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第四章 电容式传感器及其信号调理
图4-11 运算放大器电路
uo
ui
Co Cx
ui
Co
S
d
【例4-2】 现有一只0~20mm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其结
构如图例4-2所示,已知L=25mm,R1=6mm,R2=5.7mm, r=4.5mm,CRC构成固定电容CF,CRC随活动导杆的深入而
变化,拟采用理想运放电路,试回答:
1)要求运放输出电压与输入位移x成正比,在运放线 路中CF与Cx应如何连接?
C S 0r S
d0
d0
设动极板2位移 x ,参考方向为向 x 0 上运动,即动极板2上移,
动极板2下移,x 0。
则电容量为
1 x
C
S d
S d0 x
S 1
/ d0 x
C0
1
(
d0 x )2
d0
d0
按泰勒级数展开
C
C
C0
C0
x [1 d0
x d0
( x )2 d0
( x )3 d0
]
•它采用电荷补偿反馈环的原理,当电容传感器为差动 形式且中心值为25PF时,灵敏度最高,达200mV/PF。
•CS2001采用±2.5V双电源或+5V单电源供电,最大功 耗仅为17mW,输出电压与传感器电容呈线性关系。具 有低噪声、低漂移的优点,能在DC~17kHz的带宽内进 行高精度的测量。
图4-14 CS2001的内部电路框图
2 电容式液位计
3 电容式湿度计
传感元件由氧化铝薄膜制成,氧化铝薄膜吸水后, 电容值产生变化,故根据其电容值即可得到湿度 值。
4 电容法测厚度
图4-23 电容法测电介质材料的厚度
电容器的电容值为
传感器技术第4讲电容式传感器
特点: 1、 非接触 2、 精度高
Cx
S
d
3、 分辨率高(最小检测量为0.01微米)
第四节 应用举例 三、电容式测厚系统
Cx
S
d
第四节 应用举例 四、电容式测电缆偏心示意系统
C1 C2
C1 C2
C1 C2
C1 C2
Cx
S
d
完
第一节、工作原理及特性 三、类型
(一)变面积型(二种)
角位移式
直线位移式
第一节、工作原理及特性
三、类型
(一)变面积型
1、角位移式工作原理
当被测量的变化引起 动极板有一角度位移 θ时,两极间相互覆 盖的面积改变了 ,从
而也就改变了两极板 间的电容量C 。
C0
S
d
CdS1
由上式可见,电容量C与角位移θ呈线关系
隔离膜片
很高但差压很小的场合
隔离膜片
油硅
2.精度高、耐振动、耐冲击、
感压膜片
可靠好。
3.但制造工艺要求很高,尤 电极板
电极板
其是感压膜片的焊接是一工 绝缘体
艺难题。
第四节 应用举例 二、电容式测微仪
电容式测微仪原理如图3—18所示。圆柱 形探头外一般加等位环以减小边缘效应。 探头与被测件表面间形成的电容为:
第二节 测量电路
一、类型
1、调幅型 2、脉宽调制型 3、调频型
第二节 测量电Βιβλιοθήκη 1、调幅型这种电路输出的是幅度值,并且正比于或 近似正比于被测信号。该电路有两种:
(1)交流电桥电路
(2)运算放大器电路
第二节 测量电路
1、调幅型 (1)交流电桥电路----单臂接法
A
电容式传感器原理和应用
2(d)
d0
d0
比较以上式子可见,电容传感器做成差动式之 后,灵敏度提高一倍,而且非线性误差大大降 低了。
4.3 特点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3.1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
1.优点: ●温度稳定性好
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一般与电极材料无关, 有利于选择温度系数低的材料,又因本身发热 极小,影响稳定性甚微。而电阻传感器有电阻, 供电后产生热量;电感式传感器有铜损、磁游 和涡流损耗等,易发热产生零漂。 ●结构简单 电容式传感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易于保证
4.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4.1.2 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
图4-3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原理图
上图是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原理结构示意图。 被测量通过动极板移动引起两极板有效覆盖面 积S改变,从而改变电容量。
4.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当动极板相对于定极板延长度a方向平移Δx时,
可得:
图4-1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原理图
4.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若电容器极板间距离由初始值d0缩小Δd,电容量增大
Δ由C式,(则4C -3有)知C0传 感C器d的00输rA出d特C1性0(1(Cdd =0d2)d02f()d)不是(4线3)性关系,
而是如图4-2所示的曲线关系。
C d 1d
(1 )
C0 d0
d0
由此可得出传感器的相对非线性误差δ为:
(d)2 d
100%
d
100%
d
d0
d
由以上三个式可以看出:要提高灵敏度,应减 小起始间隙d0,但非线性误差却随着d0的减小而 增大。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灵敏度,减小 非线性误差,大都采用差动式结构。
第4章-电容式传感器资料
,
D1
L :筒长
C0
rL
1.80ln D0
(L/
cm ; C
/
pF )
D1
D1 a
L
当覆盖长度变化时,电容量也随之变化。当
内筒上移为a 时,内外筒间的电容C1为:
D0
圆柱形电容式线位移传感器
C1
2
0r L
ln D0
a
C
0
1
a L
,
与a成线性关系。
