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泰安肥城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泰安肥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半个世纪以前,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同样还是在这本书中,费老也告知我们,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共同经营着家庭事业。

虽然还有天下与国家等关系的存在,但它们在客观上离自己太遥远。

大多数人都过着守望相助的生活。

差序格局概念的提出,实现了我们从理论上来相识乡土中国之可能,其说明力之强大已成为中国社会学的一个经典概念。

但特别缺憾的是,我们目前所运用的林林总总的理论和概念都是西方学术的舶来品。

他们给我们输入什么理论、概念和方法,我们就用什么理论、概念和方法;他们建立了什么新的学派,我们就抓紧学习并介绍什么学派。

正是在这层意义上,差序格局的提出显现了它的重要地位,为中国社会学探讨供应了一个重要的范例和理论方向。

缺憾的是,这个概念一花独放了60多年,没有呼应,没有发展。

当中国学术界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中国社会的理论模式之时,代表着中国传统精华的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

由于我们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造成阅历描述性、总结性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簇新见。

仅就农夫城乡流淌问题而言,即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城乡二元结构”、“新生代农夫工”等话语主题。

总之,有关中国农村社会问题探讨所显现的特点始终是阅历探讨不少,而理论概括不足,直至我们在2011年第1期《读书》上读到吴重庆先生写的《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理论苗头的出现。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

他对中国亿万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稻口中,他一边甩去手上的泥巴一边对我说,农民不富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

现在我们试验田种的杂交稻每亩产700千克,农民种的亩产能达到800千克甚至更高,因为他们大量采用有机肥。

还有比这更令他欣慰的事吗?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给农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心头蒙上了阴影。

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

199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刊登了袁隆平的来信。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稻为“三不稻”,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

1976-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

由此可见,杂交水稻的推广,对解决我国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汕优63”是杂交稻。

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

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为这种早籼稻。

他写道,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海七宝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2023.11)(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10分)(一)(5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2)_________,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3)鹰击长空,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描写出天姥山直插云霄、耸立天外的雄伟气势。

【答案】①.风急天高猿啸哀②.呦呦鹿鸣③.鱼翔浅底④.天姥连天向天横⑤.势拔五岳掩赤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啸、呦、翔、拔。

(二)(5分)按要求选择。

2.假设你为学校“读书节”设计一张宣传海报,下列最适合选用的一项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规律C.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反省、知新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下面是某高三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自荐信,画线部分可能存在不得体的表达。

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①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

我是XX,来自XX市XX中学,学习成绩优秀,曾担任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爱好写作。

我获得过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高中组一等奖;也曾代表学校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②以敏捷的反应和出众的口才令对手自惭形秽,③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贵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④能进入贵校中文系学习是我的理想。

⑤贵校的自主招生条件也非常符合我的标准。

⑥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⑦圆我的大学中文系之梦。

此致敬礼!自荐人:XXXXX年X月X日有几处画线部分存在不得体...的表达?()A.1处B.2处C.3处D.4处【答案】2.D 3.C【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阅卷人一、现代文阅读(35分)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学而》章重点在“学而时习之”,正确理解这句话,对正确理解本篇内容以及整部《论语》,进而深入体会孔子思想都极为关键。

“时”修饰“习”,“之”代指“学”的内容,“而”连接前后两个部分,并且有“然后”、“进一步”的意义,后世阅读者对这些部分基本没有什么异议,但此句关键在“习”(習)。

《说文》曰:“習,数飞也。

从羽,从白。

”“习”字篆书下面是鸟头形,上面是鸟的羽毛,由此,我们可知,“习”的本义为小鸟展开翅膀反复练习飞翔的本领。

小鸟在巢穴中,对于飞翔技能,无论母鸟怎样教,怎样示范,但最根本的是需要小鸟自己去做飞翔实践,因此,习(習)造字之初即蕴含着“践行”意义。

《学而》章此处“习”字,也应当为“践行”义。

由此,“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应理解为“学习之后,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在实践中去印证、检验学习的内容是否正确,是否能达于实际的社会生活。

如果学习者发现所学东西竟然可以用在自己切实的实践活动中,并且可以指导印证社会人生,那该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每个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当你看到、听到、学到的东西随即可以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这应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

