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与特点、优势、合作学习形式和策略,以及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和实施步骤。
结论部分总结了小组合作学习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并给出了进一步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果的重要方式,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合作学习策略、课堂教学、实施步骤、促进作用、建议、教育研究、教学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逐渐引入了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及其实施步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提出建议和思路。
1.2 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信息技术领域,团队合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很多项目都需要团队共同协作才能完成。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克服个人主义,增强集体荣誉感。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剖析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剖析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体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
为了迎合这一理论,老师们绞尽脑汁,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
必然,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了我们教学的新亮点。
这种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探究为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成为一种优势。
但是,作为一个新事物,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老师们对这种学习模式存在片面的理解和盲目操作问题,很容易走入死胡同。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察、探索与交流,归纳了几个方面的问题,与大家共勉。
一、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性走进新课改的课堂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但以往教师提出问题或出示学习题目,学生积极讨论,然后学生代表回答问题的小组合作还谈不上有效合作。
那么,如何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下去呢?我认为教师还需要深入研究,从细节上下工夫。
首先,要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按照不同层次编排小组名单,确保照顾到每个小组均衡发展。
其次,明确小组每个成员的学习目标、任务和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人人乐学习,指导他们积极、和谐的合作。
然后为他们设计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的合作问题,创建融洽的合作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缺少合作方法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通过探究和交流生成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特别是那些在蜜罐中成长的孩子,根本不懂得与人合作,更不用说合作解决问题。
这就有待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渐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在时间的历程里,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与日俱增。
反之,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可能有合作的心思,学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
我们平时所谓的公开课、研讨课中所展示的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更为突出,老师为了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水平,总是临时拉套,虽然课上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但却缺乏合作学习的默契。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方法探究(合集五篇)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方法探究(合集五篇)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方法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方法探究新课程带来了教育理念的新变化,产生了新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法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与传统教学有明显的区别: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但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有效的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它能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它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老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
合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其局限性。
如果不假思索,每课必用就会走入教学误区:一味认为新课改就是让课堂热闹,就是教师不教;该合作的合作,不该合作的也合作。
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2.合作目的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3.合作无序4.合作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5.学生没有经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开始合作7.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草草收场8.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参与不足9.合作过于频繁10.合作没有结果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优势。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更具优势的特性。
1、互助性和集体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
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从而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
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及评价为中心,以竞争为主的学习交往模式,强调个人在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同时又带动小组整体发展的合作学习模式。
2、自主性和独立性:小组合作学习淡化了教师的权威,促使小组成员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中通过互动式、互助式、讨论式进行学习,使语言、思维和胆量得到训练,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的目标。
初三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初三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三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
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讨论、研究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学习过程。
它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注重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帮助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
2.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沟通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中不断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3.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使学习更加深入、扎实,提高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跨学科地进行合作学习,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1.明确任务目标。
在给学生分组前,教师应明确任务目标和要求,确保学生明确任务,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2.合理组建小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合理组建小组。
同时,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搭配,既要有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又要兼顾个体差异。
3.明确分工合作。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应为每个小组确定明确的分工,使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任务做出贡献,并且能够相互协调和合作。
4.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作用,他们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引导,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及时评价和总结。
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给予他们正面的鼓励和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一、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合作完成任务,较好地消化和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及实施策略1. 小组分工合作小组分工合作是信息技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任务,比如有的同学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同学负责整理数据,有的同学负责制作PPT等。
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能够有效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实施策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小组分组,并合理安排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
老师应该对小组成员的工作进行及时指导和检查,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2. 问题解决合作信息技术课堂中,往往需要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查找资料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小组成员可以共同讨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完成任务。
实施策略:老师在设定问题解决任务时,应该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有参与感。
老师也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3. 项目实践合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项目实践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比如制作一个网页、设计一个APP等。
通过项目实践合作,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施策略:老师在设计项目实践任务时,应该注重任务的质量和实际性,确保任务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和评比,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完成任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互相合作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通过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优势以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教师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结论部分总结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优势、应用、学习效果、教师角色、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学生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逐渐下降,学习效果也难以保证。
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应用,并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和指导,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优势以及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我们旨在揭示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
我们也希望通过分析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重要性,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数学课堂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
