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开会了精品教案 (1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4《开会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1.4《开会啦》一. 教材分析《开会啦》这一节内容主要围绕“分类”和“比较”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
通过学生的日常经验,让他们理解分类和比较的意义,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他们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类和比较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和比较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分类和比较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分类和比较的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物,用于教学。
2.准备数学游戏,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一个“开会”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场景中的物品,引出分类和比较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和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并讲解它们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分类和比较的实践活动,如分组、排序等。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总结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分类和比较的方法。
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并解决问题。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开会啦》名师教案
开会啦。
(教材第8、第9页的内容)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运用十几减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运用十几减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
课件、卡片等。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8=5+7=5+9=13-9=8+5=7+8=7+6=15-9=18-9=14-9= 17-9= 16-9=【设计意图: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为解决实际问题作铺垫。
】1.创设情境。
师:今天放学后一年级的小班长把班干部们叫到自己家。
瞧,班长在和班干部们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师: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好不好?学生踊跃发言,最后教师统一意见。
班长叫小亮,另一个定为劳动委员叫小龙。
生1:班长小亮说:“我们开会吧。
”生2:劳动委员小龙说:“只有7把椅子,每人坐1把椅子,够吗?”师:还可以提一个什么问题?生:还缺几把椅子?2.引出例题探究算法。
(1)引导学生讲述小亮和小龙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3)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
①让他们排队坐下,就知道够不够了,这样还差4把椅子。
②用圆圈表示人,三角形表示椅子,一一对应就会发现,还差4把椅子。
③每人坐1把椅子,人比椅子多,我们可以列式为11-7。
因为7+4=11,所以11-7=4,还缺4把椅子。
④我们是这样算的:10-7=3,3+1=4。
……3.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
教师要表扬同学们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
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4.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教师,我带着对数学的热爱和孩子们的期待,开始了今天的教学。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是“开会啦”。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四章的“开会啦”。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我们将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让孩子们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并且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独立进行计算。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加减法,我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和学具,包括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今天的课题“开会啦”。
故事中,小动物们要参加一个聚会,但是座位不够,我们需要通过加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接着,我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们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我准备了大量的小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有一个数字。
我让孩子们将这些卡片进行组合,使得组合后的数字等于一个特定的数。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然后,我通过例题讲解,让孩子们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我以小卡片为例,让孩子们看懂如何进行加减运算。
我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际的加减运算,以加深他们对加减法的理解。
在随堂练习环节,我设计了大量的练习题,让孩子们进行加减运算。
我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解答,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板书,将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例子清晰地展示给孩子们。
板书的格式简洁明了,易于孩子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有趣的作业题:小动物们要参加聚会,但是座位不够,请孩子们通过加减法,计算出需要增加多少个座位才能让所有的小动物都参加聚会。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开会啦》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开会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开会啦》是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讲述的是认识图形和它们的基本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的平面图形,理解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还不能准确地表达出图形的特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深入理解图形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的平面图形,理解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的平面图形,理解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难点: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图形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播放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创设一个开会的情境,邀请学生参加。
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特征。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各种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图形卡片。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不同图形的特征,并填写一份图形特征的记录表。
4.巩固(5分钟)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图形特征记录表,并简要介绍他们的比较结果。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哪里可以看到这些图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图形的应用。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啦》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啦》一. 教材分析《开会啦》这一节内容主要围绕“认识时间”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和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时间。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能够认识钟表和时间。
但是,对于时间的长短、快慢等概念,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理解时间的长短和快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时间,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时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时间,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时间。
2.难点:理解时间的长短、快慢等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故事情境图片、钟表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钟表、作业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和发现时间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组图片,图片中的人物正在进行各种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活动发生的时间。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感受时间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拿出自带的钟表,观察并描述当前的时间。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时间词汇,如“早上7点”、“下午4点”,让学生找出对应的钟表时间。
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间的表达方式。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时间的调查表。
调查表内容包括:家庭成员的起床时间、放学时间、睡觉时间等。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一. 教材分析《开会了》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开会”这一场景,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开会”的场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观察、操作和理解数学知识。
2.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场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和体验数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图片:与“开会”相关的图片。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开会”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开会”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场景中有几个人?他们在做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模拟“开会”的场景,让学生实际体验和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开会”场景中有几个人?他们在做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开会”场景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数学知识来描述和理解?”让学生举例说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开会啦》一. 教材分析《开会啦》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十七课,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个会议的场景,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长短、高低、宽窄等进行比较,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比较。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长短、高低、宽窄等,他们可能还不是很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语言和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长短、高低、宽窄等进行判断,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长短、高低、宽窄等进行判断,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高度、宽度等抽象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比较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较的方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如桌子、椅子、书本等,用于展示和比较。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一些日常物品,如铅笔、尺子等,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会议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会议桌、椅子、书本等物品,并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会议桌、椅子、书本等物品的长短、高低、宽窄等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开会啦》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开会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开会啦》是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介绍了数字0-10的认识和运用。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数字0-10,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会用数字表示数量,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字的认识还比较基础,但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数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需要通过课堂活动进行锻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数字0-10,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会用数字表示数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数字0-10,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会用数字表示数量。
2.难点: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数字卡片,用于教学活动。
2.准备故事课件,用于导入课堂。
3.准备实物道具,用于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开会啦》,引入数字0-10的认识。
故事中,动物们要召开一场大会,每个动物都要找到自己的座位。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动物们找到座位的过程,初步认识数字0-10。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10。
通过观察、触摸数字卡片,学生了解数字的形状和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并能用数字表示数量。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开会啦 》 北师大版
课题:开会啦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和操作,初作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的认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家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能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会,初作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老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描述的事情,再提出问题。
生:有11人,椅子只有7把,肯定不够
师:你们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生:生交流讨论,并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师:还缺了几把椅子?请你们用○代替人,用▽代替椅子,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到答案。
师:你能列式解决问题吗?