学习书本知识后机械地反复温习复习,能令多少人从中找到快乐,这似乎有违常理,由于这种违背常理和人性的误读,从而导致学习者觉得《论语》面目可憎、孔子虚伪假道,因而,还原《论语》本来面目,是今天我们重读经典的要义之一。

“习”字做“践行”义并非仅仅是《学而》篇的个案。

遍检《论语》,共有三章使用“习”字,除了《学而》首章外,还有《学而》第四章“传不习乎”和《阳货》第二章“习相远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每日反省、内省的三件事情中,就包括反省自己对于师传的内容是否做到了“践行于人生”,有没有及时在生活实践中去检验和印证。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回顾经典,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血沸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经典文艺形象跨越时空传递着精神力量。

何为经典文艺形象?经典文艺形象指的是,文学艺术创作深为受众喜爱、经过一定时间检验、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形象。

经典文艺形象不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以不同的审美知觉形式使人们获得不断强化的美好审美经验。

一个人物形象能够成为经典,必须具备传世性和普适性,也就是说,既经得起时间考验,又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喜欢。

经典文艺形象何以具有如此魅力?一方面,作品立得住,故事足够精彩,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时间考验,其中的文艺形象往往也会深入人心,流传久远。

古往今来,那些被广泛接受和传诵的文艺作品,从《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到《茶馆》《骆驼祥子》等舞台经典,无不因为其反映生活本质,使人们为之动容、动情、动心。

这样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其中的文艺形象也会启迪人们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进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经典文艺形象身上浓缩着家国历史、时代印记和人性光辉,即便经历时代变迁,艺术魅力也不会因此削减。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经典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作品的这一评价,同样适用于经典人物形象,尤其是“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三大要素。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2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2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

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

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

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

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

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要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和凝聚性。

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

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

短视频创作者可以通过精心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特定元素,来激活大众的文化情感,从“以古观今”的共情视角,使受众对历史传统的抽象记忆与固有认知,转变为具体的情感体验和认同动力,产生情感共振,从而建构起今古互通、悠远深长的共情空间。

(摘编自张志坚《以短视频构建诗意的共情空间》)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搭乘短视频的“东风”,加速“破圈”,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得大众通过掌上小屏就可感受到传统文化之魅力。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窸窣.(shū)铆.钉(mǎo)慰藉.(jiè)寥廓.(guō)B.笃.(dǔ)实兜蝥.(máo)木讷.(nà)造诣.(yì)C.扭怩.(ní)红绡.(shāo)百舸.(gě)锉.(cuò)刀D.稻穗.(suì)早籼.(xiān)摈.弃(bìn)虔.(qián)诚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B.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

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瞋的尖叫。

C.钟扬共撰写、翻译、审校了10本科普著作,其中不乏《大流感》这样的畅销书。

《大流感》这本书,内容包罗万相,语言风格多变。

D.遇到患肝炎的顾客,老张就介绍买糖份多、对治肝病有好处的水果糖,遇到患气管炎的顾客,他就介绍买冰糖……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妈妈看到被老鼠啃坏的衣服,义无反顾....地去买了一瓶老鼠药。

B.正视发达国家的技术,亦步亦趋....,博采众长,是为了发展自己。

C.来此旅游的人们,面对着太湖的水色山光,又焉能不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所惊叹呢!D.很少有人知道,这细腻而又富有文采的文字,竟出自这位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理工男之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几年,“汕优63”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约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B.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匹多莫德制剂说明书进行修订,降低了适应症范围,并明确指出3岁以下儿童禁用。

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后人对‘差序格局’的解读,既忽略了涉及的等级制,也忽略了差序人格"说法错误。

材料二第4段原文为“后人在解读和运用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时,不仅忽略了他所涉及的等级制方面;更重要的是,多数人还忽略了差序格局对于人格的影响”,从中可知,“忽略"的主体是“多数人”,“忽略"的对象是“差序格局对于人格的影响”,而不是“差序人格"。

2.【答案】C【解析】“儒家思想在维持差序格局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无中生有。