D1
1.3 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
厚度传感器
聚四氟乙烯外套
设定按钮
智能化液位传感器的设定方法十分简单: 用手指压住设定按钮,当液位达到设定值 时,放开按钮,智能仪器就记住该设定。正 常使用时,当水位高于该点后,即可发出报 警信号和控制信号。
4-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由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板 电容器,如果不考虑边缘效应,其电容量为:
电 容式传感器
变间隙型
变面积型
变介质型
在实际使用时,电容式传感器常以改变平行板间 距d来进行测量,因为这样获得的测量灵敏度高 于改变其他参数的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
改变平行板间距d的传感器可以测量微米数量级 的位移,而改变面积A的传感器只适用于测量厘 米数量级的位移。
1.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
下图为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图。当传感器的εr
概述
电容式传感器是实现非电量到电容量转 化的一类传感器。 可以应用于位移、振动、角度、加速度等参 数的测量中。 由于电容式传感器结构简单、体积小、分辨 率高,且可非接触测量,因此很有应用前景。
电容式液位计
棒状电极(金属管)外面包裹聚 四氟乙烯套管,当被测液体的液面上 升时,引起棒状电极与导电液体之 间的电容变大。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二、变极距型电容传 极距型电容传 感器
+ + +
+ + +
C =
ε 0εA δ
A
d
初始电容量C0为 :
εr
C0 =
∆C,则有
ε 0ε r S
d0
若电容器极板间距离由初始值d0缩小了∆d,电容量增大了
C0 = C = C0 + ∆C = d 0 − ∆d 1 − ∆d d0
ε 0ε r S
C C
20~100pF之间, 极板间距离在25~200µm 的范围内。最大 位移应小于间距的1/10, 故在微位移测量中应用最广。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灵敏度,减小非线性误差, 大都采用差动式结构。 在差动式平板电容器中,当动极板位移∆d时,电容器 C1的间隙d1变为d0-∆d,电容器C2的间隙d2变为d0+∆d, 则
δ
(a)
(b)
(c)
(d )
δ2
(e)
δ1
(f)
(g)
(h)
(i)
(j)
( k)
(l)
电容式传感元件的各种结构形式
一、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
1、角位移型
+ + +
2、平面线位移型
3、柱面线位移型. 柱面线位移型.
a d ∆x S b
∆C = C − C0 =
x
ε 0ε r ∆x ⋅ b
d
式中C0=ε0εr ab/d 为初始电容。电容相对变化量为
可见,输出电容的相对变化量∆C/C0与输入位移∆d之间成 非线性关系,当|∆d/d0|<<1时可略去高次项,得到近似的 线性关系:
∆C ∆d ≈ C0 d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4.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类型
平板电容器是由金属极板及板间电介质构成的。若忽略边缘效应,其 电容量为
改变电容器电容C的方法: 一是为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ε; 二是改变形成电容的有效面积S; 三是改变两个极板间的距离d。
电容式传感器基本类型
通过改变电容得到电参数的输出为电容值的增量ΔC,从
• 4.2.1 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 在低频时,传感器电容的阻抗非常大,因此L和r的影响可以忽略。
• 其等效电路可简化为图 b,其中等效电容Ce=C0 + CP,等效电阻Re≈Rg。 • 在高频时,传感器电容的阻抗就变小了,因此L和r的影响不可忽略,而漏电
阻的影响可以忽略。
• 其等效电路可简化为图c,其中等效电容Ce=C0+CP,而等效电阻re ≈ rg。
•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减动极板与定极板之间 的相对面积变化而引起的测量误差,大都采用差动式结构。
• 3.变介电常数型电容传感器
• 变介电常数式电容传感器的极距、有效作用面积不变,被测量 的变化使其极板之间的介质情况发生变化。
• 传感器的总电容量C为两个电容C1和C2的并联结果,即
若传感器的极板为两同心圆筒,传感器的总电容C等于上、下部分电容C1 和C2的并联,即
2.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
与变极距型相比,它们的测量范围大。可测较大的线位移或角位移。 平板型电容传感器两极板间的电容量为
• 可见,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是线性的,适合测量较 大的位移
• 增大极板长度b,减小间距d,可使灵敏度提高
• 极板宽度a的大小不影响灵敏度,但也不能太小,否则边缘影 响增大,非线性将增大。
而完成由被测量到电容量变化的转换。
电容式传感器
课题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第一节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点第二节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形式课型新课授课班级授课时数 2教学目标1.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形式。