生:11-7=4
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为什么列式,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生:多的减少的就是缺的。
11个学生,只有7把椅子,请7个同学每人拿1把椅子坐下,剩4个人没椅子,当然应缺4把椅子。
看图看出来的,椅子比人数少了4。
师小结学生的想法。
五、巩固练习
请学生做练一练的第1、2、3题。
六、师总结本课知识
请你们说一说你这节课学了什么?
板书设计
○○○○○○○○○○○
▽▽▽▽▽▽▽
11-7=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开会了》一. 教材分析《开会了》这一节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册教材,主要介绍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通过学生的学校生活中的“开会”场景,引入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不够明确,对于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比较陌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2.学生会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3.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进行比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卡片、实物道具、PPT等。
2.教学环境:教室座位排列成“开会”的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认识数字”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快速说出数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开会”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场景中的数字。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这些数字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之间的比较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教学卡片进行数字比较。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知识解决。
如:“我有3个苹果,你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答案。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还可以在哪里用到这些符号?”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巩固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开会啦》北师大版
2.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运算。
3.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开会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数数时没有了的情况?”比如,你的玩具全部被收起来了,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0”和加减法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开会啦》这一章节,通过学习“0”的概念和10以内加减法运算,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些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0”的概念,虽然大多数孩子能够理解其表示“没有”的意义,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部分孩子会混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0”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0”的概念,认识到“0”表示没有的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举例:在“开会啦”情境中,理解会议室里没有人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
(2)掌握1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举例:通过“开会啦”情境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计算人数的变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使其能够理解数字“0”的含义,认识到数学符号在表达数量关系中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10以内加减法运算,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发展其逻辑思维;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目标紧密贴合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开会啦优质课教案
课题开会啦上课班级主备教师副备教师上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开会情境,经历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解决“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简单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计数棒,计数器,口算卡片教法运用实践探索和演绎概况学法指导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经历收集加减法的方法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1-6= 14-6= 13-7= 12-9=12-8= 11-9= 12-5= 13-4= 13-9= 17-9= 15-9= 18-9= 14-9= 16-9=学生自主完成复习简单的加减法。
初学新课(初步探究)情景导入:老师发现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一起看一下,结合图片,大家能发现什么信息?(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下面老师带大家去看看班干部开会的情景。
引入新课----开会啦观察图,理解图意11个小朋友要开会,每人需要一把椅子,会场上只有7把椅子。
还缺几把椅子?11-7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释疑(合作学习)新课讲授1、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你会这个解决问题吗?并说出你的方法。
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你说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提一个减法问题怎么列式?11-7=?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11-7=4(把)表示“还差几个就同样多”的关系,可以用减学生探索方法,并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法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拓展学习(深入探究)2、直接写得数:(9)+(7)=16 (8)+(7)=1516-9=( ) 15-8=( )16-7=( ) 15-7=( )(3)+(9)=12 (8)+(6)=1412-9=( ) 14-8=( )12-3=( ) 14-6=( )学生认真探索四种方法,寻找有效的计算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开会啦1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开会啦1 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内容是《开会啦》。
这是一节非常有趣和实用的课程,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孩子们学习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学习第64页到66页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以及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加减法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加减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小动物的图片,以及一些数字卡片。
孩子们需要准备自己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故事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故事中,有一些小动物要开会,但是座位不够。
我会让孩子们思考,需要多少个额外的座位才能让所有的小动物都坐下。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的加减法问题。
例如,我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需要多少个水果才能让所有的小动物都分到水果呢?我会让孩子们通过填写练习本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上面有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和数字。
板书上会写上一些加减法的问题,让孩子们通过交换数字卡片的方式找到答案。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猫有3只,小狗有2只,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呢?答案:5只小动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找到答案。
但是,有些孩子对于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指导。
在课后,我会给孩子们一些额外的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加减法,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或者计算和朋友之间的分数等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加减法是一个新的概念,他们需要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操作来理解这个概念。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开会啦|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开会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因此,我认真准备了这节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内容如下: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4课《开会啦》。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练习题和小动物的图片,用来帮助学生们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个故事来引入今天的课题,故事的内容是森林里的动物们要开个会,但是有些动物没有座位,让学生们帮忙想办法。
