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品课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品格和行为规范。
而情感教育则是思想品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情感教育则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当明确情感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体验,培养其正确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情感管理和情感调适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教育环境是学生情感培养的课堂,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的积极因素,促进情感体验的健康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性,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借助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情感的沟通和表达,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注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教育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成长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知和认识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使情感教育情理并举,落到实处。
教育方法应当多样灵活,灵活运用情感教学的各种方式手段,通过讲述故事、进行情感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情感,提高学生自我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以及情感调控和情感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形成多方合力,真正做到全校一体化。
全校师生要齐心协力,形成浓厚的情感教育氛围。
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在校园建设和教学管理中注重情感教育,为情感教育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情感教育的渗透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情感教育的渗透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会关心他人,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感脆弱,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所以有必要加强当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促使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小学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为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寓教于乐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是加强小孩子的团队意识,加强团结有爱的意识,摆脱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形象,使小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品德,融入大家庭中,提高小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和对于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理解。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乏味,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台上讲解深刻的大道理,台下当成催眠曲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在课堂上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加强同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同学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教师负责找到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故事或是电影,来使同学们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情感教育明白一些道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处在小学时代的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讲的一些故事或是影片中的一些思想品德高尚的英雄人物就会激发起小学生的模仿兴趣,来提高自身思想品德素养,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讲到一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的“说谎话,害处大”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找班上几位同学来排练一个小故事《狼来了》,给同学们准备好台词本,由教师指导进行排练,分两组进行,一个是原著放羊的小孩由于说谎狼来了,欺骗山下的大人们,导致真的狼来了没人上山救助,导致羊被吃了,自身也有危险。
另一个是小孩勤奋务实,从不说谎话,狼来了后,山下的大人们帮他赶走了狼。
当同学演完小话剧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两个小孩遭遇的情况一样结局却有很大的不同,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今天的主题,诚实是最难得可贵的品质,诚实的孩子人人夸,说谎话危害很大,同学们要争当说实话的好孩子。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渗透至关重要。
情感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管理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情感智慧和情感修养的人。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健康、积极地发展情感,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倡导尊重和理解。
尊重和理解是情感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应通过课程、教育活动和日常管理等多种途径,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尊重和理解的力量。
教师要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理性表达感受和情感体验。
只有营造出互相尊重和理解的氛围,学校才能成为情感教育的温室,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情感教育是以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为核心的教育活动。
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活动,如情感沟通、情感体验、情感故事、情感表演等,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情感体验到情感表达,不断提升情感智慧和情感修养。
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等特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感活动,引导学生全面、积极地发展情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突出实践和引导。
情感教育是以实践引领和引导为主要方式的教育活动。
学校应注重情感教育的实践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情感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愈发懂得人情世故,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和价值观。
教师要做好情感引导工作,引领学生用心感知、用情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树立远大理想和高尚情感,使情感教育的渗透实际生动、有力量。
浅谈思品课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渗透
浅谈思品课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渗透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说:“感情这个东西很重要,如果能激起孩子们的道德情感,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
”然而,在教育中运用情感教学又是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小学思品学科是一门说理性较强的课程,它的教学成功与否就要看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的程度,因为小学生的情感是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的感染而产生共鸣的。
于是,我深入探讨并充分利用“情感”教学来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了大胆地尝试。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故事引路,激发情感思品课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乐学"、"爱学",充分发展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在思品课中,我通常安排新课引入、学文明理、指导行为、总结谈话四大环节。
在教学中又注意了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导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中通过采用配乐、角色朗读、质疑、谜语、儿歌、启发谈话等生动的形式,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
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少年儿童的道德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
例如《讲信用》一课中,我在开始设置了一请故事大王来讲故事的情节,学生情绪高涨。
可急转直下,故事大王失约没来,师生一阵失望。