引用“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名言是为了论述“公”“私"关系的二重性。

3.【答案】A【解析】关于“差序格局”呈现出的动态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关系的伸缩性;二是“公"私”关系的二重性;三是价值标准的相对性。

A项只谈对父母孝,不能体现动态性特征。

B 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伸缩性。

C项体现了价值标准的相对性。

D项体现了“公"私”关系的二重性。

4.①比喻论证,用“石子"比喻“己”,用“水波纹"比喻差序格局。

②引用论证,引用费孝通的观点反驳有些学者的观点。

③举例论证,举血缘和地缘的例子论述社会架格的不变。

举《中庸》为例,论述“伦”的不变。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5.①体现了传统社会的社会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层层推出去的“差"。

刘姥姥与贾府沾亲带故,在贾府辉煌时也可以上门“攀亲”求助。

②体现了差序格局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

刘姥姥身份地位远低于贾府的管理者凤姐,上下尊卑等级分明,于是行礼问安。

③体现了富有弹性的“差序人格”。

刘姥姥对女婿教训开导,对凤姐却毕恭毕敬。

(每点2分)【答案】B【解析】“对老街吃客挑剔与蛮横的讽刺"错误。

作者讲述吃客的故事意在说明吃客对吃的挑剔和讲究。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思想“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孝”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孝”强调对父母的敬爱与顺从。

子女应尊重父母的意愿,关心父母的生活,尽自己所能满足父母的需求。

其次,“孝”注重赡养父母。

子女要在物质上给予父母保障,确保他们生活无忧。

最后,“孝”倡导传承家族文化。

子女通过继承家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将家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孝”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在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另一方面,“孝”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在当今社会,“孝”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弘扬“孝”的思想,有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价值观,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孝”只强调对父母的顺从,不注重其他方面。

C.“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重要意义。

D.在当今社会,“孝”思想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孝”的内涵、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文章在论述“孝”的内涵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C.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价值时,从家庭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D.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现实意义时,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泸县五中2024年秋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 2.D 3.B 4.①借助日常生活现象指出睡眠不足普遍存在,如文章第一段。

②借助客观事实、引用名家观点论证睡眠不足的危害,最后归纳演绎,推出“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这一观点,并借权威部门论断增强说服力。

③通过事实论据论证睡眠不足甚至可以直接导致死亡。

回借助大量探索和研究的结果论证睡眠的重要作用,如睡眠充实了各种功能,补充我们免疫系统的“军械储备”等。

5.①事实上,“夜猫子”努力较早入睡,往往却是凌晨时分才能达到睡觉状态,这说明“夜猫子”们已经患上了睡眠障碍。

②第二天他们很难达到清醒的状态,重复阅读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忘记交通信号灯的颜色等,这说明睡眠不足影响学习、记忆等。

③患上糖尿病、癌症、心脏病等疾病以及产生狂躁、郁闷、抑郁等,这些说明睡眠不足会破坏免疫系统,增加患上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风险。

6.D 7.A 8.①“眉毛很白很长,搭在眼皮上”中的“搭”字刻画了老人在解放军撤离后失去指望的精神状态。

②“他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中的“皱”字表现出老人帮助同志们渡河时的焦急、思索之态。

③“长眉毛一耸一耸的,高兴非凡”中的“耸”字传达出老人找到渡河之法后的愉悦和兴奋之情。

9.①人物:凸显了凛然坚定、甘愿牺牲的拥军老人形象。

②主题:揭示了信念这一主题,表现了对军民鱼水情深的赞颂。

③读者:省略号结尾,引发读者想象,留有更多回味空间。

10.D 11.A 12.B 13.(1)群臣还是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此意见,惟独魏征认为不可。

(2)陈仓折冲都尉鲁宁获罪被囚禁在狱中,自恃品秩高,辱骂陈仓尉刘仁轨,刘仁轨命人用杖打死了他。

14.①虚心听从魏征的建议,最终没去泰山封禅。

②虚心接受魏征的建议,没有杀刘仁轨,反而提拔了他。

③虚心听从刘仁轨的建议,暂停去狩猎。

参考译文:贞观六年,文武百官一再请求唐太宗举行泰山封禅大典。

太宗说:“你们都认为登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举,朕不以为然,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去封禅,又有什么伤害呢?而且侍奉上天扫地而祭祀,何必要去登泰山之顶峰,封筑几尺的泥土,然后才算展示其诚心敬意呢!”群臣还是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此意见,惟独魏征认为不可。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20世纪以来,中国新诗人自我意识越来越鲜明,新诗也呈现出主体性强化的倾向。