教学重点1.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2.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3种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三种类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变化量计算。
学情分析教学效果新授课教后记A 、复习电阻式传感器。
B 、新授课第一节 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点一、基本概念电容式传感器是以不同类型的电容器作为传感元件,并通过电容传感元件把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成电容量的变化,然后再经转换电路转换成电压、电流或频率等信号输出的测量装置。
二、主要特点① 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② 功率小、阻抗高、输出信号强。
③ 动态特性良好。
④ 受本身发热影响小。
⑤ 可获得比较大的相对变化量。
⑥ 能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工作。
⑦ 可进行非接触式测量。
⑧ 电容式传感器的不足之处。
主要是寄生电容影响比较大;输出阻抗比较高,负载能力相对比较大;输出为非线性。
(提问)(与电阻是对比介绍)(简要分析原因)第二节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形式一、工作原理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从图4 - 1所示的平板式电容器中得到说明。
由物理学可知,由两平行极板所组成的电容器,如果不考虑边缘效应,其电容量为δAεC =式中,A ——两极板相互遮盖的面积(mm 2) δ——两极板之间的距离 (mm ) ε——两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F / m )由以上计算公式可见,当被测量使A ,δ,ε三个参数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时,电容量就要随之发生变化。
二、结构形式1.变面积(A )型电容式传感器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如图4 - 2所示。
图中(a )、(b )为单边式,(c )为差分式;(a )、(b )也可做成差分式。
图中1,3为固定板,2是与被测物相连的可动板,当被测物体带动可动板2发生位移时,就改变了可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相互遮盖面积,并由此引起电容量C 发生变化。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2E z 2 z1 E c1 c 2 E z2 E z1 z 2 z1 z 2 c1 c 2
z3 z 4
若采用变极距差动电容传感器,移动△d 后,
c1 s d 0 d
则, u 0
c2 s d 0 d
2 C AC C BC c0 d k 2 1 d d0 d0
△CBC 同前,对于△CAC ,因 d 0-△d,△d 为负, 所以和奇次项前的负号抵消。 灵敏度提高一倍,且奇次项
d 抵消,非线性减小。 d 0
d s 1 时, k 2 d0 d0
使 k 趋于常数,输入与输出是近似线性关系。 d 0↑、k↓,一般 d 0 在 0.5~1mm 以下 但 d 0 过小,电容器易击穿或短路,一般加介电常数ε 高的物质来改善。
c
s
2
d2
1
d1
d d d d 2 1 1 1 1 1 2 1 2 c c1 c 2 1 s 2 s s 1 2
代入 W
R 2C 4L
2
k 2 4 2 2 1 2 02 0
2
工作原理: 非电量→传感器→电容值变化→谐振频率 f0 改 变→谐振曲线在原工作点 A 附近移动→电容传感器 上的电压 uc 变化。 特点:输出是调幅波,该电路灵敏度高,但测量范 围小,工作点不易选好。 要求振荡频率稳定在 10-6 数量级。 输出信号与激励原同频率,幅度受到非电量 调制的调幅波 三、调频鉴频法测量电路
1
1 x 1 1 x x2 x3 1 x 2 3 s d d d d 当△d/d0<1 时, c 1 - d d d d0 0 0 0 d0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及其应用
4
两平行板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传感 器的基本理想公式为:
C A 0r A
dd
请思考:上式中,哪几个参量是变量?可
以做成哪几种类型的电容传感器?
4/14/2020
5
C A 0r A
dd
改变A、d、 三个参量中的任意一个量,均可 使平板电容的电容量C 改变。
固定三个参量中的两个,可以做成三种类型的 电容传感器。
4/14/2020
8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特性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是线性的, 灵敏度是常数。这一类传感器多用于检测直线位 移、角位移、尺寸等参量。
你能否画出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曲线??
4/14/2020
9
2、变极距(d)式电容传感器
当动极板受被测物体作用引起位移时,改变了两
极板之间的距离d,从而使电容量发生变化。
成差动形式后,能使灵敏度提高一倍。
请思考: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差动形式?