就在这一起一伏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讲信用给别人带来的不快,为后面的学习铺下了感情基础。
然后,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让学生看书后讲明代的著名学者宋濂讲信用的两个小故事,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使学生产生情感的涟漪,激发了学生做一个讲信用的人的自觉性。
二、激情导路,情理交融思品课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够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来提升其综合素质。
情感教育强调对学生情绪的观察、分析和调节,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和情感需求,培养他们正确处理情绪的能力。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情感教育倡导以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面对生活,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善良、宽容等积极的情感品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使他们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奋斗,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来促进其健康成长。
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的良好互动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扩大社交圈子,增加社交经验,促进他们积极融入社会。
最新小学思品学科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思品学科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
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
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思品学科是一门说理性较强的课程,在思品课堂上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思品学科的德育功能。
寓德育于思品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还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作为一名思品教师,我在思品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好处一、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小学生的感情既十分丰富,又具有可塑性。
创设情境,强化感受是陶冶高尚情操、铸造美好心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个动人的故事,一首革命歌曲,一张图片,等形象直观地表现某一个道德观点,说明某一个道理,通过情景还可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的刺激,常常会激起丰富的直觉情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六年级学生在观看电影《百团大战》时,看到八路军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瘫痪,八路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学生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
这说明影片展现的情景引起了全班学生情绪的共鸣。
在这样的氛围中继续教学,在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直觉情感后再参与讨论,教学效果自然不同。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促使学生的正确行为。
二、课堂延伸,培养良好的习惯。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小公民奠定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
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思品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
例如在讲授《今天,你安全吗》一课时,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说出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隐患,要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
尤其是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
小学生品德教育中的道德情感培养
小学生品德教育中的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情感作为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可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的道德情感培养。
一、家庭方面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成为小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的道德情感。
父母应该注重亲子沟通,与孩子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情感问题。
同时,家长还可以借助家庭活动、亲子游戏等方式,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的感受,培养其同情心和友爱心。
二、学校方面学校是培养小学生道德情感的重要场所,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通过校园活动、课堂教学等方式加强对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在班级管理方面,教师可以设立班级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行为。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道德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正确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方面社会环境是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因素,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情感培养环境。
社会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志愿者活动、道德讲座等形式,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此外,社会各个层面也应当弘扬正能量,营造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社会氛围,为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提供积极的社会示范。
综上所述,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情感培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合作,共同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道德情感培养环境,培养他们正确面对情感问题、关爱他人的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发挥和增加细节。
)。
小学品德课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试论小学品德课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关键词:小学;品德教育;渗透情感教育【中图分类号】g623.15通过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我认为一名优秀的品德教师应是一名出色的情感艺术大师,能够通过一切表达情感的因素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想学习,并且认识到品德课程的实用性。
因此,若想将品德课讲授出艺术性、趣味性、科学性并存的效果,品德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课堂中注重对学生情感因素的挖掘1.首先要明确品德课的重要性在很多的学生思想里,都认为品德课是副科,不如语数课程重要,这种对课程的偏见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品德课意义与教学目的的灌输。
在课堂中通过列举周恩来、钱学森等优秀人物的成长历程,深刻阐明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课学习的重要性。
2.从学生自身挖掘情感因素在思品课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明确思品课程情感教育目标,使情感教育任务具体化,使学生在思品课教学中达到预期情感教育要求。
从学生自身挖掘情感因素的根本手段是在学校生活中观察和了解学生,具体的实施手段有:(1)尽可能了解到班级内所有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发现不良现象尽快解决之。
(2)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品德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挖掘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年龄段因素。
(3)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孩子们接触到不良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
这就要求老师应详细了解各种不良信息对孩子们思品的侵蚀和危害程度,有防患于未然的防范意识。
3.广泛选取教材教师可以围绕具体的教学重点,将视线从课本中转移到日常的生活与社会大环境中,通过多渠道进行对素材的搜集,比如报刊、书籍、新闻、社会现实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
将从社会和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作为教学素材可以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二、教师情感的影响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交心的过程,因此在小学品德课的情感教学中,必然会设计到教师的情感问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探究引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教育环节。