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思想与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
在教学中,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合作与沟通能力。
本文将从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的定义、优势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的定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享资源、交流知识与经验的学习方式。
而小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方式,通常由3-5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潜能,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二、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的优势1.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学习,还可以利用合作性学习工具和资源,如小组分享、讨论、角色扮演等,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
4.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使他们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与小组合作在教学中的应用1.任务分工与合作探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在小组内协作完成,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剧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小组分享与合作反馈: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分享和合作反馈的方式,互相学习和帮助。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浅谈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在我们基础教育中,面对的学生在学习优势、学习能力、学习目的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达到更加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简述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即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将学生学习小组作为主要推动方式,通过布置任务和给出评价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积极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主要起到的是主导作用。
二、具体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在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程中,相较以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最大的优势在干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期末成绩和小组活动表现紧密联系起来,给予学生一个积极刺激,让他们在获得高分和集体荣誉的双重刺激下,自觉自发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所学内容上来。
基础教育中的一大问题在于学生对于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学习主动性不强。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多种因素的刺激下,必须在平时也努力掌握所学知识,不仅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起到督促作用,也对于学习兴趣不强的学生产生促进作用。
除了这些积极的变化外,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不足之处。
首先、在分组上还存在着欠缺。
实际操作中没有考虑全面,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各组的表现有所偏差。
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大的负面影响是损伤了落后组学生的积极性,有些本来还有一定学习兴趣的学生经过几次挫折后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十分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其次、在评价系统上存在缺陷。
奖德规则不够完善,导致有时候组与组之间产生一定的争议。
削弱了以分数体现的评价模式的力量,分数的赋予有较大的主观性,削弱了评价的效力。
而且这种以分数体现评价的方式有利有弊,好处在干直观明确,易干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坏处在干属干标准的外部刺激,不利干学生体验学习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不利干他们日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生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的重要课程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合作不和谐、学习效果不理想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问题分析1.学生合作不和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由于学生个性差异、性格差异等因素,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常出现学生合作不和谐的情况。
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争吵、情绪冲突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小组学习的进行。
2.学习效果不理想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可能会出现学生互相推卸责任、懒惰等情况,导致小组学习的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缺乏合作意识部分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自我主义、不愿意倾听他人意见等现象,影响了小组学习的正常进行。
二、对策探讨1.制定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针对学生合作不和谐的问题,教师可以制定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比如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轮流担任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角色,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合理分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合理分组,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性格特点等因素,尽量避免个性差异过大的学生在同一小组学习,这样有助于减少因个性差异导致的学生合作不和谐的情况。
3.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指导学生,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借助课前预习、课中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明确每次小组学习的具体目标,并给予一定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合作实践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故事等方式,向学生灌输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途径
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途径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交流合作、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
以下是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有效开展途径:一、设立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立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任务可以是解决一个问题、探讨一个话题、完成一篇作文等。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协作、互相补充,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二、明确小组工作目标和责任学生分组后,教师要明确小组的工作目标和各个成员的责任。
每个小组成员都应有明确的分工和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
三、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工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使用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工具,如思维导图、角色扮演、讨论、互助学习等。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和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建立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可以对小组的合作表现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或鼓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也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教师角色的变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该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六、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
可以通过口头展示、书面报告、评估问卷等形式,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重要手段。
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明确小组工作目标和责任、使用合作学习工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变换教师角色以及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等途径,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一、引言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少数学生共同合作来解决问题、研究课题、完成任务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对学习有积极影响。
而认知发展理论则关注学生的心智发展,并提出了学生通过社会交往来引发认知发展的观点。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1. 分组情况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分组情况。
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水平进行分组,避免出现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
而在组内,可以适当地进行学生之间的结对学习,使得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2. 提出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
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学生互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和交流。
可以设立一些小组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启发。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引导他们正确地解决问题。
4. 结果分享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后,可以邀请学生代表来分享小组的成果。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其他学生了解不同小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六、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这种教学方式。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教师开始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
如何选择适合信息技术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策略,成为了教师们亟需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总结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策略,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的内容应该围绕着研究的目标和意义展开讨论。
研究目的包括对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策略,分析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以及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影响和作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学习成效和技能水平。
通过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可以为未来的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和评价,旨在为信息技术课堂提供更加有效和有益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术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形式和策略,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和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有助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为教师未来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小组合作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特别适用于数学教学。