4/14/2020
18
休息一下
4/14/2020
19
§4.2 电容式传感器的 测量转换电路
4/14/2020
20
被测非电量
电容式 传感器
转换电路
电容变化
电量
转换电路实现将微小的电容变化转换为电压、 电流或频率等信号。
电容转换电路有电桥电路、调频电路、运算 放大器式电路、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等。
4/14/2020
16
4、差动电容传感器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减 小非线性,常常把传感器做成差动形式。
变极距式差 动电容器
4/14/2020
旋转形差 动电容器
圆柱形差 动电容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四章 电容式传感器
11
电容式油量表
电容 传感器
油箱
液 位 传 感 器
12
同轴连接器 刻度盘
伺服电动机
电容式压差传感器
外
结
形
构
应Leabharlann 用1-硅油 2-隔离膜 3-焊接 密封圈 4-测量膜片(动电
测 量 液
极) 5-固定电极
位
13
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
结构 1-定极板 2-质量块 3-绝缘体 4-弹簧片
钻地导弹
14
轿车安全气囊
ΔC U0 C0 U
差动脉冲调宽测量转换电路
初始时,C1=C2,输出电压平均值为零。 测量时, C1≠C2 ,输出电压Uo与电容的
差值成正比。
7
差动脉冲调宽测量转换电路
与电桥电路相比,差动脉宽电路只采用 直流电源,不需要振荡器,只要配一个 低通滤波器就能工作,对矩形波波形质 量要求不高,线性较好,不过对直流电 源的电压稳定度要求较高。
16
指纹识 别手机
汽车防盗 指纹识别
趣味小制作-电容式接近开关
电阻 电容 三极管 二极管 电感 继电器 电极片 电源 开关、导线。
17
制作提示
为了较好地演示制作好的电路,将继电 器触点(虚线所连的触点)所在的控制 电路接上,为了直观,控制对象可选择 灯或喇叭。 接近开关的检测物体,并不限于金属导 体,也可以是绝缘的液体或粉状物体。 制作时要考虑环境温度、电场边缘效应 及寄生电容等不利因素的存在。
8
运算放大器式测量转换电路
输出电压
Uo
C Cx
Ui
如果传感器为平板形
电容器,则
Uo
CU i
A
d
此电路能解决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
电容型传感器与测量电路
4.2.2 电桥电路 电容式传感器常连接成差动结构,接人交流电桥的两个相
邻桥臂,另外两个桥臂可以是固定电阻、电容或电感,也可以 是变压器的两个次级线圈,如图4-9所示。
图4-9 电桥电路
从电桥灵敏度考虑,图4-9(a)~(c)形式的灵敏度高,图 4-9(d)~(f)形式的灵敏度相对较低。在设计和选择电桥形式 时,除了考虑电桥灵敏度外,还应考虑电桥输出电压是否 稳定(即受外界干扰影响大小),输出电压与电源电压之间的 相移大小,电源与元件所允许的功率以及结构上是否容易
4.2.3 调频电路 调频电路是将电容传感器与电容、电感元件构成振荡器的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S均为常数,即输出与输 入为线性关系。但与变极距式相比,灵敏度较低,广泛用 于较大的直线位移和角位移的测量。
4.1.5 变介电常数式
变介电常数式电容传感器常用来测量介质的厚度、位置
和液位等,如图4-7所示。图4-7(a)是用来测量纸张、绝缘薄
膜等厚度的电容式传感器原理图,两平行极板固定不动,当
图4-3为这种传感器的原理图。当传感器的εr和A为常数, 初始极距为δ0,由式(4-2)可知其初始电容量C0为
C0
0 r A 0
当动极板因被测量变化而向上移动使δ0减小Δδ时,电
容量增大ΔC,则有
1
C0
C
0 r A 0
C0
1
(
0
)2
0
当Δδ<<δ0时, 1 ( )2 ,1 则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容式传感器比较理想的信号调理电路,如图4-8所示。图中 Cx是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C是固定电容,u是交流电源电压, uo是输出信号电压。由运算放大器的理想条件“虚短”和 “虚断”可得
电容式传感器
§4.4 电容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
一、交流电桥
~ ~ U SC U sr Z 1Z 4 Z 2 Z 3 ( Z 1 Z 2 )( Z 3 Z 4 )
平衡条件为
Z 1Z 4 Z 2 Z 3 0
Z1 Z2
Z3 Z4
上页 下页
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
z1 z 4 z 2 z 3
C1
A
0 0
C2
A
0 0
上页
下页
差动结构分析
C1 C0 1 0 0 0
2
C2 C0
1 0 0 0
上页 下页
另一种变介电常数的电容式传感器:
s δ
S
气隙
ε0ε r
d
C
d 0
d
0s d
d
r 0
r
d不变, ε改变,如:测量粮食、纺织品、木材或煤 等非导电固体介质的湿度。 ε不变,d改变,如:测量纸张、绝缘薄膜等的厚度
上页 下页
§4.3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及等效电路