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以期能够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以榜样示范渗透德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应该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操守,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榜样。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自身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示范良好的品德,这样才能够真正渗透德育。
二、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感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感。
通过一些爱心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同时也懂得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三、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参加社区服务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
四、开展主题班会,深化学生的德育教育主题班会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结合班主任工作,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学习一些道德与社会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五、细致教育,注重点滴积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细致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注重点滴积累,通过日常的行为规范教育、礼仪教育等,细致地渗透德育。
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够在细节处渗透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社会意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一、教材选择——课文展现道德理念教材选择是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步。
在挑选教材时,应特别注重选择那些能够展现积极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的课文。
例如,可以选取一些富有情感、蕴含着童话故事、传统文化或当代励志故事的课文,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和品德。
二、教学手段——情感渗透与榜样示范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教学内容。
情感渗透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
教师可以在诵读经典诗文时,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如喜悦、忧愁、思考等。
同时,榜样示范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
通过讲述一些有道德感和良好品质的故事,比如孔子、孙中山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向这些榜样看齐。
三、评价方式——注重思辨与综合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侧重于记忆和应用能力,而缺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考核。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思辨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同时,主观题和开放性题目也可以在评价中占据一定比例,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观点表达能力。
四、教学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环境的塑造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例如,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打造一个温馨喜庆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道德品质,并用榜样引导学生做到实实在在的行动。
五、教师作用——身教言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导者和示范者。
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形成。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视,思想品德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而情感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是提高学生情感品质、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态度的基础,下面就具体分析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是不同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关爱和尊重。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特长和擅长的学科等方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而为学生提供情感教育的个性化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鼓励他们坦诚面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情感交流活动,如谈心会、感悟分享等,让学生有机会倾诉自己的困惑和快乐。
情感教育应该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
1. 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设定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明确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友爱精神、团队意识等。
2. 情感教育在教学设计中应得到充分考虑。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感教育的特定环节,如情感课程、情感活动、情感体验等。
通过这些特定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机会去感受和体验情感教育的内容,并通过这些体验来理解和领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3. 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教师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学生的情感需求,并积极回应,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通过言传和身教,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增强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
4. 情感教育要渗透到评价和考核中。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品质的评价和考核,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感教育方面的考核项目,如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行为进行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小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取决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
而思想品德课就是向学生序列化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一种潜藏于人的内心思想教育,它的目标是要规范人的行为举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人的品德虽不能像语、数那样用百分准确地衡量出来,但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反映出内心活动。
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改造自己、完善自己。
重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
那么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呢?一、以情育情,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人们利用自己所认识和掌握的道德规范去衡量别人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时产生的态度体验被称为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在形成人的品德结构的和发展中起着非常的作用,并对提高道德认知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是联结“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对道德行为也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实施道德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体现高效课堂、有效课堂的重要方面。
高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当以促进小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地、协调地发展,以获得课堂教学整体的高效、有效为目的,力求体现道德情感教育的有效价值。
二、以境育情,激发道德情感体验让学生有自主乐学的情绪,从心态上解放学生思品课教师要敢于把学生从传统的“做听话守规矩的好孩子”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在保证身体健康发育、举止规范文雅的前提下,创设“三多”的宽松学习环境,让学生愿学、乐学。
其一,多设计学生自由活动的环节。
如《待人有礼貌》一课,教师不宜多讲,让学生在自主表演、相互评价中学习待人接物的一些基本礼节,从中懂得待人处事要文明、要礼貌的规范要求。
其二,多采用激励措施。
如课堂上多使用“你真勇敢”“你真棒”“你真聪明”等激励性语言或发“小红花”“小金杯”“大拇指”“小标兵”等正面激励措施,让学生愿说、敢说、敢做、乐学。
其三,多给学生自我表现机会。