它可以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数学素养,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下面是一些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方法。
一、小组讨论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每组负责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或讨论一个数学概念。
在小组内部,学生可以共同探索问题的解法,分享各自的思路和方法,并及时修正错误和改进思路。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
二、小组竞赛小组竞赛是一种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快速反应、高效学习。
在小组竞赛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对答案和解题过程进行讨论和总结。
通过竞赛,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和团体的优势,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小组项目小组项目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并在小组内开发和完成一个数学项目。
在小组项目中,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精益求精,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形成高效的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小组讲座小组讲座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一个数学主题,并为其他小组成员讲解。
在小组讲座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本、查询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一个数学主题,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整理、概括和表达。
通过讲座,学生可以提高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小组评价小组评价是一种引领性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评价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
在小组评价中,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和反思自己在小组内的表现和贡献,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通过评价和反思,学生可以自觉地纠正错误和改进学习策略,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初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初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初中课堂中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中相互交流、分享思想、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初中课堂中的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带来的好处。
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对初中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小组内,学生们可以相互讨论、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互动和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分工合作、协商决策等过程,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
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碰撞,学生们能够获得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实施方法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分组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可以采用同质组、异质组或随机分组的方式,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2. 任务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相关的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研究和表达。
任务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角色分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应承担一定的角色和责任,例如负责记录、组织、汇报等,以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4. 教师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和如何有效地合作。
三、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好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给初中学生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小组内的互动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中学生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方式探究
中学生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方式探究摘要: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提出了新课改的改革方向,同时也指出了改变教学方法的新教学要求,要求坚持发展素质教育。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理念下的重要学习方式,是经过实践所证明了的有效教学模式。
完全符合中小学生的学习要求。
这篇文章以中学历史为例子,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当前的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这种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利于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效率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一直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一般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学生经过分组,对学习问题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就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目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怎样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来源合作学习的理念在古代教育中就有所运用,在几千年前的诗歌创作中,就有小组合作学习的体现。
而小组学习真正得以确立和发展,是在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时候,在一些西方国家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并取得了长足发展。
国内是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得到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有大量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原有班级上课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坚持课堂教学为原则的同时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教学,老师引导各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运用群体的积极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必须做好引导,分组可以采用不同成绩、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学生组合。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合作意识,对培养学生综合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转变学生思维。
小组合作可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学习更加主动,同时也体现了教学方式的改变。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初中生物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往往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1.合理分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进行合理分组。
一般而言,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左右,保证每个小组内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便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和共同进步。
分组完成后,教师可以指定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的组织和管理。
2.确定学习任务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既要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具有可行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资料搜集等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观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的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共同完成实验任务,从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4.评价与反馈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浅谈初中道法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初中道法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已经在我校初一级部引入课堂。
但是,仔细观察思品课堂,不难发现,多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仅仅还停留在形式上。
往往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声。
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往往是小组内的学优生或者积极分子,他们往往一张口就是“我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看。
”这样一来,如何有效帮扶、带动那些组内学困生的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素养,成了困扰老师的一个难题。
我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澄清“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概念的实质。
小组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
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集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进行异质分组后,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调配。
组长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自己完成好任务的前提下,组内不会的他应负责讲解。
同时他还应该检查组内成员的完成情况。
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
二、合理安排合作内容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要求适时而用,不可滥用。
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
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作交流,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合作交流,只适合教师讲解、演示。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
合作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
初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计划与策略
初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计划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在初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特点、实施计划与策略,并分享一些成功案例。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互助,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比传统的单独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着主动学习的角色,能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互动合作: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通过讨论、交流和相互批评促进成员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3. 提高社交技能: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集体学习中培养社交技能,包括倾听、表达、协商、合作等,这些技能对于个体的发展和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4. 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内部互动、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计划与策略在初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具体的计划与策略,以下是一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参考计划与策略:1. 清晰明确的目标: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并将其明确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明白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2. 组建合作小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合理地组建小组,以保证小组内成员的协作性和互补性。