上页
下页
二、变压器电桥
等效电路图:
I1 Zf C1
图4-13(h)
1 I1 I f Z I2 I f Z 0
上页 下页
j
E1
c1
1
f
E1 E2
j
E2 If I2 C2
c2
f
I1 I 2 I f
求得: I f
( E 1C 1 E 2 C 2 ) j 1 Z f ( C 1 C 2 ) j
第4章电容式传感器(吴建平)
0
(
0
) 2 ]
C2 C0 [1
0
(
0
) 2 ]
电容的总的变化量
C C1 C2 2C0 [
0
(
0
)3 ]
第 4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4.2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 电容相对变化量
C 2 [1 ( ) 2 ( ) 4 ] C0 0 0 0
4.3 测量电路 3.二极管双T型电路 UE 高频对称方波电源,D1、D2 二极管,特性相同; C1、C2传感器差动电容;R1、R2 为固定电阻,RL负载。 一个周期内RL 上的平值电压为
U RL
R( R 2 RL ) RLU E f (c1 c2 ) MU E f (c1 c2 ) 2 ( R RL )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4.2 电容传感器输出特性 2.变面积型(S)
平板电容:当动极板移动Δ X 后,两极板间电容量为
初始电容 C0 ab
C x 电容的相对变化量 C0 a
b(a x) b x C C0 x C0 C0 a
C b k0 x
☻ 一个周期内负载 RL 上输出电
压URL与电源电压UE幅值、频率 f 有关; 与电容的差值 (C1-C2) 成正比。
第 4章
电容式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4.3 测量电路 3.二极管双T型电路 工作原理分析 • t > 0电路接通, C1充电至UC1= E ; • t = t1 UE负半周, D1截止,D2导通 C2充电至UC2 =-E,同时C1通过RL放电; 负载上电流 :IL’= I1’(放)+ I2’(电源) • t = t2 ,UE正半周, D1导通, D2截止 C1充电, C2放电; 负载上电流 : IL = I1(电源)+I2(放) • C1 = C2时 IL = IL’一个周期内平均值
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尺寸、压力等)的变化转换 成电容变化量的一种传感器。实际上,它本身(或和被测物) 就是一个可变电容器。
电容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易实现非接触 测量等优点。也存在易受干扰、分布电容等影响。
它广泛应用于压力、位移、加速度、液位及成分含量等的 测量。
6、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如图所示。 图中C1、C2为差动式电 容传感器, 电阻R1=R2, A1、A2为比较器。当双稳态触发器处 于某一状态, Q=1, Q =0, A点高电位通过R1对C1充电, 时间常 数为τ1 = R1 C1, 直至F点电位高于参比电位Ur, 比较器A1输出
正跳变信号。与此同时, 因 Q= 0, 电容器C2上已充电流通过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灵敏度,减小非线性误差,大都采 用差动式结构。下图是变极距型差动平板电容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在差动式平板电容器中, 当动极板位移Δd时, 电容器C1的间隙d1变
为d0-Δd, 电容器C2的间隙d2变为d0+Δd, 则
0
d1
C1
0
d2
C2
S
差动平板式电容传感器结构图
c1
c0 1
S——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
d——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真空
4.2 结构类型
改变电容C的方法有三种,其一为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 ε;其二为改变形成电容的有效面积;其三为改变两个极板 间的距离,而得到电参数的输出为电容值的增量ΔC,这就成 了电容式传感器。
因此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变极距型、 变面积型和变介电常数 型三种。
下图是二极管双T形交流电桥电路原理图。e是高频电源, 它提供了幅值为U的对称方波,VD1、VD2为特性完全相同的两只 二极管,固定电阻R1=R2=R,C1、C2为传感器的两个差动电容。
第四章 电容式传感器
四、温度的影响
环境温度的变化将改变电容传感器的输出 与被测输入量的单值函数关系,从而产生温 度干扰误差(简称温度误差)。这种影响主 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温度对结构尺寸的影响
电容传感器由于极板间隙很小而对结构尺 寸的变化特别敏感.在传感器各零件材料线膨 胀系数不匹配的情况下,温度变化将导致极间 隙有较大的相对变化,从而产生很大的温度误 差.