如学生发言可变举手点名式为不举手的自由式,有些行为规范可由语言表述式改为动作演示式等,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受身心约束,有更多的自由发表见解、表现自我的机会。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策略发布时间:2022-01-17T08:35:22.52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8月总第382期作者:胡涛[导读] 情感渗透教育是以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对知识传授解析模式进行科学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其用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品德知识,认同思想品德教育,并形成以正确的思想品德进行自律的良好习惯。
本文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探讨了把情感渗透教育应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并就情感渗透教育应用上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究。
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更好地提升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做出积极的贡献。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临潼小学710600摘要:情感渗透教育是以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对知识传授解析模式进行科学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其用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品德知识,认同思想品德教育,并形成以正确的思想品德进行自律的良好习惯。
本文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探讨了把情感渗透教育应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并就情感渗透教育应用上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究。
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更好地提升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情感渗透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加入情感渗透教学的必要性情感渗透教学是一种现代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其主张在深入观察教育对象,了解教育对象情感心理基础上,以符合其情感认知能力,心理接受度的方式开展教学,从而使得教育对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容易接受和配合,是一种注重情感熏陶与道德教化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把情感渗透教学融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起到如下一些方面的作用: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情感渗透教育因为主张按照教育对象的情感接受性和心理规律开展教学,因而在方法上更为灵活,更注重跟学生的互动沟通,这可以让原本由教师自上而下进行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扭转为教师跟学生之间进行积极沟通互动的教学,教师更注重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认识理解情况,反馈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情感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对学生给予辅导。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探究引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其中德育渗透至关重要。
德育渗透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和教学实践,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中,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以期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是小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引领者和示范者,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自身言传身教的方式,以身作则,示范正确的道德行为和健康的人生态度。
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优秀品质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性,从而自觉践行这些价值观念。
教师还应当利用日常教学、生活和社交等各种机会,不断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的美好情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非常片面。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在阅读课中,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领悟感悟,并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际关系、道德选择等问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师还可利用社会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参与公益活动,感受社会的温暖与冷漠,从而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融入德育内容的课堂教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中,教师应将德育内容融入到日常学科教学中。
在语文课中,通过选取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品德修养与情感体验;在数学课中,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在科学课中,引导学生对生态理念的理解和意识。
通过各个学科的德育渗透,可以使学生积累更多的道德知识和情感体验,为他们构建丰富的道德情感积淀和心灵世界。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
认知、激情、明理、导行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四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
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更要注重情感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和深化道德认识。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情感渗透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必须以培养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儿童为根本目标。
其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学习做人。
因此,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特点决定了情感教育是本课程的教育目标。
那么,怎样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情感的积极升华呢?一、注重体验,激活情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所生成的情感教育话题是以儿童“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现的。
对于儿童而言,他们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和领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完成各项活动目标。
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角色”实践中唤起心中的情感,积累道德探索的直接经验。
例如:在“同学之间”一课中,我出示了学校开运动会时,班级拍摄的照片,在同学们回味运动会给大家留下的美好回忆的同时,引导学生交流:当你要上场时,你的衣物是谁帮你照看的?当你站在起跑线上时,是谁在为你加油的?当你受伤时,是谁陪你去保健室的?唤醒学生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时的感受。
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壮壮踢球时撞到了同伴乐乐,两人差点打起来,后来经同学们劝阻,球赛继续玩下去,玩得很高兴。
通过表演,让学生对同学之间矛盾的处理有情境感,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明白如果我们互相体谅了,小矛盾就没有了。
情境表演可以让学生产生切身体会,而不是将结论停留在口头的空话。
二、树立榜样,激发情感1.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典型人物时,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要学习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还要让学生记住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令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领袖英雄的伟大,从而对其产生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情感,对社会公德、道德品质的正义感等。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首先需要教师注重学生情感发展的识别和引导。
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情感敏感度,及时了解学生情感状态,关注学生的生活、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扶持和关爱。
同时,教师应该创造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状态,鼓励学生互相关心、支持、尊重和理解。
其次,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和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教师应该将情感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情感。