3. 设定任务和角色:根据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设定具体的小组任务,并为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时间管理者等,以促进小组内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初中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兵教兵”实践策略与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兵教兵”实践策略与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数学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成绩。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存在着单一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合作机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兵教兵”这一教学策略应运而生。
这种策略通过组织学生间的互助合作,让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每个学生既是一个知识掌握者,也是一个知识传递者,通过相互教学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
而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采用小组合作“兵教兵”策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兵教兵”策略的探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兵教兵”策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解惑者的角色,学生则扮演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而通过“兵教兵”的方式,学生们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交流、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还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投入。
小组合作“兵教兵”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小组中相互探讨、解答问题,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兵教兵”实践策略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与实践,将有助于拓展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
2. 正文2.1 小组合作“兵教兵”策略介绍"兵教兵"是一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小组合作策略,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究一、课题的提出在《新课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
很多学校也正在尝试这种教学方式,但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但这些小组活动并没有进入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的进行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简单应答,教学效果很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
有监于此,结合本人实际情况,制订出了《山区农村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课题,并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旨在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教学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为我校在数学小组探究学习中创出一条新路子,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概念的界定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
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群体动力”理论认为: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
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和协调,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
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3、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指出:在教学中,只有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导到一个热烈讨论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团体中每一个个体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合作教育理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限的。
还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1)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具体操作如下:①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
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②分组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可以让同学为自己小组起名。
③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
其中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
记录者负责本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
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
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发言的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
④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实行打分制度。
⑤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组员进行必要的调整。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①在新旧知识衔接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②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③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中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④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⑤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⑥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由创作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⑦在知识深化、拓展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的研究:①在新旧知识衔接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②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③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④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⑤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⑥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由创作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⑦在知识深化、拓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4)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①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②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
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⑤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率地完成合作的内容。
2、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主要是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拟从几下几方面对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进行研究:(1)、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的培养。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2)、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习惯。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间的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慢慢敢说、会说,教师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地完整地说。
(3)、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的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
拟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也尝试用语言作出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的异议点说出自己的看法。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多给机会学生尝试归纳总结,那怕归纳到一点点,教师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并继续给予引导。
3、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拟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尽量让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角度的研究。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方式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课题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的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六、课题研究的方法1、个案研究法: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改、总结。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1、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力争上级教研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和技术指导。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措施和方法。
4、按计划举行实验探索公开课,做好个案分析,积累原始资料。
5、定期按计划进行检测、评估、总结,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验计划用一学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实施:(一)准备阶段(2010年9月—10月)1、课题组成员充分论证这一课题在我校数学这一学科开展的可行性。
2、在教研活动时培训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掌握教育的理论,用于指导实验。
3、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
(二)研究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教学中加以组织实施,以九年级(2)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期间,课题组人员坚持写教后记或个案分析,组织阶段性小结,不断地检查教学效果,并加以完善。
探索出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三)课题的总结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在资料原始积累和每一个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
九、预期目标和成果1、预期目标:(1)通过开展数学课堂的小组合用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目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探究的条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效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2、预期成果(1)结题报告、教案、论文。
(2)示范课汇报,同行点评。
十、实验对象研究对象是淮安市西宋集镇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2)班的全体学生。
十一、实验组织与管理实验理论指指导老师:王文春(校长)课题负责人:孙洪宝(教师)(1)统筹课题研究工作(2)编制课题实验方案(3)做好个案分析(4)做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5)写好实验的阶段性总结(6)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