二、变间隙型
1. 基本结构
设动极板在初始位置时与定极板的间距为d0。 此时的初始电容量为 C S
0
d0
当被测量的变化引起间距减小了Δd时,电 容量就变为 C0 S S 1
C0 C d 0 d
当
d 1 时: d0 d d0 C d d C0 1 d0 d0
1. 电容式液面计
电容器总电容: C C1 C2 介质为气体部分的电 容: 2 (h x)
C1 R ln r
介质为液体部分的电容:
2 x x C2 R ln r
h 为电极高度; R 为外电极的内半径; r 为内电极的外半径.
2 (h x x x) 2h 2 ( x ) C x a bx R R R ln ln ln r r r
由虚断: I i I x
Ci 由上三式得: U 0 U i Cx
CX为电容传感器 理想运算放大器: 虚短和虚断
S Cx d C U 0 U i i d S
2. 温度对介质的影响 温度对介电常数的影响随介质不同而异, 空气及云母的介电常数温度系数近似为零, 而某些液体介质,如硅油、蓖麻油、煤油 等,其介电常数的温度系数较大。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V
235.6L
三、变极板间距(d)型
设初始电容为:
C0
0r S
d0
0S
d0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当间隙d0减小Δd时,则电容量增大ΔC,则:
C
C C0
0r S
d0 d
0r S
d0
0r S
d0
d d0 d
C0
d d0 d
电容的相对变化为: C d 1 C0 d0 1 d d0
C0
d0
d0
d0
d0
1 C C0 1 d
d0
灵敏度:
C 2d
C0
d0
非线性误差:
11/12
2 (d / d0 )3 100% ( d )2 100%
2(d / d0 )
d0
§4.2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等效电路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等效阻抗 2 f
放电时间
T = -RC*ln(Vs/Vt)
U SC
U AP
U BP
C1 C1
C2 C2
U1
结论: 〈1〉输出直流电压 USC 具有线性输出特性; 〈2〉无须附加解调电路,而只需经低通滤波简单引出输出(自身能判向); 〈3〉由于低通滤波对波形要求不高,故仅需一电压稳定度较高的直流电源, 比要求稳频稳幅的交流电易于做到。
去高次项得到其近似的线性关系:
C d
C0 d0
为了提高灵敏度,应使当d0 小些还是大些?当变间隙式 电容传感器的初始极距d0较 小时,它的测量范围变大还 是变小?
电容传感器的静态灵敏度为
第4章电容式传感器
4.1 电
传感器 工
结构
由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 板电容器,如果不考虑边缘效应,其电容量为: 板电容器,如果不考虑边缘效应,其电容量为:
式中: 式中: d ——电容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 ε 电容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 其中ε ε——电容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 = ε 0 ε r,其中ε0 为真空介电常数, 为极板间介质相对介电常数; 为真空介电常数,εr为极板间介质相对介电常数; ——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 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 A——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 ——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d——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4.1电
传感器 工
结构
为防止击穿或短路, 为防止击穿或短路,极板间可采用高介电常数 的材料(云母,塑料膜等)作介质. 的材料(云母,塑料膜等)作介质.云母片的 相对介电常数是空气的7 相对介电常数是空气的7倍,其击穿电压不小于 kV/mm,而空气的仅为3kV/mm 3kV/mm. 1000 kV/mm,而空气的仅为3kV/mm.因此有 了云母片,极板间起始距离可大大减小. 了云母片,极板间起始距离可大大减小.同时 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的线性度得到改善. 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的线性度得到改善. 一般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起始电容在20 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起始电容在20~ 一般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起始电容在20~ pF之间 极板间距离在25 200μm的范围内 之间, 25~ 的范围内, 30 pF之间,极板间距离在25~200μm的范围内, 最大位移应小于间距的1/10 1/10, 最大位移应小于间距的1/10,故在微位移测量 中应用最广. 中应用最广.
