年级语文千人万课听课记录
二年级语文《千人万课》听课记录
一、课程概述
本次二年级语文课《千人万课》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通过互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课程实施过程
1. 导入环节: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千人万课”的主题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千人万课?”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2. 课文学习: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含义。
3. 小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角色扮演:学生自愿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总结反思: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三、教学特色
1. 互动性强: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频繁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建议
1. 增强课堂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避免课堂秩序混乱。
2. 深入挖掘课文内涵:进一步深入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3. 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五、总结
本次二年级语文《千人万课》课程通过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泰山奇石》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泰山奇石》评课记录这份评课记录旨在探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泰山奇石》。
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的评课记录:1. 课文概述《泰山奇石》是一篇描述大自然景色的课文。
通过对泰山奇石的描写,增加了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体验。
同时,在课文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他们感受自然美的独特魅力。
2.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泰山,增加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 课文朗读和理解- 课文描写的泰山奇石- 针对泰山奇石的问题和讨论- 学生的感知和评价4. 教学方法- 教师导读法:通过学生观察泰山奇石的描写,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感受。
-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回答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 呈现图片或视频:使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泰山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听取他们的回答,我们可以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自然美的感知。
6. 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其他相关的课文和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对大自然的感知和热爱,并引导他们发现身边的美丽。
以上是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泰山奇石》评课记录的简要概述。
课文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中国文化和大自然的认识,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意识。
这样的评课记录可以作为今后的参考,并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人教版小学语文《雨滴》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雨滴》评课记录
本节课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雨滴》为
内容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雨滴的形态以
及对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相关知识。
课堂教学流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课件图片,介绍雨滴是什么以及对生活的意义和影响。
2. 互动探究
老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雨滴形态,通过互动探究让学生感受雨
滴的形态和降雨对生活带来的影响。
3. 听音乐赏诗
老师播放与雨、水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水的悦耳、亲切、
生动。
4. 诗歌鉴赏
老师带领学生鉴赏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让
学生通过诗歌表达对雨滴的感受。
5. 小结
老师通过提问和学生讲述等方式,深化学生对雨滴的认知,完
成本节课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
本节课以生动形象的PPT、鲜活的音乐和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
生在快乐中感受雨滴文化,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互动中,学生表现活跃,表达了对雨滴文化的喜爱和向往。
课堂反思
本节课的互动探究环节安排时间较长,如果能够增加互动环节与鉴赏环节的时间,可能会增强学生对雨滴的体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老师能够通过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
二年级语文下听课评语

二年级语文下听课评语
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二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很大的进步,他们在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下面是对二年级语文课堂表现的评语。
一、听力表现:
1. 能够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注意听取关键信息。
2. 能够理解简单的听力材料,对基本的问题能够有正确的回答。
3. 能够通过听力材料获取信息,提取主题和要点。
二、阅读理解:
1. 能够熟练使用基本的阅读技巧,如寻读、略读、扫读等。
2. 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关键细节。
3. 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简单的问题。
4. 能够辨认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理解词汇的意思。
三、书写表现:
1. 能够规范地书写汉字,字形工整,笔画清楚。
2. 能够正确书写常用生字词。
3. 能够按照正确的笔顺进行书写。
4. 能够在规定的线条内书写,字迹工整整齐。
四、口语表达:
1.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语言交流。
2. 能够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 能够正确使用基本的语法结构。
4. 能够利用词语和句子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表达。
五、读写能力:
1. 能够熟练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准确理解其含义。
2. 能够熟练运用基本的语法结构进行简单的书写和口语表达。
3. 能够写出简单而连贯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年级语文评课记录及建议及优缺点

二年级语文评课记录及建议及优缺点一、课堂内容今天我们班的二年级语文课上,老师讲解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小蝌蚪在池塘里找到了妈妈的故事。
老师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图片,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方法1. 课堂互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鼓励我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我们更加投入学习,也更容易理解和记住课文内容。
2. 多媒体教学老师利用PPT和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课文中的场景和人物。
这种教学方法既有趣又易懂,让我们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优点1. 课堂氛围轻松愉快今天的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积极热情。