教师还需利用故事、诗歌、音乐等多种文艺手段,通过艺术表达、情感共鸣等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反应和体验,增强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锻炼情感自控、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美好。
最后,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需要教师注重学生自我发展和全面成长。
情感教育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和发展潜力。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提升的能力,让学生培养自我情感管理和情感成熟的素养。
教师还应该促进学生的思想开阔、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成长和收获。
总之,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职责的具体体现。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识别和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多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情感素养,关注学生自我发展和全面成长。
只有这样,才能使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更有效果的作用,让学生不仅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更成为有情感、有品质的人。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探究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一、设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当设立明确的德育目标,明确要培养学生的哪些德育素养。
这些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正直品格、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
通过设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可以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
二、教育师生关系: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育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与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激发他们发展积极向上的品德。
三、设置情境与案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情境与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问题,并通过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四、注重情感教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经历、故事、影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美、善、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态度。
五、进行品德训练: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进行品德训练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品德训练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善行;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六、注重家校合作: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家校合作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可以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并共同商讨解决方式,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通过以上途径的渗透和实施,可以使德育活动真正渗透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也能够与学科教学相互融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培养良好的品德与社会素养。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探究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社会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
德育渗透的途径是多样的,下面将对其中几种常见的途径进行探究。
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有关品德和社会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章,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并通过学习和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相互帮助的意识。
二、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渗透的另一种途径。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单位、慰问社会弱势群体、参加社区服务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而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关爱心和奉献精神。
三、文化艺术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也是德育渗透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情感教育和美德修养。
四、班级管理班级管理也是德育渗透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和树立正确的班级规范,来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守纪律和规则。
在班会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章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集体意识。
在日常管理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德育渗透的途径是多样且相互联系的,需要教师综合运用不同的途径,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德育工作更加有针对性、有效性。
只有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为了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课堂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在教学内容上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与德育教育相关的话题,例如友情、公德心、坚持等,通过讲述相关的故事、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品德素质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通过安排一些道德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还可以通过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形成性评价。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品德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品德素养进行形成性评价。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掌握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成长情况;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理解和态度,并进行适时的指导和引导;还可以通过评选优秀学生和班级的道德楷模、进行个人自评和互评等方式,激励学生的道德行为。
我们还应该注意与家庭、社会的紧密联系。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家庭和社会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增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还要积极与社会结合,邀请一些社会公民或专业人士进入学校进行报告或讲座,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通过在内容上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注重形成性评价和与家庭、社会的紧密联系,可以促进小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让他们成为有品德、有责任心的社会公民。
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师教育论文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文/徐珍珍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情感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这么说,人们的认识活动从未离开情感。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结合学科特点,对小学生渗透情感教育。
一、“以趣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更是这样。
在接受知识和道理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往往处于优势地位。
教师如果用形象具体、新颖鲜明的事物、丰富生动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及学习的热情。
比如,我在教学《爱护花草树森》时,上课第一句话我就问同学们是否喜欢到花园玩?学生自然高兴地回答:“喜欢!”我接着又说:“好的,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花园玩玩!”一边说一边挂出“街心花园图”挂图。
全班同学们个个面露喜色,大家认真地注视着街心花园图,议论着、猜测着老师会怎么样带领自己去花园里玩。
我正是抓住学生喜欢到花园玩的这种心理,利用“街心花园图”,进行启发提问,激起了全班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积极学习的情感。
小学思品课教材内容,大多以童话、儿歌、故事、寓言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