式中: 式中: ——空气介电常数 空气介电常数; ε ——空气介电常数; ——由变换器的基本尺寸决定的初始电容值 由变换器的基本尺寸决定的初始电容值, C0 ——由变换器的基本尺寸决定的初始电容值,即: 2πε H
精品文档-传感器原理及应用(郭爱芳)-第4章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4.1 工作原理及结构类型 4.2 信号调理电路 4.3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4.4 容栅式传感器 4.5 电容式集成传感器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4.1 工作原理及结构类型 4.1.1 工作原理
电容式传感器实质上是一个可变参数的电容器。由物理学 可知,用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板电容器 (如图4.1所示),当忽略边缘效应时,电容量可表示为
(b)为变极距式,图4.2(c)~(h)为变面积式,而图4.2(i)~ (l)则为变介电常数式。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图4.2 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形式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1. 变极距式 图4.3(a)为变极距式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图。图中下极 板固定不动,当上极板随被测量的变化上下移动时,两极板之 间的距离δ相应变化,从而引起电容量发生变化。 当传感器的ε和A为常数、初始间距为δ0时,由式(4.1) 可知初始电容量C0
C
A
g 0
(4.15)
0g 0
式中:εg——固体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云母εg=7);
δg、δ0——固体介质和空气隙的厚度。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图4.5 放置固体介质的电容器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2. 变面积式 图4.6为变面积式位移电容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 4.6(a)为直线位移型平板电容器的原理图,当两极板完全重 叠时,其电容量C0=εab/δ。当动极板移动Δx时,两极 板重叠面积减小,电容量也将减小。如果忽略边缘效应,可得 传感器的特性方程为
C0
A 0
(4.2)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图4.3 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原理图及特性曲线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1 = d − ∆d
C1 = C0 + ∆C
, d 2 = d + ∆d , C2 = C0 − ∆C
d2 d1
可移动极板
C2
C1
下固定极板
图 4- 4 差动式结构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根据式( - ) 根据式(4-3)有:
C0 C1 = C0 + ∆C = 1 − ∆d / d C0 C 2 = C 0 − ∆C = 1 + ∆d / d
∆d ∆C = 2C0 d ∆C 2C 0 k = = ∆d d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若考虑式( - )中级数展开中的二次项时, 若考虑式(4-10)中级数展开中的二次项时, 相对非线性误差为 其相对非线性误差为:
∆d 3 ( ) ∆d 2 d δ = = ( ) × 100 % ∆d d d
可见,差动式结构比单极式结构的电容传感器灵敏度 可见,差动式结构比单极式结构的电容传感器灵敏度 非线性大大减小。 提高了一倍 ,非线性大大减小。 采用差动式结构,由于结构上的对称性, 采用差动式结构,由于结构上的对称性,还可以减小 静电引力给测量带来的影响, 静电引力给测量带来的影响,并有效地改善由于温度等环 境影响所造成的误差。 境影响所造成的误差。
考虑一次项, 考虑一次项,由
∆C ∆d ≈ C0 d
灵敏度为
∆C C0 ε 0ε r S = = 灵敏度: 灵敏度:k = ∆d d d2
(4-9) )
考虑二次项, 相对非线性误差为 考虑二次项,其相对非线性误差为:
∆d δ = d
2
∆d ∆d d = d × 100 %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根据电容器变化的参数不同, 根据电容器变化的参数不同,电容式 传感器可分为: 传感器可分为
变间距型 —— 改变 改变d 改变S 变面积型 —— 改变 改变ε 变介电常数型 —— 改变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常用电容器的结构形式
δ
(a)
(b)
(c)
(d )
δ2
(e)
δ1
(f)
(g)
∆C ∆d ∆d ∆d 2 ∆d 3 = [1 + + ( ) + ( ) + ⋅ ⋅ ⋅] C0 d d d d
常设定∆d / d ‹‹ 1,取0.02~0.1,因此, 常设定 , ,因此, 可略去高次项, 可略去高次项,得到
(4-6) )
∆C ∆d ≈ C0 d
(4-7) )
其特性曲线如图4-3中 所示 所示. 其特性曲线如图 中1所示
通常∆d 通常 / d ‹‹ 1,上两式可用级数展开成 ,上两式可用级数展开成
∆d ∆d 2 ∆d 3 C1 = C0 [1 + + ( ) + ( ) + ⋅ ⋅ ⋅] d d d ∆d ∆d 2 ∆d 3 C2 = C0 [1 − + ( ) − ( ) + ⋅ ⋅ ⋅] d d d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基本工作原理、 第一节 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
由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板电容器, 由绝缘介质分开的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板电容器, 如果不考虑边缘效应, 如果不考虑边缘效应,其电容量为
C=
εS
d
=
ε 0εr S
d
(4–1)
式中: 电容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 其中ε 式中:ε—— 电容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ε=ε0εr ,其中 0为 真空介电常数, 极板间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真空介电常数,εr 为极板间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S —— 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 两平行板所覆盖的面积; d ——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两平行板之间的距离
(h)
(i)
(j)
( k)
(l)
图( b )、 ( c )、 ( d )、 ( f )、 ( g )和( h )为变面积型, ( a )和( e )为变极距型, ( i )~( l ) 则为变介电常数型。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变间距型电容传感器 一、 变间距型电容传感器 为固定极板, 为可动极板, 图4-2,设下极板 为固定极板,上极板 为可动极板, ,设下极板A为固定极板 上极板B为可动极板 两极板间的介电常数和相互遮盖面积S不变 不变, 两极板间的介电常数和相互遮盖面积 不变,初始间距为 d ,忽略边缘效应的条件下,初始电容为 忽略边缘效应的条件下,