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能动、自由、有目的活动的特性。

诗歌创作的主体即诗人,与一般认识的主体有共同的属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诗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人,而是具有系统的审美观点的诗人,他有着不同于科学家,不同于画家、音乐家,也不同于小说家、戏剧家的特殊的心理气质、美学理想。

传统的小说、剧本侧重于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尽管它们所描写的对象也照样渗透着创作主体的美学追求与鲜明爱憎,但是主体一般总要隐藏到情节和场景的后面。

诗歌则不然。

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诗人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意志情感等作为表现的对象。

抒情诗当然也有对客观现实的描写,但它不是一种照相式的模拟,客观现实在诗歌中不再是独立的客体,而是渗透着、浸染着诗人的个性特征,成为诗人主观情感的依托物了。

诗歌主体性的理论,在“五四”时代的新诗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在胡适眼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一项极其相似之点,那便是一种对人类解放的要求。

把个人从传统的旧风俗、旧思想和旧行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胡适把新诗的发生与人的解放联系起来的观念,得到了“五四”时代其他诗人的热烈回应。

此后在新诗发展过程中,诗的主体性常常被强调。

但是强调诗歌的主体性,以诗人的主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不意味着诗人不同层次的情感都值得入诗。

抒情诗以表现诗人的情感为主,但这情感不应是褊狭、妄诞的,不应与民族精神脱离,而要经过理智的思考。

诗的主体性要求诗人真诚地展示自己的内心,因而优秀的诗篇是最富于个性色彩的。

然而抒情诗是否只是纯个性,纯偶然性,而毫无普遍意义呢?不是的。

优秀的诗人在创作时决不是不负责任地自由倾泻,而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民族的特征以及自己的哲学与美学观点对之进行审视,进行加工。

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

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

”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材料二:“工匠精神”,虽然是一个舶来词,但其精神内核长久地流传于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中。

回望中华文明史,可谓凝聚了历朝历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

“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

千百年来,华夏“大国工匠”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聚敛起来的“工匠精神”,也不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无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成为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的隐士文化由来已久,隐士可以分为政治性隐士、宗教性隐士和生活性隐士。

西方也有隐居这种生活方式,虽然隐居者不能算是典型的隐士。

自然文学的作者们有的是隐士或当过隐士,比如梭罗、惠特曼谷、巴勒斯、缪尔等。

东西方隐士们并不是目不识丁或能力欠缺的凡人,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超常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智慧。

他们并不是不能做官发财,而是不愿过那样追求名利的人生。

出世与入世只在自己的内心选择,且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

他们都对繁华尘世感到深深厌倦,不喜欢社交过于频繁、被俗事缠身的生活,想要寻找世外桃源避世隐居,同时在精神上步入从容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净土。

他们都热爱山水、热爱自然,以自然为生活与修身之道,这个自然不仅是作为对象的大自然,也是“自己本来这样”的自然,自然运行之道。

所以这些隐士们安静恬淡,舍弃了对物质享受的追逐。

西方的隐士们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个体本位意识,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牵绊。

所以他们不拒绝名声,往往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并利用这些声誉去做影响社会的事业,比如爱默生、巴勒斯、利奥波德等。

这些隐士们会把自己的隐居生活写成书籍,这就是“自然文学”。

在美国,“自然文学”是最悠久的文化传统,完全可以与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学相媲美。

美国人踏上北美大陆时就开始了创作。

与之相比,中国的隐士们主张“天人合一”,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率真环境中解读人生的“真意”。