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引导我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了我们的思考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我们以后的学习非常重要。
四、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1. 课堂时间安排合理性有待提高虽然今天的课堂氛围很好,但是课堂时间安排上还有一些不足。
希望老师能够合理安排时间,让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讨论。
2. 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今天的课堂上,有部分同学的表现不太理想,参与度不高。
希望老师能够针对这些同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
五、总结总体来说,今天的语文课上得很成功。
老师的教学方法既生动有趣,又能让我们学到知识。
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己。
也希望老师能够继续改进教学方法,为我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8

二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8一、课堂环境准备本次语文课是二年级上册的第28课,教材选择的是《伊索寓言选》。
为了准备这节课,老师提前将教材准备好,并将教室布置得干净整洁,整齐的桌椅排列,课堂墙上还贴有一些与寓言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在课堂背后的黑板上写下了本节课的标题:“寓言故事”。
这个标题简洁明了,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白今天的课程内容。
同时,黑板上还有一些目标,例如学习伊索寓言的特点,了解其中的道理等等。
课堂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学生们看到课堂上的准备工作后,脸上也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二、课堂内容展开1. 导入新知上课铃响起后,老师迅速带领学生们进入课堂,并进行简短的导入。
老师拿起一本寓言故事书,展示给学生们看,并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吗?”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有的说“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有的说“是一种带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故事”,还有的说“讲了人和动物的故事”。
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们对寓言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后,老师给学生们简单地解释了寓言故事的概念和特点,强调了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同时也告诉学生们今天要学习一些伊索寓言,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 寓言故事赏析教师通过读故事和讲解的方式,给学生们呈现了两则伊索寓言:《乌鸦和狐狸》和《牧羊人和狼》。
在讲解每个寓言之前,老师先让学生们都静静地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故事。
然后,老师用饶有趣味的口吻生动地朗读寓言。
随着故事内容的展开,学生们的脸上时而露出笑容,时而流露出思考的神情。
读完每个寓言后,老师对故事进行了解释和解读,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寓意。
通过讲解,学生们明白了《乌鸦和狐狸》故事中的“虚荣心”和《牧羊人和狼》故事中的“虚假宣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 学生表达与互动在赏析完两则寓言故事后,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互动讨论。
学生们纷纷提出了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其中有学生说:“乌鸦太自负了,一点点奖励就把自己给忘了”,还有学生说:“牧羊人说谎了,害得村民们都担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听课评课记录×××时间:2009-4-22听课学校及班级:××小学二(4)班课题:18鸟岛执教:×××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18鸟岛”二、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对鸟岛的初步认识、整体感知)三、学习课文内容(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了解鸟岛在什么地方?2、学习第二自然段生:轻声读第二自然段师引导理解“陆续”并说一句话师:这些鸟是来干什么?(生答)(课件出示)片段,第二自然段,反复品读,悟出“鸟多”(板)3、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片段)全班齐读,学生分句,逐句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请几个学生到台上演示)悟出“窝多”“蛋多”(板)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1)指名读,教师再范读的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闭上眼睛想象(如果你来到小岛上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或糟糕的事?)(2)指名说四、课堂延伸,实践拓展1、师扮不文明的游客,生有礼貌的劝说;小学教师听课记录精选一小学语文听课记录教学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二、复习旧知:1、这些词语还认识吗?(钓鱼、从未见过、允许、遵守规定、铭刻)2、回忆课文写了什么?你能这些词语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钓鱼”、“放鱼”)三、进入新课:第一板块:1、由学生的回答开始,教师:钓鱼和放鱼的孩子的现在的情况吗?2、引导读课文一到四小节:A、(出示课件:汤姆——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
他设计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日前……)他在接受采访时他对父亲让他放掉……表示感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设计师……B、引导读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学生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3、读书交流:一到四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踊跃)1) 课文写……2) 我感受到这里景色很美;3)你知道涟漪是什么意思(教师不经意的随便问),我们把“涟漪”可以读得再美一些,齐读“涟漪”这一句;4)我读懂了他们高兴:两个感叹号。
5) 我读懂了他们钓到的鱼很大:弧形(读出“大”来),还有谁知道这条鱼很大?(大家伙)而且是大鲈鱼。
6) 引导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三人)7) 此时,传来了爸爸的声音。
我们来读读课文中爸爸的语言。
(学生读书)A. 出示课件:父子的对话:爸爸:“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B. 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话语:A、分角色;B、抓重点词语;C. 汤姆为什么要很不情愿地嚷起来?D. 汤姆不肯放鱼的原因是什么?(听课疑问:孩子们,别人回答问题时,你静静坐着脑子里在想什么?)E.介绍“规定”,问:“知道了吗?”F.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朗读,强调语气(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先分别指读,接着邀请男子汉齐读;G.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用“不管……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
(学生表达,教师评价)四、小结板书:自觉遵守规定。
第二板块:五、相信爸爸的这句话对大家的启发一定很深,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齐读)六、引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学生做评委(第五小节开始——“规定”)引导学生提建议:读得怎么样?七、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求学生把刚才的建议“用起来”;八、提出新的要求:“加入动作、表情、道具”增强表达效果;出示课件配合,师生配合九、爸爸和小汤姆争论的结果如何?此时的心情如何?(邀请数名学生回答)第三板块:十、教师小结学生回答。
从“后悔”过渡到下文。
十一、讨论:后悔吗?(要求学生帮帮忙)十二、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节”。