C0 =
C
B B
ε 0ε r S
d
∆d
无法显示 图像。计 算机可能 没有足够 的内存以 打开该图 像,也可 能是该图 像已损 坏。请重 新启动计 算机, …
∆C
C0
A
d
∆d
d
(a) 结构图
(b)
特性图
图4-2 变间距型电容式传感器 原理图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若电容器极板间距离由初始值d 缩小了∆d, 若电容器极板间距离由初始值 缩小了 ,电容量 增大了∆C,则有 增大了 ,则有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③ 为了克服非线性和提高灵敏度之间的矛盾,可采用 为了克服非线性和提高灵敏度之间的矛盾, 所示的差动式结构。 图4-4所示的差动式结构。 所示的差动式结构 变极距型差动电容传感器的结构是: 变极距型差动电容传感器的结构是: 动极板置于两定极板之间, 动极板置于两定极板之间,初始位置 d1 = d2 = d, 两初始电容相等。当动极板向下移动∆d 两初始电容相等。当动极板向下移动 时, 两边极距变化为: 两边极距变化为
C0 C = C 0 + ∆C = = d − ∆d 1 − ∆d d
ε 0ε r S
(4-3) )
∆d ∆d ∆C = C − C 0 = C0 = d − ∆d d
∆d 1 − C0 d
(4-4) )
−1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相对变化量为: 电容相对变化量为
∆d ∆C = d (1 − ∆d d ) C0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二、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 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 是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4--5是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原理结构示意图。 被 是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原理结构示意图 测量通过动极板移动引起两极板有效覆盖面积 的改变 的改变, 测量通过动极板移动引起两极板有效覆盖面积 S的改变, 从而得到电容量的变化 电容量的变化。 从而得到电容量的变化。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综上所述: 综上所述: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与极距d 成反比, ①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与极距 成反比,只有 很小时,才有近似的线性输出,因此, 在∆d/d 很小时,才有近似的线性输出,因此,这种 传感器适用于微米( )级的位移测量中。 传感器适用于微米(µm)级的位移测量中。 指出:传感器的灵敏度S 与初始极距d ② 式(4-9) 指出:传感器的灵敏度 与初始极距 的平方 成反比,故可采用减小d 的办法来提高灵敏度, 成反比,故可采用减小 的办法来提高灵敏度,但又 影响了线性。 影响了线性。为此在设计此类传感器时应采用折中的 办法来解决。 办法来解决。
图4-3 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如果考虑式( )中的二次项, 如果考虑式(4-2)中的二次项,则有
∆C ∆d ∆d = (1 + ) C0 d d
(4-8) )
其特性曲线如图4-3中2所示。 其特性曲线如图 中 所示。 所示
图4-3 变极距型电容传 感器的非线性特性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 4-10 )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灵敏度: 灵敏度:
k=
ε 0ε r S
d
2
(4-9) )
相对非线性误差为 相对非线性误差为:看出:要提高灵敏度,应减小起始间隙d 由上式可以看出:要提高灵敏度,应减小起始间隙 , 但非线性误差却随着d 的减小而增大。 但非线性误差却随着 的减小而增大。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灵敏度,减小非线性误差,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灵敏度,减小非线性误差, 大都采用差动式结构。 大都采用差动式结构。
d
S
ε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εS C=
d
(4–1)
当被测参数变化使得式( )中的S、 当被测参数变化使得式(4-1)中的 、 d 或ε发生 发生 变化时,电容量 也随之变化。如果保持其中两个参数 变化时,电容量C 也随之变化。如果保持其中两个参数 不变,而仅改变其中一个参数, 不变,而仅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并且使该参数与被测量 之间存在某种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之间存在某种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就可把该参数的变 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就可转换为电压、 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就可转换为电压、 电流、频率等电信号输出, 电流、频率等电信号输出,这就是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 原理。 原理。
C=
ε 0ε r ( L − ∆L)b
d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的变化量为 电容的变化量为:
∆C = C − C0 =
ε 0ε r ⋅ ∆L ⋅ b
d
∆C ∆L = 电容相对变化量为 电容相对变化量为: C0 L
很明显,电容量变化量Δ 与水平位移Δ 呈 很明显,电容量变化量ΔC 与水平位移ΔL呈线性 关系。那么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为线性 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为线性。 关系。那么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为线性。 面积型电容传感器适用于测量直线位移和角位移。 面积型电容传感器适用于测量直线位移和角位移。 直线位移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第四章 电容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结构及特点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第一节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 第二节 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电容式传感器的误差分析 第三节 电容式传感器的误差分析 第四节 电容式传感器的医学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