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

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

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

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

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

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诗歌是最早出世的文学,这是文学史家公认的事实。

人生来就有情感,情感天然需要表现,而表现最适当的方式是诗歌,因为语言节奏与内在节奏相契合,是自然的“不能已”的。

诗歌、音乐、跳舞原来是混合的。

它们的共同命脉是节奏。

在原始时代,诗歌可以没有意义,音乐可以没有“和谐(melody)”,舞可以不问姿态,但是都必有节奏。

后来三种艺术分化,每种均仍保存节奏,但于节奏之外,音乐尽量向“和谐”方面发展,跳舞尽量向姿态方面发展,诗歌尽量向文字意义方面发展,于是彼此距离遂日渐其远了。

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在生灵方面,节奏是一种自然需要。

节奏是音调的动态,对于情绪的影响更大。

我们可以说,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而且最有力的媒介,因为它本身就是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

诗的节奏决不能制成定谱。

即使定谱,而每首诗的节奏亦绝不是定谱所指示的节奏。

乐的节奏可谱,诗的节奏不可谱;可谱者必纯为形式的组合,而诗的声音组合受文字意义影响,不能看成纯形式的。

这也是诗与乐的一个重要的分别。

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语言。

音乐只有纯形式节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

这个分别最重要。

语言的节奏是自然的,没有规律的,直率的,常倾向变化;音乐的节奏是形式化的,有规律的,回旋的,常倾向整齐。

诗源于歌,歌与乐相伴,所以保留有音乐的节奏;诗是语言的艺术,所以含有语言的节奏。

现代人做诗文,不应该学周诰殷盘那样信屈聱牙,为的是传达的便利。

不过提倡白话者所标示的“做诗如说话”的口号也有些危险。

日常的情思多粗浅芜乱,不尽可以入诗;入诗的情思都须经过一番洗练,所以比日常的情思更为精妙,更有剪栽。

语言是情思的结晶。

诗的语言亦应与常言有别。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字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使诗词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了雪景的美丽。

古典诗词的思想之深,在于其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感和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杜甫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公平的向往。

古典诗词的情感之丰富,在于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共鸣。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李煜通过对愁绪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典诗词只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所有修辞手法。

C. 古典诗词的思想深刻,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D. 古典诗词的情感丰富,只能表达诗人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后从语言之美、思想之深、情感之丰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B. 文章在论述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时,列举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5分)(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

那么,什么是意境?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象等概念相关。

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

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

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

《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

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和非现实。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

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虚构的、想象的,总之,是非现实的。

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形状。

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化为意象。

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美对象,可以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

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

比如,在测量活动中,形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

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

通过意象,我们可以将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

既然意象已经将审美和艺术从其他人类活动中区别开来,为什么还需要意境?究竟什么是意境?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同。

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

由此可见,境不是个别的象,而是个别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对象化的境域或者世界。

世界不是对象,不能与自我相对,因为自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不能越出世界而存在。

从这种意义上说,意境比意象要大。

意境不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

与具体的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灵。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

有意境就意味着境界更高,更有形而上的意味。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联合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一句话,“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力赞青年,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杂志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为“青春之历史,青年之历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

“五四”文学运动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

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除陈独秀、鲁迅两人较大,其余李大钊29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7岁,沈尹默35岁,胡适27岁,都很年轻;至于郭沫若、郁达夫、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等冲上“五四”文坛时大多只20出头。

他们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

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

“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不得不说,“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

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

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

这样才发生法律。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

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

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

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网生代”,指的是伴随互联网出生与发展的一代人,他们在数字化、网络化、娱乐化的时代浪潮中成长,从幼儿时期就开始过着一种“屏幕环绕的生活”。

在北京大学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看来,所谓的“网生代”,他们不需要学习就天然地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好似网络世界里的原住民。

从此角度来看,当今的青少年接触网络几乎是与生俱来且无法避免的,他们的网络生活要比成年人所想象的更为丰富甚至复杂许多。

因此,如何为青少年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生态、让他们健康触网,成为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张颐武以网络“饭圈”乱象举例说:“一段时间以来,频频出现粉丝非理性追星乱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粉丝不顾社会公序良俗和基本是非,无底线追星,甚至为犯错明星辩护开脱;二是畸形‘饭圈’在网络平台和商业资本的裹挟下,助长‘流量为王’的不良风气,严重违背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三是部分青少年被不良粉丝群体误导,脱离正常追星轨道,造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四是一些‘粉头’为谋取私利,把普通粉丝组织起来,为明星炒作热度、集资‘打榜’、制造话题,‘饭圈’形成势力化群体,与明星形成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关系。