如果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这种潜在的趣味性,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同时还能够直接引导学生与教材内容产生情感共鸣。
再如《集体力量大》,这则寓言中的插图非常形象生动,课文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喜看爱读。
我指导学生看图读文,要求学生体会小水滴和木船、禾苗的情况变化,学生在边看、边读、边体会的过程中便逐渐萌发了热爱集体的感情。
当他们读完课文,不由自主感叹:“集体力量真大!”,自然明白道理。
二、“以情动情”情感具有感染性,“以情动情”就是要以老师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教师必须要有热爱自己的学生的热情,学生才是教育的对象,更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尊重学生,循循善诱地启发诱导学生,学生才能够感觉到老师的可爱、可亲、可敬、可信,师生的感情才能融洽,学生才喜欢接受来自老师方面的信息,也就容易为老师的情所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思品课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渗透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说:“感情这个东西很重要,如果能激起孩子们的道德情感,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
”然而,在教育中运用情感教学又是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小学思品学科是一门说理性较强的课程,它的教学成功与否就要看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的程度,因为小学生的情感是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的感染而产生共鸣的。
于是,我深入探讨并充分利用“情感”教学来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了大胆地尝试。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故事引路,激发情感
思品课课堂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乐学"、"爱学",充分发展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在思品课中,我通常安排新课引入、学文明理、指导行为、总结谈话四大环节。
在教学中又注意了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导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中通过采用配乐、角色朗读、质疑、谜语、儿歌、启发谈话等生动的形式,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
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少年儿童的道德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
例如《讲信用》一课中,我在开始设置了一请故事大王来讲故事的情节,学生情绪高涨。
可急转直下,故事大王失约没来,师生一阵失望。
就在这一起一伏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讲信用给别人带来的不快,为后面的学习铺下了感情基础。
然后,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让学生看书后讲明代的著名学者宋濂讲信用的两个小故事,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使学生产生情感的涟漪,激发了学生做一个讲信用的人的自觉性。
二、激情导路,情理交融
思品课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
教学中我总是注意把握好"学文明理"这一重头戏,以激情作为载体,紧扣教材,突出学科性,讲究准确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实效性,丝丝入扣进行分析,以情载理,情理交融。
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对于李芳错误这一部分,我紧紧抓住其心情变化为线索,带领学生分析理清了他犯错误的思想基础,紧接着扣住李芳的内心活动要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李芳的内心情感及思想活动,最后渲染李芳承认错误后受到大家的赞扬的情景。
学生边分析、边体会,最终发出了"承认错误是一件了不起的光彩的事"的结论,真可谓水到渠成,至今还使学生记忆犹新。
思品课中,学文是手段,激情是载体,导行才是目的。
如何把握好导行这一“落脚点”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除了考虑课堂情感的延续处,感情的内化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我总是顺势而为,重视导行与学文的有机衔接,充分重视每个具体事例(包括想和做练习)的情景性,层次性以及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来调动学生情感,重视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能力。
例如《在不隐瞒错误》教学中,学生对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有一定认识后,我考虑补充了如何对待同学错误的练习,同样把它设置在文中李芳的班上,利用前面铺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怎样才能做到不隐瞒错误这一正确观点。
三、回归生活知理动情
在学生产生与道德观点相一致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言行实际,通过辨析使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通过判断使正误的界线愈加分明,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某种道德观念形成完整的道德概念和较为稳定的态度。
在学文之后,我运用正反比较法,从反面向学生讲述了一个《可怕的事例》(一个人由于不讲信用,致使朋友妻子的眼睛因延期医治而瞎了,自己也因此一辈子受尽了良心的谴责),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明白了不讲信用的危害性--害人害己,进一步深化了观点。
接着,又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小组抢答课后辨析题,并给优胜组送上"信用星"。
由于这一环节顺应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气氛相当活跃,又让学生在思辨中进一步明理、深化。
生动形象的道德情境是孕育学生道德情感的土壤。
根据儿童易于动情、易受感染的特点,我结合日常生活顺势进一步创设情境,设计了这样一道层层递进式的辨析题:星期天,小青的妈妈要带小青到"飘雪乐园"游玩,这是小青盼望已久的事情。
1、小青已经答应了表姐下午一起到图书馆借书,这时,小青应该怎么办?……2,小青的同学小张来告诉小青,大队部通知他立刻到学校排练节目,因为明天将有外国小朋友到学校参观,这时,小青又该怎么办?……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这时教室里气氛热烈,表演者也很快进入角色,生动逼真的表演引起了台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当学生表演到采用打电话的方式向表姐说明因为学校临时通知排练节目而无法赴约时,我又顺势提出:如果表姐当时已经出门了,那小青又该怎么办?这时,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通过充分的想像,列举了十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如跑去告诉表姐、请其他人代为通知等等。
通过表演及层层递进的情境创设,学生不但很快理解了课文观点,并把"答应了的事要努力做到,做不到的事要及时说明原因"的道理牢牢地记在心中。
四、拓展延伸,以情育人
在思品教学中,注意"抓纲务本",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处理好课文内、外的联想分析,
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点。
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在处理教材"李芳回到家里,心情乱极了"一节时,我提出了"请同学们帮李芳分析一下,此时她可能面临着哪几种选择,后果怎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高涨,展开了思维的翅膀,这为后文李芳做出唯一正确的选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另外采用“小主持人”的教学方式效果也很好。
学生自由地通过朗诵、表演、讨论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本课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作为小主持人自身,拥有锻炼的机会、竞争的动力,都促使学生尽其所能,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实践证明,这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真可谓一举多得,在思品课创造教育的实施上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实施情感教育,教师的自身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将“情”字渗透到自己的品行举止当中,能使原本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更能贴近学生,易于学生接受。
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爱的教育,品德的启迪。
总之,在小学思品课中运用“情感”教学是我们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一个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我们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多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在欢乐中健康成长,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切实提高了思品课的教学实效。
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与学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心与心的情感启迪,注重发挥“情感”教育的教化功能,注重教学过程中情的渗透,学生才会在心灵的体验中,思想的顿悟中,情感的共鸣中,达理而通情,知理而动情,自觉长久地做到知行统一,形成理想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
只有这样,在思品教学中才能真正体现我们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道德教育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