2. 新课导入:通过故事,我会引入1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们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 例题讲解:我会用图片和练习题来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当场练习,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上面写上10以内的加减法,并标注相应的答案。
七、作业设计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
同时,我还会给学生们的作业进行批改,看看他们在家里的学习情况。
对于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学生们在家里多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可以尝试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数学变得更有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准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开会啦|北师大版》时,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导入环节的故事讲述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我计划使用一个关于森林动物开会的有趣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个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到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导入时的10以内加减法概念的讲解是教学的重点。
我打算通过实际例题的展示,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开会啦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教师强调座位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五)作业小结பைடு நூலகம்
1.教师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的座位排列,并用数学知识进行描述和解释。
2.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室座位排列情境:教师可以提前布置教室,将学生座位按照某种规律排列,让学生在进入教室时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座位排列的规律。
2.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的座位排列规律,如电影院、体育馆等场所的座位安排,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游戏情境:教师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找座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评价多元化:本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学生自我反思、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有利于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找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安排,发现座位的排列规律,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座位安排。同时,教师还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教师还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成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秀11篇)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秀11篇)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通过具体的练习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巩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回忆一下数位顺序表哪边起第一位是各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2.出示计数器: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二、基础练习1.课本第34页第1题。
学生先自己填写,再在班上说一说。
2.课本34页第2题。
师拨数,学生写。
同桌互相练习。
3.课本3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1.课本34页第4题。
指导学生发现这4组数各自的规律,先判断出是顺数还是倒数,以及是几个几个地数,再填空。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2.课本35页第5题。
帮小鸟找家。
让学生先自己连一连,然后指名汇报。
3.课本35页第6题。
A教师指导第(2)题。
图画书有36本,故事书要比图画书多得多,但又比90本少一些。
故事书可能有多少本?学生明确:故事书可能有85本。
B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
4.课本35页第8题。
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补评:板书设计:练习二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百位十位个位10个十是一百。
2个十和5个一是25.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数单位“百”的概念知道10个十是一百。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开会啦》名师教案
开会啦教学目标1.巩固“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熟练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巩固“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熟练进行“十几减7、6”的计算,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具学具教具准备:课件、三角形和圆形纸片。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播放课件)边播放老师边解说:希望小学的环保小卫士做的可好啦,这不,他们又要开会商量一下这个星期天在社区搞环保活动的实施方案呢!可是,会还没有开就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学生看上面提示的信息。
生:有11位同学来开会,可是只有7把椅子。
师:对,每人一把椅子够坐吗?生齐答:不够。
师:对,这7把椅子不够这lI位同学坐的。
你能根据这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思考,相互说一说。
生:还缺几把椅子?师:非常好,老师没有讲同学们就自己提出了数学问题。
那咱们就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设计意图:创设环保小卫士开会的故事情景,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能非常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诱人的故事情景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被吸引到本节课所学知识中来,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合作探究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小组合作在桌子上摆一摆,想一想,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们组是这样摆的,用11个圆形纸片表示lI个环保小卫士,用7个三角形纸片表示7把椅子,一个一个对应地摆出来,还剩下4个圆形纸片没对应的三角形纸片,也就是说还差4把椅子。
生2:我们组不是这样摆的,我们是用三角形纸片表示学生人数;用圆形纸片表示椅子数量……······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摆一摆、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参与新知的建构。
2016-2017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开会啦》优秀教案(精品资料)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把题由画面抽象到图形,再到算式,逐层深入地学习,为学生打好基础。
对本节课的内容回顾,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及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开会啦
○○○○○○○○○○○
△△△△△△△
11-7=4(把)
展示个别学生作品,并汇报画图过程。
11-7=4(独立解答)
同桌讨论。
11表示有11人,就需要11把椅子;
7表示有7把椅子;
4表示还少4把椅子。
1、学生要独立观察图,说出信息。
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画一画,再列式解答。
接龙回答。
之前学习的减法:从一个数中取走一部分后剩下多少。
本课学习的减法:比较两个数量多少。
1、第9页第1题。
说一说算式中各数表示的含义?
2、第9页第2题。
能提出一个“比多少”的数学问题。
3、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4、填一填。
发现什么规律?
1、这节课学习的减法意义与之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2、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思考,
用○和△分别表示开会的人数和椅子的把数。(画图时要注意一一对应。)
课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开会啦》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能力目标
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巩固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学生观察情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