”张颐武表示,针对“饭圈”乱象的相关整治措施,旨在遏制畸形的“饭圈文化”,倡导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是立足当下和着眼米来发展的必要举措。

而网络生态的整治离不开全社会各方面力量从多角度着手,合理分工、正确引导、共同推动,以战略眼光、从长远角度筑牢网络空间清朗的基石。

他特别提及,互联网平台的运作机制,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影响巨大。

各大互联网平台是网络内容的重要出口,伴随日益进步的技术手段,互联网企业不能只顾追求商业利益,他们需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对于不适宜青少年观看的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管理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语文试卷第Ⅰ卷(共45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遒劲.(jìn)慰藉.(jiâ)熨.(yù)贴亘.(gâng)古不变B.隽.(juàn)永阡.(xiān)陌漫溯.(sù)游目骋.(chěng)怀C.弥.(ní)望坎坷.(kě)独处.(chù)蓊.(wěng)蓊郁郁D.坍.(tān)圮徘徊.(huái)炫.(xuàn)耀肆意雕琢.(zhuó)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恪守专心致至邂逅未雨绸缪B.干躁迥然不同点缀历经苍桑C.喧响闲情逸致笙箫礼尚往来D.班驳没精打彩婀娜声名狼藉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美国华侨青年的“唐人街”运动,并未引起“中国城”里老一辈华人的激烈。

(2)人体构造之,效率之高超,机器人也不能与之相比。

(3)瘫痪在床的老伯不住内心的激动,噙着眼泪说不出话来。

A.反应精巧控制B.反映精妙控制C.反应精妙抑制D.反映精巧抑制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北约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使南联盟生灵涂炭,恍如隔世....,遭受了自二战以来欧洲最惨重的浩劫。

B.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它们必将自食其果。

C.每个人都有权知道他想知道的一切,特别是孩子,与其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如和盘..托出..,原原本本告诉他。

D.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非常吃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进入新的世纪以后,人类能否实现和平,取决于西方资本主义对世界走势的清醒判断和理智使用自由力量的能力。

B.三月的江南,春光明媚,莺飞草长,是一年最好的季节。

C.尤其是现在,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应引起我们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千万不可置之不理。

D.每一个有志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贡献的人。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和一组是()我一个人走在林中。

我发现,此地无蝇,也无蚊,却有那么多蝴蝶、蜜蜂,无论走到哪里,它们都在身边飞,耳衅叫。

潭水,黛色的。

溪水,豆绿色的。

(1)空气里有松香味,有草木的青气,闻起来,心里麻酥酥的。

(2)松香味,草木的青气,混在空气里,闻起来心里麻酥酥的。

(3)岩上,一挂飞泉,下面滴成一个不大的飞潭。

(4)岩下面是一个不大的潭,一挂飞泉飞泻而下。

(5)一股水,扯成一条小溪,自潭边流出。

(6)潭边,流出一股水,扯成一条小溪。

A.(1)(4)(5)B.(2)(3)(6)C.(1)(3)(6)D.(2)(4)(5)二、课内诗歌鉴赏(6分,每题3分)7.下面各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地黄花分外香”表现出作者对胜利的喜悦,“寥廓江天万里霜”秋天的壮美实际上象征革命形势的壮大。

B.《再别康桥》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C.《赞美》一诗中,“一个农夫”的形象,反映出了一个农民的觉醒。

D.《死水》全诗五节,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形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疯的诗句背后。

8.下面对《外国诗三首》及《毛泽东词二首》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海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即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B.“草莓”象征人们所喜爱的事物,所追求的目标和企盼美好的心愿。

C.“红遍”与“尽染”写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山林特色。

D.“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前途的困惑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21分,每题3分)9.下列各个词语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B.劝果行,国人皆劝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劝君更尽一杯酒C.与失其所与D.济朝济而夕设版焉生二人,公与之饩同舟共济10.下列各个虚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其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亦去之。