十三、教师总结全文,出示课件:“转眼间……不出所料……道德只是个很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十四、同学们,……出示课件:“是取失去的是一时的利益,得到的美德是一生的财富。
”要朗读求学生这句话;十五、再次朗读:“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一、导入以赵佶出以诗句“万绿丛中一点红”来作画的故事,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评:优点:导入自然,富于趣味性。
既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主题有初步的感知,有营造了愉悦、互动的课堂氛围。
不足:没有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发言,因此对学生引导不足。
二、分析课文放课文的flash课件——让学生读课文——围绕课文内容提问学生——让学生评课文中三位弟子的画——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再次体会课文。
评:优点:利用flash课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由此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发挥阅读在语文中的作用,让学生能更好地参与故事;准确把握文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如提出“骆驼”中驼字要读轻声,指导学生朗读的语速、语调,能较好地让学生体会语文的音韵美,掌握“虽然……但是”关联词语的用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学生评画,并且引导学生扮演故事的角色,学生由此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不足:不能很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时只关注班上的几个学生; 炉房教育信息网三、拓展、总结学习故事二:“踏花归来马蹄香”的作画故事——学习故事三:“深山藏古寺”的作画故事——引导学生回忆所知道的与课文主题有关的故事——总结:做事要多动脑筋,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评:优点:利用故事连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讲述与主题有关的故事,同时也向学生传递了积累与课外阅读对学习语文起很重要的作用的信息不足:后两个故事中的诗句意蕴较深,可以再次利用图画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差别;或两个故事的阐述不够深入,学生最终没有很好地把握。
一、激趣导入1、教师板画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今天我们到浩瀚的大海去看真正的鲸。
(播放录像)3、看到这翻腾、跃动的鲸,你最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指名读肚肺腭胎发现了什么?生:都是月字旁生:都是身体的某一部位。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请学生上台把这些生字写在板画上。
4、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书情况,读中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关键句,懂得读书时要抓住重点。
(1)鲸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用了个字把它写在手掌上。
大,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了不起。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它读成一句话。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3)指名读第4自然段这节第一句话与其它自然段有什么不同?(设问)三、学习第三世界自然段,了解鲸的大,认识说明方法。
1、能换一个词说鲸大吗?生:巨大生:庞大生:庞然大物2、特别大、非常大、极其大,大家说了很多大的词,你看,课文有这样写大吗?把写大的词句找出来。
为什么同象比?生:象是这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你能真的能到鲸的嘴里去吗?生:那是假设3、聘请高级解说员介绍一下鲸的大。
4、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写鲸的大?(板书:多种说明方法)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鲸是哺乳动物,感受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1、刚才我们在研究鲸大的特点,那课文仅仅是介绍这个特点吗?2、片断出示,同学们看看与课文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2个很长?生:一个很长不够。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体会“很长”、“渐渐”、“完全”、“整个”等词的意思。
同学们,这些词一个都不能少,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板书:精确的语言表达)3、再读这段话,把刚才我们忽视的词强调出来。
4、出示句式:我们知道鲸适应了海洋的生活,但是,你可别忘了听课对象:三(6)班李音老师听课内容:《庐山的云雾》第2课时过程:一、复习巩固: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庐山的云雾》这一课,读课题,读出吸引力。
生:(有感情地朗读)复习生字词。
(字的结构、部首、读音)增光添彩(上大下小)(下半部分勿写成“小”)笼(注意读音)“返”的第4笔遮半包围结构师:课文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化又多、又快、又美)。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庐山云雾的特点吗?生:(畅所欲言)二、质疑、引导学生学会品文的方法。
师、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解决哪些问题?生:1、作者是怎样把这两个特点写明白的?2、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三、精读课文:师: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庐山云雾的特点写清楚的?第一小节:生: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从“尤其”可以看出来。
“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体现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人们漫步山道有虚无缥缈的感觉。
(教师补充词汇:缭绕、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师:读完这一小节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生:仿佛自己如临其境。
师:读好这一小节,读出美。
第二小节:(千姿百态)生:这一小节,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句式基本相同。
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
写作顺序由上往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位置上的云雾,为什么?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分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仿照书上的句子来说说别的位置的云雾。
(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对学生的错句进行纠正,适当补充词汇。
)听课记录9教学2010-04-26 10:48:31 阅读66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意义”教学背景?第一层次:结合一个具体的物体、图形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二层次:结合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三层次:把前两者进行统整,提炼出单位“1”,进而在更抽象的层面上概括出分数的一般意义。
3、教材的编排教材在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也就是书上那段完整的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除此之外,还有分数单位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张老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但不要求学生机械的背出概念,关于分数单位的教学张老师安排在第二课时。
关于概念通过板书来补充。
4、教学线索传统的教学线索是逐步概括出概念;(见下面图片1)张老师的教学线索是围绕单位“1”逐步展开,帮助学生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见下面图片2、3)5、“分数的意义”几个困惑?困惑1:为什么叫单位“1”?困惑2:如何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困惑3:如何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的意义的抽象与建构?困惑4:如何实现由分数的无量纲性向有量纲性的跨越?6、由“分数的意义”引发的几点思考。
(1)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