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其乎?B.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D.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1.下列各项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烛之武退.秦师A.秦伯说,与郑人盟.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12.下列各句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之勇也..B.吾不欲匹夫C.谋臣与爪牙..,二壶酒,一犬..之士D.生丈夫1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使秦国的土地减少而让晋国获得利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B.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译:如果能够让我听到您的高见,还有什么迟的呢?C.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译:谁是国君呀,可以不为他效死吗?D.今寡人不能,将率二三子夫妇以蕃。

译:现在我无能,将要率领你们夫妇们来繁殖生息。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5题昔者郑武公欲伐胡,郑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己亲,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14.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因.问于群臣②以.郑为己亲A.于是用来B.因此凭借C.因此把D.于是把15.对文中郑武公的性格概括正确的是()A.虚伪奸诈B.自私残暴C.奸诈自负D.自负武断第Ⅱ卷(共105分)16.翻译下列句子(1)郑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3分)(2)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2分)四、课外诗歌鉴赏(6分)1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唐]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2分)()A.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园中树木与主人的亲密关系。

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E.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2)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4分)18.默写(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二句)(4分)①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②,。

,寥廓江天万里霜。

③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五、现代文阅读(20分)(一)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身在小屋享受着人间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交通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和那高高的山坡。

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

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往返于快乐与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

我替山坡起一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19.从全文看,小屋是虚构的。

作者特意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这是在暗指什么?(2分)20.文章的标题《我的空中楼阁》应属于“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住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什么?(3分)(二)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1.“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中“泻”字好在哪里?(2分)22.文中画线句,“这”是指。

“酣眠”是指。

“小睡”是指。

(3分)(三)青春杨向明①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之时,麦克阿瑟将军常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注视着挂在墙上的镜框,镜框里是篇文章,名为《青春》。

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也跟着他到了日本。

后来,日本人在东京的美军总部发现了它,《青春》便开始在日本流传。

②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观察家说,在日本实业界,只要有成就者,没有哪一个不熟知不应用这篇美文的,就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十几年来也把《青春》当作他的座右铭。

③还有这么一件趣事,足以证明《青春》在日本的魅力。

一天,美国影片销售协会主席罗森菲尔德参加日本实业界的聚会,晚宴之前的谈话,他随意说了一句:“《青春》的作者,便是我的祖父。

”在座的各位实业界领袖大为惊讶,其中有一位一边激动地说,“我一直随身带着它呢”,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了《青春》。

④《青春》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它怎就这么神奇?我一直寻求着《青春》,最后在Reading(《阅读》)上找到了它—Youth(青春)。

我试着作了如下翻译—⑤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逝的一段。

青春应是一种永恒的心态。

满脸红光,嘴唇红润,腿脚灵活,这些并不是青春的全部。

真正的青春啊,它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想象力的高品位,是感情的充沛饱满,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

⑥青春意味着勇敢战胜怯懦,青春意味着进取战胜安逸。

年月的轮回就一定导致衰老吗?要知道呵,老态龙钟是因为放弃了理想的追求。

⑦无情的岁月的流逝,留下了深深的皱纹,而热忱的丧失,会在深处打下烙印。

焦虑、恐惧、自卑,终会使心情沮丧,意志消亡。

⑧60岁也罢,16岁也罢,每个人的心田都应保持着不泯的意志,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去追求人生的乐趣。

我们的心中都应有座无线电台,只要不断地接受来自人类和上帝的美感、希望、勇气和力量,我们就会永葆青春。

倘若你收起天线,使自己的心灵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观厌世的冰凌,即使你年方20,你已垂垂老矣;倘若你已经80高龄,临于辞世,若竖立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

⑨末了,我们不能忘记作家塞缪尔〃厄尔曼,他1840年生于德国,童年移居美国,参加过“南北战争”,他是五金制造商,他所热衷的公益事业在他死后半个世纪还在继续,最近,他的一部书在日本的版税达三万多美元,后人以他喜爱的方式全部捐给亚拉巴马州大学作为奖学金基金。

有谁能说,这不是青春的光彩、永恒的青春呢?23.塞缪尔·厄尔曼的《青春》一文被麦克阿琵、松下幸之助等名人视为座右铭,其“神奇”之处在于:(3分)(回答不超过30个字)答:24.根据文意,用一句话回答“什么是青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